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生活中的数学 小学教案范例

时间:2022-02-28 小学数学教案范例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范例

总第6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及应用,巩固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及其简单的换算,加深学生对千米和吨的认识。

一、整理和复习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分别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想象一下1千米大约有多长?说出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

2、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说出相邻单位的进率。

3、1吨=()千克1千米=()米

7000米=()千米3000千克=()吨

9吨=()千克5千米=()米

4、写在黑板上指名写出,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下面各数

6厘米6分米6千米6米6毫米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2千克2500克1吨1500千克1500克

二、巩固应用

出示情境图“生活中的数”。“我们学过的这些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谁能说一说测量在生活中的运用?”鼓励学生不仅说书上的例子,还可举出生活中一些其它的例子。

三、练习

1、练习三第3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找到不同的装车方案。

2、作业:练习三第4题,课后同学互相交流。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Jk251.coM编辑推荐

生活中的比教案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感受生活中的比。

1、看一看,说一说。

猜猜他是谁?

(大屏幕)倪家奇很有个性,他的照片也极具个性,让我们观察哪几张照片与照片a比较像?

2、数一数,算一算。(大屏幕)

把这几张照片的图形放到方格之上,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为什么bd和a是最像的呢?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填写记录纸。

学生汇报。师板书:长÷宽=1.5

师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能积极的参与探究学习,善于合作交流,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路。通过长÷宽,宽÷长,发现了图片的规律,也找到了图片相像的原因。

3、算一算,比一比。

解决问题:谁的速度快?

独立思考,自己填表得出速度,再说说怎样求速度,谁的速度快。

指名回答,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4、挑一挑,选一选。

解决问题: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宜,能直接比较吗?怎样才能比较?

板书:总价÷数量=单价

让学生感知:要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苹果的单价。

二、认识比和比值,理解比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认识比和比值

(!)师指板书:像上面这些长÷宽、路程÷时间、总价÷数量,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用除法计算。)

(2)像这样的形式,在数学上还有另一种形式表示,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0页的认一认。

(3)自学汇报。

2、比与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3、揭示课题。

比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我们今天学习的“生活中的比”。师板书:生活中的比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比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大屏幕)

1.、填一填2、交流比

3.、想一想4、生活中的比。

5、欣赏美

四、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验收

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数知识点归纳 教案精选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单元生活中的数 优秀教案推荐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教学目标

1.数,认,读,写10以内的数.

2.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1.数数时,做到手口一致,与实物对应.

2.书写要正确、规范.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

1.教师要组织学生学习,反复演示,反复指导,反复纠正.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的能力.

4.课堂气氛要活而有序.

5.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二单元比较

教学目标

通过对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符号.

教学重点

掌握如何比较事物的经验.

教学难点

1.正确操作“<”“>”“=”.

2.进行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轻重比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认识并理解符号“<”“>”“=”的含义.

3.能熟练运用“<”“>”“=”.

4.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2.课堂上多用实物进行演示,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多发现,多提问.

课时安排

3课时

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信息处理和策略分析。

教学难点:策略的最优化。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现在很多家庭逐渐富裕起来了。如果你家里有了一笔可观的积蓄,你希望家里购买什么呢?

虽然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梦想,但对于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还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宽敞明亮的住房(大屏幕出示各种不同风格的住宅楼)。

如果你家里准备购买一套新房,你首先会考虑哪些问题?

今天,易老师也碰到了这样一个购房问题,希望同学们利用数学知识为我出谋划策(揭示课题: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

(一)计算房价

1.问:同学们已经做过课前调查,你知道房子一般是怎样计价的吗?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整理,出示材料一:新房信息。

3.学生活动,用计算器算出总房价。

940×98=92120(元)

老师问:同学们觉得这样的房价怎么样?

4.出示材料二:教师购房的几条优惠政策。

(1)一年教龄优惠6元/m2(夫妇二人教龄合计25年)。

(2)小学高级教师优惠40元/m2(丈夫为小学高级教师)。

(3)长沙市优秀教师优惠30元/m2(本人为长沙市优秀教师)。

教师问:有没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小组活动,用计算器算出优惠以后的房价。

请小组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计算方法和结果。

25×6=150(元/m2)

150+40+30=220(元/m2)

940-220=720(元/m2)

720×98-70560(元)

(二)选择付款方式

1.教师:即使国家给出了这么多的优惠政策,但易老师仍然面临困境。

出示材料三:易老师家庭经济状况。

(1)家里已有存款3万元。

(2)准备借2万元。

(3)夫妇二人每月收入合计1700元,各项生活开支900元。

教师问:你是怎么理解这份材料的?

2.出示材料四:可供选择的付款方式。

(1)一次性付清70560元。

(2)首期先付50000元,以后每月付300元,付8年。

(3)首期先付30000元,以后每月付800元,付5年。

3.学生小组活动:如果你是易老师,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派代表说说你们这组的想法。

(三)选择地板

1.教师:房子买好以后,为了美观和舒适,我准备进行装修(大屏幕出示各种室内装修图片,让学生欣赏)。

装修是个十分复杂的工程,其中地面装饰材料的选择尤为关键,你有什么信息可以提供给我?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确定使用木地板,出示材料五:关于木地板的市场调查。

3.教师:易老师最好选择哪一种木地板?为什么?能用数据说明吗?请各小组的同学合作探讨,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长远利益的角度考虑。

比如,以15年内所需的资金来进行比较(假定在客厅和三个房间铺木地板,总面积60m2)。

高级木地板:120×60=7200(元)

普通木地板:60×60×3=10800(元)

三、总结(略)。

《小学青年教师》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课型]:综合应用。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118、11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寄信买邮票的过程。

2.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

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不同邮件的资费的标准。

[教学方法]:调查研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观察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2.说一说。

(1)上面这些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2)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交流后,使学生明白普通邮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组织活动:

1、出示邮票相关的费用。(课本118页)

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不到20g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1)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1.20元,40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

3.不足20g按20g计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4.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能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1)不超过去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

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引导列表描述。(课本119页)

(2)只用时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80分1.2元

两张:80分×2=1.6元1.2×2=2.4元0.8+1.2=2.0元

三张:0.8×3=2.4元

1.2×3=3.6元

1.2×2+0.8=3.2元

(3)你认为可以读者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三、布置作业:

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硬,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1364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