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观察叶片的结构

初中教师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如何才能写好初中教案呢?小编为你推荐《观察叶片的结构》,希望您喜欢。

教学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3、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4、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5、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教学重点为、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介绍叶片的结构书本p115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同学们说出叶片总的来说能分成几个部分?1、表皮分为上下表皮,其中上表皮比下表皮的气孔少,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2、叶肉是叶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含有叶绿体,还记得叶绿体是进行什么作用的场所吗?3、叶脉里面含有导管和筛管,主要是起运输作用的组织。表皮,叶肉,叶脉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门户”是气孔气孔是表皮里比较特别的结构,它们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壁厚薄不均匀。1、气孔与水的关系:当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闭合2、气孔与温度的关系:温度高,气孔打开,加快蒸腾作用温度低,气孔关闭,减少蒸腾作用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与安放2、对光3、观察使用显微镜时,物镜与目镜的选择:先用10*的目镜和5*的物镜,为了找到物体的位置复习显微镜的构造:提问: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通光孔观察叶片的结构和步骤1、叶片放于木板上2、两片刀片,迅速切割(找出最薄的一片,用毛笔粘上)3、把最薄的一片做成临时装片。(先在载玻片上滴水,再把叶放在水里,盖上盖玻片,如看不清楚,可用稀碘液染色)4、找出叶脉,表皮,叶肉5、收拾工具,清洁桌面布置作业报告册p34,第四大题拓展练习。教学反思:学生对于气孔的作用并不是很明白,如果能给他们一些具体的例子可能会更清楚,比如太阳照射时,气孔张开,进行蒸腾作用,当下雨时,周围的湿度比较大,气孔也就不需要进行蒸腾作用,所以这时植物的气孔关闭。关于蒸腾作用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致被灼伤的问题,可以利用夏天洗澡的例子来说明。夏天洗澡后,留在人体体表的水分蒸发时,会带走人体的一部分热量,从而使人感到凉爽。由这类生活实例再引伸到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学生就容易理解了。我觉得书本上第3个步骤可以省略,因为只要在切成的叶片中找出比较细小的就可以完成我们的实验了,而找出这个最细小的叶片并不一定在培养皿中才能找到,在木板上同样可以,找到后用毛笔取出就能观察了。

jK251.COm精选阅读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2、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3、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弄好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二、教学重点: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三、教学难点:1、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2、细胞结构的观察。1、阅读书本p47方法步骤,总结出每个步骤:擦—滴—取—涂—盖—染—吸。(口要漱干净)2、这里面滴的与制作植物时不一样,不同在哪?(滴的是生理盐水)。因为动物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要使动物细胞处于活性的必须给它一个适合于它所在的环境,而0.9%的生理盐水就是适合于细胞生活的环境。就是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生理盐水的成分就是0.9克盐99.1克水。3、注意,取口腔上皮细胞的时候是在口腔两颊取。4、因为口腔上皮细胞比较难找,要把已经做好的口腔上皮细胞涂片给学生看,让他们准确找到细胞。四、布置作业:生物实验报告册p10、13、16教学反思:因为有了上一节课的植物细胞的实验,这一实验学生比较容易操作,但有的学生觉得在口腔里面取细胞很恶心,要教育他们科学精神。对于口腔里面的上皮细胞,压片时并没有植物那样容易,可以老师先做好一片示范的在讲台,让学生先了解这些上皮细胞成什么形态后再自己观察,这样易于学生找到细胞,而且也不用老师逐个指导。很多同学做实验的时候没有找到细胞,虽然有的书上写在实验中可以先染色后盖玻片,但对于这个实验来说,先盖玻片后染色成功率更高。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第四章一、教学目标:描述病毒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运用资料,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与人类的关系难点:病毒的结构。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小学时打入我们体内的疫苗是毒性减弱的病毒,打入病毒可以使我们体内产生抵抗能力。

与身边事例联系,兴致浓

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让学生分组讨论1、病毒如何发现的?2、病毒的特点(形态,大小,有无细胞结构)?3、病毒的种类?4、病毒的结构和生活?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与有害)

学生小组讨论找出答案

病毒是如何发现的?介绍19世纪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病毒的过程花叶病—汁液—细菌过滤器—感染正常叶片—正常叶患花叶草病毒

学生先介绍,教师总结

病毒的特点:病毒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的结构特点:1、有近似球形的多面体、杆形、蝌蚪形等。2、比细菌小得多,没有细胞结构。3、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学生先介绍,教师总结病毒的种类1、动物病毒2、植物病毒3、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有害方面:1、部分病毒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如感冒病毒,乙肝病毒,非典病毒等2、危害人类的经济作物、家禽、家畜等。3、破坏人类使用微生物进行生产的产业,如味精业。有利方面:1、预防接种,制造病毒疫苗控制一些疾病2、利用病毒的特性,人们用绿脓杆菌病毒防止烧伤病人伤口受绿脓杆菌感染化脓3、利用病毒可制高效的生物农药教学反思:本课主要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回答老师的问题,从而增进他们的小组合作性为主。从生活中学生是否打过疫苗入手,学生较具有兴趣。而且学生虽然很多都打过疫苗,但并不知道疫苗就是一种病毒,这个知识点跟他们的已有知识发生矛盾,所以学生有兴趣听课。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让他们每个人溶入到课堂中去,因为问题比较简单,在书本上也能找出答案,所以学生较易进入课堂状态。而讲到病毒的种类时,以禽流感病毒和sars为例,让学生判断是什么类型的病毒,学生兴致高,而且比较深刻。对于小组中有的学生不能融入课堂中这个问题,我尝试让学生给自己小组起组名,让他们的集体观点更浓,利于小组合作的进行。

我国将全方位调整农业结构教案模板


农业部部长陈耀邦今天说,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在种植业、畜牧和水产业等方面同时推进,在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因地制宜,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陈耀邦说,调整农业结构首先要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在区域布局上,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大力发展外向型、城郊型农业,增加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和特色出口农产品生产,形成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中部地区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建立优质稳产高效的大型商品粮、加工专用粮和饲料粮生产基地。西部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时机,加快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特色高效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要把畜牧业作为一个大的产业来抓,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东部地区和大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规模生产和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畜牧业集约化经营,加快实现畜牧业现代化。要下大力气健全良种繁育、疫病控制、饲料生产三大体系,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此外,还要继续优化渔业结构。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名特优新产品的比重;改革养殖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加大渔业资源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继续实施捕捞产量“零增长”计划。

(经济日报,xx年1月6日)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业的途径

一是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因为粮食生产是农业各部门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实现农业合理布局的关键,特别是我国这样一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对粮食生产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国人多耕地少和为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必须全面发展农业,使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

二是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发展地区优势。农业生产的地域性较强,因此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别确定不同的重点。首先要求农业各部门,各种农作物在地区上做到合理分布,即让每个部门、每种作物集中分布在生态条件最适宜的地方、经济效益最高的地方,其次要求每一个地区内部,有一个合理的农业结构。适当集中是根据我国人多地广,交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等现状,要求地区专业化规模不宜过大,要求专业化部门与辅助部门相结合,形成在空间上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区域,而不是在一个地区内搞单一化。

三是加强农业资源调查,搞好农业区划工作。农业资源调查是对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条件进行深入调查,然后根据各区域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划分农业区,为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提供重要依据。21世纪农业发展的8种类型21世纪,人类对农产品的要求是方便、营养、卫生、安全、回归自然。无污染、无公害、反季节性农产品将备受青睐。工艺型、风光型、保健型农产品也将应运而生。

可以预见,21世纪人类农业将向8种类型发展。

1.环境和发展要求:可持续农业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发生的几起“黑风暴事件”警示世人:“石油农业”“常规耕作”并不意味着现代农业。在美国出版的《犁耕者的愚蠢》一书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耕作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出现了少耕、免耕技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与环境问题加剧,随着自然农业思潮的复苏、兴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了“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跨越农业”“自然农业”“生物农业”“替代农业”“超石油农业”等。随后,在生存环境和发展越来越被世人注视的形势下,“可持续农业”又出现在世界农业发展方向的标牌上。专家认为,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将呈多元化格局,不同的国情将产生不同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与模式。例如,以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国为代表的经济、科技和资源实力型农业;以荷兰、以色列、日本等国家为代表的科技先导型农业;以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快速转变型农业;以非洲一些国家为代表的发展滞后型农业等。现代科学技术为农业发展的方式、类型提供了充足条件。从田间选择到太空育种,从传统种养业到试管组培、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对衣食住行质量要求更高,迫使农业发展方式、类型必须跟上时代脉搏。

2.复合生态系统要求:立体高效型农业常言道,高层建筑占天不占地。要想满足人【口对粮食食品的需求,就必须发展立体高效型农业。它利用时间差、空间差立体种养,组成“高效复合生态系统”,从平面、时间、多层次利用单位资源,生产出高产优质农产品。例如稻—萍—鱼共生,稻—菇—鱼立体种养,玉米(甘蔗)—食用菌栽培,藻(海带)—扇贝、海参共养,葡萄—高秆作物—中药材立体种植,多种作物间混套作等形式,可一地多收,高产高效。天津市南郊稻—菇—鱼立体种养,每公顷收稻谷7288.5千克,鲜平菇17416.5千克,鱼918千克,纯收入24724.8元。

3.超高产超优质要求:超级型农业超级型农业是利用高新技术、生物工程,培育杂交种,实现高产高效。每公顷产量达1200~15000千克的中国超级稻,产量高,米质好、抗寒、抗病、抗倒伏。超级型农业,具有超高产、超优质特点(例如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蛋白小麦、高碘蛋等)。超级方向一般有两种:一是大。例如:超级型畜禽,提供更多畜禽产品。利用高新技术把大型动物的生长基因,引入体形较小的动物体内,从而培育出个体粗壮的大型动物。例如,日本培育出一种马铃薯番茄新品种,株高10米,结果1.2万个,足有1000多千克;培育出比普通米粒大3倍的新型水稻。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局认为,在今后一二十年中,肯定能培育出大象一般的牛,鹅一样大的鸡。另外,通过倍性育种,可以获得株高、茎粗、叶大的高产蔬菜或奇特的观赏植物。超级型的另一个方向是小。培育精、优、小巧的微型动植物品种。如墨西哥的微型牛,身高60~100厘米,饲养6个月体重150~200千克即可宰杀。这种牛生长快,皮薄肉嫩,产奶量大,适应性强。中国的小型猪,体重不超35千克。中国的矮马、矮鸡和英国的贵妇鸡等。美国培育出柑橘一般大小的瓜,产量亦高,吃时一口一个,十分可口。目前,畜牧专家正在研究和试验把猪、兔、羊育成小到可放在菜盘子里的微型动物。墨西哥还培育出大批量微型牛。其次是植物的矮化育种。如亩产达5吨以上的矮化苹果,两年即可结果。

4.快节奏要求:快速型农业今后,利用组培进行脱毒苗工厂化生产草莓,5株原苗,8个月即可生产出30万株“组培脱毒原种苗”。这便是快速型农业。同时,快速还表现在育肥牛、肥猪、养鸡上。多种饲料添加剂、促长剂、埋植技术的应用,可使畜禽的育成速度加快,时间缩短。如用配合饲料养鸡,50天体重可达2千克。英国科学家正在研究食草猪。他们将牛、羊等草食家畜体内的一种酶基因,植入猪的受精卵,再把受精卵移植回猪的子宫里,产下的猪像牛羊一样以草为食,从而达到减少粮食消耗的目的。

5.集约时空要求:设施型及无土型农业美国经济学家一再声言,美国的农业增产,不是靠资源,而是靠技术。像日本、荷兰、以色列、法国、德国、中国等人多地少或人均资源稀缺的国家,设施型、无土型农业则可能是新世纪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多熟种植、一年数收受气候、季节、无霜期长短等因素限制,要变季节生产为终年生产,变平面生产为立体生产,最好的形式就是露地农业转向设施工厂化农业,有土栽培转向无土栽培(即用营养液培育植物)。从而,使露地单季单层生产变成工厂式多季多层生产,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6.休闲时尚要求:工艺型农业“饮食欣赏”“寓食于乐”则是新世纪人们的追求和时尚。中国厨师中餐巧制的各种“工艺”食品,使餐桌变成了“动植物园”。各种工艺造型巧夺天工,令外宾赞叹不已。活鱼上桌,让老外剪彩,老外刚一动筷,活鱼便张嘴飞眼,老外幽上一默:“whoeatswhom”(到底谁吃谁呀)?饮食欣赏成为欣赏饮食。如果说在桃、苹果等果实成熟过程中,择时遮光或其他处理成“寿”桃、“福”果之类的“化妆”水果,而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及育种方法,却能生产出果汁不多、落地可以弹跳的番茄,方形西瓜,球状胡萝卜,方形树、蛋状香椿芽、鹌鹑鸡、猪肉狗等。

7.健康意识要求:保健型农业现代人的健康意识与日俱增。诸如“家存万贯不如身体康健”“家有‘钱’仓不如身心健康”之类的常言已不绝于耳。无公害、保健型、营养型、食疗型食品,成为市场新宠。例如,未来将培育出美味可口,又有疗效的抗癌粮、防病瓜、长寿果、健脑鸡、保肝蛋、脱脂鱼等。据说,韩国食品专家成功培育出一种低胆固醇的优质肉猪。我国20世纪80年代引进国外技术生产的低胆固醇蛋、高碘蛋、高锌蛋、高铁蛋等功能性食品也颇受市场欢迎。

8.观光旅游要求:风光型农业农业观光旅游、创收创汇,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一个新动向。将生产与游玩相结合,农业区内进行工艺美化,作物整齐一致,道路纵横交叉,花卉、瓜果相互点缀,山青水绿,河湖则可划船观赏莲、鱼等。

21世纪中国农业面临的严竣形势与契机

1.农业主导产品粮食供需结构发生根本转变由于受“以粮为纲”及“吃饱”的思想影响,每年粮食增长速度很快,结构不合理,且质次价高、品种单一,造成大量积压,农业增产不增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需求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更注重品种质量和营养,对“粗、次、劣”粮食需求减少。随着加入wto,优质价廉的粮食进口比重增加,我国将不再面临“粮食安全问题”压力,而是农产品竞争的局面。

2.农业自然资源与生态状况不容乐观农业资源总量大,但人均相对不足,分布不均。资源质量不高占多数,开发利用难度大。垦殖程度较高,土地资源承受压力大。四荒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占全国耕地总面积2/3的中低产田没有很好综合治理。由于农业资源过度利用,乱砍滥伐,盲目开垦及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出现严重的生态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加剧,环境污染加深。

3.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存在污染的危险性大量的乱砍滥伐、毁林草种田,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大量生物种类消失。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有毒物质,使土质下降,水、气资源污染加剧。盲目引进发达国家转移的高耗高污染产业,盲目发展采矿业、化工业、造纸业等,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县工业及乡镇企业点多面广,科技含量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多,毁坏资源。只追求产量、忽视质量而使用大量化学制剂,粗滥加工使粮食及农副产品出口检测超标受阻。城市大型工业企业排污治理差,三废直接排放,导致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土地污染,甚至蔓延到广大农村地区。

4.农产品质次价高,品种单一,竞争力差农业主导产品粮食(小麦、玉米、大豆、水稻)、棉花、食油、糖及羊毛,质差、价高、竞争力差,出口量日益减少。肉、禽、水果、蔬菜、水海产品、中药材等具有一定成本和价格优势,以独、特、新、优价低占有少部份国际市场。绿色食品越来越引起国际市场的重视和青睐,其价格可均高于普通同类食品的50%~200%,但我国占有额很少。污染食品将受到越来越大冷遇与阻挠。1997年英国疯牛病及1999年比利时、德国、法国等国二恶英食品污染事件而丧失很多市场,中国出口食品及其他生活用品也常因污染使出口受阻。

5.加入wto农业面临压力与机遇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协议使我国农业生产面临巨大压力,不仅受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在品种、质量、价格的影响,而且由于降低关税和关税配额量增加,逐渐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加重国际竞争及国内“卖难”问题的压力。加入wto后,发达国家将削减农业补贴,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将增加进口产品外汇压力。国际市场对商品质量以及安全性、可靠性、卫生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壁垒将成为最难突破的贸易壁垒。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利用关贸总协定及国际贸易原则参与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加入wto必将加速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科技生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及品质优良、门类齐全的绿色农产品。加入wto后,我国生物物种多样性、农作物及畜禽品种多样性、绿色保健食品多样性将处于优势地位。单季稻一年只种一季稻的一种稻作制度。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北,长江流域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南方部分丘陵山区也有种植。单季稻可分为单季早稻、中稻、晚稻。南方的冬水田和海拔较高的地区,冬季实行休闲,每年只种一熟单季稻,一般均以单季早、中、晚稻与其他旱作物复种,形成一年两熟或三熟制。一年两熟制,一般第一熟为麦类、油菜、蚕豆、绿肥等冬作物,第二熟为单季中、晚稻,而以稻麦两熟最为普遍;亦有第一熟为春作物,例如大豆、花生、玉米、烟草、瓜菜等,第二熟为单季中、晚稻。还有第一熟为单季早稻,第二熟为荸荠、泽泻等水生作物。一年三熟制,一般第一熟为冬作物,第二熟为单季早稻,第三熟为秋作物,例如大豆、花生、玉米、甘薯、黄麻等。北方一熟单季稻,选用对光照反应不敏感的早熟早粳或早熟中粳品种;南方单季早、中稻选用优质、早熟、花期耐高温的籼稻品种为主,单季晚稻选用对短日反应较敏感的迟熟籼、粳品种。单季晚稻对短日照要求严格,不宜过早播、栽。双季稻在同一块稻田里,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的一种稻作制度。按其栽培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双季连作稻、间作稻和混作稻等。双季稻在中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最早见于公元前3世纪的《山海经》的记载。一般认为,古籍中常提到的“两熟稻”和“再熟稻”包括再生稻、混作稻、间作稻和连作稻等,反映了中国稻作制度的多样性。双季稻的出现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力资源,增加粮食产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熟制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作物的种植方式,有旱地二熟与水田二熟之分。在中国主要类型有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玉米、小麦──甘薯及小麦──谷子、小麦──花生、小麦──烟草等旱地二熟制。在长江流域棉花区主要是麦套棉和蚕豆套棉的二熟制,华南南部地区还有玉米──甘薯、大豆──玉米等的种植方式。水田两熟制主要以水稻为主套种或连种其他作物。主要类型有:

(1)喜凉的冬作物与水稻一年两熟。

(2)水稻与喜温作物一年两熟制,面积最大。实行两熟制的主要技术是根据当地光热条件,选择适宜二茬种植的作物品种,使二茬作物既能适时成熟,又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季节紧张的情况下,可采用二茬套种达到两熟。增加水、肥供应,满足二茬作物分耱,是提高总产量的重要手段。复种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作。复种是中国蔬菜集约化栽培的主要特点之一,能显著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是实现蔬菜高产种类多样、周年均衡供应的一个有效途径。依各地区条件及生产技术水平等的差异,复种程度有明显不同,通常以“复种指数”作为量度的指标。旱地三熟制在同一块旱地上,一年内接连或套种三季作物的种植方式,简称旱三熟。中国早在18世纪,就有三茬套种的记载。旱三熟在中国主要分布在≥10℃的积温在5000~8000℃以上,无霜期250天以上至终年无霜,年降水量900mm以上的长江流域和西南部分地区,为了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和土地,常用带状套作或留行套作的方式,将三种不同季节种收的旱地作物组成套作三熟。在热量条件充足,≥10℃积温在6500~8000℃以上的珠江流域,一年之内可以连续种收三季旱作物,成为复种三熟。旱地套作三熟,系由三种不同季节种收的作物组成的复合群体,其种植技术比旱地复种三熟和非带状套作三熟要求更高。以四川省比重最大的小麦/玉米/甘薯三茬套作为例,其技术要点为:按1.6~2m复合带距为一单元,对等分为甲、乙两个种植带,第一年,甲带种小麦—甘薯,乙带种冬绿肥──春玉米+大豆—秋绿肥(或秋豆、秋菜),第二年甲、乙两带交替茬口,换带种植。如此往复循环,形成定期带状轮作。旱地三熟制高产的关键,是要解决好三季作物共生期间的矛盾。

(1)选用矮秆、早熟、高产的品种,合理搭配。

(2)采用管理方便,有利三季作物均衡增产的带距和带比,建立合理的复合群体结构与密度。

(3)因地制宜,安排好多种作物,合理实行带状轮作。

(4)适时套种,加强共生期的田间管理。农作物一般指在大田栽培下收获供人类食用,或作工业原料用的作物。又称农艺作物、大田作物,俗称庄稼。在古农书中称为“禾稼”。《诗经·幽风》有“十月纳禾稼”的诗句。“作物”这个词是从日语转借而来,20世纪初在中国农业文献中开始引用,随后逐渐普及。

广义的农作物包括所有栽培植物(例如大田作物,果树,蔬菜,观赏、药用植物,林木等),狭义指以粮、棉、油为主的大田作物(如水稻、麦、棉、玉米、大豆、杂粮、油料、糖料、烟、茶、桑、麻、药材等农作物),以及绿肥、饲料和牧草作物。

重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粟、甘蔗等均属于禾本科。大豆、花生、豌豆、蚕豆、豇豆、苜蓿、紫云英等则属于豆科。其他如马铃薯、烟草属茄科,棉花属锦葵科,油菜属十字花科,甘薯属旋花科,甜菜属藜科,黄麻属椴树科等。

按生长年限划分有: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作物。一年生作物为当年播种,当年收获,水稻、棉花、大豆等属此类;

二年生作物也称越年生作物,为第一年种植,第二年收获,如小麦、油菜、蚕豆、甜菜等。多年生作物有苎麻、茶树等。按生长条件划分有:旱地作物和水田作物。旱地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水田作物有水稻。

(一)粮食作物包括谷类作物、薯类作物或豆类作物,亦称食用作物。

1.谷类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黑麦、高粱、粟等禾本科作物。

2.薯类作物:包括甘薯、薯芋、马铃薯等。

3.豆类作物:包括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等豆科作物。

(二)经济作物亦称工业原料作物或特用作物、技术作物。按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

1.纤维类作物:包括棉花、黄麻、红麻、大麻、苘麻、亚麻、剑麻、席草等,主要为纺织、编织、制绳索等提供原料。

2.油料作物: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等,主要用于榨取油脂。

3.糖料作物:包括甘蔗、甜菜等,以制糖为主要用途。

4.饮料作物:包括茶叶、咖啡、可可等,含有咖啡碱,有刺激和兴奋神经的作用。

5.药用作物:包括当归、人参、贝母、黄连、除虫菊等。

6.染料作物:包括蓝靛、番红花等。

7.香料作物:包括香茅草、薄荷、玫瑰等。(三)饲料与绿肥作物供畜禽饲用和直接肥田为目的而种植的作物。

1.饲料作物:包括苜蓿、草木樨、紫云英、苕子、三叶草等豆科饲料作物,黑麦草、燕麦草、苏丹草等禾本科饲料作物,等等。大麦、燕麦、黑麦、玉米、粟、甘薯等作物,亦常作为饲料栽培。

2.绿肥作物:凡是作物的茎、叶耕翻土中腐烂能增加土壤肥力的,都可归入绿肥作物类。如苕子、紫云英、黄花苜蓿、草木樨、柽麻、田菁、紫穗槐等。


人类的需要的教学方案


(第一、二框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文明)

一、课前导学

(一)明确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并认同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文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树立尊重劳动者的思想,抵制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抵制歧视劳动者,尤其是抵制歧视体力劳动者的思想,形成“不劳者不得食”的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怎样理解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二)自主学习,做好准备:

1、是美好生活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

2、从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3、劳动创造的人类文明包括和。

4、是精神财富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

(三)质疑(记录预习不理解的地方)

二、课堂助学

(一)预习交流展示:

(二)解疑释疑:

质疑:

解答:

(三)师生共同探讨交流:

1.如何理解“劳动”?(劳动对人类及人类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2.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怎样理解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3、我们的父母就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每天都在从事什么样的劳动呢?他们的劳动成果是什么?

4、学生交流:你还见过或者是知道哪些劳动现象呢?他们的劳动成果是什么?

三、巩固与反思:

(一)自我检查,单项选择:

1、下列属于劳动的是()

①工人在工厂工作②妈妈在洗衣服③我在学校学习④我节假日在家休息⑤我帮妈妈做家务⑥农民在种田⑦邻居在听音乐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⑥⑦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劳动创造了自然②劳动创造了人类③劳动创造了世界④劳动创造了文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文明。下列属于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是()

纺织机具《本草纲目》③瓷器④犁、耙

a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4、一下属于我国古代的精神文明的有()

①《诗经》②《物种起源》③《本草纲目》④《史记》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④

5、在原始社会之初,人类像动物般生吃捕到的猎物和其它食物。在劳动过程中,人类学会了用火加工食物,食物从此变得美味可口。这表明了()

a、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b、b、只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就会得到可口的饭菜。

c、劳动能够创造精神财富,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

d、劳动能够创造物质财富,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

(二)课堂延伸(参与体验)

1、学生课后查找资料,就“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项发明”开展交流。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最后全班投票评选出“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项发明”。

济南的冬天的教学方案


教案首页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学段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章节

第三

单元

课题名

济南的

冬天

课时

第二课时

执教教师单位

萍乡四中

教师姓名

姚丽

教学

目标1.识记课文字词的音、形、义。2.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3.学习老舍的写景方法,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时间安排一课时

课后

小结本文重在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思路,而后再掌握描写济南的天气和山水的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写景的技巧以指导学生写好家乡冬景,实现由阅读到写作能力的转化。

备注教学环节的用时随学生的课堂反应作灵活处理。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品读课文,学习写景的方法以及练习写作。一、复习导入(多媒体显示题目)《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原名____,字___。冬天的济南真是一个__,作者在文中重点写了济南的__和__(景物)济南的山__、__、__(特征)济南的水__、__、__。(特征)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___,作者通过济南和___、___、___的对比得出这个结论。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描绘了几幅画面,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二、齐读课文(给学生配乐朗读)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优美而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你对这位语言大师的语言表达技巧的感知表达出来吧!三、自由探究学生自由讨论探究,提示学生思考:作者如何描绘山水?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些语句用得最妙?妙在何处?四、品读课文(多媒体显示景物图片及课文分析要点)思考讨论: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如何娇美秀气?雪后山景“妙”在何处?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城外的小山如何像一幅小水墨画?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是怎样写济南冬天的水的?本文写景抒情有何特点?(学生找出课文语句品评分析,多媒体显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归纳要点。)五、总结写法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语言如此优美。在写法上有何值得借鉴?明确: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运用修辞情景交融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仔细观察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色,倾注你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借鉴本文的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要求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投入真情实感。)板书设计: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运用修辞情景交融

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第四节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

3.碱的命名和通性。

4.碱性氧化物。

二.重、难、疑点

1.重点: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

2.难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3.疑点: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吗?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酸有哪些化学通性及其它们具有通性的原因?

2.写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电离方程式。

[学生活动]:根据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电离出的离子,讨论这两种物质可能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做实验8-23、8-25、8-26。

[师生活动]:通过实验对比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用途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俗名

火碱、烧碱、苛性钠

消石灰、熟石灰

色、态

白色固体

白色粉末状固体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潮解

在空气中吸收水分,易潮解

能吸收少量的水分

腐蚀性

强烈腐蚀性

强烈腐蚀性

电离方程式

naoh=na++cl-

ca(oh)2=ca2++2oh-

[演示实验]:做实验8-24、8-27、8-28。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对比出两者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决定它们的哪些重要用途。(板书见下页表格)

[演示实验]:做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并分析讨论: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吗?

[师生活动]:通过复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引出碱的通性并根据熟悉的碱引出碱的分类和命名。

[板书]: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酸碱

指示剂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碱性

氧化物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sio2+2naoh=na2sio3+h2o

co2+ca(oh)2=caco3+h2o

so2+ca(oh)2=caso3+h2o

hcl+naoh=nacl+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hcl+ca(oh)2=cacl2+2h2o

h2so4+ca(oh)2=caso4+2h2o

naoh与cuso4的反应

naoh与fecl3的反应

ca(oh)2与cucl2的反应

用途

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刷等工业。

建筑业,抹墙,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配置农药。

二.碱的分类、命名与通性

1.分类

按碱是否溶于水分可溶性碱:如:koh、naoh、ba(oh)2、nh3·h2o微溶性碱:如:ca(oh)2难溶性碱:如:mg(oh)2、fe(oh)3、cu(oh)2

2.命名:根据组成—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的名称,叫做“氢氧化某”;具有可变价,把具有低价金属的离子的碱叫“氢氧化亚某”。

3.通性(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3)碱+酸=盐+水(4)碱(可溶)+盐(可溶)=新盐+新碱

四.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p169页习题。

圆的比例线的教学方案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切割线定理和割线定理.这些定理和推论不但是本节的重点、本章的重点,而且还是中考试题的热点;这些定理和推论是重要的工具性知识,主要应用与圆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难点:正确地写出定理中的等积式.因为图形中的线段较多,学生容易混淆.

2、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三个课时.第1课时介绍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做例1和例2.第2课时介绍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做例3.第3课时是习题课,讲例4并做有关的练3.

(1)教师通过教学,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猜想——证明——应用”等学习,教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第1课时:相交弦定理

教学目标:

1.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并初步会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证明和计算;

2.学会作两条已知线段的比例中项;

3.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

4.通过推论的推导,向学生渗透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

教学难点:

在定理的叙述和应用时,学生往往将半径、直径跟定理中的线段搞混,从而导致证明中发生错误,因此务必使学生清楚定理的提出和证明过程,了解是哪两个三角形相似,从而就可以用对应边成比例的结论直接写出定理.

教学活动设计

(一)设置学习情境

1、图形变换:(利用电脑使AB与CD弦变动)

①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规律:∠A=∠D,∠C=∠B.

②进一步得出:△APC∽△DPB.

③如果将图形做些变换,去掉AC和BD,图中线段PA,PB,PC,PO之间的关系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观察,并回答.

2、证明:

已知:弦AB和CD交于⊙O内一点P.

求证:PA·PB=PC·PD.

(A层学生要训练学生写出已知、求证、证明;B、C层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

(证明略)

(二)定理及推论

1、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结合图形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相交弦定理:在⊙O中;弦AB,CD相交于点P,那么PA·PB=PC·PD.

2、从一般到特殊,发现结论.

对两条相交弦的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中一条是直径,并且它们互相垂直如图,AB是直径,并且AB⊥CD于P.

提问:根据相交弦定理,能得到什么结论?

指出:PC2=PA·PB.

请学生用文字语言将这一结论叙述出来,如果叙述不完全、不准确.教师纠正,并板书.

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3、深刻理解推论:由于圆是轴对称图形,上述结论又可叙述为:半圆上一点C向直径AB作垂线,垂足是P,则PC2=PA·PB.

若再连结AC,BC,则在图中又出现了射影定理的基本图形,于是有:

PC2=PA·PB;AC2=AP·AB;CB2=BP·AB

(三)应用、反思

例1已知圆中两条弦相交,第一条弦被交点分为12厘米和16厘米两段,第二条弦的长为32厘米,求第二条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的长.

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并求出相应的解.

例2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c,使c2=ab.

分析:这个作图求作的形式符合相交弦定理的推论的形式,因此可引导学生作出以线段a十b为直径的半圆,仿照推论即可作出要求作的线段.

作法:口述作法.

反思:这个作图是作两已知线段的比例中项的问题,可以当作基本作图加以应用.同时可启发学生考虑通过其它途径完成作图.

练习1如图,AP=2厘米,PB=2.5厘米,CP=1厘米,求CD.

变式练习:若AP=2厘米,PB=2.5厘米,CP,DP的长度皆为整数.那么CD的长度是多少?

将条件隐化,增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练习2如图,CD是⊙O的直径,AB⊥CD,垂足为P,AP=4厘米,PD=2厘米.求PO的长.

练习3如图:在⊙O中,P是弦AB上一点,OP⊥PC,PC交⊙O于C.求证:PC2=PA·PB

引导学生分析:由AP·PB,联想到相交弦定理,于是想到延长CP交⊙O于D,于是有PC·PD=PA·PB.又根据条件OP⊥PC.易证得PC=PD问题得证.

(四)小结

知识: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

能力:作图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法:学习了由一般到特殊(由定理直接得到推论的过程)的思想方法.

(五)作业

教材P132中9,10;P134中B组4(1).

第2课时切割线定理

教学目标:

1.掌握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并初步学会运用它们进行计算和证明;

2.掌握构造相似三角形证明切割线定理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从几何图形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

3.能够用运动的观点学习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它是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的重要定理.

教学难点:

定理的灵活运用以及定理与推论问的内在联系是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一)提出问题

1、引出问题:相交弦定理是两弦相交于圆内一点.如果两弦延长交于圆外一点P,那么该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四条线段PA,PB,PC,PD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如图1)

当其中一条割线绕交点旋转到与圆的两交点重合为一点(如图2)时,由圆外这点到割线与圆的两交点的两条线段长和该点的切线长PA,PB,PT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2、猜想:引导学生猜想出图中三条线段PT,PA,PB间的关系为PT2=PA·PB.

3、证明:

让学生根据图2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分析、证明猜想.

分析:要证PT2=PA·PB,可以证明,为此可证以PA·PT为边的三角形与以PT,BP为边的三角形相似,于是考虑作辅助线TP,PB.(图3).容易证明∠PTA=∠B又∠P=∠P,因此△BPT∽△TPA,于是问题可证.

4、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上述结论.

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二)切割线定理的推论

1、再提出问题:当PB、PD为两条割线时,线段PA,PB,PC,PD之间有什么关系?

观察图4,提出猜想:PA·PB=PC·PD.

2、组织学生用多种方法证明:

方法一:要证PA·PB=PC·PD,可证此可证以PA,PC为边的三角形和以PD,PB为边的三角形相似,所以考虑作辅助线AC,BD,容易证明∠PAC=∠D,∠P=∠P,因此△PAC∽△PDB.(如图4)

方法二:要证,还可考虑证明以PA,PD为边的三角形和以PC、PB为边的三角形相似,所以考虑作辅助线AD、CB.容易证明∠B=∠D,又∠P=∠P.因此△PAD∽△PCB.(如图5)

方法三: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图2,立即会发现.PT2=PA·PB,同时PT2=PC·PD,于是可以得出PA·PB=PC·PD.PA·PB=PC·PD

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也叫做割线定理)

(三)初步应用

例1已知:如图6,⊙O的割线PAB交⊙O于点A和B,PA=6厘米,AB=8厘米,PO=10.9厘米,求⊙O的半径.

分析:由于PO既不是⊙O的切线也不是割线,故须将PO延长交⊙O于D,构成了圆的一条割线,而OD又恰好是⊙O的半径,于是运用切割线定理的推论,问题得解.

(解略)教师示范解题.

例2已知如图7,线段AB和⊙O交于点C,D,AC=BD,AE,BF分别切⊙O于点E,F,

求证:AE=BF.

分析:要证明的两条线段AE,BF均与⊙O相切,且从A、B两点出发引的割线ACD和BDC在同一直线上,且AC=BD,AD=BC.因此它们的积相等,问题得证.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随时纠正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AE2=AC·CD和BF2=BD·DC等.

巩固练习:P128练习1、2题

(四)小结

知识:切割线定理及推论;

能力:结合具体图形时,应能写出正确的等积式;

方法:在证明切割线定理和推论时,所用的构造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十分重要,应注意很好地掌握.

(五)作业教材P132中,11、12题.

探究活动

最佳射门位置

国际足联规定法国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场地长105米,宽68米,足蛎趴?.32米,高2.44米,试确定边锋最佳射门位置(精确到l米).

分析与解如图1所示.AB是足球门,点P是边锋所在的位置.最佳射门位置应是使球员对足球门视角最大的位置,即向P上方或下方移动,视角都变小,因此点P实际上是过A、B且与边线相切的圆的切点,如图1所示.即OP是圆的切线,而OB是圆的割线.

故,又,

OB=30.34+7.32=37.66.

OP=(米).

注:上述解法适用于更一般情形.如图2所示.△BOP可为任意角.

地球的运动时的教学方案


地球的运动第四课时

【重点】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3.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4.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

1.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2.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提问)在晴天的一天中,早晨、中午和傍晚三个时间相比,哪个时间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利害?为什么?

(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划分了五带。

(讲授新课)

(活动1)读课本的“地球上的五带”图,分组完成下列内容:

1.画出五带示意图,说出五带的名称?

2.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名称?

3.讨论五带中,哪个带占的面积最大?哪个带最小?

4.哪个温度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哪个温度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哪个温度带四季变化明显?

5.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温度带?还有一小部分位于哪个带?

6.说出各带的突出特点?

讨论后学生分组回答,老师补充相关内容。

(活动2)分组讨论(以北京为例):

1.北京1年中哪个月气温最高?哪个月气温最低?一年四季每个季节各几个月?

(气温最高7月,开始放暑假;气温最低1月,开始放寒假;每个季节3个月)

2.你知道24节气吗?7月应该是哪两个节气?1月是哪两个节气吗?

(7月小暑和大暑,最热;1月是小寒和大寒,最冷)

3.北半球各季节各是哪三个月?

(春季:12、1、2月;夏季:3、4、5月;秋季:6、7、8月;冬季:12、1、2月。这种四季是以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相结合来划分的。)

(教师小结)

(反馈)完成课本提供的活动的内容。

【板书设计】

四、地球五带的划分

地球的运动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②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特点。

能力目标:①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教具:

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小型地球仪(学生可自带)、手电筒(学生可自带)、自制课件等。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读图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阅读:学生一起朗读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引入本课内容。

演示:教师用教具演示“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同步)”,请学生观察。

自学:学生自学本课数分钟。

二、讲授新课

投影:地球自转动画

提问: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

投影: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

提问:假定地球不自转,太阳照在地球表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演示:要求学生利用自带地球仪、手电筒、演示地球自转,并观察地球表面不同地点昼夜交替的情况。

提问: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中“畅畅和姨妈的问候”并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的初步印象。

讲述:教师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出昼夜两半球的范围,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使地球不同地区产生了时刻差异。

提问: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周期。

投影:从地球公转姿态动画得出地球公转及其重要特征

投影:通过动画和图片讲解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投影:通过地球公转动画、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动画及太阳直射点移动动画,讲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利用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填写二分二至日

太阳直射点纬度

南北半球获得光热状况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提问:第12页活动2(通过动画讲解)。

归纳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有规律变化形成四季。

投影:地球的五带图

提问:①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②各带内接受太阳照射情况和气候最明显特征;

③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哪一带。

[小结]学生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点评:该教案项目齐全,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过程清楚,板书整洁,教学环节清楚,提问恰当,教师示范性强。教学过程略显简单。

丰富多样的情绪的教学方案


内容预览:

《丰富多样的情绪》--【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2.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生活中要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形成健全人格。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情绪对人会产生不同的作用。难点:情绪的含义。【教法及教具】事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表演、活动体……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这篇教案要求至少是本站的注册会员才能阅读!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842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