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值得收藏!秋天的树林教案及反思怎么写(590字)

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值得收藏!秋天的树林教案及反思怎么写(59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秋天的树林教案及反思【篇一】

活动目标:

1.欣赏秋天树林色彩的变化特点,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和多种色彩交融所带来的丰富的色彩变化。

2.尝试用水粉表现秋天的树林,用点彩的方法表现树叶色彩的丰富变化,并能根据画纸背景的特点合理布置画面。

3.能和同伴共享操作材料和空间,体验共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幻灯片:秋天的树林照片和绘画作品

2.材料:水粉颜料、调色盘、水粉笔、有背景的画纸

3.经验:幼儿观察秋天的变化,已有初步使用水粉笔和颜料的经验

活动过程:

1.观赏图片,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变化

(1)欣赏秋天树叶的图片,感受树叶的色彩变化

指导语:现在是什么季节?

秋天的大树有什么变化?

仔细看看,叶子除了有些变黄了、变枯了的,还有什么颜色的?(树叶有的是柠檬黄、有的是深黄,还有的树叶变红,深深浅浅,非常漂亮)

(2)欣赏秋天树林的图片,感受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

指导语:秋天的树叶有那么多种颜色,秋天的树林会是怎么样的呢?

这些深深浅浅的黄色、红色融合在一起,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这些树林生长在哪里?看上去这么样?

小结:秋天来了,树的叶子变黄了、变红了,深深浅浅的,非常好看;走进秋天的树林,到处都是金黄、橘黄、橙红色,给人非常温暖的感觉。

2.欣赏绘画作品,扩展审美经验

(1)感受作品中秋天景色的丰富和多样

指导语:画家笔下秋天的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树叶的色彩有哪些变化?

树林中的树木是怎样排列构图的?

(2)讨论画法和构图

指导语:树干和树叶是怎么画出来的?用的方法一样吗?

这片秋天的树林,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小结:画树林时,可以看好位置先画出几棵树的树干和树枝,然后再画树叶。点彩树叶时点上一种颜色后可以再换另一种颜色,就能让树叶变得层层叠叠,非常茂密。

3.幼儿绘画,表现秋天树林的景物和色彩的丰富

(1)创作讨论

指导语:今天我们画秋天的树林,看看画纸是什么样的,树林可以画在哪里?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尝试用平涂和点彩的方法表现秋天树林丰富的色彩变化

引导幼儿和同伴合作,共同构思和表现,细致地使用绘画材料。

4.欣赏作品,交流自己的感受

指导语:秋天的树林有哪些好看的颜色?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秋天的树林教案及反思(篇二)

活动目标:

1、掌握树的基本结构及树干、树枝、和树叶的形态,画出不同的特征。

2、培养幼儿保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彩色水笔,蜡笔,树的一家。

活动过程:

1、出示范图: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是秋天的树林)为什么这个地方会叫树林呢?(这有许多许多的树)这就是树宝宝的家,找一找树宝宝在哪里?(树宝宝就是画面上最小的一棵):树宝宝和爸爸、妈妈及许多叔叔、阿姨们住在一起,它们有着不同的树枝、树枝、树冠和树叶,就象人们有高、有矮、有胖、有瘦,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上有不同的花纹一样。在这片树林里长得最高的是树爸爸(请幼儿找出来)淡灰色树干的是树妈妈,黑色树干的是树阿姨,三位大叔叔叔各有几根树枝。(均请幼儿从画面上找出来)。

(反思:利用情景,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我让孩子在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树中,获取树的有关经验。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

2、示范与思考

(1)请树宝宝来和我们做朋友,老师画一部分,请小朋友说出这是树宝宝的哪一部分。

(2)A树干--就象我们的身体。

B树枝--就象我们的手。

C树冠--就象我们身上的衣服。

D树叶--就象我们衣服上的花纹。

(反思:美术活动中想象创造需要一定的绘画技能,先让幼儿掌握树的基本形态,然后让幼儿进一步表现他们熟悉的部分组成的物体)

3、创作要求大家都来种树,种成一片更大更美的树林。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分辨树根、树干、树枝和树枝,各部分不遗漏。

(2)思考变化各种树的形态,区分高矮、粗细、树枝的多少,树叶的形态。

(3)选配用深浅不同颜色涂树叶、树冠、树干。

5、引导

(1)找一找有没有两棵完全相同的树?(体会树和人一样,没有两个完全一样,否则就分不清了。)

(2)怎样让每棵树都美丽?(每棵树都选两、三种颜色,把其他的颜色让给别的树。大家在一起各不相同,就非常美丽,如果每棵树都把所有的颜色穿在身上,又变成穿色彩一样的衣服了。)

(反思:美术创作是个性化的,主观的。其中有许多值得幼儿相互借签的地方。因此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很重要。教师要把全体幼儿的作品拿出来展示,引导幼儿善于发现他人的有点和他人的创造性、技能性,是幼儿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秋天的树林教案及反思(篇三)

一、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刮蜡画的色彩变化美。

2.尝试学习用刮蜡画的技法表现秋天的树林,并能有疏有密地安排画面。

3.感受刮蜡画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秋天的树林欣赏用作品、PPT。

2.刮蜡画纸,刮蜡画笔。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刮蜡画作品

教师:美丽的秋天到了,秋姑娘送给小朋友一份礼物,看看是什么(出示一张黑纸)?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黑纸,它会变魔术。你们看,(出示范例:刮蜡画树林)这是在黑纸上变出的美丽的图画。

1.示范讲解刮蜡画纸的制作。

2.上面画了什么?看看这是什么季节的树林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这些树长得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这些树有大有小,树枝相互交叉,有的树只能看见半棵)

(二)幼儿尝试刮画,鼓励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测。

1.引导幼儿讨论:猜猜看,这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2.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适时讲解刮蜡画的技法。

(1)这些树都是用刮蜡画笔画出来的,你觉得还有那些工具也可以画呢?

(2)用刮蜡画笔轻轻地在纸上划,就会将第一层的颜色刮去,露出彩色的第二层。

(3)引导幼儿欣赏范画上树林的布局,发现秋天树林的特点。

3.师:这里有许多刮画纸,还有刮蜡画笔,请小朋友当小小魔术师,变出一片秋天的树林。

(三)鼓励幼儿在蜡纸上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刮画时注意画面的布局。

2.鼓励幼儿添画树林里的小动物、树上的果子等。

3.注意保持桌面、衣服的清洁。

(四)欣赏、评价作品。幼儿相互欣赏、介绍作品。

延伸活动:

1.区域活动:组织幼儿自制刮画纸(先选择自己喜欢的鲜艳的颜色涂色块,把整张纸涂满,再在上面选择一种颜色把色块涂掉),结合主题活动“丰收的季节”,布置“主题墙”。

2.幼儿收集工具,在区域中继续探索,用其他工具来刮画。

秋天的树林教案及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掌握树的基本结构及树干、树枝、和树叶的形态,画出不同的特征。

2、培养幼儿保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彩色水笔,蜡笔,树的一家。

活动过程:

1、出示范图: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是秋天的树林)为什么这个地方会叫树林呢?(这有许多许多的树)这就是树宝宝的家,找一找树宝宝在哪里?(树宝宝就是画面上最小的一棵)小结:树宝宝和爸爸、妈妈及许多叔叔、阿姨们住在一起,它们有着不同的树枝、树枝、树冠和树叶,就象人们有高、有矮、有胖、有瘦,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上有不同的花纹一样。在这片树林里长得最高的是树爸爸(请幼儿找出来)淡灰色树干的是树妈妈,黑色树干的是树阿姨,三位大叔叔叔各有几根树枝。(均请幼儿从画面上找出来)。

(反思:利用情景,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我让孩子在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树中,获取树的有关经验。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

2、示范与思考

(1)请树宝宝来和我们做朋友,老师画一部分,请小朋友说出这是树宝宝的哪一部分。

(2)A树干——就象我们的身体。

B树枝——就象我们的手。

C树冠——就象我们身上的衣服。

D树叶——就象我们衣服上的花纹。

(反思:美术活动中想象创造需要一定的绘画技能,先让幼儿掌握树的基本形态,然后让幼儿进一步表现他们熟悉的部分组成的物体)

3、创作要求大家都来种树,种成一片更大更美的树林。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分辨树根、树干、树枝和树枝,各部分不遗漏。

(2)思考变化各种树的形态,区分高矮、粗细、树枝的多少,树叶的形态。

(3)选配用深浅不同颜色涂树叶、树冠、树干。

5、引导评价

(1)找一找有没有两棵完全相同的树?(体会树和人一样,没有两个完全一样,否则就分不清了。)

(2)怎样让每棵树都美丽?(每棵树都选两、三种颜色,把其他的颜色让给别的树。大家在一起各不相同,就非常美丽,如果每棵树都把所有的颜色穿在身上,又变成穿色彩一样的衣服了。)(反思:美术创作是个性化的,主观的。其中有许多值得幼儿相互借签的地方。因此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很重要。教师要把全体幼儿的作品拿出来展示,引导幼儿善于发现他人的有点和评价他人的创造性、技能性,是幼儿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活动反思:

在这一堂课中,我充分尊重孩子的生活和经验,选取孩子熟悉的树作为操作的内容,使活动自然拓展、延伸。充分调动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美术活动,让每一名幼儿都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我使用ppt的形式让孩子感受我们身边的秋天的树林,之前带领幼儿去获得亲身体验,为每一名幼儿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准备和支持,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孩子影响最深刻的是枫树,在他们的记忆当中枫树是秋天的象征。所以在绘画中孩子选择枫树的比较多,但我加以制止,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一定有他的道理。结果真的很让我欣慰,他们有三分之二的小朋友在绘画枫树林,但每个小朋友的枫树林都是不同的。有的是一个很大的树杆,但是树叶却只有几片,给人很唯美的感觉;有的画了很多的树叶,树干很细、很多,给人很温暖的感觉;有的画的全是树干,树叶全都在地上了,给人再来另类的晚秋。我觉得孩子有这样的创作方式,突破以往的绘画思维和课前的准备有很大的关系,我准备了几幅范画,从不同的角度和时间来绘画的。有的是满是黄叶的树、有的是有几片树叶的树、有的是没有树叶的树。有的是以树上半部分为主,有的是以局部为主。所以孩子在受到教师的启发时有了自己的创作思维。我们往往在上美术课时很忌讳出示范画,害怕牵制孩子的想象创造思维,但我不并不完全赞成,孩子只有看到更多的东西时,有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储备后才有想象的空间。这一堂课最主要的地方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原来树林可以是多角度的,打破孩子原有的经验,给幼儿创作提供铺垫。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值得参考! 大班看图讲述教案《大象救兔子》汇总(590字)


大班看图讲述教案《大象救兔子》【篇一】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大胆表达大象是怎样救兔子的,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讲故事从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3、学习词:傍晚、凶猛、喷、锋利。

活动准备:

挂图三幅、老虎、大象、兔子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律动:

师: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做:

大拇指师爸爸,爸爸是司机,开汽车,嘀嘀嘀;

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唰唰唰;

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嘭嘭嘭;

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嚓嚓嚓;

个子最小就是我,我爱打大鼓,咚咚咚。

小朋友做的真棒给自己鼓励鼓励吧!

幼:棒,棒,我最棒!

师:我们在动物园见过大象吗?

幼:见过!

师:那大象长的什么样子呀?

幼: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

师:下面老师就给小朋友讲个关于大象的故事。

2、出示挂图一

老师先讲一遍故事,然后提问:

师:有谁能告诉老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幼:傍晚。

师:那又是什么地方呢?

幼:树林里。

师:还有谁能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

幼:一只凶猛的老虎要吃掉小兔子。

师:老虎是怎么追赶老虎的呢?

幼:老虎张开大大的嘴巴,露出了尖尖的牙齿,伸出了锋利的爪子。

师:那小兔子跑掉了吗?怎么跑的?

幼:跑掉了,小兔子撒开四条腿飞快的向前跑了。

师:小兔子都跑过了哪些地方?遇见了谁?

幼:小兔子跑过树林,来到了河边,遇见了大象。

师:有哪位小朋友能给老师讲一下这幅图片?

找几个幼儿讲述地一幅图,并给予鼓励。

3、出示挂图二

老师先讲一遍故事,然后提问

师:有谁能够告诉老师大象是怎么救小兔子的?

幼:伸出长鼻子,翘起尾巴,在河面上搭起了一座桥救了兔子。

师:那位小朋友能给老师讲述一下这幅图片。

老师请几个幼儿进行讲述第二幅图片,并给予鼓励。

4、出示挂图三

老师先讲一遍故事,然后提问

师:那位小朋友知道大象是怎样把老虎吓跑的?

幼:大象伯伯用鼻子吸水向老虎喷去,然后老虎睁不开眼睛就跑了。

师:还有那位小朋友能给老师讲一下这幅图片。

找幼儿讲述图片,并给予鼓励。

5、老师完整的讲一遍故事,然后让幼儿再讲述一遍故事。

6、让幼儿按照故事情节把故事演一遍,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延伸:

大班看图讲述教案《大象救兔子》(篇二)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围绕重点完整地讲述出大象救小兔的过程。丰富词汇:尖尖的、血红的大口、窜、不紧不慢等。

2.通过比较性听音乐、看图片,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表述。

3.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从“大象喊小兔”到“搭桥救小兔”这几个重点环节中进行辨析性的倾听。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大象救兔子”。

2.表现兔子“惊慌”、“高兴”的图片2张、空白图2张。

3.录制表现与图片情绪一致的音乐磁带。(《巡逻兵进行曲》、《小白兔、跳跳跳》、《玩偶进行曲》、《大象》、《快乐的啰嗦》)

活动过程:

1.调动情绪、引出课题。

师:新的一天开始了,安静的森林又变得热闹起来,你们听,动物们踏着有力的步伐神气地向我们走来了,我们一起欢迎他们,并大声向它们问好!(教师一一出示各张动物卡片,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最后出示两张兔子不同表情的图片。

2.通过“听”和“看”,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出示表现兔子“惊慌”、“高兴”的图片及空白图片各两张。

(2)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词汇、名式表述兔子的表情,并引起幼儿急于了解空白图中故事情节的兴趣。提问:这只兔子怎么了?这只兔子又怎么了?为什么先是慌慌张张,后来又是那么高高兴兴了呢?

(3)放音乐,让幼儿通过“听”进行情节的想象活动。

师:听一听、想一想,可能是谁来抓小兔了?小兔怎样才能战胜它呢?

(4)完整地出示大挂图。

引导幼儿紧紧地围绕“谁救兔子,怎样救?”进行感知理解。设计如下提问:一天,小兔到哪里去玩?谁年见了?又是怎样向小兔扑过来的?大象在干什么?它是怎样喊小兔,又是怎样救小兔的?

3.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理解,自由结伴讲述。

(1)幼儿自由结伴讲述“大象救兔子”。

(2)老师来到幼儿身边,倾听幼儿的讲述,了解幼儿在讲述过程中词汇的运用及语言的流畅情况。

(3)请两位幼儿到前面来讲述。在倾听幼儿讲述前,老师提出倾听的要求:他们在讲到“在象怎样救小兔”时,谁讲得最有趣?

4.为幼儿提供“有重点讲”的思路。

(1)帮助幼儿分析两位幼儿讲述时的有趣之处,知道增加兔、虎、象之间的对话,并对它们的动态、表情进行合适的描述,就能让人觉得有趣。

(2)幼儿集体讲述“大象救兔子”。

5.总结部分。

师:小白兔战胜了大老虎,开心极了。大老虎得到了这次教训,也决定改正,做一只和小动物团结友爱的善良的老虎。森林里要举行一场快乐的化妆舞会,它们知道我们小朋友也爱护动物,所以邀请我们一起参加。请小朋友戴上自己喜欢的动物的面具,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吧!

大班看图讲述教案《大象救兔子》【篇三】

活动目的:

1、喜欢参加讲述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情绪。

2、学习有序观察图片的方法,尝试简单地描述人物间的对话。

3、能自由、大胆地编叙故事的情节,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连贯地讲述故事。

4、理解词语:凶狠、猛扑过去、撒腿就跑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大象救兔子;头饰:小兔、大象各1张

2、表现兔子惊慌、高兴的图片2张,空白图1张。

3、表现与图片情绪一致的音乐磁带《兔和虎》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表现兔子

高兴、惊慌的图及空白图1张,排列一排,激发幼儿参与讲述的兴趣。

提问:(指图1图4)这两只兔子怎么啦?为什么先是慌慌张张的,后来又高高兴兴的呢?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出示图图(一),遮去老虎和大象

1、引导幼儿根据背景判断: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三只小兔玩得怎样?

3、幼儿讲述,师小结

三、出示图(一)的虎

1、先播放老虎叫的声音,后出示图(一)的虎。

师:谁出现了?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老虎?老虎准备吃小兔了,它是怎么做的?(学习词:猛扑过去,边说边做动作。)

师:看到这么凶狠的老虎来了,小兔子怎么办?(学习词:撒腿就跑、又蹦又跳)

2、幼儿讲述,师小结。

四、幼儿分组自由猜想小兔得救过程。

过渡语:这么凶狠的老虎来了,你们帮忙小兔子想想看,它们在路上会碰到谁?它是怎么救小兔的?

五、出示图(一)中的大象

>过渡语:你们猜得到底对不对?我们来看一看图里是谁来帮助小兔的。

1、提问:(1)三只小兔快速地跑到河边,看见了谁?小兔们会对它怎么说? (2)你们来猜猜大象是怎么帮助小兔的?它会怎么说?(幼儿自由讲述)

2、出示图二,幼儿完整讲述图一、图二。

六、出示图(三)

过渡语:大象会用什么办法对付老虎?最后老虎怎么样了?

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三。引导: 老虎逃跑了,小兔和大象心情怎么样?

七、幼儿自由或结伴完整讲述三幅图,集体请个别幼儿完整地讲述图片内容,师引导其他幼儿分析不同之处。师小结: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

八、请幼儿给故事命名。

活动延伸:

讨论: 如果你发现别人遇到危险、遇到困难会怎么做?

值得收藏!中班美术教案范文优选(560字)


中班美术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体验敲印图案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三个大浅盘,每个盘中分别盛有红、黄、蓝三种颜料;彩笔若干。

2、湿毛巾若干块;一张大白纸,一张小白纸。

活动过程

1、观察与尝试

教师介绍用手敲印的方法:教师在小白纸上向幼儿分别示范,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时,如何蘸颜料、敲印及擦手的方法。

幼儿边观察边分辨教师是用手的什么部位或什么动作进行敲印,如手掌、手指、拳头等部位。

教师与幼儿共同敲印出“螃蟹”(两只手掌并列,掌心向下平放,两拇指根并拢)、“脚丫”(手握拳侧面敲印,并用指肚敲印脚趾)等图案;让幼儿体验,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产生出生动形象的愉快心情。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自己用什么办法敲印?

2、操作

(l)教师请幼儿在大纸上共同尝试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出螃蟹等图案。教师提醒幼儿蘸颜料要适量,变换颜色前应先擦净手。

(2)教师启发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用手的不同部位敲印,并观察自己敲印出的图案像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在敲印图案上添画。教师应参与幼儿的操作,与幼儿一起在大纸上敲印。

3、观赏作品

教师请幼儿分别介绍自己敲印的图案,并将大纸贴在墙上。

活动延伸:

1、可将颜料浸在海绵上,然后放入浅盘中,以避免颜料洒出或幼儿蘸颜料过多影响敲印效果。

2、此活动适合小组进行,人数以4-8人为宜。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拓印意愿画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拓印意愿画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颜色,对色彩的变化感兴趣。

2、学习简单的拓印方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准备红、黄、蓝三种颜料,每人准备毛笔一支、调色盘一个,铅画纸、白纸、夹子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王老师要请小朋友一起来当小小魔术师好不好?”

教师出示调色盘,引导幼儿认识一下颜色:“你们看,老师盘子里准备了一些颜料,这些颜料是什么颜色的呢?”(红、黄、蓝)

2、引导幼儿大胆的尝试变色游戏。

(1) 师示范并讲解:“今天我们就要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来变魔术看看王老师是怎么来变的好吗?先拿一支毛笔蘸点水蘸上红色,把它放在盘子里,然后呢再蘸点黄色,把红色和黄色搅和在一起变变变,你们看变出了什么颜色?(橘黄色)把变出来的颜色涂在这个铅画纸上。”师再选择别的颜色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变色1-2次。

(2) 幼儿进行调色操作,教师观察,并进行适当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变色。师:“现在王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变魔术了,看看哪个小朋友变的颜色最多,变出来的颜色我们把它涂在铅画纸上,呆会有大用处。”(提出卫生要求——魔术师要小心啊,千万别把魔术变到外面,

(3) 学习拓印的方法:(师出示一张白纸)“看王老师手里有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按在刚才画好的画上,用夹子夹住,然后轻轻的在上面压压,再轻轻的提起来,你们看印出了什么?”

3、添画。

(1) 师示范给印出来的画添画。“王老师觉得有点象一只螃蟹的壳,王老师把它变一变,变成一只螃蟹行不行。”

(2) 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出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画。

4、分享活动的乐趣,积累经验。

教师展现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教师及时鼓励、表扬一些作品富有创造力的幼儿。

中班美术教案【篇二】

中班美术活动:快乐的新年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看看,用绘画的形式大胆地表达新年里开心的事。

2.大胆有创意地画出自己新年里开心的事,运用绘画的方式,让幼儿大胆地构图,表现自己新年里的开心事。

3.乐于与同伴一起创作、作画,体验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绘画材料人手一份。

2.范例。

活动过程:

一、儿歌引题,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想念一首儿歌给你们听,希望你们听了以后能告诉我:儿歌里说了些什么事?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3.引导幼儿讲述:儿歌里说了些什么事?这些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4.你们能把自己新年里发生的事告诉老师吗?

二、通过说、看,引发创作的欲望及积累绘画技能

1.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新年里一些开心的事。

2.听了你们那么多新年里开心的事,老师也开心,所以,我要送给你们一些礼物,看看是什么?

3.教师出示8张范例图片,引导幼儿一起边看边说。

4.现在我想,你们是否也想动手画一画自己新年里的开心事?

三、幼儿动手画出自己新年里开心的事,体验绘画的乐趣

1.现在老师请你们到为你们准备好的位置上去画自己新年里的开心事,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适宜指导

四、欣赏、交流作品,进一步感知新年里开心的事

1.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做品展示在展板上,互相欣赏自主交流。

2.和幼儿一起欣赏交流幼儿的作品。

3.我们把自己画的新年里的开心事去拿给小班的小朋友看一看,也让他们开心开心好吗?

中班美术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情感:愉快的参与活动,体验创作的乐趣。

认知:知道人们什么时候放烟花,放烟花的安全事项。

能力:能大胆的想象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用不同的色彩,以拖画的形式拉出线条。

活动准备:图片、各种颜料、蓝色卡纸若干、细绳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熟悉作画材料,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 出示深蓝色的纸材料,启发幼儿想象。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深蓝色的纸,看到这张深蓝色的纸你会想到什么呢?

(2)出示毛线,引入主题师:除了带来了蓝色的纸,老师还带来了颜料和毛线,请你们用毛线在这张让你想到------(根据幼儿的回答)的纸上画画。仔细看,怎么画。

二、教师示范讲解,让幼儿了解用毛线画画的基本方法。

(1)教师讲解示范,引导孩子了解用毛线画画的基本方法。

师:每一根毛线上都有一个结,这是做记号的地方,画画时,用手捏住打结的地方,用毛线蘸颜料。然后拿起毛线,躺下来拉一下,潇洒一点哦。请幼儿一起练习,并请个别幼儿尝试

(2)出示范图,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师:在你们和我的合作下蓝色的天空中又多了几条线,又让你想到了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大胆的说出来

三、 幼儿作画师:你们要不要试一试呢?老师这里的颜色很少,你可以到这里走走,潇洒走一回,然后拿着你的作品在到那里潇洒一回,好吗?去试一试吧!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创作。

2、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颜色。

3、指导幼儿在合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互相谦让。

4、提醒先完成作品的幼儿根据画面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 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大胆创想。

师:好漂亮的图画,看到你们的画,在蓝色天空中又多了这么多的线条和颜色,又让你想到了什么?大胆说出你的想法....

引导幼儿说出放烟花,并知道什么时候放烟花和放烟花的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在引导过程中,老师要以鼓励的言语给予肯定,就算孩子答非所问也要先给其肯定“我喜欢你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创作过程中不打断孩子,让幼儿自主创作,我要做的就是给予鼓励与支持,在关键时刻说话,并让孩子在美术中学会控制。美术创作过程是以想象为主,不在于美术技巧,想象是需要时间的,我能做的只有等待,用4、5分钟的时间让幼儿熟悉环境,放松心情,给予其时间、空间充分想象。

【收藏】安塞腰鼓的优秀教案怎么写4篇


安塞腰鼓的优秀教案【篇一】

我的目标:领略的文化艺术美。提高自己感知能力和审美水平。

小知识点:腰鼓属打击乐器。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鼓长约34厘米,两面蒙皮。鼓框上有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

【检读基础点线穿】:基础检测层次疏理

目标及要点:掌握字词、作者、背景、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1.我需要认识的生字和解词。提示:生字、生词、易误读误写的字词。

2.我想要掌握的作者和背景。提示:可借助资料。了解一些西北地区的文化艺术样式。

3.我能够分析的层次或思路。

提示:抓住作者创作构思时设计的点线分析: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研讨。

主体物: 辐射物:

联想:

情感:

【精品诵读感悟谈:】重点分析感悟漫谈

1.我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或分析文中喜欢的句段。

提示:结合层次梳理的关键几个点,然后去整合;也可以集中于段落内容的概括。

2.我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对主旨分析。

提示:可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文章主旨,然后结合现实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看法、感受或情感熏陶等。同学们可以从文题、情感、关键句段、写作背景、主要写法等方面入手分析。

【学习效果当堂验】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测试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6分)

(1)亢奋( ) (2)羁绊( ) (3)冗杂( )

(4)辐射( ) (5)蓦然( ) (6)戛然而止( )

2.根据拼音填汉字。(5分)

(1)亢奋:

(2)羁绊:

(3)冗杂:

(4)戛然而止:

(5)叹为观止:

3.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填在括号里(10分)

(1)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

(2)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

(3)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

(4)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

(5)“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4. 体会“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的作用?(4分)

5.下列各句中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这句话赞颂了安塞腰鼓充满着活跃、强盛的生命力,这句话中运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中赞颂了安塞腰鼓的壮阔场面、豪放情感和火烈的气氛。

C.“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柔美风情的赞美。

D.“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采用了以动写静的方法,突出安塞腰鼓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安塞腰鼓的优秀教案【篇二】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以朗读教学带动学生从不同层面去理解、欣赏课文是本设计的特点。本文因其独特的句式特点而极具音乐美,同时还有丰富的画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量美。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文章之美,掌握基本的朗读方法。

教学步骤:

一、齐读、正音。(读音准)

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齐读全文(课前有常规的预习)。

2、纠正学生误读的字音(主要有学生完成),并强调一些新词汇的读音。

瞳仁恬静晦暗羁绊蓦然冗杂戛然磅礴亢奋

二、读出音乐美

1、学生自我评议:刚才齐读课文时所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地说,教师先不作评议。

2、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带。要求学生带着刚才评议的问题去听,并根据录音在文中作一些标记,如节奏、重音等。

3、对比评议:将自己的朗诵与录音带中的朗诵进行比较,发现他人长处。

朗读指导: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接下来就是要读准节奏。要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句式特点存在着明显的文体差异,如散文、古体诗、词、赋、现代诗等皆有着明显的节奏特点。同时,在同一种文体中,不同的文章其节奏也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散文。本文以短句为主,因而节奏较快。读准节奏以后还要注意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

4、分节朗读学习,学习重点:节奏、重音。

5、齐读全文,注意音准、节奏、重音。

6、跟读:跟录音带齐读全文。

7、学生自由朗读。

三、读出画面美

朗读指导:朗读水平若要向高层次发展,必须深钻课文,才能身临其境,进而读出文章的画面美。

1、寻找本文主体画面的构成因素。

黄土高原(厚实、大气)、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热情、充满力量)、腰鼓(灵动而热烈的陕北打击乐器)

2、分析全文画面的构成。

以打击腰鼓的不同过程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画面(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等)、陕北农民的生活画面、黄土高原与江南的对比画面等。

3、播放腰鼓表演的录象片段。很多地方的学生都没有见过这种画面,搜集并播放一点腰鼓表演的画面十分必要。

4、自由朗读(也可以分小组),力求进入课文情景,读出文中的画面美。

5、教师示范(选部分段落)。

6、全班齐读。在节奏、重音的基础上,力求读出画面美。

四、读出力量美

1、讨论:本文的主旨。让学生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抒己见。

尽管本文的主旨不是很容易达到统一,但有些因素却是很明朗的:表现了腰鼓这种民间舞蹈的震撼力,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蓬勃的生命力量。此外,作者仿佛还向我们暗示了西北这块土地所蕴涵的潜力。

2、播放配乐朗诵带,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力量美。

3、学生齐读。力求读出本文所特有的阳刚之美。

这里也可以反复指导一下。

五、积累

1、将自己喜欢的句、段摘录下来。

2、在摘录的句、段中再作选择,背诵下来(不强求)。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指导学生品析、积累精美的语言是本设计的特点。本文的句式和修辞都可以给学生提供许多学习的范例。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并教给学生一些积累的方法,并学会做一些品析式的积累。

教学步骤: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正音。通过朗读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解决音准问题。

2、听配乐朗诵(或教师范读),把握节奏和语音的轻重。

3、自由朗读,练习节奏和语音的轻重。

4、齐读全文,在节奏和语音轻重的基础上,力求读出本文的阳刚之美。

二、局部雕琢、品味语言

1、分组研读课文,找出本文在句式和修辞方面的特点。

本文短句多、感叹句多、排比句多。这些特点皆因特殊的写作对象所决定,因为安塞腰鼓充满了力量之美,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有条件的话,可以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录象,对学生理解课文会有所帮助。

2、语言品析。从句式和修辞的角度各找一处自己最喜欢的例句,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多让一些学生发言,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若学生品析有困难,教师可作一些示范。语言品析应在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范围内进行,不要随意拔高。

三、分类积累、巩固品析

按照前面学习的品析的方法,将课文中有代表性的句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摘抄,并力所能及地写一点赏析的文字。可从以下方面去摘录:

1、美词(含新词汇)。2、词语排比。3、句子排比。4、段落排比。5、比喻句。6、对比句。7、叠词句等。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读写互动是本设计的特点。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可以感知为文之不易,从而刺激理解课文的热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方法,再进行类似题材的写作,学生的作文质量必然会有所突破。

教学步骤:

一、看录象写作文(课前不作任何预习)。

播放一段腰鼓表演的录象(最好是在黄土高原上表演的),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堂写作。要求:尽量再现看到的画面;有适当的想象的画面;1520分钟完成;300字左右。

二、对比研读。

1、请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现场作文。

2、对照《安塞腰鼓》的配乐朗诵,看课文。

3、仔细阅读课文,将自己的作文与刘成章的《安塞腰鼓》进行比较。

4、畅谈比较结果。

布置第二课时前的作业:《安塞腰鼓》美在何处?

三、品《安塞腰鼓》之美

1、交流课前所做的作业。

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力量美等

2、学一点写作技巧。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从文中学一点可资借鉴的写作技巧。强调:语言是外壳,深入了解被写作的对象是关键,同时还要有丰富的想象。

四、延伸写作。

播放一段其它类型的精彩的舞蹈录象,让学生根据所看录象进行写作,注意借鉴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中的一些写法。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三国演义》第五回(节选)

罗贯中

王匡将军马列成阵势,勒马门旗下看时,见吕布出阵: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王匡回头问曰:谁敢出战?后面一将,纵马挺枪而出。匡视之,乃河内名将方悦。两马相交,无五合,被吕布一戟刺于马下,挺戟直冲过来。匡军大败,四散奔走。布东西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幸得乔瑁、袁遗两军皆至,来救王匡,吕布方退。三路诸侯,各折了些人马,退三十里下寨。随后五路军马都至,一处商议,言吕布英雄,无人可敌。

正虑间,小校报来:吕布搦战。八路诸侯,一齐上马。军分八队,布在高冈。遥望吕布一簇军马,绣旗招飐,先来冲阵。上党太守张杨部将穆顺,出马挺枪迎战,被吕布手起一戟,刺于马下。众大惊。北海太守孔融部将武安国,使铁锤飞马而出。吕布挥戟拍马来迎。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弃锤于地而走。八路军兵齐出,救了武安国。吕布退回去了。众诸侯回寨商议。曹操曰: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共议良策。若擒了吕布,董卓易诛耳。

正议间,吕布复引兵搦战。八路诸侯齐出。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三个那里肯舍,拍马赶来。八路军兵,喊声大震,一齐掩杀。吕布军马望关上奔走;玄德、关、张随后赶来

使用建议:选文与《安塞腰鼓》皆展示了一个大的场面,但突现的人物却不同。课文学习完毕,可将本段文字作课外阅读材料,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展现男人的豪气与力量,吕布是纵赤兔举画戟独步天下,陕北后生们则是踏黄土击腰鼓威震山河。试比较两文写法上的异同。

安塞腰鼓的优秀教案【篇三】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

媒体设计:

1.腰鼓表演的片断。

2.课文朗读录音。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安塞,位于陕北高原,那里的腰鼓历史悠久,具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人们在欢度节日、庆祝丰收的时候都要演出腰鼓助兴。腰鼓手们由青年农民组成,在表演时,穿着古代将士的便服,或黄或红包头,素色衣服,显得整齐壮观。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可由几人或几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

特别是1992年北京亚运会上一展风采,便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

今天,你们想不想领略它的风采?感受它的魅力?

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段后,学生谈感受。引入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二、检查预习。

联系课文,体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忘情: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

狂舞:纵情的跳舞。

闪射:闪耀,放出(光芒)

火烈:像火一样热烈。

亢奋(kàng):极度兴奋。

晦暗(huì):昏暗,不明显。

羁绊(jībàn):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碰撞:运动着的物体与别的物体突然接触。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烧灼(zhuó):烧、烫,使受伤。

奔突:横冲直撞;奔弛。

辐射(fú):从中心向各个方面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翻飞: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

淋漓(línlí):①形容湿淋淋往下滴。②形容畅快。

三、朗读、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内容。

(明确:“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就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2.师生齐读:

(1)(1——4)一女,轻缓陈述。

(2)(5——7中“狂舞中你的面前”)一男,短促有力。

(3)(第七节中“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男女轮读,急速高昂。

(4)(第7节末句——8节)男齐,深情赞颂。

(5)(9——11)女齐,抒情而变短促再变一字一顿。

(6)(12节)男齐,急促有力。

(7)(13节)男女齐,慢、顿、响,重音在“好”。

(8)(14节)女齐,常速。

(9)(15节)男齐,常速。

(10)(16节)女齐,常速。

(11)(17节)男女齐,低缓,重音在“好”。

(12)(18节)男女齐,有力赞美。

(13)(19——21)女齐,深情,中速。

(14)(22节)男女齐,渐高。

(15)(23节)女齐,抒情。

(16)(24节)男女齐,有力短促。

(17)(25——27)男女轮读,重音在“愈捶愈烈”。

(18)(28——30)一女,轻缓。

3.划分结构:(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可分成三大部分。)

一(1——4)安静的腰鼓。

二(5——12)激昂的腰鼓。

三(28——30)静寂的腰鼓。

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①(5——13)宏伟的场面。

②(14——17)雄壮的声响。

③(18——22)击鼓的后生。

④(23——27)奇丽的舞姿。

4.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有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四.朗读、品味。

1、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①让学生齐读第6段。

②教师示读(将大家刚读的内容改成另一种文学式样——诗)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③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的内容。

愈捶愈烈

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

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

生活和梦幻

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

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④分小组反复替换朗读。

2、评点式朗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师: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挣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合谐。我们重点品读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力量相辅相成的。

①划出文中明确提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明确:“容不得……一股劲”。

②从句式特点和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

句式特点: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安塞腰鼓冲破一切障碍的强大力量。

前后呼应,“挣脱”“冲破”“撞开”力量急速递增,使人联想到爆发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会变革。

思想内涵: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性格特征是粗犷、豪放的。

③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1)从用词方面说:

A、“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B、“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C、“这腰鼓励,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2)从句式上说:

A、“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中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B、“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句子用得好,好在这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C、“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中由静到动的急转。

(3)从修辞上说:

A、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的气势。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C、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4)从写法上说:

A、“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乐后最终永远明晰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内涵。

B、“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鸣”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励声止后的寂静。

C、文中开头的表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3、小结:安塞腰鼓带给我们视觉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上的震撼。看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如骤雨,如旋风,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五、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内容:

1、提问: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从背景、从性格、从人物、从神情、从腰鼓等方面去考虑。

好处: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2、提问:阅读第7段,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A、先用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B、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

C、再用排比、连续比喻: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好处: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3、提问:“这腰鼓”这一段用了那些反义词?运用反义词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空气(冰冷一燥热),阳光(恬静一飞溅),世界(困倦一亢奋)

好处: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4、提问: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虚写,用虚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好处: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5、提问:作者联想到什么?

明确: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

6、提问: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处: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响声,气势不同反响。

7、提问:“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

明确:写只有黄土高原这么深厚的土层,才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能有这么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

8、提问: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明确: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调,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

9、提问: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10、提问:为什么说“当它更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明确: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11、提问;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明确: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12、提问: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l)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二、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三、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罂群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四、作业

1.本文以什么作为线索?

2.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什么?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一股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类型的排比?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4.清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

安塞腰鼓的优秀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表现出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情绪,能认识到高原人民豪迈奔放的生命激情里蕴含着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和过程】

课时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并配以相关图片。

二、走进陕北,把握背景:

1、走近作者。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刘成章“出道”很早:还在上高一时,他的一束新诗(共九首)就被选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诗选”之中──就这样,他戴着“诗人”的桂冠而初涉文坛。以后他又由“诗人”变为“词人”,迷上了歌词写作;再后来他成了专业剧作者。他转向写“散文”乃是“新时期”以后的事,都到了1982年(此时他已满45岁),正所谓“人到中年”了,他却开始“中年变法”:从此“专写散文”了!他这种自“诗”起步,而“歌词”,而“戏剧”,最后落脚于“散文”的创作轨迹,铸就和成全了他。“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他写陕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拢。这就攫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 (多媒体显示)

2、走近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安塞腰鼓表 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 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多媒体显示,并欣赏安塞腰鼓片段)

三、整体感知(先听课文录音)。

(一)字音词义

旋(xuàn)风 瞳(tóng)仁 恬( tián )静 亢 (kàng)奋

晦(huì )暗 羁( jī )绊 烧灼( zhuó) 冗(rǒng )杂

蓦(mò)然 戛(jiá)然而止 磅礴 (páng bó )

大彻大悟:彻底领悟。

惊心动魄:形容感染力极强,动人心弦。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用“ 的安塞腰鼓”对其进行评价。

(中心句:好一个安塞腰鼓 评价: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剽悍威武的安塞腰鼓;刚劲激昂的安塞腰鼓;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铿锵有力的安塞腰鼓。)

2、文章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多媒体显示)

3、文中的安塞腰鼓经历了哪三种变化?

4、通过这篇文章,作者是为了写安塞腰鼓,还是其它的什么?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18、19、21、22自然段。)

5、你觉得读哪些句子的时候感情最强烈,为什么?(排比、反复——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在文中,作者通过排比和反复表现了“安塞腰鼓”气吞河山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6、把握文章结构。

四、朗读指导。

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五、欣赏图片及安塞腰鼓演出场面。

◎看了几段场面,相信同学们都有许多感触,请你谈论一下,这几段场面给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请用一些形容词加以描述。(激动亢奋、惊心动魄、震撼都可以。这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二、三。

课时2

一、问题思考。

1、你认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2、黄土高原人的性格是怎样的?(朴实、粗犷、开朗。)

3、安塞腰鼓的舞姿特点是什么?请用几个词语概括。(壮阔、豪放、火热。)

4、那段用的反义词最多?找出来,并谈谈它们的作用。(冰冷——燥热、恬静——飞溅、困倦——亢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安塞腰鼓奇伟磅礴,雷霆万钧的能量。)

5、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安塞腰鼓的?{宏伟的场面(5—13)、雄壮的响声(14—17)、击鼓的后生(18—22)、奇丽的舞姿(23—27)。}

二、合作探究学习。

A、当你朗读第二部分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可否用文中的—个词概括?(亢奋、惊心动魄、震憾都可。)

B、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C、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分别举例说明这种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D、“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有何表达作用?

三、品味并说明下列语句的意义。

①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十分陌生了。 (人们已经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动所沸腾,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

②请把第12、16、19、21、24自然段置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里进行思考,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我们的民族显然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太多的束缚和挫折,但我们总能神奇般地重新崛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走进了一个令人振奋和自豪的新时代,只要我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够再造辉煌。 )

③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④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也许很多人认为,黄土地的农民已经被岁月的风霜、上地的贫瘠折磨得丧失了生气。 其实不然,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⑤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她已经蚀消了生命的“元气”。已经没有承载这样原始生命力量的“厚土”了。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

四、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例如“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例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试从课文中找出一段单用排比的和一段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文字,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排比: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个被强震不断激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脚步;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间隔反复: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比喻手法的运用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运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想像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开大合。气势恢弘。)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

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遗落”表现观众在这鼓点中不自觉地遗忘和放弃了一切繁杂的思绪,情不自禁地与之产生共鸣;运用比喻,形象传神。)

◎总结语言特点:A、铿锵的短句。B、激昂的排比。C、疾猛的节奏。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五、总结全文。

◎本文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六、结束新课,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

【热】鱼中班教案590字


鱼中班教案(篇一)

活动设计:

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哇哇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瞳孔遇光能大小,唱起歌来妙妙妙;夜半巡逻不需灯,四处畅行难不倒。猜出是什么动物了吗?是——猫。小猫温柔灵活又优雅漂亮,不仅大人喜欢,也让孩子着迷。小猫的故事有很多,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乐趣,就如《小猫分鱼》,有趣的故事情节,既开阔了幼儿的思维,又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现在的孩子对分类活动开始有极大的欲望,通过小班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学会了按照物品颜色何大小分类。通过小猫分鱼的游戏,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在分鱼的过程中学习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能够找出不同小鱼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按鱼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培养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的习惯。

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操作材料:鱼卡片22张,红、黄、绿色的呼啦圈各一个。

幼儿操作材料:鱼卡片9张,操作板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今天,我们到小猫家做客,好吗?到别人家做客,可不能两手空空哦。送什么给小猫当礼物好呢?不如就把我们手里拿的鱼送给小猫吧。你们手里拿的是什么颜色的鱼?下面就请小朋友按鱼的颜色分三组列队进入小猫的家。提问:你们这6个小朋友为什么能分在一组呢?(幼:我们的鱼都是红色的)真棒。因为你们的颜色都是一样的,所以都走在了一起。

2、列好队了,我们出发吧。小猫家到了,小猫说,椅子上有小鱼的影子,请小朋友们帮小鱼找到它的影子。(慢慢讲) 请小朋友们比一比,对一对仔细观察鱼的大小是否一样?鱼的嘴巴、尾巴一样吗?鱼鳍也是一样的吗?如果是一样的。小鱼的影子就找到了。请你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3、小猫说:“谢谢你们带来的礼物”小猫为我们准备了三个大小不一的篮子,想请小朋友们把鱼分类放到篮子里。拿出小鱼和同伴之间比一比,看看你的鱼应该放在哪个篮子最合适,然后把鱼送到相应的篮子里。(送鱼)看看小鱼送对了吗?小结:小朋友们都能把鱼按大小送到篮子了,分在一起的鱼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小一样。这种方法就叫做按大小分类。

二、观察鱼的不同特征

1、请小朋友看着红色的小鱼再仔细观察,说一说,红色小鱼长得一模一样吗?它们之间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语:观察小鱼的时候,要从鱼头—鱼身—鱼尾有顺序的观察或从鱼尾—鱼身—鱼头的顺序观察。有的鱼嘴张开、有的闭合,有的鱼眼向上看、有的向下看)

小结: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小鱼长得不一样,有时是大小一样,有时是颜色一样,有时形状不一样,有时是动作不一样。)

三、比一比看谁分得快《分鱼》

第一次尝试分类:

猫妈妈很勤快,又钓来了许多的鱼,请小朋友们帮忙分一分吧。(放轻音乐)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是按鱼的大小分类的、有的是按鱼的颜色来分类、还有的小朋友是按鱼的形状来的。小朋友们想出的分法真多。)

请个别幼儿来讲解自己的操作结果。(请小朋友轻轻拿着操作板坐回自己位置,我们一起看看,你是怎么分的。)(课件演示——幼儿回答操作结果)请你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颜色、大小、形状)

第二次尝试更多的分法。

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除了按大小、颜色、形状的来分之外,还能找出其它的方法来分吗?

幼儿回位置操作。(提示:有的鱼嘴张开、有的闭合,有的鱼眼向上看、有的向下看来分的

提示:可以按嘴巴分类、按眼睛分类、按鱼尾吧分类、按鱼鳍分类等。

活动小结:

我们帮助小猫分了鱼,小朋友们也学会了很多分鱼的方法。只要我们找到一个共同点,就可以分在一起了。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给小鱼分类是活动的主要部分,活动遵循了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创设“小猫捉鱼”情境引导幼儿从最简单的按颜色特征开始分类,为后面活动打好基础;再通过游戏“小鱼找影子”感知鱼的大小,并尝试运用按大小的方法进行分类;通过“小鱼找朋友”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发现小鱼有哪些地方一样? 哪些地方不一样?接着出示多种的小鱼,让幼儿自由探索按小鱼的特征进行多次分类;同时运用标记图让幼儿更形象直观地感知分类的方法,巩固对不同特征分类方法的理解。

在活动中通过游戏化的情境,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积极主动的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孩子一同发现观察、分享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鱼中班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⒈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能在鳞片上设计各种各样的图案。

⒉培养幼儿仔细观察以及细心、耐心的习惯。

⒊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⒋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⒌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⒈一张鱼妈妈的图、两张小鱼图片、设计好的鳞片。

⒉各种各样小鱼的图片。

⒊每个幼儿一块鳞片、油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⒈复习认识鱼。

师:大海里有许多鱼,你知道哪些鱼吗?幼儿讲所知道的鱼,然后再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小结:大海里有许多鱼,身上还有许多漂亮的花纹、图案。 出示小鱼。

师:这儿来了两条小鱼,漂亮吗?(漂亮)可是鱼妈妈呢忙着给她们打扮,却忘记给自己打扮了,所以不好意思出来见大家,我们把她请出来好不好?(好)

⒉给鱼妈妈设计衣服。

师:今天鱼妈妈没有穿漂亮的衣服,要不就由我们来帮鱼妈妈打扮,好吗?(好)我在鱼妈妈的鳞片上设计了很多漂亮的图案,看!

欣赏老师设计的图案。

师:这些是老师设计的,那你想在鱼妈妈的鳞片上设计什么样的图案呢?

幼儿发挥想象力。

⒊幼儿设计

师:现在就由你们来设计,设计好了以后,我们再给鱼妈妈穿上去,看看谁设计得最美。幼儿设计图案,设计好了后,教师再把鳞片贴到鱼妈妈的身上。音乐游戏“小鱼游”,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使学习美术成为一种乐趣。幼儿能积极参与整个活动,在整个活动中我都是强调以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为中心,寓教于乐,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充分发展了幼儿的理解智力和接受智力。

鱼中班教案【篇三】

【活动目的】

让幼儿通过帮助“鱼宝宝”解决污染的生活环境,激发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从小养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1个(污染的池塘中无力游动的小鱼和一个舒适、整洁的池塘中自由自在游动的小鱼)。

2.布置“脏池塘”的场景(大盆中放入一些污染物品)。

3.池塘污水背景若干幅。

4.易拉罐、奶瓶、绿色水管、干树枝、皱纸等、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中的情景表演,让幼儿说说“鱼宝宝”哭的原因。

1.师操作课件(屏幕上游出几只小鱼,边哭边游出来)。老师连忙问:“鱼宝宝,你们为什么哭?”鱼宝宝不回答,游到礁石和海草里面去,继续抽泣着。

2.师启发幼儿思考:鱼宝宝为什么哭呢?。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为什么不理我呀?

3.师生一起小结使鱼宝宝哭的原因:池塘里的水又脏又臭,鱼宝宝快死了。

二、让幼儿帮助“鱼宝宝”寻找原因,并讨论怎样把家变干净、整洁。

1.让幼儿观看“池塘边”的环境(大屏幕),师生一起小结出“工厂水流入池塘”、“工厂排放废气”、“垃圾倒入池塘”、“工地车往池塘倒沙土”等使池塘变脏变臭的原因。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让“鱼宝宝”的家变干净。

三、分组操作活动,提供多种材料,启发幼儿为“鱼宝宝”布置一个干净、舒适的家。

A组:找出池塘背景图中的有关污染环境的图片把它们撕去,让幼儿园在白色版面上自由想象,画上清水、鱼、岸上的花、草等美好景象。

B组:在“池塘”岸上种植柳树、草和鲜花等事物(用水管、干树枝、彩纸等制作)。

C组:捞垃圾,在布置成“池塘”情境的脸盆中捞垃圾,并想办法让水变清。

D组:让幼儿自由找伙伴谈解决的方法,师帮助幼儿用形象的图形记录。

四、和鱼宝宝玩游戏

1.师操作课件,让“鱼宝宝”从礁石和水草中游出来,并笑嘻嘻地道谢。

2.音乐起,幼儿同鱼宝宝们高高兴兴地做游戏。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会变的半圆教案大全590字


会变的半圆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画出看过的半圆形物体以及想象的半圆形物体。

2、能给图画添加背景。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各种半圆形若干、胶水、蜡笔、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引起幼儿的兴趣。

1、昨天,老师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仙女,她有一根魔术棒,她走过每一个地方,用魔棒一指,那些五彩的半圆形的石头就会变成各种东西,非常神奇。小仙女也送给老师一根魔术棒,我们也一起来变一变,好吗?

2、看这里也有许多五彩石,我们一起说:“魔棒,魔棒,变变变。”看变出了什么?(出示范画)。提问:半圆形的石头是怎样变成小刺猬的?

3、再一起变小鱼和螃蟹。提问:半圆形的石头是怎样变成小鱼的?

4、小仙女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半圆形的石头还可以变成什么?

5、老师也帮我们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五彩的石头,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做小仙女,把半圆形的石头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二、幼儿作业,教师指导:

小朋友先在石头的后面涂上胶水,将小石头贴在纸上,然后用记号笔将小石头变成你们想变的东西,并给他们涂上漂亮的颜色。

三、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互相介绍。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手段。"而本次活动建立在幼儿对半圆已经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让幼儿从感受到发现再到创造性的表现,幼儿喜欢画贴近自己生活的东西,不喜欢拘泥于摹写对象的真实形象。

会变的半圆教案(篇二)

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画出看过的半圆物体以及想象的半圆物体,并给图画添加适当的背景。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体会添画的乐趣。

4、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分析:

重点:充分激发幼儿想象力,学会添画。

难点:将想象中的半圆图画能够画出来。

分析:幼儿喜爱涂涂画画,并且想象力很强,将想象中的图画出来是美术课的重要目的,但幼儿的注意力不太集中,而且易联想到其他方面致使偏题,师应该加之引导。

活动准备:

已认识的半圆;示范用的笔和纸;包含半圆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这是什么形状?(出示一张半圆)生:……师:那请你们想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由半圆组成?

生:……师:下面老师要变魔术,将半圆变成其他一些物体。请你们睁大双眼仔细看清楚老师是怎么变的?

生:……二、师示范在半圆形上添画师:我先把变第一个半圆变一下。在这边画上长短不一的小直线,一个圆弧,在这里上两个黑色点点。你们看,变出来什么了?

生:……师:那小刺猬在干什么呢?我们还可以在旁边添画些什么?

生:……三、师再次进行另外两幅画的示范1、师:接下来呢,老师还要将这个半圆变一下,请小朋友仔细看清楚。在这画一条小弧线,就变出来了手提包。我们要把这个手提包送给妈妈,可是这个手提包上面什么都没有,很不好看,我们要它装饰一下,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可以设计什么样的花纹呢?

生:……2、师:手提包一下子变得很漂亮了。这里还有一个半圆,我将它也变一下。在半圆下面画上三条直线,再添上一扇门、还有窗户,这里还有烟囱,在上面再要画上三个圈圈,房子就变出来了。在这幢房子的.旁边我们还可以画些什么呢?

生:……四、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生活经验想象,积极发言。

师:老师刚才把半圆变成一只可爱的小刺猬、一只手提包、一幢房子,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想将半圆变成什么样子?(师拿起半圆的卡纸不停地转动,上半圆、下半圆……)生:……五、幼儿作画,教师指导师:请小朋友们回到座位上,根据你们刚刚心中所想的,把半圆变成另外一件漂亮的物体。

六、师生共同欣赏,评价幼儿完成作品,挑出具有典型特征的进行表扬师: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一下小朋们的画,看看谁的画的最好?

生:……活动延伸:

在家中找一找外形类似半圆形的物体,并说一说、画一画。

教学反思

本活动能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幼儿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关健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1、初步认识半圆形

在认识半圆形之前,我先出示了圆形给幼儿认识,让他们明白,半圆形和圆形的

演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待他们知道了这一点,再下面的认识过程做了相应的铺垫。

2.以幼儿为主体,在操作中探索发现、获得知识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活动特别注重幼儿自主操作的指导。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在认识半圆形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幼儿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先幼儿自主的尝试想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他们都会只是随手把圆形剪成半圆形。待他们自主的尝试过后,教师讲解正确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示范后,让幼儿再一次按照教师说的步骤去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当他们发现特征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还能依照教师的正确步骤去动手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培养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3、最后借助图形快乐拼,给幼儿一个全面的认识各种图形的平台,并能利用各种图形演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在我巡回的观察中,我发现了幼儿利用半圆形变成了:月亮,花朵的花瓣,小兔子蘑菇房的房顶,等等。幼儿从动手中与图形们做“游戏”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创意能力。

会变的半圆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和椭圆。

2、能从活动中体验圆与半圆、椭圆之间的异同,拼出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2、用几种图形拼成的花,动物、金鱼、熊猫等。

3、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有趣的圆

师:小朋友,你们和圆形宝宝做过游戏吗?今天,老师把圆形宝宝带到了我们中二班,我们一起来看欢迎它吧?

师:圆形宝宝它会变魔术哦!你猜猜它会变成什么?

幼儿思考后回答。

教师出示圆形变魔术的图片。

小结:圆形宝宝好厉害呀,快给它鼓掌,圆形宝宝有更厉害的本领哦!

2、认识半圆。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老师:(出示圆)这是什么?圆宝宝又变魔术啦,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圆宝宝它变成了什么呢?

师:轻轻对折,一个圆形变成了两个(半圆)

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是半圆形的吗?

幼儿思考后回答。

教师出示半圆形的图片。

小结:圆形对折可以变成半圆形,小朋友,你们还想看圆形宝宝变魔术吗?

3、认识椭圆。

教师:小朋友们,刚刚圆宝宝变魔术把圆变成了半圆,现在呀,圆宝宝又要开始变魔术了,这次她会变成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的眼睛看好了哦,看看圆宝宝又变出了什么图形宝宝了呢。

教师拿出圆形球球,捏一捏。

师: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

学生说:这是椭圆。

唉,现在你们再看看,它和圆又有什么不一样可呢?

4、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拼图

师幼一起在白板上拼图。

5、幼儿拼图

幼儿操作,自主拼图。

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教案怎么写950字


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感受巨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2.在讲讲议议中,增强“讲文明”的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人物,激发兴趣。

1.孩子们,上海的世博会你们想去看吗?有一个巨人,他的名字叫乔治,他也非常想去世博会,看,他来了。

2.什么是巨人呢,谁来说说。巨人就是身材特别高大的人。可是,他的穿着打扮看起来怎么样?漂亮吗,哪里不漂亮?(头发、衣服、鞋子)

3.:是呀,巨人乔治平时穿着一点也不讲究,总是穿一件打着补丁的旧袍子和一双穿了很久的旧凉鞋。他想,我穿成这样,怎么去世博会呢。小朋友有没有办法啊。对啊,去巨人商店买身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去参观世博会。那么,他需要买些什么呢?

二、集体观察画面,理解故事。

1.他到底买了哪些东西呢,我们一看。有衬衫、裤子、皮带、领带、袜子、皮鞋。那我们一起来帮乔治打扮上去吧(出示乔治图片)一件漂亮的衬衫,一条漂亮的裤子,一根漂亮的皮带,一双漂亮的袜子,一双乌黑锃亮的皮鞋,还有一条漂亮的领带。哇,乔治打扮一新,现在看起来怎么样?谁来夸夸他呀?(漂亮、帅、神气、潇洒)是呀,乔治一下子变成了城里最漂亮的巨人。现在能去世博会了吗?

2.漂亮的乔治高兴地出发了,他遇到了谁呢?你看长颈鹿的表情,可能在说些什么?乔治看到长颈鹿不高兴,就有礼貌地说:请问你需要帮助吗?长颈鹿说:我也想打扮得漂漂亮亮去世博会,可是我的脖子实在太长了,买不到合适的漂亮围巾。听了长颈鹿的话,你们猜乔治会怎么做呢?看,乔治把自己的领带拿下来,一圈一圈地围在长颈鹿的脖子上,变成了一条漂亮的围巾,哈哈,真合适。想一想,为什么乔治的领带这么适合长颈鹿呢?因为巨人的领带够长,所以适合长颈鹿的长脖子。(出示图片)乔治把领带给了长颈鹿做围巾,长颈鹿说谢谢你,乔治说不用谢,我很愿意帮助你。乔治高兴地继续往前走。

2.他又遇到了谁?猜猜小羊遇到了什么困难?小羊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呢,我们来看看,看明白了吗?小羊说:我想坐船去世博会,可是大风把我的船帆吹走了,要是我的小船有一张结实的新船帆,那该多好呀。小朋友有好办法吗?猜猜乔治又会怎么做呢?看,乔治脱下漂亮的新衬衫,把衬衫拴到小船的桅杆上,哈哈,还真是一张呱呱叫的船帆呢。乔治把衬衫给了小羊做船帆,小羊说谢谢你,乔治说不用谢,我很愿意帮助你,他高兴地继续往前走。

3.你们看,乔治没了漂亮的领带,又没了漂亮的衬衫,可为什么他心里却很高兴呢?因为他帮助了别人,所以感到很快乐。没关系,他现在的样子仍然很帅,我们接着往下看。呀,乔治怎么啦?他怎么会变成这样的呢,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三、自主观察画面,寻找答案。

1.其实他在路上又遇到了一些朋友,发生了一些事情。看看,都遇到了谁?这是小老鼠、这是狐狸、这是小狗。他们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有一张图片,请你们仔细地看画面找答案,开始吧。

2.幼儿自主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四、集体分析画面理解故事,联系生活实际。

1.差不多了吧,把图片轻轻地放回小椅子下面。(出示画面)小动物们到底遇到了哪些困难,谁来说说。你看的是谁?有谁也是看的小老鼠?狐狸遇到了什么困难?其实是它的睡袋掉到水坑里了。你们睡过睡袋吗?这是旅行用的睡袋,湿了不能用了。小狗呢?它要经过一片沼泽地,沼泽地就是很潮湿很难走的地方。

2.:小动物们都遇到了困难,小老鼠说:大火烧了我们的房子,要是我们有一幢新房子,那该多好呀。狐狸说:我的睡袋掉到水坑里了,要是有一个温暖干燥的新睡袋,那该多好呀。小狗说:我想走过这片沼泽地,可是烂泥粘住了我的脚,要是有一条平整的小路,那该多好呀。你们猜猜,巨人乔治会怎么帮助这些小动物呢?他身上的哪些东西也许能帮到它们呢?他会怎么帮助小老鼠呢?狐狸呢?小狗呢?

3.是呀,就像你们说的,乔治脱下了一只乌黑锃亮的新皮鞋,小老鼠一家爬进鞋子里,嘿嘿,还真是一个温暖舒适的家。乔治又脱下了一只袜子,狐狸钻进袜子里,还真是个非常舒服的睡袋呢。接着,乔治又解下他漂亮的新皮带,把皮带放在沼泽地里,瞧,皮带铺成了一条平整的小路。这下你们知道乔治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了吧。他把皮鞋给了小老鼠做新房子。谁来放上合适的图片。然后呢,我们一起提醒他。又把袜子给了狐狸做睡袋。还用皮带帮助小狗过了沼泽地。可是你们看,乔治自己却变成了这样,还漂亮吗?这样子能去世博会吗?肯定不行,那怎么办呢?乔治也想,我得回商店去,再买一身新衣服。

4.可是等他赶到那里,商店已经关门了,乔治只能穿上他的旧袍子和旧凉鞋,又变回原来那个不漂亮的巨人了。算了,他想还是回家吧。

5.没想到,在家门口,有谁在等他啊?都是他帮助过的动物朋友。他们在做什么呢?为什么要送礼物给巨人呢?为了向巨人表示感谢,因为他们都得到了巨人的帮助。猜猜这个盒子里可能装的是什么礼物呢?

6.到底是什么呢?原来是一顶最最漂亮的皇冠和一封感谢信。这封信能看懂吗,我们一起来念念:亲爱的乔治,你把……现在我们送你一顶美丽的皇冠,因为你是城里最好的巨人。信的最后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上海世博局知道了你的好人好事,你被评为“世博文明之星”,奖励世博门票一张。哇,太棒了,恭喜乔治!

7.乔治被评为什么啊?我知道小朋友也都想去看世博,那你们怎样做一个讲文明,受欢迎的参观者呢?

世博园里人很多,大家都想到场馆里面参观,这时候该怎么做呢?(讲文明,守秩序)

世博园很漂亮很干净,我们该怎样保持呢?(讲文明,爱环境)

世博园里有来自全世界各国的朋友,我们应该怎么样跟他们交流呢?你们知道的礼貌用语有哪些?(讲文明,有礼貌)

结语:你们说得都非常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希望身边出现更多的世博文明之星,加油!

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合理猜测巨人帮助小动物的故事情节,积极运用获得的经验大胆发表见解。

2、感知与理解故事,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ppt、字卡(邋遢)、金冠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引起兴趣。

1、说说周围最漂亮的人。

师:小朋友早上好,我们来看看教室里谁最漂亮?为什么觉得她漂亮?还有哪些人你也觉得她漂亮呢?

2、说说故事中巨人的外表。

师:听,是谁的声音,(播放巨人的脚步声),原来在一座城市里来了一个巨人,他的名字叫乔治,我们从穿着上来评价一下他漂亮吗?(出示邋遢)

师:乔治可不想成为城市里最邋遢的巨人,那他会想什么办法让自己变美呢?

二、观察理解画面、猜测故事情节

1、观察ppt,(巨人改变外形)

师:真的像你们说的一样,他来到商店里,看看他买了些什么?(观察乔治改变之后的形象)

2、孩子边说边出示一件衣服、一条裤子、一条领带、一双鞋子····。改变之后,他看上去怎么样?猜猜他会说什么?(漂亮、我是城里最漂亮的巨人)

3、继续观察ppt(巨人遇到长颈鹿后,帮助长颈鹿)

师:巨人得意的往前走,他碰到了长颈鹿,他怎么了?巨人会如何帮助长颈鹿呢?(启发孩子根据画面,合理猜测巨人会把身上的什么物品送给长颈鹿?

4、继续观察ppt,(巨人遇到山羊后,帮助山羊)

师:巨人高兴的往前走,听听这次他又碰到了谁?山羊怎么了?巨人如何帮助它呢?(引导幼儿说:巨人用····给···做什么···)

5、继续观察ppt,(巨人遇到老鼠)

师: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幼:巨人高兴的往前走,听听这次他又碰到了谁?碰到了老鼠,老鼠一家的房子被火烧了,没家了,巨人用鞋子给老鼠一家做房子。

6、继续观察ppt,(巨人遇到狐狸)

师:巨人高兴的往前走,听听这次他又碰到了谁?

幼:小兔子、小鸭子。

师:原来遇到的是狐狸,看看狐狸的表情,遇到什么事情了?需要什么来帮助呢?巨人用···给···做什么。

7、继续观察ppt巨人遇到小狗)

师:巨人高兴的往前走,听听这次他又碰到了谁?请幼儿自由讲述。

8、师:看看巨人送给了动物们这么多帮助,现在巨人怎么样?(冷)他会去干什么?(回商店)

师:真的像你们说的一样,他回到商店,可是已经关门了,他身上剩下了什么?那他还是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吗?他会怎么做?

三、情感交流部分。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巨人把自己的领带给谁,做了什么?把衣服给谁?

做了什么?把鞋子给谁?做了什么?····

师:然后巨人回到了家,突然听见了敲门声,会是谁呢?它们来干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小动物们送给乔治一顶金冠和一张卡片,为什么送金冠呢?卡片上写了什么?

小结:原来呀,做一个善良的,乐意帮助别人的人也能给人带来美感,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四、活动延伸。

师:老师这也有许多金冠,你们想戴吗?说说你在什么时候帮助过别人?别人什么时候帮助过你?让我们一起戴着金冠告诉大家,帮助别人很快乐。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教案(篇三)

设计意图

《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是一本有趣的绘本,主题突出,形象生动,画面感染力强,整个故事以“乐于助人”为主线贯穿始终,故事情节突出,教育价值很大。《指南》中也提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幼儿能够主动去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所以在本次活动过程中,所以,本次活动我想利用这样一本有趣的绘本,着重从情感——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感知主人公乐观、善良的个性。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与同伴进行交流、发表意见。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感知乔治乐观、善良的个性。

3、在活动中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与同伴进行交流、发表意见。

难点:在活动中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活动准备

1、PPT、笑脸、哭脸牌。

2、绘本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发猜测

导入语:老师收到一张照片和一封信,这封信是给巨人乔治的,信里是这么说的:我们要送你一顶美丽的金冠,因为你是城里心眼儿最好的巨人,这顶金冠跟你的袍子很相配。

提问1:你们猜猜看,巨人和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提问2:信里说这顶金冠和袍子很相配,你们觉得巨人乔治漂亮吗?(幼儿投票并说出理由)

过渡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阅读绘本,寻找答案

1、出示图片,幼儿观察,教师讲述。

2、阅读P4~6,教师讲述,幼儿进行投票。

教师:这天,乔治发现城里开了家新商店,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漂亮的衣服。于是他走进店里,买了......一件漂亮的衬衫,一条漂亮的裤子,一根漂亮的皮带,一条漂亮的条纹领带,一双漂亮的袜子,上面还绣着菱形花纹,还有,一双乌黑锃亮的漂亮皮鞋。(教师边说边出示服饰图片)

提问:现在,你觉得乔治漂亮吗?(幼儿进行投票并说明理由)

3、阅读P6、出示图片。

幼儿观察巨人的表情,教师讲述并提问:你觉得乔治会怎么做?

4、幼儿猜测,教师讲述P8~9,揭晓答案。

5、阅读P10、出示图片

幼儿观察,自由讲述图片上所发生的事情,教师小结讲述。

出示对比图片,教师提问:你觉得乔治会怎么做?

幼儿观察,自由讲述。

6、阅读P12,揭晓答案。

7、提问:接下来还会遇到那些小动物呢?他们又会遇到什么困难?乔治还会继续帮助他们吗?小朋友们去书中寻找答案吧!(P14~25)

幼儿分组,自由阅读,从书中寻找答案。

8、共同阅读,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内容。

9、出示图片,感受巨人的情绪

提问:巨人怎么了?为什么他会哭?幼儿思考回答。

教师阅读P26~28,寻找答案。

10、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寻找线索。

11、阅读P29,体会巨人情绪并再次进行投票:你觉得乔治漂亮吗?(幼儿投票并说明理由)

12、阅读P30,揭晓答案。

三、师幼回顾,共同总结。

教师:虽然乔治失去了漂亮的衣服,但是他喜欢帮助别人,他的心很漂亮,他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他是城里最最好心眼儿的巨人。小朋友,如果你真的愿意帮助别人,那么这种快乐就是会抑制不住的!

四、帮助乔治、设计服装

师:乔治用自己漂亮的衣服帮助了别人,他自己都没有衣服穿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乔治设计一套漂亮的衣服吗?乔治一定会很开心,很感激你们的!

活动总结

大班孩子对于“美、漂亮”的概念更多的停留在表面,对于“内在美”的意义还不够清晰。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孩子通过乔治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孩子们的思想进行碰撞,让孩子们进行选择,对于“内在美”的含义更加深刻。活动中我让孩子通过3次投票,帮助他们更直观的了解“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区别以及内在美的重要意义,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整个活动,根据《指南》精神,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活动氛围轻松,言论自由,在讨论中达到教学目标。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7924.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