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经典初中教案地理教案-中国的行政区划

随着初中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高质量的教案对初中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有没有可以参考的初中教案呢?小编为你推荐《经典初中教案地理教案-中国的行政区划》,希望您喜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以及划分的标准。

2.记住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及位置。

能力目标:

1.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位置,并且正确填注在“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上。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情感目标:

通过讲述我国的行政区划,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特别是通过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进而激励他们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教学建议

关于“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与“中国的疆域”一节一样,都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不仅如此,形成我国行政区划的空间观念,也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便于今后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本节有三个主要的知识点: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一个“有利于”,两个“便于”);行政区划的几种类型及三个等级;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名称、简称及其行政中心。其中的重点为行政区划的三个等级,以及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名称、简称及其行政中心。

关于“中国的行政区划”的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涉及到很多的地名,对于一个刚接触中国地理知识的学生来说,大多数还是生疏的,需要通过教师的反复训练熟悉掌握。同时应该避免一个最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地名与地图上的位置不能紧密联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以下几种活动:

1.拼图游戏:每个人买一套拼板,或自己找一幅大小合适的中国行政区划图,将其

按照行政区划分成28份(划分的方法见教材第9页),并且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个组拼得又快又好。

2.“找门”游戏: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一组负责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一组负责简

称,第三组负责说出该省级行政区划的行政中心,最后一组负责指图。每次从每组抽出一名同学,选其中的一名同学先说,另外三名同学应该把相应的内容迅速说出来或指出来。说对了加一分,说错了不给分,最终以分数来定哪组获胜。

3.“找邻居”:从班里选出34名同学,分别代表34个省级行政单位,剩下的同学作

裁判,教师说出某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或行政中心,也可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置,然后代表这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同学举起手来,同时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与这个省级行政单位相邻的同学立刻站出来,并描述“自己”在该省的哪个位置。答错的同学会被扣掉一分,看谁扣分扣得最少。

另外,在进行活动的时候还可以将上一节的内容加进去,例如在第2个游戏中教师提示:“我国领土最东端位于的省区是……”,然后再由学生来说。或者在第3个游戏中教师提示:“与俄罗斯相邻的省区是……”。这样在熟悉新学内容的同时,也复习了旧知识。

对于某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注意相对位置外,还要注意纬度位置,比如北回归线穿过了哪些省区,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一个全方面的认识,为后面的教学打好基础。

当然,单靠这一节的学习是不可能完全掌握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和位置的,但我们必须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本节教材按内容来说一节课就够了,但由于本节内容是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的,所以可以适当放慢速度,一节课之后练习一节课,或者边学边练。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中国的行政区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分布及行政中心,从而培养学生图与名统一的地理记忆能力。

2、使学生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分布。

教学难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分布。

教学手段:

中国政区演示拼图或利用硬纸板制作一套(每个学生一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疆域,明确了我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和它的范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国内部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提问:如果你要给你在外地的亲戚写一封信,收信人地址和寄信人的地址怎么写?(安排学生每人写一份,并选择几位同学来念一念,看看哪些是合理的,邮递员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的。)

追问:为什么这些信邮递员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因为这些地址在等级上非常清楚,邮递员按照上面一层一层地找,很快就可以找到。)

看来这些等级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会将国土分为若干各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

板书:一、三级行政区划

活动: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5页,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板书讲解:

总结归纳:我国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里的年级、班级、小组一样,上一级区划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这里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是民族自治地区。除此之外,国家根据特殊需要,还可设立特别行政区。

承转:行政区划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应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板书: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活动:教师按照课本第7页的顺序介绍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学生在教师提到某个省的同时,完成中国政区拼图。

提问:你认为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可分为几种呢?每一种的数量各是多少?

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

讲解: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在1997年7月1日成立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在1999年12月20日成立的。

转折:下面我们通过一组竞赛游戏来记住这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首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来熟悉这些省区。

活动:

1.“拼图游戏”。

2.教师利用省区的特点提问,如:与四川省相邻的有哪些省区?黄河的入海口位于哪个省区?长江发源于哪个省区?与缅甸接壤的有哪个省区?学生迅速答出这个省区,并找到它在我国的位置。

3.教材第7页“想一想”。

4.观察每个行政区划的形状,看看它们都像什么?(如广东省象大象的头;广西省像孔雀;黑龙江省像天鹅;陕西省像兵马俑等)然后做第8页练习。

转折:我们有的同学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还有一个小名,各个省区也有自己的小名。我们称为省区的简称。

板书: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讲解:为什么除了全称之外还要有一个简称呢?因为在有的场合使用全称很不方便,比如汽车的牌照上首先要有各省区的名称,然后是阿拉伯数字。试想如果车牌写上各省区的全称会很繁杂,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345”这将是多么大的牌照啊!所以我们为每个省级行政区都起了一个小名,也就是简称。

提问:学生读教科书中“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表,思考这些简称是怎么来的,找到记忆方法。(学生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和常识,分组讨论回答,能说出几个就可以。)

请学生归纳:

1.取用全名中的一个或几个字有哪些?(京、津、吉、黑、苏、藏、浙、陕、甘、青、宁、新、港、台、内蒙古、澳、川、贵、云)

2.用本省的河流或山名有哪些?(闽、赣、湘、皖)

3.用本省的历史名称有哪些?(冀、鲁、豫、粤、琼、渝、蜀、黔、滇、鄂)

4.一个省有两个简称有哪些?(川或蜀、云或滇、甘或陇、贵或黔、陕或秦)

活动:“找门”游戏或“找邻居”(见“教学建议”)

作业:回家看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试着用最短的时间说出该城市所在的省区。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探究活动

1.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中国政区图”的拼图。这样既可以熟悉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还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我国领土的认识。

2.请学生自己创造方法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和位置,并进行交流活动。

3.组织一次竞赛活动,内容围绕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展开。分组进行,淘汰制,最后剩下的两方进行决赛。

jk251.coM小编推荐

第行政区划教案模板


第2课行政区划【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2、知道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3、识记重点省份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重点】重点省份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用具】中国行政区划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新课导入:上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今天认识一下行政区划的划分。2、观察7页上面的信封,分析我国可能分几级行政区划。板书:一、行政区划的划分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讲解: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分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大家观察一下,统一级别的行政区划有几个。(转承)下面我们重点学习省级行政单位。观察中国行政区划图,结合歌谣,记忆34个省级单位的名称两广两湖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西四二宁青甘陕琼渝内台北上天港澳回归具开颜板书:二、省级行政区域找出特色省份: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纬度最广,邻国最多,邻省最多。找出一下几个省份,分析其轮廓的特殊性:云南、黑龙江,陕西、广东。提示:可以把他们想象成一个动物或者有形的东西,这样容易记忆。讲解:很好,这几个省份是考察的重点,我们可以依据这种方法,把其他省份逐一分析,这样就能够加强记忆,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平时多观察,想象。下面参考9页表格,记忆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注意分析其简称的来历。讲解:简称一般有3种情况:1、全称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子。2、古地名。3、内部的名山大河的简称。还要注意有两个简称的省份,供有5个。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性质区划的划分和省级行政区域,由于内容较多,不可能一下子都记住,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用心记忆。分析信封的安徽省、舒城县、桃溪镇。结合自己所在的地区。得出一般分三级行政区划。阅读课本7页回答,省级的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级有县、自治县、自治州、市;乡级有乡、民族乡、镇。结合课本和歌谣,分析每句包含的省级行政单位,记忆名称,找出位置。在图上找,讨论得出答案,最大的是新疆,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纬度最广的是海南,邻国最多是新疆,邻省最多是内蒙古和陕西据图讨论,展开想象,云南——孔雀、黑龙江——天鹅、陕西——兵马俑、广东——大象的鼻子。根据前面的歌谣,把名称和简称对照记忆,取同桌相互提问的方法。一句一句的记忆。齐答: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作业设计】描画我国行政区划图,标出重点的省份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长江、珠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

【指图总结】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东海,南濒南海。它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提问】请说出南方地区有哪些民族?

【讲述】南方地区民族众多,以汉族为主。有3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板书】二、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录像】鱼米之乡。

【提问】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指图回答】南方地区河湖众多,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所以成为“鱼乡”;该地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适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便成为“米乡”。因此,南方地区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提问】本区除水稻外,还有哪些农作物?一年几熟?

【讲述】本区热量充足,一年可两熟至三熟。除水稻外,小麦、油菜、棉花、甘薯的产量也很大。

【板书】1.温暖湿润的气候

2.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

3.农作物以水稻、油菜等为主

【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经济作物?有哪些经济林木和水果?

【录像】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看完录像后,同学回答,教师板书总结。

【板书】三、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

1.经济作物:甘蔗、天然橡胶等

2.水果: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椰子等

3.经济林木:茶、油茶、油桐、漆、竹、杉、樟等

【提问】在这些丰富的经济作物和林果基础上,可发展什么工业?(制糖、制茶、丝绸、食品、建筑材料等工业)

【板书】四、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展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指图讲解】紫色盆地指四川盆地。它位于四川省东部。盆地四周被山岭和高原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只有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势较为平坦,有“天府之国”之称。

【提问】(1)四川盆地为什么被称为“紫色盆地”?

(2)四川盆地为什么物产富饶?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教师总结。

【总结】四川盆地温暖多雨,周围山地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地底部,它们所含的铁、铝等矿物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久而久之,形成了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所以四川盆地又被称为“紫色盆地”。

紫红色的岩石经风化而成的土壤,称为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所以四川盆地物产富饶,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菜、甘蔗、柑橘的重要产区。

【板书】1.紫色盆地

(1)紫色盆地的形成

(2)肥沃的紫色土

【展示投影片】红壤。

【讲述】这是红壤,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

【板书】2.红壤丘陵

【提问】红壤有什么特性?如何进行改良和利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总结】红壤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而成的,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改良。改良的途径有: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等。

这种酸性土壤中适宜生长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在红壤丘陵区发展了这些经济林木,并用以保持水土。

【板书】(1)红壤的性质和改良

(2)红壤的利用

【讲述】南方地区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南方丘陵的红壤外,在平原地区,由于长期种植水稻,发育成为含有机质丰富、肥沃的水稻土,多呈青灰色。

【板书】3.平原地区肥沃的水稻土

【板书】五、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录像】长江1998年洪灾。

【提问】结合所看录像,回答:为什么要在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讲述】长江每年的输沙量虽然只有黄河的1/3,但长期以来,由于滥伐森林,陡坡开荒,使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严重淤积,夏季常受洪水威胁。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就是一次惨重的教训。为避免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防止长江中上游水土继续流失,减少洪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营造防护林已势在必行。

【板书】1.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目的

【展示投影片】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

【提问】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包括哪些省?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图总结。

【总结】长江中、下游的分界是江西的湖口。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指湖口以上的青海、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等10省市145个重点县,预计30年内造林3亿亩,为保护长江建设起一道宏伟的绿色屏障。

【提问】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有何效益?

【看书】阅读课本第66页“读一读”。

【回答】到2000年第一期工程结束时,长江中上游森林覆盖率将由20%提高到40%左右,每年土壤侵蚀量可以减少40%以上。各种林木产品的经济收入,每年可新增加约50亿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板书】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和效益

地理教案-中国的民族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在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18个。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本节的重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由于各民族团结协作,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理解,对其他知识要求识记。汉语(普通话和方言)、汉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讲。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是本节重要的基本训练要求。通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逐步提高阅读专题地图的技能。

教法建议

1.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先出示有关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先让学生知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各民族虽然人口数量不同,但在大家庭中都是平等的亲密兄弟。

2.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通过图例先让学生熟悉我国的民族构成,然后再了解民族的分布情况。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认识我国民族分布集中、分散和杂居的现象,最后再归纳出特点。

3.讲述我国的民族政策时,可以先让学生明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展示教师搜集来的具体事实、照片、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但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增加学生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了解,会引起学生很大兴趣。首先,先让学生明确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概念。有些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如汉族)语言分为多种方言,但文字只有一种。汉族普通话是我国汉族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现在全国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时,都已普遍应用。教材中“我爱中国”的汉、蒙、藏、维、哈、朝、彝、壮八种民族文字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纸币上的文字,以加深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5.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生放映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生活的幻灯、录像、电影等。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参观活动,如参观民族风俗展览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社会调查是一种重要的课外教学活动。收集图片、实物、录音、录像等对丰富学生课外教学生活,扩大知识领域,培养情趣,增加对国情的了解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要注意使课内与课外地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中国的民族

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图片“民族大团结”。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练习〕:请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讲解〕: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在历史课上讲过的故事: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提问〕: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思考问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概括。

〔讲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讨论〕:教师出示以下资料:

(1)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

工农业

总产值

粮食

原油

铁路通

车里程

卫生机

构床位

1952年

37.9亿元

1582万吨

5.2万吨

3787千米

5711张

1992年

3053.6亿元

5670万吨

1316.1万吨

13143千米

375377张

增长

79.5倍

2.6倍

252.1倍

2.5倍

64.7倍

(2)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4)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学生根据以上的资料,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以及在民族政策的管理下,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录像〕:放录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讲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的还信仰宗教。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资力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民族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一次展览,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变化。资料的收集由学生来完成,可以是文字、图片、录像,类型不限。

经典初中教案中国的河流


课题:长江、黄河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黄河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2、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黄河各段的水文特征;3、了解长江、黄河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32"connectortype="straight">学习重点:1、各段的水文特征;2、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学习难点:。1、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植被关系的分析;2、读、析长江干流剖面图;学习过程:一、看书回答问题:1、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哪11个省市区、注入海洋?2、请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或编号1——8,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注意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四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沅江、湘江和赣江经什么湖汇入呢?3、你知道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吗?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河流名称长度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水能蕴藏量千米位次亿立方米位次万千瓦位次尼罗河66701840550004亚马孙河64802693001279002长江6300396003268003密西西比河602045800449005刚果河437051414023900014、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长江所在南方地区的外流河有什么共同特征5、算一算: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

6、问: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

7、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

8、问:到下游水流还会不会左右摆动呢?看图下游的河道也越来越怎样?下游的特点

长江对人类最主要的作用是灌溉、航运、发电。1、精华区域,“鱼米之乡”问: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那两项?所以有什么之称?

2、“黄金水道”

问: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这么大?3、“水能宝库”问:主要那段的水能资源最丰富?全流域水能蕴藏量多少?可以用来干什么?问:想了解它的作用吗?4、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5、为什么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学生会用大量的数据说明。)

6、黄河造成水土流失如此严重的人为和自然的原因是什么?

7、携带了这么多泥沙的黄河,出了黄土高原,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水速怎样变化?携带泥沙的能力又怎样变化?最终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用一首诗歌,对“地上河”的形成作一个总结: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沉降带;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淤塞河道高筑堤,造就悬河飞天外.9、黄河的问题,历来是指它的水患问题,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黄河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水患问题,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10、断流现象是黄河下游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断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是什么?解决黄河断流的措施有哪些?

经典初中教案中国的主要产业


科代表组织复习自测:4月3日

1、高技术产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样的地区?

2、19页,识记高技术产业三大产业带、四大密集区。

3、列举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4、24页图,识记南北向7条,东西向3条铁路,主要铁路枢纽。

5、25页活动第4题,会根据需要选择列车车次。

6、北方和南方沿海航区的中心分别是?

7、26页图,主要海港,谁是沿海开放城市?谁是特区?

1、识记第5页九大商品粮基地的图上位置;

2、说出南北方耕地类型、作物熟制、农作物、居民主食的差异;

3、第6页图:说出我国主要糖料、油料作物种类及分布;

4、第6页图:说出棉花主要分布地区;

5、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是--,主要牧区及代表畜种;

6、第12页:能源工业包括哪三类?我国第一大能源是-,-省产量最多,第二是-省区。第二大能源是-。

7、12页阅读:识记这些煤矿的图上位置;

8、第14页图:识记13页最后说的这些钢铁工业基地图上位置;

9、识记武汉和上海钢铁工业发展起来的有利条件。

选择:

1、我国以“黑土”著称的平原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成都平原d、宁夏平原

2、东北地区重工业集中的核心地带是:

a、沈阳附近b、哈尔滨附近c、长春附近d、齐齐哈尔附近

3、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有:①土地肥沃②雨热同期③冬季漫长严寒④土地资源丰富⑤农作物一年三熟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

4、在下列农作物中,不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作物的是:

a、春小麦b、大豆c、甜菜d、棉花

5、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黎族同胞说:我们种的苹果个大香甜;

b、朝鲜族同胞说:我们种植的甘蔗又获大丰收;

c、藏族同胞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远方的来客;

d、壮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6、下列河流,不流经商品粮基地的是a、湘江b、黄河c长江d、珠江

科代表组织各自然小组长进行阅卷并及时作出成绩分析

经典初中教案地理教案-日本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地图以及各种日本自然、社会、文化方面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社会、文化风貌,了解日本的工业、农业、渔业现代化程度高,主要海港、主要工业区及领土组成。

2.通过读“东亚地图”“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日本工业分布图等”,及北京和东京的气候比较图表,“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使学生了解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工业原料和燃料,哪些重要原料依靠进口。从世界几个大洲进口原料、燃料占多大比重,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

3.通过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学生认识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理解其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加深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理解。通过学习日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解。

4.通过对日中贸易即日本对我国出口的产品和从我国进口产品的调查和讨论,使学生逐步树立国际意识,增强主人翁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小,人口稠密。自然地理特征,多山、平原狭小;海岸曲折、港湾优良;多火山地震;矿产资源贫乏;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等方面。它们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的因素,教材首先讲这些特征,为讲经济发展准备条件。

教材的发达的经济部分,主要从两方面讲述。一方面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避免不利条件(许多自然资源缺乏),充分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群岛多港口等,大力发展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迅速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说明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工业部门和对外贸易概况。教材用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图,说明许多重要原料依靠进口。

关于日本的工业分布,教材指出了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一带,并指出在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讲完工业分布以后,附带讲一下首都东京的情况。

渔业和农业在日本经济中不占主要地位,但它们与日本的自然、社会条件和人民生活密切联系。北海道附近海域因有寒暖流相汇,饵料丰富,鱼群密集,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发达的造船业又为其提供了庞大的捕捞工具。因此日本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鱼也成为日本人的重要食品。日本的耕地少,对农业发展不利,但日本人民因地制宜,精耕细作,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农业,使粮食生产基本自给,在农业上也取得很大的成绩。

关于“发达经济”的教法建议

讲述“发达的经济”一段教材,可按以下步骤:

1.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通过阅读“教材用“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图,让学生说出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工业原料和燃料,哪些重要原料依靠进口。从世界几个大洲进口原料、燃料占多大比重。

3.联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出当地输出日本的后从日本进口的货物引申介绍日本同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贸易情况。在讲述日本经济发达,工业部门齐全,主要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重要地位的同时,也应指出,由于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产品主要靠出口,日本经济受世界经济影响大。讲述日本经济的时候,适当交代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些背景情况,使形式认识到日本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4.讲述日本工业的分布时,应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横滨、大阪、名古屋等,都是优良海港,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5.渔业和农业这部分,首先说明北海道附近海域多渔场,是发展渔业的有利自然条件;然后讲述日本利用发达的造船工业和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建立强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和近海捕捞船队。而农业特点,也要联系日本地形、气候、劳力和经济技术条件。

关于“自然地理特征”的教法建议

国家是一个综合体,要认识一个国家,首先是明确它所在的位置和组成。明确日本的位置和组成,便于认识日本自然环境特点和内在联系,从而了解这个国家的资源情况和为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基础和可能性。

首先从读图和量算距离开始,先找出日本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以及太平洋、日本海、东京、长崎,量算出北京至东京2000千米;乘飞机约2.5小时到达;上海至长崎约800千米,乘船约27小时到达。

通过读日本政区图并填图,使学生掌握日本的领土组成和位置特征。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从日本所处的位置—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比较东京和北京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结合亚洲气温大陆的降水分布图,说明日本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联系地形和气候的特征,说明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降水的丰沛使日本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同时,点出其矿产资源贫乏的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领土组成,主要城市,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对该国资源的影响

【教学媒体】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东亚气候图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日本政区图

日本是我们的近邻,但是日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很多人并不清楚。今天我们首先从读图和量算距离开始认识日本,先找出东京、长崎,量算出北京至东京有多少千米?乘飞机约多长时间到达?上海至长崎约多少千米?,乘船约多少小时到达?(北京至东京有2000千米;乘飞机约2.5小时到达;上海至长崎的距离是800千米,乘船约27小时到达)

(引导学生讨论)日本是个怎样的国家?

问题1:是什么原因使它成为全世界的经济大国?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首先看自然环境特点。

(板书)第二节日本

一、自然环境特征

(示日本政区图)

(1)日本是一个岛国,都有哪部分组成?

(2)日本滨临哪些海洋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学生回答。(日本四大岛是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临海洋:太平洋、日本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是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

(提问)日本虽然面积小,只有3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的云南省)但海岸线却比我国还长,为什么?

学生指图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

海岸线曲折,使沿岸多优良港湾,在图中找出两个著名的港口:神户和横滨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是太平洋沿岸曲折还是日本海沿岸曲折?学生读图回答太平洋沿岸。

(板书)1.群岛国家,多港湾

(示日本地形图)

(提问)看日本地形图,看一看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日本国土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这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日本不仅多山,还多火山、地震,这是为什么?

(展示)“板块构造示意图”与“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分布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境内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80多座。富士山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的最高峰。日地震频繁,人们可以感觉岛的地震平均每年1500多次,真不愧是“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板书)2.多山,多火山、地震

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

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降水量

东京

3.7

25.1

1610毫米

北京

—4.7

26.1

636毫米

要求:(1)冬季,东京比北京冷还是暖?夏季呢?

(2)降水量,哪一个多?

(3)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但是,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且降水量比北京丰沛,这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

(板书)海洋性季风气候

(提问)日本多山,降水又较多,河流会有什么特点?

多山使日本的河流短促,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由于日本山地多,且降水丰富,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森林覆盖,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

(转折过渡)日本的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那么用来发展工业的矿产资源丰富与否呢?

读图“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与“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外国进口所之占的百分比图”回答:

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原料和燃料?缺乏的程度如何?这些原料和燃料都从哪些大洲进口

(总结)日本大部分原料需要进口,而且进口的比例较大(90%以上)说明日本的矿产资源严重缺乏。日本工业原料的来源很广,除欧洲和南极洲外,其他几大洲均有。我国和日本相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才13.4%,但还大量出口木材,一次性筷子等,破坏森林资源,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板书)4.矿产资源贫乏

(伏笔)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这对它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利,那么日本如何克服这一不足呢?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日本

自然环境特征

群岛国家,多港湾

多山,多火山、地震

海洋性季风气候

矿产资源贫乏

教学设计示例2

【教学重点】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教学难点】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媒体】日本工业原料来源和产品出口图、日本工业区分布图、日本地形图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日本地形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日本的自然特征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们知道日本的森林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但其矿产资源贫乏。面对矿产资源的不利条件,日本人是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的呢?请同学们结合书上的内容讨论以下问题:日本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日本是怎样发挥其优势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利用岛国多港湾、人力资源丰富及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等优势,大力发展海上运输,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板书)二、发达的经济

1.充分利用本国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

(引导学生读日本工业在世界的位次表)

(提问)日本的经济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主要工业产品在世界地位如何?

产品

汽车

发电量

集成电路板

磁带、录像机等电器

产量

11034万吨

1348万辆

7576亿千瓦时

在世界位次

1

1

3

2

1

(展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和产品出口示意图)

日本经济发达,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等,许多产品在国际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日本的原料和产品对外的市场的依赖太强,不可避免地存在脆弱性。

(板书)2.工业部门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重要地位

(提问)联系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见闻,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从日本进口的商品有哪些?主要是什么类型的工业产品?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主要是电子产品,另外日本向我国输出的还有钢材和其它工业产品,而日本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其实,日本最大的贸易国是美国,其次才是亚洲和西欧

(板书)3.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国际市场

(展示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图)日本工业原料需要大量进口,而工业产品有要销国外,日本的工业应分布在哪儿?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因为这里海岸线曲折,良港多,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在图上找出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并标注下来。

(板书)三、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等城市附近都是日本主要的工业区。东京是日本的首都在关中平原的南部,人口有12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国内和国际交通的枢纽。那里有高速铁路通往名古屋、大阪等城市。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进行确认)

(转折)日本处在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相汇处,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渔业资源丰富,日本的渔业发展水平如何呢?由于于工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带动了渔业的发展?依靠那个部门的带动?

(造船业和较高的科技水平)建立了强大的海洋捕捞船队和水产品养殖业,故渔业发达。

(板书)四.渔业发达

(提问)日本的工业发达,农业发展如何呢?为什么日本农业多采取小型农业机械?为了提高单产,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

日本耕地少,地块小,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他们合理施肥,精耕细作,农业单产很高

(总结)日本在近代发展过程中,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和科学技术,经过消化,成为本民族的一部分,因此,现代日本文化既有本文化的传统,又兼又东方文化的特点。日本善于学习,扬长避短,重视科技和教育,保护环境,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呢?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二、发达的经济

1.充分利用本国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

2.工业部门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重要地位

3.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国际市场

三、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四、渔业发达

教学设计示例3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记住日本四大岛、临海、首都和主要海港及富士山。了解日本的地形、多火山、地震的特点及主要内容。理解日本的海洋性气候。

2、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初步学会用辩证法的方法分析自然条件的优劣。

3、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领土组成,主要城市,濒临的海洋。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对该国资源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教学工具:地理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除了祖国,同学们最熟悉的国家可能就是日本、美国、法国这些著名的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我们能够从很多方面发现这个国家与我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课件展示】日本的书法

实际上,日本的很多文化传统来自于中国,这得益于中日间很近的距离,便于两国的交往。

【活动】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中国的北京和日本的东京,要求根据图中提供的比例尺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

【课件展示】一衣代水的邻邦-日本的视频

【承转】学习一个国家的地理知识,主要抓住自然状况和经济状况两个方面。其中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应该清楚该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日本位置示意图。

【活动】引导学生确定日本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找出日本面临的海洋。(注意应强调纬度为北纬)。

【提问】1、从这种纬度位置看,日本应处于什么温度带上?

2、日本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

3、日本的国旗图案为什么是太阳?

引导学生讨论。(日本位于东亚最东部,是亚洲最先看到日出的国家,号称“日出之国”,故红日是日本的象征。)

【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把日本称为“小日本”吗?

日本的面积:37.8万平方千米人口:1.25亿

【活动】根据前面的知识计算一下日本的人口密度。

结论: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提问】从图中观察,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征?它的山地分布在哪里?平原分布在哪里?

对它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设问)

结论:日本境内多山少平原,并且平原分布在沿海一带狭小的区域内。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受到地形的影响,主要的城市分布在沿海地区。

【承转】我们在概论中已经了解到日本是一个岛国,实际上日本的国土主要是由四个大的岛屿加上南部的琉球群岛及一些小岛组成的。

【课件展示】日本四岛空白图

【活动】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有北向南依次确认日本四岛的名称,并标注在填充图上。教师展示四岛名称。日本的国土相当于中国的云南,但他的海岸线却比我国岸线还长,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日本海岸线的特点

【课件展示】日本海岸线轮廓。

【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曲折的海岸线对日本的经济及气候有什么影响?

海岸曲折,有众多的良港;岸线漫长,受海洋的影响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注重地理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师注意总结)

【课件展示】日本主要城市和地理事物示意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日本的主要城市和最大的内海及最高峰富士山。并在相应的图册中填出。

【课件展示】日本的城市景观和富士山风景。

讲解日本的国花樱花。

【提问】大家在欣赏日本风景的同时有没有想到,为什么富士山的形状是圆锥形?

【课件展示】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及日本的位置

【讲解】由于日本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这个国家境内火山众多,地震频繁。富士山实际上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火山地震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课件展示】富士山航拍图,关东大地震和坂神大地震照片讲解灾害。(1923年9月关东大地震,震级8.2级,死亡人数15万。)

【转承】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日本的基本概况,对日本的地形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的气候特征以及它带来的影响。

【课件展示】东亚气候类型图。

【提问】日本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

日本大部分地区在45 N~30 N,属于温带地区。同中国东部相同的是,由于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日本呈现了典型的季风气候类型。

【课件展示】东京、北京气候对比表

【提问】同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气候有什么自己的特点?这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

【讲解】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它的太平洋沿岸夏秋多台风。

【提问】日本的河流有什么特点?(注意引导学生把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联系起来思考)

(日本的降水比教丰富,加之国家狭小,山区大,使得它的河流短小但水流湍急,故水能资源丰富)

【提问】回过头来回忆一下课件展示,日本的风景非常优美,这中间什么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森林资源丰富)

【课件展示】日本的林地分布图

【讲述】日本国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0%,名列世界前茅,赢得了绿色王国的美誉。日本20几种有关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法律,鼓励和嘉奖造林优异者。法律规定,凡在国家规定的防护林内盗伐林木者,要处以5年以下的徒刑或2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日本人几乎到了爱树成癖的程度。房屋还没建起,四周已种上了花草树木。不论何处,很难看到攀折花木的坏现象。在日本,绿化已深入人心。(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转承】日本的森林资源和水能资源比较丰富,但对它相当不利的是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很多矿产需要进口,这对它的经济起到了制约作用。

【总结】课件展示本课时的知识联系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二节日本

一、自然特征:

1.东亚岛国,地狭人稠,港湾众多

2.平原狭小,山区广大,多火山、地震

3.季风气候,海洋性强,森林茂密,水能丰富

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1.假设自己是一个日本人,想白手起家,应该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自己的事业?

2.联系日本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的规律,阐述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中国经济?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教案


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第三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香港、澳门的位置、范围组成、自然环境特点和面积、人口特点;结合史实认识香港、澳门的殖民历史,以及回归的时间和意义;掌握香港、澳门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与内地的密切合作。2.过程与方法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比较法介绍香港和澳门的概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筑就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香港、澳门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与内地经济的密切联系和意义教学难点香港、澳门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与内地经济的密切联系和意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播放香港和澳门回归时的盛况视频]师: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也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两个省级行政区。身在珠江三角洲的我们对于香港和澳门一点都不陌生,我们会看香港的电视剧,听香港歌星的歌曲,而且有很多同学已经去过香港、澳门或有亲人住在香港和澳门。有哪些同学已经去过香港或澳门呢?说说你们在香港、澳门的所见所闻所想吧!生:略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介绍香港和澳门的视频,来认识并比较香港和澳门的基本概况。生:观看视频,认识香港、澳门,归纳香港和澳门在位置、范围、面积、人口、自然环境、殃民历史、回归过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况。师:刚才看视频,我们都看到了香港和澳门的城市景观,最大的感觉是香港和澳门很多高楼大厦。为什么在香港、澳门要建这么多高楼大厦呢?除了是因为经济发达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生:香港和澳门面积小,而且主要以山地为主,人多地少,建高层建筑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更多的人。师:回答得很好。现在我们结合刚才视频中介绍的香港、澳门的面积和人口数据,计算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生:计算人口密度,以数据表明港澳地区人多地少。师:港澳地区人多地少,为了解决这问题,除了兴建高层建筑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填海造陆。[多媒体展示港澳地区填海造陆,向海洋要空间的具体例子:澳门机场、香港维多利亚港宽度的缩窄等等][多媒体展示关于cepa的新闻资料]生:结合老师展示的资料,了解港澳与内地,特别是泛珠三角区域的紧密合作和互相促进作用。板书设计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第三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一、香港、澳门的基本概况比较

香港

澳门

位置

珠江口东侧,邻近深圳

珠江口西侧,邻近珠海

组成主体

香港岛、九龙、新界

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

曾被何国侵占

英国

葡萄牙

回归时间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区花

紫荆花

莲花

经济特点经济发达,服务型经济,是著名国际贸易、航运、旅游、信息中心经济发达,四大支柱:旅游博彩业、出口加工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建筑业、被称为“东方蒙特卡罗”二、港澳面积、人口特点:人多地少解决措施:“上天下海”三、港澳与内地的密切联系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6224.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