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辉煌的历史篇初中教案精选

作为初中老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初中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写初中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这篇《辉煌的历史篇初中教案精选》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2

备课时间

课时安排

3(1)

授课总节次

23

授课内容

辉煌的历史篇章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情感2、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巨大成就带来的历史巨变。教学重、难点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教学过程个人复备

一、自学质疑

阅读课本98-102页,思考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如何?2、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如何?

5、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发生了哪些历史巨变?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6、我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二、交流展示小组讨论,组内、组间交流,全班展示。列举事例等三、互动探究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所反映的道理。2、讨论交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的奋斗历程四、精讲点拨(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1.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提示:从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祖国统一等方面列举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三)结论: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必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五、矫正反馈学习手册38页1、2、3题,41页18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再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梳理,在精讲时有针对性地讲解。可以利用影音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反思

JK251.com延伸阅读

水的净化教案初中教案精选


课题名称: 3~3水的净化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能力目标: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重点、难点: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教学方法:讨论法

导课:自然界的水并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直接使用,这就需要净化水。

新授:一、天然水的初步净化:

1、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2、主要净化方法

沉淀、过滤、吸附

活动与探究:书p53过滤法净化水

过滤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二、净化水并不是纯净水

1、硬水和软水:

硬水的特点:含可溶解的钙镁混合物

区分方法:用肥皂水

软化方法:煮沸法、蒸馏法。

2、蒸馏法:

对蒸馏装置和简易装置在温度控制、能量控制、操作等方面进行比较。

课堂练习:略

作业:1、课本p56习题

2、目标p33达标训练

课后记净化过程中各步的作用应明确。如: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卵石的作用是过滤等。

溶液的形成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初步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并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探究。

难点: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教学用具

多媒体、实验仪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

实验引入

演示物质溶于水的趣味实验──在一只小烧杯中装入半烧杯水,在烧杯下面放一块小小的薄木块,并向木块上放少量水,将烧杯向上提,观察到木块没有被提起来;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硝酸铵,边加边搅拌,直到烧杯外壁有水珠凝结,这时又把烧杯向上提。

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并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物质溶于水是否都是这样的呢?

活动探究

方案设计:用烧杯、温度计、玻璃棒等仪器来探究naoh、nacl、nh4no3三种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情况的方案设计。

分组实验:按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并观察记录:

水中加入溶质

氢氧化钠(naoh)

硝酸铵(nh4no3)

氯化钠(nacl)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溶解现象

结论

展示交流:展示交流实验探究情况。

演示分析

多媒体演示分析溶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归纳整理

吸热>放热溶液温度降低

吸热<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吸热=放热溶液温度不变

设计再探究

实验设计: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方案可直接用实验简图表示)

可供选择的某些用品有:nacl、naoh、nh4no3、浓h2so4……(你还可选用其他一些仪器和药品。)

实验探究:实验探究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交流展示:同学讨论交流再探究方案及实验情况。

现实录同学们展示交流的活动案例:

典型案例1:

naoh溶于水时温度变化装置:naoh溶于水时温度变化的装置改进:

分析:此装置有无不完善之处,如有,如何改进?

典型案例2:

此装置是否正确,说明理由,改进装置为:

如不正确,如何改进。

典型案例3:

评价设计方案:

案例群展示

封闭体系开口体系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九中孙明槐

点评

本节课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溶液形成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然后分析吸热和放热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溶液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整个教学思路严密清晰,学生自主参与面广,创新点较多。创设的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烧杯和杯外湿木块冰冻粘结的实验现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创设了设计实验的思路,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同时,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少,但安排了很丰富的活动素材,特别是引导学生深层次地进行探究时,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既能给思维受阻的学生以启迪,又能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广阔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乐于探究的精神。本节课注重了知识技能的形成与学习方法的联系,是一节符合课改精神的好课。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刘永舜

我的母亲学案初中教案精选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二、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

a、为母亲洗一次脚b、为母亲梳一次头

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

三、交流展示(字词、搜集材料、课文理解)

四、合作探究

探究题目一: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

探究题目二:以上几个故事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

五、达标检测

1.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

2.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

3.课外阅读推荐: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老舍:《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六、课堂小结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2821.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