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幼儿园教案

圆柱体课件

时间:2024-07-22

圆柱体课件(模板10篇)。

编辑花时间整理了“圆柱体课件”,为方便日后阅读建议将此页和我们的网站加入收藏夹。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教案是教学模式和教育思想的体现。

圆柱体课件(篇1)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他们的体积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么表示?

2、回忆一下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3、课件出示一个圆柱体

我们把圆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同学们猜想一下圆柱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呢?

二、探索体验

1、学生猜想可以把圆柱转化成什么图形?

2、课件演示: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1)是怎样拼成的?

(2)观察是不是标准的长方体?

(3)演示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长方体,比较一下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

3、借鉴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试着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4、交流展示

(1)小组讨论,交流汇报。(2)生汇报,师结合讲解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3)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呢?v、s、h各表示什么?

5、知道哪些条件可以求出圆柱的体积?

6、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24平方厘米,高12厘米(2)底面半径2厘米,高5厘米

三、课题检测

1、判断

(1)圆柱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来计算。(2)圆柱的底面积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3)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相等。

(4)两个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体积也一定相等。

(5)一个长方体与一个圆柱体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2米,半径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2)一个塑料薄膜盖的蔬菜大棚,长15米,横截面是一个半径2米的半圆,大棚内的空间大约有多大?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圆柱体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体积?

2、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引入:这学期我们新学了两个立体图形,分别是?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活动导学、精讲点拨

1、观察比较,建立猜想

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图形,提问:

⑴ 三个立体图形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⑶ 猜一猜,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

2、实验操作

(1)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那你能否再大胆猜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是什么呢?指名说。(等于底面积乘高)。

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老师先写下来,这个公式对不对呢?(打上问号)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我们还需要验证。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请独立思考。

(手拿着圆柱,指着底面)老师提示一下:想一想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呢?

(2)出示底面被分成16等份的圆柱,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圆柱,底面被平均分成了16份,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圆柱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吗?

(3)指名两位同学上台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师:大家看,圆柱的底面被拼成了什么图形?(长方形);再看整个圆柱,它又被拼成了什么形状?(长方体)也就是说,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4)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闭上眼睛,在头脑里想象。)

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课件演示。问:和你的想象一样吗?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图形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观察比较,推导公式

(1)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出示讨论题。

a、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b、拼成的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c、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2)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那么,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你能写出来吗?试试看。

指名同学到黑板板书:v=sh

我们发现圆柱拼成长方体后体积,底面积,高没有变,那什么变了呢?

指名回答。(形状变了;表面积变大)

4、回顾反思

回顾圆柱体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三、练习运用、迁移创新

1、做练习三第1题。

让学生口头列式并完成填表。问:要求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吗?

2、教学“试一试”。

⑴让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算法。

⑵讨论:知道什么条件就一定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了?分别怎么算?

(s和h,r和h,d和h,c和h)

3、做“练一练”第1题。

⑴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都是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

⑵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⑶对照板演,说说计算过程。

4、做“练一练”第2题。

已知底面周长和高,该怎么求它的体积呢?引导学生先根据底面周长求出底面积。

5、做练习三第2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计算电饭煲的容积,为什么要从里面量尺寸?

6、拓展题

把一个高是20厘米的圆柱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00平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圆柱体课件(篇3)

学情分析:

根据六年级的教学情况来看,班中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跟上现有的进度,通过本节课教学要使灵活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圆柱体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厘米;(2)d=4分米;(3)C=6.28米。

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2.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出: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3.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探索新知

1.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

2.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我们能不能根据圆柱的底面可以像上面说的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

3.公式推导。(有条件的可分小组进行)

(1)请同学指出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

(2)回顾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切拼转化)

(3)探索求圆柱体积的公式。

根据圆面积剪、拼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我们也可以运用切拼转化的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形体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你能想出怎样切、拼转化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实验,边观察边思考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与拼成的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演示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教具: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数量一般为16个),然后把圆柱切开,照下图拼起来,(图见教材)就近似于一个长方体。可以想象,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4)讨论并得出结果。

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相等。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板书:V=Sh)

(5)小结。

圆柱的体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4.教学算一算

审题。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列式依据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最后结果用体积单位)

教学“试一试”

小结:求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不知道底面积,只知道半径r,通过什么途径求出圆柱的体积?如果知道d呢?知道C呢?知道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

三、巩固练习练习册里的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指出:这节课,我们通过转化,把圆柱体切拼转化成长方体,(在课题下板书:圆柱些长方体)得出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圆柱体课件(篇4)


插座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配件之一,它为我们提供电源,使各种电器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他们或多或少会接触到插座,但是对插座的了解可能还比较浅显。为了提高学生对插座的认识和使用能力,我设计了一堂有趣又生动的插座圆柱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插座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 学会正确使用插座,遵守电器安全使用规范;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准备一些插座的实物或图片,以及一些电器的模型;


2. 制作一个简易的插座模型,用来进行示范;


3. 准备一些简单的电器安全使用规范的图片或视频。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插座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在生活中见过的插座,并启发他们对插座的认识和使用经验。


2. 插座结构讲解(10分钟):


通过展示插座的内部结构图和实物,讲解插座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开关、保险丝等,并解释它们的作用和原理。


3. 插座原理实验(15分钟):


通过制作的简易插座模型,让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插拔插头,观察不同插头在插座中的连接方式和效果,进一步理解插座的工作原理。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电器的安全使用规范,如未使用电器要拔掉插头等。


4. 电器安全使用规范(1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电器安全使用规范的图片或视频,介绍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如定期检查电线是否破损、不将插座长时间占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互相分享自己的电器使用心得和注意事项。


5. 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15分钟):


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插座知识,提出一些创新的问题,如如何避免插头频繁断开、如何提高插座的承载能力等。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展示他们的思路和实践成果。


6. 小结与达标测试(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一些达标测试,检查学生对插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情况。


四、教学


通过这堂插座圆柱体教案,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互动中成长。他们不仅对插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电器安全使用规范,并通过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这种生动又有趣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圆柱体课件(篇5)

1、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丽的妈妈拿来了三个圆柱体,想考考小丽,让她算出这些圆柱的体积,小丽没有办法,想请同学们来帮忙,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吗?

2、回忆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以及长方体体积公式

1)用课件出示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2)板书长方体体积公式

3、猜想:圆柱体积的大小跟哪些条件有关?

1)、观察两组课件一组是高相等,底面积不等,体积有什么变化?另一组是底面积相等,高不等,体积怎样?

2)学生用学具将圆柱体体积转化成长方体体积

3)学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4)小组讨论

拼成的圆柱体的底面积与长方体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圆柱体的'高与长方体的高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圆柱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5)学生汇报,师板书圆柱体体积公式

6)总结出知道底面半径,直径,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体积。

4、归纳圆柱体体积公式

5、出示例4、例5

1)例4让学生说解题思路,师板书

2)例5放手让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练习环节

1)基本练习

看图列式,并写出相应的公式。

(设计意图是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并转化为能力。)

2)变式练习

一根圆柱形木料,它的体积是6750立方厘米,底面积为75平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防止受定势影响。)

3)拓展练习

把一根长1.5分米的圆柱形钢材截成三段后,如图,表面积比原来增加9.6平方分米,这根钢材原来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4)升华练习

激趣设疑

同学们,小丽的妈妈拿来了三个圆柱体,想考考小丽,让她算出这些圆柱的体积吗?小丽没有办法,想请同学们来帮忙,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吗?

(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亲自测量,仔细去算,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圆柱体课件(篇6)

圆柱的体积教案

--------永安小学

文显成

教学内容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4、35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

探索并掌握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时,充分的利用教具和学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探索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体会类比、转化、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初步发展推理能力。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圆柱体积和应用。2.难点: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

3.关键:引导学生经历圆柱体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教学准备

有关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教具和学具8套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与与学具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了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个发现你想到了些什么?

(操作方法:应用一根细线拴住这个圆柱,然后提着线慢慢放入水中。)

师:“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探索新知

1.探索圆柱体积与那些因素有关。

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同底等高、同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师:你能判断哪一个的体积大吗?

师: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到将圆柱体放进水中,比较哪个水面升得高。)

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和等底等高的三个圆柱的体积,并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报告中。(操作步骤:先将基准圆柱放入水中,记录好水位上升了多少,再将与之等高不等底的圆柱放入水中,记录好上升水位,最后再将与基准圆柱等底不等高的圆柱放入水中,记录好水位上升多少。同时强调注意小组合作、分配时间。)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结论:当底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即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师:明确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2.大胆猜想、感知公式。

师:设疑,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计算圆柱的体积。

学生想到计算圆柱的体积。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要计算圆柱的体积,依据学过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圆柱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体后应该也能够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可能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3.直观演示、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老师的这个演示实验。(课件出示)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圆柱的底面等于拼成后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圆柱的高等于与近似长方体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就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板书: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

↓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用字母表示应该怎么表示?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得出以下计算公式:

V=S

底面

h 要求圆柱的体积应该知道什么条件?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

指名回答后,老师小结:求圆柱的体积,如果没有直接告诉底面积,要先求底面半径,再求底面积,最后求圆柱的体积。

4.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出示例题3(1)获取信息、明确问题。

师:根据这幅情景图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明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确所提出的问题。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要求这根柱子的体积要先求这根柱子的半径,再求圆柱的底面积,最后求圆柱的体积。(2)独立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并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合作交流

指名板书,学生可能会板书如下

3.14÷3.14÷2=0.5(米)3.14×0.5×4 =3.14×0.25×4 =3.14×1 =3.14(立方米)答:这根柱子的体积是3.14立方米。

巩固练习

求下列圆柱的体积

1、S=25m2,h=4m2

2、d=8dm , h=5dm

3、r=2m , h=2m 拓展练习

机械厂要把一个棱长为10厘米正方体铁块,做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螺丝,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有什么收获?然后教师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

圆柱体课件(篇7)

伊旗第四幼儿园教案

授课教师: 杨乔博 授课班级:大三班 授课时间:10月 活动内容:《球体和圆柱体》 领域:科学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2.比较球体和圆柱体的异同。3.辨识球体和圆柱体的实物。活动准备:

皮球、激光光盘、易拉罐。

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积木。活动难点:

能说出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活动过程:

1.给幼儿介绍皮球的特点,皮球四周摸起来都是圆圆的,可以向前后左右滚动。像皮球这样的物体,不管从那边看都是圆的,不管从哪滚,都能滚动,这样的物体就是球体。

2.拿出光盘,让幼儿感受光盘和皮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3.给幼儿多个皮球和多片光盘,请他们按自己的想法操作,两种物体,感受它们的特征。皮球四周摸起来都是圆圆的,光盘只有两面摸起来是圆的。皮球可以向前后左右滚动,光盘只能向前面滚动。皮球是鼓鼓的,光盘是平平的。

4.教师将皮球和光盘放在一个高的桌子上(高于幼儿的视线),请幼儿发现能看到皮球确看不到光盘,进一步理解球体占据更大空间这一特点。教师总结,皮球这种形状叫球体,光盘这种形状被称圆形。

5.出示易拉罐,请幼儿摸摸玩玩,请他们想想它们是不是球体?为什么?它和球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圆柱体有两个平面,只有中间的部分摸起来是圆圆的。圆柱体只能朝前方滚动,不能向四周滚动。

教师总结,易拉罐的这种形状叫圆柱体,两个平面是圆形,中间摸起来圆圆的。两头是圆的,上下圆一样大,上下一样粗。5.请幼儿在多种形体的积木中找出球体和圆柱体的积木。活动延伸:

请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圆形、球体和圆柱体的实物有哪些?

圆柱体课件(篇8)

引言:

圆柱体积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几何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一节圆柱体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材:教科书《中学数学》或其他相关教材。

2. 教具:黑板、粉笔、计算器、圆柱模型、实验器材等。

3. 辅助资料:PPT、视频、案例分析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圆柱体的图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你们见过圆柱体吗?它有什么特点?可以举一些实例吗?”并让学生思考圆柱体的特点和应用。

2. 概念讲解:在学生对圆柱体有了初步了解后,引出圆柱体的概念,并给出几个具体例子。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具等方式,讲解圆柱体的定义、特点和计算公式(V=πr^2h)。

3. 计算实例: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例如,“已知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3cm,高为6cm,求它的体积。”通过解答实例问题,让学生理解公式的用途和计算步骤。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一些实物圆柱体模型,并请学生根据给出的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度数据,计算它们的体积,并进行比较。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5. 拓展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给出一些拓展应用题目。例如,“一桶柠檬汁的容量是20升,他们将这桶柠檬汁倒入一个圆柱形的容器中,容器的底半径为8厘米,求容器的高度。”通过多样化的应用题目,让学生感受到圆柱体体积的实际意义和广泛应用。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和解题方法。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具,结合实物模型和分组活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于圆柱体的概念和体积计算公式掌握不牢固,导致后续的课堂活动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在讲解概念时,可以采用更具体、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其次,部分学生在计算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错误,这可能与他们对计算步骤和公式应用的不熟悉有关。为此,可以增加更多的计算实例和练习题目,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最后,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际应用题目的训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

圆柱体体积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灵活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圆柱体课件(篇9)

蒙氏教具使用——圆柱体插座

活动名称:圆柱体插座 教具构成:圆柱体插座4组

第一组:直径和高同时递减

第二组:高固定不变直径递减

第三组:反比例组

第四组:直径不变高度递减

教具目的:直接目的一培养孩子视觉的敏锐性,学习辨别物品大小,高低,粗细的特征。

间接目的一

1、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配对、排序)。

2、为书写作准备。操作方法:配对:

1、2、邀请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做圆柱体插座的工作。” 双手握住第一组圆柱体插座,把圆柱体插座拿到桌子上(注意一次只出示一组).3、4、坐在孩子右手一侧。

用三指捏的动作捏住圆柱体的手柄部分,从粗到细把圆柱体抽出,放在插座前。5、6、7、三指捏住最大的圆柱体插座将其插回插座。如此示范2-3个后请孩子尝试。展示结束后可让孩子自由操作一会儿。

8、注意:“每次给孩子展示一组,分成四次展示完。(如图1-1)

排序:

1、2、请孩子取来第一组圆柱体插座,放在桌子上。

将圆柱体插座取出随意混放,通过视觉的辨别找出最大的一个,放在桌子的左边。

3、在从剩余的圆柱体插座中找出最大的一个,放在上一个的右铡,依次类推将其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5、将排列好的的圆柱体插座一一放回凹曹中,结束工作。注意:每次给孩子展示一组,分成四次展示完。(如图1-2)

三阶段教学法(名称练习):

1、2、取出最大的和最小的放在一起。

用三阶段教学法将两个圆柱体插座的特征“大的”“小的”教给孩子

第一段:命名一介绍概念和物体或名称,把感觉和名称联系起来。用手指着大的圆柱体插座说“这是大的”,重复2-3次并示意孩子模防;用手指着小的圆柱体插座说“这是小的”,重复2-3次。第二段:辨别一名称、概念或物体的再确认,使用选择性的问题让孩子来回答,问题中要出现“大的”“小的”,如: “请你指一下哪个是大的/小的?” “请你把大的/小的放在我的手上”

“请你摸一下,这个是大的还是小的?”等。

第三段:发音一名称、概念或物体的记忆重现,请孩子发音说出正确名称。“这是什么?”

注意:在第一次教孩子认识“大、小”时,选择最大的和最小的两个,给孩子视觉上反差最大的刺激,等孩子比较熟练后,再选择相近的两个让孩子来认识。

变化与延伸:

1、两组、三组、四组的组合操作(如图1-3)(如图1-4)(如图1-5)

1、2、将家里的日用品(碗、杯子、拖鞋等)进行排序和配对 名称练习:第一组一大的 小的

第二组一粗的 细的

第三组一又粗又矮的 又细又高的 第四组一高的 矮的

适用年龄:2岁或2岁半以上的孩子。错误控制:教具本身。

圆柱体课件(篇10)

大班数学

球体和圆柱体

设计背景:

让幼儿通过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活动中能物体的构建知识,从而使幼儿对本次的知识点,达到长时记忆的目的。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圆柱体,辨别两着形态和展开图的区别。

2.使幼儿乐意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感知球体,圆柱体是什么样子的。

3.知道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本次活动到达长时记忆的目的。

2.难点:真确分清并记住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一、活动过程

1.从超市里买东西回来了,售货员阿姨问了我两个问题,需要小朋友帮忙解决。这两个物体一样吗?他们叫什么名字?

2.出示“球”和“八宝粥”提问

(1)出示“球”老师做球滚动示范动作,得出结论:圆的、不管从那个边看都是圆的没有平面,不管往那边推都可以滚动,这样的物体叫球体。

(2)出示“八宝粥”老师做示范动作,得出结论:形状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一样大,像柱子一样的物体叫圆柱体。

3.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在一条线上来回滚动。

二、把球体和圆柱体展开

1.出示球体展开让幼儿看一看,再看一看球。(八个椭圆形组成)2.圆柱体展开让幼儿看看是什么样子和球体一样吗?(两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组成)

3.他们展开的形状一样吗?(不一样)

三、分一分

1.大筐里有球体、圆柱体的实物,让幼儿分别放到有球体和圆柱体照片筐子里。

2.幼儿排队分实物。

四、找出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

1.先让幼儿找一找,说一说。2.看图片找一找那个是球体和圆柱体。

五、延伸活动

回家的路上以及到家里找一找,那些物体是球体和圆柱体,明天来园后给小朋友说一说。

教学反思

一、在备课时,我考虑了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和幼儿的接受能力,如果这节活动又不适合幼儿的我会随机应变,调整活动的内容。

二、通过这节活动课的展示后,我进行了以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这节活动课,总的来说还不错,不仅调动了每个幼儿的积极性,而且师幼配合的非常好,通过这次的活动,使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的方面得到了全面、自主的发展。

2.对师幼互动反思:本次活动,幼儿能很好的和老师配合,我也会因幼儿的需要调整活动内容。

三、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就连平时不爱参加活动的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不足之处在于活动的时间没掌握好,有点短了;其次这次活动的的内容对幼儿来说还不够,还应再加点图片让幼儿找。

通过教学反思,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努力、学习、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第八幼儿园

秦利霞

大班数学《球体和圆柱体》

秦 利 霞临漳县第八幼儿园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7226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