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教案优秀模板

时间:2022-03-10 分数混合运算的优秀教案 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小学数学教案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

熟练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

3.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

53+36+64+971.5+3.8+6.2

2.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

3.老师板书:

加法交换律:a+b=b十a

加法结合律:a+b+c=a十(b+c)

(二)教学实施

1.老师设疑:当上面式中的字母表示分数时,这个定律还适用吗?

2.出示教材第119页的例2,学生计算两边是否相等,集体交流结果。

板书:+○=+

(+)+○=+(+)

提问:①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相同,第一组中加数交换了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加的顺序。

②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性质相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3.结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4.完成教材第121页练习二十三的第8题。

学先计计算出3个算式的结果:-=-=-=。然后让学生观察,找规律,归纳出:-=(≠0)再应用规律计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四)思维训练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5---+

-+-+---(+)

2.请将、、、、和填在圆圈中,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

3.计算。

(1)++++

(2)1-+-+-+-+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分数加法。今后,在计算分数加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jk251.coM小编推荐

分数混合运算简便运算 小学教案范例


(3)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1)36×2+15(2)5×6+7×3(3)15×(34-27)二、新授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1)+×(2)×-(3)-×(4)×+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4、教学例6

(1)出示:××,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2)出示:+×,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4和×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练习

p14“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

分数混合运算导学案


分数混合运算(三)

学习内容:课本84页~85页

学习任务:

1、找出每道应用题的关键句子及等量关系。

2、画线段图表示等量关系。

3、列方程解决问题。

本节课知识点:(应知应会,老师把握)

1、先找应用题的关键句子:比八月份节约了

2、理解题意,分析关键句子:“比八月份节约了”,就是指“九月比八月节约的部分占八月的”,

3、画线段图示:先画标准量即单位“1”的量,即八月份的,再画相对量的即九月份的量

八月份:

九月份:

4、等量关系式:八月份的(1—)是九月份的量

八月份×(1—)=九月份的量

八月份的量-八月份的量×=九月份的量

5、列方程或算术式:

○1(1—)x=12○2x-x=12○312÷(1—)

教案:

课堂中展示交流过程:(三个模块)

1、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课堂!

整理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记住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交流展示环节提问(1分钟)

2、展示自我,交流汇报同进步!

○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组展示汇报预习学习情况,别的小组补充完善,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3、练习运用,独立完成我能行!

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练一练的1、2、3题,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展示、点评。完成后按照1号检查6号、2号检查5号,3号检查4号的顺序进行组内批改及帮助,各组长督促检查完成情况。(6分钟)

分数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优秀教案推荐


尚美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五段”教学导学案

六年级

备课教师

教学课题

分数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1.复习混合运算顺序以及用混合运算知识解决问题。

2.通过复习回忆,再现知识,培养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教学重点

复习分数混合运算,整理混合运算问题的解决策略。教学难点分数混合运算问题的解决策略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情境导入请学生归纳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回忆思考目标展示

1.学生自主整理。

2.根据自己的整理写在练习本上。

3.谈谈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怎样?把其中较好的经验可以做介绍。

明确学习目标。引导自学巡视小组学习情况并适时指导。整理并小讨论组。探究交流请学生上台展示交流看展示并作出评价及质疑。精讲释疑教师出示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关系,并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检测练习课件出示分数混合运算题尚美评价

通过今天的整理复习,同学们复习了分数混合运算和相关问题的解决,通过复习回忆,再现知识,培养自觉整理所学知识能力,表现很好。

教学板书

设计

整理与复习。

分数混合运算练习题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知识进行梳理效果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优秀模板


一、细心填一填(每空2分,共26分)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的顺序计算。

2.在计算83+36×22时,应先算()法,再算()法。

3.在计算48÷3-13时,应先算()法,再算()法。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9-19+()=66()×9÷4=18

()+21-5=7196÷()×11=88

5.下面的图形各代表什么?

(1)☆+☆+☆=18☆+◎+◎=22

☆=()◎=()

(2)□-○=4○+○+□+□=20

□=()○=()

二、慧眼辨一辨(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每题2分,共6分)

三、耐心算一算(每题3分,共18分)

162+34-15781-35+15

48÷2×1646×5-21

200-6×14-3548+92÷2

四、我来做一做(1~4题,每题8分,第5题10分,共42分)

1.光明小学有女生412人,比男生少30人,光明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

2.3路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38人,到东门车站后下车12人,又上来6人。汽车上现在有乘客多少人?

3.每个计算器88元。

4.红旗小学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四年级有5个班,平均每班48人,需要这样的面包车多少辆?

5.李大爷去世后留下了一处房产,由他的三个儿子共同继承。三个儿子商量后约定:房产留给老三,由老三付给老大和老二共68000元。这处房产价值多少元?

五、把“+”“-”“×”“÷”分别填入下面等式的“○”中,使等式成立(每题4分,共8分)

答案

一、细心填一填

1.从左到右

2.乘加

3.除减

4.2685512

5.(1)☆=6◎=8(2)□=7○=3

二、慧眼辨一辨

1.√2.×3.×

三、耐心算一算

3961384

2098194

四、我来做一做

1.854人

2.32人

3.440元

4.6辆

5.102000元

五、1.7×2-4=10÷2+5

2.12÷6+2=4×2-4。

加减混合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教学内容:p75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经历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养成认真细致的做题习惯。

3、在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算法,理解加减混合的算理(虽然一年级的小朋友说清楚算理也是难点,但是我们班的学生在说算式意义的时候大部分表达已经不错,所以我把这部分定为重点)

教学难点:加减混合第二步的计算。

教学用具: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6+4=9-2=

5+2+3=10-1-4=

二、探索新知

(1)先加后减

师:小朋友们见过天鹅吗?老师今天要带你们一起去看一看小天鹅!

出示天鹅情境图

师:小河里一共有几只天鹅?

汇报:小河里一共有4只天鹅(在说的过程要规范学生语言,用完整的句式表达)

动态演示:飞来了3只天鹅。

师:飞来了几只?

生:飞来了3只天鹅。

师:还剩下几只呢?用算式表示。

板书:4+3

师:我们的小天鹅玩累了,要走了。

动态演示:又飞走了2只

师:你能把刚才的过程写成一个算式吗?

学生汇报,完成板书:4+3-2=5

比较:这个算式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连加和练减算式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加又有减

揭题:加减混合

读一读:4加3再减2等于5。(读的过程有必要用上“再”,我觉得这也是对算式的理解方式,而且有助于学生的计算)

师:结合小天鹅的图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生汇报:原来有4只小天鹅,先飞来了3只天鹅,又飞走了2只天鹅,剩下5只小天鹅。

(第一个学生在说的时候可能会很困难,可以先请一个表达比较好的学生先示范,在大大表扬这个学生之后,接下来的学生也会学着他这样说一说)

师:你能计算以下这个算式吗?

要求:1、计算为求正确最好能做一做标记2、边计算边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扮演,说一说计算过程。

生:先算4+3=7,再算7-2等于5。

师:说一说5是怎么来的?

生:是通过算出4+3=7,再用7-2算出来的

(2)先减后加

师:现在小河里是几只天鹅?

生:一共有四只天鹅。

师:小天鹅玩累了,飞走了几只?

生:飞走了2只天鹅。

师:看到飞走了几只啊,又有几只小天鹅飞过来了,那飞来了几只?

生:飞来了3只天鹅.

师:你能用刚才的图列出一道算式?

生汇报:4-2+3=

师: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同桌互相说)

生:原来小河里有4只天鹅,先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天鹅,现在一共是5只天鹅。

师:不做标记快速算一算,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不做标记是为了让学生把第一步计算记在脑子里,从而提高计算的速率)

生汇报:4-2+3=5

先算4-2=2,再算2+3=5

师:说一说5是怎么来的

生:先算出4-2=2,再算2+3=5

三、练习巩固

1、做一做

摆小棒:摆出7根,先拿走3根,再拿进来4根,列出一个算式

7-3+4=7

2、算一算

7-6+5=8-4+3=

6+0-2=7-0+3=

找一个算式说一说怎么算的。

师:在做加减混合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生:做好标记,第二步计算不能忘记。

3、拓展提高

课本77页最后一题

分数则混合运算的整理复习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第1、2题,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能根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简便算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谁能说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相同?然后,让学生计算第97页的第1题:+×-÷[-(+)]做完后,指名说一说计算的顺序.2.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第1题第一横行的第1、2小题.二、复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1.教师出示第97页第2题的前两题:×3+×53×(+)-让学生先想一想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再计算.计算完后,指名学生说出各题是怎样计算的,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使学生认识到:第一小题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第二小题先运用乘法分配律把两个分数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2.让学生把第2题余下的两题做完,并说一说每一题是怎样使计算简便的.(第3小题先算出小括号里得,再用减.)三、课堂练习1.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3题.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说一说各题解题的依据.如,5x-=,先把看作减数,5x看作被减数,根据“被减数=减数+差”得到5x=+,再把+看作积,x看作一个因数,根据“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得到x=(+)÷5,由此求出x的值.

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⑵优秀模板


第四课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⑵

【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想想做做”第6~10题。

【教学要求】

⒈通过对不含小括号的综合算式与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⒉通过对于可以发现运算性质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感受、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想想做做”第8、9题的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⒈口算:

720÷8630÷90330×075÷25

337-45480÷2095÷5140÷14

⒉先说出下面每题先算什么,再算出结果。

(127+23)÷50328÷(360÷90)

46×(30-25)47×56+379

提问:以上几题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二、初步感知

⒈出示:180-36-44180-(36+44)

⑴请同学们观察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⑵请同学们分别算出它们的结果,指名板演。提问:它们的结果怎样?

⑶出示:159-(59+37)159-59-37

请同学们观察计算。提问:它们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也一样呢?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⒉根据已有的算式,说出与它计算结果相等的算式。

80-20-3050-(20+10)90-70-20

提问:为什么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

⒊同座位互相考考对方,说出得数相等的算式。

⑴出示题目,质疑:可以先怎样估计一下商?

⑵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提问:你是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的?

⑶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先小讨论,再全班交流。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灵活运用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出示图,提问:什么是一套衣服?

同学们独立完成,要求昼列出综合算式。指名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出示图,提问:超市的这节柜台销售哪几种商品,它们的标价各是多少?

问: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学生做完后要求比较这3道算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四、知识拓展

同学们自学“你知道吗?”,老师做适当补充。

五、布置作业

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图意进行加减混合两步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发兴趣,温故导新。

(1)口算。

2+4+1=9-2-6=6+1+2=7-2-3=

10-4-3=3+3+4=8-1-5=5+0+5=

(2)教师利用投影或图片分步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图,口述图意,列式计算。

①先出示鱼缸中有4条黑金鱼,再出示有3条红金鱼,又放入2条花金鱼,问一共有多少条金鱼?

教师问:这种把三个数加起来的算式叫什么?(在算式上边板书:连加)

②先出示鱼缸中有9条金鱼,拿走3条,又拿走2条,问还剩几条?

学生口述后列式:9-3-2=4

教师问:这种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再去掉一部分的算式叫什么?(在算式上边板书:连减)

教师问:在计算连加、连减时我们是怎样计算的?2.指导探索,学会新知识。

(1)教学例1(金鱼图)。

教师用投影或图片分步演示后,引导学生观察图,并分组讨论图意,③教师问: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问:先算4加3等于7,7表示什么?再算7减2等于5,5表示什么?

(2)教学例2(鸽子图)。

教师运用投影或图片分步出示鸽子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口述图意,

③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问:说一说算式中的4、

5分别表示什么?

(3)归纳小结,说清算理。

教师问:观察今天学的算式与以前学的连加、连减算式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同学们观察分析得很好!像这样既有加又有减的算式,我们叫它加减混合式题。

师问:计算加减混合时我们是怎样计算的?

3.质疑调节,强化算法。

教师问:今天学的知识小朋友们有问题吗?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你觉得今天学的知识在什么地方容易错?

教师讲:计算的关键是要记住计算时的运算顺序和把第一步的得数记清楚。

(1)计算并口述过程。

(2)数学医院(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里打“√”号,错的在括号里打“×”号。全班用反馈牌反馈)。

4+2-1=7()2+2+1=5()

4-1-1=4()

(3)计算。

5+4-4=6-5+8=3+3-3=

8+2-3=7-4+5=4-2+8=

(4)连线。

课后小结:个别学生理解不好。

简单分数的加减法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p105~106页。教学目标:1、探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初步学会简单分数的加、减计算。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3、能主动地参与探究,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教学过程:一、问题从情境中引入课件演示情境: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妈妈为他准备了一个大蛋糕。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小明吃3块,妹妹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师:你能根据情境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句话吗?生1:爸爸将这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生2:小明吃了这蛋糕的,妹妹吃了这个蛋糕的,弟弟吃了这块蛋糕的。生3:里面有2个。生4:2个是。生5:里面有3个,3个是。……〔设计意图:从身边的情境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同时又巧妙地运用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复习旧识,为知识迅速迁移做好准备。〕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生1:小明和妹妹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生2:小明和弟弟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生3:妹妹和弟弟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生4:小明比妹妹多吃蛋糕的几分之几?-生5:小明比弟弟多吃蛋糕的几分之几?-生6:妹妹比弟弟多吃蛋糕的几分之几?-生7:他们一共吃了几分之几?++生8:蛋糕还剩几分之几?---……师:大家能给这些算式分分类吗?〔设计意图:问题意识,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本节课让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让学生把算式进行分类,为新课的研究指明方向。〕二、猜想在探究中验证1、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选择:+等于多少呢?先猜一猜,然后再想一想为什么?(提示:可以借助手中的长方形纸片,把它的涂上红色,再把它的涂上绿色,仔细观察,两次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操作、思考、探究。小组讨论,全班汇报。⑴从图上看结果是。⑵是3个,是2个,3个加上2个是5个,也就是。请你来总结:你认为简单的分数加法要注意什么?2、学习简单的分数减法。选择:-等于多少呢?说说你的理由。从上面的算式中选择1、2道,并算出结果。〔设计意图: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利亚曾经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课堂上适时让学生合理猜想,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本节课教师在教学简单分数加减法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结果是多少?再进行合作讨论验证猜想。学生经历了从“合理猜想”到“小心验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三、知识在练习中刷新1、口算:+=-=+=-=-=+=2、挑卡片组成加法算式。(分组比赛,看哪组挑得多。每组选一名代表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在卡片上)(,,,,,,,,,,,,)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并改正。⑴+==⑵-===1⑶--==18⑷+==14、据统计,我班在校民乐队中演奏各类乐器的人数在民乐队总人数的情况如图。你能写出哪些不同的分数加法或者减法算式,并说出它们表示的意思,并计算出结果。5、考考你:下面的题有几种填法?+

数学下册加减连减应用题练习教案优秀模板


教学内容:巩固新学的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1.口算:

78-1745+5471-3435+24

6l-4529+5629+4191-45

2.补充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有20个乒乓球,17个小皮球,_____________?

(2)飞机上有儿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3)小明用了5张电脑磁盘,还剩下19张,____________?

3.妈妈买了一些蛋糕,上午小朋友吃了9根,下午来了8个客人,每人吃一根,冰箱里还有21根。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根雪糕?

4.二年3班的小朋友为了迎接新年活动,做了27个红灯笼,18黄

灯笼,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15个,还剩下多少个?

5.幼儿园第一次买来小象洒水壶12个,第二次又买来29个,现在分给17个小朋友去给花浇水,还剩多少个洒水壶没有分?

6.图书馆有故事书54本,第一次借出16本,第二次借出28本,剩下的第三次全部借出。第三次借出多少本?

7.1996年和XX年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奖牌情况如下:

金牌银牌铜牌

1996年162212

XX年281615

(1)1996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2)XX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3)请你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650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