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经典初中教案传染病及其预防

时间:2022-03-22 中班预防传染病教案 中班健康卫生预防传染病教案

课题内容:传染病及其预防(第1课时)

课题

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传染病的概念,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教材分析

重点

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难点

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教具

粉笔、黑板和投影片

复习引入

常见传染病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师:“生老病死”是世界上所有生物都会面临的问题,我们人类虽然是高等生物,但也免不了会被疾病困扰,疾病给个人、家庭甚至社会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为了更好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使每个人更健康幸福地生活,就需要我们对人类疾病有充分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关注传染病及其预防。[新课讲授]师:同学们平时所了解的疾病中,一些是由于患者自身的组织或器官发生变化引起的,不会传染给他人的。比如——生:近视眼、贫血、骨折……师:而有些疾病是由于细菌或病毒等其他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例如——生: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师:像这样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引起的疾病就称之为传染病。知道了传染病的概念,我们才能更清楚地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师:我们现在就以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传染病——流感和肝炎,一起来探讨一下相关的知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69-70的“资料分析”,共同思考70页的讨论题并作出回答。生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当流感病人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散步于空气中。如果周围的人吸入了这些有飞沫的空气后就有可能患流感。因此,教学过程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老人和小孩体质差,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弱,所以更易患流感。生2:将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同家人的分开,目的是将甲肝患者遗留在碗筷等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分开,这样可以避免健康人感染上甲肝。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这样可以将餐具上的细菌和病毒杀死,避免顾客传染上疾病。生3:传染病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提示和补充。也可以让其他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以增加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就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流行不起来。请同学们明确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概念。生(齐声朗读):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师:好,我们了解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我们再以流感为例,哪位同学来说明流感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分别是什么?生:流感的传染源是流感病人,传播途径是飞沫和空气传播,易感人群是所有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更容易患流感。课时小结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首先要有传染源。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布置作业教学后记

Jk251.coM编辑推荐

传染病及其预防相关教学方案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材分析:因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学情分析:学生对传染病的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传染病是怎样流行的却不甚了解。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4、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1、传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由病原体引起的能过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艾滋病的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传播途径:静脉注射、不安全性行为、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激情、质疑激发兴趣表述交流看书思考表述交流得出结论看书分析讨论表述交流得出结论看书思考表述交流得出结论进一步明确巩固新知创设情景:近视眼和角膜炎都是眼睛疾病,它们都能传染么?为什么?导入新课。质疑:所有疾病都能传染吗?传染病是怎样流行的?组织学生看书进行资料分析点拨指导质疑:艾滋病能传染么?它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是什么?应该怎样预防?组织学生看书点拨指导质疑:对传染病应该怎样预防?组织学生看书进行资料分析点拨指导知识回顾感悟与收获达标检测:瞭望角进一步探究布置作业课后记:在课堂引入环节做了一个改动,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列举的疾病中,找出哪些是传染病,哪些不是;哪些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哪些不能。学生兴趣很高,找对的非常高兴,还很乐意把他的经验告诉那些找错的同学,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突出。三个流行环节,预防措施讲起来容易,实际练习时有难度。通过课本71页插图,让学生分出每幅图片重点采取的是哪项措施,说明依据,这样反复练习学生才体会深刻。

经典初中教案生物教案-传染病以及预防


第一节传染病以及预防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节传染病以及预防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在思想上重视传染病的危害,从而积极地预防;正确对待传染病病人。

教学重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一般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关键

结合实例和概念认真分析、讨论。

学情分析

对于传染病,学生了解不多,但课前的调查对学习本节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应让学生做好。同时可以联系遗传病的知识作为比较。

教学方法

和谐教学法

教具学具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含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发阶段

1、知识准备:

l什么是健康?

l举例说明什么是遗传病?遗传病传染吗?

2、激趣导入:

肆虐的传染病曾经危害过多少人的健康,夺去过多少人的生命?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传染病的预防刻不容缓!

二、导学阶段

1、展示教学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有什么特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哪些,传染病有哪些类型。

2、导学、自学、讨论和交流:

l你患过哪些疾病?哪些是传染的?哪些是不传染的?为什么?

l什么是传染病呢?

l什么是病原体呢?

l猜一猜,它们能引起什么疾病?

l想一想,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l阅读69页资料,思考并讨论相关问题

l小组交流

l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

l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l讨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各是什么?怎样看待艾滋病人?

l以组为单位交流

l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对应措施进行预防?

l下列图片中所表示的是采取了什么措施?

l在具体预防中,往往采取综合防治和重点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以收到最佳预防效果

l猜一猜:传染病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l根据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不同,可以将传染病分为:细菌传染病、病毒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l根据引起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同,可以将传染病分为: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l简介人类四大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传播途径、流行季节和常见病举例

l艺术归纳:

传染病的概念(略)

特点(略)

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略)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略)

按病原体分(略)

传染病的分类

按传播途径分(略)

三、应用评价阶段

1、激趣练习:

以组为单位以抢答的方式回答课后练习题

2、达标测试:

以个人为单位以抽签的方式回答《学习与检测》上的练习题,每个学生回答两个题。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播放课件导入部分

讲述(或课件展示)

出示课件相关部分

出示传染病的概念

出示病原体的图片

打出传染病的特点

巡回指导

及时评价(对的该组加10分并鼓励;错的不加分并鼓劲)

以流感为例,三个基本环节动画演示

强调概念的关键词

巡回指导

及时评价(对的该组加10分并鼓励;错的不加分并鼓劲)

教师引导

展示图片

结合实例讲述

引导学生结合本节已学知识和人体生理知识

出示图表并讲解

给予评价(对的该组加10分并鼓励;错的不加分并鼓劲)

给予评价(对的该同学加10分并鼓励;错的不加分并鼓劲)

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认真观看课件,从而产生对学习本节的渴望。

思考和判断

认真观察图片并思考它们引起的疾病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学讨论

各小组选一人发言

认真观察并回答问题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学讨论

各小组选一人发言

学生思考或看书后回答

学生观察、思考、分别回答

认真思考并回答

学生认真观察、听讲

积极参与讨论并踊跃回答问题

认真思考每一个题并时刻准备回答

板书设计: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按病原体分:细菌传染病、病毒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传染病的分类

按传播途径分: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

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教学后记:

本节按照和谐教学法的基本规则和理念,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思维敏锐,讨论热烈,气氛活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本节的基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思想上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正确对待患有传染病的病人。

传染病


课题

第一节传染病以及预防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在思想上重视传染病的危害,从而积极地预防;正确对待传染病病人。

教学重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一般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关键

结合实例和概念认真分析、讨论。

学情分析

对于传染病,学生了解不多,但课前的调查对学习本节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应让学生做好。同时可以联系遗传病的知识作为比较。

教学方法

和谐教学法

教具学具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含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发阶段

1、知识准备:

l什么是健康?

l举例说明什么是遗传病?遗传病传染吗?

2、激趣导入:

肆虐的传染病曾经危害过多少人的健康,夺去过多少人的生命?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传染病的预防刻不容缓!

二、导学阶段

1、展示教学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有什么特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哪些,传染病有哪些类型。

2、导学、自学、讨论和交流:

l你患过哪些疾病?哪些是传染的?哪些是不传染的?为什么?

l什么是传染病呢?

l什么是病原体呢?

l猜一猜,它们能引起什么疾病?

l想一想,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l阅读69页资料,思考并讨论相关问题

l小组交流

l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

l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l讨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各是什么?怎样看待艾滋病人?

l以组为单位交流

l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对应措施进行预防?

l下列图片中所表示的是采取了什么措施?

l在具体预防中,往往采取综合防治和重点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以收到最佳预防效果

l猜一猜:传染病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l根据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不同,可以将传染病分为:细菌传染病、病毒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l根据引起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同,可以将传染病分为: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l简介人类四大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传播途径、流行季节和常见病举例

l艺术归纳:

传染病的概念(略)

特点(略)

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略)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略)

按病原体分(略)

传染病的分类

按传播途径分(略)

三、应用评价阶段

1、激趣练习:

以组为单位以抢答的方式回答课后练习题

2、达标测试:

以个人为单位以抽签的方式回答《学习与检测》上的练习题,每个学生回答两个题。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播放课件导入部分

讲述(或课件展示)

出示课件相关部分

出示传染病的概念

出示病原体的图片

打出传染病的特点

巡回指导

及时评价(对的该组加10分并鼓励;错的不加分并鼓劲)

以流感为例,三个基本环节动画演示

强调概念的关键词

巡回指导

及时评价(对的该组加10分并鼓励;错的不加分并鼓劲)

教师引导

展示图片

结合实例讲述

引导学生结合本节已学知识和人体生理知识

出示图表并讲解

给予评价(对的该组加10分并鼓励;错的不加分并鼓劲)

给予评价(对的该同学加10分并鼓励;错的不加分并鼓劲)

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认真观看课件,从而产生对学习本节的渴望。

思考和判断

认真观察图片并思考它们引起的疾病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学讨论

各小组选一人发言

认真观察并回答问题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学讨论

各小组选一人发言

学生思考或看书后回答

学生观察、思考、分别回答

认真思考并回答

学生认真观察、听讲

积极参与讨论并踊跃回答问题

认真思考每一个题并时刻准备回答

板书设计: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按病原体分:细菌传染病、病毒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传染病的分类

按传播途径分: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

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教学后记:

本节按照和谐教学法的基本规则和理念,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思维敏锐,讨论热烈,气氛活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本节的基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思想上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正确对待患有传染病的病人。

传染病以及预防相关教学方案


课题

第一节传染病以及预防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在思想上重视传染病的危害,从而积极地预防;正确对待传染病病人。

教学重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一般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关键

结合实例和概念认真分析、讨论。

学情分析

对于传染病,学生了解不多,但课前的调查对学习本节有一定的铺垫作用,应让学生做好。同时可以联系遗传病的知识作为比较。

教学方法

和谐教学法

教具学具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含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发阶段

1、知识准备:

l什么是健康?

l举例说明什么是遗传病?遗传病传染吗?

2、激趣导入:

肆虐的传染病曾经危害过多少人的健康,夺去过多少人的生命?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传染病的预防刻不容缓!

二、导学阶段

1、展示教学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有什么特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哪些,传染病有哪些类型。

2、导学、自学、讨论和交流:

l你患过哪些疾病?哪些是传染的?哪些是不传染的?为什么?

l什么是传染病呢?

l什么是病原体呢?

l猜一猜,它们能引起什么疾病?

l想一想,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l阅读69页资料,思考并讨论相关问题

l小组交流

l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

l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l讨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各是什么?怎样看待艾滋病人?

l以组为单位交流

l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对应措施进行预防?

l下列图片中所表示的是采取了什么措施?

l在具体预防中,往往采取综合防治和重点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以收到最佳预防效果

l猜一猜:传染病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l根据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不同,可以将传染病分为:细菌传染病、病毒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l根据引起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同,可以将传染病分为: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l简介人类四大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传播途径、流行季节和常见病举例

l艺术归纳:

传染病的概念(略)

特点(略)

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略)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略)

按病原体分(略)

传染病的分类

按传播途径分(略)

三、应用评价阶段

1、激趣练习:

以组为单位以抢答的方式回答课后练习题

2、达标测试:

以个人为单位以抽签的方式回答《学习与检测》上的练习题,每个学生回答两个题。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播放课件导入部分

讲述(或课件展示)

出示课件相关部分

出示传染病的概念

出示病原体的图片

打出传染病的特点

巡回指导

及时评价(对的该组加10分并鼓励;错的不加分并鼓劲)

以流感为例,三个基本环节动画演示

强调概念的关键词

巡回指导

及时评价(对的该组加10分并鼓励;错的不加分并鼓劲)

教师引导

展示图片

结合实例讲述

引导学生结合本节已学知识和人体生理知识

出示图表并讲解

给予评价(对的该组加10分并鼓励;错的不加分并鼓劲)

给予评价(对的该同学加10分并鼓励;错的不加分并鼓劲)

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认真观看课件,从而产生对学习本节的渴望。

思考和判断

认真观察图片并思考它们引起的疾病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学讨论

各小组选一人发言

认真观察并回答问题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学讨论

各小组选一人发言

学生思考或看书后回答

学生观察、思考、分别回答

认真思考并回答

学生认真观察、听讲

积极参与讨论并踊跃回答问题

认真思考每一个题并时刻准备回答

板书设计: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按病原体分:细菌传染病、病毒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传染病的分类

按传播途径分: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

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教学后记:

本节按照和谐教学法的基本规则和理念,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思维敏锐,讨论热烈,气氛活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本节的基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思想上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正确对待患有传染病的病人。

经典初中教案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函数,并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关系的函数解析式;

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及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4、体会数学从实践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研究、应用过程;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教学用具:直尺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

教学过程:

1、从实际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我们在小学学过反比例关系.例如:当路程S一定时,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

即vt=S(S是常数);

当矩形面积S一定时,长a与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

从函数的观点看,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可以分别看成自变量与函数,写成:

(S是常数)

(S是常数)

一般地,函数(k是常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如上例,当路程S是常数时,时间t就是v的反比例函数.当矩形面积S是常数时,长a是宽b的反比例函数.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下面的例子仅供

2、列表、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例1、画出反比例函数与的图象

解:列表

x

-6

-5

-4

-3

1

2

3

4

5

6

-1

-1.2

-1.5

-2

6

3

2

1.5

1.2

1

1

1.2

1.5

2

-6

-3

-2

-1.5

-1.2

1

说明: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反比例函数,无法推测出它的大致图象.取点的时候最好多取几个,正负可以对称着取分别画点描图

一般地反比例函数(k是常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

3、观察图象,归纳、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前面学习了三类基本的初等函数,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里可视学生的程度或展开全面的讨论,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的学习.

显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提出问题:你能从图象上发现什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呢?并能从解析式或列表中得到论证.(下列答案仅供参考)

(1)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可以扩展到k>0时的情形,即k>0时,双曲线两支各在第一和第三象限.从解析式中,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xy=k,即x与y同号,因此,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的讨论与此类似.

抓住机会,说明数与形的统一,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

(2)函数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x从左向右变化时,图象呈下坡趋势.从列表中也可以看出这样的变化趋势.有理数除法说明了同样的道理,被除数一定时,若除数大于零,除数越大,商越小;若除数小于零,同样是除数越大,商越小.由此可归纳出,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同样可以推出的图象的性质.

(3)函数的图象不经过原点,且不与x轴、y轴交.从解析式中也可以看出,.如果x取值越来越大时,y的值越来越小,趋近于零;如果x取负值且越来越小时,y的值也越来越趋近于零.因此,呈现的是双曲线的样子.同理,抽象出图象的性质.

函数的图象性质的讨论与次类似.

4、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性质.大家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数学学习要求我们要深刻地理解,找出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能数学地发现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给以一定的解释.即数学是世界的一个部分,同时又隐藏在世界中.

5、布置作业习题13.81-4

第1234页

经典初中教案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案

课题: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在复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特性之后,通过图像对比使学生较快的学会不求值比较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值的大小及提高对复合型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解题技巧。

重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特性。

难点: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上述特性解决复合型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问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

学法指导:借助列表与图像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通过找学生分别叙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公式及特性,加深学生的记忆。

二、展示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一览表。并和学生们共同复习这些性质。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关系一览表

函数

性质

指数函数

y=ax(a>0且a≠1)

对数函数

y=logax(a>0且a≠1)

定义域

实数集R

正实数集(0,﹢∞)

值域

正实数集(0,﹢∞)

实数集R

共同的点

(0,1)

(1,0)

单调性

a>1增函数

a>1增函数

0<a<1减函数

0<a<1减函数

函数特性

a>1

当x>0,y>1

当x>1,y>0

当x<0,0<y<1

当0<x<1,y<0

0<a<1

当x>0,0<y<1

当x>1,y<0

当x<0,y>1

当0<x<1,y>0

反函数

y=logax(a>0且a≠1)

y=ax(a>0且a≠1)

图像

Y

y=(1/2)xy=2x

(0,1)

X

Y

y=log2x

(1,0)

X

y=log1/2x

三、同一坐标系中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进行合成,观察其特点,并得出y=log2x与y=2x、y=log1/2x与y=(1/2)x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互为反函数关系。所以y=logax与y=ax互为反函数关系,且y=logax的定义域与y=ax的值域相同,y=logax的值域与y=ax的定义域相同。

Y

y=(1/2)xy=2xy=x

(0,1)y=log2x

(1,0)X

y=log1/2x

注意:不能由图像得到y=2x与y=(1/2)x为偶函数关系。因为偶函数是指同一个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此图虽有y=2x与y=(1/2)x图像对称,但它们是2个不同的函数。

四、利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性质去解决含有指数与对数的复合型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问题及比较函数的大小值。

五、例题

例⒈比较(Л)(-0.1)与(Л)(-0.5)的大小。

解:∵y=ax中,a=Л>1

∴此函数为增函数

又∵﹣0.1>﹣0.5

∴(Л)(-0.1)>(Л)(-0.5)

例⒉比较log67与log76的大小。

解:∵log67>log66=1

log76<log77=1

∴log67>log76

注意:当2个对数值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时,可在这2个对数中间插入一个已知数,间接比较这2个数的大小。

例⒊求y=3√4-x2的定义域和值域。

解:∵√4-x2有意义,须使4-x2≥0

即x2≤4,|x|≤2

∴-2≤x≤2,即定义域为[-2,2]

又∵0≤x2≤4,∴0≤4-x2≤4

∴0≤√4-x2≤2,且y=3x是增函数

∴30≤y≤32,即值域为[1,9]

例⒋求函数y=√log0.25(log0.25x)的定义域。

解:要函数有意义,须使log0.25(log0.25x)≥0

又∵0<0.25<1,∴y=log0.25x是减函数

∴0<log0.25x≤1

∴log0.251<log0.25x≤log0.250.25

∴0.25≤x<1,即定义域为[0.25,1)

六、课堂练习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8[1/(2x-1)]

2.y=loga(1-x)2(a>0,且a≠1)

七、评讲练习

八、布置作业

第113页,第10、11题。并预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在物理、社会科学中的实际应用。

经典初中教案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图1

1.什么叫平行四边形?我们已经学习了它的哪些性质?

2.已知:如图1,,.

求证:.

3.什么叫做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它有什么性质?

【引入新课】

在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这一性质时,是通过连结一条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全等三角形来证明的.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两条对角线都连结起来,那么这两条对角线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来研究这个问题.

【讲解新课】

图2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先让学生观察图形,如图2.获得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证明.

(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的性质,这是解决平行四边形有关问题的基础,灵活应用则是关键.

图3

例2已知:如图3的对角线、相交于点,过点与、分别相交于点、.

求证:.

证明比较容易,只须证出△≌△,或△≌△,这是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的,但需注意及时应用新知识,防止思维定势.如这里可直接由定理3得出,而不再重复定理的推导过程证出.

图4

例3已知,如图4,,,.求的面积.

(1)首先引导学生按所给条件画出这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回顾小学里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2)讲清楚何为平行四边形的高.在平行四边形中,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对边作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距离叫做以这条边为底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如图5中的垂线段分别是垂足所在边上的高,习惯上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时都从一个顶点出发作一边的垂线.作图时平行四边形的高指的是垂线段本身,而计算时用的是垂线段的长度.

(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表示法,如图5表示为.

(4)学生自己完成解答.

图5

【总结、扩展】

1.小结

(1)性质定理及其它新知识的灵活应用,防止思维定势,方法僵化.

(2)引导学生填写下列表格(打出投影)

名称

平行四边形

示意图

定义

对角线

2.思考题:教材P144中B.4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41中2(4);P142中3(2)、4、5、6.

九、板书设计

标题例2

小结(表格)

平行四边形性质3例3

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简称“”,为在中学生中激励,选拔科学人才,1959年开始举办数学竞赛,首次由罗马尼亚任东道国,此后每年七举行一次,在各国提交的题目中,由每届的全委会选六道题,分两个上午完成,每次四个半小时,总分42分,各参赛国可派六名学生参加竞赛.1985年7月我国首次派代表参加第26届.中国队获金牌数为各队之首.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34中1、2

补充:1.若平行四边形一边长为,一对角线长为,则另一对角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2.在中,,,,则.

3.已知是的边上任一点,则:的值为____.

A.B.C.D.不确定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初中教案精选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分析。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2)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

4.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例题(98年广西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右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别将x、y、z的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只有z无晶体析出

(b)t1℃时,用l00克水配制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x、y、z的溶液,所需溶质质量最多不超过sy

(c)当x中含有少量y时,可用结晶法提纯x

(d)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 y z

解析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选择题,它综合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蒸发结晶、物质的提纯及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换算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看懂溶解度曲线图并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a)从曲线图可知,只有z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降低温度时,x、y的饱和溶液均有晶体析出,而z没有。

(b)在t1℃时,x、y、z的溶解度分别为sx、sy、sz,如需配制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溶液,其溶质质量最多不超过sx,不是sy。

(c)当x中混有少量y时,由于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显著的改变,而y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基本上不变,故可用结晶法提纯x。

(d)在t2℃时,x、y、z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sx sy sz,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是x y z.

综合上述,不正确的说法是(b)。

经典初中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溶解性以及浓溶液和稀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的概念。

3、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和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4、理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寻找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三》徳育目标: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溶液、溶解度、溶质量分数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之间区别联系。

四、教具:

投影仪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

六、课型:

复习课

七、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采取边讨论边归纳的方法从溶液的组成、分类、量度、和混合物的分离等方面将本章的知识结构加以总结。

重要概念的复习:

1、分析投影:

讨论回答:1、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2、溶液的特征是________

3、溶液的定义_________4、溶液的组成部分_______

2、分析投影:

讨论回答:

1、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2、一定不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

3、可能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4、溶液是饱和溶液必须指明___和___

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怎样相互转化?

6、若不限条件溶液可分为本___和____。

3、分析投影:

讨论回答:(1)概括溶解度的概念。

(2)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

4、投影

讨论回答:

1、试管1、2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不是___

2、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是什么?

3、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因素______

5、介绍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和结晶

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第六章的主要概念。下面我们针对这些概念做些练习。

1、在一个大箩卜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倒出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食盐吗?为什么?

2、将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多20,不发生变化的是___

A、硝酸钾的溶解度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剂的质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将温后,一定有晶体析出

D、凡是均一的、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4、比较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板书设计

第六章溶液

经典初中教案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知识要点1细胞分化成组织2组织形成器官3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4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5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6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7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结构单细胞)运动、呼吸、摄食、排泄、应激性8单细胞生物的结构有完整的细胞结构9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常见题点1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包括、、、。2细胞分化是指。3动、植物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开始的。4分生组织的细胞,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具有。5在制作观察草履虫的装片时,从草履虫培养液的吸一滴培养液。6草履虫依靠的摆动而旋转前进。依靠进行呼吸。7与草履虫的消化有关的结构有。点击名题考题1番茄的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组织,而对人体和动物起保护作用的属于组织。[解析]动植物体组织的命名是不同的,构成植物体的组织是根据其功能命名的,如: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构成动物和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是根据其形态结构命名的。起保护作用的组织,在植物体是保护组织,在人体和动物体是上皮组织。[答案]保护上皮[点拨]利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解题时可由结构所在位置或特点推知其功能,或由其功能推知其结构特点。变式题1破了皮的苹果容易腐烂,这是因为果皮是一种组织。考题2一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够吞食43000个细菌,这与它体内的某种结构有关,该结构是()a.表膜b.食物泡c.伸缩泡d.收集管[解析]草履虫通过食物泡消化食物。[答案]b考题3湘莲植株的基本结构层次是()a.组织è器官è细胞è植物体b.细胞è组织è器官è植物体c.细胞è器官è组织è植物体d.细胞è系统è器官è植物体[解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植物体比人体结构简单,没有系统这一级单位。[答案]b基础巩固1.动物组织的形成是()的结果。a.细胞生长b.细胞分裂和生长c.细胞分化d.细胞生长2.细胞分化的过程大致表示为()a.细胞分裂è细胞分化è细胞生长b.细胞分裂è细胞生长è细胞分化c.细胞生长è细胞分裂è细胞分化d.细胞分化è细胞分裂è细胞生长3.植物的根尖中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的部位是()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去4.请你分析以下选项,其中哪一个属于植物组织()a.洋葱表皮b.西瓜c.萝卜d.马铃薯5.用开水烫一下番茄,可以在其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属于()a.保护组织b.输导组织c.营养组织d.机械组织6.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是()a.神经组织b.脑和脊髓c.神经元d.神经7.构成人体心脏的组织有()1上皮组织2结缔组织3肌肉组织4神经组织a.123b.234c.134d.12348.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器官的是()a.杨树叶子b.洋葱表皮c.西瓜d.人体的骨骼肌9.草履虫在显微镜下有时会呈现绿色,这是因为()a.含有叶绿体b.食物中有绿色藻类c.含叶绿素d.折光的结果10.下列不属于草履虫特点的是()a.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b.能够自由运动c.能对刺激作出反应d.有细胞壁结构11.以下有关绿色开花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绿色开花植物体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b.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三种器官构成c.绿色开花植物体根越长越长的原因之一是根尖有分生组织d.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è组织è器官è系统è植物体12.下图是人体内四种组织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这四种基本组织的名称是:a.;b.;c.;d.。

(2)a图组织的结构特点是。d图组织的结构特点是。(3)c图组织主要由构成,其主要功能是。潜能挑战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0101.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