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感受变波束的快乐。
2.增进对教师的情感。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礼帽 魔棒 彩带 红花 糖果。打扮成魔术师的摸样。音乐磁带或CD活动过程:
1.教师以魔术师的扮相出场,以轻松快乐的姿态吸引幼儿。
2.魔术师:幼儿园里来了许多可爱的孩子,我特意为大家来边沿节目。
3.在变魔术的背景音乐中教师开始变魔术,并把编出来的物品奖励给情绪稳定,露出笑脸的孩子。
4.幼儿共享变出的食物及佩戴红花。
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和同伴分享交流快乐了,这时的孩子们已经完全沉浸在兴奋之中了,毫无忧虑、担心。快乐的和同伴一起交流。游戏中,孩子们不仅敢于表达,还可以说是乐于表达了。把表达教育提升到了新的层面。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感受旋律,设计冰雕造型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空间知觉。
2.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幼儿间的合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艺术作品的兴趣。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冰雕ppt、图片 【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2.乐曲《问候舞》的旋律
活动过程:
一、交流感受,引出活动的兴趣。
1.交流:这几天,我们常州的气温一下子就降到了0度以下,大家是什么感觉?那北方的冬天会冷到什么程度呢?那儿结的冰和我们这的有什么不同?人们会利用这厚厚的冰做什么呢?
2.欣赏:收集的这么多的冰雕图片,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3.小结:这些晶莹透亮的冰雕用各种各样的姿势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二、欣赏并感受乐曲旋律。
1.完整听一遍乐曲。
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和冰雕有关的游戏。首先请听一首乐曲,听听这首乐曲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教师做无声的假动作:拍手、划长音,起到提示作用)
2.示范,引起幼儿游戏兴趣。
师:这次,仔细看,我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摆冰雕造型的。
3.幼儿听音乐做动作,鼓励摆出不同的造型。
4.创设制作冰雕的过程节奏动作:
师:艺术家怎样将厚厚的冰块制成冰雕的呢?说一说并做出动作!(凿、铲、割)
5.完整听并按节奏,做制作冰雕的过程动作以及冰雕造型的动作。
三、游戏活动《冰雕》
1.第一次游戏要求:(触摸式冰雕)
师:两人合作,商量好:一个做冰块,按节奏左右摆动;一个做艺术家,按节奏做出雕刻的动作。同时在长音处,两人必须将身体的一小部分紧紧靠在一起成为一座冰雕。(第二遍听音乐再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2.第二次游戏要求:(找空间造冰雕)
师:还是两人合作,不同的是在长音处,做冰块的小朋友冰雕造型快速放好后,做艺术家的马上找到这冰雕的漏空部位插空进去造型。看谁的冰雕造型最特别。
3.家长与幼儿合作游戏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学习《拨浪鼓》中前半段的二声部轮唱。
2、在教师指挥动作和图谱的提示下,迁移原有歌曲中回声经验学习演唱第二声部。
3、愿意控制自己的音量,感受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会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已学会歌曲《拨浪鼓》后半段;原声和回声图1-8。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师和幼儿合作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回忆《山谷回音真好听》中原声和回声的关系。
(二)欣赏歌曲《拨浪鼓》前半段,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的形式。
1、教师和配班教师合作二声部轮唱《拨浪鼓》,幼儿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2、教师再次合作演唱,引导幼儿说出二声部轮唱的方式并尝试演唱。3、教师范唱第一声部,帮助幼儿了解歌曲内容。
(三)教师逐步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习二声部轮唱。
1、 根据幼儿所听到的歌曲内容,教师逐步出示图谱并练习。
2、引导幼儿观察图谱,了解每个乐句的音值并正确演唱。
(三)幼儿尝试演唱《拨浪鼓》,体验合作演唱的乐趣。
1、教师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2、 教师指挥,幼儿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3、教师指图,幼儿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4、幼儿看图谱轮唱歌曲前半段。
(四)完整演唱表演歌曲
幼儿自由选择原声和回声,加入歌曲后半段,玩着呢演唱歌曲。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参加名师工作室的第一次展示活动。在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过程中,我主要把握了三点
1.歌曲的截选。(设计意图中具体谈到)
2.图谱的运用。这首歌曲是叙事性的,歌词里面描述的事件通过图谱方式
呈现,直观形象,帮助幼儿不仅理解歌词,也感受歌曲的意境,为幼儿的学习、表现搭建了很有力的支架。
3.情绪的把握。我比较注重幼儿对歌曲情绪的把握,所以在感受阶段,我
主张让孩子们多听、仔细听,并设计了;一家人去玩是一件怎么样的事情?、;可以怎么表现?等这样的问题,为的就是引导幼儿激发、表现出歌曲的情感,也为最后的创编打好基础。那么在实际执教过程中,我尽可能地富有激情,因为只有我自己被音乐感动,才能感动孩子、感动大家。歌曲很受孩子的喜欢,接唱环节兴趣浓厚,情感表现真实,师幼互动比较有效。
但是通过展示,也折射出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1.如何使图谱更有效?因为在我的图谱中很好地展现了歌曲的画面,但是没有呈现节奏。前面四个乐句的节奏都是统一的,也是我在创编中要引导幼儿按照这个节奏去表现的。所以在设计时,我想要把节奏隐含在图谱中,但是就是设计不出合理、形象地节奏、画面相融合的图谱,纠结了好久。
2.创编是否需要在第二课时再去达成?我预设了感受、学唱和创编三大环节,在实际执教中,时间比较紧张,而且导致前面的感受和学唱稍微急了一点点。如果没有创编环节,我可以将前面走得更稳固、扎实一点,对整个歌曲的把握会更好。
活动目标
1、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表现树迎风起舞的情境。
2、用各种不同的线条装饰大树,感受线条的粗细、疏密、曲直的变化美。
3、发展对树形姿态的联想能力。
4、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5、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大胆地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挂图20号;《小朋友的书、美工》;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欣赏作品,引发想象。
老师带来一些特别的树,树儿好像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启发幼儿观察树干、树枝的姿态并表述。)
二、用身体动作来感受体味树在风中的舞动。
1、请幼儿随着起风的音乐轻轻舞动,表现图中树的不同姿态。
2、提问:跳舞的树儿还会有哪些不同的姿态?请幼儿想象并用肢体表现树的不同姿态。
三、使用《小朋友的书、美工》第14页跳舞的树,幼儿创作表现。
1、鼓励幼儿用记号笔和油画棒大胆表现树的姿态,注意树枝、树干跳舞的形态,树枝粗细、曲直、缠绕变化。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线条装饰大树,强调线条的疏密、曲直和粗细变化,表现生活的大自然景象。
四、展示欣赏。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4711.html
下一篇:大班艺术采茶扑蝶教案精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