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先学
课前,教师让学生在家做三件事:(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柱;(2)写出制作的步骤;(3)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课上对话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圆柱的?(听到老师这个提问,我在想教学从学生经历的实践体验入手,值得肯定)
生:我准备了三张纸、圆规和剪刀,(这么自信的表达,一定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倾听,延伸,提炼,概括,问题一样得到解决。这课有听头)
师:你直接说出步骤。(这么无情地打断学生的讲话,有些失望)
生:我先准备纸,然后就卷成圆筒,再剪两个底面,就做出来了。(这是个应变能力很强的学生,老师要什么,他就能给什么。其间省略太多东西了)
师:好的。(这里的好的起着语言过渡的作用,然而,学生操作经历的概括,是否有助于理解圆柱的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教师并没有关注)
师:侧面的长和底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看得出教师最急于提的是这个问题,也难怪,这个一个所有教案中都会出现的问题)
生:相等。
师:是这样吗?请你把它剪下来。(剪下来的行为怎么不是学生为了说明问题的主动行为,而是教师为了板书和讲解发出的指令)
(学生刚拿出剪刀,老师就一把接了过来,把学生精心制作的圆柱剪开,贴在黑板上。有些学生小声说道:真可惜。)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老师讲解前常说的一句话)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这个圆柱体的高。(迫不及待地告诉,自我中心意识强)圆柱的表面积你们会算了吗?(一句口头禅式的提问,不用想都会知道学生会怎么回答)
生齐答:会了。(真的会了?还是应付老师的齐答)
如此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看起来过程顺利,但是教师主导的课堂,能否实现教学目标,不得而知。
再读文本
拿起教师的教学用书,我们读到了,本节课的教学还应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研究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2.在如何计算侧面积的推理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
3.指导并训练学生规划解决问题的步骤,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话学生
课后,找到那位说制作步骤的学生,和他有了这样的对话:
师:现在愿意跟我们说说圆柱的制作过程吗?
生:老师根本没有让我把话讲完,其实为了今天的发言,我昨晚就准备了。制作圆柱其实并不容易,特别是制作规定底面和高的圆柱。我和同学们,基本都是先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做出圆柱的侧面,然后再用这个圆筒画出两个圆,作为圆柱的底面。这样制作看起来任务是完成了,但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都不太方便。如果要是让我再制作一个,我会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如果用宽作为高,这个长就要用两次,一次是用来求侧面积,一次用来算底面积,因为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
师:你的发现,全班学生都会发现吗?
生:我相信我们班上有不少同学并没有很好的理解。
师:那怎么办?
生:老师不是在黑板上讲了吗?没理解的就背公式呗。
生:老师,我们在课前还讨论过这样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全班学生做出的圆柱都是瘦瘦高高的,身材都那么好。其实很多人做圆柱时,都是用长方形的长作高,宽的长度才是底面的周长,我并不赞成老师说: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相当于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应该说: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中的一条边相当于底面周长,另一条边相当于圆柱的高。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的例3,练习2的第5~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
2、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侧面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利用教具,弄清侧面积与圆的关系。
教具准备圆柱侧面展开教具。
教学方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1、口算。
3.14×34100.5670.820
2、长方体表面积。12㎝
(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8㎝
(2)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20㎝
探索新知1、揭示并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你们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
(说一说、摸一摸)
(2)你们想应该怎样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
(学生说明、教师演示)
板书结论: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的侧面积+2个底面的面积
(3)圆柱体的底面积和侧面积会计算吗?
(学生说明、教师演示)
板书推导过程。
3、尝试练习。
(1)求侧面积。
a、c=2.5dm,h=0.6dm。
b、d=8cm,h=12cm。
(2)求表面积。
a、s底=40c㎡,s侧=25c㎡。
b、r=2dm,h=5dm。
4、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2的第5、6题。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2的第7、8题。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四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说一说在实际问题中,各题涉及的面积与圆柱的那些面积有关。(课件出示各个问题)
二、实际应用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四第1题
(1)、学生分三大组独立完成第1题的(1)、(2)、(3)小题。
(2)四人小组互相检查,找出出错学生的错因。
2、练习四第2题
(1)、用教具辅助,引导学生思考: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指什么?(通过圆柱教具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2)、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四第4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作业本上。
(二)逆向思维
1、练习四第12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尝试独立解题。
(2)、集体评讲,让学生理解求圆柱的高是逆向运用圆柱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2、做一节长15分米,侧面积是47.1平方分米的圆柱形烟囱。这节圆柱形烟囱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分米?
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作业本上。
(三)思维延伸
学生思考圆柱形木料横切和纵剖增加的表面积与什么有关,怎样计算?
练习:练习四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作业本上。
三、总结本节课内容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第29页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探索并发现长方体或正方体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让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学习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应用发现的表面积变化规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难点:几何体表面积变化规律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教师先取出2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
问:和原来的2个正方体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揭示课题:探索表面积的变化。
二、实践活动
1、拼拼算算(正方体)。
(1)计算比较
师问: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与原来2个正方体表面积的和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生:表面积小了。
生:表面积比原来少了2个正方形的面。
让学生具体说说少了哪二个面和怎样发现的。
(2)分组操作
先明确要求:要把几个正方体排成一排。
边操作,边填表,边思考,完成后找出规律。
学生操作完成。
(3)交流汇报
师问:①2个正方体原来共有几个面?拼在一起后少了几个原来的正方形面?
②3个正方体原来共有几个面?拼在一起后少了几个原来的正方形面?
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每多一个正方体拼,表面积就减少2个正方形的面)
2、拼拼算算(长方体)。
师问:用下边的两个长方体拼成三个不同的大长方体,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操作后汇报。
生:体积不变,表面积变了。
生:比原来少了2个面,但不同的拼法,减少的面积就不同。
师:怎样拼,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怎样拼,表面积最小?怎样验证?
学生充分发表观点,教师适时点评。
学生计算:三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分别比原来减少了多少?
3、拼拼说说。
师问:把6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有几种拼法?
学生拼一拼,说说哪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大?大多少?
追问:为什么?(表面积要大,减少的面积就要小)
提示学生用前面发现的规律加以说明。
4、指导运用。
把10盒火柴拼一拼,看看怎样包装最省纸。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汇报结果,说说想法。
三、课堂总结(略)
四、布置作业
1、将下图所示的一根长方体木料截成相等的3段,表面积之和比原来增加多少?
2、将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方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是一个难点。本堂课中学生虽然很明确的知道求圆柱体的表面积是求两个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的面积和。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有写同学是因为对其中的公式或意义没有真正理解。不知道要求侧面积先求什么,求了圆底面周长又和圆的面积混淆,列式计算时漏洞百出,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因为计算又导致前功尽弃。
接触到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都比较浅薄,从而对一物体的认识不够,不能完全准确的来判断求的物体是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还有实际中求表面积时采用的近似法椰油一定的不理解,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沿着圆柱的一条母线把圆柱剪开后展开,圆柱的侧面就由曲面转化为平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c,矩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h.这个矩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由此可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高,即
s圆柱侧=ch=2πrh(r为圆柱底面的半径)
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圆面积的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也叫全面积).即
s圆柱表=s圆柱侧+2s底=2πrh+2πr2
教学时,要把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区别开来.可用纸板做成圆柱模型,然后将侧面展开,导出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并先概括成文字公式,再过渡到字母公式.
学生计算烟囱、水管、无盖桶、封闭桶罐等用料面积时,容易多算或少算底面积,灵活运用公式比较困难.可以多观察实物、模型,增加感性认识.也可以给出一些计算式子,要学生说明是求圆柱体的哪几个面的面积.例如:s=2πrh,是求();s=2πrh+πr2,是求();s=2πrh+2πr2,是求().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学片段
在以往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常常为学生在学习表面积后的变式练习中,怎么都弄不清油桶、游泳池、粉刷教室到底缺哪个面而头疼。
我想,关于圆柱的表面积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吧。为了防患于未然,我想,是不是在新课的教学中就为这些情况作了一些铺垫呢?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习了圆柱体的特征,然后设计了如下问题:
求铅笔涂漆部分的面积是求()的面积;
压路机滚动一周压过多大路面是求()的面积;
求一个水桶用多少材料是求()的面积;
求汽油桶用多少铁皮是求()的面积。
1、一个圆柱形铁皮盒,底面半径2分米,高5分米。
(1)沿着这个铁皮盒的侧面贴一圈商标纸,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纸?
(2)某工厂做这样的铁皮盒100个,需要多少铁皮?
2、一个圆柱形蓄水池,底面周长25.15米,高4米,沿着这个蓄水池的四周及底部抹水泥。如果平方米用水泥20千克,一共需多少千克水泥?
3、一个压路机的滚筒的横截面直径是1米,它的长是1.8米。,如果滚筒每分钟转动8周,5分钟能压路多少平方米?
4。一个圆柱形的游泳池,底面直径是10米,高是4米在它的四周和底部涂水泥,每千克水泥可涂5平方米,共需多少千克水泥?
5、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37.68平方分米,底面半径3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6、一节铁皮烟囱长1.5米,直径是0.2米,做这样的烟囱500节,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7、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桶,底面周长是18.84分米,高是12分米,做这个水桶大约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用进一法保留整十数)
小学“2+2”高效课堂数学导学案(b版)
年级:六年级编号:02课题:《圆柱的表面积》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学】(时段:家庭学习时间:10分钟)1、自制一个圆柱体。说一说圆柱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2、预习表面积的含义。圆柱的表面积=()。3、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课堂导学】一、学习目标: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二、导学过程:策略流程
自学研读
内容学法时间
合作交流
内容学法时间
展示反馈
内容方式时间
点拨整理
知识生成规律总结问题导入,揭示课题(预设时间3分钟)出示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先认真思考再交流思路展开活动,探究新知。(预设时间:22分钟)1、设疑: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圆柱体,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些面的总面积?2、感受圆柱体侧面积的转换过程。圆柱体的侧面展开转化为已学过的长方形。侧面展开以后是一个长形,长是底面周长,宽是高。即“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4人一组将准备好的圆柱体展开。汇报会得到什么图形?分别是?(上下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分组讨论圆柱展开图发现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从而得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动手操作,感受新知。展示展开图,汇报讨论结果。小结:1、圆柱体的侧面展开转化为已学过的长方形。侧面展开以后是一个长形,长是底面周长,宽是高。2、若设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侧面积s=πdh表面积s=2πr +2πrh尝试应用,巩固新知(预设时间:12分钟)先独立完成课本第6,7页1,2,4题。再在小组内交流。汇报小组结果师强调:第2小题求压路机的面积。第4小题求通风管的面积。这两题都是只求圆柱的侧面积。总结全课(预设时间:3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总结:圆柱的表面积=2×底面积+侧面积。侧面积s=πdh表面积s=2πr +2πrh三、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达标训练】1、完成《资源》第3页第2题。2、制作一个底面直径20厘米,长50厘米的圆柱形通风管,至少要有?平方厘米铁皮?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铁皮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例2及练习六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正方体展开图。生: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2、计算下图长方体的表面积。(图略。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
3、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6个面有什么关系?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如果给你正方体一条棱的长度,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1、教学例2
看看昨天自己剪开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大家能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要想知道包装这个礼盒至少要多少包装纸,也就是求什么?
“至少”是什么意思?
学生列式计算,并说说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p35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看学生是否注意到鱼缸上面没有盖,适时提醒。最后组织学生汇报答案,集体订正,订正。
三、巩固练习
p36第6题
p37第7题
四、作业:p36第4、5、6题。
板书设计:
正方体表面积计算
例21.2*1.2*61.22*6
=1.44*6=1.44*6
=8.64(平方分米)=8.64(平方分米)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
【练习重心适当偏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所以其表面积公式的推导及灵活应用对学生而言都相对容易理解掌握。因此,在今天的教学中,我灵活调整了练习重心,重点指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上让学生上一个台阶,由知道长、宽、高就能想像出实物图形,并能根据生活实际确定所缺少的面应该如何求。
【练习中暴露的问题】
36页第6题虽然绝大多数学生会正确列式,但从结果反馈来看错误相当多。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计算问题。其中一个面的面积为59.5*42.5,转化为整数乘法是三位数乘三位数,部分学生不会迁移,乘到第二步时即停止或将百位上的4乘595的积对位错误。二是单位换算问题。平方厘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应该是10000,而并非学生认为的100。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1049.html
下一篇:整肃师德师风教育工作计划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