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幼儿园教案

情态动词课件

时间:2024-10-19

情态动词课件。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情态动词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情态动词课件 篇1

1) 情态动词不能表示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只表示期待或估计某事的发生。

2) 情态动词 除ought 和have 外,后面只能接不带to 的`不定式。

3) 情态动词没有人称,数的变化,即情态动词第三人称单数不加-s。

4) 情态动词没有非谓语形式,即没有不定式,分词,等形式。

1)can could 表示能力;可能 (过去时用could),

只用于现在式和过去式(could)。be able to可以用于各种时态。

They will be able to tell you the news soon. 他很快就能告诉你消息了。

a. 位于助动词后。

b. 情态动词后。

c. 表示过去某时刻动作时。

d. 用于句首表示条件。

e. 表示成功地做了某事时,只能用was/were able to, 不能用could。

He was able to flee Europe before the war broke out.

= He managed to flee Europe before the war broke out.[检讨书大全 Jt56W.CoM]

1)提出委婉的请求,(注意在回答中不可用could)。

--- Could I have the television on?

--- Yes, you can. / No, you can't.

I. 情态动词基本用法:

在英语中主要的情态动词有can (could), may (might), must, have to, need , ought to, dare (dared), shall (should), will (would) .

(1)情态动词本身有词义,但词义不完成,因此不能单独作谓语,只能和其他的动词原形一起构成谓语。

(2)情态动词后接的动词不定式一律不带to。

(3)情态支词不随人称变化而变(即不管是何人称,后面接的情态动词都一样)。

(4)含有情态动词的否定都是由“情态动词+not”构成的,如:can-can not may-may not need-need not

May I come in?我可以进来吗? Can you lend me some money?你能借给我一些钱吗?

注意:含有have to 的句子变成疑问句时不同。如:

I have to go today,今天我必须走,

Do you have to go today?你今天必须走吗?

①表示体力或脑力方面的“能力”

Can you drive?你会开车吗?

Can you speak English?你会说英语吗?

Can you lift heavy box?你能将这个重箱子拎起来吗?

You can skate on the lake.(The ice is thick enough.)

The airplane can take off now.(The storm has stopped.)

You can’t park your car here. 你不能在此停车

③can用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时,有时表示说话人的怀疑,惊异、猜测或不肯定:

no, no, it can’t be true.不,不,这不可能是事实

How can you be so careless!你怎么会这么粗心

He can’t be in the library。他现在不会在图书馆

注意:a,在口语中can常可用来代替may,来询问或说明一件事能不能做

b, can 和 be able to在表示能力这一点是同义词,

I can speak English.=I am able to speak English.

①表示过去的能力或“可能性”

I could run very fast when I was young. 我年轻时跑得很快

I couldn’t understand what he said at all. 我一点也听不懂他说的话

How could you be so careless? 你怎么会这样粗心

We thought the story could not be true. 我们当时以为那个故事不会是真的。

③可以代替can用于现在的动作,但语气较为婉转,如:

Could I use your bike?

我可以用一下你的自行车吗?

You could do it this way.

①用来询问或表示允(在此用法中may和第一人称连用时都以疑问句形式出现)

May I ask you a question?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You may take the boy there.你可以把这个男孩带去。

He may come if he likes.如果他想来,可以来

They may stay in our house.他们可以在我家歇息。

 Might 是 may的过去形式,表示询问或允许或可能、推测等。如:

Might I give you a piece of advice?

He told me he might come.

I was afraid he might not like this place.

我当时担心他可能不喜欢这个地主(Might 与was相呼应,都是表示过去。【注意】:A。有时Might也可用来表示现在的事情,只是语气较may更弱一些,可能性更小一些,如:

He might know her address. 他也许知道她的地址。

Be careful, you might break it. 小心点,要不你可能会将它打碎

B.May(might)后加动词不定式的完成式可以表示对过去的推测、认为某事在过去“可能”发生,这一用法中may和might都指过去,不过might较may更含蓄或更不肯定。如:

He may (might) have watched TV the whole night.(For he looks very sleep)

They might ( may) not have caught the train.他们可能没赶紧上车。

①表示“必须”或“应当”。如:

We must rely on ourselves.

You must finish the work before four o’clock.

【注意】:A,在回答用must引的的疑问句时,否定结构只能用needn’t如:

Must I do this? No, you needn’t Yes, you must.

B,在表示“必须”这个意思时,must的意思和have to是很接近的,只是have to 比较强调客观需要,而must侧重说明主观看法,在下面情况下两都就不宜换用:

It’s raining heavily, we can’t go now. I think we’ll have to wait till the rain stops.

We must ask for permission if we do it.

如果我们要干,一定要先征得同意。

②must只有现在式而无其他时态变化,通常也只用来表示现在,但有时出可以用must表示过去(多用在间接引语中),如:

He told me I must do according to what he said. 他对我说,我必须按他说的做。

③must也可表示推测,但比may肯定得多,可译成“一定”或“准是”,如:

He must be in the library.他现在准在图书馆

It must be four in the morning now.现在一定是到了清晨四点钟了

后接动词原开,表示“不得不、必须”的意思,它比must更含有“客观条件使得必须如此做”的意思。并有较多的时态,如:

We have to get up early.

We will have to get up early tomorrow. 我们明天必须早起

We had to get up early at that time. 我们那时不得不早起

【注意】:在口语中常用have got to 来取代have to,如:

You ought to finish your work before you go home.

You ought not to be so careless. 你不应当这样粗心

His father ought to know his address.

If we start work right now, we ought to finish it before lunch.

③ought to 后接动词不定时的完成时,如用肯定结构,表示过去某事该做而未做,如用否定结构,则表示过去不该做的事情发生了。

You ought to have been more careful.

You ought not to have interrupted them.

你当时不应当打断他们(的谈话),(但当时的事实是打断了别人的谈话。)

【注意】:此用法相当于”should (not) have done”结构

情态动词课件 篇2

情态动词:

①常见的情态动词有:can (could) ,may (might), must ,shall (should), will (would), dare (dared) , need等,另外,have to、had better也当作情态动词使用。情态动词后面必须加动词的原形。

②can表示体力、脑力方面的能力或客观的可能性。口语中, 在询问或说明一件事可不可以做时,常用“can”代替“may”。情态动词“can”的过去式是“could”,否定式是“cannot”通常缩写成“can’t”,“could”的`否定式是“could not”,通常缩写成“couldn’t”。如:Can I help you?(要帮忙吗?)/ He can swim.(他会游泳)/ That can’t be Mr Li.(那不可能是李先生)

③ may表示允许、请求或可能性,用may提问时,肯定回答一般用Certainly或Yes,you may.;否定回答一般用can’t或mustn’t. 如:May I ask you a question?―Certainly.(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当然可以)/ You may go now.(现在你可以走了)/ It may be in your pocket.(它可能在你的衣袋里)

④ must表示“必须”、“一定”的意思。表示“必须”时否定形式是mustn’t;表示“一定”时,否定形式是“can’t” 如:We must be very careful when we cross the road.(我们过马路时一定要非常小心)/ It must be Jack.(那准是杰克)/ I haven’t seen Kate today. She can’t be here.(我今天没有看到过凯特,她不可能在这里)

[注意]用must(必须)进行提问时,肯定回答用must,否定回答用needn’t;用must(一定)进行提问时,肯定回答仍用must,但是否定回答用can’t.如:Must we clean the room before we leave? CYes,you must.或No,you needn’t.(我们走之前必须要打扫房间吗?是的,必须打扫。/ 不,不需要。) / Must she be in the romm? CYes,she must.或No,she can’t.(她一定在房间里吗?是的,一定。/ 不,不可能在。)

⑤ “have to”表示“不得不”、“必须”。We’ll have to leave now for it is very late at night.

have to的疑问形式是:助动词+…+have to,否定形式是:助动词+not+have to或者用needn’t.如:Do you have to stay until 8 o’clock?(你得呆到8点钟吗?)/ You don’t have to do so.(=You needn’t do so.)(你不用这么做)

情态动词课件 篇3

基本助动词与情态助动词最主要的区别之一是,基本助动词本身没有词义,而情态助动词则有自己的词义,能表示说话人对有关动作或状态的看法,或表示主观设想:

What have you been doing since? (构成完成进行体,本身无词义)

I am afraid I must be going. (一定要)

You may have read some account of the matter. (或许已经)

除此之外,情态助动词还有如下词法和句法特征:

1) 除ought和used以外,其他情态动词后面只能接不带to的不定式。如果我们把ought to和used to看做是固定词组的.话,那么,所有情态动词无一例外地只能接不带to的不定式:

We used to grow beautiful roses.

I asked if he would come and repair my television set.

2) 情态助动词在限定动词词组总总是位居第一:

They need not have been punished so severely.

3) 情态助动词用于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的时候,没有词形变化,即其词尾无-s形式:

She dare not say what she thinks.

4) 情态动词没有非限定形式,即没有不定式、-ing分词和-ed分词形式:

Still, she needn't have run away.

5) 情态助动词的“时”的形式并不是时间区别的主要标志。在不少场合,情态助动词的现在时和过去时形式都可以表示现在、过去或将来时间:

Would you mind very much if I ask you to do something?

She told him he ought not to have done it.

6) 情态助动词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即在一个限定动词词组中只能出现一个情态助动词,但有时却可以与have和be基本助动词连用:

You should have washed the wound.

Well, you shouldn't be reading a novel.

情态动词课件 篇4

情态动词表示说话人对某一动作或状态的态度。

1. 情态动词有一定的词义。

2. 情态动词不能单独做谓语,它必须和其他动词的原形一起构成谓语。

3. 情态动词没有人称,数的变化。

 否定句: 主语+情态动词+not+动词原形+......

must“必须” ; can/could“能,会” ; may/might “可以”; should“应该”; would“愿,要” ; have to“不得不” ; need“需要”

1) 表示人或物本身所具有的能力,意为“能,能够,会” :

Two eyes can see more than one. 两只眼比一只眼看得清。

2) 表示可能(理论上或是逻辑判断上) He can’t (couldn’t) have enough money for a new car. 他不可能有足够的钱买新车。

3) 表示允许:

Jk251.coM编辑推荐

纪律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重要内容被忽略,我们应该从什么方面写教案课件?根据您的要求我们编辑了“纪律课件”以满足您的需求,相信你可以找到对自己最有用的内容!

纪律课件(篇1)

(鄂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学校的一天

单元目标:

1.情感与态度: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按时作息,做事用心的习惯。初步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初步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知识与技能:知道上学不迟到,应该提前做好上学的准备,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知道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情,遇到危险会自救。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知道作为学生在学校里应遵守学校纪律。

4.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体验到有序的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愉快心情及好处,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5~6课时

第5个主题:2课时

第6个主题:1课时

第7个主题:1课时

第8个主题:1~2课时

7  课间十分钟

主题目标:

1.知道课间休息时要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玩文明的游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学校里和同学和睦相处,遵守学校的各项秩序。

活动时间:二课时

教学重点: 合理地安排课间十分钟。

教学难点:

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懂得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和规则。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下课了

活动准备:

1.歌曲《课间十分钟》、铃声录音。

2.学生制作写有“上厕所”、“喝水”、“做游戏”、“先拿出下节课的书”等内容的卡片。

3.学生把桌椅摆开,空出一块场地。

活动过程:

1.听歌曲《课间十分钟》导入:课间十分钟你们都在做什么?

2.创设情境,学生自主选择。

(1)教师放铃声录音,告诉学生下课铃响了,请学生选择这时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或平时的做法选择相应的写有“上厕所”、“喝水”、“做游戏”、“先拿出下节课的书”等内容的卡片。

3.小小讨论会:为什么在课间先做这些事而不是那件事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1)小组讨论。

(2)班级交流。

4.小结要点:课间休息时间不是很长,下课后,我们首先要解决上厕所、喝水等生理需求问题。

5.游戏:我是课间行为监督员。让学生找一找课间活动做得不好的现象。

6.分析讨论:哪些做法值得学习?哪些做法要注意避免?

7.教师小结:课间休息只有十分钟,我们得合理地安排,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和规则。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上课铃响了

活动准备:铃声录音。

活动过程:

1.放铃声录音,模拟表演。

(1)“叮铃铃”上课了,现在应该怎么做?

(2)学生表演,再现自己平时的行为。

2.阅读教科书说说:这些同学是怎样做的?

3.击鼓传花抢答:上课铃响了,要做好哪些准备?

4.朗读儿歌。

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书本文具桌上放,安静等着老师把课上。

5.教师小结:上课铃响了,我们要快速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

活动要求:学生表演的内容应是自己平时的真实行为,学生在表演时教师一定要留心观察学生课间时出现的问题以及他们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

纪律课件(篇2)

认知:

1、懂得遵守学校纪律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

2、知道小学生应当。

情感:

1、愿意做遵守学校纪律的好学生。

2、对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感到气愤,对自己违反了学校纪律感到不安。

行为:

1、,做到老师在与不在时一个样,班主任上课和科任老师上课一个样,课内和课外一个样。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遵守纪律”德目中有关的要求编写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通过进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和训练,已经逐步了解了《小学生一日生活常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本校的各项纪律要求,如按时上课,上课要守纪律,课间活动要守秩序,排队快静齐等等。一、二年级侧重养成教育,主要让学生知道学校有哪些纪律。本课是在原有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懂得学校为什么要有纪律,遵守纪律的重要意义和遵守学校纪律靠自觉的道理。引导学生逐步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本课课文以雷锋任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时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纪律的事例,说明要讲的观点。教师在讲解时应使学生认识两点:(1)为什么要遵守学校纪律?(2)要。

1、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是出现纪律问题较多的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重点是提高道德认识,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遵守学校纪律。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多从正面为学生树立一些好的典型,激发学生愿意做一个守纪律的好学生的情感。

2、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主要是进行遵守学校纪律的教育,因此教学要围绕本课教学目标 进行,不要涉及的面过宽。

3、为什么要遵守学校纪律?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讲解。

(1)借助学生原有知识,让学生分析一下学校各项纪律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中所起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校生活必须有纪律。

(2)通过分析课文中李小冬违反纪律的事例和雷锋与李小冬的谈话,让学生认识违反学校纪律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害处:既干扰和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也影响了自己的学习。

(3)通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实例,启发学生的内心体验。

4、遵守学校纪律要自觉。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通过对李小冬行为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李小冬并不是不知道应遵守课堂纪律,当老师正面对着他时,他就能遵守纪律,而老师背过身时,他就违反纪律。这就是不能。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即:老师在与不在时一个样,班主任上课与科任老师上课一个样,课内和课外一个样。

1、懂得遵守学校纪律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

2、知道小学生应当。

情感:

1、愿意做遵守学校纪律的好学生。

2、对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感到气愤,对自己违反了学校纪律感到不安。

行为:

1、,做到老师在与不在时一个样,班主任上课和科任老师上课一个样,课内和课外一个样。

2、见到同学不遵守学校纪律能批评、劝阻。

教学过程 :

一、提问导入  ,初步明理。

1、每天放学,同学们都要排队离校,是谁要求你们这样做的?

2、除了这一条以外,我们学校还有哪些纪律?

小结:上课认真听讲,不随便说话,不搞小动作,要发言先举手,课间活动守秩序,这些都是我们学校的纪律。

3、学校为什么要规定这些纪律呢?如果没有这些纪律行不行?(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发言)

小结:学校生活必须要有纪律,学校纪律是维护学校秩序的保证。因此,我们每个同学生活在学校中,就应该遵守这些纪律。

4、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谈一谈,在课堂上,在课间活动中,如果 每个同学都能遵守学校纪律,有什么好处?(讨论)

小结:如果每个同学都能遵守学校纪律,我们就可以创造出一个秩序井然的学习环境,大家就可以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我们说,遵守学校纪律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

过渡:如果有人在学校中不遵守纪律会有什么后果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听一听发生在抚顺市溪路小学三(1)班的一个小故事。

二、学习课文,继续明理。

1、讲述故事前半部分(边讲述边出示挂图1:同学们坐在教室里专心听讲。挂图2:李冬生在课堂上摆弄小镜子)。

提问:

(1)李冬生是在什么情况下摆弄小镜子的?他当着老师能遵守课堂纪律,背着老师却在下面摆弄小镜子。他这样做对吗?

小结:李冬生在老师写板书时摆弄小镜子扰乱了课堂纪律,影响了自己和全班同学的学习。

(2)假如你就是这个班的同学,当你正在专心听讲时,李冬生违反纪律,打扰了你听课,你会是什么心情?请你告诉李冬升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做?

小结:李冬升当着老师和背着老师都应该按照学校的课堂纪律要求去做,。

2、什么叫自觉?你能举个例子说说怎样做才是吗?

讲述:为了让李冬生懂得这些道理,课下,雷锋叔叔找到了他。三(1)班同学召开了一次班会,全班同学围绕展开了讨论。通过这次讨论,他们有哪些收获,后来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呢?请同学打开书看课文,继续听故事。听课文后半部分录音。

小结过度:李冬生他们班讨论的结果和刚才咱们同学所说的是一样的。这就说明我们同学也已经真正懂得了为什么要遵守学校纪律并且知道了应该怎样去做。那么老师想请你们帮助我来分析一下,这几个同学,谁做到了。

三.结合实例, 辨析导行。

小结:红红在爸爸来接她的情况下,仍然按学校的纪律要求去做,坚持排队放学,一直到散队地点,他这样是的表现。

2、看小品(辉辉在做广播操时,见值周生没站岗,就做起小动作,并影响其他同学做操。)

提问:

(1)你对辉辉的表现有什么看法?

小结:辉辉在值周生不在的情况下,不仅自己不认真做操,还影响其他同学锻炼身体,这样做是不的表现。

小结:学校纪律不仅要求大家共同来遵守,而且还要靠我们大家共同来维护。因此见到违反纪律的现象,就应该马上进行批评和劝阻。

3、看录象(体育课上,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立定跳远的要领。华华和波波却在下边悄悄的玩沙子,元元劝他们不要玩,要守纪律,他俩说:“上体育课就是让我们玩的。”)

提问:

(1)华华和波波做得对吗?他们错在哪儿?

小结:华华和波波在体育课上违反了课堂纪律,当同学批评他们时,还找出理由为自己辩解,这样做是错误的。

(2)谁来告诉华华和波波应该怎样做?

小结:无论上什么课,都应该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做到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上课时一个样。

小结过度:通过上面三件事,可以看出哪几位同学做到了?红红、元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像他们这样的同学,在我们班也有。是谁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四.联系实际,树立榜样。

1、听录音,树立榜样。

(1)听录音(老师和路队长表扬同学)。

(2)请被表扬的同学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3)请同学给被表扬的同学佩戴光荣花,并向他们说一句话。

2、在我们班还有哪些同学做到了?

小结、:在我们表扬的这些同学中,有的上课认真听讲,不随便说话,不搞小动作,遵守学校的课堂纪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还有些同学在自己课上,在课间活动和路队中,老师不在的情况下,严格要求自己,。这些同学都值得我们学习。

3、除了表扬的这些同学以外,其他同学在这方面做的怎么样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7页,书上有六条常见的的表现,请同学们回去以后看一看你做到了哪一条。

做到了哪一条,就在这一条后面的( )里面画一面小旗子,涂上红颜色。如果哪一条有时能做到,有时还做不到,或者现在没有做到,但决心努力去做,就在这一条后面的( )里面画旗框,等做到以后再涂上红色。期末时,希望在我们每个同学品德书的这一页上都能看到六面小红旗。到那时,在你胸前也一定会戴上一朵自觉遵守纪律的光荣花。

五.总结全课,明确要求。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第十一课(板书:十一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懂得了遵守学校纪律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因此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自觉地按照学校的纪律要求努力做到:老师在与不在时一个样,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上课时一个样,课内与课外一个样,做一个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

1、与小队同学探讨一下,为什么要?

2、想一想,如果学校没有现在的这些要求会怎样?

3、集体观看《邱少云》电影,然后谈谈感想。

纪律课件(篇3)

导语:

传授调理和传授规律典范

  为加强黉舍的传授办理工作,保险精良的传授秩序,增进我校传授水温和传授质量进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特订定本法则。

1、总则1传授工作是黉舍的中间工作,是多系列、多关键,多身分综互助用的纷乱进程,为包管束学工作按筹划履行,高质量、高效果地结束各项传授任务,黉舍必须对传授工作履行严厉、有效的办理。

2、黉舍的传授筹划、传授轨制、传授要求、传授典范、传授安排、传授规律是构造、履行传授工作的绳尺。各项传授工作的绳尺。各项传授工作和活动要按筹划进行,全部传授人员传授行动要做到按章行事,加强构造规律见解,保护和包管束学轨制势力巨子性和严明性。

3、黉舍对违背传授轨制、传授规律的人员,将视其情节紧张程度及所酿成的结果环境别离按平常传授变乱或严惩传授变乱进行处理,对违背传授规律但未到达传授变乱标准者,黉舍和有关单位要对责任人进行责怪教诲和响应的处理。

2、调课与停课

1、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务处排定的课表按时到指定讲堂上课,同等不得自行调课、换课、代课或停课。

2、全校性及部分班级的停课和调课由要求变动的部分报传授副校长承诺,教务处联合安排。

3、为包管束学秩序巩固和传授工作的严明性,任课教师平常不得因事申请调课。教师因故必须临时调课者,应提早三天到系、部办公室填写调课申请单,写明调课原因,发起调课方案,征得有关教师赞成,经教研室、系(部)承诺后,到教务处办理调课手续。每位任课教师每学期因事(含出差)调课不得超出二次,课时累计不得超出10学时。教师因病不能到校上课时,应关照系(部)办公室代劳调课手续。

4、教师调课要安排有代课教师或互换课程,平常不得空课,不准采纳集结补课方法,不然不予调课。

5、扫数停课、调课、代课等讲堂传授及排定的自习时候变动必须由教务处下达变动关照,别的部分和个人不得擅自变动。

6、必要调整课表或调换任课教师,应由系(部)发起定见,经教务处承诺并办理手续。

7、每学期期中安排下学期教师讲课任务,并关照本人做好筹办。期末放假前一周教务处将下学期排好的课表发给各系(部),新学期开学后前两周是课表试运行时候,同等不办理调课手续。

3、传授规律

1、传授要严厉履行传授纲领和讲课筹划,包管受课进度和富裕的传授内容。在新学期开学一周内由系(部)收齐本学期扫数任课教师的课时讲课筹划和实行筹划,交到教务处。不按时上交上述筹划者赐与责怪或记为平常传授变乱。

2、教师必须按黉舍传授进程表和课表按时上下课,不得随便增减课时。对提早下课或迟到上课在五分钟以内的教师进行责怪。提早或迟到下上课超出五分钟,或不敷五分钟但在联合学期内第二次产生此类环境,记为平常传授变乱。

3、对未经承诺擅自调课、代课、换课者记为平常传授变乱。

4、教师在讲堂上不准开启手机、bp机等通信东西,更不准在讲课期间到室外接听德律风或办别的私事,不然按传授变乱处理。

5、对矿、空课或擅自停课(包括不履行传授进度表,提早结课)者记为紧张传授变乱。

6、对不按法则进行实行、练习、计划教导、课外带领和批改功课者视为平常传授变乱。

7、传授中凡是有以下环境者,均视为紧张传授变乱:

(1)在传授中宣扬违背四项基来历根本则的见解以及违背党和国度目标政策、标准的见解。

(2)不经请教承诺擅自变动传授筹划、不履行传授纲领、擅自删减传授内容。

(3)讲课中有明显见解不对,门生反应猛烈。

(4)实行、练习前筹办不富裕或教导不当真导致仪器、配置破坏或呈现人身变乱。

(5)未提早结束实行筹办工作,感化实行、上机平常进行。

8、不管是采取试题(卷)库测验的课程还是出题测验的课程,教研室主任都应指定专人当真命题组卷和校订试卷工作,上述工作要按黉舍“测验工作典范”中所法则的程序和时候结束,不然视差别情节和结果记平常传授变乱或紧张传授变乱。试卷命题有紧张不对导致评分标准变动或对学生成绩考核有较大感化者,记为紧张传授变乱。

9、测验前应对试题严厉隐瞒,败露或表现试题记为紧张传授变乱。

10、监考人员不按“监考守则”践诺职责造成考场混乱记为紧张传授变乱。1

1、评卷按评分标准进行,并要按法则时候上交试卷分析和学期成绩表,不按时上交者记为平常传授变乱,对不按标准阅卷和给人情分者记为紧张传授变乱。1

2、对付在扫数传授工作和传授办理工作中不当真践诺职责,工作不当真任,违背传授典范、法则,感化黉舍传授工作和传授质量的责任人,参照上述法则赐与责怪或记为传授变乱。

4、嘉奖与惩罚

1、各单位要当真进行传授办理,及时对造成传授变乱者进行处理和上报,凡系(部)外已处理并上报的传授变乱,黉舍不再对有关单位进行惩罚。

2、个人学期有传授变乱学期不能评优,传授变乱要与传授质量考核挂钩。

3、学年个人累计平常传授变乱两次,或紧张传授变乱一次,撤除昔时评职称资格一次。

4、对传授平常变乱和紧张变乱,均按《教师定量考核方法》的有关法则处理。

5、履行与解释本法则教务处当真履行和解释。

 

教师传授工作典范化程序

标准教师课程传授工作应按《教师工作典范》,各咱传授根本要求等传授文件进行,本法则紧张就教师传授进程中应进行的工作发起程序及典范化要求。

1、学期讲课筹划

(1)教师明了聘用课程后,应脱手式样所任课程的学期讲课筹划(含学期实行筹划)。

(2)式样学期讲课筹划前应经过议定专业传授筹划明白该课程设课目标、要求及在人才培养进程中的职位处所、效用。

(3)学期讲课筹划的式样工作应根据该课程的传授纲领进行。

(4)学期讲课计划平常以2课时为单位,列出讲课内容、传授方法、实行内容、操练功课等。学期讲课筹划经教研室主任考核签字后,于任课学期第一周末,由教研室汇总交教务处。学期讲课计划一式3份,交教务处、教研室各一份,教师自留一份。

2、教案教师讲课时应有教案,教案必须更新。每学期开学前,教师起码应写出二周的教案,对付开新课的教师,开课前应初步结束扫数教案,开学初由教研室主任进行查抄。在教案中,除反应传授内容外,还应反应传授方法及讲堂传授构造方法。教师应注意教案的积聚和保存,以便在传授查抄、教师交易考核时向有关部分供给二年或二年以上时候的教案。教师在备课中应指定与传授要求相适应的进修参考书,筹办必要的操练题和思虑题。

3、课前其他筹办教师讲课前应明白门生专业特点、先修课程的传授环境,后续课的要求及前段进修环境。教师备课时还应筹办必要的教具(挂图、模型、什物、资料等)及演示实行等筹办。如讲课时利用录相传授、cai传授等,应将筹划提早报教务处,以便安排看录相的讲堂及cai讲堂。

纪律课件(篇4)

主题:课堂纪律,我遵守课间休息,我文明

时间:2018.11.10

地点:四年级(1)班教室

参会人:本班同学及班主任

主持:吴红

教学目标:

1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学科要求。

2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纪律和文明的重要性。

三。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把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

教学重点: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将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

教学过程:

一、预学

1.学生**情景喜剧时应该怎么做?导入新课。

2课间复习学校纪律要求,由班长指导学习。

课间纪律

1课间不允许在教室里打乒乓球、篮球、排球;不要在教室里大喊大叫、奔跑和打架;不搞大跑、大跳或发生出汗的剧烈性活动。

2.课间不在走廊、教室、楼道、楼梯追、跑、跳,在校园里行走必须轻声漫步,养成好习惯。

三。不得在墙上、黑板报、标语牌上涂鸦,以保护学校和班级环境;不攀折花木,不乱扔石块;爱护公物,不要站在板凳上,坐在桌子上。

4.保持环境洁净。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张、瓜皮、果壳。

5.无事不进别班教室。如果你不到另一个班的门窗参观,不会影响其他同学做作业。

6上课前做好准备,把学习用品整齐地放在桌角上。

7.有事进办公室要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方可入内,不准乱翻老师放置的东西。

8.下课后,要做好下一节的课前准备,值日学生要擦好黑板。

9.课间来客,要问好,不围观。对同学要团结友爱,不要欺负小同学和女同学。

10三餐后,应继续观察课间活动的顺序。想玩游戏和锻炼的学生必须到大型操场和健身器材场去。

2、 学生讨论实施上述要求的好处。

三、互学

1.根据上述要求,反思自己的言行,理清自己的好与坏方面,并准备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组长总结了小组交流的成果,列举了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开展课堂交流,每组代表积极讨论,各抒己见。

4.整理汇总班级交流结果。

四、评学

1根据课堂讨论交流的结果,形成班级文明守纪公约。

2讨论成立班级纪律监督小组,制定运行机制和考核细则。

三。发出倡议书,号召学生积极响应号召,努力成为文明守纪的小学生。

主题班会活动教学设计

主题: 做个守纪律的学生

时间:2018.11.10

地点:四年级(1)班教室

参会人:本班同学及班主任

主持:吴红

一.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纪律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遵守秩序和规则的好处;

培养学生的自律态度;

4让学生知道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二.课前准备:

1把班会的主题写在黑板上:做一个有纪律的学生;

2. 对班会的节目要适当排练;

三.活动内容:

(一)会题引入。

(二)小品表演:课间休息

同学a:(正在急走)走快步啦!

同学b:哦!你这么心急?

同学甲:但是我得等前面的学生下楼才能下楼!

同学b:这么麻烦呀,我赶着下去玩呢?老师刚才那么多事情,已经影响我们休息的时间,现在只剩七分钟,快点快点!……

(三)组织讨论:从这个小品中,你懂得了什么?生活中还有那些违纪现象?

(四).辩论比赛:

题目:学校应废除所有校规?竟究废除了所有校规好不好呢?如果没校规会怎样呢?有校规又有什么好处呢?会不会好象我这样,上学都轻轻松松呢?

a、 在班上选四到五个学生作评委。

b、将剩下的同学分为两方:正方和反方进行辩答。

c、行为反思:通过辩论,你明白了什么?(纪律的必要性)

(五)建立个人行为记录表(一周内记录)。

(六)评选纪律之星。

(七)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总结。

四、班主任的话:

让学生参与活动,给学生时间,让学生体验生活、感知、自我体验教育,内化教育为积极行动。

主题班会活动教学设计

主题: 争做遵守纪律的小学生》主题队会

时间:2018.11.10

地点:四年级(1)班教室

参会人:本班同学及班主任

主持:吴红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纪律在活动中的重要性,了解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遵守哪些方面的纪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

2通过活动,拓宽学生对学科的认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素质.

一、整队

中队长:“各小队开始整队报告.”

小队长整队:稍息,立正,报数.(队员回答声音响亮)小队长向中队长敬队礼后放下,说:

“报告中队长,第*小队应到队员9人,实到9人,报告完毕.报告人第*小队小队长***.”中队长:

“接受你的报告”(在互相敬礼).小队长回本小队说:“稍息”后,面向黑板站好.

以此类推.

中队长面向全体,说:“全体立正”后,走向中队长向辅导员敬队礼后,汇报:“报告中队辅导员,《争做遵守纪律的小学生》主题中队会,应到42人,实到42人,一次工作准备就绪,报告完毕,报告人中队长.

中队辅导员回敬队礼:“接受你的报告,预祝队会圆满成功.”(互敬队礼)

中队长回原位,向全体队员说:稍息.

二、出旗

中队长站在中间,面向全体说:“出旗,奏乐,全体少先队员敬礼.”(放出旗曲,全体自觉敬礼,1个旗手和2个护旗手以三角形的队形有节奏地齐步走过去,逆时针方向.

队旗在每个少先队员面前传递)

三、唱队歌,中队长讲话

出旗后,中队长说:“礼毕,全体队员高唱队歌(**响)”唱完后,中队长说:“全体队员请坐.”中队长讲话:“四年七班《争做遵守纪律的小学生》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四、活动部分

(一)导入:

主持人:俗话说:没有规矩,就没有规矩

任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都要维护自己利益的纪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于学生,纪律就是我们学习的第一条件.因为纪律可以帮助我们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纪律是我们塑造人格的第一步.

对于已经上四年级的我们,应该对纪律有了相当的认识.通过这段时间的一些表现,大家觉得咱班的纪律怎么样呢?

主持人:希望大家在了解了《小学生守则》以后能够做的更好,齐读《小学生守则》.

主持人:但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仍有许多违反纪律的事件,请看小品《楼梯上的风波》

(二)**小品

1. 楼道内:追跑打斗,见到张主任收敛,主任走后继续打斗

上下楼梯:不按队伍走

甲:(正在急走)走快点啦!

乙:哦!你这么心急?

甲:没有时间啦,走快点!

b: 我要等前面的学生下楼才能走!

a: 太麻烦了。我急着去玩!老师刚才这么多事情,影响了我们的休息时间,现在只有7分钟,快点!快点走!

乙: 是呀!那个老师真的很罗嗦,原来休息时间很短!还要浪费我们玩的时间!

甲:就是啰!所以加快速度,全速前进,加油!

(还未说完,甲就搭着乙的肩膀,开始推着乙一起跑)

乙:啊呀!喂,你别推我啦,我好怕呀!

甲:不用怕啦!跑着下楼梯又快又激呢,好好玩!

乙:但....但是前面的同学排着队慢慢下楼梯,我们这样会碰倒他们呢!还是守秩序吧!

甲:不用这么胆小啦!难道你不想早点下去玩啊?

别害怕,我会控制得很好,不会打倒人的,放心吧!(然后a再次和b一起跑下楼,大喊:走开,有沸水,快走开,别挡住我!

)a: 你看太快了,它已经从四楼跑到二楼了。如果你排队下楼梯,现在应该还在四楼!

乙:是呀,好快呀!

(两人下楼梯的时候,又跑又跳,正当二人想连跳**下楼梯时,不慎撞倒正在看守楼梯口的值日生丙).丙被撞倒在地上,二人很害怕,连忙扶起他,不断向丙说:“对不起,不是有意的.”

这时,c没有发出声音。他用双手捂住嘴。他打掉了一颗门牙。事后,a、b受到校务办主任的处罚

主持人:谈谈这些现象的危害.

(三)讲关于动物守纪的故事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纪律在人的身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你听说过动物纪律吗?接下来,请给我们讲一个关于动物纪律的故事

同学1:在群居或集体而居的动物中,也存在着类似于人类社会的纪律,群体中的成员也具有遵守社群纪律和服从领导的品质,如蜜蜂、蚂蚁、猩猩、牛、狼、大雁等群体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类群之一,常见的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在民间被统称为“大雁”.

在诸多鸟类中,大雁的组织纪律和群体意识是最强的.有首儿歌这样说:“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每到冬季来临,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飞向比较温暖的南方,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人们称之“雁阵”.“雁阵”由“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形.

当飞在前面的“头雁” 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同伴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从而节省体力.“头雁” 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资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大雁采取的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能够更顺利地完成长途旅行.

而它们对纪律的严格遵守也不由得受到表扬

同学2:动物的组织纪律性,在狼群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在狼群中,头狼的号令就是军令,无论其他狼在**,在干什么,只要听到头狼的召唤,都会尽快发声回应,向头狼所在地集合.

一旦狼群形成,众狼就会上前,俯下身子,舔吻头狼的下颚表示敬意,听候安排.如果狼群成一路纵队在雪地上行进时,头狼的副手担当开路先锋,头狼则走在队列的中间.狼群所有成员在行进的时候都会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脚放在前面的狼留下的脚印上,保证了每一步都是安全的.

狼群在狩猎时,有严格的操作纪律;跑得快的狼去围追或者堵截.

主持人:既然连动物都知道遵守规则,那么谁会在听了这两个故事后谈谈感受呢?下面请欣赏快板表演.

四、快板《遵纪守法》.

小学生遵守规范,爱家庭,爱党,爱祖国

遵纪守法,循规蹈矩,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热爱科学

珍惜生命,勤锻炼,自信自强,热爱生活

走人行道,注意安全卫生

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应该多加注意

尊师重教,礼貌待人,团结协作,争创第一

花木有情,请不要伤害它

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果皮和纸屑不乱扔

人人都来守规范,个个都会夸你棒!夸你棒!

主持人:你从快板那里听到了什么?让我们欣赏诗朗诵《文明守纪与我同行》

(五)欣赏诗歌《文明守纪与我同行》

生1:追着小鸟,走进密林,

生2:追着小溪,走进深山,

生3:追着蝴蝶,走进花丛,

合:让我们走进文明守纪之窗.

生4:让小锤去敲醒每一个人,

学生5:让我们带着纪律走进学校,

生1:让校园充满欢声笑语,

生2:高高扬起我们的双臂, 去拥抱一个美丽的梦.

学生3:把自己变成文明之树,体验文明的喜悦;

学生四:把自己变成一朵礼仪花,体验礼仪的乐趣

他:走进文明纪律的窗口,沐浴文明礼仪

学生5:当你从文明的梦想中醒来时,你会悄悄地告诉你的伴侣:

何:什么是礼貌,什么是纪律,什么是文明,什么是礼仪

学生守纪代代传

路队站好文明行

见到老师问声好

争做守纪小标兵

主持人:听完他们的朗诵我相信同学们都希望能成为诗歌中那样的人,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互相监督,互相进步,互相为班级做贡献吧.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班规.

纪律课件(篇5)

活动概述

本活动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来设置的。纪律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保证,尤其在学校生活中,必须要有纪律的约束,才能保证学校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也才能从小培养孩子们遵守纪律的好品质。小学生刚刚入学,要使他们适应学校生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他们初步认识到纪律的作用,并且能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因此,本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遵守学校纪律的教育。

本次活动设有“活动”、“讨论”、“评一评”等栏目,层次清楚,形式活泼。首先设计了两个对比活动,通过对不同活动效果的体验对比,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然后引发讨论: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课堂纪律?最后通过“评一评”进行辨析,既要巩固学生的道德认知,又以点带面,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遵守课堂纪律还有很多方面:上课铃响,马上进课堂,上课要认真听讲,不打扰别人,注意听别人回答问题等。接着用4 幅生动的插图展示了小明因为不按时作息而迟到了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小明为什么迟到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时作息,才能保证正常的学习秩序;做到不迟到,这也是遵守学校纪律的表现。然后引出讨论:学校还有哪些纪律需要我们共同遵守?这个栏目提供了“站好路队,不吃零食,有事、有病要请假”等学校纪律,从此引发学生结合学校实际了解学校的各项纪律。再接着是“评一评”:谁在遵守学校纪律方面做得好呢?可以夸自己,也可以夸别人,树立榜样,指导行为,起到激励的作用。最后的“自我评价表”,是对自己遵守学校纪律行为的总结,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扩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养成遵守学校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知道学校纪律的基本要求。

(二) 能力目标

养成遵守学校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学校纪律的作用,激发学生产生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愿望。

教学重点

养成遵守学校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

知道学校纪律的基本要求。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平时上课都是老师先讲,今天我们换个上法,把最先发言的权利交给你们。请同学们在一分钟内说说自己最想说的话。

2、学生自由活动,指名一个学生站在讲台跟前,聆听,然后请指名的学生说说自己听到同学们都说了些什么。

出示课件:大家都说话,谁说的话也听不清。

3、请同学们安静,让一个学生朗读儿歌,大家认真听,并回答他读的儿歌是哪首儿歌?自己是不是也会读?

出示课件:一个人读儿歌,听得真清楚。

4、小结: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4 页,第一幅图是我们安静后,一个同学读儿歌的图,大家听得很清楚;第二幅图是老师把发言权交给你们时,让一个同学聆听,结果这个同学谁的话也没听清楚。大家一起说说,老师上课同学们应该学哪幅图上的活动呢?今天,我们一起讨论讨论,在学校应该遵守哪些纪律?板书:遵守学校纪律

二、活动1 遵守课堂纪律

1、出示课件,参与讨论,说说上课应该遵守哪些纪律。

2、小结:大家安静,不说话,才能听清别人在说什么,如果同学都在说话,谁说的话一句话也不清楚,所以大家上课不能课堂上讲话,这就是学校的纪律,课堂纪律,要求大家必须遵守的。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纪律,大家也该知道,比如上课不能迟到早退,随意出去玩耍、上厕所,如有例外情况,可跟老师说明情况,请假再离开教室。课堂上不能打闹,乱蹦乱跳,发言要举手等等。

3、讨论: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课堂纪律?如果我们上课都随便说话、做动作、发言也不举手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对老师讲课还有同学们的学习会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说出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害处。体会到遵守课堂纪律是愉快学习的保证。

三、评一评

1、大家一起看第45 页,评一评;下面图中的同学谁做得好?抽学生说一说。

2、学生找一找平时在课堂上的不良习惯,认识不足,想想如何纠正自己,主动地改正。

同学们一起参与,举手发言,都谈谈今后自己怎样遵守课堂纪律。

板书设计

纪律课件(篇6)


在现代社会中,纪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组织规范的基石。无论是在学校、军队还是企事业单位,纪律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更好地推行和落实纪律,许多机构和组织都制定了相应的纪律处分条例,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并对实施违纪行为进行相应的惩处。本文将详细探讨纪律处分条例的内容和作用。


一、纪律处分条例的内容


纪律处分条例是一种规章制度,旨在明确和界定某个组织或机构中违纪行为的范围和标准,以及相应的处分措施。一般而言,纪律处分条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违纪行为的定义:纪律处分条例首先明确违纪行为的定义和范围,以便人们明确什么是不被允许的行为。例如,在学校中,违纪行为可以包括迟到早退、抄袭作业、作弊考试、操纵评分等等。


2. 处分标准:纪律处分条例制定明确的标准来判定违纪行为的情节和性质严重程度,以便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分措施。例如,在军队中,一般将违纪行为分为轻微、一般和严重三个等级,对应着不同的处分措施。


3. 处分措施:纪律处分条例明确在出现违纪行为时应该采取的相应处分措施。这些处分措施不仅起到儆效,也使人们对于违纪行为的后果有所了解,从而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处分措施可能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纪律批评、责令停职、降低岗位级别等等。


4. 申诉和复核程序:为了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纪律处分条例通常也会对申诉和复核程序进行明确规定,使受到处分的人有机会进行辩护和申诉。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当处分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处分机构的公正和严肃性。


二、纪律处分条例的作用


纪律处分条例作为一种规范行为的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维护组织秩序和正常运转:纪律处分条例的存在和实施可以有效维护组织或机构的秩序,促使成员遵守规章制度,从而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例如,在军队中,严格的纪律处分制度可以提高军人的纪律性和战斗力,保持战斗力的高度集中和统一。


2. 促进行为规范和道德伦理建设:纪律处分条例的存在能够促使成员遵守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通过对违纪行为的处分,可以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提高人们对正确行为和道德伦理的认识,从而推动整体社会的道德建设。


3. 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纪律处分条例的存在可以有效遏制腐败和权力滥用的行为。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违纪处分制度,可以对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使不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从而使组织更加廉洁高效。


4. 保护个人权益和公平性:纪律处分条例保障个人受到合法、公平处分的权益。通过明确的处分标准和申诉程序,可以确保处分机构的公正性,避免不当处分的发生,保护被处分人的合法权益。这也使得纪律处分不再是一种任意行为,而是在法治框架下的行政行为。


纪律处分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组织秩序、提高行为规范、防止腐败和保护个人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纪律处分制度,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因此,各个组织和机构应当制定和贯彻相应的纪律处分条例,以逐步完善社会规范,建设法治社会。

纪律课件(篇7)

教学设计思路

本活动中,教师应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讨论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辨析强化认识,从而形成一定的道德认知,指导自己的行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明理,指导行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学校都有哪些纪律需要遵守。

(二)能力目标

养成遵守学校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了解学校纪律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学校都有哪些纪律需要遵守,引导学生养成遵守学校纪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使学生 了解学校纪律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愿望。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体验游戏

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2~3个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 课前准备】

1 .让学生搜集资料(同学中,谁在遵守学校纪律方面做得好?)。

2 .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遵守学校纪律方面的素材。

3 .让同学们通过访问老师、高年级学生,听妈妈读《小学生守则》等途径了解学校纪律。

【 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遵守课堂纪律”。)

老师:同学们,刚才大家欣赏视频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课堂纪律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过渡)

【 讲授新课】

一、遵守课堂纪律(板书)

(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首儿歌(或读一篇课文等)。)

老师:同学们,大家能听清楚她读的儿歌(或其它)吗?

学生:(略)

老师:好,下面大家把你现在最想说的话,说给你的同桌或周围的人听。

(大约一分钟。)

学生:(略)

老师:大家都能听清楚别人说的话吗?你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略)

老师:大家都说话,谁说的.话都听不清;还是像刚才那样一个人说,别人听的才清楚,是不是啊?

学生:(略)

老师:下面大家结合上面两个活动互相讨论一下: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课堂纪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可见上课时,只有人人守纪律,大家才能安静地学习。如果有人不 守纪律,就会影响大家的学习,因此,课堂纪律大家都要遵守,遵守课堂纪律是愉快学习的保证。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四十五页,我们看“评一评”中的四幅图片,我们来说一说:图中同学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呢?

学生:(略)

老师:上课铃响后,大家应该安静、迅速地走进教室,这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障,只有这样做,才不耽误上课时间,又能使大家踏实地上好一节课。而且,课前准备好上课要用的东西,上课用起来方便、节省时间,不耽误听课或做作业;上课玩东西,做小动作,会分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有时还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当自己想玩时,一定要管住自己,不玩,不 做小动作,时间长了,就能养成遵守课堂纪律的好习惯。这回,大家明白了吗?

学生:(略)

(让大家欣赏视频“上课”、“上课要专心”;图片“认真”、“认真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学习”。)

老师:大家还知道哪些现象是遵守课堂纪律,哪些是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呢?

学生:(略)

(还可让同学们欣赏视频“要按时上学”;图片“举手发言(一)”、“举手回答问题”、“按时上学”、“上课迟到”;给同学们讲文本资源中“老师为什么不叫他”、“按时上学的巴特”、“做好课前准备”等故事。)

老师:有的.同学提到了要按时上学,不迟到,我们看一看下面的故事。(过渡)

二、上课不迟到 (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四十六页,看一看小明为什么迟到了呢?然后说一说。

(也可让同学们欣赏音频“电视迷上课”。)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小明晚上看电视,没有按时作息,以至于早上没有准时起床,上课迟到了。大家从中学到了什么呢?大家讨论一下,说一说。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按时上学”。)

老师:遵守课堂纪律是我们愉快学习的保证,同时学校还有一些纪律需要我们来共同遵守,保障我们学习。(过渡)

三、遵守学校纪律(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四十七页,结合课本上的三幅图,把你知道的一些学校纪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略)

老师: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如: “放学应站好路队”、“不吃零食”、“有事、有病要请假”、不能在楼道大声喊叫;集会时要认真听,不随意讲话等等,这样我们就能为我们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你知道的伙伴中,谁在遵守学校纪律方面做得好呢?说给大家听,也可以是自己哦!

学生:(略)

老师:大家想不想做一个遵守学校纪律的好学生呢?这就需要大家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打开课本第四十八页,把自己每天能做到的小星星,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吧!可要实事求是哟!

学生:(略)

(最后,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好孩子守纪律”。)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 知道了一些学校的纪律以及遵守学校纪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愿望。

纪律课件(篇8)

守纪律课件

在生活中,我们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纪律,否则就可能会让自己和他人陷入麻烦之中。尤其是在学习和工作中,守纪律更是必不可少的品质之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守纪律的重要性,我们特别准备了这份守纪律课件,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一、守纪律的定义

守纪律是指遵守规章制度、尊重他人权利、保护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在学习和工作中,守纪律是必不可少的品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守纪律的重要性

1.提高工作效率

遵守纪律可以使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不要随意更改工作计划和工作时间,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流程进行工作,可以使工作更加有序,减少出错的可能性,提高效率。

2.保护个人权益

遵守纪律可以保护个人权益,避免因违规行为而失去一些权益。例如,在学习中,作弊行为会严重损害个人的信誉度,在工作中,违反规定可能会导致奖励和晋升机会的丧失。因此,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必须遵守纪律。

3.维护公共利益

遵守纪律可以维护公共利益,使社会更加和谐有序。例如,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不随地乱扔垃圾,遵守交通规则等,可以保护公共环境和公共资源的秩序和安全,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三、守纪律的方法

1.建立规则和制度

在学习和工作中,建立严格的规则和制度是遵守纪律的前提。制定明确的规定和流程,明确责任和义务,可以规范行为,减少违规行为的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共利益。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地认识到守纪律的重要性和意义。只有具备良好的价值观,才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公平公正,不被外部因素干扰,始终保持稳健的心态。

3.落实制度和监督

对于一些关键岗位或者易发生违规行为的部门,必须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监督。对于违规行为,要坚决按照规定处理,保护公共利益,提高全员诚信和责任感。

四、结语

守纪律是一种正确的行为,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只有全员参与、共同遵守,才能保证学习和工作的正常运转,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繁荣。因此,要时刻提高自己的纪律意识,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做到堂堂正正、诚实守信,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声誉。

圆明园课件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上课时幼儿园的老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知识能够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圆明园课件,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圆明园课件(篇1)

1、师:请大家出自己写字的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正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注意“毁”的笔顺……

2、师:好,接下去,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课题。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请告诉大家!好你这种感觉找对了,请大家齐读课题。

过渡:好!今天我们就和在座的老师一起走进历史,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求:找出文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1、好,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课文哪几句话高度评价了圆明园?还有吗?

2、看看这三句话,你们能读懂什么?举世瞩目,就是全世界人都知道,举的意思就“全”。地球人都知道。此时此刻你中有一股怎么样的情感油然而生?(自豪)

从最大的这词你体会到什么?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你能体会到什么?作为国人的自豪感,好哪你就带这种感觉读读这三句话。

过渡:同学读得真好,读书就这样不但读其书还要悟其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呀!这样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这座园满无缺的圆明园,光明铺照的园明里到底有什么呢?我们还是进入看看吧!请大家默读课文的.三四两节看看圆明园里到底有什么?大家边读边划开始。

好来交流一下,圆明园里到底有什么?好,这么好人举手,为了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每人就只说一个或两个。好请你来说

安澜园:同学们安澜园,可是一个好地方呀,乾隆皇帝六巡江南四次就住在这个安澜园呀你把安澜园写上去吧,沾沾皇气呀!

狮子林:它是苏州的四大名园之一呀,里面如八阵图一样,变化莫测就连诸葛亮进去也要迷路呀。

平湖秋月:泛舟夜游西湖看着到映在湖中的明月让我想起苏东坡的一首词,多么的富有诗情画意呀!

雷峰夕照:在夕阳的余辉下,雷峰拉着自己长长身影在诉说不水仙与白娘子不朽的传奇,哪是何等浪费事情呀!

蓬莱瑶台:海上仙子国呀连当年秦始皇都想在这里长生不化呀,你去沾沾仙气吧

名人书画:也有可能就王羲之的手稿呀,你写上去,注意把字写得跟王羲之差不多好就行了。

2、挖掘“有”

同学们真行呀,大清皇帝化了十百五一年才把天下美景和珍宝搬进了圆明园,你们几分时间把这些搬上我们这块黑板,真得让我们五一班棚壁生辉啊!这举世闻明的圆明园里,难道仅仅是黑板上的这么景物吗?还有,当然还有,你从课文中哪词看出来说明它还有?再读课文,读书就应该这样一遍一遍每读一遍都有新的发现,读你千遍不厌倦呀!

3、说“饱览”

饱览什么意思?哪我们肚子饿了,我们需要“饱餐一顿;我们读书要不断看读,这叫“饱读诗书”,一老人历经了人生的风风雨寸,这叫“饱经风霜”呀说饱经苍桑”哪这样不多的美景作者用了“饱览”这真是一著一字尽得风流呀……

4、引“不可估量”

同学的课外积累的好词可真好多,但是我想不管我的中华词海有多少华丽的词澡也无法来形容圆园的精彩绝伦,美伦美幻!还是让我去进入园内看看吧……(录像)

6、朗读评价:

听了你的朗读,王老师真的感觉,就像到了圆明园的门徘徊!不要再徘徊了,谁能带我们听进吧……

听了你朗读,我感觉已经进了圆明园了,能慢一点吗?让我再漫步一下,流连一下行吗?

真好,你读得真大珠小珠落玉盘,谁说女子不如男!我真的不想出来了,谁能让王老师进入幻想的境界里!

、同学们这样语言文字配上这样的声音还有这样音乐真的是太美了,美得心醉!(板书)

四、重回“中心”

1、好,同学们,能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再来读读这三句话!我想你会不一样的发现!

2、你希望王老师把哪个字写下“化为灰烬”,好学习语文就需要这个的敏感。

这一切的一,这一的切切都化成了灰烬!

告诉我这是谁干的?(英法联军)这样的人还称得是联军吗?

他们是什么?(强盗)真的是强盗骂得好,骂得痛快!骂出所有中国人的良知!

1、好,大家快速读读第五节可以从哪些语言文字看出来他们一群强盗?

2、“闯”,人家家里可以随便闯?但他们为什么就这光天化日之下闯进来呢?清政府的无能,同学记住这个血的教训“落后就挨打”

“掠”他们可能掠走的是什么?我们的财富,但定永远掠不走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一腔豪气

“毁”他们可以毁掉我们的圆明园,但永远也毁不掉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决心。

、记狗改不了吃食,记住它们是强盗啊!这就是无耻的行径啊,能抢的抢,不抢的咂,砸不碎的搬,搬不动的毁!

3、同学们大火整整着了三天三夜。这个园满无缺的圆明园;这个光明铺照的圆明园;这个被称为万园之圆明园,这美是美得如心醉的圆明园,叫我们痛是痛得如此的心碎啊板书痛得心碎!

我们记住那个永远让我们心碎与的日子,那是1860年十月六日,大家一起读!

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面对这两个强盗的一把火我想你们一定有许许多多话想话,请你们把想说话写下来!

六、讲评:

2、记这样一句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现在我们好好读书,要“振兴中华”(学生板书)

3、你说出了所中中国人的心声,对强盗的痛恨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仅仅只有痛恨吗?

同学们两个强盗的一把大火烧毁这曾经圆满无缺的圆明园,这曾经光明铺照的圆明园,这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但是我想永远毁不掉的是我们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振兴中华气概和决心,就让这圆明园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中自强不息的精神栖息的家园。老师相信凤凰一定会涅盘,重生!中条这条古老的巨龙一定腾飞!

圆明园课件(篇2)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幻灯片。

三课时。

一、导入课新。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小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读音。

2、抄写生词。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一、复习旧课。

指名朗读第二段,读后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

2、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3、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

(3)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五、总结。

课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它不仅宏伟、壮观、美丽,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检查学生背诵第二段。

二、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各人小声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3、学生自学后讨论。

4、小结。(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

5、再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三、联系全文,理解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四、朗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

1、自由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中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中心思想上)。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圆明园课件(篇3)

板书设计反映了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板书简洁,让人一目了然。

21、圆明园的毁灭

原来 抢掠焚烧 毁灭

……有……也有…………没有了……也没有了……

……还有…… ……还没有了……

……不仅有……还有……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

上自……下至…… 上自……下至……都没有了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 “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感受到圆明园的瑰丽与辉煌再去读圆明园的毁灭,更能激发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课件(篇4)

本文拟安排3课时组织课堂教学。

教具准备有两项:

1、写有重点句子的文字投影片三至四张。

2、《圆明园的毁灭》录像资料。

第一课时导学设计:

在检查学生预习并粗读课文后,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三处作者评价圆明园的句子(①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②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一片灰烬。)作为引导学生朗读相关语段的主线,在朗读中让学生交流、评价、理解,教师相机引导,从而在文章的内容中体会思想。例如,抓住“园林艺术的瑰宝和建筑艺术的精华”可引导学生朗读理解第三自然段,通过重读“金碧辉煌、小巧玲珑”来体会殿堂的宏伟之美,亭台楼阁的小巧之美,体会宫殿建筑的各具风格。通过一字一顿朗读“山乡村野”来体会圆明园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更有山乡村野的空旷;再用缓慢而舒展的语调读出文中介绍的园中不同特点的建筑之美和漫步园内的感受,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圆明园给人以如入仙境、使人陶醉的迷人景色,体会到圆明园确实是世界园林奇迹,确实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时在朗读、指导中,力求读的形式多样化,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竞读、评读等,通过读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通过读来体会文中所包含的对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的思想。同时,这也为下文的学习作出情感上的铺垫。

另外,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提高朗读指导的效果,我认为相机准备一些文字投影片,以投影的方式加以指导,有力于提高朗读质量。

第二课时导学设计

在学生学习圆明园辉煌景观这一部分内容之后,这一课时我以第五自然段“毁灭”展开、组织了课堂教学,步骤如下:

1、检查第一课时的内容,鼓励学生有感情的背诵和朗诵三、四自然段。[这一设计在于鼓励学生课前多读,我认为背诵训练不仅仅是课内的事,也不仅仅是课外的事,鼓励学生主动背诵,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背诵的习惯;同时也能有效地实现了情感的迁移。学生充分体会了圆明园的美,自然更能激起对侵略者的恨。]

2、小声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把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来,然后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准备交流汇报

①交流读后的感受。(为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惋惜,感到难过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等)

②交流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这一设计仍然以读为主,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情感由刚才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热爱过渡到对侵略者的痛恨上来。]

3、投影重点句设疑思考:外国侵略者掠走的是什么,搬运的又是些什么,任意破坏的是什么,毁掉的又是什么?运用反刍的方法速读前文,找出相关内容交流汇报。[这一教学设计从教材写作上的缺陷入手,采取反刍阅读的方法,通过交流江报,可使学生创造性的重组教材,在学生脑海中再现“毁灭”的情景,化先天不足为教学优势,进一步体会了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强化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

4、观看《圆明园的毁灭》录像资料,然后结合第五自然段让学生进行质疑,如1860年侵略者为何能够在中国如此为非作歹?为什么中国军队不进行抵抗?为什么侵略者敢于销毁罪证?此时教师补充相关的背景材料,揭露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便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并激发出学生对当时统治者无能的愤慨之情,深刻地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起小学生不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的远大志向。[这一设计较合理地运用了录像资料,并巧妙引起了学生质疑。这一质疑已不同于课始的质疑,不仅能有效的激活的思维,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语言表达等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也有效地促成学生情感上的升华。]

有关课后练习中的讨论“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这一问题以及生字词的强化、好词好句的积累、背诵段落的强化等可放在第三课时进行。

就整个设计而言,我认为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有效地实现了读与情感体验的统一,实现了读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实现了读与人文精神的内化。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也增强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

圆明园课件(篇5)

根据本课的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采用朗读法、情境法、拓展法这三种方法进行教学:

朗读法

课标十分强调语文教学"以读为本",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以读悟情"贯彻始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情境法

多媒体集文字、声像于一身,它能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为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中我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圆明园如梦幻般的境界里,点燃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播放影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激发学生的爱憎之情。

拓展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圆明园为何毁灭以及面对这一现实说出你内心的感受。

圆明园课件(篇6)

《圆明园的毁灭》选自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第七组的21课,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本文是一篇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令人深思的精读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描写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以及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毁,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是: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难点是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并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圆明园课件(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写生字,会认生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重点难点】

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些名胜古迹呢?(长江,西湖……)我们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观赏过波平如镜的西湖,登上过高大雄伟的万里长城,也领略过波澜壮阔的长江黄河。今天我要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圆明园。请看大屏幕。(哪位同学说说都有什么?是啊,断柱残垣)曾经这里也是金碧辉煌,这里也是风景优美,而如今只剩下断柱残垣,这里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讲述了英法联军烧毁了我们国家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三、昔日辉煌,自豪无比

圆明园的辉煌: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什么说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找描写圆明园价值不可估量的相关句子。

请你来说: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布局巧(众星拱月)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景观奇(有……也有……)同学们多么美的景色啊,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美的感觉。

收藏丰(上自……下至……)20xx多年的珍宝汇聚于此,件件珍贵,美不胜收。

四、惨遭毁灭,激发情感

圆明园的毁灭:

然而,这一切,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全部毁掉了。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下,要读出感情。

毁掉。为了销毁罪证,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英法联军侵入……闯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径?这是强盗的行径,这是对中国的一种蔑视和侮辱。他们还放了一把火,一把火后,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清幽淡雅的山乡村野没有了,珍贵的青铜玉器也没有了……有的.只是一片灰烬。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这段课文,要读出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和对圆明园的毁灭的惋惜的情感。

此刻,同学们,你有什么要问?是啊,当时的人们都去哪里了?为什么不把这把火扑灭?却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抢,看着他们夺,看着他们砸……因为当时我们国力衰弱,落后就要挨打。

五、课堂练笔:

同学们,抚今追昔,可能此时我们有很多话要说,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之下,你会想到什么?把你的感受写在本子上。

是啊,一百多年过去了,往事并不如烟。圆明园里那些柱子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向我们控诉这段血泪史,让我们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六、课后作业:

同学们,请课下在网上搜一搜《火烧圆明园》这部影片,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辉煌:布局巧、建筑美、收藏丰

圆明园的毁灭:英法联军一把火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课件(篇8)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残垣断壁、一片灰烬。

这篇课文流露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强烈仇恨。根据本教材的育人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我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学习写文章要有中心"作为本课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

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课件,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圆明园课件(篇9)

知识与能力:会写生字,会认生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讲述了英法联军烧毁了我们国家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什么说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一找描写圆明园价值不可估量的相关句子。

请你来说: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布局巧(众星拱月)。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景观奇(有……也有……)同学们多么美的景色啊,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美的感觉。

收藏丰(上自……下至……)20xx多年的珍宝汇聚于此,件件珍贵,美不胜收。

然而,这一切,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全部毁掉了。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下,要读出感情。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英法联军侵入……闯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径?这是强盗的行径,这是对中国的一种蔑视和侮辱。他们还放了一把火,一把火后,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清幽淡雅的山乡村野没有了,珍贵的青铜玉器也没有了……有的只是一片灰烬。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这段课文,要读出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和对圆明园的毁灭的惋惜的情感。

此刻,同学们,你有什么要问?是啊,当时的人们都去哪里了?为什么不把这把火扑灭?却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抢,看着他们夺,看着他们砸……因为当时我们国力衰弱,落后就要挨打。

同学们,抚今追昔,可能此时我们有很多话要说,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之下,你会想到什么?把你的感受写在本子上。

是啊,一百多年过去了,往事并不如烟。圆明园里那些柱子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向我们控诉这段血泪史,让我们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同学们,请课下在网上搜一搜《火烧圆明园》这部影片,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圆明园课件(篇10)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课前的预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三、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预习汇报

1、在北京西北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叫圆明园。

让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全班读题

2、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出现什么情景?出示圆明园废墟图片。并配上一首小诗:“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引导学生用低沉的声音读。

师:圆明园里,荒野的风为我们讲述着一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用心和它交流。

环节二、走进圆明园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

(1)宏伟的建筑:众星拱月的布局、民族建筑、西洋景观

(2)珍贵的文物

(3)名人字画

(4)奇珍异宝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欣赏这些画面。并指导朗读,读出这种美。

幻灯片出示一架大炮,问:这是什么?然后播放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的影像资料!看完资料学生谈感受:愤怒 、痛恨、惋惜等等。

3.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先读在写,读出这种心情来。

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指导学生了解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心,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环节三、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环节四、拓展延伸

这节课要结束了,然而课文带给我们的思考却不会结束。圆明园毁灭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什么?圆明园毁灭了,它毁灭的是什么?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

作为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环节五、作业

我本着练习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拓展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哈姆雷特课件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哈姆雷特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哈姆雷特课件(篇1)

【超前学习】

学习目标

1、尖锐的戏剧冲突和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把握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初步分析人物性格的某些侧面,正确认识哈姆雷特复仇的意义。

2、体味“比剑”中主要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学习难点

哈姆雷特复杂的性格特点。

学习方式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学生展示——延伸拓展——反馈提升

以学生活动为主,以质疑、提问展开讨论,学生展示,教师点拨。用语言评析法深入分析人物语言,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人物形象。

学案设计

以程序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完成学案。

【善后学习】

一、导入新课

To be and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虑得到问题。

——哈姆雷特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恩格斯

第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第二句是文学品评的方法。虽然这两句话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但都由于一部旷世杰作而成为名句。你能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

二、依案自学

(一)初步感知

1、交流初读感受。

《哈姆雷特》共五幕,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未完),即全剧的结尾部分,主要情节是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比剑,是全剧的高潮。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你读全文的感受。

2、理清人物关系。

你对选文中哪些人物印象深刻?了解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吗?

请同学们设计人物关系图。

(二)质疑问难

由学生提出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到全班解决,或老师参与解决。

三、合作探究

(一)合作学习

1、尖锐的人物矛盾冲突

设问1:戏剧的情节,是由戏剧的冲突推动的,而戏剧冲突更多的来源于人的内心世界,那么选文中“比剑决斗”有几组主要矛盾冲突?

设问2:哈姆雷特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对于这样的结局,你认为他能否避免?

2、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设问3:如何认识雷欧提斯这个人物形象。

设问4:奥斯里克是一名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他来询问哈姆雷特是否愿意和雷欧提斯比剑时,哈姆雷特狠狠捉弄他一番。这个情节轻松诙谐,但并不是剧情发展必需的,怎么看待这类情节的存在?

设问5:在选文中,哈姆雷特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成果展示

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展示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四、延伸拓展

感受莎士比亚的精神世界级作品的艺术美。

莎士比亚悲剧的三个特点。

五、反馈提升

以“哈姆雷特,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哈姆雷特课件(篇2)

教学重点:

1、通过戏剧冲突和精彩对白把握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2、品位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艺术。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哈姆莱特关于“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对白。

2、理解哈姆莱特性格的典型性。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活着,还是去死,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虑的问题。——哈姆雷特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恩格斯

第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第二句是文学品评的方法。虽然这两句话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都由于一部旷世杰作而成为千古名句。哈姆雷特(板书)

二、作家作品

作者: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无闻。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举世闻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作品:

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二世》《理查三世》《约翰王》

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皆大欢喜》

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白》《麦克白》

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著名悲剧之一。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鲁迅)

三、剧情梗概和人物简介

1、剧情梗概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这出悲剧的情节是这样的: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整个社会、国家的问题。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哈姆莱特悲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计。奸王利用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传播他的心愿。

2、节选剧情结构

第一部分

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

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第三部分

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3、剧中人物关系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克劳狄斯(丹麦国王)王后(哈姆莱特之母)波洛涅斯(御前大臣)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多森格兰兹(朝臣)吉尔登斯吞(朝臣)奥斯克里(宫廷大臣)

四、布置作业

课下阅读《哈姆雷特》全文。

第二课时

一、欣赏

1、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

问题: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呢?

①哈姆莱特从前往英国的途中逃回丹麦,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②哈姆莱特是否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

③哈姆莱特是否已经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毒?

④雷欧提斯是否会按照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

问题: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每一个悬念围绕着和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得逞和哈姆雷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观众)的心,使读者(观众)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2、尖锐的矛盾冲突

问题:“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

哈姆雷特——克劳狄斯

哈姆雷特——雷欧提斯

总之,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尖锐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

3、动作化的语言

4、个性化的语言

哈姆雷特的语言: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克劳狄斯的语言:亲热,和善,阴毒,足见其是一个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

二、品评人物形象

1、品评人物的方法

听其言,观其行,外貌心理和神情。人物关系要理清,勿忘体察作者情。

2、在你的.眼中,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哈姆雷特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基本特征:身穿墨黑的外套,脸色悲苦沮丧,酷爱思索而又一再延误行

动的忧郁的王子。父亲给他的责任是复仇,现实要求他的行动。哈姆雷特意识到,他的责任不是单纯地复仇,杀死一个克劳狄斯,而是要重整乾坤,消灭一切罪恶,按照人文主义的理想来改造现实。所以有人称他为上个延宕的王子。

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来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男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他是个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

现在一般用“哈姆雷特”来比喻那些遇事犹豫不决、顾虑重重的人。

3、名家观点

三、作业

俗话说:“一千个观众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试用语言描绘你心目中的哈姆莱特。

板书设计;

哈姆雷特课件(篇3)

【文本解读】

在莎士比亚笔下,哈姆莱特怀有高贵的理想,却不得不面对人性堕落、良知泯灭的黑暗现实,并与之殊死抗争。阅读时,注意梳理哈姆莱特与现实之间的各种冲突,理解剧作家在这个人物身上寄寓的理想和对现实的深刻批判。

哈姆莱特被称为“忧郁的王子”,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常被深沉的无力感和幻灭感笼罩。阅读时,要注意哈姆莱特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的“忧郁”,尝试分析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素养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了解整部剧的基本剧情。

2、把握紧张激烈的戏剧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品味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教学重难点】

分析人物内心冲突,探讨人物心理与行为如何推动戏剧情节发展。

【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我们都非常熟悉,说的是经典的艺术形象在被人接受的过程中具有多义性,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塑造。我们今天,就要学习莎士比亚笔下经典戏剧《哈姆莱特》的选段。通过学习感悟,来看看哈姆莱特在大家眼中会是怎样的形象。

一、知人论世

1、了解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莎士比亚1564年出生于英国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2、莎士比亚的悲喜剧

①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的剧本被翻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正在通用的语言,其作品的地位和影响力可见一斑。《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是代表莎士比亚悲剧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品,其中尤以《哈姆莱特》在世界上享誉最高,成为世界戏剧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

②四大喜剧

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代表了其喜剧艺术的最高成就。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歌颂爱情和友谊,如在《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通过塑造安东尼奥的形象,赞美了友谊和仁爱精神,又通过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的爱情故事,说明了真爱的纯洁与朴实。

3、《哈姆莱特》内容概述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就读时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回国奔丧时接连遇到了叔父克劳狄斯即位和叔父与母亲乔特鲁德在父亲葬礼后一个月匆忙结婚的一连串事变,这使哈姆雷特充满了疑惑和不满。紧接着,在霍拉旭和勃那多站岗时出现了父亲老哈姆雷特的鬼魂,说明自己是被克劳狄斯毒死并要求哈姆雷特为自己复仇。随后,哈姆雷特利用装疯掩护自己并通过"戏中戏"证实了自己的叔父的确是杀父仇人。由于错误地杀死了心爱的奥菲莉亚的父亲波罗涅斯,克劳狄斯试图借英王手除掉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趁机逃回丹麦,却得知奥菲莉亚自杀并不得不接受了与其兄雷欧提斯的决斗。决斗中哈姆雷特的母亲乔特鲁德因误喝克劳狄斯为哈姆雷特准备的毒酒而中毒死去,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也双双中了毒剑,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在临死前杀死了克劳狄斯并嘱托朋友霍拉旭将自己的故事告诉后来人。

4、相关背景

莎士比亚写《哈姆莱特》的时候,英国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这时,宫廷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深深感到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和英国现实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他通过这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专制王朝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这个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切的同情。这部杰出的悲剧直到今天仍然感动着、鼓舞着世人。

5、解题

①哈姆莱特,男主人公。

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鞭挞(tà)忏悔(chàn)罪孽(niè)

嫁奁(lián)延宕(dànɡ)创痛(chuānɡ)

三、文本研究

【思考1】鉴赏情节,分析性格

1、分析整个剧本,归结起来看,全剧主要是围绕什么冲突进行的?剧本中所展示的冲突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①全剧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进行的。课文节选的这场戏,将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冲突放在主要冲突的位置上。剧中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产生误解后的冲突,及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都是围绕这一主要冲突展开的。

②课文中的冲突都是当时现实矛盾的真实反映。在当时来讲,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社会过渡时期新、旧两种社会力量的较量。从表面来看,冲突是在一对恋人之间展开的,但表现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通过冲突,塑造了一个内向深沉、有着痛苦与彷徨等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通过人物,展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

2、剧中国王和奥菲利娅的父亲设下圈套,让奥菲利娅探问哈姆莱特内心的秘密。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哈姆莱特也只得装疯卖傻。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一方面,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扼腕,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刻画了一个划时代的人文主义的代表。另一方面,作者通过哈姆莱特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3、在本场中,奥菲利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天真柔弱,单纯多情。她既真心爱着哈姆莱特,又甘心做波洛涅斯的工具。

4、综合全剧来看,你认为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示例一)明智、富有理性的形象。哈姆莱特是一个明智的、富有理性的人,他并没有任由感性支配,冲动地为父亲报仇,而是反复思索,先是确定叔父是否杀了自己的父亲,然后才考虑如何去复仇。

(示例二)忧郁、带有感伤主义色彩的形象。哈姆莱特是一个忧郁的、带有感伤主义色彩的人。他时常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之中,为人类和自己的命运而感叹万分。

(示例三)悲观绝望的虚无主义者、富有斗争精神的革命者。哈姆莱特既是一个悲观绝望的虚无主义者,也是一个富有斗争精神的革命者。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绝望的“世纪末”各种各样文学和文化思潮的烙印。

【思考2】鉴赏语言

1、结合课文分析,话剧主要是通过什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试举一例说明。

明确个性化的语言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如:“国王:(旁白)啊,这句话是太真实了!它在我的良心上抽了多么重的一鞭!涂脂抹粉的娼妇的脸,还不及掩藏在虚伪的言辞后面的我的行为更丑恶。难堪的重负啊!”这段台词真实地揭露了国王的内心世界,把国王的虚伪、丑恶和内心的不安展现得淋漓尽致。

2、文中多次运用了借喻的手法。

借喻指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借喻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请指出下面三个句子的喻体和本体。

①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②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

③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

明确:①喻体:睡眠。本体:死亡。

②喻体: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本体:死亡。

③喻体: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本体:哈姆莱特。

3、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说话时有何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明确①哈姆莱特故意坐在奥菲利娅身边装出一副因痴情而精神失常的样子,胡言乱语。

②目的是让人们尤其是国王认识到哈姆莱特已经因为恋爱失意而疯癫了,从而放松对王子复仇的警惕。

4、理解下面两段台词的含意。

(1)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

明确这段台词是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的高度评价和由衷的失望,表现了奥菲利娅对爱情的真诚和心灵的单纯。

(2)我说,我们以后再不要结什么婚了;已经结过婚的,除了一个人以外,都可以让他们活下去;没有结婚的不准再结婚,出家去吧,去。

明确这段台词是哈姆莱特的暗示,表达了对叔父和母亲结婚的反对,特别是对现任国王克劳狄斯的痛恨。

5、本场台词中有很多独白和旁白,这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在剧情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关键时刻,剧本都安排独白或旁白来表现主人公的思想矛盾,表现他的思考、认识、自责与怀疑。

【思考3】深度探究

1、历代评论家和大作家都有关于哈姆莱特长于思考而短于行动的议论,以致最后牺牲掉自己的'生命。歌德也认为哈姆莱特缺乏行动的能力。你如何看待哈姆莱特的忧郁和拖延?

明确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文主义形象。他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的,因为他想的不光是为父报仇,还要扭转整个乾坤。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加上他过于内向、审慎的性格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他开始犹豫,想要行动却行动不起来。因此,他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的悲剧成因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在性格软弱的主观原因。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2、《哈姆莱特》一剧的最后,哈姆莱特掉入克劳狄斯设计的比剑圈套,最后敌对双方同归于尽。对于这种结局,你认为能否避免?

明确综合全剧来看,哈姆莱特做事没有计划性,草率而且冒失,他总是被事件推着走,不能事先做好周密的安排和准备。他的对手克劳狄斯高居王位,老奸巨猾,善于耍阴谋诡计;和他相比,哈姆莱特势单力孤,鲁莽草率,不善于制定周密的计划主动进攻敌人。剧中,他答应比剑,就意味着克劳狄斯的阴谋已成功了一大半。只是在比剑过

程中出现的一些“变数”,如王后喝下毒酒、雷欧提斯也被他用毒剑刺中等,才使他有机会在临死之际用毒剑向克劳狄斯发出致命的一击。所以说,哈姆莱特是很难避免这种厄运的。

【思考4】阅读与思考

伟大的莎士比亚

格林布拉特

宏程心路

1587年左右,莎士比亚来到了当时英国最大的城市——伦敦。据说莎士比亚最初几年的职业是当杂役,在剧院门口为观众看马。后来,在剧院里当上了勤杂工。在工作过程中,导演发现他口齿伶俐,头脑灵活,就让他在幕后给演员配台词,当戏中的配角不够时,也让他上台跑龙套。渐渐地,在跑龙套的过程中,莎士比亚的戏剧才能得到了发挥。莎士比亚本来就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又加上长时间在剧院里工作,再配上他的戏剧天分,不久,他便开始了剧本的写作。

剧团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剧院,就得不断有新的剧目上演,莎士比亚的创作才能正好有了用武之地。很快,他创作的《亨利六世》终于在伦敦上演,观众蜂拥而至,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此,他成为一名当时少见的靠写作剧本就能生存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收入也日渐丰裕。

慧眼识英杰

有一天,正在台上演出的莎士比亚引起了一位贵族的注意,他就是南安普顿伯爵。虽然伯爵当时还不满20岁,却已成为伊丽莎白时代最高贵的望族。伯爵是个戏迷,他发现今天这出戏有一位陌生的男演员,并有些特殊的东西吸引着他。经打听,伯爵发现这名普通的小演员竟能写出诗歌,便请团长引见了莎士比亚,并邀请他到自己的府上参加文学聚会。

就这样,莎士比亚成了南安普顿伯爵家里的常客,伯爵的家和他与这些贵族青年的聚会,似乎成了一所“学院”。在这里,他不仅受到艺术的熏陶,还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为他以后作品中对贵族生活生动的描绘奠定了基础,这对莎士比亚后来的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

“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

到1592年的时候,莎士比亚在伦敦的戏剧界已经小有名气了。因为他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大学才子罗伯特格林的嫉妒。格林在《千悔换一智》中有这样一段话:

“别相信他们(指演员们),因为他们当中有一只用我们的羽毛装饰起来的暴发户式的乌鸦,用一张演员的皮包藏起他的虎狼之心。他写了几句虚夸的无韵诗就自以为能同你们当中最优秀的作家媲美。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打杂工,却恬不知耻地以为英国只有他才能震撼舞台。”

格林的这段话是在影射莎士比亚。格林称莎士比亚为“暴发户”,说明当时莎士比亚在剧坛上已经很引人注目了。“一只用我们的羽毛装饰起来的乌鸦”,说明莎士比亚在创作中大量汲取了前人创作的营养。“用演员的皮包藏起他的虎狼之心”,说莎士比亚有“虎狼之心”,恰恰反映了莎士比亚在创作上坚持自己的风格,敢于同对手抗衡。说莎士比亚是个“打杂工”,反映出他的多才多艺,既当演员,又当剧作家。“恬不知耻地以为英国只有他才能震撼舞台”,这句话是直接影射莎士比亚,因为莎士比亚(Shakespeare)这个姓的前半部分(Shake)有“震撼”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在“大学才子”停止创作之后,莎士比亚真的成了唯一能震撼英国舞台的人。

悲剧不悲

1601年,莎士比亚清楚地看见了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创作历史剧和喜剧积累的丰富经验又使他有足够的艺术功力去反映现实,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他开始转向悲剧创作。

虽然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的结局最终都是死亡,但这并不意味着莎士比亚已经放弃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在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英雄人物身上,都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精神和乐于助人、善良真诚、勇于牺牲的美好品德。莎士比亚对美好的人性并没有失去希望,仍对人类前途充满信心。

完璧微瑕

莎士比亚有代表作《哈姆莱特》,剧中丹麦国王的弟弟以水银灌入国王耳中将他毒死,从而引出王子复仇的动人故事。莎翁在这里有个小小的错误:水银不会置人于死地。一般所说的汞中毒是指汞化合物或汞蒸汽的中毒,能由耳道灌入的微量水银在常温下绝不会蒸发出足以致命的汞蒸汽。

在《裘里斯凯撒》中,凯撒问勃鲁托斯:“现在几点钟啦?”勃鲁托斯回答说:“已经敲过8点了。”可是敲点报时的钟,是在凯撒被刺约1400年后才发明的。

(节选自《莎士比亚新传》,有删改)

(相关衔接)

他通过具有强大艺术力量的形象,从他的那些典型的、同时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主人公的复杂的关系中,从他们的行动和矛盾中去揭示出他们的性格。戏剧中放射出的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其意义早已超出了他的时代和国家的范围。

(选自《莎士比亚戏剧集序》)

问题: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方面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明确:①多才多艺,有文学天赋。能创作剧本,并且获得极大成功;既能当演员,又能创作戏剧,写诗歌等。②善于观察和运用。他成了南安普顿伯爵家里的常客后,不仅受到艺术的熏陶,还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为他以后作品中对贵族生活生动的描绘奠定了基础,对他后来的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③善于从前人那里学习和借鉴。格林曾说莎士比亚是“一只用我们的羽毛装饰起来的乌鸦”。④在创作上坚持自己的风格,敢于同对手抗衡。格林曾说他“有虎狼之心”。⑤他对美好的人性充满希望,对人类前途充满信心。他的悲剧不“悲”。

四、明晰主旨

哈姆莱特被称为“忧郁的王子”,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常被深沉的无力感和幻灭感笼罩。在莎士比亚笔下,哈姆莱特怀有高贵的理想,却不得不面对人性堕落、良知泯灭的黑暗现实,并与之殊死抗争。

五、拓展阅读

被消费的莎士比亚

1899年,第一部莎士比亚作品已经出现,那是一部只有90秒的默片《约翰王》,此后一百多年的电影史就上演了一百多年莎士比亚的作品,据统计全世界的电影业把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全部进行了改编,总共拍摄了600多部电影。

上世纪90年代,好莱坞更是掀起一场改编莎士比亚的热潮,拍摄了许多解构、戏仿甚至是反讽的现代版莎士比亚电影,以现代人的视角去演绎莎士比亚原著的精神。诸如阿尔帕西诺1996年拍摄的《寻找理查三世》就用半戏剧半纪录的手法,夹叙夹议的拍摄了帕西诺和美国演员排学莎翁剧本《理查三世》的整个过程。而根据同一个戏剧改编的电影《理查三世》则将时间背景由原著中1483—1485年转换到1930年,以此暗喻第二次世界大战。由莱昂纳多主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运用了戏仿、拼贴等实验手法,通过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探讨当代人生活的实质。莎士比亚的电影也被嫁接到跨文化的语境中,黑泽明曾将《麦克白》和《李尔王》改编成影片《蜘蛛巢城》和《乱》,在战国时代的日本城池中表现莎翁作品的人文精神。中国也有两部基于《哈姆莱特》改编的电影,一部是冯小刚的《夜宴》,一部是胡雪桦导演的藏语版的《喜马拉雅王子》。

“一个人总是不知不觉就熟悉莎士比亚了。”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简奥斯丁借书中人物之口道出莎士比亚在当时的普及性。《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故事发生在1811年,莎士比亚死后近200年,而简奥斯丁,这位莎翁的老乡,在书中暗示莎士比亚仍是“我们”的同代人。美国学者马乔里加伯曾在她的著作《莎士比亚与现代文化》中指出“莎士比亚的永恒性在于他的适时性”,所以虽然莎士比亚生存的古典时代消逝了,但他的作品却顺利的被现代文化接受。而就在现在的英国,一个为了纪念莎士比亚去世400周年的,重写莎士比亚出版项目正在进行中。若干颇有名气的作家们各自领取一本莎翁的作品进行重新写作。出版商强调“这些新经典一方面将会遵循原作的精神,另一方面也会给予再创作者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

在漫画与广告中,莎士比亚的元素也是无所不在。美国DC漫画公司旗下的《绿箭》系列故事就常被粉丝质疑借鉴于《哈姆莱特》,日本则有专门的莎士比亚漫画类别,这类漫画在向韩国和欧美推销时总是最为抢手。莎士比亚的台词也常被巧妙的应用到于广告,杀死了国王的麦克白夫人为了摆脱罪恶感而喊出的“洗掉吧,这该死的污点!”,被用于去污剂、痤疮膏、半导体清洁技术,甚至是遮瑕笔的广告中。

实际上,无论是精英文化还是大众娱乐,莎士比亚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在英语世界中,“莎士比亚”甚至成了一个形容词,它或者表示伟大的,或者表示不幸的,可以形容那些和莎士比亚完全无关的人与事。莎士比亚和当下生活无缝衔接的又一力证,是在这个重商主义的年代里,莎士比亚的戏剧甚至被用来教授企业高管经商之道,马乔里加伯的《莎士比亚与现代文化》写到最激励商业领袖的是《亨利五世》,因为其中的主人公同样是个领袖,让一个团队产生凝聚力,并克服了看起来根本无法克服的困难。

(选自《新京报》2014年04月20日版,有删改)

六、素材积累—莎士比亚名句

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2、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3、笑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4、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

5、生命是一支织梭。

6、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7、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8、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9、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10、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

七、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

哈姆雷特课件(篇4)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掌握品读人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品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品读人物的方法;

2.启发诱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归纳品读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课前指导学生阅读作品并写出短评,课堂上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后归结品读人物的方法。

2.让学生通过表演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学资源

《哈姆雷特》剧本、计算机网络、《哈姆雷特》课件、贝多芬《献给爱丽丝》

教学程序

一、课前展示课题(幻灯片1),同时播放贝多芬《献给爱丽丝》。

导语:

文学是人类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许多优秀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感染着读者。

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思考和启迪。前段时间我们阅读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且写出了短评,今天这堂课,让我们来谈谈阅读《哈姆雷特》的体会。

对一部戏剧,我们可以从语言、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品评。今天我们着重谈谈《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找出品评人物的一般规律。

二、展示教学目标:通过讨论掌握品评人物的方法。

(幻灯片2)

三、引导学生讨论:

由于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思想观念、阅读心理的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的评价往往是不相同的。

展示恩格斯名言: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幻灯片3)

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眼中的哈姆雷特是一个怎样的人?

展示《王子复仇记》剧照:哈姆雷特特写镜头。(幻灯片4)

三、学生畅所欲言。

从开头和结尾可见,哈姆雷特是冷静而理智的。

哈姆雷特具有坚定的信念,富有责任心。

从哈姆雷特的语言可见,他的善良,叔父的奸诈。

从情节分析,哈姆雷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从语言上看,哈姆雷特复仇为的是尊严的重建,复仇是他生存的目的。

从全篇情节看,哈是一个悲惨的英雄,是一个罪人。

哈姆雷特是一个敢爱敢恨有勇有谋的热血青年。

从“戏中戏”可见,哈姆雷特的聪明机智。

哈姆雷特勇敢的承担了扭转乾坤的任务,他是一个矛盾、孝顺、懦弱、可悲的人。

从他的话可见,哈姆雷特是一个厉害的批评家。福丁布拉斯与哈姆莱特复仇之比较,两点相同,三点不同,由此可见哈姆莱特行动上的消极。从他的语言看出,哈姆莱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

教师引导:

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创作方法上要“莎士比亚化”,称赞莎士比亚剧作情节丰富,浑然一体,赞许他历史剧中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他以奇伟的笔触对英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历史转折斯的英国社会做了形象、深入的刻画。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他少年时代曾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

18岁时他和一个比自己大8岁的农场主女儿结了婚,几年后就做了三个孩子的父亲。22岁时他离开家乡独自来到伦敦。最初是给到剧院看戏的绅士们照料马匹,后来他当了演员,演一些小配角。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三,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亚后来却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学生们曾在学校业余演出过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如《哈姆雷特》、《错误的喜剧》。

.写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亚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莎士比亚在90年代初曾把他写的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献给勋爵,也曾为勋爵写过一些十四行诗。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莎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从1594年起,他所属的剧团受到王宫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詹姆斯一世即位后也予以关爱,改称为“国王的供奉剧团”,因此剧团除了经常的巡回演出外,也常常在宫廷中演出,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进而蜚声社会各界。

1599年莎士比亚参加了伦敦著名的环球剧院,并成为股东兼演员。莎士比亚逐渐富裕起来,并为他的家庭取得了世袭贵族的称号。1612年他作为一个有钱的绅士衣绵还乡,四年后就与世长辞。

四、展示:名家观点撷英。(幻灯片5)

哈姆雷特不单只是个悲剧英雄,而且是一个多思想的少年。(梁实秋)

哈姆雷特挑着理性的灯笼在寻找大写的人。(苏联·阿尼克斯特)

哈姆雷特是一位公子,不是一位英雄,报仇的事他不配干,所以迁延不决。(歌德)

教师试评:哈姆雷特具有远大的理想,他最终的目标不是复仇,而是扭转乾坤。

五、总结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莎士比亚的思想特点与创作成就,是他的代表作。

哈姆雷特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目标:

⑴ 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⑵ 体会莎土比亚悲剧的特点。

⑶ 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2、能力培养目标:

⑴ 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⑵ 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3、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

4、美育渗透目标:

体味莎土比亚诗化的语言,欣赏其节奏的跌宕性和音韵的和谐性,以及体味用形象生动的词语表达的强烈的激情。

【学法指导】

1、学习本文应从了解情节入手,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进一步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和对两个家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的主旨。

2、阅读汉姆莱特的台词,理清他心情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3、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4、人物的语言,是人物的心灵写照。那种对人物语言简单的、平面的描写,只能使人物个性流于程式化,人物形象粗放、苍白。

5、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人的个性也是各具特色的。因此,成功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就应当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动态的而不应一味是静态的,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简单划一的。

6、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就非常值得仔细品味。以罗密欧为例,他的语言,时而命令、恐吓,时而平和亲切,时而悲伤暴躁,时而不顾一切,语言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心情的变化。人物性格的多重体现,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上。

7、联系我国的一些经典著作,也有类似的情况。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就曾指出文学作品中间人物性格有两种对立因素的对照。他以《水浒》为例。指出李逵这一形象,既“鲁莽”,又“奸猾”,既“粗野”,又不乏“精细”。可见中外古今在这一点上是有共同点的。

8、反复诵读哈姆莱特的台词,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莎士比亚诗化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加以欣赏和品味。

诗化的语言,可从下述特点体会理解:

⑴ 具有强烈的激情。

⑵ 典型的修辞特点:排比,比喻。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难点:

⑴ 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⑵ 难点是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2、解决办法:

⑴ 反复朗读或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仔细揣摩。

⑵ 可以指导学生排演节选部分,让学生读出其中蕴含的浓郁的诗情和人物的不同感情。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剧作家。教师应简要介绍莎土比亚的创作活动,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诵读,通过诵读去揣摩品味剧中人物的深挚感情,读出莎剧特有的浓郁诗情。

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电视等录像资料,或是利用课余时间排演成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2、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二、整体感知

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喜剧),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2、莎翁悲剧的特点:

⑴ 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

⑵ 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

⑶ 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

3、全剧剧情:

《哈姆莱特》全剧是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主要剧情是:从老国王哈姆莱特的鬼魂那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克劳狄斯阴谋杀害兄长、篡夺王位的罪行;哈姆莱特装疯,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害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十分忌惮;

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误杀躲在旁边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机立即派他到英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半路上回来了,克劳狄斯已经设计好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未完),主要情节是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这是全剧的高潮。剧情发展到这里,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都清楚知道了对方要置自己于死地,他们谁都不能再回避、耽搁,形势刻不容缓。老辣狠毒的克劳狄斯抢占了先机,安排了看上去万无一失的“比剑”的圈套。

三、重点、难点的孝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艺术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最主要的代表作《哈姆莱特》。(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及其戏剧创作的特点。

3、概述节选部分紧张的故事情节,明确该剧是悲剧。

悲剧是一部典型的悲剧,其情节曲折多变。

“比剑”这一关键情节包含有若干悬念:哈姆莱特是否会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哈姆莱特能否察觉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诈?雷欧提斯会不会按照和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每一个悬念都关系着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成功、哈姆莱特能否避免厄运,读者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在大臣来征询哈姆莱特是否愿意成全克劳狄斯和雷欧提斯之间的打赌,同雷欧提斯比剑的时候,哈姆莱特正和霍拉旭讲到他对雷欧提斯的同情和歉意。对于比剑,他可能把它单纯理解为雷欧提斯要向他报仇,为了平息雷欧提斯的愤怒,他毫不迟疑地接受了挑战。霍拉旭认为他很可能会输,而他自己心里也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霍拉旭劝告他,让他不要参加比赛,他却没有同意。读者因为已经知道克劳狄斯的毒计,因此心里骤然紧张起来。

接下来是比剑。遵照王后的预先提醒,哈姆莱特诚恳地向雷欧提斯道歉,将自己的过失归因于“疯狂”,求得他的谅解。雷欧提斯表示虽然不能放弃“复仇”,却也接受了他的“友好的表示”。此时,两人之间的气氛较为友善,但是危险并没有解除。

选择用剑的时候,雷欧提斯根据事先安排换了一把剑,毫无防备之心的哈姆莱特对此没有提出异议。读者对事情的发展担心到极点。

比赛开始了,第一回合哈姆莱特击中了雷欧提斯,国王用毒酒为他祝贺,让他喝下去,他拒绝了。第二回合仍是哈姆莱特取胜。读者的心里稍感宽慰。可是风云突变,王后喝下了那杯有毒的酒。接下来事情的发展急速而混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第三回合里,雷欧提斯刺中了哈姆莱特,哈姆莱特随即夺过剑来也刺中了他,王后倒地。雷欧提斯倒地,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哈姆莱特用有毒的剑刺克劳狄斯,并用毒酒灌他,克劳狄斯死去。这一部分情节更是变故迭起,波澜起伏而扣人心弦。

4、提问:本剧人物语言的动作化和性格化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

⑴ 动作化:

比如,在交手前哈姆莱特向雷欧提斯请求谅解的一番话富有动作性。这段话真挚、恳切,打动人心,而在全剧里他一贯的语言风格是尖刻、讥嘲、不留情面的。之所以有这种变化,是因为哈姆莱特对雷欧提斯的遭遇感同身受,对他产生了由衷的同情。透过这段话语,我们感受到哈姆莱特善良、美好的天性。同时,它对此后剧情的发展也产生影响:雷欧提斯被他的话感动了,一意要复仇的心犹疑起来,所以第一、第二回合他都无心进攻,延缓了克劳狄斯的毒计的实现;第三回合里,雷欧提斯决心击中哈姆莱特的时候,旁白是“可是我的良心却不赞成我干这件事”;临死前,他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使得哈姆莱特能抓住最后的时机杀死克劳狄斯。

又如,哈姆莱特连续两次击中雷欧提斯后,既有些得意,又对雷欧提斯的状态有些纳闷,因此脱口说了一句:“你怎么说?”雷欧提斯被这句话激起了斗志。他对克劳狄斯说:“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这句话表明他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想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而克劳狄斯对他使用了激将法:“我怕你击不中他。”然而雷欧提斯还是迟疑不决。光明正大、毫无猜忌之心的哈姆莱特又一次提醒他:“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终于,雷欧提斯冒失地刺出致哈姆莱特死命的一剑。

⑵ 性格化:

哈姆莱特的语言有这样几个特点: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克劳狄斯是个惯于耍阴谋诡计的人,他包藏着可怕的祸心,却做出亲热和善的样子。他的一些语言,如“来,哈姆莱特,来,让我替你们两人和解和解”“我们的孩子,定会胜利”等都是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话。

5、提问:如何看待哈姆莱特这一艺术形象?

明确:

课文里,哈姆莱特在思想和行为上有两点非常引人注目,二是天命思想,一是无所顾忌地同意了克劳狄斯设下的赌局——和雷欧提斯比剑。这两点之间有着二定的联系。先看天命思想。在这全剧的最后一幕里,哈姆莱特似乎忽然变成了宿命论的信徒。他说过这些话:“……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却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就在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一切都是上天预先注定。”“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

他如此强调天命,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其一,对于罪大恶极的克劳狄斯,哈姆莱特没有信心让他受到应得的惩罚,而不殃及别的无辜的人,因为此前他曾误杀大臣波洛涅斯,并间接导致了奥菲莉娅之死。他觉得自己在除“恶”的时候,同时也在作恶;因此无法摆脱良心上的不安,便把一切归于天意。其二,哈姆莱特接连遭到巨大的灾祸的打击,先是父王被叔父暗害,母后改嫁给叔父,接着是奥菲莉娅落水身亡,他不明白这些残酷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也只好把一切都视为上天注定。

从去英国的途中逃回来的哈姆莱特虽然意识到事情很危急,他必须尽快对克劳狄斯采取行动,可是在脑子里充满了天命思想的情况下,他似乎无法确定一场周密的复仇计划,也不能很好地应对克劳狄斯设下的圈套。他对于比赛虽然有不好的预兆,但是他对生命、对世界都不觉得值得珍惜和留恋(“一个人既然在离开世界的时候,只能一无所有,那么早早脱身而去,不是更好吗?随它去”),为父亲报仇的念头也根本被抛到了一边。

所以,对于克劳狄斯和雷欧提斯之间的打赌,即使他本能地意识到其中有阴谋,也不愿去深究,或想办法拒绝,他毫不迟疑地答应和雷欧提斯比赛,也许是希望一切都尽快结束。临死前,他对霍拉旭说:“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在哈姆莱特眼里,世界彻底失去了它美好、光明的面目,显得“冷酷”、狰狞。能和敌人同归于尽,对他而言,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结局。

关于哈姆莱特,一般认为,忧郁、延宕(犹豫、拖延)是他性格中的两大特征。以上所讲的两点,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他忧郁、延宕性格在特殊时刻的一种表现。

6、提问:奥斯里克是一名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他来询问哈姆莱特是否愿意和雷欧提斯比剑时,哈姆莱特狠狠地捉弄他一番。这个情节轻松诙谐,但并不是剧情发展所必需的,怎么看待这类情节的存在?

明确:奥斯里克来征询哈姆莱特的意见时,拘谨守礼,套话连篇,咬文嚼字,而且反应迟钝,根本意识不到对方对他的嘲讽,哈姆莱特本来就很反感他,因此借机大大捉弄了他一番,制造出不少笑料。其实奥斯里克来哈姆莱特这里的任务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作者却饶有兴致地描绘了他自以为文雅知礼实则拘谨呆笨的表现,以及哈姆莱特对他的嘲弄。这种情节是插科打诨性的,具有调节欣赏者的情绪、活跃场上气氛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戏曲里,也有类似的情况。

四、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01973.html

上一篇:涉外劳务合同

下一篇:唯美的古风句子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