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初中教案种子植物
时间:2022-03-18 种子教案 初中数学试讲经典教案教学目标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4.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重点和难点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课前准备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藻类、苔藓、蕨类、种子四类植物的cai课件(扫描或下载);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其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扫描或下载);动态展示桃的果实和种子的cai课件[动画: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F236.cOM 活动范文吧)
教师活动一、观察种子①菜豆种子的结构;③玉米种子的结构;③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和讨论,说出菜豆种子、王米种子的结构。方案二:对照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看书,同学间讨论交流知道两种种子结构。方案三:结合方案一、二[注:时间充裕、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情况下]方案四: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观察教师板画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图,并能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学生讨论交流,填充表格。巡视、指导,提供挂图、剪贴图、用彩色粉笔板画。均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纠1正、补充、完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出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表格。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方案一: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然后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结论。方案二: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种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实、种子)的cai课件,实验小组就讨论提纲讨论、比较得、出结论。巡视、参与讨论、出示课件、指导、点拨。出示讨论提纲如下: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异同方案一: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方案二:观察“桃的果实、种子”、“松的球果和种子”挂图,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方案三:观察动态的展示桃的果实和种子的cai课件,再观察“松的球果和种子”的图片投影,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仑,得出答案。巡视、指导、展示挂图、出示课件1以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是“裸”“被”为启发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出示补充的图片。
出示课件2.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方案一: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方案二:观察cai课件,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方案三:跟随老师到校园里或学校周围,认识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组织好学生,指导学生观察识别。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方案一:在看书自学基础上,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苍耳、柳、榆等,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方案二: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小组讨论,得出答案。启发、点拨出示课件
出示讨论提纲: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和种子成熟后,果皮各起什么作用?2.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如借动物、风力、水力传播等,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Jk251.coM编辑推荐
经典初中教案植物的生殖
课时1(一)目标与方法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2.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3.尝试区别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4.体会到不同的生殖方式对环境的适应。5.关注植物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课前准备向日葵的种子、马铃薯块茎、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及马铃薯块茎发芽生根的投影片。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程序学生活动导言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考考你生物界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它们与人类保护和利用生物又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进入新课有性生殖你一定还记得花的结构及其在生殖中的作用。请你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填写书本p2页的框图。学生填图提问1(出示种子)被子植物是怎样生殖的?(它们通过开花、受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思考回答提问2何为“有性生殖”?(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学生自学寻找答案过渡除此之外,植物还有其它生殖方式吗?无性生殖出示投影观察: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马铃薯块茎发芽生根思考:1.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2.这种生殖方式又叫什么?观察与思考自学书本回答检验学生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理解完成《生物课课练》1、2、3、4、9(1、2、3)总结:如何区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学生思考回答提问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对植物来说各有什么益处?1.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恶劣环境)。2.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所以短期内可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学生讨论并尝试回答练习完成5、6、9(4、5)动动手完成7课后完成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发言教后小记学中练,练中学,学生学得又快又有兴趣。
课时2植物的生殖(二)目标与方法1.说出扦插和嫁接应具备的条件。2.尝试进行嫁接和扦插实验。3.确立科学研究最终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思想。课前准备每个学习小组准备好柳树的枝条、刀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出示阅读提纲1.何为扦插?何为嫁接?2.扦插紫背天葵需要哪些环境条件?扦插的材料要如何处理?3.如何进行扦插,你能操作一下吗?4.如何进行嫁接?你能操作一下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讨论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就阅读提纲逐一回答。每小组代表上台演示嫁接的操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练习与巩固完成《课课练》1-8思考并回答动动手《课课练》9课后完成本课小结你学会了些什么?学生小结教后小记本节课重在实践操作,在课上让学生进行模拟嫁接和扦插,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经典初中教案科学种子里面有什么
随着初中教师工作的不断熟练,我们需要撰写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每一位初中老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优秀的初中教案是什么样子的?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经典初中教案科学种子里面有什么》。
1.种子里面有什么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单元的第一课。本课通过组织学生对种子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使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构造;并且会用放大镜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对种子哪部分长出根、茎、叶进行猜想,通过种子的发芽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初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观察实验,并做实验的记录。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植物的知识,知道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并且对种子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从植物生命的第一步种子开始,对种子进行观察,初步了解种子的构造,并预测种子发芽时哪部分长出根、哪部分长出茎和叶,用实验进行验证自己的猜想,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我们选择本地常见的几种种子:大豆、蚕豆、花生、向日葵种子等,通过对这几种种子的观察比较,使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构造,让学生在亲自动手中真实地感受种子内部的结构,并在感受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得到多方位的发展。此外还需准备其它一些材料:镊子、放大镜、培养皿、烧杯等。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用解剖的方法,通过放大镜对种子进行观察比较;
●能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找出种子的相似之处;
●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种子的构造;
●知道种子里哪部分长出根、哪部分长出茎和叶;
●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珍爱生命;
●意识到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应该珍惜生命,不损伤一草一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和平时的积累,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植物的知识。先请大家把自己知道的关于植物的知识整理在记录纸上,然后来举行一场“植物知识”竞赛。
2、学生整理记录。
3、学生交流。
【评析】“植物知识”竞赛是一个很好的导入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了解学生有关植物的知识基础,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种子
1、谈话:许多植物的生长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种子。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种子在小组内介绍一下。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教师提问:这些种子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4、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评析】观察种子的不同和相同,不要局限在外形、颜色等有限的方面,这部分的教学应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围绕问题自己去观察、研究,就算有的同学把研究深入到了种子的内部,我们也要加以鼓励,给予帮助!这里和下面的“种子里面有什么”不是截然分开的。
三、研究种子里面有什么
1、谈话:同学们,种子里面有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根据你们的经验,大家猜一猜:种子里面有什么?
2、学生猜想。
3、提问:①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里面呢?(把种子剥开来看一看)
②种子这么硬怎么把它剥开来呢?(放在水里泡一泡)
4、谈话: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用水泡过的蚕豆种子,下面就请大家把蚕豆种子剥开,观察蚕豆种子里面有什么?边观察边把看到的情形画在记录纸上。
5、学生观察。
6、教师巡视,鼓励学生细致地观察,为了观察得更清楚,适时提醒学生可以使用放大镜。指导学生观察蚕豆种子里面的每一部分,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这是什么?像什么……
7、学生分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8、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可将部分学生的画的图贴在黑板上。
9、提问:其它种子里面是不是也和蚕豆种子一样呢?剥开其它一些种子(花生、大豆、葵花子)看看,里面有什么?
10、学生观察。
11、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12、小结:花生、大豆、葵花子的种子和蚕豆种子的里面是很相似的。其它种子里面基本也是这样的。
【评析】这里的研究是有目的的研究,是借助工具进行的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对细微部分进行观察的能力,科学地记录观察结果是这里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方法比知识重要。
四、种子是怎样长成植物的
1、谈话:为什么一粒种子可以长成一棵植物呢?种子里有“植物宝宝”吗?猜一猜,种子里哪部分将来长成植物的根,哪部分又长成植物的茎和叶?
2、学生猜想。
3、谈话: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做实验)怎样设计实验呢
4、学生设计实验。
5、讲解实验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培育第一粒种子,以后每天放一粒种子,共放七粒,每天做记载。
6、布置学生课后实验。
7、小结:种子里的“植物宝宝”,就是长成根、茎和叶的部分科学上叫“胚”,其余部分都是胚的“食物”。
【评析】为了保证过程的探究性,我们反对为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在课前由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实验结果,因为这样就把问题的探究过程变成了结果的验证过程,趣味性和“科学研究”价值都大大下降,这是得不偿失的。而且就整个过程而言,学生兴致勃勃地设计了实验,研究热情正高时,就因教师提供的实验结果嘎然而止,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依赖,失去研究的兴趣。
五、课后延伸
在小盒子的3个分格里放3粒黄豆,一格不放水、一格放少许水、一格多放一点水,比较3粒黄豆的发芽有什么不同?
【评析】这是一个研究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可以说这是一个新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这样的研究无非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周围一切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己去研究问题。一般,这样的研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完全的放任自流肯定不行。
教学片断赏析
师:同学们,种子里面有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
生(齐声回答):想。
师:可是这些种子这么硬,怎样才能剥开来呢?
生:用手指剥。
生(抢着说):用刀切开来。
生:用榔头敲。
众生:哈哈哈……
生:用牙齿咬。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的方法不行,用刀切、榔头敲、牙齿咬,万一把种子弄坏了怎么办?
生(议论纷纷):对呀,弄坏了怎么办!
生:老师,我有办法:把种子放在水里泡一下就可以了,我家以前做“回芽豆”,就是先把豆子放在水里泡一夜,这样就容易剥开来了。
生(抢着说):对,我家也做过。
【评析】这一环节采用学生“争论式”的讨论方式,教师以简单的引导,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热闹的争论场面,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自己找到最佳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讨论中,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答案,使他们体会到“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可真多,不过我们觉得用水泡更合理些。瞧,老师这儿已经泡好了一些种子,有蚕豆、大豆(就是黄豆)、花生、葵花子。让我们先来研究蚕豆种子里面有什么,请大家剥开蚕豆种子,剥的时候要特别细心,别把种子弄坏了,观察里面有什么,同时记住随时把看到的结果用文字或者图画记在记录纸上。开始吧!
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提醒个别小组为了观察仔细,可以使用放大镜。并适时提出一些问题:这是什么?它像什么……
师:好,同学们结束观察。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想到用放大镜来观察。有的小组还把剥开的蚕豆种子整齐地排在桌上,瞧,这一组排得多整齐啊!并且把你们的发现都记在了记录纸上。蚕豆种子里面有什么呢?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吧。你来说,对,就是你。
生:蚕豆外面有一层皮,是深绿色的;拨开以后有两个豆瓣、豆瓣的一角有小芽。
生:我和他的发现差不多,蚕豆外面有皮,有两个豆瓣,也有一个小芽,但是我用放大镜观察后发现小芽的一头好象有点尖,是白色的,另一头象片小叶子,绿绿的。
师:观察得真仔细,其他小组有什么发现吗?
生(抢着说):里面有一条虫子!
众生:哈哈哈……
师:是吗,让我看看,唉,真的有。可能是种子放久了吧。不过他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生:老师,我还发现蚕豆皮上有一道黑色的东西,就是不知道是什么?
师:它叫“种脐”,种子一般都有种脐。
【评析】这一活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老师并没有强调所有的学生必须知道种子里面有什么;并没有刻意告诉学生什么是子叶、什么是胚根和胚芽。只要求学生能通过活动有所收获,能经历一次有意义的探究过程。
在活动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即使课上出现“小意外”,也是非常尊重学生;也不是旁观者,而是深入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研究,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对蚕豆的里面有比较全面的认识。那么,其它种子的里面是不是也和蚕豆种子一样呢?请大家剥开其它一些种子,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新发现,这些种子里面有什么?
生:这些种子的外面都有一层皮,不过花生和大豆的皮比较软,葵花子的皮比较硬。
生:都可以分成两瓣,还都有芽。
生:我发现花生种子的芽一端有点尖,另一端是分叉的好象两片小叶子。
生:我发现豆瓣的里面都有点凹进去。
师:说得都很好,谁能完整地说一下吗?
生:花生、大豆、葵花子和蚕豆种子一样,都有一层皮,都有两瓣,里面都有芽。
【评析】这一活动始终是在一种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师生关系融洽,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他们喜欢上这样的课。
经典初中教案苔藓蕨类植物
课题: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时:1
目标知识与技能: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和对生物圈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交流学习、我是小老师活动,掌握预习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分析准备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关键点:我是小老师活动的监督,反馈。易错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易混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规律方法指导:分组预习、交流学习、提问巩固学情分析及问题预测:学生基础差。个别学生不参与活动或无能力把预习问题讲给其他组同学。
学教过程
预习交流一组:教材p78。1、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哪几个类群?2、是按照什么不同分类的?3、为什么“春来江水绿如蓝”?4、鱼缸的内壁的绿膜是什么?二组:藻类植物:1、代表植物。2、形态特征。3、生活环境。4、作用。三组:苔藓植物:1、代表植物。2、形态特征。3、生活环境。4、作用。四组:蕨类植物:1、代表植物。2、形态特征。3、生活环境。4、作用。五组:阅读全节,拓展介绍、巩固提问。
学教过程
合作展示点拨导学
一、温故知新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植物体的四种主要组织?
3、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提问几名同学,然后由这几名同学到各组去考其他同学,不会的告诉一遍,再不会记下名字,交给老师。
二、预习时到各组中去指导点拨。
三、1提问各组预习情况,将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
2由每组成员去其他组指导,并进行提问。
3其他组成员,认真听讲并核对黑板内容,如果他讲的不对要举报他
四、涉及到拓展内容时,由拓展组成员做拓展介绍。
五、最后由提问组成员到各组中去提问教学中的各个问题,并把掌握差的同学名单交给老师。
六、布置下节内容
达标测评1、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哪几个类群?2、是按照什么不同分类的?3、为什么“春来江水绿如蓝”?4、鱼缸的内壁的绿膜是什么?5、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和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举例说出常见植物。
适度拓展1、藻类植物释放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多少。2、原始森林中迷路的故事。3、我们现在使用的煤是怎么来的。
板书设计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代表植物形态特征生活环境作用藻类海带、紫菜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大部分在水中释放氧气食用苔藓墙藓、苔藓有茎、叶和假根阴湿、背阴的地方监测空气污染程度指示方向蕨类肾蕨、满江红有根、茎、叶潮湿的陆地食用药用
反思共进
经典初中教案植物的生殖八下生物教案)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教学目标: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无性生殖的类型,尝试区别植物的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关注植物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无性生殖的类型。一、导入“梁上有双燕,------犹恐巢中饥。”是怎么样的一种景象?说明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想法?生物圈生物延续发展相互作用演奏生命乐章环境二、新授植物举例:种子、分株、扦插等生物的生殖动物举例:交配、抱对等微生物举例:分裂、孢子植物的生殖㈠回忆1.绿色开花植物由几部分构成?哪些与生殖有关?2.种子是怎么样形成的?㈡再现绿色开花植物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花萼、花冠等柱头植物成熟开花雌蕊花柱子房胚珠卵细胞受精卵雄蕊花药花粉精子花丝哪些植物有这样一个过程?㈢综述在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休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由母休直接产生新个体。㈣观察与思考p3观察与思考1.你尝试过图中的方式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2.比较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异同点。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
相同点
均可产生新个休
不同点
方式
生殖细胞结合
由母体直接产生
差异
新旧个体差异较大
无差异
数量
新个体数量较少
可大量产生新个体三、练习课课练相应练习四、作业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教学目标:说出扦插和嫁接应具备的条件,尝试进行嫁接和扦插实验,确立科学研究最终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说出扦插和嫁接应具备的条件。一、导入无性生殖有哪些方式?你尝试过哪几种?二、新授无性生殖的应用栽培农作物、园林植物例:甘薯、土豆,苹果、梨等果树的优良品种。方式:扦插——甘薯、月季、葡萄、菊等嫁接——苹果、梨等果树嫁接——一个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体,使两部分长成完整的植物体。接穗—芽或枝—芽接砧木—同科植物的形成层—枝接完整植物体讨论嫁接有什么好处?好处:保持优良性状,缩短生长期等。扦插该如何处理呢?(除去光、温、水、湿等环境因素)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材料:紫背天葵一般操作:紫背天葵的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上方切口水平,下方切口斜向,上一节去部分叶,下部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下一节埋入土中。提出问题:适宜扦插的材料,怎么样处理才能容易成活?制定并实施计划:1.准备生长健壮的植株材料,还有插器、基质、剪刀及标牌等。2.注意设置对照,实验样本不要太小,以减少统计误差。3.确定观察时间、次数。4.设计一表格,记录观察情况。5.判断扦插的枝条是否成活。讨论:1.在你对扦插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2.请你查阅资料,或请教有经验的人,了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扦插材料生根快而多?解析讨论:1.取茎段时,上方切口水平,下方切口为斜向,下方切口位于节处。温度、光照、湿度均要适宜。2.添加生长激素,注意光、温、水、湿等条件的变化等等。三、练习课后练习四、作业课课练习
经济植物四观赏植物初中教案精选
四、观赏植物
教材分析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以学生常见的肾蕨为代表,认识各种观赏植物的形态。引导学生来了解我们身边的观赏植物。观赏植物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展开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生物圈中植物的多样性以及与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75">人类有密切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学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type="#_x0000_t75">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节的重点和难点是: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学生分析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家庭都养花种草,学生对观赏植物也非常喜爱,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植物都是通过开花、结果产生种子来繁殖后代的。设计理念通过对肾蕨形态和繁殖方式的探究,让学生认识肾蕨植物及其主要特征,并且学会欣赏植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当地常见的观赏植物。2.概述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3.举例说出不同植物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技能性目标:尝试课内外图文资料及其它信息的搜集。情感性目标:1.关注身边的植物,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2.关注我国的观赏植物,提高艺术欣赏能力。3.体验我国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植物。增强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自觉性。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①每组一盆肾蕨和一个放大镜、平底缸或玻璃钢一个、消毒的锅一个、温度计或砖块等。②多盆观赏植物。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前让每组同学从家里带来一盆观赏植物,组织全班同学观赏,营造一种热爱自然的氛围。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精神生活也逐渐丰富。观赏植物也越来越多的走进普通百姓的家。比如同学门带来的月季、菊花、君子兰、紫茉莉等各种鲜花绿草让人赏心悦目。在众多花草中,肾蕨以优美的体态,象蜈蚣一样的叶子而倍受人们青睐。这么漂亮的肾蕨是否每个同学都想拥有一盆呢?美丽的肾蕨可能和我们熟悉的一些植物一样,喜欢充足的阳光,开出的花也一定很漂亮,等结了种子再利用种子繁殖几株送给们同学们行不行?认为不可以的同学你能说明理由么?它不开花也不结种,那它怎样繁殖后代呢?请同学们观察课桌上肾蕨的植株。仔细观察花盆中的肾蕨,结合我们的幻灯片分别找出它的根、茎和叶来。在叶的背面找到孢子囊,用解剖针刺破孢子囊后再用放大镜观察孢子囊内有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是小辞典,判断肾蕨靠什么繁殖后代?那么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我们的推论呢?那好,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肾蕨适于生长在什么环境下。请根据刚才的提示来设计一组实验证明肾蕨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肾蕨的生殖方式和松、桃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区别?像肾蕨这样的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而是靠孢子繁殖后代,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凡具有以上特征的植物,我们称之为蕨类植物。日常生活中,你还认识那些观赏植物?它们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观赏植物是大自然的精华,它以绚丽的风姿,把大自然装点的分外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养花种草,可以调剂和丰富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增添生活乐趣;陶冶性情,增进健康。养花种草可以美化、绿化、保护和改善环境,净化空气,使人们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花卉不仅供人观赏而且人们寓于不同的花卉以不同的涵义,请同学们查阅有关资料,找出不同国家的国花及其象征意义。学生回答:是!学生回答:行(不行)。学生回答:我们家的肾蕨经常放在阴湿的地方也从未见过它开花结种。学生回答:孢子。学生回答:能。学生回答:阴湿的环境下。学生设计:1.一块砖,洗净,在沸水进行消毒,然后把它放在平底瓦缸或玻璃缸中向缸里注水,使砖的一半浸在水里。这样,砖面就可以不断的吸水,经常保持湿润。2.带有成熟孢子囊的肾蕨叶片剪成小块,取10个带孢子囊的小块,10个不带孢子囊的小块,分别稀疏的撒在砖面上。3用玻璃盖上缸口。把缸放在温暖而阴暗的地方,温度最好控制在15℃左右。两星期后,观察是否长出新的肾蕨幼体。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案,然后选择其中最便于完成的动手实验。学生回答:肾蕨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的。[来源:学科网]学生回答:肾蕨通过孢子繁殖,而松、桃通过种子繁殖后代。展示兴趣小组同学们两周前的实验结果。学生回答:芦荟有美容、食用、药用的功能。菊花可以做食品和菜肴等等。
经典初中教案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学案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在体内是怎样运输的?
2.什么是植物的蒸腾作用?
3.绿色植物是怎样参与生物圈中水循环的?
[学习内容]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1.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结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方向是怎样的?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
1.什么是蒸腾作用?
仔细观察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概述出蒸腾作用的概念。
2.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大量地散失掉了,这对植物来说是一种浪费吗?
活动一:看图说话,归纳蒸腾作用的自身意义。
图1为何刚游完泳上岸的人会觉得冷?
图2为何大树底下好乘凉?
图3为何植物内的水是往高处流的?
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结合课本p113页水循环示意图观察思考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是怎样进行的?
①不同环境中水是怎样转换运动的?
②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还能进行吗?
③生物圈为什么要水循环?
④为什么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2.由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想一想:
①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植物?
②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森林?
③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水资源?
④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校园中的一草一木?。。。。。。
四、小结:我学会了。。。。。。
五、活动二:芝麻开门寻宝小游戏。
1.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这是为什么?
2.取同一植物相同大小的两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枝条a保留叶片,枝条b摘除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两个相同大小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两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哪个量筒液面会降低比较快(),
原因是。
(2)在量筒中滴加油滴的作用是()
a.防止水分蒸腾b.防止水分蒸发c.没任何意义
3.下面a、b两图分别表示李红和张蓝所设计的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两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装置不同之处是什么?
(2)你认为哪个实验装置设计得更加合理?为什么?
4.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下面哪些做法是在利用蒸腾作用的原理?
①带土移栽
②及时灌溉防萎蔫
③幼苗移栽
④给移栽幼苗
⑤选阴雨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⑥给刚移栽的树苗剪去部分枝叶
⑦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种子萌发教案模板
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的条件2、了解有机物在种子萌发时的转化和利用。3、了解种子休眠、寿命,以及选种、测定发芽率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难点:1、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原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图示:学生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胚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说出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种皮、胚胚根、胚芽、胚轴、子叶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作出计划4、实施计划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创设情境,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作出假设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过于潮湿使种子霉烂。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根据情境作出什么样的假设?假设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水分、温度、空气分析1、给种子萌发选择了哪几种环境?瓶子1:没水、适宜的温度、空气瓶子2: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瓶子3:适当的水分、寒冷的温度、空气瓶子4: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没空气分析对照组、实验组实验中作为对照实验的有瓶子1和瓶子2,瓶子2和瓶子3,瓶子2和瓶子4,为什么把它们叫做对照实验?1、变量是水,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2、变量是温度,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3、变量是空气,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小结:2号瓶子是用于作对比的,其条件都是满足种子萌发的,叫对照组。1,3,4号瓶子是用于实验不同的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叫实验组。练习书本p92:实验中,哪些组是实验组?哪些组是对照组?结论: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外界条件;除了我们探究的外在条件,对种子本身有什么要求?1、干瘪的种子或被昆虫咬坏的种子都不能萌发2、死亡的种子不能萌发。3、休眠的种子不能萌发。小组讨论设想你是一个农民,从种子站买了一袋种子。要测定它的发芽率,如何?1、选怎样种子?2、选多少粒种子3、求发芽率的公式?4、实验次数?小结:种子萌发的条件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还有阳光自身条件:活的胚教学反思:因为这节课需要学生把种子萌发的实验先在家里做过后再讲,这样学生有了体验后再做,效果会比较好,但很多学生没有做,这样就要先把实验过程讲解,这节课内容比较多,所以要抓紧时间,把重点、难点讲到对照组和实验组时,学生不易理解,这个内容需要多加点时间讲讲,因为种子萌发的条件学生也比较清楚,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概念因为第一次接触,感觉比较难。而后面的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学生易理解,因为这节课内容比较多,授课最后注意把本节课的内容帮学生做一个整理,让学生把整节课的内容充分回忆、理解,便于他们复习。
经典初中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溶解性以及浓溶液和稀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的概念。
3、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和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4、理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寻找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三》徳育目标: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溶液、溶解度、溶质量分数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之间区别联系。
四、教具:
投影仪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
六、课型:
复习课
七、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采取边讨论边归纳的方法从溶液的组成、分类、量度、和混合物的分离等方面将本章的知识结构加以总结。
重要概念的复习:
1、分析投影:
讨论回答:1、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2、溶液的特征是________
3、溶液的定义_________4、溶液的组成部分_______
2、分析投影:
讨论回答:
1、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2、一定不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
3、可能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4、溶液是饱和溶液必须指明___和___
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怎样相互转化?
6、若不限条件溶液可分为本___和____。
3、分析投影:
讨论回答:(1)概括溶解度的概念。
(2)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
4、投影
讨论回答:
1、试管1、2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不是___
2、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是什么?
3、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因素______
5、介绍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和结晶
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第六章的主要概念。下面我们针对这些概念做些练习。
1、在一个大箩卜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倒出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食盐吗?为什么?
2、将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多20,不发生变化的是___
A、硝酸钾的溶解度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剂的质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将温后,一定有晶体析出
D、凡是均一的、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4、比较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板书设计
第六章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