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生活中的比教案 优秀教案推荐

现在,很多小学教学都需要用到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每一位小学老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写小学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比教案 优秀教案推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感受生活中的比。

1、看一看,说一说。

猜猜他是谁?

(大屏幕)倪家奇很有个性,他的照片也极具个性,让我们观察哪几张照片与照片a比较像?

2、数一数,算一算。(大屏幕)

把这几张照片的图形放到方格之上,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为什么bd和a是最像的呢?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填写记录纸。

学生汇报。师板书:长÷宽=1.5

师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能积极的参与探究学习,善于合作交流,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路。通过长÷宽,宽÷长,发现了图片的规律,也找到了图片相像的原因。

3、算一算,比一比。

解决问题:谁的速度快?

独立思考,自己填表得出速度,再说说怎样求速度,谁的速度快。

指名回答,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4、挑一挑,选一选。

解决问题: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宜,能直接比较吗?怎样才能比较?

板书:总价÷数量=单价

让学生感知:要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苹果的单价。

二、认识比和比值,理解比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认识比和比值

(!)师指板书:像上面这些长÷宽、路程÷时间、总价÷数量,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用除法计算。)

(2)像这样的形式,在数学上还有另一种形式表示,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0页的认一认。

(3)自学汇报。

2、比与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3、揭示课题。

比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我们今天学习的“生活中的比”。师板书:生活中的比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比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大屏幕)

1.、填一填2、交流比

3.、想一想4、生活中的比。

5、欣赏美

四、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验收

JK251.com延伸阅读

生活中的负数


生活中的负数第课时:[教学内容]:温度。90——91页[教学目地]: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教学重点和难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1,课课前组织学生采取各种方法调查、收集、记录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情况。2,让学生查看地图找到调查的城市的位置,帮助了解温度与位置的关系。二,探索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方法。1,把学生记录的温度进行简单交流,并抽出2组数据与零度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和掌握5℃比零度高,零下2℃比零度还要低2℃的一些知识。2,教师准备一份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的表示方法。分小组讨论怎样读温度,并读一读,写一写。三,试一试组织大家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再写出来,增加一些直观的认识。四.练一练。第一题,比较温度的高低时,引导学生先从零上温度开始,逐步过渡到零下温度的比较。如:2℃和5℃的比较,1℃和0℃的比较,0℃和零下2℃的比较,零下2℃和零下5℃的比较等。五小调查。首先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从数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并在地图找出这些信息的对应地理位置,能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板书设计]温度2℃○5℃1℃0℃0℃〇─2℃―2℃〇―5℃

生活中的数学 小学教案范例


总第6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及应用,巩固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及其简单的换算,加深学生对千米和吨的认识。

一、整理和复习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分别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想象一下1千米大约有多长?说出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

2、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说出相邻单位的进率。

3、1吨=()千克1千米=()米

7000米=()千米3000千克=()吨

9吨=()千克5千米=()米

4、写在黑板上指名写出,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下面各数

6厘米6分米6千米6米6毫米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2500克1吨1500千克1500克

二、巩固应用

出示情境图“生活中的数”。“我们学过的这些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谁能说一说测量在生活中的运用?”鼓励学生不仅说书上的例子,还可举出生活中一些其它的例子。

三、练习

1、练习三第3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找到不同的装车方案。

2、作业:练习三第4题,课后同学互相交流。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p77数学游戏“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教学目标:

在动手做中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纸圈,在其“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4条)、剪刀、水彩笔、直尺、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县官与执行官的故事》

2.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就是执行官的秘密手法。有兴趣吗?

二、认识莫比乌斯带

1.普通长方形纸带有几个面?(指一指)

2.普通纸圈有几个面?几条边?

3.你有办法让它变成一个面吗?

4.你有什么办法说明它就是一个单侧曲面?

5.这个看似简单、普通的小圈原来如此神奇、有趣,在数学上我们叫“单侧曲面”

6.介绍莫比乌斯带的来历。也有人管它叫“怪圈”。

7.现在你能揭开执行官神秘手法的神秘之处了吗?

三、莫比乌斯带的应用

大胆猜测:

1.由此,你还可以有哪些大胆的猜测?

2.怎么证明这个猜测是对的?

四、认识莫比乌斯带的性质

一)1/2剪

1.猜一猜

2.动手操作验证。

交流。

3.还是一个莫比乌斯圈吗?

二)1/3剪

方法基本同上

五、课堂小结

1.课上到现在,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2.简单了解拓扑学。

比的应用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3)比的应用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教学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二、新授。1、教学例2。(1)出示例2:(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1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1。)(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①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②11+4浓缩液的体积:500×=100(ml)③1+44水的体积:500×=400(ml)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6)学生试做:练习: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补充练习(1)出示: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①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②一班应栽的棵数:280×=94(人)③二班应栽的棵数:280×=90(人)④三班应栽的棵数:280×=96(人)答:一班栽树94棵,二班栽树90棵,三班栽树96棵。(5)学生进行检验。(6)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二的第1、3题。四、布置作业。练习十二第2、4、5、6、7题。教学追记:本节课的内容相对而言较容易掌握,因而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出现什么困难。教学中,我两种方法并重,并让学生理解两种方法的殊途同归之处。对于类型稍有不同的题目,如“做一做”第2题,以人数为比例进行分配的,我在教学时添加了一道例题,教学后再让学生独力完成第2题,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学得较为轻松,也对这种类型题掌握得较扎实。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0676.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