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分享。

教师范文大全的编辑为您量身打造一篇有关“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的文章希望您满意。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 学生反应可以提供教师反思课堂教学的契机。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有用还请将本网页网址收藏起来以便随时回顾!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意思,能说出诗歌大意。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感受六月西湖的美丽风光,并引导学生在探究其原因的基础上感悟诗情,领悟诗人“以景寄情”的表达手法。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欣赏、背诵,感受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在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诗句中,理解、感悟和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西湖美景录相。)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杨万里这位诗人大家一定很熟悉,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吗?你能来背一背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诗,是关于荷花的,你们看过荷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美丽的荷花荷叶图。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荷花、荷叶、最后定格。)

3、你能用几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美景吗?能具体些吗?(指导:你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或者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北方的学生从未见过荷花,这对于学习这首古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课前,让学生花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欣赏西湖美丽风光,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古诗的教学步骤一般分为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四部分,而这首诗的作者杨万里,在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刚刚学过他另一首清新活泼的诗作《宿新市徐公店》,学生对于他是熟悉的,所以从诗人直接入手,自然导入课堂。接下来再次让学生欣赏定格的荷花莲叶图,用词语形容所看到的美景,必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宏观上认识荷花,初步感受荷花之美,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杨万里看到这样的美景,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传诵至今,它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诗题,强调“晓”、“慈”的写法。)解诗题: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指导:从诗题中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带着这样的理解你再读一读诗题。)

2.我们来看这首诗。出示全诗。初读全诗:

(1)想要学好诗,首先我们就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下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首诗,如果有拿不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3)指读,正音。

3、诗,我们已经会读了,你还读懂了些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理解。教师不作更多的评价。(你怎么知道的?课前查阅工具书可是一个好习惯。语言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设计意图]:诗题较长,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意思,如果学生理解遇到困难,则通过找时间、地点的方式,降低难度,引导学生自主把握题意,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正确的停顿,读出对诗题的理解。在理解诗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自由的读诗句,要求做到正确、通顺,这是学习古诗的最低要求。通过指读后的评价,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学习古诗的信心。这一部分的教学着重关注学困生。但初读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说出“你读懂了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已理解哪些词句的意思,学生已经理解的就无须再做琐碎的理解。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同学们,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可诗中着重写的是荷花和荷叶,(板书)诗中描绘了怎样迷人的风光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一组荷花莲叶图。)

2、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的荷叶()的荷花

(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

(3)板书:无穷碧别样红

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是别样红的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出示全诗。)

☆荷叶之多---“接天”:

(1)接天,你的感觉是?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你来读一读,读出荷叶之多。

(2)教师语言描述: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3)指导朗读:读出莲叶之多,之绿、之美。

☆阳光映照---“映日”:

(1)早晨什么样的太阳?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2)指导朗读:读出灿烂阳光普照下荷花之红艳。

☆特殊时节---“六月”:

(1)展开想像:出示:是啊,六月的西湖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节,这时荷叶长得,荷花开得,六月早晨的阳光,映照在荷花上,荷花就显得更了,也许早晨的荷叶上还有,荷花上还有----,

充分展开你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你的眼前。谁说一说。

(2)指导朗读:读出西湖六月美不胜收的风情。

☆作者心情--- 体会赞美、喜爱、愉快之情。

(1)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那些感情?(赞美、喜爱,愉快)

(2)指导朗读:读出心情的愉快与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写作背景--为友人升迁而高兴

(1)、这是送别诗,送别应该是伤感的、依依不舍的,为什么诗人那么的喜悦?这是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那就是杨万里和林子方是多年的好友,他们情投意合,交情甚佳。就是六月中的一天,林子方连升两级,将离开杭州去上任,林子方高升了,作为好朋友杨万里能不高兴吗?

(2)同学们,如果若干年后,你的好朋友考上大学,你去送他,这时,你的心情如何?你的好朋友考上了博士,你的心情又如何?现在我们更能理解作者的心情了吧。正是在这种愉快的心情下,他看到的莲叶,他看到的荷花。

4、回归整体,读中悟情。

(1)指导朗读:读出美景,读出愉悦之情。

(2)朗读评价,让诗情融入学生的朗读。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代人去学习古人的精华诗篇,尤其需要扎扎实实做好朗读指导。同时朗读的指导又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在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正确,在学生逐步理解诗情的基础上,我又给与了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朗读指导。在揭示出关键词“无穷”“别样”后,我让学生读好后两句,体会不一样的红,特别的绿。接着通过原因的探究,又有两个词语跳了出来,引导学生突出“接天”和“映日”,读出荷花的面积之大。“一切景语皆情语”,当悟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后,再在“面积广”“特别绿”“别样红”的基础上,再融入诗人的心情,读出诗境,品出诗情。这样的朗读,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样化,而达到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标,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识的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中的语言极其简练但却很传神,如何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情境?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感受诗的美,诗的纯粹,诗的境界。在教学中,我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在眼前。用填空的形式可以降低说话的难度,在看幻灯说之后,其实也可以让好的学生不看前面幻灯讲,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四、入情入境,读写结合。

1、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送别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谁来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配乐)

2、编写故事:“时光仿佛回到一千多年前,我,就是杨万里……(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来到西子湖畔……”(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美景。)

[设计意图]:学生在朗读中情感得到一种升华,这时,引导学生吟诵诗句,必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让学生分别担任杨万里,林子方的角色来领悟诗情,必能使课堂达到新的高潮。而故事的编写,则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的情境,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有效3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没有完成故事编写的同学下课后继续完成。

2、收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这类诗的不同。

[设计意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别具风格的送别诗,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一点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共性。教材只是一种范例,在这个环节,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去读诗,去品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放松,让学生投入)

2、学生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感觉都没错。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如音乐可以有喜怒哀乐,画画可以抒发感情,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样子。就像我们学过的杨万里的《小池》,诗歌中荷花就因为蜻蜓的存在而飘逸出一股灵气。荷花以其高贵、典雅,出污泥而不染而受到多少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荷花写颂歌,或将荷花比作芙蓉,所以有出水芙蓉之说,曹植更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杨万里也是其中一位爱荷之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是继《小池》后杨万里所写一首咏荷诗。

二、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要求把古诗词读准。指名读。

2、(小组活动)每人在小组内说一句诗歌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如果有不明白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要求:组长协调、组员认真听)。

3、(学生汇报)讲诗意、读诗歌,质疑。

师板书:莲叶

荷花

4、(放课文录音)教师指导全班读。

5、再次交流。

古诗在短短的几句就给我们描述了这么一幅美景,喜欢笔墨的人将诗歌描绘的意境都画下来。你们看看这幅画能否表现诗歌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怎样画或者给这幅画的作者提出什么意见?

6、学生读诗(全班读,男女生对读)。

7、你们都读得很美,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读,你们听听老师读得怎样,给老师提个意见。引出映日莲叶无穷碧,接天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发现并引导讨论,学生品读。

8、师:对,这其实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但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没有写出和林子方的友谊,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所以古诗题目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假如你是杨万里,林子方就在眼前,你怎样将这首诗读给他听。

(找好朋友读,师生对读)。

9、这首诗很美,还带着一丝离愁,我们能把它背下来吗?(自己试背,指名背)。

三、欣赏西湖景色

除了诗歌中所描写的莲叶、荷花、西湖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姿色,现在老师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西湖迷人的风光。(出示西湖图片、配乐)

四、扩展

1、(出示荷花的图片、诗歌)西湖的景色太美了,我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描写荷花、西湖的诗歌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作品。(选择其中一首在小组内读、讲。)

2、(出示四幅荷花图片)荷花不同的姿态引起我们不同的联想,看看其他文人的咏荷诗,可以有不少启发。看到不同形态的荷花,能不能想到一两句诗。

作业:

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关于荷花的诗,读读背背。

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荷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

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3、通过朗读,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欣赏西湖美景,体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西湖四时美景,导入新课。

1、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曾到过西湖,并写下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看老师把这首诗写下来。(板书这首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如诗如画的西湖,感受西湖的迷人风光。

二、读古诗,知诗意,想诗境。

1、看到同学们自信的神情,我知道同学们肯定会读会背这首诗了,谁想展示一下?

2、指名学生说诗意。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大家轻轻打开课本,读一读诗文,选择一个话题,与同桌交流。

我知道了——哪一句诗能读出这个意思?

我看到了——从哪一句诗看到的?

我想到了——哪句诗让你想到了?(评价语:你能真会读书,你真会思考,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感受很独特)

3、苏轼曾这样赞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论是明媚的早晨,还是绚丽的黄昏,不论是晴雨雾雪,还是春夏秋冬,西湖都是那么迷人。诗人杨万里眼中,西湖什么时候最美?(六月中)

4、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这赞叹:啊!

5、诗人用哪一个词表达了对西湖的独爱?(毕竟)。(打出原诗)(读)

6、我们理解古诗,有时需要按现在的语言习惯调整词语的顺序。想一想,可以怎样调整呢?

读一读,哪一种表达方式更好?

你对古诗真有研究,是呀,诗人这样写正是为了和仄押韵和更好地表达感情。你能读出作者对六月西湖的特别喜爱吗?

7、在诗人的眼中,六月的西湖是最美的。请同学们读读后两句诗,六月的景色美在哪儿呢?

8、同学们想一想,无穷碧的莲叶,青翠欲滴的莲叶,一个挨着一个,一片连着一片,铺满了西湖,我们想到了哪些词?诗中哪一个词体现了这一特点?(接天)

接天的莲叶中点缀着怎样的荷花?为什么会别样红呢?(阳光映照和绿叶衬托)

9、莲叶是美的,荷花是美的,它们相互映衬,融为一体,从眼前一直铺到天边,是多么壮观呀!让我们再读一读,去想象这样的画面,去感受这样的美。(指板书)

三、悟诗情。

学习了诗句,我们再关注诗的题目。从题目中我们读懂了什么?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而从内容看,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是不是诗人杨万里沉醉于美景而忘却了朋友?

四、古诗讲究和仄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唱起来也别有一番情→←趣,现在我们来唱一唱吧!

五、拓展延伸。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4】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

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

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读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这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读着诗题,你知道了送别的什么?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3、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按照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来猜猜,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写些什么?

(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

4、过渡:那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读)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首句),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别样:特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同学们,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你,就是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闭上眼睛去听,去想。(老师范读第三、第四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蓝天、碧叶、赤日、红花

3、同学们,那不是一片荷叶,而是一池荷叶;那不是小池塘里的荷叶,而是西湖里的荷叶。你能描述那样的景象吗?

(1)重点理解:无穷碧

理解一:照应接天,指范围广。

理解二:指绿的程度。很绿很绿,绿得难以形容。

理解三:也许是指有很多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2)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样的美景?课件欣赏(远景),读好“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小结:是啊,满池的叶啊,满眼的绿呀,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

4、六月,正是盛夏,虽然是早晨,可是太阳已经是火辣辣的。在骄阳的映衬下,怒放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

(可以说说荷花在阳光下的照耀下的颜色、姿态等。)

(1)重点理解:别样红

理解一: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

理解二: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突出映日、红。)这荷花红得多美啊!谁能用比喻或者拟人手法来描绘一下?

(3)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体会到这一美景?

5、看哪,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6、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说——(引读,课件)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是诗人由衷地赞美,谁来赞一赞?你能用自己的话赞一赞吗?(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

五、感悟诗情,深度理解。

1、同学们,学到这里,有没有人会产生疑问呢?(题目中是送别,可是诗中描写的只有景色)是啊,这和我们一开始的猜测是多么不同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前两句说六月中的西湖,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他与林子方的感情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后两句说满湖的荷叶一直绿到天边,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娇艳红润。也就是说诗人与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满湖的荷叶一样,友谊一直连到天边,像荷花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红得发亮、红得似火。

总结:说得真好,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诗在景色中寄予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手法叫:以景寄情(板书)

2、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想送别的画面,然后谈谈自己读到的是诗人一份怎样的情。(学生**朗读、品味)

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老师就是要去外地做官的林子方,你心里藏着什么话要对老师说?

预设:

祝愿你前程如接天的莲叶一样无穷碧,事业像映日的荷花一般别样红。(我感受到了祝福之情)

你前程似锦,我真为你高兴。(我感受到了高兴之情)

西湖的景色这么美,你还是再逗留几天,好好地欣赏这西湖的美景吧。(我感受到了眷恋之情)

六月西湖的景色在是这样美,你要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今天的送别之情。(我感受到了惜别之情)

六、背诵古诗,演唱古诗

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最的四个诗人之一,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让我们把这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记下来吧!

1、生**背诵,指名背(2-3生),齐背。

2、诗可以读、可以诵,还以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吧。听一遍,学唱一遍。

七、联系生活,学写诗句

1、老师相信,我们心中也有一片美丽的风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景色?

2、让我们学习作者,采用以景寄情的手法来表达我们的喜爱之情。要写诗,让我们先来看看杨万里的诗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内容:选取典型景物

形式:对仗、押韵

总结:我们哪一个季节的景色都可以写,但注意,一定要选取出最有特色的景物来写,如果能对仗和押韵更好,不能的话也不要紧,但注意要把景色写美了。

3、仿写优美句子。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教师巡视。

出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5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技能:1.引导学生自学古诗,品句析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情感: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理念:

依据古诗的特点,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力求体现间间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为发展教学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学质疑、抓关键词、理解诗意

2.引导学生进入诗境、品读诗句、领悟诗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送

师: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生:送别、送礼、送行(很多学生回答)

师:送别读来令人伤感,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谁也不知道一别之后何时才能再次相见。因而临别依依,内心总怀有对友人的不舍(学生)所以古人们喜欢用诗来表达对友人、亲人的想念、不舍。那么你知道有那些送别诗呢?

生:《送别》、《送友人》(很多学生回答)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送别诗,请看屏幕。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古人写的送别诗吧。诗要读得字正腔圆,但他也讲究节奏美。因为不同的节奏,给予我们不同的享受。有慢慢读的,有快速读的。现在,我会特别注意听同学们的节奏。

生:齐读。

课件出示:《送别》王维

《送友人》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学生读得不是很好时)

师:同学们,刚才我已经讲到古诗要读出节奏。现在你们和我一起来读,我会给你们配上手势。请注意观察手势的节奏,来揣摩读的速度、语调。看看这样读是不是另一种滋味。

师配上手势分三种不同的速度读。(慢慢读、快速读、中速读)

生:跟着老师读,体会三种不同的读法。并了解古诗正确的读法。

(设计意图:运用手势方法补助学生诵读诗句,培养学生语感。《课标》指出语感是诉绪形象,依赖直觉,对语文文学的意蕴和情趣的领悟和品味的魅力。)

师:古人喜欢用诗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他们离别的不舍。我们再来看这几首诗,他们的诗题都有一个什么字?

生:送字

师:一个送字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怀念。看来这个送用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不然古人为什么要把这些送记下来。

(设计意图:由疑激趣,通过读、找送别诗。发现它们的共同点,达到预期目标。并引导提出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抓一个关键的地方,牵一发动全身。)

二、解题。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它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生:齐读诗题。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杨万里学生回答)他誉有宋朝四大诗人之称。这节课我们就跟着他一起(晓出)一起在(净慈寺)为朋友(林子方)送行。顾名诗意送的意思就是送别、送行(板书)

师:那杨万里为朋友送行是在什么时候,你从哪个词看出?

生:晓出

师:谢谢,那么这首诗的题意是?

生:早晨杨万里走出净慈寺为朋友送行。

师: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是著名的佛寺,杨万里走出净慈寺为朋友送行时看到了那些景物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28页,让我们读读这首诗,在聊一聊吧。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紧抓贯穿全诗的关键词送,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反应的多元性。以及杨万里对林子方深深不舍之情。)

三、初读古诗,读准节奏,引入意境。

1.指导读准节奏。

师:刚才我们讲到读古诗时要讲究读出节奏美来,现在看看你是怎样读这首诗的?

生:读古诗。(一位学生读)

(学生读得不是很好时,一句一句指导读。指导读时配上手势。)

师:(1)我愿意听你读慢些,把古诗的节奏美读出来。

(2)我愿意帮助你,我给你配上手势,注意读的速度要慢些。

(3)看,这回读得好多了,我们大家跟着他一起读。

(请三位同学读)

2、朗读,引入意境。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一起读吧!(老师配上手势读)

(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来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师:再来

师:再读后面两句。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训练重点。高年级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时,要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来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节。这就表明朗读与诵读在感悟文本情景中的重要性。)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尽管我们只读几遍,那我们聊聊吧。作者在为朋友送行时看到了那些景物呢?

四、欣赏诗中描写的景物

指导学生品读诗中所描写的景物,通过反复诵读、抑扬顿挫、回旋曲折的读品味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感情美。

(设计意图:朗读的过程实质就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模仿到理解再到形成语感,进而生成一定的知识模式,环环相扣,步步深化。亦即学生在反复诵读之中认知文字,感受身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把握作品的语言艺术,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占为己有。经过这样的内化、吸收和储存,死的语言材料就会慢慢地转化为活的语感能力。)

1.聊西湖。

师:西湖是世界文明的风景旅游胜地。其中西湖有十大景点最为出名。

那现在我们就来聊聊西湖吧,聊你对他的理解。

生:自由畅谈自己对西湖的理解(很多学生回答)

师:自古以来,很多诗人把西湖的美景用诗记录下来。现在我们就来欣赏欣赏这些描写西湖的古诗吧!

欣赏课件: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春题湖上》

生:齐读

师:看,苏轼与白居易赞得西湖多美啊!那我们也去欣赏欣赏诗中的西湖吧。并谈谈你的感受。

生:欣赏课件:西湖十景

师:我看到你在赞叹,你赞叹着什么?

生:自由畅谈感受

师:对啊!这六月的西湖不一样了。请你把你看到的感受送进去读。

我相信你读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生:读第一句

师:就是这一份陶醉,这一份赞叹,让我们体会到西湖的美。请你带领着大家在体会体会吧。

生:读句子。(请两位学生读、男同学读)

2、谈莲叶

师:莲叶又是怎样的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自由畅谈

师:你发现就这么普通的植物它却在夏天里勃勃生机显得格外精神,让你这样的感叹。请你把这一份感叹读出来。

(个别学生诵读)

师:从你的读中让我想起一句诗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谁再愿意让大家感受一下这碧绿碧绿的莲叶,让这莲叶更(绿)更(多)更(一望无际)

生:个别学生诵读诗句、女同学读

生:齐读

3、谈荷花

师:刚才同学们把荷叶夸得那么有生气,朝气呀!谁也来夸夸荷花吧生:(自由夸荷花)

师:从你的表情中我看出你很喜欢出现在你眼前的荷花,请你读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个别读)

师:同学们瞧瞧他面前的荷花多美呀,我们也跟着他一起夸夸吧

(带领全班齐读)

师:听听你们把杨万里描写荷花的诗句读得多好,这又让我想起他写过的一首诗《小池》。

课件出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李白

生:齐读诗句。

师;对呀,这绿绿的莲叶将我们眼睛染绿,这红红的荷花将我们的心肺滋润。如同同学们感受的一样这夏日的西湖真是()?真是()?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一次走到诗中。

生:有感情的诵读。(师给配上手势指导读)

师:听你们朗读,你们看到这些景物了吗?我有点没看见,光给你们做导游、光激动了。那莲叶、荷花、西湖我还没有看够呢,谁愿意在让我看一眼。

(请两位学生分别诵读)

五、整体感知整首诗(伴奏读),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师:让我们伴着乐曲再一次将所见到留在心中,让我们美美地体会夏天给予我们的愉快。

生:伴着乐曲诵读。(师做手势指导读)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诵读,进行以读悟情的训练。使整个教学环节呈现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六、读画结合,训练创新思维。

1.学生自由畅谈,说说应给诗配上什么画面。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

师:同学们,这就是朋友之间的送别。这样的西湖,这样普通的自然景物,在诗人的笔下就变得不一样了。如果我要给这首诗配上画面我将要画些什么?请你在小组中讨论讨论。

:生:四人小组讨论

师:今天就由你们来教教我怎样为这首诗配上画。请你说出为什么要这样画。

生:自由畅谈(很多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2.老师按学生的口述作画,学生评画,感悟古诗描绘的意境。

师:按学生的口述在黑板上给古诗配上简单图画。(学生口述时并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画的原因。)

生(1):画莲叶

生(2):画荷花

生(3):画作者

2、学生自由评画,大胆发言。老师听取学生意见修改画面。

师: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他们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那你们看我这幅画还有那些地方需要修改?

学生自由评画:

生(1):莲叶画多些,

【师提问,指导诵读:为什么要画多?你从诗中那个词看出?接的意思是?用一个成语来莲叶多的是?谁愿意来读一读?(个别学生读)我看到近处的莲叶好多啊!我还想看看远处的莲叶是怎样的?谁愿意让我再看看?(个别学生读)这回我看得远了。远方的莲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怎样?那我们也去欣赏欣赏吧。】

【欣赏课件莲叶】

【师提问:看到这连着天的莲叶,我的内心真是怎样?请你把你的激动用读的表示出来。(个别学生读描写莲叶的诗句)】

【师修改画】

生(2):荷花画红些,多些。

【师提问,指导诵读:为什么要画红的荷花?从那个词可以看出?你能把他读好吗?(个别学生读)这荷花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显得特别红的?难怪南朝诗人赞叹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请你带着大家一起感受一下吧!(齐读)(再个别读)】

【让我们也来欣赏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吧。欣赏荷花课件】

【理解莲与荷的意思。】

生(3):画朝霞

【师提问。指导诵读第一、二句诗句。并欣赏朝霞下西湖的课件。】

(设计意图:(1)通过师生之间互帮互助,营造一种人性化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也体现语文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2)唤起学生研究意识,体验探究性学习,变换角度对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改变目中无人的教学方式。把学生评给予激励试的肯定和评价,这样的激励让每一位学生都充满自信地学习,创新的火花不时地燃起。)

3、感悟古诗描绘的意境。(学生自由畅谈这幅画面给你带来的感受,体会古诗含义。)

七、拓展、感悟古诗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此时你我都站在湖边我是林子方你是杨万里,你会怎样赞叹你今天说见的景色呢?(课件出示练习:啊!朋友。看,这夏日的西湖。)

生:啊!朋友。看这夏日的西湖就是与别的四季不一样,看那与天连在一起的莲叶多绿啊!在朝霞映照下的荷花是那样的红艳。

2.你想用什么话表达友人之间的友谊(学生自由畅谈,并把感受写到课文中。)

3.动笔抒发感情。

(设计意图:能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做进一步做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九、指导背诵古诗。

通过读再次感悟朋友之间的友谊,完成教学目标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十、总结

林子方留下了吗?其实刚才我们与林子方的对话是不存在的。那只是我们的想象,突然我们明白了,我们的心有多美,这西湖就有多美。我们之间的友谊就有多美。这一切都全凭我们的心情,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不在是伤心的,而是(愉快)的,(高兴)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再诵读一遍诗文吧!

伴奏诵读全诗

十一、课后延伸:

(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把这一幅画画的更美。

(2)、收集更多的送别诗,给你喜欢的其中一首配上配画。在班上开个读书交流活动。

(以上两个练习可以任选一个来做。)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1、准确停顿,读好诗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理解题目意思。

晓出:早晨走出。

净慈寺:寺庙名,在浙江杭州市南屏山慧日峰下。

林子方:人名,是作者的挚友。

3、介绍作者杨万里:宋代诗人。

二、揭示全诗,指导诵读。

三、质疑解疑,

1、学生质疑。

2、学生查字典或教师解疑。

3、了解大意: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啊?

四、入诗境,体诗情:

1、虽然我们这儿不是荷乡,但同学们对荷一定不陌生。哪些同学见识过或了解荷?向大家介绍介绍。

听同学们一说,我们仿佛到荷塘里走了一趟。以前,我们学过一篇叶圣陶爷爷的《荷花》,再次回味一下吧--

放《荷花》录音。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能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画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2、同学们,宋代大诗人杨万里所欣赏的是杭州西湖的荷。广阔的西湖,栽种了好多好多的荷,(指插图)看,这是西湖的一角。八百年前的一个夏天,你,就是大诗人杨万里,陪同友人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

教师朗诵诗,生边听边看图。接着自由吟诵。

3、请各位诗人交流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感吧!

理解:四时不同荷叶荷花

接天映日无穷碧别样红

①西湖和六月点出了时间和地点。

②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六月在夏季,怎么会与四时不同呢?不同与细雨绵绵,枯叶飘飘,白雪皑皑。即使是在夏季,夏季中有四五六月,六月居末,荷花最旺之时,景色尤其美丽。

③无穷意思是难以穷尽,没有限度,诗人举目望去,一湖莲叶连绵不断,所以碧色无穷,而且莲叶本身碧得无穷,写出了作者的赞叹。

别样红是特别红,格外红,不同与一般的红,包含着一般红色所不具备的色彩,给人不同一般的视觉美。好一个无穷碧中的别样红,难道仅仅是一种颜色么?看看这一朵,看看那一朵

无穷碧是接天的结果,别样红是映日所致。

映日照应标题晓出,暗示朝阳,荷花映日。

④莲荷本是一物,但作者故意错开,用莲叶不用荷叶,用荷花不用莲花,意在避免重复。

⑤点时点地突出不同,写叶写花展示不同,两层之间紧密关联,后两句是对一二句不同的回答,是全诗真正的写景,展现了夏日西湖的动人美景。

4、这首诗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所写,但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没有写出和林子方的友谊,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所以古诗题目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这首诗很美,还带着一丝离愁,我们能把它背下来吗?(自己试背,指名背)。

五、延伸拓展:

西湖荷花的景色太美了,我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描写荷花的诗歌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作品。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叶无穷碧

不同

花别样红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

清秋季节,一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青烟。

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们呢?

眼看着秋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

但愿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鲜艳,永不颓色,

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歌声嘹亮赋采莲。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7】

一、说教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人教版部编本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15课的一首古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叶、荷花作为描写对象。那碧色连天的荷叶和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娇润红艳的荷花,美丽动人。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2)感受是词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诗中重点句分析。

(2)在理解诗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创设情景法、自读自悟法、情感诵读法、想象理解法。

四、说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望庐山瀑布》《咏柳》《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时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来欣赏优美的景象。

六、课堂小结

风景迷人的西湖,孕育了这千古流传的诗句,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诗句吟诵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篇8】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古诗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以前吟诵过哪些有关荷的诗歌。(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图片:西湖荷塘远景)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

二、介绍背景,知诗人。

三、自主学习,明诗意。

1、自读古诗,读正确。

2、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

3、哪些词语的意思你明白了,交流。

毕竟:到底。

无穷碧:无边的青绿。

别样红:和往常不一样的红。

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四、指导诵读,悟诗情。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毕竟西湖六月中:毕竟是西湖盛夏六月的景色啊,

风光不与四时同:跟其他季节的风光就是不一样。

接天莲叶无穷碧:满湖莲叶、荷花一望无际,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远方。

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朝阳辉映下,朵朵荷花分外红艳,片片莲叶更加青翠。

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五、创设情境,入诗境。

如果你能了解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就能理解得更深入。

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

3、反馈交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同学们,你们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

4、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设想一下,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5、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请有感情地读一读。

6、背下来行吗?试试吧!

自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

六、拓展延伸

复习《小学生必背古诗文七十首》中的其他送别诗。

七、迁移运用,创诗文。

1、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常熟春景,写一两句诗或优美句子。老师已经拍下了几张常熟春景的照片,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照片)

2、仿写优美句子。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教师巡视。

3、反馈交流。

八、总结:愿我们的大自然越来越美。

广与深的回味听《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有感

积淀民族文化,诵读中华经典是我校的特色课题,杨老师作为课题的负责人,敢吃螃蟹,为我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古诗词教学活动。在惊叹杨老师的大胆之余,又被她课堂上展现的活力所吸引,其中感受最深的是以下两点:

亮点之一有广度。

亮点之二有深度。

我也教过这首诗,在重难点的处理上与杨老师有所不同,我把它当作写景诗来组织教学,至于为什么从题目看是送别诗,但内容却是写景呢?这一问题只作为课外的延伸。我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其一,这首诗所在的单元主题是人与自然,所在的课文《古诗两首》中的前一首是描写西湖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那么两首诗分别描绘了西湖不同时候的景色;其二,课后练习4是这样说的诵读两首诗,说说在你眼前分别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不是写景文章的要求吗?基于以上考虑,我在组织教学时,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精炼的语言中所描绘的美丽画面,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感悟夏天西湖与其它季节的与众不同。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6463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