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教案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教案1500字。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促进学生课堂互动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如何写一篇优质的教案?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整理了以下信息:“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教案”,烦请您花点时间阅读本文!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教案【篇1】

课题:“美丽”的松花江设计者:同江二中张怀宇 2012、10、1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会用酸碱指示剂或者ph试纸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或者酸碱度,会用几种简易的方法来净化水。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合作、讨论、实验为主,共同**东湖水质污染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生活服务。同时,鼓励学生成为保护家乡环境的使者。

教学过程:

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的松花江,它曾经那么清澈美丽,但它曾经的美丽现在已经离开了我们。它可以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呢?

学生:关于松花江的讨论,有争议

看法一:“美”-----小桥、杨柳垂荫

看法二:“丑”-----水太脏,有点臭(水质污染严重)

看法三:她本来很美,可惜现在被污染了。

意见三:我们有责任治理家乡的水。

一、提出问题:

水质污染严重,有待治理。

二、活动与**:

(一)提出实验方案:

教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击中要害,我们的确要治理,但要治理首先要知道水质情况,分析污染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水质分析实验方案。

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典型黑板列表)。

1用石蕊、酚酞试剂测定水溶液的酸碱度;

2用ph试纸测定水溶液的ph值;

三。用过滤法分析不溶性杂质;

4加入明矾去除水中杂质;

5加入活性炭吸附水中杂质;

6采用煮沸法分析水中可溶性杂质;

7采用蒸发法分析水中杂质;

8自制简易净水器,可去除水中不溶性杂质;

9加入化学药品分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例如hcl-naoh-cuso4)

(二)学生实验操作:

1、取水样、准备实验器材。

2、教师在学生实验时及时进行指导。

三。学生分成小组,写实验报告。

(3) 每组报告实验情况,展示实验结果,老师给予适当评价。

报告一:

实验名称:河水溶液ph值的测定

目的:了解河水溶液的酸碱度,为治理河水污染提供依据。

实验用品:烧杯、表玻璃、ph试纸、标准比色卡。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结论

1取一张ph试纸放在培养皿上,

2用玻璃棒把河水滴在ph试纸上,

三。ph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

点评:第一组学生做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实验,实验操作非常规范,比如:注意把ph试纸平放在培养皿上;用玻璃棒等将河水滴在ph试纸上。分析结论也正确。

报告二:

实验名称:河水中不溶性杂质分析

实验目的:用过滤的方法分析江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了解江水中不溶性杂质的含量,为治理东湖水质污染提供依据。

实验用品:4个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铁架、橡胶滴管、表盘。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结论

1、用漏斗、滤纸制过滤器

2、连接装置

3、过滤

4、将滤纸放到表面皿上。1) 滤纸上有绿色、黑色等固体杂质,

2)滤液澄清,带点绿。

点评:第二小组的同学所做的实验比较复杂,但做的很成功,实验操作也比较规范,特别是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等需注意的要求,都做的很到位,分析结论正确。建议:

能否通过实验进一步测定河水中不溶性杂质的含量?这样会更有意义。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结论:1。测量待过滤液体的体积;

2、称量滤纸的质量;

3.干燥过滤的滤纸并称量其质量。

4、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三、分析水质污染的原因:

老师:通过小组实验,学生们得到了很多有用的科学数据。其次,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东湖水体污染的原因。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归纳、整理。

1、化工厂废水的任意排放

2生活用水随意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三。附近村民生活垃圾的堆放,导致池水变黑、变臭、变碱。

四、治理的建议方案:

1、禁止化工厂废水的任意排放

2禁止随意堆放垃圾和排放废水;

3、加入少量的酸中和碱性;

五、小结:

同学们,家乡环境的改善有赖于我们。今后,改善社会环境是你们的责任和义务。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课题:废旧垃圾再利用设计者:同江二中张怀宇 2012、12、6

设计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丢弃大量的垃圾,数量惊人。这些垃圾,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的还会引发疾病,危害人民健康。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试图帮助学生认识到垃圾作为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您周围的废物污染情况;懂得减少危害,变废为宝;如何积极宣传保护环境。

并以此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道德和环境行为习惯。

案例构思: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垃圾作为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周围的垃圾污染状况。

2、通过相互交流寻找到一些减少垃圾危害,变废为宝的金点子。

三。通过活动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伦理和环境行为习惯。

二、教具、学具:

旧报纸罐、塑料瓶、玻璃瓶、药盒、废布、胶水、线、彩笔、双面胶剪刀等。

三、教学过程:

(一) 活动准备:

1.统计每个家庭的垃圾种类。

2观察周围垃圾对环境的破坏。

三。安排学生以**、漫画和统计表的形式报告废弃物调查情况。

(二)活动过程:

1、画面导入

老师给学生们展示一组美丽的环境**,一群污染严重的**,让学生们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差别带动了学生心理上的强烈对比,美好干净的环境令人愉悦,而浑浊肮脏的环境令人作呕,学生在情绪的对比中更能深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为此次活动奠定了基础。)

2、调查反馈

(1) 你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垃圾?

(学生发言时,老师以**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

家庭:剩菜、剩菜、废纸、废电池、一些破损的物品等;

蔬菜市场:果皮、菜叶、动物内脏、羽毛、塑料袋等;

商店:废纸、废品、包装袋等;

工厂:废纸、玻璃、塑料、橡胶、金属等;

建筑工地:建筑材料等;

(2) 同学们真的很详细的调查,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让我们来看看。

(用**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垃圾污染)

(3)交换和展示学生拍摄的动画片或自己绘制的动画片。

(通过摄影、绘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脑力,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

(4) 我们对环境污染现象了解了很多。你知道这些污染有什么危害吗?请分小组讨论并汇报。

(课前学生进行环境污染的调查,并以**、漫画、数据收集等形式在活动中加以展示交流,让被污染的环境走进课堂,使之具有真实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环保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并从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与综合实践能力。)

(5) 所有的学生都说得很好。让我们做个总结

垃圾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 空气污染(2)水污染

(3)污染土壤 (4)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

3、环保大行动落实我们在认识了垃圾的类别和危害后,就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地球妈妈的健康,为了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一片天地,保护环境,保卫地球。现在我们用自己的智慧,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找到一种拯救环境的良药。以小组为单位,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1) 集体创作、撰写环保公益广告。

(2)在校园里开展“拯救地球,保护环境”的签名活动。

(3) 在校园里,我们被要求合理地丢弃垃圾,不要污染环境。

(4) 在班上进行一次保护环境的演讲。

4、垃圾变废为宝的制作和展示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用,很多东西可以作成小玩具和装饰品。让我们试试:

(1) 拿出一些废物:旧报纸、罐头、塑料瓶、药盒、废布等

(学生可以组为单位带来材料)

(2)您能想象这些废物可以制成什么小物品吗?

(组内讨论,自己思考)

(3) 学生分组进行制作

(教师要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帮助学生进行一些难度较大的制作,并维持纪律。为缓慢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提醒。如果有学生完成了作品,可以随时展示,及时表扬。

通过这一环节,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动手制做水平,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与想象创新精神,发挥了他们的智慧,发展了他们的个性。)

(4) 活动结束后,将展示作品并颁发奖项。

作品实例:雪碧瓶花篮,旧报纸灯罩,抹布拖把; 易拉罐做成的烟灰缸;没用的cd做成的装饰门帘;小药盒做成的针线盒;

学生们的手是如此的熟练,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变废为宝。

请在自己的作品中写下环保的字眼,然后选出最佳创意奖、优秀奖等奖项。(评奖的目的不仅是肯定学生的智慧,更是激发他们对创新和发明的兴趣。)

(三)活动总结

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环保不仅是一个口号和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大家应该把环境保护意识付诸每个小小的行动,少一分破坏,多一分建设,珍惜任何可以再利用的资源,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我们的头脑思考,我们的心灵体会,把废弃物中可以再利用的丰富资源,用我们的聪明智慧与灵巧双手,赋予它们新的艺术生命力!

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慧思巧手,将它们“化腐朽为神奇”吧!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教案【篇2】

活动背景:

当今世界,没有什么比载人航天更能充分展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科研能力,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劲的经济能力,如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能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因此,我国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神六飞天》

活动背景:

当今世界,没有什么比载人航天更能充分展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科研能力,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劲的经济能力,如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能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因此,我国开展载人航天工程,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充分显示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2005年10月12日9时许,国人盼望已久的神六终于成功发射升空,由此开启了中国探索太空事业的新里程。

“神六”飞船两名飞行员费俊龙、聂海胜这两个名字也将被国人牢记。这一事件必将载入史册,让后人去品味我们这一代中国航天人执著前行的“足迹”。但是我们对神六了解多少呢?

对航天知识又了解多少呢?成为宇航员有什么要求?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

活动主题:神六飞天

活动准备:

3、 相关的**资料以及根据相关**做成的课件

活动框架:

第一节:神六飞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神舟六号的研制过程及其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检索、整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过程:

**神六飞天的**(详见数据库)

老师:同学们,这是神舟六号飞船起飞的场景。你知道神舟六号什么时候起飞,什么时候着陆的吗?那俩名宇航员叫什么名字呢?你对神六有多少了解呢?

学生回答:略

老师: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一课

展示课件如下:

(如果可以访问inter***,可以按住ctrl键并单击链接以查看相关链接内容)

老师:众所周知,神舟五号于2003年10月首次成功发射。神舟六号在原有基础上有哪些改进?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详细介绍见“神六资料库”

课堂小结:

1发射时间:2005.10.12.9:00整;

2飞行时间:115小时32分钟;

三。成功着陆时间为2005年10月17日32:00;

4航天员姓名:费俊龙,聂海胜。

老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对神舟六号有了一定的了解,你对中国的太空史了解多少?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节: 我国的航天史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检索、整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收集、检索、整理数据的能力

活动过程:

老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神舟六号的相关知识。学生们知道我国的太空史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

老师:您知道最早的太空探索是哪个国家吗?又是谁呢?

学生:答

教师总结:史料记载始于14世纪末,明朝一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47个当时最大的窜天猴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大风筝,试图借助火药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的梦想。虽然这次试验是失败的悲剧,但万户被公认为载人航天技术的世界第一人。

为了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个陨石坑以万户的名字命名。

中国航天历程介绍:

航天科技是当今世界上最具代表性和综合性的高新技术群体,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航空航天大国。中国航天事业成立于1956年。

从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历程,已建成了具有相当规模、专业齐全、完整配套的航天研究、设计、试验、研制、生产、发射和测控体系,制成长征型系统火箭,先后发射五十一颗人造卫星。航天科技产业已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1、 一九六五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计划开始实施,尽管在特殊的时期经历了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困难,但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拼搏,终于研制完成,星箭齐备,整装待发。

2、 一九七零年四月二十四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3、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长征二号火箭发射成功,把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送上了天,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航天器返回技术的国家。

4、 以后又连续进行了二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成功发射。

5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长征火箭从1985年10月开始发射

走向国际市场,并在一九九零年四月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从1990年到1997年,中国的商业发射约占国际市场份额的7.9%。

教师:当今世界,没有什么比载人航天更能充分展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科研能力,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劲的经济能力,如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能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因此,我国开展载人航天工程,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充分显示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神舟系列:

1、“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升空次日着陆

2、“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升空16日着陆

3、“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4、“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5、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

6、 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成功发射

详细资料见资料库

老师总结:我们期待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

第三节:世界航天简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世界航空航天简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检索、整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

教学重点:

了解、掌握一些世界航天的简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收集、检索、整理数据的能力

活动背景:

二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使美国和前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在各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作为高科技国力的体现,载人航天工程自然成为双方对抗的主战场。自20世纪50年代起,这两个巨人出于各自的目的,开始了这场太空中的竞赛,加速了载人航天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为人类探索太空做出了巨大贡献。

活动过程:

教师介绍:世界航天史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

1959年9月1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飞入太空的人

(注:1968年3月27日,他在一次普通飞行训练中坠机身亡。)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1970年12月15日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

1971年4月9日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

197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

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

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

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是目前最成功的人类空间站

1993年11月1日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美国的航天飞机25年引起新闻轰动的历史瞬间:

--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实用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首次升空,两天的飞行主要验证其安全发射和降落的能力,这开创了人类航天的一个新时代。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教案【篇3】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初中新课程标准里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用生活中的一些教学实例进行教学设计:结合家庭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结合学校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结合社会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自然、科学、文化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设计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拓展学习时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为基本特征,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活动教学确立了新的学生观,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建构语言的生命体。语文教学也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还是凭借语言学习发展语文素养,形成生动个体和健全人格的过程。

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和活动载体,不仅可以激活课堂,而且可以明显增强教学本身的张力。它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生动、多样、探索性的活动中建构语言,使具有差异性的个体都能在语文活动中得到应有的发展,享受到语文的乐趣。因此,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语文活动。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活动课的内容:

1结合家庭生活开展汉语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课中的“语文”二字,虽然不能如杜威提倡的传统活动课那样,每节课都做到多学科内容交叉,但是,要尽量挖掘语文与其它学科交叉的内容,特别应挖掘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方面的内容,以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深受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因此,以家庭生活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更贴近学生的精神情感生活,更具亲和力,易于操作和实施。

如:《我与高尔基比童年》的活动课,就是以课本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切入点,切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的一次成功的语文活动课。一方面,通过阅读世界文学名著“自传体三部曲”——《童年》,扩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他们阅读欣赏的品位;另一方面,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激情演绎了一代文学大师高尔基童年的苦难与抗争,自己童年的幸福与追求。

在比较中,妙语再现了各种生活,潜移默化地获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再如,结合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单元教材内容---让世界充满爱,我们进行了《珍惜生命拥有幸福》、《花季雨季》、《母亲节的礼物》、《我给父母洗脚的感受》等活动课。这些活动既生动有趣,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得课堂内外、课本内外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在真实的氛围中,在活动的过程中,在师生的互动中,在信息的整合中收到了极好的学习效果。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教案【篇4】

《发酵食品》 教学设计

42中学张瀚文

活动背景:

人类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初衷是以促进自然保护、防腐、延长食品保质期,使其能够在不同的季节均可实用为目的,是保证食品安全性最古老的手段之一;发酵食品有很多种,如酒、馒头、腐乳、酱油、醋、虾酱、豆沙、面包、酸奶、泡菜等。

这些发酵食品有什么特点?发酵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过程?在食品保鲜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为什么依然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在制作与**发酵食品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我们将逐一找出答案。

活动目标:

1、能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资源了解发酵食品的特点和制作方法,观察、记录食品原料在发酵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

2、学会制作1~2种食品,并能够自主设计发酵设施,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良。

三。了解周围人的饮食需求,听取他人意见,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帮助,提高服务能力。

活动内容:

本活动共设计三部分:《认识发酵食品》、《制作发酵食品》、《共享发酵食品》。

《认识发酵食品》是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发酵食品的特点、种类、所使用的菌种、所需温度、营养价值、制作方法等。

《制作发酵食品》是让学生根据资料或专业人士的经验介绍,尝试制作1~2样发酵食品,并能在制作过程中进行观察、记录,不断尝试,直到成功。

《共享发酵食品》是通过调查、交谈等方式了解人们对发酵食品的看法和要求,据此不断挖掘发酵食品的新做法,能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家人及周边需要的人服务。

活动实施:

1、 了解发酵食品(2~3学时)

活动目标:

1可以利用网络、资料室、图书馆等资源查找相关信息,了解发酵食品的特点、营养成分。

2进一步扩大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在复杂信息中整理出所需的数据。

三。通过对发酵历史的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现代科学

技发展带来饮食行业的飞跃。

活动过程:

1、分小组,并分工。

2小组安排交流材料,挑选两名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信息。

3、评价:资料搜集状况、整理状况、交流表现等。

2、 制作发酵食品(4~5学时)

活动目标:

1尝试制作发酵食品,观察原料发酵过程及其变化。

2学会掌握几种温度调节和控制方法,能制备发酵产品,如培养箱、水箱等。

3.能够向他人征求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

活动过程:

1、根据资料准备工具及原料

2它们是:酸奶、米酒、馒头和腌菜。

三。交流生产经验,借鉴他人经验,调整自己的实践活动。

3、 分享发酵食品(3~4学时)

活动目标:

1把这些知识应用到你的生活中,为你的家人或朋友制作发酵食品。

2调查了解人们对发酵食品的理解,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

3、能根据发酵的原理,设计开发新的食品,培养科学精神发展创新能力。

活动内容:

1为家人作一份酸奶或馒头,体验家务,感谢家人对你的日常照顾。

2设计调查问卷,通过交谈了解人们对发酵食品的理解和应用。

3、根据发酵的原理机制,尝试创作新“作品”。

总体活动评价:

采用阶段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阶段性评价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长处,也可以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问题。整体评价让学生产生动力,取长补短。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好习惯。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中国茶文化”主题活动,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相关知识,营造一个研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增强探究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提出研究性学习课题。

”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然而茶是一个学问很深的话题,要想进一步了解它,我们就必须要进行深入地探讨与研究,你们打算想从哪一方面去研究有关茶文化方面问题呢?

引导学生调查茶的种类、名称、中国名茶、传统制茶叶的方法、泡茶方法、茶与健康和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茶道艺术等。每组可以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重点研究;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收集、阅读与茶有关的文章(诗词、散文),并初步了解中国50茶文化和家乡茶文化的发展过

程;

引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2、各小组确定研究主题,讨论并制定本小组研究计划和活动方案。准备好收集资料工具,如笔记本、照相机等。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都喜爱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动动脑筋,猜一猜好吗?

(出示谜语):“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二、师生介绍茶知识,引出家乡茶。

茶的种类繁多,茶有绿茶、红茶、花茶、白茶等,我们家乡也盛产茶,你知道我们的茶属于哪一种茶类呢?板书:家乡的绿(并让学生简要介绍家乡的茶资源情况、茶的种类等。)

三、观察茶叶,学生感言。

1、教师出示茶叶片(新鲜)。

引导学生从它的形状、色泽等方面谈。

2、教师出示成品茶(一粒),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表达。

教师总结:是啊,从一片片嫩绿的叶儿到制成蜷曲成螺的成品,其中要经历多少艰辛的劳动和复杂的工序。这其间,饱含着多少茶农的汗水呀!

四、引领学生入境,回味“成茶”的过程。

1、指名学生说说茶叶的“成茶”过程。

3、按顺序重点讲述采摘、焙茶。

(1)出示采茶图、焙茶图。

”正是这些家乡的茶农,用他们的艰苦炮制了茶的醇香。其实,家乡陆郎的绿茶不仅胜在她的色、香、味、形上,她还有许多保健的功效。让我们在这声声古朴的乐声中品茗,让我们了解茶的功效,让我们“饮水思源”,让我们向家乡的这些茶人表示崇高的敬意。板书:我爱。

五、了解功效,细细品茗。(播放配乐录音,静静地品茗,深深地思考。)

六、交流学生搜集到的与茶相关的诗句、词句。

1、走进茶园学采茶。

清明时节,正是茶树生长茂盛的时期,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到处是一垄一垄碧绿的茶树。采茶人头戴草帽,身背竹篓,穿行在茶园中,灵巧的双手在茶树上飞舞,茶叶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图画。

我们带领学生走进茶园,跟随采茶人学采茶叶。所采茶叶的标准是一芽二三叶,但是采哪些茶叶,怎样采,都很有学问。在茶农的耐心指导下,学生们从不会采,到有一定的速度;从采大叶到标准的一芽二三叶,进步很快。望着采摘回来的嫩绿的茶树叶,同学们虽然腰酸背痛,但是感觉很有成就感。

听茶农们介绍茶树的生长过程。

仔细观察茶农采茶,听茶农介绍采茶技巧。(采茶好像“凤点头”,采茶时,左右手都要用,一左一右轮流采,动作讲究协调;其次采下的嫩叶也分几个等级,最上等的嫩叶为一个嫩芽,如雀舌;次上等的嫩叶一般为一个嫩芽加1至2片侧叶。)

学生学采茶,茶农指导。

2、学种茶树,初步掌握茶树的栽培技术。

听农技师介绍茶场的两个茶树品种,学生观察两种茶树各有什么特点,制出来的茶叶各有什么特点。(都是楮叶种,灌木型,树姿半开展,芽叶黄绿,白毫中等,发芽密度大,整齐,产量高,持嫩性强,内含物丰富,是优质绿茶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发芽期中生偏晚,适宜品种搭配和机采。场内的品种一种是大楮叶,一种是小楮叶。)

学生询问茶树的生长特点(气候、温度、水分、土壤等)。如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 . 5?16.5度,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教案【篇6】

二、活动对象:

三、活动背景分析:

【资源分析】:种子发芽学问多是综合实践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部分主题探究的活动内容,是对八年级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探究、实验、合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以及对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等情感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活动。

【学情分析】:学生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种子的萌发有感性认识,不少学生在小学自然课种植过辣椒。),好奇心强、大胆、好动、敢问敢讲,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本节课通过种子实物,画图、展示查阅资料、讨论设计探究方案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注意的品质。并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潜能。

四、活动内容:1、首先以学生收集种子发芽有关资料入手,带学生进入神奇的种子世界,由老师以课本资料为例抛砖引玉,提出关于种子发芽你想探究什么?的问题,小组讨论,最后班上共同讨论确定活动子课题。2、在课内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计划、分工等策划活动,并分享探究计划。3、在课后去完成实验,观察、记录、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实验工作。4、再在另外的课上进行交流讨论,以照片,录像,小论文,表演、种子发芽展海报等形式展示成果。

八年级学生的实验能力还是较弱,所以提醒学生将本实验所探究的条件分解为一个个的单一变量很有必要。让学生通过单一变量去考虑种子萌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条件。。

1、通过亲自动手做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实验,推断出种子萌发的必备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1、通过对种子结构的观察,学会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运用探究实验法完成对种子发芽的探究活动。

3、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因和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对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学习,感悟人生的一点道理。

3、学生在对探究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与他人交流,取别人之长的品质和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

八、活动准备:教师提前做学生探究实验报告、实验材料器具(绿豆、花生、黄豆、培养皿、塑料口杯、带盖容器、锡箔纸、吸水纸、标签、土壤、清水、等。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收集种子发芽相关资料、准备各种状态的植物的种子等实验材料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教案【篇7】

《祖国大家庭》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

活动背景:

活动过程:

★准备:

1、以各班《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单位查阅、收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方面的知识、相关资料。

2选择活动计划并确定活动形式。

3、活动可分四课时进行。

4、确定每次活动的中心内容。

《祖国大家庭》教学活动(一)

——我国民族知多少

教案设计:一六五中学王海

目的:1。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名称、人口和分布

2中国主要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和主要经济生活方式

三。学会尊重不同的民族习惯,做一个文明的青年。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文字的认知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

能力。重点: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名称、分布地区和主要经济生活方式

活动过程:

1、导入:课前*****的歌曲《爱我中华》(有条件的可以**歌曲的mtv)

一、教者导入:是啊,正像歌中唱到的一样: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正是这56个民族组成了我们祖国的大家庭。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大家庭,了解我们的民族兄弟。

二、活动经过:

1、可以由各《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代表介绍我国各个少数民族的名称、生活地区、人口情况,注意读准名称的字音,然后教者总结: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这辽阔富饶的国土上,居住者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人口约为9120多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04%,而分布地区却占全国总面积的63.8%。

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阿里山到帕米尔高原,都能看到少数民族的炊烟。

中国少数民族名称及主要分布地区

阿昌族:云南省;白族:云南省。

保安族:甘肃省;布朗族:云南省。

布依族:贵州省。朝鲜族: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

达斡尔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傣族:云南省德昂族

侗族: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

东乡族:甘肃省独龙族云南省。

鄂伦春族: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等。

俄罗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鄂温克族: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

高山族:台湾省;仡佬族:贵州省。

哈尼族:云南省,赫哲族:黑龙江省。

哈萨克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等。

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河北省,青海省,山东省,云南省,安徽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北京市,天津市等。

基诺族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景颇族:云南省。柯尔克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

拉祜族:云南省。 黎族:广东省。

傈僳族:云南省。oba巴族:*自治区。

满语: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等。

毛南族:1956年12月被正式确认单一民族,称“毛难族”。1986年6月改为现在的名。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门巴族:**自治区。

蒙古语: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甘肃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

苗族:贵州省、湖南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等。

木罗:广西壮族自治区;纳西:云南省。

怒族:云南省普米族:云南省。

羌族:四川省,撒拉族:青海省、甘肃省等。

畲族: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

水族:贵州塔吉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塔塔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土族:青海省等。

土家族:湖南省、湖北省;佤族:云南省。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兹别克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锡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

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等。

彝族: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等。 裕固族:甘肃省。

藏语:*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等。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等。

2让老师拿出写有少数民族名字的卡片

三。学生可以介绍你所认识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服饰特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等。

4教师总结: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十分广泛,占全国总面积的63.8%。

由于历史原因,他们大多生活在中国的西部和北部边疆地区。西北、西南、东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由于不同的历史传统,居住地区的地理环境等差异,各个民族大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特殊的生产劳动技能。

只有理解和尊重他们,我们才能团结起来,共同建设我们的家园。让我们再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吧:

a、 中国民族人口结构与少数民族含义

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汇总资料,截至1990年7月1日零时,我国大陆人口为1***68万余人,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因为他们占总人口的比例很小,所以被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最多,最少的是壮族和珞巴族。

b、中国大陆人口超过千万和不足一万的民族:

一千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汉族、壮族;

人口在一万以下的有:门巴、鄂伦春、独龙、塔塔尔、赫哲、高山、珞巴等7个民族。

c、中国民族的分布状况特点:

我国人口分布东南部密集,西北部稀疏。汉族大多生活在人口稠密的东南部,少数民族生活在人口稀少的边境地区,但他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一般都有一定数量原汉族居民,从而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格局。

尽管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很小,但分布广泛,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这种居住格局决定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特别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领带的密切关系。

d、中国民族的语言:

除汉族、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大体上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五大语系。

e、中国民族的文字:

除少数民族外,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

⑴、非拼间文字:①、汉字;②、音节文字(彝文)

⑵、拼音文字:①、印度字母变体体系(如藏文、傣文)②、阿拉伯字母体系(如老维文、老哈萨克文)③、回鹘字母体系(蒙古文、满文、锡伯文)④、朝鲜文字字母体系;⑤、拉丁文字字母体系;⑥、斯拉夫字母体系(俄文)

让我们看看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哪些少数民族语言?(人民币、餐饮业的招牌)

6老师展示一些**,学生回答哪些是少数民族。

教师总结预留下次活动作业:同学们回答有的对有的错,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那我们就把少数民族的服饰、生活习惯、节日作为了解的内容留做这次活动的作业,请课代表把各个少数民族分给《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看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能够团结互助,查找的资料详尽,我们下次活动比比看。

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教案【篇8】

教学任务:

1、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3、了解自己的体能

教学内容:

1、古希腊人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有的呢地认识: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我国先秦时期在《吕氏春秋》中用形象地比喻阐释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你必须真正理解“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只有残疾阿体育锻炼,才能体会到锻炼的乐趣,并得到益处。应具有积极、乐观和奋勇拼搏的进取精神,并把这种态度和精神渗透在自己的学和生活之中!

3、了解自己参与体育的现状在课本上做出选择题1――10题算出分数,对应评价参考标准看看自己在哪一种类型当中!

为了完成学任务,必须认真上好体育课。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开展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以及竞赛活动的基础。

上好体育课,使课内外体育活动很好的结合起来,对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端正学态度,既要重视上好体育基础知识课,又要重视上好体育实践课,使学科学理论知识和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2)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自己观察老师或同学的示范,细心领会新学的动作要领,并自觉积极的进行学,在练中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

(3)要遵守课堂纪律和学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因病因事不能上课时,因事先请假;上课前要做好准备,有条件的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上课(或轻便装和软鞋底);要提前2―3分钟到指定地点集合;课中要服从指挥,听从老师和小组长的调动。

(4)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注意自己和同伴的安全,爱护场地器材设备。

(5)要做到课内外结合。在课外体育锻炼时,注意复和巩固课内外所学的内容,加强练,积极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试。

(6)服装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

课后作业:

1、根据实际自觉积极的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

2、学会发展健康体能的方法!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4554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