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高中教案

“温馨的集体

提起各科的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高质量的教案对学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如何才能写好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温馨的集体”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名称:“温馨的集体成才的摇篮”高一(7)班“团结互助”主题班会。

教育目的:

根据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步伐的加快,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更开放的环境。多元文化的碰撞,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对世界文明成果的了解,同时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在行为表现上,也出现了诚信意识淡薄、责任感缺乏、和谐相处能力较差等问题。民族精神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现代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内容是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我们此次主题班会将围绕公民人格中的平等合作教育和团结互助展开,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养成推己及人的处事准则,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学会宽容,与人和谐相处,在集体的发展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通过开展一些别开生面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班级同学的凝聚力,注意同学间的协调和配合,提倡团队精神,让同学们在互相协作中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消除高一新生的陌生感,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造一个团结、和谐、温馨的集体氛围。

主持人:王琪、刘赟

具体安排:(由四部分组成)

一、军训诗歌朗诵:回忆军训中团结互助、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七天,展望美好的未来,增强集体凝聚力,促进班集体建设。

二、由班干部介绍班级文化建设成果:

1、班级口号、班标、班歌

我们班的班级口号是“非常6+1,7班永第一”。班标是由雏鹰和铅笔组成的,形状像一个七字,代表我们高一(7)班,预示着我们学生待要振翅高飞。班歌是“蜗牛”,这首励志歌曲寓意着我们要学习蜗牛那种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2、班级管理制度

3、班级布置

4、班级特色:小组竞赛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位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评比活动,评比的内容涉及到日常行为规范和上课的表现,这样可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有竞争意识又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文艺表演:由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可以采用拉歌的方式,每个小组出一至两个节目。

节目单:1、军体拳

2、乐器合奏

3、小品

4、相声

5、男生合唱

四、最后全班合唱“相亲相爱”。在歌声中同学们的心靠的更近了,团结的更紧了,全场气氛达到最高潮,为本次主题班会划上了个圆满的句号。

通过此次主题班会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了互帮互助,学会了团队合作,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有利于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发扬团结奋斗的精神。

JK251.com延伸阅读

关于推荐:高中教案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集体备)的高中教案推荐


时间10月14日地点南校学科历史主备人成员历史组缺席课题《辉煌灿烂的文学》《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备课过程及主要内容重点解析1.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及其特点【解析】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以下的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诗经》质朴典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以民歌为基础的“楚辞”,句式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诗经》和“楚辞”正好代表了北南两种诗歌不同的风格。汉赋华丽而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唐诗风格多样,千古传诵,以五言和七言诗为主,把诗歌推向顶峰。宋词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句式灵活,极具歌唱性。元曲是民间兴起的新的诗歌形式,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明清小说将广阔的社会生活纳入了文学的视野,艺术而又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将古典小说创作推向繁盛阶段,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总体来说,呈现了多元兼容、雅俗共赏和发展趋势的逐渐平民化等特征。2.宋词及其沿革【解析】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诗体。唐代,民间就已流行这种能够合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的诗体,号为“曲子词”。唐代李白、白居易等人就有词作问世。词发展至宋代而走向辉煌。宋词既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也是一种崭新的文学体裁,流传至今的仍有两万多首。南宋的词,由于社会变迁、国运式微的影响,增添了许多慷慨悲壮、低迷感伤的情绪,但却如实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就在宋代,民间兴起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到元代进入繁荣阶段,词的创作高潮便过去了。1、知识与能力:(1)识记: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2)理解:书画同源和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3)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4)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体会国粹京剧的魅力;(2)汉字书画及京剧都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书画同源)下一次主备人主备内容11课12课

水的电离溶液的pH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及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水的pH。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在25℃时,,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在室温时,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稀溶液中,其浓度与浓度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使学生了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是没有,而是其中的;在碱性溶液中,不是没有,而是其中的;在中性溶液中,并不是没有和,而是。使学生了解溶液中浓度与浓度的关系,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工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的含义,将与联系起来,并结合图3-7,介绍了有关的简单计算。图3-8是对本部分内容的小结。

使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是为了实际使用时更简便,教材的最后提到了溶液的大于1mol/L时,一般不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而是直接用的浓度来表示,以教育学生应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法建议

从水的电离平衡入手,掌握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

水的离子积的教学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从纯水是弱电解质,只能微弱的电离出发,应用电离理论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推导过程中应着重说明电离前后几乎不变的原因,并将其看做常数。然后由两个常数的乘积为常数而得出水的离子积常数。启发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讨论温度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进而得出水的离子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

关于水溶液的酸碱性的教学是从电离平衡移动入手。

当在纯水中加入强酸时,水的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使氢离子浓度上升,氢氧根离子浓度等倍数下降。如:达到电离平衡时,增至,则会减至,在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保持不变。

在水溶液中,和是矛盾对立的双方,共处于电解质水溶液的统一体中,它们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转化,离子浓度主的一方决定溶液的酸碱性。即:

溶液呈酸性

溶液呈中性

溶液呈碱性

关于溶液pH的教学,指出用的数值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当溶液酸性很弱时,使用不方便,常采用的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这就是溶液的pH。其数学表达式是:

的负对数叫溶液的pOH,表达式:

在这部分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pH的适用范围,理解与pH间的相互关系。如适用范围是“常温”“水溶液”“稀溶液”,只有在常温下的水溶液,水的离子积Kw才等于,而当酸、碱溶液的或大于1mol/L时,使用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反而不大方便,此时,可直接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导出以下关系:pH+pOH=14,pH=14—pOH。利用这一关系可以方便计算出碱溶液的pH。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重点:水的离子积,、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言: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值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用pH表示溶液的酸性,也可以表示溶液的碱性?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物质的酸碱性是通过水溶液表现出来的,所以,先研究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实验演示]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

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微弱的偏转。

说明:能导电,但极微弱。

分析原因:纯水中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在25℃时,1L纯水中(即55.56mol/L)测得只有的发生电离。

(1)请同学生们分析:该水中等于多少?等于多少?和有什么关系?

(2)水中

这个乘积叫做水的离子积,用表示。

(3)请同学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K。

(4)想一想

①水的电离是吸热?还是放热?

②当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是:(升高,降低或不变)

③当温度降低,水的离子积是:(“增大”,“减小”或“不变”)

[结论]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增大。25℃时,

;100℃时,。

(5)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它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酸、碱、盐稀溶液。即溶液中

①在酸溶液中,近似看成是酸电离出来的浓度,则来自于水的电离。

②在碱溶液中,近似看成是碱电离出来的浓度,而则是来自于水的电离。

[想一想]

为什么酸溶液中还有?碱溶液中还有?它们的浓度是如何求出来的?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

常温时,溶液酸碱性与,的关系是:

中性溶液:,,越大,酸性越强,越小,酸性越小。

碱性溶液:,,越大,碱性越强,越小,碱性越弱。

(2)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法:

①当或大于1mol/L时,可直接用或来表示溶液酸碱性。

②若或小于1mol/L,如,或

,这种表示溶液酸碱就很不方便,化学上采用pH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pH为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常用对数,表示溶液酸碱度强弱。

练习:

1.25℃时,纯水的pH?

解:纯水,25℃时

答:25℃纯水pH为7。

2.物质的量浓度为盐酸溶液pH?

解:

1:1

答:盐酸pH为2。

3.物质的量浓度为的溶液pH?

解:

1:1

答:盐酸pH为12。

③溶液中,pH与溶液酸碱性关系。

在中性溶液中,

在酸性溶液中,

酸溶液酸性越强,越大,pH越小。

在碱性溶液中,

碱溶液碱性越强,越小,pH越大。

重点、难点剖析:

1.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温度越高,水电离程度越大,也增大。

25℃时,

100℃时,

(2)酸或碱电离出来的或都会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电离出来的与浓度减小。其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决定于酸碱的或,而与酸碱的强弱无关。

(3)溶液的酸碱性越强,水的电离度不一定越小。(具体实例待学习盐水解时介绍)

2.在酸、碱、盐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1)酸溶液中:溶液中约等于酸电离出来的,通过求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等于;

(2)碱溶液中:溶液中约等于碱电离出来的,通过求溶液,此就是水电离出的且等于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3)在水解呈酸性盐溶液中,溶液中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在水解呈碱性盐溶液中,溶液中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pH计算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知识要点

1.,关键是求溶液的。

2.强酸溶液中,直接由电离方程式求算。

3.强碱溶液中,先根据强碱电离方程式,求出,再由

4.弱酸溶液,用近似公式求算:

5.弱碱溶液:先根据近似公式求溶液的

二、已知pH的强酸、强碱溶液稀释计算

例1已知的盐酸溶液,稀释1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

解:∵

∴稀释100倍,则

强酸溶液,当体积扩大100倍,减少100倍,pH变化2个单位。

即pH由1变为3;溶液减小,而浓度增大。pH变大。

例2已知的溶液,稀释100倍,求稀释后溶液pH?

解:∵

稀释100倍:

强碱溶液,当体积扩大100倍,溶液中减少100倍,pH降低2。

总结、扩展

要点

内容

水(或溶液)离子积

(25℃)

溶液pH

溶液酸碱性与pH

扩展

1.已知强酸、强碱稀溶液的pH,等体积混合后,求混合液pH(近似计算)

适用于选择题型与填空题型的速算规律。

混合前

混合后

条件

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

2.强酸强碱混合呈中性时二者体积与pH变化规律

(1)若pH酸+pH碱=14,则;

(2)若pH酸+pH碱>14,则;

(3)若pH酸+pH碱<14,则

3.强酸(弱碱),弱酸(强碱)加水稀释后的pH变化规律:

(1)强酸,,加水稀释倍,则;

(2)弱酸,,加水稀释倍,则;

(3)强碱,,加水稀释倍,则;

(4)弱碱,,加水稀释倍,则;

(5)酸碱无限稀释,pH只能接近于7,酸不可能大于7,碱不可能小于7。

二个单位,由13变为11。溶液中减少,增大,pH变小。

例1等体积的和的两种盐酸溶液,混合后,求混合液pH?(设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解:设混合前两种盐酸体积都为

混合前:

,,溶液中

,,溶液中

混合后,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是原两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总积。

答混合液pH为3.3。

例2指导学生练习。

和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液的pH?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pH

一、水的电离与离子积

1.水的电离

2.水的离子积

常温下,

(仅是温度函数)

3.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促使电离,增大。

(2)溶液中,浓度增大,均抑制水的电离,但不变。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溶液中小于1mol/L时,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关键掌握求不同溶液中的。

探究习题

pH等于13与pH等于9的两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是多少?

pH等于1与pH等于5的两强酸溶液各10mL,混合后溶液的pH是多少?

并结合以上两题总结出规律。

参考答案:两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分析先求出两溶液的,继而求出混合溶液的,再据水的离子积求出混合溶液的,并取负对数,即可计算出两强碱溶液混合后的pH。

解:pH=13,=,=。PH=9,,。

混合后溶液的为:

混合后溶液的为:

混合后溶液的pH为:

两强酸溶液混合:

分析pH等于1的强酸溶液为,pH值等于5的强酸溶液为,混合后溶液的要用原两强酸所含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解:两强酸溶液混合后的氢离子浓度为:

混合溶液的pH为:

小结: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由碱性强的溶液决定,比碱性强的原溶液pH略小,其值为-0.3。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由酸性强的溶液决定,比酸性强的原溶液pH略大,其值为+0.3。

水的电离溶液的pH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

掌握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电离理论,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pH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对上一节电离平衡的具体应用,同时又为接下来学习溶液酸碱性作必要的准备。一开始,教材根据水有微弱导电性的实验结论,说明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突出了化学研究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原则。然后,应用电离平衡理论,用电离平衡常数推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使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有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也反映了两个常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理解温度、浓度等外界条件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

本节的第二部分为溶液的酸碱性和pH。教材首先指出常温下即便是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然是一个常数,由此进一步说明c(H+)和c(OH-)的相对大小是决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根本原因。在具体分析了溶液的酸碱性和c(H+)、c(OH-)的关系之后,结合实际说明了引入pH的必要性,这也为后面讨论pH的范围埋下了伏笔。在给出了pH的表达式之后,教材随即介绍了pH的简单计算,并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最后强调了pH的应用范围。

从教材编排的看,整节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成为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整体。

教材还安排了“资料”和“阅读”,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还应注意的是,根据新的国家标准,教材将“pH值”改称为“pH”。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不可读错。

教法建议

迁移电离平衡理论学习水的电离。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证明水也有极弱的导电性,试分析水导电的原因”,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电离理论得出“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纯水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的结论。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利用化学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学生层次较低的班级,可以以教师为主进行推导。

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因。教学中切不可把重点放在使学生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推导方法上。

可以利用电脑动画,演示水的电离过程,增强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溶液的酸碱性时,应先让学生分析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分析水中加入酸或碱后c(H+)和c(OH-)的变化。再根据KW=K·c(H2O),说明对于稀溶液而言,c(H2O)也可看作常数。因此,只要温度一定,无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在KW都为常数,或者说c(H+)和c(OH-)的乘积都是定值。进而得出水溶液的酸碱性是由c(H+)和c(OH-)的相对大小所决定的结论,并具体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pH的教学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先说明引入pH的意义,再给出计算式,介绍有关pH的简单计算,最后总结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并强调pH的使用范围。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确定pH的使用范围。

可安排学生课下阅读课后的“资料”和“阅读”材料,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水的离子积,、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言: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值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用pH表示溶液的酸性,也可以表示溶液的碱性?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物质的酸碱性是通过水溶液表现出来的,所以,先研究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实验演示]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

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微弱的偏转。

说明:能导电,但极微弱。

分析原因:纯水中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在25℃时,1L纯水中(即55.56mol/L)测得只有的发生电离。

(1)请同学生们分析:该水中等于多少?等于多少?和有什么关系?

(2)水中

这个乘积叫做水的离子积,用表示。

(3)请同学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K。

(4)想一想

①水的电离是吸热?还是放热?

②当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是:(升高,降低或不变)

③当温度降低,水的离子积是:(“增大”,“减小”或“不变”)

[结论]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增大。25℃时,

;100℃时,。

(5)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它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酸、碱、盐稀溶液。即溶液中

①在酸溶液中,近似看成是酸电离出来的浓度,则来自于水的电离。

②在碱溶液中,近似看成是碱电离出来的浓度,而则是来自于水的电离。

[想一想]

为什么酸溶液中还有?碱溶液中还有?它们的浓度是如何求出来的?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

常温时,溶液酸碱性与,的关系是:

中性溶液:,,越大,酸性越强,越小,酸性越小。

碱性溶液:,,越大,碱性越强,越小,碱性越弱。

(2)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法:

①当或大于1mol/L时,可直接用或来表示溶液酸碱性。

②若或小于1mol/L,如,或,这种表示溶液酸碱就很不方便,化学上采用pH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pH为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常用对数,表示溶液酸碱度强弱。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难点剖析:

1.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温度越高,水电离程度越大,也增大。

25℃时,

100℃时,

(2)酸或碱电离出来的或都会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电离出来的与浓度减小。其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决定于酸碱的或,而与酸碱的强弱无关。

(3)溶液的酸碱性越强,水的电离度不一定越小。(具体实例待学习盐水解时介绍)

2.在酸、碱、盐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1)酸溶液中:溶液中约等于酸电离出来的,通过求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等于;

(2)碱溶液中:溶液中约等于碱电离出来的,通过求溶液,此就是水电离出的且等于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3)在水解呈酸性盐溶液中,溶液中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在水解呈碱性盐溶液中,溶液中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总结、扩展

要点

内容

水(或溶液)离子积

(25℃)

溶液pH

溶液酸碱性与pH

扩展

1.已知强酸、强碱稀溶液的pH,等体积混合后,求混合液pH(近似计算)

适用于选择题型与填空题型的速算规律。

混合前

混合后

条件

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

2.强酸强碱混合呈中性时二者体积与pH变化规律

(1)若pH酸+pH碱=14,则;

(2)若pH酸+pH碱>14,则;

(3)若pH酸+pH碱<14,则

3.强酸(弱碱),弱酸(强碱)加水稀释后的pH变化规律:

(1)强酸,,加水稀释倍,则;

(2)弱酸,,加水稀释倍,则;

(3)强碱,,加水稀释倍,则;

(4)弱碱,,加水稀释倍,则;

(5)酸碱无限稀释,pH只能接近于7,酸不可能大于7,碱不可能小于7。

二个单位,由13变为11。溶液中减少,增大,pH变小。

例1等体积的和的两种盐酸溶液,混合后,求混合液pH?(设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解:设混合前两种盐酸体积都为

混合前:

,,溶液中

,,溶液中

混合后,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是原两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总积。

答混合液pH为3.3。

例2指导学生练习。

和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液的pH?

教学设计示例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pH

一、水的电离与离子积

1.水的电离

2.水的离子积

常温下,

(仅是温度函数)

3.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促使电离,增大。

(2)溶液中,浓度增大,均抑制水的电离,但不变。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溶液中小于1mol/L时,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关键掌握求不同溶液中的。

探究活动

pH等于13与pH等于9的两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是多少?

pH等于1与pH等于5的两强酸溶液各10mL,混合后溶液的pH是多少?

并结合以上两题总结出规律。

参考答案:两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分析先求出两溶液的,继而求出混合溶液的,再据水的离子积求出混合溶液的,并取负对数,即可计算出两强碱溶液混合后的pH。

解:pH=13,=,=。PH=9,,。

混合后溶液的为:

混合后溶液的为:

混合后溶液的pH为:

两强酸溶液混合:

分析pH等于1的强酸溶液为,pH值等于5的强酸溶液为,混合后溶液的要用原两强酸所含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解:两强酸溶液混合后的氢离子浓度为:

混合溶液的pH为:

小结: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由碱性强的溶液决定,比碱性强的原溶液pH略小,其值为-0.3。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由酸性强的溶液决定,比酸性强的原溶液pH略大,其值为+0.3。

水的电离溶液的pH【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及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水的pH。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在25℃时,,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在室温时,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稀溶液中,其浓度与浓度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使学生了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是没有,而是其中的;在碱性溶液中,不是没有,而是其中的;在中性溶液中,并不是没有和,而是。使学生了解溶液中浓度与浓度的关系,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工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的含义,将与联系起来,并结合图3-7,介绍了有关的简单计算。图3-8是对本部分内容的小结。

使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是为了实际使用时更简便,教材的最后提到了溶液的大于1mol/L时,一般不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而是直接用的浓度来表示,以教育学生应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法建议

从水的电离平衡入手,掌握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

水的离子积的教学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从纯水是弱电解质,只能微弱的电离出发,应用电离理论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推导过程中应着重说明电离前后几乎不变的原因,并将其看做常数。然后由两个常数的乘积为常数而得出水的离子积常数。启发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讨论温度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进而得出水的离子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

关于水溶液的酸碱性的教学是从电离平衡移动入手。

当在纯水中加入强酸时,水的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使氢离子浓度上升,氢氧根离子浓度等倍数下降。如:达到电离平衡时,增至,则会减至,在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保持不变。

在水溶液中,和是矛盾对立的双方,共处于电解质水溶液的统一体中,它们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转化,离子浓度主的一方决定溶液的酸碱性。即:

溶液呈酸性

溶液呈中性

溶液呈碱性

关于溶液pH的教学,指出用的数值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当溶液酸性很弱时,使用不方便,常采用的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这就是溶液的pH。其数学表达式是:

的负对数叫溶液的pOH,表达式:

在这部分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pH的适用范围,理解与pH间的相互关系。如适用范围是“常温”“水溶液”“稀溶液”,只有在常温下的水溶液,水的离子积Kw才等于,而当酸、碱溶液的或大于1mol/L时,使用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反而不大方便,此时,可直接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导出以下关系:pH+pOH=14,pH=14—pOH。利用这一关系可以方便计算出碱溶液的pH。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值

重点:水的离子积,、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言: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值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用pH表示溶液的酸性,也可以表示溶液的碱性?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物质的酸碱性是通过水溶液表现出来的,所以,先研究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实验演示]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

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微弱的偏转。

说明:能导电,但极微弱。

分析原因:纯水中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在25℃时,1L纯水中(即55.56mol/L)测得只有的发生电离。

(1)请同学生们分析:该水中等于多少?等于多少?和有什么关系?

(2)水中

这个乘积叫做水的离子积,用表示。

(3)请同学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K。

(4)想一想

①水的电离是吸热?还是放热?

②当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是:(升高,降低或不变)

③当温度降低,水的离子积是:(“增大”,“减小”或“不变”)

[结论]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增大。25℃时,

;100℃时,。

(5)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它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酸、碱、盐稀溶液。即溶液中

①在酸溶液中,近似看成是酸电离出来的浓度,则来自于水的电离。

②在碱溶液中,近似看成是碱电离出来的浓度,而则是来自于水的电离。

[想一想]

为什么酸溶液中还有?碱溶液中还有?它们的浓度是如何求出来的?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

常温时,溶液酸碱性与,的关系是:

中性溶液:,,越大,酸性越强,越小,酸性越小。

碱性溶液:,,越大,碱性越强,越小,碱性越弱。

(2)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法:

①当或大于1mol/L时,可直接用或来表示溶液酸碱性。

②若或小于1mol/L,如,或

,这种表示溶液酸碱就很不方便,化学上采用pH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pH为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常用对数,表示溶液酸碱度强弱。

练习:

1.25℃时,纯水的pH?

解:纯水,25℃时

答:25℃纯水pH为7。

2.物质的量浓度为盐酸溶液pH?

解:

1:1

答:盐酸pH为2。

3.物质的量浓度为的溶液pH?

解:

1:1

答:盐酸pH为12。

③溶液中,pH与溶液酸碱性关系。

在中性溶液中,

在酸性溶液中,

酸溶液酸性越强,越大,pH越小。

在碱性溶液中,

碱溶液碱性越强,越小,pH越大。

重点、难点剖析:

1.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温度越高,水电离程度越大,也增大。

25℃时,

100℃时,

(2)酸或碱电离出来的或都会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电离出来的与浓度减小。其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决定于酸碱的或,而与酸碱的强弱无关。

(3)溶液的酸碱性越强,水的电离度不一定越小。(具体实例待学习盐水解时介绍)

2.在酸、碱、盐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1)酸溶液中:溶液中约等于酸电离出来的,通过求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等于;

(2)碱溶液中:溶液中约等于碱电离出来的,通过求溶液,此就是水电离出的且等于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3)在水解呈酸性盐溶液中,溶液中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在水解呈碱性盐溶液中,溶液中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pH计算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知识要点

1.,关键是求溶液的。

2.强酸溶液中,直接由电离方程式求算。

3.强碱溶液中,先根据强碱电离方程式,求出,再由

4.弱酸溶液,用近似公式求算:

5.弱碱溶液:先根据近似公式求溶液的

二、已知pH的强酸、强碱溶液稀释计算

例1已知的盐酸溶液,稀释1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

解:∵

∴稀释100倍,则

强酸溶液,当体积扩大100倍,减少100倍,pH变化2个单位。

即pH由1变为3;溶液减小,而浓度增大。pH变大。

例2已知的溶液,稀释100倍,求稀释后溶液pH?

解:∵

稀释100倍:

强碱溶液,当体积扩大100倍,溶液中减少100倍,pH降低2。

总结、扩展

要点

内容

水(或溶液)离子积

(25℃)

溶液pH

溶液酸碱性与pH

扩展

1.已知强酸、强碱稀溶液的pH,等体积混合后,求混合液pH(近似计算)

适用于选择题型与填空题型的速算规律。

混合前

混合后

条件

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

2.强酸强碱混合呈中性时二者体积与pH变化规律

(1)若pH酸+pH碱=14,则;

(2)若pH酸+pH碱>14,则;

(3)若pH酸+pH碱<14,则

3.强酸(弱碱),弱酸(强碱)加水稀释后的pH变化规律:

(1)强酸,,加水稀释倍,则;

(2)弱酸,,加水稀释倍,则;

(3)强碱,,加水稀释倍,则;

(4)弱碱,,加水稀释倍,则;

(5)酸碱无限稀释,pH只能接近于7,酸不可能大于7,碱不可能小于7。

二个单位,由13变为11。溶液中减少,增大,pH变小。

例1等体积的和的两种盐酸溶液,混合后,求混合液pH?(设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解:设混合前两种盐酸体积都为

混合前:

,,溶液中

,,溶液中

混合后,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是原两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总积。

答混合液pH为3.3。

例2指导学生练习。

和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液的pH?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pH

一、水的电离与离子积

1.水的电离

2.水的离子积

常温下,

(仅是温度函数)

3.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促使电离,增大。

(2)溶液中,浓度增大,均抑制水的电离,但不变。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溶液中小于1mol/L时,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关键掌握求不同溶液中的。

探究习题

pH等于13与pH等于9的两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是多少?

pH等于1与pH等于5的两强酸溶液各10mL,混合后溶液的pH是多少?

并结合以上两题总结出规律。

参考答案:两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分析先求出两溶液的,继而求出混合溶液的,再据水的离子积求出混合溶液的,并取负对数,即可计算出两强碱溶液混合后的pH。

解:pH=13,=,=。PH=9,,。

混合后溶液的为:

混合后溶液的为:

混合后溶液的pH为:

两强酸溶液混合:

分析pH等于1的强酸溶液为,pH值等于5的强酸溶液为,混合后溶液的要用原两强酸所含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解:两强酸溶液混合后的氢离子浓度为:

混合溶液的pH为:

小结: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由碱性强的溶液决定,比碱性强的原溶液pH略小,其值为-0.3。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由酸性强的溶液决定,比酸性强的原溶液pH略大,其值为+0.3。

关于波的衍射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现象和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2、知道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

3、通过观察水现象,认识衍射现象的特征.

教学建议

本节重点是理解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了解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且仅有明显与不明显之分.一般来说,波长大的波容易产生衍射,波长十分小的波,观察它的衍射现象就不容易了.

例如:将一只小瓶立于水波槽中,在槽中激发水波,若想在瓶子后面看到水波绕进的现象,激发水波的振子振动频率大些好还是小些好?为什么?

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时,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由于瓶子的直径已确定,故水波的波长越长越好,所以,激发水波的振子振动频率越小越好,越小,水波的越大,就更接近瓶子的直径,衍射现象就越明显.

请教师参考下列表中的概念

项目

备注

概念

衍射是波离开直线传播的位置绕到障碍物后的现象.

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有现象,一切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

产生明显衍射条件

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能与波长相比较.

产生的原因

波叠加的结果

实例

隔墙有耳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的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

教学仪器:水槽演示仪,长条橡胶管,计算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们向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个小石子,可以看到石子激起的水波形成圆形的波纹,并向周围传播.当波纹遇到障碍物后会怎样?请学生思考、想象、猜测.(本节课就要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对其进行初步解释.)

一、

1、现象:

首先观察水槽中水波的传播:圆形的水波向外扩散,越来越大.然后,在水槽中放入一个不大的障碍物,观察水波绕过障碍物传播的情况.由此给出定义.

让学生仔细观察演示现象.因为演示实验的不稳定,所以再用计算机多媒体演示衍射现象.

请学生思考讨论后给出定义,教师请学生回答并板书.

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叫做.

引导学生观察:在水槽中放入一个有孔的障碍物,水波通过孔后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衍射现象.再请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解释“绕过障碍物”的含义.

2、发生明显的条件:

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下面的观察:

①在不改变波源的条件下,将障碍物的孔由较大逐渐变小.可以看到现象越来越明显.

②引导学生思考障碍物的大小变化也会引起上述现象吗?

由此得出结论:障碍物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

③在不改变障碍物大小的条件下,使水波的波长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请学生回答是否也出现上述现象.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障碍物的大小与波长相差不多时,现象较明显.

(教师板书)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或者与波长相差不多.

最后告诉学生: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只有明显与不明显)

二、应用

请学生思考和讨论在我们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现象,举例说明:

例1、俗话说:“隔墙有耳”:是声现象,既声音绕过障碍物到了耳朵.

例2、水现象.

例3、在房间中可以接受到收音机和电视信号,是电磁现象探究活动

让学生自己动手回家做衍射实验和观察声音的衍射现象.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842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