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值得参考! 小学小数乘法教案范文4篇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值得参考! 小学小数乘法教案范文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P4例3、做一做,P5例4、做一做,P8—9练习一第5—9、13题。

教学目的: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同学们最近我们校园宣传栏的玻璃碎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观察算式和前面所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小数乘小数”,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和同桌讨论一下,然后自己尝试练习,指中板演:

方法一:1.2米=12分米 0.8米=8分米 12*8=96(平方分米) 96平方分米=0.96平方米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0. 8 扩大到它的10 倍 × 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例4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P4做一做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二、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P5做一做

3、P8页5题: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三、体验: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 :P8第7、9题,P9第13题

课后小记:

经过预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两道例题能在一课时内完成, 且还留有较充分的时间做课堂作业。

作业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竖式写法格式不正确。如有的学生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的格式混淆,写竖式时错将小数点对齐了写。

2、小数点定位存在问题。1。06*25有个别学生认为25是两位小数,所以出现积的小数点定位错误。

小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6-87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等方式上,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题目。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用竖式计算

0.57×23 = 2.5×44=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根据13 × 12 = 156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3 × 12 =

13 × 1.2=

1.3 × 1.2 =

(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例如:因为13 × 12 = 156,而1.3× 1.2中13缩小了十倍,所以积就要缩小十倍是15.6)

提问:我们以前学习了小数乘整数,那么 1.3 × 1.2是小数乘小数,它的结果你们说的对吗?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了(导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

①从图中,你能获取那些数学信息?

②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你会列式计算小明房间的面积吗?

(出示3.6×2.8=)

2、3.6×2.8=?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指导学生估算3.6×2.8的积)

3、探索笔算方法

①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3.6×2.8的积应该在6~12之间,或者说是在9左右。那么准确的得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 (谁能在黑板上写出3.6×2.8的竖式)。

②怎么用竖式计算呢?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如果讨论好了,可以试着写在随堂本上

③教师巡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计算,师生互动,完成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乘小数按照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想起。(在计算3.6×2.8时想起36×28的笔算,师板书:

36×28

④做错的同学订正一下。

⑤引导学生想一想小数乘小数怎么算?

三、自主探索,形成认识

教学“试一试”

1.我们现在来解决小明阳台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2.观察黑板上的四道竖式,思考

①结合具体题目,让学生说说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②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3.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加强理解

1.解决1.3×1.2=1.56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去掉问号)

2.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P87第一题)

提问:说说为什么这样点小数点?要注意些什么?

4.用竖式计算:

4.6×1.2= 1.8×4.5= 10.4×2.5=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P89 第2题)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六、作业:

P89第1.3题

小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3.50.20xx.02

②把353缩小到时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

二、引入尝试:

大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35×3=105105角=10元5角=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35

×3×3

10.5元缩小到它的1/10105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

(1)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然后板书,并指名说是如何算的.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72扩大100倍72

×5×5

3.60缩小到它的1/100360

引导性提问:

0.72变成7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2×5算完了,再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缩小到它的1/100?

(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l计算

7×425×7

0.7×4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运用

1、填空。

4.5()0.74()

×3×3×2×2

()135()148

2、判断

13.5

×2

2.70

3、P2做一做

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P7练习一第1、2、3题。

第二课时小数乘小数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同学们最近我们校园宣传栏的玻璃碎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0.8×1.2)

2、尝试计算

观察算式和前面所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小数乘小数”,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和同桌讨论一下,然后自己尝试练习,指名板演。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例4

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P4做一做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240.013

×0.14×0.026

96782426

0.3360.00033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10.56×0.27=0.1056×27=1.056×0.27=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586.252.04

×4.2×0.18×28

11650001632232625408

2436112505712

2、P5做一做

3、P8页5题: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P8第7、9题,P9第13题

第三课时小数乘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3、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4、养成认真计算,及时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P.5页10题。

0.9×67×0.081.87×00.24×21.4×0.3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P9第10题)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1)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2)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3)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算得对吗?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他做正确没有?所以每个小朋友要养成认真做题,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5)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①(出示练习一第10题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先计算。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③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1.20.4的乘数是0.4比1小,求的积还不足一个1.2,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2.4×3的乘数是3比1大,求的积是

2.4的3倍(或3个2.4那么多),所以积比被乘数大。

④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⑤专项练习:练习一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三、运用

1、做一做:3.2×2.5=0.82.6×1.08=2.708

先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P9页第13题

四、体验: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8页8题,P9页11、14题

第四课时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P10例6、做一做,P13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2×0.30.7×0.50.21×0.81.8×0.5

1-0.821.3+0.741.25×80.25×0.4

0.4×0.40.89×10.11×0.6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投影出示)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

生列式,板书:0.049×45

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学生独立探究,指名说说取近似值的过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小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能够正确的、合理的、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哪位同学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生: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吗?

师: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猜测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师: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可能会不一样。)

2、验证(同桌合作)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每一组算式都相等。

师: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师: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生:不能。

师: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同学们你们能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学生动手写,让学生进行汇报,尽量让多个学生进行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教师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师:小组同学相互交流,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4、应用

出示例7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的验证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是正确的,但究竟怎样才能使计算简便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78×4 0.65×201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习本上。

(2)指明学生板演。

(3)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运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①0.25×4.78×4 ② 0.65×201

=0.25×4×4.78乘法交换律=0.65×(200+1)

=1×4.78 =0.65×200+0.65×1乘法分配律

=4.78 =130.65

师:第①题,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

生:因为0.25和4相乘,正好得1,计算起来比较的简便。(使学生体会理解算前先观察题中有没有特殊的数,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10、100、1000等等,运用运算定律先算,这样使计算简便。)

师:你人为第②小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生:把201分成200+1,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师: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

(4)交流评价。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运用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使小数乘法简便了许多,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看下面两道题,怎样算合理简便。

16×1.25 (3+5)×0.8

(1)让学生独立做。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汇报(体现算法多样化)

(4)评价总结。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在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课堂检测

(一)、我会填。

2.5×(0.77×0.4)= × ×

6.1×3.6+3.9×3.6=( + )×

2.02×8.5= ×8.5+ ×8.5

(二)、我会选

0.31×2.5 - 0.24先算( )

A.加法

B.减法

C.乘法

3.6×4.5+3.6×5.5可以运用( )进行简算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三)、我会改,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50.4×1.9-1.8

=50.4×0.1

=5.04

3.76×0.25+25.8

=0.094+25.8

=25.894

(四)、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2.5×24 0.25×32×0.125

3.7×99 (4+0.4+0.04)×25

(五)、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举行文艺汇演,要分别订做一些合唱服和舞蹈服,如果平均每套用布1.8米,一共需要用布多少米?舞蹈服38套元套合唱服62套

六、布置作业

第13页练习三,第4题。

第14页练习三,第9题。

板书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JK251.com延伸阅读

小数乘法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当被除数(除数)变化时,如果除数(被除数)不变,商的变化规律。

3.能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

全班交流。

挑最后一组“0.56÷7、0.56÷4”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强调: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商0。

2、笔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9题,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

指名板演,对于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再让学生说说,计算小数除法要注意些什么?

3、体会规律。

(1)出示第11题。

让学生分组独立计算,指名汇报结果。

引导观察每一组题目的得数,说说它们的变化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引起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初步感受:(在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商就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在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商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

(2)根据每组的第一个算式,写出后两题的得数。

3.9÷5=0.7827.6÷6=4.6

39÷5=27.6÷12=

390÷5=27.6÷60=

二、解决问题。

1、出示第12题。

让学生说说从题中了解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这三个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是什么意思?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答。

2、出示第13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

鼓励采用不同的方法。

①153÷15÷6②153÷6÷15③153÷(15×6)

组织交流,明确不同的解题思路。

3、出示第14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她们的平均体重。

(在25.5—33.5之间,30千克左右)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平均体重。

可以用总重量÷人数也可以先找一个基准

(30.5+29+25.5+33.5+28.5)÷5;29+(1.5-3.5+4.5-0.5)÷5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想介绍给大家。

四、思考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也就是乙数是甲数的10倍)

再让学生独立解答,交流。

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的例3、例4,第3页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0~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会用0补足.

2.使学生初步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一的第10题.

全班学生一起做,教师记一下时间,看有多少学生3分钟能做完.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能只图快,看谁都能做对.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2.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先让两个中等水平的学生说一说.说得不完全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把下面各数缩小1000倍.

12.5256103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比较简单的小数乘法,今天继续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出示例3.指名说一说应该怎样写竖式、每一步怎样计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竖式.在点小数点时,可以让学生讨论该怎样点.

教师可以适当启发、引导.如:

“根据被乘数、乘数的小数位数,积的小数位数应该有多少位?”(5位)

“现在积的位数是几位?”(3位)

“位数不够应该怎么办?”(用0补足)

“怎么补?”(补在积的前面)

“要补几个0?”(补两个0)

“积末尾的0是在点小数点前去掉,还是在点小数点以后去掉?”(在点小数点以后去掉)

如果班里的学生程度较好,也可以先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再集体讨论怎样点小数点.

2.教学乘法验算.

教师:“我们在整数乘法中已经学过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同学们能用这种方法对例3进行验算吗?”

学生独立验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3.教学例4.

出示例4.指名读一遍题目.

教师:“这道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

“怎样列式?”(18.5×2.4)教师板书:18.5×2.4

“这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是求18.5的2.4倍)

“还可以怎样说?”(是求18.5的2倍和18.5的十分之四合起来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4.教学小数乘法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

教师:“同学们观察例3和例4,分别比较一下它们的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例3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小,例4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

“再观察这两道例题的第二个因数与1是怎样的关系?”(例3的第二个因数比1小,例4的第二个因数比1大.)

“第二个因数比1大或比1小对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当第二个因数比1小时,积比第一个因数小;当第二个因数比1大时,积比第一个因数大.)

5.基础练习.

做教科书第3页下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判断一下,乘得的积要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

然后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两名中等水平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11题的前两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一的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对每一道小题都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道理.特别对判断有错误的学生,要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让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练习二十的第20题.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以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

练习一的第11题的后四道题,第13题.

值得参考! 海底世界中班教案重难点4篇


海底世界中班教案重难点(篇一)

一、 教 材 分 析

《海底世界》是湘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六课。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上,70%的表面是海洋,海洋孕育着生命起源,海洋是人类的母亲。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花纹漂亮、形状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生命活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海底,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将被人们进一步的认识与开发利用。

本课以此为内容题材,分别以对称剪刻、动手制作和绘画的三种表现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感受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从而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之间的差异以及表现时方式方法的不同,并在创作表现的基础上促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上好课。平时我多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把资料画成挂图、幻灯片展示给学生,开阔学生视野,引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创作冲动。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上课时我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听、看、说、动的愉快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找感觉、画感受,开拓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设计理念

通过多途径和多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对称形的特征、鱼的各种形状和色彩的变化、海底世界多姿多彩的面貌,增强感性认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和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体验到美术课的乐趣。

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并能剪、做、画各式各样的鱼。

2、过程与方法: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课通过动手制作、游戏活动、绘画表现等三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表现鱼的多种形态以及想像中的海底世界。

难点:让学生通过剪刻、制作、绘画的学习活动,引导启发学生大胆想像,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海底世界美好未来的丰富的想像。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备好工具及材料,教师备好一个鱼缸、若干金鱼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一、二)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播放课件《走进海底世界》。走进美丽而神奇的海底世界,引起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直接诱发他们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很快融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

二、观察鱼,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1、教师将放有鱼的鱼缸放在“视平展示台”上,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鱼,引导学生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提问:

(1) 你观察到的鱼儿是什么样子的呢?

(2) 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头、身体、尾、鳍。)

(3) 鱼的形状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2、 出示单独的各种鱼图片欣赏。仔细对比地观察图片,说说哪些对称?哪些

不对称?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出发,使活动的目的明确,有层次性、渐进性,活动的难易程度等都随着学生体验的获得而发生变化。]

三、 吟儿歌,学画金鱼,形成技能。

1、 教师边吟唱技法儿歌,边演示作画步骤,让学生在儿歌声中欣赏画金鱼的

过程。(儿歌:画金鱼重情趣,首先一笔定身体。侧峰三笔画大尾,一对眼泡长脑际。勾上弯弯小嘴巴,淡墨画弧鼓肚皮。最后添上两小腿,画出金鱼做游戏。)

2、 学生齐读技法儿歌多遍,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吟唱儿歌边学画鱼。

3、 师小结。

[设计意图:儿歌简短押韵,节奏鲜明,易记易唱,有游戏性和趣味性,适合低年级学生集体诵读、吟唱。在儿歌中同时渗透教学内容,与整体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

四、学对称,剪的方法,加深认识。

1、剪纸鱼。师演示步骤(折、画、剪)提问:为什么要先折再剪?

2、学生自由回答。

3、师小结:先折再剪就可以剪出对称的鱼形。

4、学生尝试练习:运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方法各剪刻一个鱼形纹样。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发现中感悟,化静为动,学作合一。]

五、玩“鱼”戏水游戏,培养集体、环保意识。

1、播放课件,制作手摆鱼步骤:对折、画鱼形、剪鱼形、粘合装饰。(注意:剪

出的鱼形比手要大一些;粘合时鱼尾不能粘合。)

2、学生小组合作制作。

3、通过学生制作的手摆鱼作品,播放优美乐曲,让学生以“摇头、摆手、划水、弯腰”为基本动作,再联想鱼的游动,创作出“鱼”戏水的新姿。师生同乐,营造一个海底大家庭的氛围,增强学生的爱心。

[设计意图:情境再现,加深了学生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的自由创意表达提供契机,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课时(活动三)

一、 回顾导入

1、 播放前课所学内容,欣赏各种鱼的图片。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从视、听等多种感官去刺激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与思考。]

二、 激发想象——你说我说

1、

2、

3、 欣赏图片后提问:大胆想象一下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学生互相讨论,举手发言。 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很大胆、很具体,就像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浮现

在我们的眼前。海底是一个没有被开发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

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吧!

[设计意图:课堂活动主要是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合作活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三、 技法传授——走进海底世界

1、

2、

3、 播放课件: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 学生欣赏,谈感受。 师小结。(海底世界是神秘而美丽的,我们在作画时要大胆地加入自

己的想象,把你心目中的和你希望看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创设有学生“构建而非复制”的活动情境,赋予学生创新的责任,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四、 欣赏评析——学生作品(课本里面)

1、

2、 多媒体播放学生作品。 教师讲析学生作品:三幅作品中小作者均注意了构图中的主次关系,

尤其是第一幅作品。第一幅作品,小作者在画面的中心画了一个大大

的鱼的外形,在这个外形中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乐园;第二个小作者把

自己画成了一个美人鱼小姐正飞过海洋宫殿;第三幅作品,小作者画

的是制服了吃小鱼的鲨鱼。可见,画好鱼是此次想像画的关键。

[设计意图:演示文稿的播放,教师的讲析,为全班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分享体验的平台。]

五、 自由创作——学生发挥想象

1、学生创作表现。出示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幅表现海底景观的想象画。

2、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作、发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六、评价拓展——展评优秀学生作品

1、展评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评出“海洋之星”)

2、师小结:同学们,海底世界是神秘而美丽的,但人类对它们的了解是知之甚少的,所以我们要有建设和开发大海洋的雄心壮志。

[设计意图:采用相互交流的方式,欣赏别人的作品,谈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能力]。

海底世界中班教案重难点【篇二】

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对幼儿来说是神秘的、具有吸引力的,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海底生物更是他们经常讨论的话题。中班幼儿大都去海底世界游览过,对海底生物的种类特征较熟悉,用图形拼贴的方式表现海底世界易于幼儿接受。本次活动中,通过视频引导幼儿感受海底世界的美及海洋动物种类的丰富,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选取外形特点较明显的水母、小鱼、海龟等动物,将海洋动物与图形联系起来,便于幼儿理解,创作;鼓励幼儿从形状联想、画面布局、添画背景等角度介绍、分享作品,体验创作的成功和喜说。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圆形、三角形、半圆形等几何图形进行拼贴,表现小鱼、螃蟹等海洋动物及海底世界的景色。

2、能用不同的图形拼贴多种多样的海洋动物,能在画面的空白处进行添画。

3、喜欢拼贴画创作,感受海底世界的美。

活动准备:

1、幼儿参观过海底世界,认识一些海洋动物。

2、色彩、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半圆形等图形若干,胶水、彩笔、桌面垃圾筒等,“幼儿学习材料”-(我爱家乡》,“幼儿学习材料”一一美术用纸第 5 页。

活动建议:

1、请幼儿观看“海底世界”视频或阅读《我爱家乡》第 12 页,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

(1)请幼儿欣赏“海底世界”视频,了解海底景色。提问:海底有什么?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水母、小鱼、海龟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提问:这些动物长什么样子?它们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

2、介绍作画材料,请幼儿自主选择美术形式创作海洋动物。

(1)引导幼儿讨论:老师准备了不同形状的图形,可以用这些图形表现哪些海洋动物? 还可以怎样装饰?

(2)引导幼儿用剪、折、画、贴等方法在美术用纸第 5 页上创作海洋动物。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大胆用圆形、三角形、半圆形等不同图形进行组合,拼贴出多种多样的海洋动物。提醒幼儿给海洋动物拼贴、添画五官等,大胆添画水草、水波纹等背景。

3、鼓励幼儿交流、分享作品,提升有益经验

师幼共同布置“海底世界”,引导幼儿从形状联想、画面布局、添画背景等方面进行交流,提升幼儿有益经验。鼓励幼儿将作品编成好听的故事讲一讲。

提问:你觉得自已的作品哪里最值得大家学习?你认为哪一幅作品最特别? 你能把这幅作品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吗?

海底世界中班教案重难点(篇三)

一、导入课题。

我们一进入教室,就置身于汪洋大海之中,谁能就这幅图画面(黑板上的海底世界图)说说。

二、借助重点句,指导分段。

1、听课文录音,思:海底世界怎样?划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

2、幻灯出示: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特产丰富。

3、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海底世界的?

4、结合“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的方法尝试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划出这段中你认为最能反映海底世界景色特点的两个词。

(2)创设情境。

学生当潜水员。

(3)在深海里发现什么?

出示句子朗读:“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思:围绕哪一句话写?(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

(2)幻灯出示: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有的像( )一样( )。

有的像( )一样( )。

有的像( )一样( )。

有的还好像在( )。

(3)这些句子中用上许多叠词,好好地读一读。

(4)创设情境。

听海底动物的声音(录音)

(5)延伸说话(尽量用上叠词)

有的像()一样()

有的像()一样()

有的像()一样()

(6)引读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行进的时候……遇到危险……。

师:海底静中有(声音)有(动)。

(7)指导背诵(出示重点词)

四、学习第二段。

1、快速阅读4、5、6自然段,想想写什么?

海底特产丰富。不但有(),有(),而且还有()。

2、再读课文,准备说话。(抓住特点)

海底特产丰富。不但有()的动物,有()的植物,而且还有()的矿藏。

3、读好第4自然段。

(1)扶:“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

师:写海参什么特点?人哪几个词看出来?这几个词,我们可以读得突出一点。

(2)放:“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火车还快。”(学生自己练读)

(3)练习读写“乌贼和章鱼”的句子。

4、训练:

(1)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练习:

校园里的花朵真多,有( ),有( ),也有( )。(花朵的色彩多种多样),有( ),有( ),还有( )。最( )的(),最( )的( )。

五、总结课文。

海底世界中班教案重难点【篇四】

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让学生在美的享受重,产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能正确读写后,全班评议谁说的最精彩。通过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其一、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海底景色其一、物产丰富的特点,指导学生理解三、四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全文,弄懂每段主要讲了什么,从而体会到海底是景色其一、物产丰富的世界。

教学准备:

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海底生物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在纸上画出来。海底世界的录像,老师准备出示海底植物和生字以及课文重点段落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居住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海洋的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一望无际的大海,不仅熏陶了我们宽广的胸怀,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同学们,你们可知道,在海洋的底部,有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学生齐读课题)海底世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二、讲授新课:

A放录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请你认真看录像,一会要请你起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完以后,让学生起来交流)

2、刚才同学们看得都非常认真,其实这只是海底世界的一个小

角落,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关于海底的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吗?(学生交流资B讲授课文,加深理解。

其实,最为精彩的还是课文里生动的描写,打开书115页,让我们再去领略一番。

1、请你自由朗读课文,遇到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什么?读完课文以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2、刚才看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相信生字掌握得也很不错。

(课件出示生字,先开火车读,然后请一排同学领读)

3、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哪些内容?请你起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好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发表自己的收获)

4、刚才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理顺一下课文,这个练习你能完成吗?试一试?

(叫声)

海底的(动物)

(活动方式) (景色奇异 )

8海底世界 海底的(植物) (物产丰富 )

海底的(矿藏)

第二课时

一、自学探讨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方面,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进行介绍,看看那位同学的介绍能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一分钟准备时间。

(1)声音部分。

课件出示各种动物的声音,猜一猜会是什么动物的声音?

课件出示声音部分的课文内容。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你喜欢这一个自然段吗?谈谈你喜欢的理由好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

读了这一个自然段以后,让我们对海底动物的声音有了非常清楚的了解,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写清楚的呢?能不能结合这一段中的有关语句来谈一谈?(“有的……有的……有的……”排比的运用。“像……像……像……”打比方的运用。)

你想一想除了书上给我们介绍的这几种以外,还会有什么样的声音呢?

(学生自由谈)

(2)活动方式多样部分。

请两、三位同学起来读。

请四位同学到前面来,分别扮演海参、乌贼、梭子鱼、贝类,介绍自己的独特的活动方式,请一位小记者来采访,采访语尽量活泼生动。其间补充章鱼的相关资料,由老师补充:章鱼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变换体色,也就是说,章鱼高兴的时候身体呈现一种颜色,而当他生气的时候,会呈现另一种颜色,这多么有趣呀!

再来练习读一读。学生可以补充相关的资料。

(3)介绍海底植物部分。

请一位同学起来介绍,谈一谈自己最喜欢哪里?为什么喜欢?

课件出示海底植物的图片,让学生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再来读一读,读出自己对海底植物的喜欢之情来。学生可以补充资料。

(4)介绍海底矿藏。

读一读,补充相关资料。

看来,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学生接上)

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谈一谈。

同学们,面对这样一个充满着无穷魅力的海底世界,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其实海底还有很多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宝藏和没有破译的现象,这个任务落到你们肩上,希望你们长大以后探索到更多大自然的秘密,为人类做出贡献。

(二)、海底世界展厅展示,课堂延伸。

学生根据课前分好的小组,制作海底世界展示牌,由小组长负责,解说员进行解说。时间大约6到8分钟。

老师小结下课。

数学单元小数乘法时 教案精选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较复杂的小数乘法(p.6页的例5和“做一做”,练习一第10—14题。)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l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一个数乘以小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在点小数点时,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0.9×67×0.081.87×00.24×21.4×0.3

0.12×61.6×54×0.2560×0.5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0.4×0.34.87×2.35.062×0.370.58×0.96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4、揭示课题:前两节课课我们学习了比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示范:

1.教学例3、0.056×0.15

(1)猜:这道题的积里有几位小数?

(2)引导学生写竖式。

①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该怎样写?试着写一写,指名板演。

②集体订正,师示范:0.056

×0.15

(3)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①生独立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指名板演。

②分组讨论:积的小数位数应该有多少位?位数不够时怎么办?

③明确: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④让学生点出积的小数点,并指名板演。

⑤生独立用交换两个因数位置的方法检验上面的计算结果。

⑥师巡视,集体订正。(注意示范)

2、教学例4、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18.5吨。九月份产的奶是八月份的2.4倍。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1)生读题明白以下问题:①已知所求?

②怎样列式?

③所列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2)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尝试比较例3和例4中积和被乘数的大小。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乘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2)乘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例3的乘数是0.15比1小,求的是0.056的百分之十五,所以积比被乘数小;而例4的乘数是2.4比1大,求的是18.5的2.4倍,所以积比被乘数大。

(3)你能得出结论吗?(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

4、做一做:0.32×0.252.6×1.08

先判断乘得的积要比被乘数大还是小,再计算,并注意验算。

三、运用

1、p.5页12题(投影出示)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2、点小数点。

38.045.0060.035

×4.6×0.007×0.16

2281235042210

1420835

164892560

3、快算。(口算卡第5页)

四、体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p.9页11题

值得参考! 幸福是什么教案设计4篇


幸福是什么教案设计(篇一)

《幸福是什么》一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童话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的真正含义。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如何让学生从他们的话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就成了本课的难点。基于以上的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处理信息,丰富学习资源,丰厚感悟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学习策略:

1、搜集现实生活中为他人谋利益的事迹,积累生活经验。

2、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理解三个青年话的意义。

3、编童话,深化理解。

4、写读后感,内化情感。

教学步骤:

一、自学课文,理清脉络。

二、紧扣主题,自读自悟。

三、联系现实,深化理解。

四、拓展延伸,多元感悟。

案例描述:

从课题入手读懂故事

我和同学们一起演唱《幸福拍手歌》,在歌声中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在热烈的气氛里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感到幸福时可以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学生顿时愕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这个问题能不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请学生上黑板板书课题,读题。)

接着我请同学们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纠正不当的读书姿势,留意学生的反映。)

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张非:课文讲了三位青年找幸福的故事。

林雁玲:我觉得张非说得太简单,本文讲三个年青人十年前为人们疏通了一口泉眼,砌起一口井,智慧女儿代表人们感谢他们并祝他们幸福,可他们不明白什么是幸福,于是智慧女儿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十年后他们明白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什么教案设计【篇二】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配乐齐唱《幸福拍手歌》

2、谈话:从你们的歌声中,我听出了你们的快乐和幸福,多么美好的感觉呀!父母、师长疼爱,同学、朋友关爱,我们整日包围在幸福之中。但是,你们能告诉我幸福是什么吗?

(指名回答)

理答导入:

方案一:(学生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谈个人对幸福的认识)哈,有幸福的感觉,却不能说出什么是幸福。不要紧,幸福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的确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读了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的童话《幸福是什么》,相信你们能给出自己的回答。

方案二:(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谈个人对幸福的粗浅认识)真棒,你们都是感觉敏锐的孩子!正像你们回答中表现的一样,每个人对幸福的认识都是不尽相同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保加利亚作家埃林·彼林的一片童话《幸福是什么》,看看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什么。

二、自学探究,读懂故事

1.运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三遍,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可以用文中现成的话来回答,有所理解和体认即可)

3、复述童话故事。(2-3名学生,引导学生按叙述顺序把故事说完整)

三、合作交流,品读体验

1、幸福是什么,三位青年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再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与文本对话,理解“幸福是什么”

①读三位青年的对话,理解他们对幸福的认识。

理答要点:十年后,三个小牧童都长成了健壮的青年。往东的、往西的、留在村子里的,他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做医生的、当工人的、做农民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经历,对幸福的感受却是相同的,用故事里一位人物的话来说,那就是——(智慧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义务”怎么解释?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具体句子,正确理解“智慧的女儿”所说的这句话)

理答过渡:是的,正如大家所谈的那样——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三位青年从事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工作,如他们自己所评价修葺泉井的劳动那样,他们并没有拥有巨额的财富、显赫的业绩,但平凡的劳动却为他人带来好处,他们也因此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对既得所持有的满足感”。请带着一种满足感、愉悦感来读三位青年的对话,说说你新又体味到了什么。

理答要点:

——满足自己所拥有的。

——幸福不在于虚无缥缈的幻想中。

——心有所满足,才能感觉到幸福。

②三位牧童起初对“幸福”这个概念一无所知,所以他们问“你祝我们幸福。请你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呢?”当接受“智慧女儿”的启迪引导,他们分手前是怎么说的?从这些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理答要点:

——幸福无处不在。三位青年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往东往西,下南上北,甚至就留在本村,都能寻找到幸福,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在外面的世界、在周围、在内心。

——只有心中充满了对幸福的渴望,非常想得到幸福,才有可能找到幸福。

3、与作者对话,深入理解“幸福是什么”

在三位牧童寻找幸福的旅途上,有一个人物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她是谁?作者在故事中安排这样一个人物,用意何在?

理答要点:对幸福的寻找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和支持,青少年更需要别人的指导,我们的父母、师长甚至同学朋友,充当的就是文中“智慧的女儿”这样一个角色。有了他们的帮助、支持、指导,我们才能少走弯路,尽快地寻找到幸福的真谛。所以,我们要多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另外,“智慧的女儿”只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是个虚构的童话人物,是一个精灵、一个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是,智慧的确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它真的能帮我们尽快找到幸福。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千万别忘了使用我们的头脑和智慧。智慧能创造看得见的财富,也能创造看不见却能感觉到的幸福。

4、与生活对话,全面理解“幸福是什么”

除了劳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之外,生活中我们还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

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理答要点:

——幸福无处不在。但它又不能单独作为一件具体的事物而存在,所以我们无法看见,也无法触摸,但它的的确确存在于我们周围,只有用心感受生活、感受生命的人才能到觉察到它的存在。

——三位青年为什么能寻找到各自的幸福,就在于:一是智慧的女儿的引导,这是外因;二是他们因不知幸福为何物而对幸福充满了渴望,这是他们能寻找到幸福的内因,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5、与文体对话,认识童话的特点

与《巨人的花园》一样,这个故事也是一篇童话。再读全文,讨论:童话有什么特点?

理答要点: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

——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展开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形成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

8.课堂练习:

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提示:“我认为幸福就是。”

作业安排:

1、课外阅读毕淑敏的《提醒幸福》 2、以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待课外活动时间汇报演出。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同学生一起朗读下面的诗歌

幸福是什么

侯长缨

幸福是学生的一声声问候,

如一股暖流温暖心窝。

幸福是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

那是一首甜美的歌。

幸福是和学生一起畅游书海,

去寻找真善美的生活。

和孩子们一起发现春的颜色。

幸福无处不在,

幸福就是快乐。

幸福是一种感觉,

找寻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

幸福是什么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要求

1.使同学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身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智慧的孩子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俺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身出声读全文,考虑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孩子的祝福,并让他们自身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孩子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身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局部,考虑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同学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示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因为他们看到自身的劳动有了效果并且给他人带来好处。)

五、朗读课文起因局部,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安排作业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身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1.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他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下面俺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板书)

三、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说后再回答: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四、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孩子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身的劳动,尽自身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身考虑;

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俺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身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六、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七、总结深化

今天,俺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俺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俺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幸福是什么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技能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我们一起唱,好吗?师播放《幸福拍手歌》,教师和学生一起边唱歌边做动作。

2、师:怎么样?开心吗?你感到幸福了吗?

3、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师板书题目《幸福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唱歌、做动作这种特殊的引入方式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

师:刚才同学们唱歌唱得可真不错,不知道预习得是不是也很不错呢?

大屏幕出示词语:

彼此 疏通 花匠 义务 铁锹 诧异 脸颊 树杈

1、一个同学读,其他学同学纠正读错的字。

2、全班齐读两次。

3、师:注意“锹”和“颊”的读音。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生字少的特点和学生做了充分的课前预习的情况,对于生字的学习,不需要花费过长时间,通过个别读和全班读,相信学生能够对本课的词语较好地掌握。

三、自学探究,品味幸福。

(一)寻找幸福

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第一个问题:三个孩子为什么要挖水井?(别人能有水喝)

师:他们是在做一件好事,那他们做的好事引来了谁呢?(智慧的女儿)是智慧的女儿让他们去寻找幸福的,那他们找到幸福了吗?找到的幸福是什么?

设计意图:本课是自读课文,而且文章浅显易懂,围绕文章的主题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更能够激发出学生对幸福的深入认识。

第二个问题:三个牧童找到的幸福是什么?

师板书: 当医生 给病人治病;

做许多工作 对别人有用;

农民 养活许多人

2、分组读三个牧童认为幸福是什么的话,读出人物内心的幸福之情。

找一个学生读:“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师: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

第1、2大组读:“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师:三、四组的同学有没有信心读得更好?

3、4大组读:“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师:总的来说,大家读得都不错,读书要读出感情,读出美感。

设计意图:会感受幸福,懂得幸福是什么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而“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文章重难点的突破口就是这三个牧童所说的对于幸福的理解。通过分组让学生边读边感受这些话,对于突破文章重难点有很大帮助,同时让学生也能够加深对于幸福的理解,是一举两得的。

(二)理解幸福

1、回答第三个问题:最终他们明白了幸福是什么呢?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师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

师:这是智慧的女儿所说的话,也是这一课告诉我们的道理,对吗?请全班齐读。

2、师:你知道“义务”的意思吗?

(1)帮助学生理解“义务”的意思。义务就是每个人应该尽的责任,比如说作为学生,你的义务就是学习,作为儿女,你的义务就是孝敬父母,懂了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好自己的义务,做一个对学校、家庭、社会有用的人。

(2)再读道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设计意图:“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句话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而“义务”这个词又是理解这句话的关键。第一次读这句话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在帮助学生理解了“义务”这个词后,再读一次不但能让学生加深理解这句话,而且能加深学生对幸福是什么的理解。

3、师: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幸福了,你能举个例子让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幸福吗?

4、表演(四个同学分别表演智慧的女儿、三个牧童,老师读旁白。)

设计意图:相信通过以上的学习,很对学生对幸福都有自己的看法。以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幸福的理解,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动。

(三)畅想幸福

师:同学们,文章中的三个孩子都找到了幸福,你们呢?十年后,如果你们和老师相遇,你们会怎样跟老师讲你的幸福呢?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希望同学们梦想成真。

设计意图:本环节不但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四)感悟幸福

1、师: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关于幸福的诗歌。(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

树的幸福,在于以翠绿点染土地,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捧给世界以绿荫和果实。

桥的幸福,在于连接了道路,日夜倾听喇叭声、车铃声和脚步声的生活交响曲。

蚕的幸福,在于把吃下的桑叶,都吐成洁白的丝。死去了,却给世界留下一片光洁,一片华丽。

…… …… ……

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奉献,心灵才会充实。

2、师:同学们,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学生再读《幸福》这首诗。

设计意图: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深化主题,拓展思维,使学生的对幸福的理解更加深入、具体。

师:同学们,你们读得让老师都感到幸福了,祝你们大家一生幸福!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你的父母。

2、读一些童话书,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

3、做《学习辅导》第十课。

【板书设计】

当医生 给病人治病

幸福是什么 做许多工作 对别人有用 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

农民 养活许多人

值得参考! 绘本教案《小蓝和小黄》4篇


绘本教案《小蓝和小黄》(篇一)

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讲讲、玩玩中理解故事,感受朋友间的爱意。

2、认识几种常见的颜色,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3、遵守游戏规则,产生对阅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绘本《小蓝和小黄》

2、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起对绘本阅读的兴趣。

1、魔术引出主人公,师:食指拇指碰碰,变只小鸡啄纸头,咔嚓咔嚓,变出一个蓝宝宝,起个名字叫小蓝。宝宝们好(小蓝好)。食指拇指碰碰,变只小鸡啄纸头,咔嚓咔嚓,变出一个黄宝宝,起个名字叫小黄。宝宝们好(小黄好)。

2、介绍绘本图书,师: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个关于小蓝和小黄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感知——引发对绘本内容的探讨。

1、参观小蓝家。师:这是小蓝家,小蓝家有谁?(高高的蓝爸爸,胖胖的蓝妈妈)

2、巩固对几种颜色的认识。师:小蓝有很多朋友,你认识它们吗?

3、参观小黄家。师:小蓝最要好的朋友的是小黄,我们一起去小黄家看看吧。

三、游戏——体验绘本快乐的情感。

1、游戏:躲猫猫

2、游戏:转圈圈

四、操作——感受绘本的颜色变化。

1、感受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颜色的变化。

2、拓展其他颜色在一起的变化。

五、结语——延伸绘本的内在韵味。

师: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变成了绿色,它们开心的一起去逛公园,穿隧道。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这些颜色宝宝相亲相爱的在一起,才会变得五颜六色的这样美丽。我们也带着其他的颜色宝宝一起去草地上找找颜色宝宝都藏在哪里了。

绘本教案《小蓝和小黄》(篇二)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观察画面,在说说讲讲中理解故事的内容。

2.通过游戏活动,感受蓝、黄色彩交融的变化。

活动准备:

课件、白板、电脑、蓝、黄颜料、操作杯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介绍故事的前半段。

(1)提问:看看,这是谁?是什么颜色的?

(2)介绍小蓝一家。提问: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妈妈?为什么?

(3)认识小蓝的朋友:红、橙、紫、粉红、咖啡

(4)介绍小蓝最好的`朋友——小黄。从躲猫猫游戏中找出好朋友。

(5)提问:小黄和小蓝,紧紧的抱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第一次玩色游戏,探索蓝色和黄色交融发生的变化。

三、播放课件,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后半段。

(1)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故事里的小蓝和小黄变成什么了?

(2)后来发生什么事情了?他们会回谁的家呢?

(3)爸爸妈妈都不认识它们了,怎么办?

(4)师讲述:现在小蓝一家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可是街对面的黄爸爸,黄妈妈还在着急呢,你们愿意把这个秘密告诉它们吗?

四、引导幼儿发现红黄、红蓝颜色交融的秘密。

(1)师讲述:黄爸爸,黄妈妈,这下可放心啦。他们高兴地互相拥抱。孩子们也开心极啦,我抱抱你,你抱抱我。

(2)观察并发现:小蓝和小红抱在一起变成小紫啦,小红和小黄抱在一起变成小橙了,好神奇呀,我们回去试试吧!

绘本教案《小蓝和小黄》(篇三)

活动目标:

1、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好奇和兴趣,尝试选择颜色编故事。

2、在听故事中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故事的有趣。

3、感知蓝色和黄色在一起变成绿色。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水彩笔、操作纸若干。

活动过程:

导入

出示彩笔请幼儿抢答颜色,调动大家积极性。

师:我们一起玩一个“谁是孙悟空”的游戏,看看谁的眼睛最亮?

这是什么颜色的彩笔?(出示蓝色、红色、黄色、橙色、绿色彩笔,请幼儿抢答)

师:答对了,真是孙悟空。|是吗?谁有不同意见?

小结:他们的颜色不同,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颜色有关的故事。

欣赏故事,激发想象。

1、读封面:

师:你从上面看到什么?你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是什么颜色吗?故事的名字是“小蓝和小黄”,那你知道谁是小蓝?

2、“这是小蓝”——小蓝长得怎么样?

3、“小蓝的家里,还有蓝爸爸和蓝妈妈”——你认为谁是小蓝的爸爸,谁是小蓝的妈妈,为什么?

4、“小蓝有好多朋友,”——他们是……(让幼儿给颜色们起名字)

5、“可是他最好的朋友是小黄”

6、“小黄就住在街对面”——小黄的家里还有……(让学生模仿前面小蓝的说法,说出“小黄的家里还有黄爸爸和黄妈妈”)。

7、“他们最喜欢玩藏猫猫”——他们怎么样玩藏猫猫呀?

8、“他们还喜欢玩转呀转圈圈儿”

9、“在学校里,他们整整齐齐地排排坐”——想想看,他们会学些什么呢?

10、“放学了,他们就又跑又跳。”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11、一天,小蓝的妈妈要去买东西,她对小蓝说:“你待在家里别出去。”

12、可是,小蓝没有听妈妈的话,还是跑出去找小黄了。

13、他跑到街对面的房子一看——唉,房子里没有人,他想——“小黄会去哪里呢?”

14、他这边找找,那边找找,找呀找呀……突然在拐弯角上,找到了小黄!——想想看,这时候小蓝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15、于是,他们开心地抱在一起——咦,发生了什么呢?

16、抱呀抱呀,抱得越来越紧,结果——他们变绿了。可是,他们不知道。然后去公园玩,他们穿过一条隧道。他们追着小橙玩。他们又爬上一座大山。

17、啊,好累呀,他们回家去了。可是—— 蓝爸爸和蓝妈妈却说:“你不是我们的小蓝,你是绿的。”

18、黄爸爸和黄妈妈也说:“你不是我们的小黄,你是绿的。” ——糟糕了,他们的爸爸妈妈都不要他们了,怎么办呢?

19、小蓝和小黄好伤心,他们哭了,流出了大滴的蓝眼泪和黄眼泪。他们哭啊哭啊,直到全部都变成了眼泪。——最后,他们把自己收拢到了一起,他们说:“现在爸爸妈妈能认出我们来了吧?”于是,小黄跟着小蓝先回到小蓝的家。

20、其实,蓝爸爸蓝妈妈不见了小蓝,心情会怎么样?这次,蓝妈妈和蓝爸爸见到他们的小蓝,开心极了。又是抱又是亲。

21、他们也抱了小黄……但是,快看,……他们变绿了!现在,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22、于是,他们走到街对面小黄的家里报告这个好消息。——怎么样告诉小黄的爸爸好消息呢?

23、大家高兴地互相拥抱。大家庆祝找到了自己的孩子了。

24、孩子们一直玩到吃晚饭的时间。

25、最后一页:故事讲完了。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这个故事是谁讲的吗?——原来是小绿讲的。

三、玩色游戏

师: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真的会变成绿颜色吗?我们来试一试吧。

幼儿现在操作纸的第一个圈里图上蓝颜色,最后一个圈里图上黄颜色。在中间的圈里图上蓝颜色,再在蓝颜色上面图黄颜色。

观察比较三个圈的颜色。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从彩笔盒里挑两种颜色抱一抱。

绘本教案《小蓝和小黄》(篇四)

设计意图:

绘本故事很有趣,颜色与颜色的碰撞发生的变化,能很好的吸引幼儿引起兴趣,通过对图片的观察,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测故事可能发生的情节,请幼儿来大胆的表达,并能清楚的表达。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内容,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看画面想象、猜测故事的情节。

2、感受有趣的故事情节及蓝色和黄色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PPT《小篮和小黄》、蓝色黄色颜料、调色盘、棉签、画有花的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蓝和小黄,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两个好朋友,瞧,这是谁?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蓝。小蓝有一个好朋友,看是谁?他们俩的身上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二、欣赏幻灯片《小蓝和小黄》,理解画面。

(一)播放图片,幼儿猜测故事情节

1、(小蓝家)这是小蓝,这是小蓝的家,你们看,小蓝家一共有几个人呀?会有谁呢?哪个是蓝妈妈?哪个是蓝爸爸?为什么?

2、(好朋友)小蓝有许多好朋友,你们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幼儿给各种颜色起名字)

3、它最好的朋友是谁呢?小黄就住在街对面,它的家里有几个人?都有谁呢?

4、小蓝和它的朋友经常在一起玩游戏,猜猜它们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幼儿观察画面,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猜想)

5、一天,妈妈要去买东西,她对小蓝说:“你待在家里别出去。”可是,小蓝没有听妈妈的话,还是跑出去找小黄了。他跑到街对面的房子一看——唉,房子里没有人。他这边找找,那边找找,找呀找呀……突然在拐弯角上,找到了小黄!

(1)想一想,这时候小蓝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兴奋,开心)

(2)小蓝和小黄两个好朋友见了面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请孩子上前来找个好朋友示范一下)

6、(抱在一起)他们真的开心地抱在了一起,可是,发生了什么事呀?”

小蓝找到了小黄,他们开心地抱在一起,抱呀,抱呀!结果他们变啦!变成绿色了。

7、连贯讲述后面几幅画面:可是,他们不知道。然后去公园玩,他们穿过一条隧道,追着小橙玩,又爬上一座大山。啊,好累呀,他们回家去了。

8、回到家里,发生了什么?猜猜他们会怎么说?

9、继续讲述:小蓝和小黄好伤心,他们怎么了?

他们哭了,流出了大滴的蓝眼泪和黄眼泪。他们哭啊哭啊,直到全部都变成了眼泪。最后,他们把自己收拢到了一起,他们说:“现在爸爸妈妈能认出我们来了吧?”于是,小黄跟着小蓝先回到小蓝的家。蓝妈妈和蓝爸爸见到他们的小蓝,开心极了。又是抱又是亲。他们也抱了小黄……但是,快看,发生了什么事?

现在,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于是,他们走到街对面小黄的家里报告这个好消息。大家高兴地互相拥抱。庆祝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们一直玩到吃晚饭的时间,故事讲完了。

(二)理解小蓝和小黄的变化

小蓝和小黄他们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抱在一起会变成绿)

三、完整欣赏

引导幼儿看图完整欣赏故事: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再来完整的欣赏一下小蓝和小黄的故事吧。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170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