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7-04

中班教案(范本十篇)。

这是一篇有关“中班教案”的网络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请大家仔细阅读。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教案是落实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实践。

中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感知镜子的多样性,发现镜子的特点、

重点难点:

知道常用镜子的名称、用途,了解镜子小的物像与原物左右相反,哈哈镜能使原物变样等特

性。

活动准备:

各种平面镜、哈哈镜。

活动过程:

1.操作各种镜子,了解其特点。

镜子是玻璃做的、硬的、光滑的、能反光,有的平、有的凸、有的凹,能照见各种东西c

2.启发见过什么镜子”它有什么用途:

有穿衣镜、梳妆镜、牙科医生用的镜子、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哈哈镜等。

在生活中用来照着梳头、整衣、剃胡子、医生看病、司机开车、理发师理发等都要用不同的镜

3.镜子游戏:

①“猜猜我在干什么?”教师背向小朋友,让小朋友任意做各种模仿动作,教师通过大镜子观

察小朋友在做什么.并让小朋友猜猜教师为什么能从背后看到小朋友;

②把右左的图像放在镜子前照一照,镜中会山现左右相反的图像,可举左手、踢左脚来试验。

②让小朋友站在平面镜和哈哈镜面前看看发现了什么?平面镜可成正立等大的图像,哈哈镜处

处凹凸不下,凹的部分照的影像放大,凸的部分照的影像缩小,叠合的结果就形成了奇形怪状的影

像。

活动结束:

课下让小朋友玩“万花筒”的游戏,进一步了解镜子的秘密。

中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倾听快快(救护车)和慢慢(轮椅)的故事,知道救护车要快、轮椅要慢。

2.理解救护车的快和轮椅的慢对人的不同意义。

【活动准备】

1.绘制一张拟人化的救护车图片和一张拟人化的轮椅图片,背后分别黏贴一根筷子。

2.把两只纸箱的上盖和底部去掉,分别制作成可以套在身上的救护车和轮椅,如图。

3.已经裁切好的白纸条,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快快和慢慢来了

1.(出示纸制救护车)快快是救护车。(出示纸制轮椅)慢慢是轮椅。它们都刚从各自的"工厂"里出来。

2.(演示轮椅的图片)慢慢在后,它"吱纽吱纽"慢慢往前走。我们一起来学学它是怎么走路的?发出怎样的声音?(通过模拟"吱纽吱纽"的声音,引导幼儿体验轮椅的慢)

3.(演示救护车的图片)快快在前,它"呜哇呜哇"飞快地往前跑。我们一起来学学它是怎么往前跑的?发出怎样的声音?(通过模拟"呜哇呜哇"的声音,引导幼儿体验救护车的快)

4.教师套上纸制救护车扮演司机,边行进边对着"救护车"大声喊:"有病人,快开,快开。"同时绕场地快速跑动。

5.配班教师套上纸制轮椅扮演老奶奶,对着"轮椅"说:"慢一点,慢一点,别让我摔着。"同时绕场地慢慢走动。

6.你们听到驾驶员跟救护车是怎么说的?看到救护车是怎么跑的?

7.你们听到老奶奶是怎么对轮椅说的?看到轮椅是怎么走的?

二、快快和慢慢的困惑

1.(出示轮椅的图片)"要是能像救护车一样快,多好呀。"经过坡道的时候,轮椅慢慢一边想,一边让轮子转得快一点,推轮椅的人拉住轮椅慢慢,大声地喊:"慢一点,慢一点。"

2.轮椅慢慢不明白为什么推车的人让它慢一点?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3.(出示救护车的图片)晚上,快快和慢慢停在了一起,慢慢对快快说:"你为什么跑得那么快?我为啥总是那么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4.救护车快快说:开车的人总是让我快一点。快一点,路上的车也停下来,让我快一点,快一点。"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5.轮椅慢慢说:"我想快一点,可是推轮椅的人总是拉住我,要我'慢一点,慢一点'。"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6.救护车和轮椅想啊想,想了一个晚上也没有想明白这是为什么。

7.天亮了,开救护车的驾驶员跑过来,对着救护车大声喊:"有病人,快开,快开。"这下你们知道救护车的工作了吗?

8.一个老奶奶坐上轮椅,推轮椅的人说:"老奶奶病刚好,慢一点,慢一点,别摔着了。"这下你们知道轮椅的工作了吗?

三、快快和慢慢明白了

1.救护车把病人送到了医院,轮椅把老奶奶送回了家。它们又停到了一起。

2.轮椅说:"我知道了,做轮椅的是病刚好的人,所以要慢一点。"救护车说:"我也知道了,我是去救人,所以要快一点。"

3.明白了轮椅为什么总是慢的,救护车总是快的,它们都很高兴。从那以后,轮椅慢慢地走,稳稳地走,救护车跑得飞快,飞快。

四、快快和慢慢在工作

1.请你们跟旁边的小朋友组成一组,商定谁做轮椅,谁做救护车。

2.两个小朋友各拿一张白纸条,分别画上表示轮椅和救护车的简笔画,然后围在手指上粘成指偶。

3.每组幼儿用指偶一边表演动作,一边跟随教师讲故事。

中班教案(篇3)

目标:

1、用普通话朗诵儿歌,练习发准“蚕、睡、吃、花儿”等字词的读音。

2、初步了解豌豆、蚕豆从开花到结成豆荚,加工成豆制食品的过程,喜欢吃豆类食品。

准备:

1、幼儿用书《豌豆蚕豆》。

2、“茴香豆、豌豆脆”等加工食品若干,豌豆、蚕豆若干。

过程:

1、品尝食品导入活动:

出示“茴香豆、豌豆脆”等食品供幼儿选择品尝:

——“你吃过这些食品吗?味道如何?它们是用什么东西加工成的?”

出示豌豆、蚕豆,帮助幼儿小结:

——“这些食品都是由豌豆、蚕豆加工而成的。”

2、欣赏诗歌,理解豌豆、蚕豆从“花→豆荚→豆米”的过程:

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幼儿阅读图书《豌豆蚕豆》,按顺序观察、理解画面。

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语句表达:

——“诗歌里豌豆、蚕豆是怎样长大的?可以做成什么食品?”

3、学念诗歌:

教师和幼儿一起学习朗诵儿歌。

帮助幼儿发准“蚕、睡、吃、花儿”等字词的读音。

幼儿自由结伴,有节奏地朗诵儿歌。(鼓励幼儿分句接龙念儿歌。)

中班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蓝印花布的主要特征,感受蓝印花布的美。

2、知道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学习用油水分离的方法制作蓝印花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蓝印花布两块,蓝印花布做的衣服、头巾、扇子、汗巾、镜子各一样;古典音乐;蓝色水彩颜料,白色油画棒;画纸;刷子;剪刀;绳子。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小朋友们上午好!我是彭老板,欢迎你们来到我的店铺。

你们觉得彭老师当了老板之后有什么不一样吗?(身上穿有蓝色印花布的围裙、头上带有蓝色印花布的头巾) 你们觉得彭老师这样穿漂亮吗?(漂亮) 彭老师店铺里还有许多这样漂亮的花布,现在跟着彭老师一起去看一下吧!

2、欣赏蓝印花布的美,了解蓝印花布的主要特征。

老师同时展示四块不一样的蓝印花布。这四块布有一个关于它们的故事要讲给你们听(播放视频)师:看完关于这些布的视频之后,你对这种布有哪些新的了解呢?你有发现他们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幼儿自由回答小结:这些布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花布只有蓝色和白色,有些是蓝底白纹,有些是白底蓝纹,它们都统称为蓝印花布。

提问:这四块蓝印花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重点引导幼儿讲述图案不一样、花纹的排列方式不一样,规则排列和无规则排列。对幼儿的发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小结:蓝印花布只有蓝白两种颜色,它的图案有的来自于大自然,有的是人们创造和想象的,代表人们心中美好愿望,有的是规则排列,有的是不规则排列,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这样的蓝印花布素雅宁静,让人越看越喜欢。

3、使用蓝印花布产品,感受民间艺术带来的美 。

现在有哪位小朋友想去我的店铺试穿蓝印花布产品吗?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产品进行适用,老师逐个进行点评。

小结:蓝印花布不仅可以做成衣服,还可以做成各种好看又好玩的东西那,受到小朋友和全世界游客的欢迎,因为它体现的是中国特色,有着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

4、介绍"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并重点示范。

师:这么漂亮的蓝印花布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印出来的吗?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些花布,现在彭老师要用一种油水分离的方法设计一块蓝印花布,小朋友要看仔细了,比一比谁最先发现里面的秘密。等会请每个小朋友自己设计一块蓝印花布,让裁缝给我们做一件有特色的衣服哦!

(出示材料)教师示范做法:

①先用笔在画纸上设计好自己的图案,可以是你喜欢的动物、水果、植物或者简单的形状,把图案整齐的画满整张纸。

②用白色蜡笔把刚才画好的图案全部图上白色。彭老师这里有个小秘密要告诉大家,涂白色的时候一定记得要非常用力哦!如果你的小手力气不够可以请旁边小朋友帮忙也可以请老师帮忙。

③最后用刷子把整张画纸图上蓝色,你就会发现一个神奇的变化,我们的蓝印花布做好了。你们想知道为什么涂了白色油画棒的地方没有蓝色吗?

介绍"油水分离"原理。

5、幼儿制作"蓝印花布" 播放古典音乐教师巡回指导,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作品。

6、布置展板,引导幼儿互相欣赏 (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中班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户外运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幼儿能充分发展走、跑、跳、爬等基本动作,体现了处处能锻炼,为孩子们提供体育游戏活动锻炼的保证。以幼儿的发展为核心,注重培养幼儿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户外体游游戏《我搭障碍练跳跃》 。创设开放性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学练的过程中既掌握知识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模仿,去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使他们在积极的看、学、练、比的过程中展示所学的运动技能,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发展幼儿创造的潜质,给了幼儿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多种材料建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从中体验自主练习和成功的快乐。

2、练习跨跳等动作,发展幼儿下肢的肌肉力量和动作的协调性。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教师用三把椅子和两根皮筋搭成两个障碍,一个高一些,另一个低一些;师幼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如短的粗绳、积木、塑料板、易拉罐、可乐瓶、油桶、大沙包、纸盒等。

活动过程

1、做准备活动,幼儿跟随教师的口令,在活动场地上做伸展、下蹲、腹背、绕膝、绕脚腕、跳跃等动作。

2、引入主题

(1)教师将幼儿带到事先搭好的两个障碍处,请幼儿排好队,依次练习从障碍上跳过去的动作。

(2)提问:“你们在跳老师搭的障碍时有什么感觉?”(难易不同)

(3)引出主题:“老师搭的障碍不能让每个小朋友都满意,想一想,怎样做才能让大家都满意?”(自己来搭障碍)

3、启发和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搭障碍、过障碍 。

(1)请幼儿观察教师提供的多种材料,想一想:自己选什么材料,怎样搭障碍?

(2)鼓励幼儿用自己想的方法尝试搭障碍,过障碍。

(3)教师进行观察,给予适宜的指导。

4、师幼进行交流和总结将幼儿集中起来,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并尝试着总结一些经验,如,障碍的高矮要适合自己,随时调整;跳较高的障碍时要有一段助跑;跳连续障碍时,材料之间要有适当的间隔等。

5、鼓励幼儿尝试跳他人搭建的障碍 鼓励幼儿把每个小朋友搭的障碍都跳一遍。

6、收拾和搬运材料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整理和放松运动。活动结束,大家一起收拾和搬运活动材料。

活动反思

体育活动组织中应学会的最多观察,最少指导,最大帮助。户外活动《我搭障碍练跳跃》中根据孩子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障碍物。我带着孩子们像小燕子一样一跃而过,可是有几个胆小的孩子站在那里却迟迟不动。于是我来到他们身边牵着他们的手说:“我们来学小燕子飞好不好,但是小燕子飞的时候得两只脚并拢轻轻的跳起来才会飞得很高哟。”于是我牵着他们的手轻轻的跨过了障碍物,他们也获得了成就感,脸上也露出了欢快的笑容。慢慢的由易也逐渐向高难度的挑战。

教师尽力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透过孩子的行动去把握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同时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我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引导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对于胆小、不爱动的孩子,或动作笨拙的孩子,应该鼓励或带动他们一起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

如果孩子在跨跳活动中,我们把障碍物的高度设计得有高、有低,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在高的地方一跃而过,能力差的可以在低的地方跨过而不会踌躇不前,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障碍物,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自己也加入了游戏队伍,玩得不亦乐乎。这样不仅让水平高低的孩子各有选择,同时又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孩子,达到了活动的最佳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一名观察者,指导者和提供帮助者。但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却不是相等的,应该做到“最多观察,最少指导和最大帮助”。

中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分点对称和轴对称两种形式。

2、感知生活中对称的事物和对称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3、激发好奇心。

4、尝试制作对称画。

活动准备

1、蜜蜂、蝴蝶、蜻蜓的头饰。

2、各种大小、颜色、花纹不同的蝴蝶翅膀、蜜蜂翅膀。

3、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剪刀若干。

4、春天的背景图一幅;颜料各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景表演,“翅膀不见了”导入课题。

1、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活动活动筋骨。美丽的蝴蝶、蜜蜂、蜻蜓在花丛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请小朋友扮演动物在花园里舞蹈)正在他们玩得高兴的时候(下雨了)这时,飘来一片乌云下起了大雨,小动物们赶紧拍拍翅膀准备飞回家。忽然,一阵狂风刮来大家一起叫了起来:“我的一只翅膀不见了!”雨越下越大,小动物们着急的说:“谁愿意帮我们找到另一只翅膀呢?”

2、请小朋友帮忙找翅膀:

师:小朋友,小动物的翅膀都不见了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他们把的翅膀找回来吗?

幼:愿意!请小朋友们自愿为蝴蝶、蜜蜂、蜻蜓找翅膀。

3、请小朋友们配好对的翅膀,并说明配对的理由(从颜色、形状、花纹的角度)。

4、教师小结:蝴蝶、蜜蜂和蜻蜓的翅膀以身体为中心线,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这就叫对称。

二、在活动中找对称

1、请幼儿自由在活动室里找出对称的物品。 例如:门、窗、玩具柜、衣物等物品。

2、请幼儿和自己的小伙伴说说自己找到了什么物品是对称的?为什么?并请个别幼儿上前和全班小朋友分享。

3、请幼儿说说还看到了什么东西是对称的。

师: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器官是对称的?

幼:鼻子、眼睛等。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对称的事物?

请幼儿自由发言,讨论。

三、尝试制作对称画。

1、请幼儿把图画纸对折,在一边画半只蝴蝶,然后把另外半边图画纸覆盖在图上,再用手按压几下,打开图画纸,便会看到一只美丽的蝴蝶。

2、完成后,请幼儿把“蝴蝶”剪下来,贴在活动室四周,布置成蝴蝶翩翩起舞的情景。

活动结束

请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对称的物品。

中班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感知比较长方形、椭圆形、梯形,并尝试按材料的1-2种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了解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准备

与长方形、椭圆形、梯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相似的砖(塑料板剪的),幼儿搭建的“房子”若干,可乐瓶、花等材料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自由探索活动:请小朋友把“砖”进行分类“按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特征进行)。

2、游戏活动:铺路

(1)请小朋友为“动物新村”铺路,鼓励幼儿按“砖”1-2种特征进行排序活动。

(2)幼儿自由参观铺好的“路”,观察“小路”是用什么形状的“砖”和按什么规律铺成的,感受序列的美。

3、游戏活动:找图形

幼儿听信号站到相应的砖头上,同伴之间互相检查。

4、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投放由各种图形组合的图案,让幼儿进行图形统计。

中班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回答有关故事的问题。

2、初步了解警察的工作。

3、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亲子故事《谢谢警察》(《谢谢你帮忙》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4-17页。)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回忆,书中提到哪些人曾帮助过小东的爸爸和小东。

二、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4页,请幼儿猜猜小东的爸爸发生了什么事,他会找谁来帮忙。然后讲述故事:

爸爸和小东来到花店,想买一束花送给妈妈,他们先商量买什么颜色的花。小东说:“妈妈最喜欢黄色的花,就买这一枝吧!”可是,当爸爸想从口袋里拿钱包时,发现钱包不见了!小东感到很害怕:“爸爸,现在怎么办?”爸爸说:“别害怕,我们可以找警察帮忙。”

爸爸和小东立刻赶到了派出所报案,警察问爸爸:“先生,您今天到过什么地方?您在什么时候发现钱包不见了?”爸爸回答说:“我今天到过餐厅,还到过理发店。在理发店,我还拿出钱包付款。然后我来到花店,付款时就发现钱包不见了。”警察问:“您的钱包是什么颜色的?里面有什么东西?”爸爸说:“我的钱包是棕色的,有一张身份证和银行卡,还有两张100元的纸币。”警察一边问,一边把爸爸的话记录下来。这时,一位小朋友和他的妈妈来到警察局,那位妈妈对警察说:“我们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丢钱包的人一定很着急!”爸爸看了看,发现他们捡到的钱包和自己的很像,他高兴地对警察说:“那好像就是我的钱包!”警察打开钱包,看见小东爸爸的身份证,说:“没错,这是您的钱包,幸好被这两位拾金不昧的好市民捡到了。”爸爸对警察说:“谢谢您!”然后,爸爸又对捡到钱包的小朋友和他的妈妈说:“谢谢你们帮我找回钱包!”小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妈妈说这是应该的。”

三、引导幼儿讨论:

1、小东的爸爸在花店里发生了什么事?(他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

2、爸爸丢了钱包,怎么办的?(他和小东立刻到派出所报案。)

3、爸爸后来怎样找回钱包的?(一位小朋友和妈妈在路上捡到钱包,把它交到派出所,警察就把钱包还给爸爸了。)

4、故事中的警察负责什么工作?(接受市民报案。)

四、老师朗读故事,让幼儿完整地听一遍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评价

能专心听故事。

能回答老师的提问。

能说出警察的工作。

活动建议:

在自由活动或过渡环节可再次讲述故事,让幼儿熟悉故事并引导幼儿进行复述。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中班教案(篇9)

活动准备

活动前听过故事《寄给蛤蟆的信》、课件、用A3纸塑封好的三封展开的信(文字、图夹文、图片和数字)。

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同伴间写信和读信的快乐。

尝试阅读三封不同类型(文字、图夹文、图片和数字)的信,发现内容之间的关联,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引出话题

1.(出示故事课件,见图1,帮助幼儿回忆情节)我们曾经听过一个关于“信”的故事,还记得吗?故事里谁给蛤蟆写信?信里青蛙对蛤蟆说了

2.小结:青蛙用写信的方式向蛤蟆传递了一份真情,蛤蟆读了信以后感到有朋友关心自己真是太幸福啦!

3.过渡:瞧,这是谁的信?青蛙收到的三封信里分别会写些什么呢?

二、分组读信,理解内容

1.出示三封信,提出分组读信的要求:四人一组合作读信。

2.思考:青蛙收到谁写来的信,信里说了什么?

3.幼儿分组合作阅读理解信的内容,教师巡视引导。

三、分享交流,集体读信(根据幼儿的选择确定先读哪封信)

1.出示文字的信(见图3):

(1)关键提问:好久不见是什么意思?蛤蟆在信中告诉青蛙一些什么事情?什么时候到哪里去,怎么样去?公园里除了可以放风筝,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亲爱的青蛙:

好久不见,我很想你。

6月1日儿童节的上午,我们乘地铁到公园去放风筝……

你的朋友蛤蟆

(2)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读信。

重点关注:好久不见、乘地铁、放风筝。

2.出示图夹文的信(见图4):

(1)关键提问:这封信里说了什么?蛤蟆和青蛙到哪里去了?什么时候去的?除了去东方明珠、中国馆,还可以去哪里玩?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想象和表达。

重点关注:箭头表示什么意思。

3.出示图片和数字组成的信(见图5):

关键提问:图片和数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根据这些提示你能读懂信吗?蛤蟆想用这封信告诉青蛙什么事情?什么是化装舞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蛤蟆准备化装成谁?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是青蛙你会带什么呢?

重点关注:什么是化装舞会,问号表示什么意思。

4.总结归纳:

(1)关键提问:这三封信之间有关系吗?信的内容之间有联系吗?信中说哪件事情要先做呢?你会写信吗?你觉得写哪封信最难?

(2)小结:蛤蟆写了三封不同内容的信,有的用文字,有的用图片和文字,还有的用图片和数字。

(3)能不能把三封信的内容组合写成一封信?

四、延伸

1.出示三封信组合后写成的一封信,教师示范读信。

2.小结:蛤蟆期盼着过“六一儿童节”,他想邀请好朋友青蛙一起过节,所以他写信把儿童节一整天的安排告诉青蛙。好朋友之间除了可以打电话、通过网络沟通,还可以用写信的方法传递心意。

3.幼儿人手一份由三封信组合后写成的信,尝试看信、读信,巩固读信的相关经验。

中班教案(篇10)

活动背景:

自然角是个缩小了的自然世界,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发现许多奇妙的科学现象。前不久,当孩子们观察到自然角中水培的洋葱头、大蒜头上面长出了绿绿的叶子、下面长出了细细长长的根须的时候,他们兴奋不已,特别是在我和他们一起进行了种子发芽的实验后,他们更是对种子的前后变化充满了兴趣,与此同时,有幼儿带来了有关蝴蝶等昆虫成长变化的书籍,班中正悄悄地掀起一股谈变论化的热潮。于是,我迎合孩子们的兴趣,适时开展了生成性主题系列活动“有趣的变化”,带领幼儿科学、正确地了解自然界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包括成长的、物理的、化学的等有趣的变化现象。动植物的成长变化作为其中的重头戏,自然要受到更多的关注。为了让幼儿对此有一个深刻、系统地认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生动的童话故事,完成对已有成长变化知识的梳理过程,同时融入新的知识要点。在形式上,我贯通整合课程的新理念,尝试将语言、艺术、科学三大领域的内容有机地结合,使幼儿获得更多的发展。

过程实录:

一、 活动目标:

1、借助生动的故事情节,在《苹果》的旋律基础上学习创编歌词。

2、了解种子、蝌蚪、毛毛虫等动植物成长变化的过程,增强对自然物生长变化的探索兴趣。

3、能大胆地演唱和用身体动作表现物体的变化,发展想象力。

二、 活动准备:

1、红房子(纸箱制作),葵花子—向日葵、蝌蚪—青蛙、毛毛虫—蝴蝶的生长变化图,葵花子、青蛙等小图片,操作图及相关小图片,记号笔若干。

2、幼儿学过歌曲《苹果》。

三、 活动过程:

1、出示红房子,引起幼儿兴趣。

师:这是一座神奇的红房子,为什么说它是一座神奇的房子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发生在红房子里的故事。

2、演示讲述故事,了解物体生长变化过程,学习创编歌曲。

(1)生动讲述故事一、

二两段,了解葵花子—向日葵的成长过程。

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演示葵花子住进红房子,出来变成向日葵,然后提问:葵花子怎么会变成向日葵的呢?

教师出示在红房子里拍的照片(图片一),请幼儿看着图片来说一说葵花子在泥土里发芽了,慢慢长出根和叶,小苗长高结出花蕾,开出漂亮的花,结出黑黑的籽就成了向日葵。

(评析:幼儿对葵花子变向日葵的经验不是很丰富,但借助图片,幼儿马上明白它其实是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的过程,联想自然角种子发芽的实验,幼儿对植物的生长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获得了经验的提升。)

师:葵花子变成了向日葵,心里可真高兴,听,它在唱歌呢。(师唱):我是一粒葵花子,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变呀变呀变变变,出来变成向日葵。

(评析:《苹果》的旋律是幼儿熟悉并喜爱的,借助故事情节,教师进行了第一遍的示范创编,使幼儿对创编的结构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为下一步的替换歌词做好了准备。)

(2)猜测讲述故事第三段,了解小蝌蚪—青蛙的过程。

师:过了几天,又有一位小客人住进了神奇的红房子,(出示蝌蚪)它是谁呀?(小蝌蚪)这次小蝌蚪住进去,出来的时候会变成什么呢?

幼A:会变成青蛙。

幼B:变成一条鱼。

幼C:小蝌蚪会变成鲨鱼。

师:它到底会变成什么呢

,(师从房子里拿出青蛙),

(评析:这时候,幼儿屏息凝视,当发现出来的是青蛙的时候,猜对的幼儿显得非常兴奋。从这一环节可以看出,能力强的幼儿已从葵花子的变化中得到启发——红房子是帮助动植物生长的,而能力弱的幼儿则将兴趣点落在红房子的神奇上,此时教师要做的是逐渐将幼儿的兴趣转移到红房子的成长功能上。)

(出示图片二)师:小蝌蚪在红房子里到底是怎么变的呢?

幼A:小蝌蚪的颜色先是黑的,慢慢变的有些淡了,后来又变成绿的,就成了青蛙了。

幼B: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面的腿,又长出两条前面的腿,就变成了青蛙。

教师讲述蝌蚪变青蛙的故事。小结:葵花子变成了向日葵,小蝌蚪变成了青蛙,原来红房子能帮助动物和植物在里面快快地长大。

(评析:这一段故事讲述前先让幼儿猜测,因为一半的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故事是熟悉的,通过猜猜讲讲,使幼儿了解原来红房子是让动植物在里面长大的,第二幅图片的出示有效地帮助了更多的幼儿发现了红房子的秘密,而教师的小结又帮助所有幼儿对这一秘密达到了共识。)

师:小蝌蚪变成了青蛙很高兴,它会怎么唱歌呢。(教师带幼儿一起唱):我是一只小蝌蚪,住进神

奇的红房子,变呀变呀变变变,出来变成青蛙。

(评析:因为歌曲的旋律很熟悉,有了一遍示范后幼儿很快能跟上,对歌词中替换的部分也有了清楚的了解,这里教师只是起了一个领唱的作用。)

4、猜测讲述故事第四段,了解毛毛虫—蝴蝶的变化过程。

师:又过了几天,又有一位客人住进了红房子,(出示毛毛虫)这么难看的毛毛虫住进红房子,长大会变成什么呢?

幼A:会变成茧子。

幼B:我知道会变成蝴蝶。

幼C:变成妖怪。

师从房子里拿出蝴蝶,问:难看的毛毛虫怎么回变成漂亮的花蝴蝶?你觉得毛毛虫在红房子里是怎么变,怎么长的?(幼儿相互讨论。)

幼A:我觉得和蝌蚪一样长大的。

幼B:毛毛虫慢慢长出翅膀就变成蝴蝶了。

师请幼儿看小照片(出示图片三),引导幼儿说出毛毛虫吃了树叶身体渐渐长胖,然后用树叶把自己包起来(叫做蛹),当它从蛹里面钻出来就成了一只漂亮的花蝴蝶。

师:毛毛虫变成了花蝴蝶也很高兴,它想邀请小朋友一起唱歌呢。(幼儿唱):我是一条毛毛虫,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变呀变呀变变变,出来变成花蝴蝶。

(评析:有了两次创编的经验,幼儿能大胆地替换词语,将新的词编进歌曲中。)

3、尝试画出其他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并演唱和用身体动作表演。

师:看到葵花子、小蝌蚪、毛毛虫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后,出来都变了一个模样,它们的好朋友非常羡慕,它们也想住进神奇的红房子里去变一变,看看都有些谁呀?(出示操作纸)

(1)种子,师:它是一粒什么种子呢?(幼儿猜测,教师提示:可能是西瓜子,也可能是葫芦子、南瓜子……)

(2)蛋,师:猜猜看,这是一个什么蛋?(幼儿猜测:鸡蛋、鸭蛋、恐龙蛋、蛇蛋……)

(3)蚕宝宝、小朋友

师介绍操作方法,请幼儿在红房子箭头的右边找到长大变化后的图片贴上去,或者用记号笔画出来。

4、根据操作内容创编歌词并用身体动作表演。

师:你请的是哪一位小客人?它出来的时候变成了什么?把你小客人在红房子里的变化编成歌曲唱出来。

幼A:我请的是西瓜子,它在红房子里变成了大西瓜。(幼儿一起将西瓜子的变化唱进歌曲中。)

幼B:我的是孔雀蛋,所以出来的时候变成了孔雀。(请她把孔雀蛋的变化编成歌曲。)

幼C:我请的是一个小朋友,他从红房子里出来变成了爸爸。(请幼儿一起唱歌。)

师:我知道小朋友都想把他请的小客人在红房子里的变化告诉大家,也想把它唱进歌里去,那我们就一起来唱,每人可以唱自己的小客人,然后用动作把客人的样子表示出来,在歌曲结束的时候摆出一个造型,让别人一下就知道你变成了什么。

幼儿唱自己创编的歌曲,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用动作表现。(两遍)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6955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