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出示图画)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小华从家到体育场用4分钟,大生从家到体育场用4分钟。
生:小华每分钟跑152米,大生每分钟行248米。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分钟跑152米是什么意思?
生:第一分钟跑152米,第二分钟也跑152米,第三分钟也是152米……
师:将有关联的两个信息组合起来,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生:根据小华每分钟跑152米,大生每分钟行248米,可以出大生每分钟比小华每分钟快多少米?
师:快多少?怎样想?
生:248-152=96米
生:根据小华每分钟跑152米,跑了4分钟,可以求出小华家到体育场一共有多少米?
师:怎样想呢?
生:152×4
生:根据大生每分钟行248米,行了4分钟,可以求出大生家到体育场一共有多少米?
师:怎样解答?
生:248×4
师:不计算,你能知道谁家离体育场远些吗?
生:大生家离体育场远。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大生每分钟比小华每分钟跑的多,那么大家都跑4分钟,肯定是大生跑的多。
生:152×4大约是600,248×4大约是1000。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152看作150,150乘4是600。248接近250,250乘4是1000。
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判断出是大生家离体育场远,那么你能计算出他们离体育场各是多少米吗?
学生动笔尝试计算。
……
评析:
1、注重信息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这部分内容是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材通过一幅情景图引出数学问题,从而解决笔算这一新知。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没有简单的直接出示问题,而是放手让学生去找信息,引导学生去找相关联的信息,启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处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在这样的教学训练中,学生看图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有效的提高。
2、注重三算结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这部分内容虽然是笔算,但教师将笔算、口算和估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得出两个乘法算式后,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在解释估算的过程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估算的方法。让学生再次深入地理解了数量之间的关系,体会估算的方法和口算的应用,感受到口算、笔算和估算三算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83
《蘑菇该奖给谁》教学片段
师:小白兔是怎样回答兔妈妈的问题的?
生:小白兔说:“我今天参加跑步比赛,落在后面了。”
生:小白兔难为情地说:“我今天参加跑步比赛,落在后面了。”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难为情”吗?
生:难为情就是很生气!(边说边把手叉腰,小脸昂得高高得,嘴巴也翘了起来,一副非常生气得样子。)
师:“难为情”就是很生气吗?
生:不是的。“难为情”就是有点不好意思。
师:对了,“难为情”啊,就是指不好意思。请你来读读小白兔说的话好吗?
生:我今天参加跑步比赛,落在后面了。
师:还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学小白兔难为情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请你来读。
生:很不好意思的,头低得很低,小脸通红,终究还是没有勇气站起来读。
师:怎么啦,难为情啦?没有关系,其他小朋友愿意来读读吗?
生:我今天参加跑步比赛,落在后面了。(边读边学刚才的那位同学,把头低下了,声音也很轻。)
师:看呀,这只小白兔难为情了,头都抬不起来了。
生:我今天参加跑步比赛,落在后面了。(他轻轻地读着,小嘴都翘了起来。)
师:你们看,这只小白兔是真难为情了,不光讲话的声音很轻,连小嘴都翘了起来。
(反思)
其实,在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的时候,我安排好了要让学生通过回忆自己什么时候会难为情来理解书中的小白兔难为情地心情,只可惜,一开始讲到“难为情”这个词语时,学生的理解就有了偏差,认为难为情就是很生气,虽然之后有位同学说出了难为情就是不好意思,可是大家还是没有对这个词语理解透彻,应而,读书的语气也不到位。之后再请的这位同学可能是不知道改怎样读好,所以当我点到他名字后,他的确是很不好意思,而全班的同学都看见了,这不就是难为情的一个最好的见证?我马上抓住了这个教学时机,紧跟着来一句:“怎么啦,难为情啦?”再请的几个同学起来读,一个比一个读得好,一个比一个体会得深刻,相信他们此时心里一定在想:原来难为情就是这样的啊,不是很生气,那我应该这样读……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中,朗读就是课堂中的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们读得好,读出感情来,读出韵味来是每个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低年级的小朋友毕竟还是小,要让他们说出这句话为什么要这样读,可能他们根本就讲不出来,我们老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抓住课文中的几个重点的词句加以引导,相信学生们的朗读水平定会有所提高。
江苏仪征市大巷中心小学论坛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2、过程与方法
(1)在充分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并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2)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既表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情绪,也表达出自己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与关键
1、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极其好处。
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赵州桥》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高度概括的语言不足以让学生真正感悟到它的这两大特点。一位教师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处理成千上万一词给我很多启发,于是有了以下片段:
师:通过刚才对第二自然段的交流,大家的感受一定很深,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吗?
生:创新;节约;独特;坚固
师:是啊,如果说十岁是可爱的孩子,20岁是年轻的小伙,40岁是不惑的中年人,80岁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那么1400岁的赵州桥在你看来是什么?
生:一位记不清年龄的老人;一位吃了长生不老药的老神仙
师:想象一下,就是这位老人,1400年的岁月里曾经经历过什么?发生过什么变化?
生1:成千上万的人曾经在他背上来了又去,可是它还是那么坚强,只是稍微显得陈旧了些。
生2:一次次的洪水曾经从它的身上流过,人们都为它担惊受怕,但是它还是稳稳地站在那里,因为它有四个小桥洞为它减轻洪水带来的冲击力。
生3:一辆辆车从它身上踏过,可是赵州桥仍然屹立不倒。
师:是啊,那再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个词──坚固,相信你们一定体会得更加深刻。(生读)
赵州桥不仅很坚固,它的栏板上还有许多精美的图案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播放配有音乐的具体描写图案的几句话),仔细地感受与想象。
师:你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两条龙缠绕在一起,一边还在吐水花呢!
师:想象真丰富,什么叫缠绕,你能做给同学们看吗?
生2:我仿佛看到了两条龙在飞,前爪还相互抵着,回首遥望。
师:你说得那么形象,能用你的肢体语言让大家明白抵着和回首遥望吗?(生做动作)
师:你们对于龙的动作、形象体会得那么好,读一读,你一定会对语言也有所感悟。(生读)
反思:
感悟,在想象中激活。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言文字本身常常是简单的,教师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语言文字背后东西,想办法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语言符号为鲜活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学生真正开始用心想象时,他们独特的感悟才能被激活。《赵州桥》在教材里是一座文字的桥,只有当这座文字的桥化为学生可以凝神注视的桥时,感悟才是真实存在于学生的心灵深处的。在教学中,我抓住坚固和美观两大词让学生感悟,让学生换个角度将这座桥想象成一个人、一个老人、一个忘记了年龄的老人,学生的想象被激活了,他们自己在感动、在自豪。至于桥的美观显然在文字上就比坚固来得生动些,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氛围,让学生闭目想象。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调动,使文本本身更具有张力。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60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
师:“慌”是什么意思?
生1:紧张。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com】
生2:害怕。
师:哪里可以看出他们紧张害怕?
生1: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师:他们可能会喊些什么?
生1:救命啊!救命啊!
生2:快来人哪!有人掉进大水缸里啦!
师:你能读出他们的紧张害怕来吗?
生1:读,(语速太慢)
师:一点都不紧张不害怕嘛。
生2:读。(很到位)
师:没错,这就是慌的样子。
再点名读
齐读。
……
生1:读“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师:你这块石头不够大,砸不破水缸。
生1:读。
师:换了块大石头,但没有用力砸。
生1:读。
师:对了,这才是课文中写到的司马光。谁再来试试?
点名读,齐读。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com】
转载http://csyg.com/xdjy/blogg/user1/ygyyp/archives//3154.htm
自读自悟,释疑明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片段
湖南省沙市书院路一师一附小黄朝霞殷爱华
(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出示句子:“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师:怎样才能把这句读懂,才能将其中所含的道理读出来呢?
生:“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我读时强调“亚里士多德”,是因为他是当时最有名的科学家,而伽利略却用事实证明了他的结论是错误的。
生:“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我读时突出“大”和“全都”,是为了说明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权威,但他有时也会犯错误,伽利略敢于怀疑大哲学家的结论很了不起。
生:“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我还加一个“也”字,是为了表示大哲学家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其他人更是如此,我们不能盲目崇拜某一个人。
师:那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生:一个人无论知识多么渊博,我们也不要迷信他。
生: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生:以前我很信奉学习参考书,有一次预习“辉”字时,有本参考书上说这个字用部首查字法应该先查“光”部,后来我在新华字典里根本找不到“光”这个部首,最后问老师才知是查“小”部,今天学了这一课,我更加认识到做任何事都要敢于提出疑问,有主见。
评李卫东老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的教学
广西自治区小学教育研究中心黄亢美
李老师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时,努力追求引导实践、指导练习、诱发感悟三者结合的阅读教学过程。他以学生为基点,在深入钻研文本的基础上,找准了教学内容,抓住课文中最有训练价值的语段,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把文中严谨的逻辑思维过程,周密科学的试验过程,事实胜于雄辩的公开试验的过程展现在学生的心里。从而,不仅仅使学生知道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还知道他为什么不迷信权威,感受他是怎样思考和做事的。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比较深入,教学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
例如,李老师抓住了课文中的一个重要语段:“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思考、分析、揣摩、演示,终于从中体会到伽利略严谨的思维和这其中包含的理性精神。这也比单纯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来的更加深入。
再比如:李老师让学生反复朗读了“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一句话。比较了“反复”与“许多次”两个词,体会到伽利略对科学实验的严谨的态度和周密的思考,更从中感受到他的科学的实验方法。这样的理解是深刻的,这样的方法是朴素,而教学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
总之,李卫东老师的这堂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教学过程一丝不苟。这课书的教学体现了他一直倡导的“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源、以实践为经、以感悟为纬、以内化为宗,体现了“感悟式教学”的特点:注重实践、注重感悟、注重内化,也保持了他一贯的扎实、朴实的教学风格,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品味。
出示这样一组信息:
出示:一只小鸟小时飞行12千米。1小时行多少千米?
你会用线段图表示条件吗?(师生一起画出线段图)
求小鸟1小时飞行多少千米,算式怎么列?
这是整数除以分数(板书课题)
1、12÷怎样计算呢?
学生可能有以下三种方法:
(1)12÷=12÷0.2(这是转化成整数除以小数进行计算。)
你还能否根据线段图发现不同的解法呢?
(2)12×5(这是根据线段图理解的。)
为什么乘5?能在图中解释一下吗?
(3)12÷1×5(说出这种做法的同学是班上一个比较认真的孩子,看的出她很动脑子,但是解释的并不是很清楚。)
(4)(12×5)÷(×5)=60(这是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的。)
师:从计算上面来看似乎第二种算法最简单!
这时有学生举手说:我认为整数除以分数,可以除以他的倒数!(我看的出来他在课前已经看过书了。)
师:对,你真聪明,大家从刚才的第二种方法也能看出来,12÷=12×5,那这个结论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在来看例题。
教学反思:
课堂的一开始,我并没有直接从书本例题开始讨论,而是从一个除数是几分之一的简单例子推想出结论,在让孩子们来考虑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例子呢。这样的安排,让学生们能真正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让学生们的思维有一个缓冲阶段,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并没有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整数除以分数的一般计算方法中。以这样的教学,我相信肯定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语文教案:《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西沙群岛的概况。初步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2、学会饶、岛、屿、划、威、武六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参,理解懒洋洋、威武、盛开等词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各种物产,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述。
4、了解并列段式和总分总的段式
教学重点:
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找出总分总段落的中心句。
教学准备:
CAI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
师生交流:同学们,五一节快到了,你们想和爸爸妈妈去了哪些地方游玩?
1、生自由说
2、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西沙群岛,(板书:西沙群岛)那儿是个很富饶的地方,(板书:富饶的)指生说说富饶的意思,
3、师简介在西沙群岛所见,激发学生兴趣。了解西沙群岛的位置。
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播放录像,欣赏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看后说说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课文读一读,随机正音。
(2)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板书:海水(面)、海底、海滩、海岛)
三、学习第3段
情境导入:根据咱们的游程安排,今天我们先去游览神奇的海底世界。
1、自由读第3段,说说这段话中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哪些物产。
课件出示填空:海底有()、()、()、()。
3、这些物产有什么特点呢?再读课文,填空:(课件出示)
海底有()的珊瑚、()的海参、()的大龙虾、()的鱼。
5、具体了解海底的物产。
(1)珊瑚
(2)海参:
(3)大龙虾:
(4)鱼:
7、引读第3段:下面根据老师的问题,请大家一起把在海底见到的物产说一说。
师: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可丰富啦!海底的岩石上有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_______。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______,样子______。一群群的鱼在珊瑚丛中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鼓起气来,______。各种各样的鱼,多得_______。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_______,_______。
8、明确并列段式。
课文第3段分别介绍了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和鱼,可不可以把它们的次序调换一下来介绍呢?像这样把几个不分先后,主次的内容写在一起的段落就叫并列段式。
9、说话训练:介绍海底的物产。
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到了西沙群岛,游览了奇妙美丽的海底世界,坐在下面的老师都没去过西沙群岛,现在我想请你把在海底所看到的向老师们介绍一下,介绍时,你可以看着课文说,也可以看着刚才老师在海底拍摄的录像说,当然,如果你在海底游览时,看得特别认真,仔细的,已经把自己所看到记在脑海中了,你完全可以凭着记忆说。
(生上台说、师生评议)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块领略了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优美风光和丰富物产,大家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明天,我们还将去领略五光十色的海水,去沙滩上捡贝壳,到海岛上认识各种海鸟。好了,今天的游程就到此结束。
六、作业:(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把你在今天的游览过程中所学到的新知识,见到的新事物按要求写一写)
[教学片断一]:
师:现在,让我们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五马上就要发射了,时间在一分一秒地逼近,听(播放滴答的钟声),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生:紧张极了。
师:紧张到什么程度?能具体说说吗?
生:我的心弦绷得紧紧的。
师:你把紧张的心情说生动,说形象了。
生:我的心都快快跳到嗓子眼了!
师:夸张的方法把你紧张的心情表现得恰到好处。
生:我心里好像揣了只小兔子一样怦怦直跳。
师:你还能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是呀,当时人们的心情也是这样的。
出示: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师:谁来读一读,把你刚才体会到的紧张心情表达出来。
[教学片断二]:
出示: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
师:读读这段话,你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
生:无比的激动、喜悦、自豪。
师:当神五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但不同的人他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让我们走近他们身边来倾听他们的心声。现在老师就是新闻记者,我来采访大厅中的人群。
师:您好,总指挥先生,看到神舟5号发射成功,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我们的工作人员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新的突破而感到无比的激动,自豪!
师:虽然你的话不是激情澎湃,但同样饱含着深情,我能听出你的喜悦、自豪之情和对祖国深沉的爱。
师:接着要采访和杨利伟一起备战神5的宇航员。您好,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太自豪了,我们中国的载人飞船终于上天了!
师:您是和杨利伟一起备战神5的宇航员,但最终你没有被选上,你为什么还这么兴奋、激动、自豪呢?
生:杨利伟的胜利就是我们中国的胜利,我为我的战友自豪!
师:响亮的声音,你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你的胸襟让人敬佩!
师:最后,我要采访指挥大厅里普通的观众,您好,您和我们一样,是目睹神5发射成功的普通的中国人,此时,您的心情怎样?
生:我太激动了,我们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了!杨利伟真了不起!我们中国的航天事业又前进了一大步!
师出示: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
师:谁能把自己的感受放进去,读好这段话。
生读。
师:读了这段话,你联想到了哪些成语?
生交流,如: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欢呼雀跃、载歌载舞、热泪盈眶
师:是呀!此时此刻,中国人怎么能不扬眉吐气?中国人怎能不充满着澎湃的激情?中国人怎能不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让我们一起来表达激动、喜悦、自豪的心情。
生读。
[简析]:
通过阅读、思考,联系上下文体会飞天前人们紧张的心情以及飞天成功后无比喜悦和快乐是本课教学重点,心情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果学生没有亲身经历,是很难进入文本体会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的。所谓情动于衷而发,如果让学生情动于衷,我想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是一个好的方法,让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揣摩他人的心境也是一种方法,这两个片断正是运用了这样的两种方法,抓住文本中诱发学生情感的关键点,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同时,让学生用各种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如紧张到什么程度?能具体说说吗?,又如读了这段话,你联想到了哪些成语?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欢呼雀跃、载歌载舞、热泪盈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感悟来实现教学目标,既培养了良好的学语文习惯,也提高了理解和表达能力。
作者:刘霞转贴自:潭中二小点击数:188
《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及分析
潭中二小刘霞
表演激趣
教师:你们有兴趣演一演这个故事吗?可以根据课文主要内容自由想象。
(学生自主推荐,自告奋勇表演。老师准备狐狸和乌鸦头饰。)
表演实录:
乌鸦做飞着的样子,小乌鸦唧唧喳喳。
乌鸦叼着肉显出得意的样子。狐狸出来看见乌鸦的肉表现出谗的样子。
狐狸:亲爱的乌鸦,您好!
乌鸦:(不动声色)
狐狸: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乌鸦:(斜着眼看了一眼乌鸦)
狐狸: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听,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
乌鸦:(仍然只是看了看乌鸦,还是不做声。)
(此时,已超越了课文的内容,乌鸦的肉并没有掉下来。演狐狸的同学听了一下,看了看教师,不知如何是好。教师灵机一动,问扮演乌鸦的同学:是狐狸的话说得还不够动听,还没有打动你?拌乌鸦的同学闭着口点了点头。教师马上点拨狐狸:乌鸦还没开口,你还得再想办法呀!)
狐狸:亲爱的乌鸦,您的眼珠可真黑呀!人类比起您来可差多了!
乌鸦:你说的是真的吗?
肉掉了下来。狐狸赶快叼起肉回到座位。教室里响起一片笑声。
点评: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表演故事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教师作为伙伴参与其中,适当点拨、引导,并且运用了发展性评价,积极鼓励学生投入语言实践,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延伸存趣
1、引导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扩展阅读
师介绍狐狸和乌鸦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文中的狐狸和乌鸦是作者赋予了人的思想、语言、行为,那么自然世界中的狐狸和乌鸦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狐狸和乌鸦的信息,教师也提供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供学生交流。
3、续编故事
教师:大家也可以像这些作者一样编出你们自己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还可以投到杂志社,让更多的人来听。
学生自编自演,互编互演。
点评:本环节的设计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注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语文教学与自然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体现了课程标准关于教学内容的认识要宽泛的精神,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开放性原则,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自己去吧》语文教学片断与反思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为专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的词句。通过阅读故事,领悟应该自己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通过观察、表演、朗读、口语交际等途径来让学生学习感悟语言,体会课文的意思。教学中,重点采用了角色朗读和角色表演游戏的方式来进行。
我在思考:我们可以结合美术课,开展一次制作鸭子、小鹰头饰的活动,并且结合利用已有的材料制作头饰,了解鸭子、小鹰身体的个个部分与自己身体各个部分的区别。这样就把语文实践活动、美术课、科普知识的了解与语文课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
由于故事情节简单,所以,我当时安排学生通过练习读出语气来体会小鸭子和鸭妈妈当时的心情。从当时的效果来看,我觉得学生通过练习读以及我与学生的对话──喜欢哪一个,学生结合前面了解的科普知识,感悟了语言的意思,体会了当时小鸭子和鸭妈妈的感情。
不过,现在我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鸭妈妈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这句话是故事中的重点语句,一方面说明了鸭妈妈让孩子自己去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样的事情,你自己能做,从而暗含了自己的事情,你应该自己做的道理。我觉得,对这句话,应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一下:除了小鸭子的身体特点以外,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什么?
在表演这个环节,学生进入角色,也就进入课文的情境;通过形体、语气体会、对话等方式,在游戏中,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有了比较深刻的领会。假设,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我觉得,这样做是符合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的。但是,本来这里可以补救解决的一个问题:水不深,这里,我还是没有意识到,教学中,也没有通过参与和对话引导学生去认识、体会。
总的评价自己这堂课的教学,在从学生的兴趣着眼,通过朗读、角色表演、游戏等方式,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努力让语文课活起来,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等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自己在把握语文课的特点方面,在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学习体味课文内涵方面还是有欠缺的。语文教学在注重了实践、兴趣、综合的同时,不能忘掉本──语言文字的学习领会。这是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19938.html
下一篇:实训指导教师工作总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