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高中教案

我的青春我做主

在我们的高中教学中都离不开教案的撰写,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好的高中教案都有哪些内容?这篇《我的青春我做主》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教育目标】

1、张扬学生个性,展示学生的青春风采。

2、通过这次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这次活动,教育学生热爱学习,合理利用时间。

【活动方法】:谈话法,表演法。

【活动准备】

1、特邀嘉宾:学校领导及其他班级班主任

2、制作PPT,准备话题和支持工作

【班会流程】

一、主持人开头并引入主题

二、诗朗诵《十六岁的花季》

朗诵者:曹旻翔、丁思佳

三、长笛独奏《牧童短笛》

演奏者:陈凯

四、小品《年轻的错误》

表演者:张臣磊、沈潇宸、李一鸣、张嘉怡、孙易琴

五、歌曲《青春纪念册》

演唱者:吴青泽、温开吉、顾恒元、徐蕾、季琳

六、播放一段视频,感悟青春才艺

七、班主任总结并寄语

【主持串词】

甲:十六岁的花季,有着迷人的芳香,也是最美好的、最活泼、最灿烂的时光,因为我们心中都萌动着一份情愫,在心中慢慢的成长。

乙:挥手昔日的稚气,褪去昔日的莽撞,作别昔日父母的叮咛。我们多了些成熟,少了些冲动;我们多了份责任,少了份任性;我们多了丝叛逆,少了丝安分。

甲:生命走到青春时节、也就是到了最灿烂的花季,就像那巨石下发芽的种子,顶着沉重的命运、摸摸索索地、奋力向上。

乙:哪怕顶开了巨石、迎面又有风雨、哪怕贫瘠的土地不能给他足够的养份,它只想要生存、要长大、要向上的长大,要望一望蔚蓝的天,要看一看斑斓的世界……

合:高一(4)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十六岁的我们期望更了解这个世界。儿时的嬉笑已成永久地回忆,淡雅的的灯光下,我们端坐捧读,走过那些名家曾经历的成长轨迹。

乙:我们为徐志摩唯美的笔触动情;为艾青深沉奔放的诗而激情盎然;被余光中的乡绪牵绊,和郭沫若一起怀念那峨眉山上的白雪。下面请听诗朗诵。

乙:我们期望融入这个世界,于是,我们在他广阔的天地间,追逐着梦想,完善着自己,我们并不是只会埋首与书籍之中,我们多才多艺,光彩四射,如花般绚丽多姿。

甲:美景有了美乐才能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十六岁的花季姹紫嫣红,笛声悠扬,有如仙境般令人心驰神往。请听长笛独奏。

甲:花季中,有时也会降下一场细雨,和着欢乐也混杂了忧愁,但我们一定要相信,厚厚的浮云间总会有阳光穿透,压力之中总会发现有微笑相随,因此,我们坦然地面对风雨,勇敢地迎接更多挑战,让自己绽放得更加美丽。

(播放视频)

乙:我们在成长,我们学习着独立,但我们依旧很团结,有了同学的陪伴,我们在成长的旅途上才不再孤单;有了同学的陪伴,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再迷茫;有了同学的陪伴,我们的繁花似锦才不再孤芳自赏。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我们,是最强大的力量。请听歌曲。

合:席慕容说过“十六岁的花只开一季”

甲:十六岁的花季,我们拥有百合的清新脱俗,金雀花的谦逊,九重葛的热情,黄杨的坚定,太阳花的欣欣向荣。、

乙:花季很美,像昙花,像樱花,开得很美很绚烂。却稍纵即逝,十六岁是我们生命怒放的一年,我们握在手里却可能浑然不知。

甲:珍惜花季,千金难买的青春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珍惜是我们要学会的,珍惜自己努力的机会,很多事,一去不复返,追悔毫无用处,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们绽放后要接受更多风雨的洗礼,十六岁的绽放,是我们此生最美丽的风景。

合:高一(4)班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jk251.coM小编推荐

我的空中楼阁【推荐】


教学目标

1、在景物描写中用两相对应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景物描写中两相对应的方法和比喻的手法。

教学难点

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座山间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陋室”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三、解题

文章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从全文看,这小屋应是虚构的。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车”,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暄”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强调“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需挂画总之,不要人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四、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8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3自然段)写小屋和山的关系。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这是立足于山外,是远观,看全景。

2、(4--7自然段)写小屋和树的关系。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显得“含蓄而有风度”。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

3、(8自然段)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立足点又移到远远的山下,仰望远观,“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仿佛“凌空而起”,更加“姿态翩然”了。

第二部分:(9--18自然段)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1、(9--10自然段)写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花园极小,“领土”有限,可是小屋的“领空”却是无限的;花园里繁花绚烂,天上的云霞也如花一样绚烂。

2、(11--12自然段)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因为在山上,空气特别清新,而光线则富于变化,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3、(13--14自然段)写小屋和外界的交通。小屋在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条山路和外界交通,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4、(15--18自然段)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缥缈若“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点明了题意。

五、写作特点: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拨、明确:

虚实结合,由实到虚。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尽管有着丰富的联想、想象,但写的是确确实实的山、树、房屋的形势、情姿。后一部分则重在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极小的“袖珍型”花园,有限的围墙,而“我”却因有无限的“领空”可供“游目骋怀”而陶醉;明明是小屋在“山的怀抱中”,晨暮昏晓光线变化,“我”则以为“如在花蕊中一般”,那“花蕊”会“绽开”,也会“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我”却叫它“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夜幕深垂,小屋仍是小屋,“我”却觉得它仿佛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就这样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六、小结

一篇优秀的散文,是一个美的综合体。我们鉴赏了课文的语言美、画面美、情趣美,即感受到了形式外在的美,又领略到了内在的意蕴美。

板书设计:

第8课我的回顾


第8课我的回顾

【美】爱因斯坦

一、作者:

爱因斯坦(1879-1955):生于德国,19xx年入瑞士籍,1940年入美国籍,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二、词语:

目瞪口呆桎梏(zhìgù)真知灼(zhuó)见毋(wú)庸置疑吞噬(shì)深邃(suì)窒息(zhì)内疚(jiù)弊病扼杀夭(yāo)折

※补充词解:

真知灼见:正确的认识,透彻的理解。

桎梏:脚镣和手铐。比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深邃:深奥。(深)

夭折:未成年而死,这里比喻事情中途失败。

三、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四、研讨:

1、理清思路,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指明顺序:

——一、说明写作的缘由和动机。

二、回顾自己青少年时代的思想变化——如何走上研究物理学的道路。

1、12岁那年,中止了宗教信仰,确立了探索客观世界规律的宏大志向。2、12-16岁,通过阅读,知道了当时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和方法。

3、17岁进入大学,主要因为兴趣走上研究物理学的道路。

时间顺序。

2、作者为什么说:“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求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

——见第二自然段。“那些希望和努力”主要指物质方面(胃)。

3、作者的宗教信仰在12岁那年突然中止的原因是什么?作者中止了宗教信仰后选择了一条什么道路?

——见课文:“由于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已失去了最初的尖锐性时感受也还是如此。”确立了探索客观世界规律的宏远道路。

4、对文中“有类似想法的古今人物”,你对他们有何认识?请列举说明。

——提示:首先弄清“有类似想法“的含义。再列举有关人物。

5、作者说:“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为什么?

——提示:①参见第55页课文最后一句话。②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五、概括主题:

爱因斯坦在文中回顾了自己青少年时代如何走上研究物理学道路的过程,表现了他崇高的理想志向、伟大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

六、讨论:

爱因斯坦给了我们哪些宝贵的启示?

——提示:参见主题。

六、练习:

1、抄写生字词和你喜欢的句子。

2、课外阅读爱因斯坦的传记。

高中教案我看网络


课题

(教学内容)

第一课我看网络

总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网络的基本概念。

2.网络的分类。

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计算机网络、画网络结构图,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网络和结构,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

情感目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和了解,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神秘感,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点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分类。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种类、网络设备及连接方式。教法教具

计算机网络教室。

若干段网线,一小段光缆,网络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相关图文资料。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备注

1、课程引入:

用投影机投放出我们正在使用的网络教室的拓朴结构图:

让同学们在头脑中首先对我们正在使用的

网络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

2、任务分步:

第一任务: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

相关性的网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在屏幕上显示的分别代表着什么样的网络,

它们的形成对我们有什么具体的帮助?

(第小组以报表的形式进行总结,并由小组长进行发言汇报)

注意:要引导学生归纳出“网”的特点,就是资源的融会贯通、相互共享。然后再把思路从广泛的、现实生活中的“网”引申到计算机网络,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最大优势就是信息资源的共享。

(小组成绩比较)

第二任务:教师通过屏幕和实物展示简单常用的网络设备。

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网线的内部结构。要求各组回答:你们组所看到的网络在你的大脑中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网线内部还有好几种颜色的线,它们有什么作用呢?你们认为交换机有什么用处?

注意:要让学生认识网线及交换机的作用和网线采用色彩分类的作用。d在此部分可采用学生自先分组理解,教师最后讲解和总结的方式。

(小组成绩比较)

第三任务:让学生讨论各种各样的现实网络,让他们分析我们教室里的网络,大家上网时的互联网络,以及我们整个学校的网络,它们这些网络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呢?从学生的讨论中引入按网络规模分类方法,从而把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并能对不同的网络能进行正确的分类。

(小组成绩比较)

随堂综合任务:让学生对现有教室里的计算机网络进行认识,并让大家回忆开始上课时给大家的一张网络分布结构图,提供如下图标,让大家地行联接成为一张正确的网络结构图。

(小组成绩比较)

3、学生自评:

4、评价及成果展示:

评选本节课最优小组,予以小组表扬。

展示优秀的网络拓扑图作品,予以个人表扬。

5、课后讨论:

a、网络比单机有哪些优势?

b、你知道有哪些无线网络技术呢?c、你认为网络还会向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继续延伸?教学反思:1、从理论知识上让学生对互联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是五年级下学期开设的第一节网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internet,认识ie浏览器,怎样打开ie浏览器。由于这节课关于网络的术语比较多,而学生对于这些枯燥的内容不感兴趣,只想上网浏览。新课改要求我们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应该先让学生浏览一些好的网页,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再跟他们说,了解一些上网术语,对他们更好的认识网络有帮助。这样学生知道了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自然就可以集中精力听课了。所以在讲授过程当中,我为学生演示了教学课件,把这些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做到了课件当中。通过课件生动的演示,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它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哪些事情;同时,还知道了上网应养成良好的习惯,对网上信息知道怎样取舍。2、学生自学效果不明显,没有真正达到小组协作学习这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先通过自学掌握80%,剩下的老师讲解。可是效果并不好,有的学生只是照着书读,没有进行思索,离开书本让他用自己的话说根本说不出来。显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由于我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得我设计的自学这一部分并不成功。当然,在教学活动当中,一节课的设计难免不疏漏之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反思。我觉得应该提倡"两个允许,三个一点",即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尝试;允许小进步,不允许原地踏步。"三个一点"即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通过反思,初步培养了我的反思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反思态度,敢于质疑、提出不同见解、善于探究的良好的反思品质。学校的研究氛围越来越浓厚,教育观念不断得到更新,素质教育不断得到深化。

水的电离溶液的pH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及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水的pH。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在25℃时,,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在室温时,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稀溶液中,其浓度与浓度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使学生了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是没有,而是其中的;在碱性溶液中,不是没有,而是其中的;在中性溶液中,并不是没有和,而是。使学生了解溶液中浓度与浓度的关系,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工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的含义,将与联系起来,并结合图3-7,介绍了有关的简单计算。图3-8是对本部分内容的小结。

使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是为了实际使用时更简便,教材的最后提到了溶液的大于1mol/L时,一般不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而是直接用的浓度来表示,以教育学生应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法建议

从水的电离平衡入手,掌握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

水的离子积的教学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从纯水是弱电解质,只能微弱的电离出发,应用电离理论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推导过程中应着重说明电离前后几乎不变的原因,并将其看做常数。然后由两个常数的乘积为常数而得出水的离子积常数。启发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讨论温度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进而得出水的离子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

关于水溶液的酸碱性的教学是从电离平衡移动入手。

当在纯水中加入强酸时,水的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使氢离子浓度上升,氢氧根离子浓度等倍数下降。如:达到电离平衡时,增至,则会减至,在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保持不变。

在水溶液中,和是矛盾对立的双方,共处于电解质水溶液的统一体中,它们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转化,离子浓度主的一方决定溶液的酸碱性。即:

溶液呈酸性

溶液呈中性

溶液呈碱性

关于溶液pH的教学,指出用的数值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当溶液酸性很弱时,使用不方便,常采用的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这就是溶液的pH。其数学表达式是:

的负对数叫溶液的pOH,表达式:

在这部分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pH的适用范围,理解与pH间的相互关系。如适用范围是“常温”“水溶液”“稀溶液”,只有在常温下的水溶液,水的离子积Kw才等于,而当酸、碱溶液的或大于1mol/L时,使用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反而不大方便,此时,可直接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导出以下关系:pH+pOH=14,pH=14—pOH。利用这一关系可以方便计算出碱溶液的pH。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重点:水的离子积,、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言: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值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用pH表示溶液的酸性,也可以表示溶液的碱性?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物质的酸碱性是通过水溶液表现出来的,所以,先研究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实验演示]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

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微弱的偏转。

说明:能导电,但极微弱。

分析原因:纯水中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在25℃时,1L纯水中(即55.56mol/L)测得只有的发生电离。

(1)请同学生们分析:该水中等于多少?等于多少?和有什么关系?

(2)水中

这个乘积叫做水的离子积,用表示。

(3)请同学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K。

(4)想一想

①水的电离是吸热?还是放热?

②当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是:(升高,降低或不变)

③当温度降低,水的离子积是:(“增大”,“减小”或“不变”)

[结论]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增大。25℃时,

;100℃时,。

(5)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它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酸、碱、盐稀溶液。即溶液中

①在酸溶液中,近似看成是酸电离出来的浓度,则来自于水的电离。

②在碱溶液中,近似看成是碱电离出来的浓度,而则是来自于水的电离。

[想一想]

为什么酸溶液中还有?碱溶液中还有?它们的浓度是如何求出来的?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

常温时,溶液酸碱性与,的关系是:

中性溶液:,,越大,酸性越强,越小,酸性越小。

碱性溶液:,,越大,碱性越强,越小,碱性越弱。

(2)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法:

①当或大于1mol/L时,可直接用或来表示溶液酸碱性。

②若或小于1mol/L,如,或

,这种表示溶液酸碱就很不方便,化学上采用pH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pH为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常用对数,表示溶液酸碱度强弱。

练习:

1.25℃时,纯水的pH?

解:纯水,25℃时

答:25℃纯水pH为7。

2.物质的量浓度为盐酸溶液pH?

解:

1:1

答:盐酸pH为2。

3.物质的量浓度为的溶液pH?

解:

1:1

答:盐酸pH为12。

③溶液中,pH与溶液酸碱性关系。

在中性溶液中,

在酸性溶液中,

酸溶液酸性越强,越大,pH越小。

在碱性溶液中,

碱溶液碱性越强,越小,pH越大。

重点、难点剖析:

1.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温度越高,水电离程度越大,也增大。

25℃时,

100℃时,

(2)酸或碱电离出来的或都会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电离出来的与浓度减小。其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决定于酸碱的或,而与酸碱的强弱无关。

(3)溶液的酸碱性越强,水的电离度不一定越小。(具体实例待学习盐水解时介绍)

2.在酸、碱、盐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1)酸溶液中:溶液中约等于酸电离出来的,通过求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等于;

(2)碱溶液中:溶液中约等于碱电离出来的,通过求溶液,此就是水电离出的且等于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3)在水解呈酸性盐溶液中,溶液中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在水解呈碱性盐溶液中,溶液中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pH计算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知识要点

1.,关键是求溶液的。

2.强酸溶液中,直接由电离方程式求算。

3.强碱溶液中,先根据强碱电离方程式,求出,再由

4.弱酸溶液,用近似公式求算:

5.弱碱溶液:先根据近似公式求溶液的

二、已知pH的强酸、强碱溶液稀释计算

例1已知的盐酸溶液,稀释1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

解:∵

∴稀释100倍,则

强酸溶液,当体积扩大100倍,减少100倍,pH变化2个单位。

即pH由1变为3;溶液减小,而浓度增大。pH变大。

例2已知的溶液,稀释100倍,求稀释后溶液pH?

解:∵

稀释100倍:

强碱溶液,当体积扩大100倍,溶液中减少100倍,pH降低2。

总结、扩展

要点

内容

水(或溶液)离子积

(25℃)

溶液pH

溶液酸碱性与pH

扩展

1.已知强酸、强碱稀溶液的pH,等体积混合后,求混合液pH(近似计算)

适用于选择题型与填空题型的速算规律。

混合前

混合后

条件

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

2.强酸强碱混合呈中性时二者体积与pH变化规律

(1)若pH酸+pH碱=14,则;

(2)若pH酸+pH碱>14,则;

(3)若pH酸+pH碱<14,则

3.强酸(弱碱),弱酸(强碱)加水稀释后的pH变化规律:

(1)强酸,,加水稀释倍,则;

(2)弱酸,,加水稀释倍,则;

(3)强碱,,加水稀释倍,则;

(4)弱碱,,加水稀释倍,则;

(5)酸碱无限稀释,pH只能接近于7,酸不可能大于7,碱不可能小于7。

二个单位,由13变为11。溶液中减少,增大,pH变小。

例1等体积的和的两种盐酸溶液,混合后,求混合液pH?(设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解:设混合前两种盐酸体积都为

混合前:

,,溶液中

,,溶液中

混合后,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是原两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总积。

答混合液pH为3.3。

例2指导学生练习。

和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液的pH?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pH

一、水的电离与离子积

1.水的电离

2.水的离子积

常温下,

(仅是温度函数)

3.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促使电离,增大。

(2)溶液中,浓度增大,均抑制水的电离,但不变。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溶液中小于1mol/L时,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关键掌握求不同溶液中的。

探究习题

pH等于13与pH等于9的两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是多少?

pH等于1与pH等于5的两强酸溶液各10mL,混合后溶液的pH是多少?

并结合以上两题总结出规律。

参考答案:两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分析先求出两溶液的,继而求出混合溶液的,再据水的离子积求出混合溶液的,并取负对数,即可计算出两强碱溶液混合后的pH。

解:pH=13,=,=。PH=9,,。

混合后溶液的为:

混合后溶液的为:

混合后溶液的pH为:

两强酸溶液混合:

分析pH等于1的强酸溶液为,pH值等于5的强酸溶液为,混合后溶液的要用原两强酸所含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解:两强酸溶液混合后的氢离子浓度为:

混合溶液的pH为:

小结: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由碱性强的溶液决定,比碱性强的原溶液pH略小,其值为-0.3。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由酸性强的溶液决定,比酸性强的原溶液pH略大,其值为+0.3。

水的电离溶液的pH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

掌握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电离理论,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pH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对上一节电离平衡的具体应用,同时又为接下来学习溶液酸碱性作必要的准备。一开始,教材根据水有微弱导电性的实验结论,说明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突出了化学研究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原则。然后,应用电离平衡理论,用电离平衡常数推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使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有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也反映了两个常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理解温度、浓度等外界条件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

本节的第二部分为溶液的酸碱性和pH。教材首先指出常温下即便是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然是一个常数,由此进一步说明c(H+)和c(OH-)的相对大小是决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根本原因。在具体分析了溶液的酸碱性和c(H+)、c(OH-)的关系之后,结合实际说明了引入pH的必要性,这也为后面讨论pH的范围埋下了伏笔。在给出了pH的表达式之后,教材随即介绍了pH的简单计算,并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最后强调了pH的应用范围。

从教材编排的看,整节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成为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整体。

教材还安排了“资料”和“阅读”,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还应注意的是,根据新的国家标准,教材将“pH值”改称为“pH”。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不可读错。

教法建议

迁移电离平衡理论学习水的电离。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证明水也有极弱的导电性,试分析水导电的原因”,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电离理论得出“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纯水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的结论。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利用化学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学生层次较低的班级,可以以教师为主进行推导。

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因。教学中切不可把重点放在使学生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推导方法上。

可以利用电脑动画,演示水的电离过程,增强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溶液的酸碱性时,应先让学生分析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分析水中加入酸或碱后c(H+)和c(OH-)的变化。再根据KW=K·c(H2O),说明对于稀溶液而言,c(H2O)也可看作常数。因此,只要温度一定,无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在KW都为常数,或者说c(H+)和c(OH-)的乘积都是定值。进而得出水溶液的酸碱性是由c(H+)和c(OH-)的相对大小所决定的结论,并具体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pH的教学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先说明引入pH的意义,再给出计算式,介绍有关pH的简单计算,最后总结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并强调pH的使用范围。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确定pH的使用范围。

可安排学生课下阅读课后的“资料”和“阅读”材料,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水的离子积,、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言: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值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用pH表示溶液的酸性,也可以表示溶液的碱性?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物质的酸碱性是通过水溶液表现出来的,所以,先研究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实验演示]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

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微弱的偏转。

说明:能导电,但极微弱。

分析原因:纯水中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在25℃时,1L纯水中(即55.56mol/L)测得只有的发生电离。

(1)请同学生们分析:该水中等于多少?等于多少?和有什么关系?

(2)水中

这个乘积叫做水的离子积,用表示。

(3)请同学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K。

(4)想一想

①水的电离是吸热?还是放热?

②当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是:(升高,降低或不变)

③当温度降低,水的离子积是:(“增大”,“减小”或“不变”)

[结论]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增大。25℃时,

;100℃时,。

(5)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它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酸、碱、盐稀溶液。即溶液中

①在酸溶液中,近似看成是酸电离出来的浓度,则来自于水的电离。

②在碱溶液中,近似看成是碱电离出来的浓度,而则是来自于水的电离。

[想一想]

为什么酸溶液中还有?碱溶液中还有?它们的浓度是如何求出来的?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

常温时,溶液酸碱性与,的关系是:

中性溶液:,,越大,酸性越强,越小,酸性越小。

碱性溶液:,,越大,碱性越强,越小,碱性越弱。

(2)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法:

①当或大于1mol/L时,可直接用或来表示溶液酸碱性。

②若或小于1mol/L,如,或,这种表示溶液酸碱就很不方便,化学上采用pH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pH为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常用对数,表示溶液酸碱度强弱。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难点剖析:

1.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温度越高,水电离程度越大,也增大。

25℃时,

100℃时,

(2)酸或碱电离出来的或都会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电离出来的与浓度减小。其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决定于酸碱的或,而与酸碱的强弱无关。

(3)溶液的酸碱性越强,水的电离度不一定越小。(具体实例待学习盐水解时介绍)

2.在酸、碱、盐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1)酸溶液中:溶液中约等于酸电离出来的,通过求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等于;

(2)碱溶液中:溶液中约等于碱电离出来的,通过求溶液,此就是水电离出的且等于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3)在水解呈酸性盐溶液中,溶液中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在水解呈碱性盐溶液中,溶液中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总结、扩展

要点

内容

水(或溶液)离子积

(25℃)

溶液pH

溶液酸碱性与pH

扩展

1.已知强酸、强碱稀溶液的pH,等体积混合后,求混合液pH(近似计算)

适用于选择题型与填空题型的速算规律。

混合前

混合后

条件

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

2.强酸强碱混合呈中性时二者体积与pH变化规律

(1)若pH酸+pH碱=14,则;

(2)若pH酸+pH碱>14,则;

(3)若pH酸+pH碱<14,则

3.强酸(弱碱),弱酸(强碱)加水稀释后的pH变化规律:

(1)强酸,,加水稀释倍,则;

(2)弱酸,,加水稀释倍,则;

(3)强碱,,加水稀释倍,则;

(4)弱碱,,加水稀释倍,则;

(5)酸碱无限稀释,pH只能接近于7,酸不可能大于7,碱不可能小于7。

二个单位,由13变为11。溶液中减少,增大,pH变小。

例1等体积的和的两种盐酸溶液,混合后,求混合液pH?(设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解:设混合前两种盐酸体积都为

混合前:

,,溶液中

,,溶液中

混合后,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是原两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总积。

答混合液pH为3.3。

例2指导学生练习。

和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液的pH?

教学设计示例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pH

一、水的电离与离子积

1.水的电离

2.水的离子积

常温下,

(仅是温度函数)

3.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促使电离,增大。

(2)溶液中,浓度增大,均抑制水的电离,但不变。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溶液中小于1mol/L时,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关键掌握求不同溶液中的。

探究活动

pH等于13与pH等于9的两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是多少?

pH等于1与pH等于5的两强酸溶液各10mL,混合后溶液的pH是多少?

并结合以上两题总结出规律。

参考答案:两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分析先求出两溶液的,继而求出混合溶液的,再据水的离子积求出混合溶液的,并取负对数,即可计算出两强碱溶液混合后的pH。

解:pH=13,=,=。PH=9,,。

混合后溶液的为:

混合后溶液的为:

混合后溶液的pH为:

两强酸溶液混合:

分析pH等于1的强酸溶液为,pH值等于5的强酸溶液为,混合后溶液的要用原两强酸所含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解:两强酸溶液混合后的氢离子浓度为:

混合溶液的pH为:

小结: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由碱性强的溶液决定,比碱性强的原溶液pH略小,其值为-0.3。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由酸性强的溶液决定,比酸性强的原溶液pH略大,其值为+0.3。

水的电离溶液的pH【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及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水的pH。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在25℃时,,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在室温时,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稀溶液中,其浓度与浓度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使学生了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是没有,而是其中的;在碱性溶液中,不是没有,而是其中的;在中性溶液中,并不是没有和,而是。使学生了解溶液中浓度与浓度的关系,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工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的含义,将与联系起来,并结合图3-7,介绍了有关的简单计算。图3-8是对本部分内容的小结。

使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是为了实际使用时更简便,教材的最后提到了溶液的大于1mol/L时,一般不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而是直接用的浓度来表示,以教育学生应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法建议

从水的电离平衡入手,掌握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

水的离子积的教学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从纯水是弱电解质,只能微弱的电离出发,应用电离理论导出水的离子积常数。推导过程中应着重说明电离前后几乎不变的原因,并将其看做常数。然后由两个常数的乘积为常数而得出水的离子积常数。启发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讨论温度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进而得出水的离子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

关于水溶液的酸碱性的教学是从电离平衡移动入手。

当在纯水中加入强酸时,水的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使氢离子浓度上升,氢氧根离子浓度等倍数下降。如:达到电离平衡时,增至,则会减至,在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保持不变。

在水溶液中,和是矛盾对立的双方,共处于电解质水溶液的统一体中,它们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转化,离子浓度主的一方决定溶液的酸碱性。即:

溶液呈酸性

溶液呈中性

溶液呈碱性

关于溶液pH的教学,指出用的数值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当溶液酸性很弱时,使用不方便,常采用的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这就是溶液的pH。其数学表达式是:

的负对数叫溶液的pOH,表达式:

在这部分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pH的适用范围,理解与pH间的相互关系。如适用范围是“常温”“水溶液”“稀溶液”,只有在常温下的水溶液,水的离子积Kw才等于,而当酸、碱溶液的或大于1mol/L时,使用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反而不大方便,此时,可直接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导出以下关系:pH+pOH=14,pH=14—pOH。利用这一关系可以方便计算出碱溶液的pH。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值

重点:水的离子积,、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难点:水的离子积,有关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引言:

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值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用pH表示溶液的酸性,也可以表示溶液的碱性?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物质的酸碱性是通过水溶液表现出来的,所以,先研究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实验演示]用灵敏电流计测定纯水的导电性。

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微弱的偏转。

说明:能导电,但极微弱。

分析原因:纯水中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

在25℃时,1L纯水中(即55.56mol/L)测得只有的发生电离。

(1)请同学生们分析:该水中等于多少?等于多少?和有什么关系?

(2)水中

这个乘积叫做水的离子积,用表示。

(3)请同学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K。

(4)想一想

①水的电离是吸热?还是放热?

②当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是:(升高,降低或不变)

③当温度降低,水的离子积是:(“增大”,“减小”或“不变”)

[结论]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增大。25℃时,

;100℃时,。

(5)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它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酸、碱、盐稀溶液。即溶液中

①在酸溶液中,近似看成是酸电离出来的浓度,则来自于水的电离。

②在碱溶液中,近似看成是碱电离出来的浓度,而则是来自于水的电离。

[想一想]

为什么酸溶液中还有?碱溶液中还有?它们的浓度是如何求出来的?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的酸碱性

常温时,溶液酸碱性与,的关系是:

中性溶液:,,越大,酸性越强,越小,酸性越小。

碱性溶液:,,越大,碱性越强,越小,碱性越弱。

(2)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法:

①当或大于1mol/L时,可直接用或来表示溶液酸碱性。

②若或小于1mol/L,如,或

,这种表示溶液酸碱就很不方便,化学上采用pH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pH为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常用对数,表示溶液酸碱度强弱。

练习:

1.25℃时,纯水的pH?

解:纯水,25℃时

答:25℃纯水pH为7。

2.物质的量浓度为盐酸溶液pH?

解:

1:1

答:盐酸pH为2。

3.物质的量浓度为的溶液pH?

解:

1:1

答:盐酸pH为12。

③溶液中,pH与溶液酸碱性关系。

在中性溶液中,

在酸性溶液中,

酸溶液酸性越强,越大,pH越小。

在碱性溶液中,

碱溶液碱性越强,越小,pH越大。

重点、难点剖析:

1.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温度越高,水电离程度越大,也增大。

25℃时,

100℃时,

(2)酸或碱电离出来的或都会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电离出来的与浓度减小。其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决定于酸碱的或,而与酸碱的强弱无关。

(3)溶液的酸碱性越强,水的电离度不一定越小。(具体实例待学习盐水解时介绍)

2.在酸、碱、盐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1)酸溶液中:溶液中约等于酸电离出来的,通过求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等于;

(2)碱溶液中:溶液中约等于碱电离出来的,通过求溶液,此就是水电离出的且等于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3)在水解呈酸性盐溶液中,溶液中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在水解呈碱性盐溶液中,溶液中等于水电离出来的。

pH计算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知识要点

1.,关键是求溶液的。

2.强酸溶液中,直接由电离方程式求算。

3.强碱溶液中,先根据强碱电离方程式,求出,再由

4.弱酸溶液,用近似公式求算:

5.弱碱溶液:先根据近似公式求溶液的

二、已知pH的强酸、强碱溶液稀释计算

例1已知的盐酸溶液,稀释1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

解:∵

∴稀释100倍,则

强酸溶液,当体积扩大100倍,减少100倍,pH变化2个单位。

即pH由1变为3;溶液减小,而浓度增大。pH变大。

例2已知的溶液,稀释100倍,求稀释后溶液pH?

解:∵

稀释100倍:

强碱溶液,当体积扩大100倍,溶液中减少100倍,pH降低2。

总结、扩展

要点

内容

水(或溶液)离子积

(25℃)

溶液pH

溶液酸碱性与pH

扩展

1.已知强酸、强碱稀溶液的pH,等体积混合后,求混合液pH(近似计算)

适用于选择题型与填空题型的速算规律。

混合前

混合后

条件

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

2.强酸强碱混合呈中性时二者体积与pH变化规律

(1)若pH酸+pH碱=14,则;

(2)若pH酸+pH碱>14,则;

(3)若pH酸+pH碱<14,则

3.强酸(弱碱),弱酸(强碱)加水稀释后的pH变化规律:

(1)强酸,,加水稀释倍,则;

(2)弱酸,,加水稀释倍,则;

(3)强碱,,加水稀释倍,则;

(4)弱碱,,加水稀释倍,则;

(5)酸碱无限稀释,pH只能接近于7,酸不可能大于7,碱不可能小于7。

二个单位,由13变为11。溶液中减少,增大,pH变小。

例1等体积的和的两种盐酸溶液,混合后,求混合液pH?(设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解:设混合前两种盐酸体积都为

混合前:

,,溶液中

,,溶液中

混合后,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是原两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总积。

答混合液pH为3.3。

例2指导学生练习。

和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液的pH?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pH

一、水的电离与离子积

1.水的电离

2.水的离子积

常温下,

(仅是温度函数)

3.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1)温度: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温促使电离,增大。

(2)溶液中,浓度增大,均抑制水的电离,但不变。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溶液中小于1mol/L时,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关键掌握求不同溶液中的。

探究习题

pH等于13与pH等于9的两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是多少?

pH等于1与pH等于5的两强酸溶液各10mL,混合后溶液的pH是多少?

并结合以上两题总结出规律。

参考答案:两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分析先求出两溶液的,继而求出混合溶液的,再据水的离子积求出混合溶液的,并取负对数,即可计算出两强碱溶液混合后的pH。

解:pH=13,=,=。PH=9,,。

混合后溶液的为:

混合后溶液的为:

混合后溶液的pH为:

两强酸溶液混合:

分析pH等于1的强酸溶液为,pH值等于5的强酸溶液为,混合后溶液的要用原两强酸所含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解:两强酸溶液混合后的氢离子浓度为:

混合溶液的pH为:

小结: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由碱性强的溶液决定,比碱性强的原溶液pH略小,其值为-0.3。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由酸性强的溶液决定,比酸性强的原溶液pH略大,其值为+0.3。

关于波的衍射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现象和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2、知道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

3、通过观察水现象,认识衍射现象的特征.

教学建议

本节重点是理解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了解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且仅有明显与不明显之分.一般来说,波长大的波容易产生衍射,波长十分小的波,观察它的衍射现象就不容易了.

例如:将一只小瓶立于水波槽中,在槽中激发水波,若想在瓶子后面看到水波绕进的现象,激发水波的振子振动频率大些好还是小些好?为什么?

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时,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由于瓶子的直径已确定,故水波的波长越长越好,所以,激发水波的振子振动频率越小越好,越小,水波的越大,就更接近瓶子的直径,衍射现象就越明显.

请教师参考下列表中的概念

项目

备注

概念

衍射是波离开直线传播的位置绕到障碍物后的现象.

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有现象,一切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

产生明显衍射条件

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能与波长相比较.

产生的原因

波叠加的结果

实例

隔墙有耳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的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

教学仪器:水槽演示仪,长条橡胶管,计算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们向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个小石子,可以看到石子激起的水波形成圆形的波纹,并向周围传播.当波纹遇到障碍物后会怎样?请学生思考、想象、猜测.(本节课就要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对其进行初步解释.)

一、

1、现象:

首先观察水槽中水波的传播:圆形的水波向外扩散,越来越大.然后,在水槽中放入一个不大的障碍物,观察水波绕过障碍物传播的情况.由此给出定义.

让学生仔细观察演示现象.因为演示实验的不稳定,所以再用计算机多媒体演示衍射现象.

请学生思考讨论后给出定义,教师请学生回答并板书.

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叫做.

引导学生观察:在水槽中放入一个有孔的障碍物,水波通过孔后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衍射现象.再请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解释“绕过障碍物”的含义.

2、发生明显的条件:

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下面的观察:

①在不改变波源的条件下,将障碍物的孔由较大逐渐变小.可以看到现象越来越明显.

②引导学生思考障碍物的大小变化也会引起上述现象吗?

由此得出结论:障碍物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

③在不改变障碍物大小的条件下,使水波的波长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请学生回答是否也出现上述现象.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障碍物的大小与波长相差不多时,现象较明显.

(教师板书)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或者与波长相差不多.

最后告诉学生: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只有明显与不明显)

二、应用

请学生思考和讨论在我们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现象,举例说明:

例1、俗话说:“隔墙有耳”:是声现象,既声音绕过障碍物到了耳朵.

例2、水现象.

例3、在房间中可以接受到收音机和电视信号,是电磁现象探究活动

让学生自己动手回家做衍射实验和观察声音的衍射现象.

关于光的反射的高中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反射定律,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

2、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知道什么是虚像,掌握平面镜成虚象的作图法和和利用几何知识进行光路控制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

1、知道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并能用来解释光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

2、知道平面镜是怎样成像的,会画成像的光路图,

3、知道像的特点,能够证明物和像是镜面对称的.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认识自然界,从而热爱生活,用正确的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建议

关于光的反射、平面镜的教学建议

(-)引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在其他介质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是其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光速,当光照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我们在初中也已经做过初步的学习,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二)教学过程

光的反射部分在内容上与初中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自学,而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师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平面镜的成像上.

学生思考:

何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

列举光的反射现象.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平面镜成像做图.

教师讲解:

光的反射

1、人是怎样看见周围物体的?

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被照明而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并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人根据这像来识别物体.

2.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A、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B、在理解反射定律时,不能片面认为就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符合与入射角相等的直线有无数条,只有加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才能确定.

C、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光线照射到光滑的平面上,产生镜面反射;照射到粗糙物体表面,产生漫反射、平行光线在粗糙面上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显得杂乱无章,但对每一条光线而言,都遵循反射定律.

光路的可逆性:当光线沿反射光线方向入射时,反射光线一定沿入射光线光方向反射.

3.平面镜成像:

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等大、且为虚像.

关于像的问题: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会聚在一起而成的像.而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在一起而成像的,而光沿直线传播的观念.认为逆着射来的光就可以找到物体,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中,平面镜中的是虚像.虚像是虚的,但人视网膜上像是实在的.

平面镜成像作图法:(1)利用对称性作图.(2)利用反射定律作图.

关于平面镜成像的教学建议

在初中阶段学习时只要求利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作图,现在要求学生了解根据光的反射原理作图.

①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等大,并且相对于镜面对称、这个结论在初中阶段由实验得出,现在可以利用几何方法证明.

②加深对虚像的理解,要让学生知道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镜面反射后的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接到,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

③平面镜成像特点:

与物等大、正立的虚像,且物与像是关于镜面对称的

注意:虚像人眼能够看到,照相机也能拍摄

④平面镜不改变光线性质:具体是指:平行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为平行光线、会聚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为会聚光线、发散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仍为发散光线

⑤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1)反射定律法:从物点作任意两光线射向平面镜,由反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线,此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即为虚像点.

2)对称法:先标出反射面,再找物点关于镇面的对称点即像的位置、由物点任意作两条入射光线,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通过像点,实际“存在”的光线或实像用实线表示,并不真实“存在”的光线即反向延长线或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光线方向冠以箭头.通常为了保证准确、方便,常用第二种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光的反射、平面镜

(-)引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在其他介质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是其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光速,当光照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我们在初中也已经做过初步的学习,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二)教学过程

光的反射部分在内容上与初中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自学,而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师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平面镜的成像上.

学生思考:

何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

列举光的反射现象.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平面镜成像做图.

教师讲解:

光的反射

1、人是怎样看见周围物体的?

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被照明而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并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人根据这像来识别物体.

2.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A、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B、在理解反射定律时,不能片面认为就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符合与入射角相等的直线有无数条,只有加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才能确定.

C、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光线照射到光滑的平面上,产生镜面反射;照射到粗糙物体表面,产生漫反射、平行光线在粗糙面上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显得杂乱无章,但对每一条光线而言,都遵循反射定律.

光路的可逆性:当光线沿反射光线方向入射时,反射光线一定沿入射光线光方向反射.

3.平面镜成像:

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等大、且为虚像.

关于像的问题: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会聚在一起而成的像.而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在一起而成像的,而光沿直线传播的观念.认为逆着射来的光就可以找到物体,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中,平面镜中的是虚像.虚像是虚的,但人视网膜上像是实在的.

平面镜成像作图法:(1)利用对称性作图.(2)利用反射定律作图.

探究活动

1.制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制作一只潜望镜.

2.调查生活中有关光的反射的应用情况.

3.利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841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