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p69页复习1—3题。【教学目的】进一步认识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概念,比较熟练地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理清知识脉络和联系,能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二、梳理知识,整理列表。1、谈话:这个单无我们学习了些什么?2、板书列表:
比
比例
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各部分名称
3:5=—
前后比项项值
3:5=12:20
内项
外项
基本
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例:3:5=6:10=9:15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例:3:5=9:153×15=5×9三、组织练习。1、求比值。6:1.5—:30.2:——:—2、下面每组能不能组成比例?怎样判断?1:2和2.5:51.2:0.3和6:1.53:—和2:—3、根据5×a=6×b写出8道不同的比例式。4、完成p69页第1题。5、判断:⑴解比例就是解方程。()⑵表示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⑶因为a×b=c×d,所以a:c=b:d。()6、解下列比例。2.5:1—=x:2—=—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掌握了什么?五、课堂作业。p69页2、3。
分数基本性质的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谈话引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困惑?
(重点是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可让学生举例说明;针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补例练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填一填
(1)1/2=12/()
(2)3÷()=()/()
2、做自主练习第6题: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是9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选两个分数说一说是怎样化的,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3、比较大小。
4/5○15/201/3○4/98/9○8/720/24○10/12
做完后,让学生谈一谈比较的方法。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1、做自主练习第5题和第7题。
第5题:动物的毛色遗传于他们的父母。如,平均每30只小猫中,就有5只像他们的父亲,其余的像他们的母亲。毛色像母亲的小猫占几分之几?
第7题: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XX年全世界野生丹顶鹤约有只,其中我国约有500只。我国野生丹顶鹤的数量约占全世界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说一说列式的根据。对于计算的结果,如果有学生想到化简,应予以肯定,加以表扬。
师说:XX年是中国的奥运年,青岛市承办奥运会的城市之一,你知道青岛承办了什么项目吗?
生答
师说:对,奥帆赛。奥帆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被奥运激情感染的同时,也被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深深折服。在一年之中,哪个季节的青岛更吸引游客呢?请看自主练习第8题:据统计,XX年到青岛旅游的游客中,夏天来的占,冬天来的占。青岛的哪个季节更吸引游客?
让学生独立完成此题,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做自主练习第9题:右图是小华家刚买的新房平面图。a、b分别是卫生间和厨房。你能按下列要求将剩下的部分划分成3个室吗?
客厅占总面积的。
主卧室占总面积的。
小卧室占总面积的。
做题前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弄清客厅、主卧室、小卧室各占谁的几分之几,再让学生完成此题。
自主练习第10题:按规律填数。
(1),,,(),(),()
(2),,,(),(),()
(3),,,,(),(),()
可以先让学生试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使用说明:
1:课后反思: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教学建议: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3:需要破解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一个学习的难点。同学们要有作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前三个环节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主要能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重点在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6×表示的就是6的是多少,也就是求把6这个整体(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3份,我们所求的量是其中的2份。
学习分数乘法的计算,要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重点理解它的算理。理解过程请参阅《数学》p10例3。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真按照计算方法计算,记得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对于混合运算,我们要有简便算法的意识,要仔细观察、分析数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要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分数的意义。题目中出现的分数,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是具体量,一个是分率。如,“一堆煤,用去和一堆煤,用去吨”中的两个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前者指的是把这堆煤看作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四份,用去的占其中的一份,是一个分率,是两个量比较的值:而后者是一个具体的量,就是指0.25吨,是可以实实在在知道的量。
(2)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就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所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就很重要。在理解时,要通过审题知道谁是单位“1”的量(有的书上叫做:标准量),对应分率,分率对应量。求分率对应量,就要用以下数量关系: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分率对应量。
(3)理解“甲比乙多几分之几”“甲比乙少几分之几”的真正意义。首先,“甲比乙多几分之几”应理解为甲比乙多的量占乙的几分之几,列式是(甲-乙)÷乙,其次,“甲比乙少几分之几”应理解为甲比乙少的量占乙的几分之几,列式是(乙-甲)÷甲。要学会转换“甲比乙少几分之几”实际就是甲是乙的(1一几分之几),“甲比乙多几分之几”实际就是甲是乙的(1+几分之几)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81/100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81/100。
(引导学生说出:81/100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81/100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新授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练习
1、完成p78“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
2、完成p78“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
3、p79练习十九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
4、“做一做”第四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九第1~3题。
一.填空题.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或().
(2)男生认输占全班认输的45%,是把()看作单位"1".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3)今年的粮食产量是去年的115%,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增产()%.
(4)一项工程,完成了65%,还剩()%没有完成.
(5)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用电是八月份的()%.
(6)今年实际招生人数比计划多8%,今年实际招生人数是计划的()%.
(7)十月份用水是九月份的85%,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用水()%.
二.选择题.
(1)25/100米写成()是不正确的.
①1/4米②0.25米③25%米
(2)一个百分点表示().
①0.1%②25③10%
(3)一条水渠,已修了75%,还剩()没有修.
①25%②0.25③2.5%
(4)足球队个数的20%相当于排球的个数.这里是把()看作单位"1".
①排球个数②足球的个数③总数
(5)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0%,这里10%表示().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0%
②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0%
③男生比女生人数总数人数的10%
第三课时:复习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表内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复习11-16。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重点
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教学准备口诀卡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一、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有关乘法的知识。板书课题:复习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表内乘法。二、复习乘法的意义。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口诀。○○○○○○○○○○○○○○○一共是()个()相加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或□×□=□2、◎◎◎□□□□□□□□□□□□◎有()个,□有()个()个。□的个数是◎的()倍。3、完成期末复习11。沉重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老师小结:4+4+4只表示3个4相加,写成乘法算式可以写成3×4或4×3,求5的2倍也就是求25相加是多少,写成乘法算式5×2。三、复习乘法口诀。1、请学生齐背1~6的乘法口诀。2、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3、完成期末复习12。
组织学生两人一组根据口诀“对口令”的游戏,然后根据口诀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说出两道乘法算式。4、完成期末复习13。(1)学生独立完成把得数写在孔雀羽毛的外端圈里,集体校对。(2)然后指导学生拐弯读乘法口诀。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再如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二十五、五六三十。(3)2和一个数相乘,得到的积的个位有什么特点?5各一个数相乘呢?(4)和一个数乘,得到的积的个们有0、2、4、6、8。5和一个数乘得到的积的个位是5或0。5、完成期末复习14。16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督促学生写好后要检查,养成良好的习惯,集体校对。6、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一说在1~6的乘法口诀中哪两句乘法口诀的得数是一样的?(一四得四、二二得四)(一六得六、二三得六)(三四十二、二六十二)四、复习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五、作业布置六、教学反思
课题第四课时小数的性质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小数的末尾去掉”0”,其大小是没有变化的。教学目标1、利用先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处方探究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教学准备共享教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1师:昨天金老师去买几支中华牌hb铅笔,有一家店里每支笔的价格标有:0.50元,另一家店是标了0.5元,那你说金老师应该选择哪家店去买我的铅笔呢?生:随便哪一家,都一样的呀。师:那为什么0.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2找等量关系。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师: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书写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3思考探索。(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板书如下:1/1010/100100/10000.10.100.100(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生: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生: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二、利用性质,改写小数师:你理解了小数的性质了吗?现在老师就要考考你,请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0.70=______师:你是如何进行化简的。强调是去掉末尾的“0”。105.0900=_______4.09=()师:这个数能化简吗?生:不能.师:为什么?生答.因为它的零不是在末尾,所以不能去掉。师:那么你能不改变它的大小,把它写成三位小数吗?生:能,4.09=4.090师:那3呢?这个数怎么改呢?(生答)那两位呢?板书:改写成三位小数。4.09=4.0903=3.000师:现在你会使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了吗?那你能说说我们在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去“0”时,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添上“0”也只是在小数的末尾添加。……三、课堂小结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四、巩固练习p58----59的做一做判断:1、0.080=0。8(×)2、4.01=4。100(×)3、30=30。00(√)4、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练习十中的习题.
课题:
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104~p106的内容。
目标:
1、正确认识百分数,知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3、培养和作意识,以及比较、分析、综合和应用的意识。
重点:理解意义,会读、会写。
难点:意义,以及与分数的比较。
准备:
口算卡、答题卡(考验)、实物投影、电脑、课件
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练习(认识学生):
50×3=17÷100=25×4=60÷80=3÷20=
2、续编故事《白雪公主》——去救小矮人。
“看:哪一支队伍能成为我们班最有实力的代表队。”
二、探究新知
1、理解意义,学习读、写法
帮白雪公主挑选冒险队伍(课件出示)。
猜一猜。
独立分析。
合作探索,教师巡视,参与挑选(讨论1)。
汇报(讨论2):
说明挑选原因。
引导:比——成功的几率。
定义:百分数。
带:写法、读法、表示?
(评:我们班最有实力的代表队)
观察(课件)
百分数的分子的情况:由于百分数是表示两个数的比率关系,所以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可以是小于100的数,也可以是等于或大于100的数。
小结:谈收获。(板书补完课题)
感知用途:看资料(课件),拓展。
2、应用
迎接白雪公主的挑战(课件出示)。
完成课本p105的1和p106的1、2题
(1开火车:1;)
(2投影展示第2题)
(3分别说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评:我们班最有实力的代表队)
3、百分数与分数的比较(评班级代表队的关键)
讨论——帮小矮人们解答疑问。
三、应用
(老师也相信,经过了时间的磨练,大家的知识肯定会有所增长)
1、p106的4、3题。
2、联系实际:
①.本次营救的成功率?
②.我们班有条件加入白雪公主的冒险队伍的人占全班的___%。
(评:我们班的代表队)
四、拓展
p106练习二十七的6*。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风影队:
火影队:
雾影队: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
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XX年10月25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例2、例3,第39页“练一练”,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能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的合理性,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假分数的意义,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
教学对策:要以学生对分数单位的理解为基础,通过涂色的操作,使学生经历假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假分数与真分数的内在联系,体会用假分数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科学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光盘;学生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做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2.你能说出一些分数,并说明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出示例2
学生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
把每个圆都看作单位"1",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每个分数里有几个1/4?
要表示5个1/4,该怎样涂颜色?明确: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要用两个圆。5个1/4就是5/4。
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
当涂色部分不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过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2)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涂色。
要表示每个分数,各要涂几个1/5?分别用了几个圆?你有什么发现?
(3)分数分类
比较例2、例3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概念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相等或者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
和1相比,谁大,谁小?
你能分别举几个真分数或假分数吗?
你能再说说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特点吗?
2.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请学生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单位“1”?
(2)做"练一练"第2题。你是怎么判断的?
(3)判断。(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假分数都大于1。
小于7/8的真分数只有6个。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七第一题
学生独立描点
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和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2.练习七第二题
3.练习七第三题
4.练习七第四题
独立完成
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课后反思:
结合具体的分类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安排比较合理自如,既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差异,又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教学中通过“放”与收的结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这一内容学生掌握得不错。
授后小记
教学例题时,让学生自主对两个例题中出现的分数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理由进而引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非常顺理成章。
在此我还增加了一个环节,让学生验证一下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数值与1相比的大小情况,学生发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或等于1。这对学生以后分数的大小比较十分有利。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7969.html
上一篇: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因数的比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