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单元生物的特征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有没有可以参考的初中教案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元生物的特征,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1、观察和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3、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教具:珊瑚骨骼标本(通过展示珊瑚标本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提出问题。“珊瑚是生物吗?”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自学教材p2—p5页,结合p2页讨论题,对比各幅彩图,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自学提示:

(1)绿豆和金钱豹的营养方式有什么区别?

(2)鲸产生的水柱说明是进行的哪种生理活动?该生理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3)人体出汗和排尿的意义是什么?

(4)病毒是怎样的生物?举例说出你所知道的病毒。

2、小组讨论,交流讨论题和自学提示内容。

3、师生归纳:

(1)出现的问题。(2)生物的共同特征。

三、系统总结

四、尝试应用

1、珊瑚、钟乳石都能慢慢长大,它们是生物吗?为什么?

2、结合屏幕上的图片,按生物和非生物进行分类。

五、诊断评价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慢慢长大的钟乳石b、光芒四射的礼花

c、缓缓游动的蜗牛d、千姿百态的珊瑚

2、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现象?()

a、蜘蛛结网捕虫b、小鸡破壳而出

c、海浪拍打堤岸d、晰蜴遇故断尾

3、用手轻轻触动含羞草的叶,它的叶片会合拢,这说明生物()

a、能从外界吸收营养b、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能进行生长和繁殖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一般来说,生物的生活需要,生物能进行,生物能排出,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用,生物能,除外,生物都由组成。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地理教案-气候特征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认识我国气候的有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对祖国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增强认识,产生自豪感。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我国气候特征突出: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这三者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教材从最突出的特征入手,并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季风影响我国气候的突出表现。雨热同期的特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同样受惠于季风气候,因为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的明显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反映了我国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难点:学会分析、归纳、概括气候特征的方法。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概括得出的结论性特征。根据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规律而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而它们的组合形成了复杂的气候类型。分析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以雨热同期为特征的季风气候成为我国最显著的气候类型。在分析、归纳、概括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时,不要单纯的记忆结论,而是要学生学会这个过程。同时教材还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同纬度其他地区进行对比,让学生更清楚我国气候的独特性。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造成原因,并提供相关气候资料,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其分析逐步归纳概括气候特征,并分析这种气候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学会对比,切记结论性的灌输。

本节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雪线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几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气候特征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低22.7 C和3.7 C。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高26.3 C和7.3 C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 C,北京比纽约大7.3 C。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板书〕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读图提问〕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请同学们读图,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降水集中。

〔总结〕这就是我国气候的第二个特征:雨热同期。

〔板书〕二、雨热同期

〔启发提问〕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除沙漠以外最暖热的地区。因此,我国热量条件优越。这种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产有没有好处?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正如同学所说,我国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可以使一些喜温的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在我国广大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使得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的纬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由此可见,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板书〕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启发提问〕在高温的夏季,也是我国降水量集中的季节,雨热同季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农作物在高温的季节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我国高温多雨的夏季,正适合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长。因此,高温期多雨期与农作物的生长期一致,是我国气候资源的又一大优势。

〔板书〕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西亚、北非在北纬15 -30 的地区,气候景观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在世界上北纬15 -30 的纬度带内,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大多数呈沙漠和荒漠景观。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区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并且雨热同季,利于水稻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很大,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或投影片〕展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说说我国可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和干湿区?

学生指图回答。

〔讲述〕我国既有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又有四个干湿地区,(投影片迭加演示)多种多样的温度带迭加在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上,这说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的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又一显著特点。

〔板书〕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课本第38页4.23图,“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和第59页4.24图,“秦岭南北”,思考说明地形对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影响?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横断山区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化,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

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

〔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板书〕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板书〕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复习巩固〕选作复习题

(1)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条)

(2)我国气候对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板书设计

第四节气候特征

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二、雨热同期

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方式:

学生根据所给资料分组讨论——同样是在北纬15 -30 范围内的西亚、北非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在气候特征上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教师提供资料,包括两个地区的景观图、气温降水图、洋流图。

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表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

第地形地势特征教案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知道我国五种地形的分布比例。2、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知道三级阶梯的分界线。3、理解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和交通等的影响。【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的特征,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教学用具】我国地势剖面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新课导入,上一单元学习了我国的人口,今天学习我国自然环境,先学一下地势和地形的特征。2、看中国地形图,完成22页活动内容。板书:一、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总结:我国地形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读23页表格,完成扇形图,说明我国地形的构成。讲述:我国地形类型齐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狭小。有利于发展旅游,开矿等,不利于发展交通,农业。读24页图,体会我国山地对于发展经济的利弊。(转承)观察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什么特征。板书:二、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读24页课本内容,总结每个阶梯上主要的地形和海拔高度的不同。根据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对于航运,水电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加强的东西的交通,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图片,找家乡,说家乡。根据图表完成画图,同组相互帮助,讨论我国地形和构成,说明其优点和缺点。观察地形剖面图,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找出各个阶梯的分界线:一、二阶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分析讨论,第一阶梯号称世界屋脊,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第二阶梯海拔1000米-xx米之间,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作业设计】描画地形剖面图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一节活动课,是学生进行的第一节户外课。在进行这节课前,教师应该首先对附近的情况进行了解,确定地调查地点和调查地区内的常见生物。在课前,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培训,强调调查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在进行调查之前,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分成调查小组,各组选出组长负责本小组调查活动的组织,如按路线进行调查、小组成员的安全、小组的纪律、结果的记录和整理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二、能力目标:

1.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初步形成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难点:①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②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调查表格,确定调查路线,(有条件的可带照相机,放大镜等)。

教师: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如何进行调查)

学生根据经验举例,说说什么是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身边生物的方案,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根据经验,分析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上关于调查方法的介绍对比,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地调查

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

注意安全,爱护生物资源,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员请教。

注意爱护农田,有问题向农民伯伯请教。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选择调查地点。

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教育学生爱护生物资源。

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调查中教师应注意安全第一,并注意引导学生爱护生物资源。

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注意引导学生爱护农田。

整理统计

各组同学共同整理,归类书写调查报告。

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展示,交流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交流会。各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调查报告展示会。各组将调查报告以板报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学互相观摩,从中吸取经验。

老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的作用。

布置课下内容

写一份调查后的感受。

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并与全国初一学生相比较。

课后各组整理照片,举办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图片展。

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净高,以小组为单位,注意组员间的通力合作。

以班为单位,请各小组互相协作。

气候特征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认识我国气候的有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对祖国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增强认识,产生自豪感。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我国突出: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这三者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教材从最突出的特征入手,并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季风影响我国气候的突出表现。雨热同期的特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同样受惠于季风气候,因为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的明显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反映了我国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难点:学会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概括得出的结论性特征。根据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规律而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而它们的组合形成了复杂的气候类型。分析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以雨热同期为特征的季风气候成为我国最显著的气候类型。在分析、归纳、概括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时,不要单纯的记忆结论,而是要学生学会这个过程。同时教材还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同纬度其他地区进行对比,让学生更清楚我国气候的独特性。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造成原因,并提供相关气候资料,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其分析逐步归纳概括,并分析这种气候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学会对比,切记结论性的灌输。

本节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雪线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几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低22.7°C和3.7°C。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高26.3°C和7.3°C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C,北京比纽约大7.3°C。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板书〕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读图提问〕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请同学们读图,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降水集中。

〔总结〕这就是我国气候的第二个特征:雨热同期。

〔板书〕二、雨热同期

〔启发提问〕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除沙漠以外最暖热的地区。因此,我国热量条件优越。这种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产有没有好处?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正如同学所说,我国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可以使一些喜温的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在我国广大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使得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的纬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由此可见,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板书〕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启发提问〕在高温的夏季,也是我国降水量集中的季节,雨热同季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农作物在高温的季节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我国高温多雨的夏季,正适合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长。因此,高温期多雨期与农作物的生长期一致,是我国气候资源的又一大优势。

〔板书〕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西亚、北非在北纬15°-30°的地区,气候景观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在世界上北纬15°-30°的纬度带内,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大多数呈沙漠和荒漠景观。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区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并且雨热同季,利于水稻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很大,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或投影片〕展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说说我国可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和干湿区?

学生指图回答。

〔讲述〕我国既有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又有四个干湿地区,(投影片迭加演示)多种多样的温度带迭加在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上,这说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的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又一显著特点。

〔板书〕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课本第38页4.23图,“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和第59页4.24图,“秦岭南北”,思考说明地形对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影响?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横断山区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化,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

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

〔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板书〕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板书〕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复习巩固〕选作复习题

(1)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条)

(2)我国气候对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二、雨热同期

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方式:

学生根据所给资料分组讨论——同样是在北纬15°-30°范围内的西亚、北非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在上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教师提供资料,包括两个地区的景观图、气温降水图、洋流图。

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表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

经典初中教案气候特征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认识我国气候的有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对祖国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增强认识,产生自豪感。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我国突出: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这三者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教材从最突出的特征入手,并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季风影响我国气候的突出表现。雨热同期的特征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同样受惠于季风气候,因为雨热同期是季风气候的明显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反映了我国气候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对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难点:学会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概括得出的结论性特征。根据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规律而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而它们的组合形成了复杂的气候类型。分析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以雨热同期为特征的季风气候成为我国最显著的气候类型。在分析、归纳、概括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时,不要单纯的记忆结论,而是要学生学会这个过程。同时教材还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同纬度其他地区进行对比,让学生更清楚我国气候的独特性。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造成原因,并提供相关气候资料,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其分析逐步归纳概括,并分析这种气候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学会对比,切记结论性的灌输。

本节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雪线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几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低22.7°C和3.7°C。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高26.3°C和7.3°C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C,北京比纽约大7.3°C。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板书〕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读图提问〕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请同学们读图,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降水集中。

〔总结〕这就是我国气候的第二个特征:雨热同期。

〔板书〕二、雨热同期

〔启发提问〕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除沙漠以外最暖热的地区。因此,我国热量条件优越。这种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产有没有好处?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正如同学所说,我国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可以使一些喜温的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在我国广大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使得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的纬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由此可见,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板书〕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启发提问〕在高温的夏季,也是我国降水量集中的季节,雨热同季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农作物在高温的季节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我国高温多雨的夏季,正适合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长。因此,高温期多雨期与农作物的生长期一致,是我国气候资源的又一大优势。

〔板书〕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西亚、北非在北纬15°-30°的地区,气候景观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在世界上北纬15°-30°的纬度带内,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大多数呈沙漠和荒漠景观。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区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并且雨热同季,利于水稻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很大,从而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或投影片〕展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说说我国可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和干湿区?

学生指图回答。

〔讲述〕我国既有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又有四个干湿地区,(投影片迭加演示)多种多样的温度带迭加在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上,这说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的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又一显著特点。

〔板书〕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课本第38页4.23图,“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和第59页4.24图,“秦岭南北”,思考说明地形对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影响?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横断山区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化,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

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

〔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板书〕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板书〕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复习巩固〕选作复习题

(1)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条)

(2)我国气候对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二、雨热同期

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方式:

学生根据所给资料分组讨论——同样是在北纬15°-30°范围内的西亚、北非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在上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教师提供资料,包括两个地区的景观图、气温降水图、洋流图。

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表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

数学教案-平行线的特征的教学方案


课题:平行线的特征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经历探索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测量探索平行线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索

运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有条理的分析、表达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一、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

(1)已知,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

(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多画几条截线试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

3、实验结论: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识记该性质,并讨论在这个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前面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4、问题讨论:

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如图,已知直线a//b,思考∠1与∠2、∠2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小组讨论,给予充足的时间交流,可引导学生

与同位角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关注学生在

此能否积极地、有条理地思考)

结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归纳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三个判定

三个性质:

三个判定:

三、例题学习,实践运用。

(一)找找看:

如图所示,AB∥CD,AC∥BD,分别找出与∠1相等或互补的角。

(学生可通过讨论交流找到所有的答案,

并标注在图中)

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

(1)∠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

(2)反射光线BC与EF也平行吗?

(1)AB∥CD→∠1=∠3→∠2=∠4

(2)∠2=∠4→BC∥EF

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115°,∠D=100°。已知梯形的两底AD//BC,请你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生物圈的教学方案


学习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了解分析收集资料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难点:学生课下收集生物圈相关资料,课堂对相关资料的分析。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就同学们所知,地球上哪里能找到生物呢?生物要生存需要什么条件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1、学生自学教材,了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

2、小组内讨论、讲解:生物圈的范围。

3、影片展示:生物圈的三个圈层及相应的生物。

思考:这三个圈层内的生物有什么不同呢?比较说明。

学习任务二: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介绍自己采用的收集方法。

2、小组内探讨所收集的资料,分析所提供的条件。

3、小组向班级展示讨论成果。

4、通过课件师生分析教材提供的图片资料,通过具体事例得出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生活条件。

分析思考:月球、火星等星球上为什么没有发现生命?

讨论: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对待这个所有生物的家,我们应当怎么办?

三:系统总结

引导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四:尝试应用:

1、如果养花,应当提供怎样的条件?

2、宇宙旅行应当携带哪些维持生命的物质?

五、诊断评价

1、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繁衍的地方叫()

a大气圈b生物群落c生物类群d生物圈

2、在岩石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

a森林和草原b陆生动物和人

c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d森林、草原、陆生动物、真菌和人类

3、果农在移栽植物幼苗的初期,幼苗往往会出现萎蔫现象,是下列哪种条件缺乏引起的?

a空气b水分c阳光d营养物质

4、生物圈中最主要的生产者是()

a人b生活在岩石圈的生物c生活在大气圈的生物d绿色植物

5、大气圈的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等。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还有等微小的生物。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提到了那些生物?你能说出这些生物生存需要哪些条件吗?

单元的教学方案


第一单元亲近社会复习提纲第一课第一框☆1.人类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途径是什么?(p2.2)☆2.推动社会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p3.2)☆3.我国目前主要面临那些问题?(p5.5)☆4.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什么?(p5.倒1)第一课第二框1.☆什么是人类社会?个人为什么离不开社会?(p6.倒1)2.为什么说“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p7.1)3.社会能不能离开个人?为什么?(p7.中)4.了解时事的途径有哪些?了解时事有什么好处?(p7.倒1)5.青少年为什么要关心社会?(p8)第一课第三框1.☆什么是亲近社会?为什么要亲近社会?怎样亲近社会?(p9)2.对社会的冷漠情绪主要有哪些表现?我们应该怎样做?(p9)3.☆什么是社会公德?☆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p10)4.青少年怎样做到明辨是非,抵制社会不良现象?(p11.中)第一课第四框1.为什么要履行职责?(即“为什么要服务社会?”)(p12.1)2.公民最重要的责任是什么?(p12.1)3.怎样亲近社会、服务社会?(p12-15)第二课第一框

★1.汉字的地位、特点、作用和意义?(p18)

2.文化的含义?(p18)

★3.中华文化的来源和特点?(p19.1)4.如何保护文化遗产?(p22.1)第二课第二框

★1.中国结有什么意义?(p23.3)

★2.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有什么要求?(p24.2)

★3.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意义是什么?(p26.2)

4.为什么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p26-27)

★5.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p28.1)6.怎样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p28.2)第二课第三框

1.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p30.1-2)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核心是什么?(p30.4)

★3.谁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精神有了哪些丰富和发展。(p30.6)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p31.6)

5.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31.6)第三课第一框

★1.什么是挫折?(p33.倒1)

★2.挫折会引起人们心理和行为上怎样的反应?(p33.倒1)

3.产生挫折的原因有那些?(p34.中)

★4.挫折的影响有那些?(pp35.倒1)5.怎样正确应对挫折?(p36.2)第三课第二框★1.为什么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p37.1)★2.初中学生应树立哪些学习观念?(p37.2)3.怎样正确对待学习压力?(p38.3)4.考试焦虑的成因?(p39.1)★5.怎样克服考试焦虑?(p39.倒1)第三课第三框

1.什么是耐挫力?(p41.1)

★2.挫折与创新是什么关系?(p42.1)3.为什么要勇于创新?(p42.倒1,p44.1)

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实验的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能力培养: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思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和依靠科学的思想。科学品质: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科学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使学生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重点和难点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应用。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的理解及应用。探究过程【复习提问】1.分别写出实验室制备氢气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利用原子、分子的观点)【探究新知】[引入]由实验室制备氢气和氧气的两个文字表达式可以看出,用文字表达式写起来很麻烦,而且不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也无法反映各物质间量的关系,是否可用一个式子来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呢?新的一章我们将重点研究这个问题。[板书]第四章化学方程式我们知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质

破裂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没有改变,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呢?同学们可以猜测一下。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演示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结论1]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演示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结论2]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问题讨论]两个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问题讨论]①铁生锈后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②蜡烛燃烧后化为乌有,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③100g水加热蒸发得到100g水蒸气,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2.注意:①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中的“参加”二字是指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②生成物的质量应包括沉淀、气体等全部的生成物的质量。③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三不变

[练习]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无变化的是__________。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2.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3.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混合物,a占25g,b有10g,c有5g,将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共热至反应停止后,发现容器内含有a为10g,b为21g,并有新物质d。求: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4.将4.6g某化合物放入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问这种化合物中含有哪几种元素?试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小结]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作业]课本p701、2

为单元走进国家单元备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202">单元备课第三章为第三单元本单元总共需课时数为14课时主要内容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二节埃及第三节俄罗斯第四节法国第五节美国第六节巴西第七节澳大利亚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国家的位置、范围、及其首都,说出该国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的特点。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国家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国家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影响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75">。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国家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5、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国家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二、基本能力目标1、抓特征,透过地理现象探求地理规律,用地理原理来解释的能力。2、用联系的观点,找到影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因素,抓关键,从而把握一个地区的地理知识。重点难点关键1、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分析归纳各个国家的地形、气候、河流、经济特点及其相互关系;2、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记图、用图来分析各个地理要素的特征,并通过比较法找出不同的地区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差异。从而掌握必要的知识,找到学好地理的钥匙,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课时教材处理2

第一节日本日本一节教材较全面的讲述了日本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征,其中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是学习的重点,理解该国自然条件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是难点。日本的经济要明确以下几点:①条件——缺少重要资源不利;劳力多、教材处理121222111科技水平高、海运条件好有利;②工业占世界重要地位——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产品世界驰名;③原料和燃料靠大量进口,产品靠出口。日本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从以下几点认识:①季风气候——水稻生产;②多山岛国——森林多,水力富;③地壳不稳——多火山地震;④海岸曲折多良港——海运便利,工业布局临海;⑤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第二节埃及课文从读图开始,使学生认识埃及的位置,以及与埃及有关的重要地名。本节没有罗列埃及的自然地理要素,而是突出埃及的命脉——尼罗河。有人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的文明,这句话并不过分。课文用“尼罗河的赠礼”为题,这是因为古埃及的文明,现在埃及的耕地、人口、城市几乎全集中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尼罗河的长度、发源、流向和注入的海洋,这是需要通过读图记住的知识。第三节俄罗斯教材首先通过读图,了解俄罗斯的海陆位置,欧亚两洲的分界线。俄罗斯地跨两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并分析俄罗斯为什么是传统的欧洲国家。地形多平原和高原,最东边有高地,但都以较为“平坦”为其特征。两条山脉是作为亚欧分界线而提出的。气候一段教材,着重说明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冷”的特征。另外,对东欧平原、北冰洋沿岸、西伯利亚黑海沿岸各地的气候作了简要的叙述。课文还对“北半球寒极”附了一段“读一读”材料,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西伯利亚冬季的“冷”。河流湖泊以伏尔加河的水文特征为例,概括说明了欧洲部分河流的概况。并以简短文字交代一下西伯利亚地区的河湖特征。自然资源主要用“矿产分布图”阐述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为学下一节工业地理做了知识的准备。第四节法国了解法国是西欧工农业都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是世界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之一,目前工业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泣,工矿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就业人数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法国的工业也分新老两大部门。第五节美国本节教材包括五方面的内容:美国国土的组成、优越的自然条件、民族及种族歧视政策、农业和工业的生产及分布。教材从辽阔的国土、有利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等方面,分析其自然环境的特征,评价其经济意义。二次大战前,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美国拥有发展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丰富的资源和必要的自然条件,这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无可比拟的,它使美国有可能主要依靠本国资源建立现代工农业。因此这部分教材是学习美国工农业生产的基础。第六节巴西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自然环境、资源和工农业产品对拉丁美洲和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在拉丁美洲概况之后讲授巴西,目的有两方面:①通过学习一个国家,深入了解拉丁美洲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②通过学习一个国家,加深对拉丁美洲自然概况和经济发展特点的理解。本节教材由巴西自然概况、迅速发展的工农业及首都三部分组成。对于巴西的自然地理环境,本节教材未作全面系统讲述,而是围绕着巴西的热带环境突出了几个问题: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水量巨大的亚马孙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等。这种选材安排,既可以与拉丁美洲概述讲授的地理环境相联系,又可以重点突出地反映巴西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第七节澳大利亚本节讲述的内容是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概况,体现了人地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间的关系大致梳理如下: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地势低平,草原广阔,地下水丰富→利于发展农牧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为工矿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成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东南部气候温湿,沿海交通便捷→移民开发早,是人口集中区和经济重心。内陆、西部为热带沙漠→人口稀少,只有少数采矿点。东北部热带雨林区→尚未开发。复习第三单元检测第三单元讲评第三单元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8131.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