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高中教案

单元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

时间:2022-03-04

第四单元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教案

一、空想社会主义(十九世纪上半叶)

联系前面所学内容加以说明

1、产生背景:①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开始快速发展。法、德等国的工业化,也在深入推进中(欧洲大陆的工业革命开始于18xx年前后。法国工业革命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804-1848为起步和缓慢推进阶段,1848-1870为全面展开阶段;1820年代德意志工业开始活跃,1830年代迎来突飞猛进时期)从而引起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关系的变化。

②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工人运动蓬勃展开比如:英国工业革命初期开始到19世纪初期的的捣毁机器运动,

③随之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想,

2、代表人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所宣传的空想社会主义。

3、评价:

内容①:(进步性)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作用:初步启发了工人阶级的觉悟。

内容②:(局限性)但它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理性的产物,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内容③:(局限性)回避政治斗争,诉诸经济和社会改良,并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于人们的道德觉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九世纪中期)

1、产生背景:①社会经济前提:同“空想社会主义”产生背景①,即由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关系方面的深刻变化。

同“空想社会主义”产生背景②,即经济危机的发生的发生更凸显了社会矛盾。

②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兴起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已经独立登上了政治舞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③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产生过程:

①理论初创:1846年到1847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还加入正义者同盟。该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后,他们起草了同盟的纲领,这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丰富完善:a、革命实践:1848年革命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①他们不仅创办报纸宣传革命,②还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

b、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在英国活动,①在继续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②还结合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新的实践,不断吸取新的经验,不懈地进行理论上的探索,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4、历史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和人类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案【精】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案

【考点梳理】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原因

标志;《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意义

【重难点突破】

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典型题分析】

《赢在高考》p73第11题。

第二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考点梳理】

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原因

二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过程

《四月提纲》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意义

【重难点突破】

1.如何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十月革命的关系?

【典型题分析】

《赢在高考》p79第22题。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巴黎公社的性质、意义,《国际歌》2、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正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3、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生动的革命理想教育。使学生从革命导师身上得到一些做人的启迪。二、过程与方法:感知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和过程,学会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正确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感知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高尚情操以及他们所创立理论的正确;认识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及其不可避免的失败结局。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巴黎公社的战斗精神都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值得发扬.四、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五、难点: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国际歌》为背景音乐。教师:100多年来,不同肤色的劳动者用不同的语言,用同样的旋律,唱着这同一首歌,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进行着不屈的斗争,上演着一幕幕的战歌。。。第一首歌:夺回劳动果实——英国宪章运动由工业革命后的的纺织厂女工,童工劳动等图片引出工人的境遇,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越来越差。工人面对很差的待遇,不断进行抗争,引出宪章运动的有关内容:宪章运动:目的:时间:特点:政治纲领:内容:性质:失败原因:教师引导组织归纳然后指出,由于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这就说明英国宪章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第二首歌:思想冲破牢笼——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投出马克思的简历和恩格斯的简历教师指出随着工人运动水平的提高,需要科学理论做指导,马克思、恩格斯顺应了这个需要,结合工人运动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引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部分《共产党宣言》:时间、起草者、组织、内容、意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引出“动脑筋”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史料题:(xx年烟台历史会考题)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革命友谊的故事为了保证马克思能够全身心的投入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恩格斯心甘情愿做出牺牲,从事自己最不愿干的那“该死的生意”,他用挣来了的钱担负着马克思一家的生活。故事中的问题:革命友谊成为革命理论诞生的助推剂,这两位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共同创造的革命理论被称作什么?它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这一科学理论成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请你举出一个革命成功的事例。教师:科学理论有了,无产阶级就进行了伟大的尝试,我们进入最后一首歌:到实践中探索——巴黎公社出示提纲:巴黎公社:背景、时间、军队、政权、结果、性质、失败的原因。失败的原因:1、内部出现奸细2、敌人力量强大3、无产阶级自身尚未成熟4、虽然建立政权但缺乏巩固政权的经验。引出视频:巴黎公社教师总结,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但在强大的敌人面前的表现永远激励着后人,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如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在国际工人运动中有着深远的影响。综上所述,最终汇成一首歌——《国际歌》《国际歌》:为纪念巴黎公社而作,词作者,曲作者。小结:国际歌为无产阶级战士的可歌可泣的精神而作,就这样流经百世轮回,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为真理而斗争!作业:做《伴你学》板书:第一首歌: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英国宪章运动第二首歌:让思想冲破牢笼——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首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巴黎公社汇成一首歌:《国际歌》学生从课本中找相关答案进行简短的巩固看书找出内容并整理此题,学生讨论完成,并引导学生可以往中国历史上延伸。学以致用,学生利用刚才的学习内容做xx年的会考相关题。学生回答此题,老师加以总结。学生自己了解老师搜集的普法战争的相关资料了解相关背景。对失败的原因进行重点的分析,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做铺垫。学生先对失败的原因作讨论,然后教师总结。

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了解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并认识其作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新经济政策

(1921--1928)

农业

实施余粮收集制

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核心内容)

工业

全部工业企业国有化

允许部分企业由私人或外国资本家经营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改变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

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国家实物配给制

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考点四】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成为“斯大林模式”,这是一种国家直接管理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国家制定指令性经济计划,并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强制实施。

【考点六】了解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结果: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有关苏联解体的问题1、苏联解体的标志:1991年《阿拉木图协议》2、苏联(1922—1991)解体的原因:a、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体制上的弊端和错误政策长期得不到纠正b、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方针

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精选版


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列表等方法归纳和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结合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情况,开展讨论,谈谈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阅读恩格斯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等历史材料,理解历史材料,并运用它来说明论证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学习过程,能够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能够简述苏联解体的经过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改革经验教训的学习和总结,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识。通过对苏联从一个超级大国到走向解体原因的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苏联解体的经过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难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苏联解体的经过,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通过探究性学习和社会调查,能够清晰认识苏联的解体并不代表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并总结我们中国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教学建议:

1、课前思考:到20世纪50年代时,斯大林模式是否仍然有其优越性呢?导入新课。讲清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使学生对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戈尔巴乔夫背离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导致苏联解体。

3、苏联的解体只能看作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已经僵化而又长时期改革所导致的失败,而决不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苏联解体的教训说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性,说明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导向的重要性。

4、培养探究学习能力的养成,组织小组讨论: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为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去搜集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全班讨论会上对讨论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谈谈自己是如何找到这些材料和得出结论的,与同学分享和接受同学的批评。教师就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做出总结)

5、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要求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走访一家国营企业,了解过去斯大林模式对当时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现在企业的经济发展有了哪些新特点?情况如何?谈谈你的感想,写一个调查报告。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460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