一单元中学时代(第1课)
教学内容:
1、曲《新世纪的新一代》
2、乐诗朗诵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地即兴表演.
重点与难点:
1、学重点:学唱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2、学难点:节奏x0()演唱与间奏的衔接要准确.
教学过程:
3、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4、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麽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麽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现?歌曲演唱有神魔特点?等等.
5、第二边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粒度\速度\演唱情绪.
6、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7、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乐段的节奏有神魔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是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8、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9、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击拍节奏,在”三角铁”处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10、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11、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
12、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其它方式进行表演。
13、下方法供参考:
(1)在拍手处可以边拍手边喊“嗨、嗨”,烘托气氛。
(2)可以根据歌词的提示做表演,如:走秧歌步,精神饱满地和着音乐踏步。
(3)教师为本课教学准备一些渲染气氛的道具:锣、鼓、镲、彩绸等,便于学生边歌边舞.
14、学生转入下一内容的学习---配乐诗朗诵.
(1)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上的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播放《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录音,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3)教师再为学生播放几首音乐,由学生自主选择乐曲给诗歌配乐。
(4)教师宣布:小小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5)学生自荐、自愿为老师和同学表演诗朗诵。
(6)教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课后记:
教师的范唱调动了学生学唱的积极性,用美声唱法指导学生发声,解决了高音视唱难的问题,获得良好效果。打击乐器的加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进一步鼓励学生走上“舞台”大胆表现自我。
第一单元(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吹竖笛。
2、欣赏《飞来的花掰》、《校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竖笛独奏一首乐曲,并学会与他人合奏。
2、认真聆听两首欣赏歌曲,比较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过程:
1、教师手持竖笛向学生展示简介竖笛知识。
2、教师亲自为学生演奏一段轻松、活泼、有美、抒情的小乐曲,也可以播放竖笛演奏的录像,激发学生对学习竖笛的兴趣。
3、学习吹竖笛,从5、6、7、1四个音学起,先练习吹长音:5―――、6―――、7――-1―――反复练习。
4、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对着书上的曲谱,练习吹奏。
5、分组练习,教师指导,互相学习,切磋技艺。
6、清学生为大家吹奏小乐曲《回忆》,其他同学可以随着旋律作指法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7、师生合作演奏《颂祖国》教师弹钢琴,学生吹奏竖笛,培养学生的听辩能力和合作意识。
8、欣赏〈〈飞来的花瓣〉〉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哪一天吗?为什么要为教师规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另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学生活动: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提示,发表见解。
(3)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意境。
(4)教师引导:“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5)学生活动: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欣赏后的体会。
(6)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故事、或自己老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7)
生活动:再次听录音,认真聆听,进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的对比变化。学生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8)生活动:展示才艺,为老师唱一首心中的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与祝福。
(9)
师生互动:老师为学生弹唱《校园的早晨》,请同学认真欣赏,然后将听到的歌词记写在书上相应的乐谱下面。
课后记:
本节课开始学习吹奏竖笛,各班都由部分学生接受较慢,教师还要多关心他们,帮助这些学生树立信心,因此,可以增加一课时。
年级:初中一年级
执教:深圳市华强中学肖丽娣
教学目的任务
为了宏扬民族文化,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演奏方法和使用效果,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参与活动,为《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
重难点是歌曲中的附点掌握,打击乐合奏。
教学过程
1、课前放录音《鄂伦春小唱》给学生听。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1)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运用发声中)
6---|6---||
u
(2)
4、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
(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
5、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板书)(书23页)。
(1)老师范唱。
(2)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
(3)视唱(难点附点)(2遍)。
(4)用节奏读歌词。
(5)歌曲的分析:(先让学生讲,老师再补充,后听录音)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
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
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听录音)
(6)填词演唱(2遍)
(7)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重演。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好。(尽量减少改动的字词,还要压韵。这是老师的创作。尽量鼓励学生创作。)
说风阳,唱风阳,风阳就是好地方。
自从来了共产党,一年更比一年强。
大户人家种田地,小户人家来经商。
俺家喜欢卖杂货,身背货担走四方。
(随着录音演唱第二段)
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
这是我们民族打击乐器,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大体分为鼓、锣、钹、梆子四种,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
(2)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3)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
(4)完美的演唱:
要求:二段应有对比。
小结
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风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要让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在我们这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一定要代代流传下去。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202">单元备课第三章为第三单元本单元总共需课时数为14课时主要内容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二节埃及第三节俄罗斯第四节法国第五节美国第六节巴西第七节澳大利亚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国家的位置、范围、及其首都,说出该国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的特点。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国家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国家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影响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75">。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国家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5、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国家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二、基本能力目标1、抓特征,透过地理现象探求地理规律,用地理原理来解释的能力。2、用联系的观点,找到影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因素,抓关键,从而把握一个地区的地理知识。重点难点关键1、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归纳各个国家的地形、气候、河流、经济特点及其相互关系;2、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记图、用图来分析各个地理要素的特征,并通过比较法找出不同的地区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差异。从而掌握必要的知识,找到学好地理的钥匙,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课时教材处理2
第一节日本日本一节教材较全面的讲述了日本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征,其中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是学习的重点,理解该国自然条件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是难点。日本的经济要明确以下几点:①条件——缺少重要资源不利;劳力多、教材处理121222111科技水平高、海运条件好有利;②工业占世界重要地位——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产品世界驰名;③原料和燃料靠大量进口,产品靠出口。日本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从以下几点认识:①季风气候——水稻生产;②多山岛国——森林多,水力富;③地壳不稳——多火山地震;④海岸曲折多良港——海运便利,工业布局临海;⑤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第二节埃及课文从读图开始,使学生认识埃及的位置,以及与埃及有关的重要地名。本节没有罗列埃及的自然地理要素,而是突出埃及的命脉——尼罗河。有人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的文明,这句话并不过分。课文用“尼罗河的赠礼”为题,这是因为古埃及的文明,现在埃及的耕地、人口、城市几乎全集中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尼罗河的长度、发源、流向和注入的海洋,这是需要通过读图记住的知识。第三节俄罗斯教材首先通过读图,了解俄罗斯的海陆位置,欧亚两洲的分界线。俄罗斯地跨两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并分析俄罗斯为什么是传统的欧洲国家。地形多平原和高原,最东边有高地,但都以较为“平坦”为其特征。两条山脉是作为亚欧分界线而提出的。气候一段教材,着重说明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冷”的特征。另外,对东欧平原、北冰洋沿岸、西伯利亚黑海沿岸各地的气候作了简要的叙述。课文还对“北半球寒极”附了一段“读一读”材料,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西伯利亚冬季的“冷”。河流湖泊以伏尔加河的水文特征为例,概括说明了欧洲部分河流的概况。并以简短文字交代一下西伯利亚地区的河湖特征。自然资源主要用“矿产分布图”阐述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为学下一节工业地理做了知识的准备。第四节法国了解法国是西欧工农业都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是世界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之一,目前工业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泣,工矿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就业人数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法国的工业也分新老两大部门。第五节美国本节教材包括五方面的内容:美国国土的组成、优越的自然条件、民族及种族歧视政策、农业和工业的生产及分布。教材从辽阔的国土、有利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等方面,分析其自然环境的特征,评价其经济意义。二次大战前,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美国拥有发展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丰富的资源和必要的自然条件,这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无可比拟的,它使美国有可能主要依靠本国资源建立现代工农业。因此这部分教材是学习美国工农业生产的基础。第六节巴西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自然环境、资源和工农业产品对拉丁美洲和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在拉丁美洲概况之后讲授巴西,目的有两方面:①通过学习一个国家,深入了解拉丁美洲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②通过学习一个国家,加深对拉丁美洲自然概况和经济发展特点的理解。本节教材由巴西自然概况、迅速发展的工农业及首都三部分组成。对于巴西的自然地理环境,本节教材未作全面系统讲述,而是围绕着巴西的热带环境突出了几个问题: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水量巨大的亚马孙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等。这种选材安排,既可以与拉丁美洲概述讲授的地理环境相联系,又可以重点突出地反映巴西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第七节澳大利亚本节讲述的内容是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概况,体现了人地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间的关系大致梳理如下: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地势低平,草原广阔,地下水丰富→利于发展农牧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为工矿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成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东南部气候温湿,沿海交通便捷→移民开发早,是人口集中区和经济重心。内陆、西部为热带沙漠→人口稀少,只有少数采矿点。东北部热带雨林区→尚未开发。复习第三单元检测第三单元讲评第三单元
教材:人教版音乐第四册课时:一课时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㈠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㈡通过欣赏,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㈢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材。教学重点:歌曲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着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歌舞,想一想,它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的民族文化?[课件: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新疆走走吧![课件:欣赏并简介新疆风土人情]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就是另外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课件:欣赏]㈡学唱歌曲:①发声练习:[课件]②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注意“字正”才能“腔圆”。③教师范唱并讲解与欣赏版中的不同。[民歌的演变和二度创作]④学生轻声跟唱。[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⑤再次完整连唱歌曲。[要求唱出欢乐情绪和拍的韵律感。㈢训练与表现节奏练习:[课件]节奏与演唱的结合,全班同学分成演唱组和节奏组,进行唱奏表演。[运用不同的伴奏并改变速度、力度等来表现歌曲]㈣拓展阶段①提问:有哪位同学能表演一些新疆的舞蹈动作?大家还知道哪些新疆民歌?②介绍歌曲整编者王洛宾先生事迹及其主要作品,并欣赏新疆乐器图片。[课件]③思考:这首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告诫人们青春易逝,时光宝贵,“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㈤小结本课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歌曲,也对祖国美丽的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喜爱我们的民歌,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在我们正处在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时代,美丽的西部在党的领导下日新月异,衷心祝愿同学们能珍惜时光,立足现在,拼搏进取,在不久的将来加入西部大开发的队伍,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㈥下课礼仪:学生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科目
初中政治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第一节走进公共生活
星期星期
教目
标学
(知识
能力
品德)引导学生感受公共生活,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相互间的联系、交往与合作,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公共生活,但是我们的公共生活并不仅仅是由周围所熟悉的人和事组成,它既包括我们熟知的人和事,还包括我们周围陌生的、但又发生联系的人和事,以及整个“地球村”引领学生摆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既要克服自卑心理不要高估他人,又要克服自傲心理不要过高估价自己,健康的融入公共生活之中。
教材
分析教学重点: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正确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教学难点:引领学生摆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既要克服自卑心理不要高估他人,又要克服自傲心理不要过高估价自己,健康的融入公共生活之中。
板书
设计一、走进公共生活1、感受公共生活2、融入公共生活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以及学习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创设情景引出话题1、导入:以学生一天的行程为纲,引导学生说出“我”今天一天遇到的人或事,如上学路上(会遇到邻居或卖早点的人和事等)——等待公共汽车(会与汽车上的人或事发生联系)或步行(碰到的人)——到学校(碰到门卫、熟知或陌生的老师、同学)——去商店购物(会与商场里的售货员及其他顾客发生联系等)。2、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得出有关公共生活的结论,如:a、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除了与父母、亲戚、老师及同学相处,还会与社会中其他不同角色的陌生的人交往;b、我们的公共生活并不仅仅是由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组成的;c、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公共生活空间逐步扩展到整个地球。教师:(利用“我”向老师傅问好的材料)我们平常在学校时怎样对待陌生的老师,又是怎样对待那些默默无闻的为我们作贡献的老师(如食堂里的工人、管理实验器材的老师)呢?教师:如果,“我”是食堂里的工人或管理实验器材的老师,“我”希望学生怎样对待我呢?(帮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继而体验原角色的心情,以便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若遇到类似的情境能够尊重他人。)学生a: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学生b:也想与他人交谈;学生c:害怕被愚弄;······教师:那我们应该怎样与他人交往呢?教师引导:正确认识自我。不要因为自己的长相、家境、成绩等而自卑或自傲,从而过高估价自己或过低评价别人。(经教师启发)学生:使自己融入公共生活,平等的与人交往。3、教师:举例p4影星洛依德的故事,问学生: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与他人相处的呢?4、教师:我们怎样在公共生活中克服自卑的心理呢?a、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多想想自己有哪些长处、优势;b、正视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切实的努力来弥补自己的缺陷,增强自信心;c、寻找合适的机会,主动的表现自己,敢于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学后记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高质量的教案对初中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好的初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初中教案走进网络教室”。
第1课走进网络教室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电脑的外观。
2.了解Windows桌面和桌面背景。
技能目标
1.掌握开机的方法。
2.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和右击。
3.通过设置桌面背景,来熟练鼠标的操作。
4.会安全关机。
情感目标
通过始学教育,了解有关进入网络教室纪律和卫生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白,网络机房是一个教学场所,与“网吧”的性质不同。在网络教室里,必须知道哪些事对学习有益,是可做的;哪些事是对学习无益的,不可做的。
二、重点难点
重点:鼠标的操作。
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环境与素材
1.在服务器端设置好学生登录用的用户名和密码。
2.准备一些漂亮的桌面背景图片
3.保证学生能上因特网。在分层教学时,提供给操作熟练的学生上网查找精美壁纸。
四、教学过程:
引言:Windows98是美国微软公司于98年推出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软件,它具有图形化和多任务的特点,突出了网络功能、安全特性和稳定性,是目前大多数微机都在使用的操作系统软件。
Windows98采用了图形化界面,操作和使用都有十分方便,而且Windows98下的应用软件都具有相同的界面,学会了其中的一个软件,其它软件也就触类旁通了,下面请看老师演示Windows98的有关操作。
一、Windows98的启动(边讲边演示)
启动Windows98的方法很简单。只有打开装有Windows98操作系统的主机电源,计算机就开始自行启动Windows98,启动时间一般为1~2分钟。启动完成后,显示在大家面前的就是Windows98的桌面。如果第一次启动Windows98时输入了用户名和密码,则以后每一次启动时,都会出现一个要求用户登录的对话框,此时要求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
二、Windows98的桌面(边讲边演示)
大家可以看到,在桌面上有一些图片和文字标注,这些称为图标,如“我的电脑”图标、“我的文档”图标、“网上邻居”图标、“回收站”图标、“InternetExplorer”图标等,这些图标都有代表一定的含义,具有一定的功能,下面介绍几个常见图标的功能。
1.“我的电脑”图标: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窗口中显示了计算机所配置的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CD-ROM驱动器、打印机以及控制面板等图标。利用这些图标,就可以管理计算机资源。例如,我们要查看C盘中有哪些文件夹,就可以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再双击“C:”驱动器图标,打开“C:\”窗口,这时就可以看到C盘中有多少个文件夹了。
2.“我的文档”图标:“我的文档”是Windows98中很多应用程序默认保存文件的位置。双击“我的文档”图标,打开“我的文档”窗口,可以看到用户自己创建的各类文档,如Word文档、Excel文档、图片文档等。
3.“网上邻居”图标:在微机已联上局域网或校园网的情况下,双击“网上邻居”图标,可以查看到本教室甚至本校中已以联上网的所有计算机
4.任务栏:桌面底部的这个称为任务栏。在任务栏上面排列着各种按钮和图标,例如“开始”按钮、“En”图标、“时间”图标、“音量”图标(即黄色小嗽叭)等。同时,打开的应用程序也在任务栏上出现一个相应的任务按钮,只要单击任务栏上相应任务按钮,就会切换到该应用程序,所以称任务栏。
5.“开始”按钮:是Windows98中一个很重要的按钮,我们在操作微机时,几乎所有的操作都可以从“开始”按钮开始,例如我们在本课一开始演示的几个应用程序,都是通过“开始”按钮完成的。通过“开始”按钮,可以完成启动程序、寻求帮助、查找文件、关闭系统等操作。
三、设置桌面背景
1、将光标移到桌面的空白处,右击鼠标出现一个快捷菜单。
2、单击快捷菜单的属性对话框,出现属性对话框。
3、单击显示属性对话框中的背景标签。
4、背景标签中有一个墙纸栏目,里面有许多漂亮的桌面背景图片,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片后。按确定,会发现桌面有了一个新的背景。
三、Windows98的关闭(边讲边演示)
关闭Windows98就意味着关机,关机时要采用的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能直接关闭主机电源。正确的关机方法如下:首先关闭所有运行着的程序,然后单击“开始”按钮,再单击“关闭系统”命令,出现“关闭Windows98”对话框,再依次单击“关闭计算机”命令和“是”按钮,当屏幕上出现“您现在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了”的消息框时,关闭主机电源和显示器电源。不过现在的机器都装有一种称ATX的电源,关机时,它将直接切断主机电源,而不需人工去关闭主机电源。
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两个侧重点。一是始学教育,进入网络教室的纪律和卫生;二是电脑最基本的操作,有开机关机和鼠标单击、双击这两部分操作。
关于进入网络教室应遵守的纪律和卫生的始学教育,对学生今后上网学习和保持教室良好的卫生有很重要的意义,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和右击,通过设置桌面的背景这一《走进大自然》教案
一、授课班级:初一级
二、课题:走进大自然三、课时:第二课时四、课型:综合课五、教学目标:1、会唱《小鸟、小鸟》,能够运用正确,轻巧而活泼的声音表达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2、聆听两种不同乐器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能够听辩乐曲的主题,感受两种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作品的异同。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爱护大自然的责任感。六、教材分析:1、合唱曲《小鸟、小鸟》是作曲家刘庄为电影《苗苗》创作的歌曲,这首欢乐、活泼的儿童歌曲是以平行三度为特点的童声二声部合唱,具有鲜丽、明亮的色彩效果。2、《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秀丽图景,表现了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七、教学过程:1、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2、检查作业:分小组表演歌曲3、歌曲《小鸟、小鸟》A、齐唱,评价:a段——使用后起拍,富有跳跃感,形象鲜明,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觉。b段——第一乐句的六度大跳与a段对比,把歌曲推向了高潮。B、学生指挥,集体齐唱(副歌部分用大三指挥,把歌曲的对比感觉表现出来)C、指名学生领唱主歌,其他同学齐唱副歌。D、各组设计动作表演歌曲E、指名学生表演歌曲4、欣赏《苗岭的早晨》引入:《小鸟、小鸟》是歌唱大自然的歌曲,下面请同学们来判断感受下面的歌曲是否也是赞美大自然的。A、聆听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初听:感受作品描绘了什么情景讲解:教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感受思考:乐曲的结构,及每段的情绪实践:用吹口哨参与鸟鸣;用分组拍手的方式参与歌曲的旋律B、聆听口笛曲演奏的《苗岭的早晨》思考:两种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作品的异同5、教学延伸:表演歌唱大自然的歌曲。八、教学总结作业:收集有关苗族的知识,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课题名称: 1~3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型:实验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使用部分仪器的技能和操作方法
教育目标:进行严谨的科学作风的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仪器的使用
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
教学媒体:仪器及挂图
教学学生
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活动
导课
新授一、学生实验的要求:
1、做好课前预习,进实验室时带好书、讲解听讲
笔、实验报告册记忆
掌握
2、实验前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有无破损
3、实验中按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
实验现象和数据
4、实验结束后,仪器归位,废液倒入指定容器,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
5、实验结束后,按时填写实验报告册,及时上交
二、常见化学仪器
1、加热的仪器:
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实物展示听讲
间接加热的仪器(垫石棉网):烧杯烧瓶介绍用途记忆
2、收集气体的仪器:集气瓶水槽和使用方法掌握
3、量取液体药品的仪器:量筒(滴管)
4、加热的仪器:酒精灯或喷灯
三、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取用:讲解听讲
(1)不直接用手接触;不直接闻药品演示观察
(2)药品用量:操作
液体:1~2毫升
固体:豆粒大小或盖满试管底部学会
(3)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
(4)药品的取用方法:
固体:(装在广口瓶中)
粉末状或小颗粒:药匙纸槽
液体:(装在细口瓶中或滴瓶中)
少量:滴管强调方法反复
一定量:量筒(胶头滴管)练习
多量:倾倒
学生1、分别用药匙和纸槽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巡回指导练习
练习2、用镊子把锌粒装入试管操作
3、用10毫升量筒分别量取3、10毫升水熟练
4、用胶头滴管滴液掌握
5、量取2ml盐酸倒入1中,观察现象;熟练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1832.html
上一篇:关于钠的化合物的高中教案推荐
下一篇:教师工作计划 万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