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设计之一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落花生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图介绍花生,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读课文了没有?既然读了,现在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课文有记忆,这篇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知道,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
2、指名说板书
种花生
过收获节
3、课文就这两大部分组成,你们说这篇课文长不长?
不长,但是这篇文章很精彩,知道是谁写的吗?
4、介绍作者背景,明确学习任务
(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重点突出)
(1)要弄明白作者通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领会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写作方法
5、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文章变来的,你想他是不是为自己的文章有点感到骄傲?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文章很有味道。
三、重点感悟,学习课文
(一)
1、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怎样知道文章哪一部分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
板书:看详略
2、现在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大部分,那哪部分是重点呢?
3、对。重点段我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我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
4、学生默读。
5、指名读
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
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我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我们就重点学。
(二)
1、现在请你们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既然是过节,它有几个节目?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过这个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
3、好,现在我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的第一个节目,干什么?板书;吃花生
4、一边吃一边干什么?板书:谈花生
5、现在再看,第一部分用了一个自然段,第二部分收获节用了十四个自然段。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谈花生是重点,那么吃花生用哪种方法学?
6、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
7、指名说好几样吩咐很难得(重视)
8、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下面该干什么了?(谈花生)找个同学把下面的课文读一遍,他一边读,大家一边看看有几个人在谈话?(五个)四个人开口说话,这四个是各说各的呢?还是分成了几个方面?谁和谁是一方面?几方面在谈话?仔细看一看。
9、指名说板书:我们谈
父亲谈
这两方面内容谁是重点呢?用看详略的方法还好使吗?(穿插)老师告诉你们第二种方法看内容。看父亲说的话重要,还是我们说的话重要?谁的话重要,谁就是重点。
10、下面找几个同学分角色读这部分,只读他们说话的内容,看看能不能把谈话的气氛读出来。
11、谈话完了,哥哥说了几句话?读出来,这句话重要不重要?姐姐这句话重要不重要?我的第一句重要不重要?再看第二句,读一遍,这句重要不重要?但这句是听了父亲的话后的一个觉悟,所以还得看父亲的话。父亲说的话重要不重要?那你们说我们谈是重点?父亲谈是重点?
12、从什么上面看出来的?这就叫看内容确定重点
我们谈的那几句话除去我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以外,其余几句用不用仔细去研究?那我们把脑子集中在重要的句子上。通过看内容我们找出来了,父亲谈是重点。找到这儿,我们就快接近中心了。你们看看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
13、五次.父亲这五次谈话都很重要吗?用看内容的方法比较一下,哪次谈话重要,哪次不重要。指名依次读,并依次分析(1、2、5不重要,3、4重要)。
14、重点分析3、4赞花生,学花生
(1)你们把赞花生。这段仔细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考虑,父亲是从哪几点上称赞花生的。再读一遍,通过读这段话,你们说花生这东西有没有用?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那么花生有什么好处?父亲说的是有一点最重要,这一点是什么?对,不像什么一样啊?父亲是不是在批评苹果和桃子这类植物啊?那为什么要这么说?突出了花生的什么特点?(不炫耀自己的好处)
(2)我们再看学花生,一起把第四次谈话读一遍。这次谈话有六个字最重要。找找把它圈起来,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谁找到了(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在这又说了花生的特点,那么父亲是让你给我们学花生越不好看越好?是这个意思吗?紧接着父亲又是怎么说的?那父亲这么要求,外表好看更好,更重要的是得有什么?父亲说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不要做这样的人,他是不是叫我们学花生?
(3)好,一个第三次,一个第四次谈话,你们看这两次那一次更详一些?推出第三种方法看目的。在这里看两个目的。第一,看父亲谈话的目的,第二看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现在问你们,父亲谈话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赞一番呢?还是为了让我们学习花生?我们用看目的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来这个是重点。父亲谈话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习花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还是叫我们学花生。因此学花生是这两段话的重点。父亲这番苦心,我们理解了没有?
(4)光说理解了不行,得从课文里找根据。看你们能找出几点根据?(三点)这三点里,哪一点表现得最明确?印在心上是什么样子的?父亲的谈话是什么内容?再读一遍。这句话深深地表明他理解了,学花生要学什么?板书;做有用的人
(5)小结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做有用的人正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作者写这篇文章,他不是在向我们介绍花生这种植物,而是给我们讲了一个道理。是借助花生说的,这叫借物喻理。
板书:
种花生
落花生吃花生
过收获节△我们谈
谈花生△赞花生
父亲谈△
学花生△
借物喻做有用的人
(道理)
(找重点的方法)看详略、看内容、看目的。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六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居然成熟造句。
3、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教具学具
1、自制幻灯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酿蜜倘若有限枯燥厌恶譬如通俗风俗
见识屠场疏忽署名黯然泪下
2、今天学习《落花生》。板书:落花生。
谁知到什么是落花生?落花生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二、检查预习。
1、指明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音和破句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榨是翘舌音。
2、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学生自由发言,认识可深可浅。)
三、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1、提出要求: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小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播种花生、收获花生;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其余部分是第三段,讲过收获节时吃花生、议花生。)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
我们姐弟几个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父亲却认为花生有一样最可贵,这个最可贵之处是什么?找出课文理的话说一说。
父亲将花生与桃子、石榴和苹果这几种植物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说明了花生的什么品格?(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实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说明了花生默默奉献自己的果实,从不夸耀自己的品格。)
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父亲的希望是什么?找出课文理的话说一说。再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课后思考练习3中的两句话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希望,指导学生讨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要着重使学生在了解花生品格的基础上,体会到这样一层意思:做人要做有花生品格的人。)
为什么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因为这几句话虽然浅显明白,却富有哲理,其中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所以对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都产生了影响。)
父亲的话对你有什么影响吗?你觉得应该怎样做一个有花生品格的人?(学生练习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加以引导。)
五、布置作业:在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学生的读音。(显示幻灯片)
2、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提醒注意:辟的左半部分不是启;茅榨可用部件识记法记忆字形;慕的下半部分是,不是。
3、学习新词。
居然是什么意思?找出课文中有居然一词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个词的意思和用法。(居然就是出乎意料、没有想到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讨论总结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做人要像花生那样,作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三、给课文编写简要提纲。
1、围绕这个中心思想,课文先说了什么,最后说了什么?
2、编写课文提纲。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
四、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1、根据课文提纲,想一想,在这些材料里面,哪些内容是主要的?
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学生讨论回答。如果学生不易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要经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在学生回顾课文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种花生、收花生是次要内容,课文中略写,一笔带过;过收获节时谈花生是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2、联系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主次分明的好处。(阅读的时候,抓住谈花生、论人生这个主要内容,就能加深对中心思想的体会。)
五、完成思考练习3。
1、学生填写思考.练系3中的空格。
2、指名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3、学生在作业本上抄写这两句话。
六、完成思考练习4。
1、齐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说说居然成熟的意思,并口头造句,适当评议。
3、学生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用居然成熟书面造句。
七、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预习《毛主席在花山》.
板书设计:
20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
准备过收获节
吃花生味美、榨油
过收获节谈花生价格便宜
论人生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高质量的教案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本: 《落花生》教学设计(写作示例)”。
师:话说这落花生啊,它不仅仅是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专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有孩子要问了,老师啊,我们资料袋里写的作者的笔名是落华生啊,其实呀因为在古代还有许地山生活的那个年代呢,人们常常把“花”写成“华”,落华生其实就是落花生。这么一来,一边是普通的农作物,一边是我国著名的专家学者有这么一个笔名,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我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来看一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儿。
师:你们都预习过了是吗?能做到把课文读通读顺的举手,好,那我要来考考你们。也不多考,只考两道题,请看,第一道题,依次读四个词语“吩咐 尝尝 便宜 石榴”,请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这些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
师:这四个词的最后一个词都是轻声,一起来读。第一关顺利通过。
师:谁来读读这一段话?“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居然收获了。”你读得不错,这段话可不好读呢,这段话有几个多音字,他读对了其中的三个,“空”“种”“种”“种”,很不错,这个词有点儿疑问,在这儿应该读什么?“播种”种的读音
师:我们看看前面这几个词,买的是什么?种子,翻的是什么?地,浇的是什么?水 ,这样一来,这四个并列的词语都是动词加上什么?名词。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是播撒种子,那么大家说该读什么?(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多音字的意思来判断)
院(围墙四周房屋的空地)院子,庭院
园(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花园,园圃
师:(读书的时候要是分不清楚,别偷懒,查查字典)
还是这段话,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再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看看,读着读着哪个标点符号,哪个词儿突然就跳进你眼睛里了?
生:“居然”
师:花生收获了,为什么没想到?别着急,看看大家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找出答案。
生:时间短
师提示:看看母亲说的话
生:荒地
师:姐弟们是第几次种花生?第一次
意外不意外?仅仅是意外吗?心情如何?(高兴)
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喜出望外)
那我们带着惊喜读一读这段话。
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吗?最后一句话,标点符号
生:“买种,耕地,播种,浇水”应该用顿号,这里用的是逗号
师:嗯,问得好,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这里用逗号而不用顿号呢?
每一件事情都隔了一段时间,不是很紧的刚买完种就翻地,中间隔了一定的过程,另外还有买种、翻地、播种这几件事本身也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也是经过了一定的时间,
师:(其实啊,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而产生的,如果是语气舒缓,而且是比较长的时间,那就用“逗号”,如果你们写文章时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可以用逗号,而不是用顿号。)恭喜大家,两关都过了,这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接下来请大家快读课文,看看除了这两件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生:(尝)花生
真写尝花生的就在文章的结尾,就那么一句,还写了什么?
“议”,没错,通过刚才大家的寻找我们发现,“种”“收”“尝”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呢,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生:议花生这件事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师:重要的部分作者写的多,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作者写得少,简略,这是这篇散文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主次分明)。我想问问大家,这种写法,对你们平时写作文有什么启发没有?
师:咱们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要写详细,次要的要写简略。
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都和我们谈论些什么?默读课文3到15自然段,有什么不明白的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开始吧。
师:看看我把第一个提问的机会给谁?
生:为什么天色不大好,父亲也来了?
师:看看后面是什么?
生:非常的难得?
师:父亲和孩子吃饭是很平常的事,而课文中却说“很难得”,为什么呢?
生:可能很忙,
师:嗯,我们根据日常的经验来想,父亲工作可能很忙,忙什么呢?快速翻翻课后的资料袋,看我们能不能猜出来,父亲到底在忙什么?(学生猜)
师: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背景,在中日甲午战争战败之后,许地山就跟着父亲一起来到了大陆,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常为了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天色还不大好,父亲也来了,所以说,(很难得)让我们带着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
师:是呀,父亲跟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的母亲一样爱孩子,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最可贵?为什么?
师:咱们一家人谈论花生,谁对于花生的谈论是最主要的?谁的话是最主要的?(父亲)不过我们要想知道为什么最可贵,先得知道什么最可贵。
师:提示先围绕问题边读边进行勾画,并把自己的想法简要地批注在旁边。
写完后可与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想想看,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师:就读第十自然段。
生:品格最可贵,父亲让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人
师:谁能读一下原文啊?
生:它不像……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说父亲说花生就花生吧,他扯上桃子干什么?
生:果实漂亮,挂在枝头,做人张扬,自满
师:其实大家想一想,你说桃子,苹果,石榴高高挂在那儿,就是在炫耀吗?那是它们的生长特点呀,它就长在那儿,你说苹果如果长土里,那还是苹果吗?其实父亲就是拿跟花生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跟花生干什么?(对比)嗯,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了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它(朴实无华 默默奉献)给大家点儿时间练一练,读出它的朴实无华,好不好?注意读出对比。
师:父亲说花生可贵是因为它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可贵,这也正是父亲认为花生可贵的原因,课文读到这儿,同学们说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那他在说什么?
生:在讲做人的道理。
师:哪句话告诉我们他在讲做人的道理?“所以,你们要做花生……”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生:(不好看,很有用)(外表丑没关系,关键是有用)
师:许地山也是这么理解这句话的,他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听到了了俩词,一个是体面,体面是什么?(看看我今天穿的体面吗?长得呢?穿的好,长得好都叫体面)人能不能讲体面?讲体面有没有错?比如说我今天穿得邋里邋遢的来,是对你们的尊重吗?关键是不能做,“只”讲体面,不能只顾着外表的光线好看,不能只顾着自己的舒适安逸,而要做有用的人。我们再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那么同学们,什么是有用的人呢?
生:对别人有帮助的人。
师:是的,能举个例子吗?哪些人就是有用的人?
哪些人,哪些行业?
生:警察,医生,清洁工,义工……
师:其实我们这个社会中有很多人他们的工作看似普通不起眼,但是他们都对这个社会有用,我们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
师:老师也要讲一个人,这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从不抽烟、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在购买图书上。
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中文系主任的身份每周上课二十小时,还为学生课余补习。他常说:“他们肯学,我就肯教”。
抗日战争期间,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郭沫若曾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及其恬淡。”
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经说过“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师:那你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要用“落花生”这个笔名了吗?他是把落华生的品质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
这篇课文谈的是落花生,讲得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8840.html
上一篇:古井教学设计之二
下一篇: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