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古诗牧童教案

时间:2024-06-04

古诗牧童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若老师写的教案非常优秀,也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根据课件写教案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古诗牧童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古诗牧童教案 篇1

标题: 乡村之声——古诗《牧童》的教案设计

教案目标:

1. 了解古代乡村生活与牧童的角色;

2. 学习古诗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乡村与牧童的背景知识;

2. 学习古诗《牧童》的内容和意义;

3. 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运用;

4. 进行情感和想象力的引导与表达。

教学步骤:

一、导入 (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是否有过在乡村玩耍的经历;

2. 让学生描述一下他们心目中的乡村风景。

二、知识讲解 (15分钟)

1. 介绍乡村生活的基本特点,如自然环境、乡村风景等;

2. 解释牧童的角色和意义,以及他们在乡村中的生活和工作;

3. 分析古诗《牧童》的背景和内容。

三、诗词鉴赏 (20分钟)

1. 分组朗读《牧童》;

2. 学习诗句的语言特点,如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

3.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四、情感交流 (1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在乡村的经历,分享自己的感受;

2. 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白天与夜晚在乡村的感知和变化;

3. 鼓励学生发表对乡村和牧童的喜爱与思考。

五、创作活动 (20分钟)

1. 分组或个人创作一首古诗,以表达对乡村和牧童的思念和赞美;

2. 引导学生运用韵律和意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

3. 学生之间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互相欣赏。

六、总结与反思 (10分钟)

1. 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2. 针对本节课的收获和问题,进行小结和反思。

教学资源:

1. 乡村图片,包括田园风光、牧童等素材;

2. 乡村音乐,如农村舞曲、山歌等;

3. 古诗《牧童》的解读和注释。

教学评价:

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导入与情感交流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表达力评价:通过学生的创作和展示,评估他们对古代乡村生活和牧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运用能力评价:分析学生对古诗《牧童》的语言特点和意境的把握程度。

通过这一教案的实施,学生将有机会了解古代乡村生活和牧童的角色,并通过学习古诗《牧童》进行词汇、修辞的学习与应用。通过情感交流以及创作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并加深对乡村生活与牧童的喜爱与热爱。

古诗牧童教案 篇2

古诗《牧童》的教案

一、 教学目标

本课以学习古诗《牧童》为主题,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牧童》的作者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理解古诗《牧童》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通过诵读和朗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生词:岑(cén)寂(jì)

2.古诗《牧童》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三、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课题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生词“岑寂”及古诗《牧童》。

Step 2:讲解课文

1.简要介绍古诗《牧童》的作者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逐句讲解《牧童》的词义、语言特征和表达的主题。

3.引导学生感悟古诗中表达的情感,体味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Step 3:朗读与默写

1.诵读古诗《牧童》。

2.分组朗读《牧童》并评出最佳组。

3.让学生默写《牧童》。

Step 4: 课堂讨论与写作

1.以小组形式为基础,让学生就《牧童》中屈原对人生观的思考和感悟进行讨论。

2.让学生就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写出与《牧童》相关的作文。

Step 5: 总结反思

1.让学生自行总结课程知识。

2.征集学生对课程的反思和建议。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牧童》的主题和情感。

2.通过诵读和朗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五、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语言特点和所表达的情感。

六、教学评估

1.课堂上的课堂讨论和写作评估。

2.测试学生对《牧童》的理解。

七、拓展延伸

1.了解屈原的其他代表作。

2.介绍其他与《牧童》相似的古诗并进行比较分析。

古诗牧童教案 篇3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一首古诗《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理念:

本科时教学的内容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是以“童年”为专题编写的,《牧童》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

教科书选编这首诗的目的:一是通过学习,理解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二是通过背诵、默写,丰富语言积累;三是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材的编写意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意图是通过故事引入,从作者的特殊性入手,制造兴趣点,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我在这个环节中,安排了一下步骤,意在让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感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学习精神。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教师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教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我安排这个环节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反复读,想象,在读中悟出诗意。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意在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将学生引入古诗描绘的意境。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熟读古诗,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知道,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古诗牧童教案 篇4

古诗牧童的教案主题范文

引言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其中的一首《牧童》更是被誉为“童真之诗”的代表作之一。它表现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那么如何教授这首古诗?本教案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牧童》这首古诗的价值和意义。

2.让学生了解《牧童》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3.通过分析诗歌语言、情感表达等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认识。

4.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自然环境的留恋和向往,增强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1.课文:《牧童》

2.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电脑、录音机等。

3.教学素材: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

1.热身(5分钟)

通过播放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生活、自然环境等与《牧童》主题相关的内容。

2.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牧童》这首古诗的来源、背景和作者。

3.阅读理解(15分钟)

指导学生通读整篇诗歌,认真听朗读,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结构。引导学生分段阅读、理解每句诗句,结合诗歌语言、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和解读。

4.感受体会(15分钟)

通过诗歌语言、情感表达等方面,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感受诗歌的美丽和价值。同时,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自然环境等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思考和意识。

5.学以致用(15分钟)

要求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童年生活、自然环境的博客或小作文,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环境,也可结合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6.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诗歌的意义、作者的创作意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带领学生认识到诗歌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熏陶和启示。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2.收集和评估学生作品,了解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和生态保护意识是否得到提升。

3.了解教案设计是否合理,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加以修改改进。

古诗牧童教案 篇5

古诗《牧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作品,描绘了一个牧童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的快乐生活。以下是关于《牧童》的教案主题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案主题】感恩自然,快乐生活

【教学目标】

1. 了解《牧童》的创作背景和诗歌内涵;

2. 掌握《牧童》的基本内容和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恩意识;

4.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快乐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 《牧童》的创作背景和诗歌内涵;

2. 《牧童》的基本内容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恩意识;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快乐生活的态度。

【教学准备】

1. 《牧童》的课文和注释;

2. 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展示牧童的生活场景;

3. 乐器等音乐道具,帮助学生体验牧童的快乐生活。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一段音乐、图片或视频展示,引入《牧童》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牧童自由快乐的形象打动学生的情感。

2. 观察与感知(10分钟)

让学生观察展示的图片或视频,并回答问题:“你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觉得牧童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是不是很快乐?”。通过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感受牧童的生活和情感。

3. 朗读与理解(15分钟)

给学生分发《牧童》的课文,让学生跟着老师读一遍,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然后,请学生再读一遍课文,然后回答问题:“牧童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快乐?”。

4. 分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 你为什么觉得牧童快乐?

- 牧童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快乐的事情吗?你能否描述一下并分享给大家?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他们的快乐经历。

5. 学习《牧童》的表演(30分钟)

给学生一段时间准备表演,可以是朗诵、舞蹈、乐器演奏等形式,表达对快乐生活的理解和向往。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邀请几个学生上台表演他们的作品,然后请他们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你认为《牧童》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生活中你觉得应该怎样才能快乐?”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如《白日依山尽》、《静夜思》等,进一步了解和体验大自然的美和诗歌的魅力。

2. 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参观农田、动物园等自然景观,培养他们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恩意识。

希望这个教案主题范文对您有帮助。

古诗牧童教案 篇6

古诗《牧童》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牧民的生活方式及牧童的职责;

2.了解古诗《牧童》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古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到山野中一份宁静和简朴的生活情趣,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

4.培养学生品味“洁净”的文化情趣,向学生细微之处注入人性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古代牧民的生活方式及牧童的职责;

2.了解古诗《牧童》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古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到山野中一份宁静和简朴的生活情趣,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

2.培养学生品味“洁净”的文化情趣,向学生细微之处注入人性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四、教学内容

1.引入:

教师请学生先看下面一幅名画《牧童图》,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画面所表达的主题;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应该怎么度过比较充实,丰富,有意义呢?”

2.逐句讲解古诗《牧童》

学生阅读课上,教师指出古诗的重点,在讲解诗句的同时,注重阐明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古诗解读

学生了解古代牧民的生活方式及牧童的职责,教师围绕这一点展开古诗的解读。通过解读古诗《牧童》,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牧童的生活非常单纯,而且没有任何琐事,他们和大自然和谐共处,对自然充满着热爱。

4.现代生活的反思

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想想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是否值得我们去追求。听听学生的想法,让他们思考和珍惜生活中那些细节,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以及人性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五、教学方法

1.视觉化教学法

2.朗诵教学法

3.情感化教学法

4.启发式教学法

六、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古诗《牧童》的诗意;

2.要求学生通过古诗《牧童》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简约、洁净、高尚生活的思想。

七、教学评价

1.课前测评

2.课堂练习

3.口头表达评价

4.书面作业

5.课后综合评价

八、教学设计

时间:1课时

1.引入:教师先请学生看一幅名画《牧童图》,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画面所表达的主题;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应该怎么度过比较充实,丰富,有意义呢?”

2.逐句讲解古诗《牧童》,阐明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在欣赏中理解和感悟。

3.古诗解读:学生了解古代牧民的生活方式及牧童的职责,教师围绕这一点展开古诗的解读。通过解读古诗《牧童》,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牧童的生活非常单纯,而且没有任何琐事,他们和大自然和谐共处,对自然充满着热爱。

4.现代生活的反思: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想想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是什么,是否值得我们去追求。听听学生的想法,让他们思考和珍惜生活中那些细节,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以及人性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5.作业布置:请学生跟读古诗,感悟古诗之美,在生活中体会简约、洁净、高尚的生活情趣。

九、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从一个点点滴滴的细节中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体味到了人文情怀的美妙,听取学生关于生活的想法,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对生活的向往,从中感悟生活之美。本次课程以诗歌为载体,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气息,追寻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深厚内蕴,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6445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