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3~1水的组成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水的组成
能力目标: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育目标: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重点、难点: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
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导课:历史上,人们很长时间认为水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直到拉瓦锡实验才认识到水的组成。
新授:一、水的组成:
[实验3-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现象:(学生归纳)
正极产生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可助燃,是氧气)
负极产生能燃烧的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正极和负极的气体体积比为1:2
通电
结论:水氢气氧气
电解水的实验证明:
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水是水分子构成的;
3、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简介氢气的性质和验纯的方法。(学生阅读p45内容)
二、物质的组成:
物质
阅读:书p45资料
课堂练习:书p463、4;目标p26一;p27拓展训练
作业1、课本p461-4
2、目标p26-27一、二
课后记:教学成功,实验效果好。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原子的构成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由于在现阶段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到,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想象,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能自制或借鉴一些关于微观粒子运动变化的三维动画,这样既能诱发想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把抽象变为生动,增强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查找有关原子弹的资料
【引入】同学们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知道了分子、原子的概念,而且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屏幕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动画
【回顾讨论】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你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
教学目标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初步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并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探究。
难点: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教学用具
多媒体、实验仪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
实验引入
演示物质溶于水的趣味实验──在一只小烧杯中装入半烧杯水,在烧杯下面放一块小小的薄木块,并向木块上放少量水,将烧杯向上提,观察到木块没有被提起来;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硝酸铵,边加边搅拌,直到烧杯外壁有水珠凝结,这时又把烧杯向上提。
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并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物质溶于水是否都是这样的呢?
活动探究
方案设计:用烧杯、温度计、玻璃棒等仪器来探究naoh、nacl、nh4no3三种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情况的方案设计。
分组实验:按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并观察记录:
水中加入溶质
氢氧化钠(naoh)
硝酸铵(nh4no3)
氯化钠(nacl)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溶解现象
结论
展示交流:展示交流实验探究情况。
演示分析
多媒体演示分析溶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归纳整理
吸热>放热溶液温度降低
吸热<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吸热=放热溶液温度不变
设计再探究
实验设计: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方案可直接用实验简图表示)
可供选择的某些用品有:nacl、naoh、nh4no3、浓h2so4……(你还可选用其他一些仪器和药品。)
实验探究:实验探究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交流展示:同学讨论交流再探究方案及实验情况。
现实录同学们展示交流的活动案例:
典型案例1:
naoh溶于水时温度变化装置:naoh溶于水时温度变化的装置改进:
分析:此装置有无不完善之处,如有,如何改进?
典型案例2:
此装置是否正确,说明理由,改进装置为:
如不正确,如何改进。
典型案例3:
评价设计方案:
案例群展示
封闭体系开口体系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九中孙明槐
点评
本节课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溶液形成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然后分析吸热和放热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溶液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整个教学思路严密清晰,学生自主参与面广,创新点较多。创设的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烧杯和杯外湿木块冰冻粘结的实验现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创设了设计实验的思路,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同时,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少,但安排了很丰富的活动素材,特别是引导学生深层次地进行探究时,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既能给思维受阻的学生以启迪,又能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广阔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乐于探究的精神。本节课注重了知识技能的形成与学习方法的联系,是一节符合课改精神的好课。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刘永舜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9233.html
上一篇:经典初中教案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下一篇:人教版(精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