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6.3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
教案
课标要求:
1、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出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了解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公海等概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归纳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说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明建设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树立人类共同拥有一个海洋的意识,为今后开发海洋,保护海洋,促进人类与海洋的共生与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1、区别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2、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海洋国土”,它不仅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它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eez)、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形象总称,是一个集合概念。
1.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世界性的海洋开发利用热潮,使得国与国之间的海洋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国际社会经20多年努力,于1994年通过并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解决矛盾与冲突提供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行为准则。该“公约”规定:沿海国家在享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范围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我国的专属经济区面积有300万平方千米。
2.我国的海洋国情
(1)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岛屿6000多个,岛岸线超过14000千米,中国的领海面积37万平方公里,可主张管辖的海域面为300万平方公里。
(2)我国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海水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洋生态破坏加剧
(3)存在海洋划界等问题:
①中国的专属经济区中有1/3是周边国家也声称拥有“主权”的水域。
②我国海上相邻或相向的八个国家,都与我国有海洋争端。
③与我国相邻或相向国家片面划定涉及我国管辖的海域范围共约150万平方公里之多。
④就目前而言,存在“重复水域”、大陆架和岛礁争议的重区域是在东海和南海。
3.关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主权意识:海洋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内水及领海主权、海域管辖主权和主权权利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②资源意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地,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能源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③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意义:现代海洋资源的开发,属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海洋资源讲课带动和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经典例题4]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a.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b.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c.领海范围为a=12海里
d.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200海里
【解析】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领海权,其管辖海域范围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由此可推断正确选项为b、c。
【答案】b、c[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在自然资源分类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因不合理的利用资源,使可更新资源转化为不可更新资源的事实,培养学生初步建立起资源保护的观念。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为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景观图:各种自然资源;实物标本:铁矿石、煤、一杯水、一块木材。
教学提纲
自然资源概述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人类生存于地球上,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生产活动等所需要的物质、能量,都取之于自然界。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自然界给人类提供了什么,也就是分析地球上主要有哪些资源。
[展示景观图]各种主要自然资源
[展示实物标本]将铁矿石、木材、煤、一杯水置于讲台上。
[学生分组讨论]请同学注意观察黑板上的景观图和讲台上的实物标本,将同学分成五组,确定下列五个议题,每组一个,讨论5分钟后,每组推选一个发言人发言。
议题一:土地的重要意义
议题二:阳光及其利用
议题三:水和水的利用
议题四:森林的作用
议题五:煤和铁矿石的利用
[提问]刚才我们讨论的土地、阳光、水、森林、矿产都叫自然资源,请同学们注意分析自然资源概念的两层含义:
①它们是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还是由人类生产制造出来的?(自然存在。)
②它们对于人类有没有应用价值?(有应用价值。)
[教师总结]凡含有上述两个属性的,即可称为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板书)
这些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叫做自然资源。
[练习]判断下列事物,是不是自然资源?
土壤(是)鱼虾(是)
春小麦(否)汽车(否)
草原(是)袋鼠(是)
过渡明确了自然资源概念的定义,也就是明确了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一概念,还要明确自然资源都包括哪些种类。现在,我们来看它的分类。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板书)
[教师讲述]按照自然资源在短时间内能否再生或是否可以循环利用,我们分成两类,即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
[练习]判断下列自然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并说明理由。
①太阳能:可更新资源,因为太阳不停地发光发热,人类可以永远利用,取之不尽。
②森林: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能再生。
③石油:不可更新资源,开采完了,不能短时间内再生。
④水:可更新资源,因为水在地球表面是循环运动的,可以不断地重复利用。
⑤铁矿:不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不可再生。
⑥鱼: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能再生。
⑦土壤:可更新资源,可以重复使用。
⑧煤:不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不可再生。
[教师总结]把大家上述的判断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出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的概念。
①可更新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板书)
②不可更新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的资源。(板书)。
[提问]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可更新资源,就会破坏可更新资源的事实,请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资源?(要保护自然,使自然资源不被破坏,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布置作业调查自己家乡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活动目的:
(1)了解信息资源评价的标准。
(2)初步掌握网络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活动步骤:
(1)教材中直接让学生对自己检索到的网络信息进行评价,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这些评价指标时可能有一些问题。所以,教师先用一个例子向学生说明网络资源评价的方法,帮助同学正确理解这些评价指标。
(2)每位同学确定一个主题后,在因特网中检索有关的资源,并对这些资源按照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从中确定有价值的资源。
(3)每位同学将经过评价认为有价值的网络资源下载并保存在一个指定的文件夹中与其他同学共享。
(4)请一位同学向大家推荐自己查找到的资源,并说明理由。其他同学对这个资源共同进行评价,通过讨论确定该资源是否真正有价值。
活动评价:
在实践体验活动的常规评价指标中,本次活动中的操作技能的评价标准与一般的评价标准有较大的区别,特说明如下。
操作技能中的正确熟练是指:对所收集的网络资源的评价结果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较为熟练是指:对网络资源的评价结果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基本掌握是指:对网络资源的评价基本正确。
而合作精神的评价标准也有本活动的特色。其中的主动合作是指:认真考察其他同学的评价结果,有自己独到、正确的见解;较为合作是指:能够指出别人评价结果的错误;能够合作是指:能够谈一些看法,但没有新意。
由于我们进行网络资源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从收集到的大量网络资源中,甄别出高质量的资源供我们使用,所以除了实践体验活动的常规评价指标外,我们还需要对通过本次活动分拣出的资源的本身质量进行评价。
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
资源质量
质量很高6分
质量较高5分
尚有价值3分
还需查找2分
资源质量的各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分别是:
质量很高是指通过网络资源评价的活动后所获得的网络资料符合各项评价标准,质量很高。
质量较高是指获得的网络资源符合大多数评价标准,质量较高。
尚有价值是指获得的网络资料符合最基本的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价值。
还需查找是指获得的网络资料不符合最基本的评价标准,毫无价值。
(一)教学要求
1、掌握通过主题目录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
2、掌握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
3、了解元搜索引擎。
(二)教学设计建议
本节安排两个课时。
本节是本章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通过网络信息检索,可以获取有用的网络信息,接下来才能保存网页内容或收藏网址,因此,它是保存网页内容和收藏有用网址的基础。
在因特网上检索信息最常用的几种途径就是通过主题目录、搜索引擎和元搜索引擎来检索信息。
通过主题目录检索信息是最常见的方法,一般门户网站都会将大量的网络信息按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分类,组织成分层次的目录结构供大家查询。只要会用浏览器,都能正确地使用主题目录。
使用搜索引擎能够检索到更多的网络信息,因此,它的发展非常迅速。各种搜索引擎软件都设置了丰富的搜索功能,以提高检索的效率。
教材中安排了一个实践体验活动来练习运用逻辑运算符通过搜索引擎在因特网上检索信息的方法。
与是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时最常用的逻辑运算符,它可以缩小信息检索的范围,帮助我们在因特网上找到最适合的信息。逻辑运算符非的作用是排除某项内容出现在检索结果中,一般在搜索引擎中,用-(减号)来代表逻辑运算符非。在使用时-前要留一个空格,而-后则紧跟需要排除的关键词,不能再加空格。如检索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会-足球表示检索含有奥林匹克运动会但不包括足球的网页。可以让学生分别用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会-足球和奥林匹克运动会足球进行检索,比较这两个关键词的区别。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
2、了解信息资源评价的标准。
3、了解信息评价的基本方法。
4、初步掌握网络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设计建议
本节安排一个课时。本节是本章学习内容的一个难点,如果我们在网上检索到的信息都是过时的、无用的、没有参考价值,那么我们利用网络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对网络资源的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对信息的评价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完备的准则,也没有很成熟的公认的评价标准可以直接使用。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例举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评价的标准以及评价的基本方法。
如结合本年度的十大中文网站的评选活动,说明这些入选的网站往往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一些专业学术网站上推荐的一些网址和链接,也具有较高的实用参考价值。而一些点击率很高的网站,则说明网民对这些网站内容的关注,也有一定的价值。
为了帮助大家能对信息评价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材在介绍信息资源评价的标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安排了一个实践体验网络资源评价,通过对学生自己检索到的网络资源进行评价,按照十五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最后得到一个总体的评价结果。
由于这些评价指标没有经过量化,只是定性地对网络资源进行评价,所以需要学生自己把握对这些评价指标的理解。可以组织大家开展交流活动,即让一个学生向大家推荐一个有价值的网络资源并说明理由,其他同学一起来评价这个网络资源是否真正有价值,从而帮助大家提高对评价指标的理解,达到科学评价网络资源的目的。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