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案

初中生物浅析探究实验的解题思路初中教案精选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优秀的初中教案是什么样子的?小编为你推荐《初中生物浅析探究实验的解题思路初中教案精选》,希望您喜欢。

这几年的考试几乎每次都有探究题,对于这类题目。很多学生束手无策。还有的学生甚至索性不做,把它看成一个庞然大物,被吓倒了。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这几年的考试情况,我想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答题方法:

(1)实验题目包括三个方面:①研究对象;②研究现象③作用于对象的因素。如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这个实验,其研究对象是唾液淀粉酶活性,作用于对象的因素是不同的ph,研究现象是唾液淀粉酶活性随ph发生的变化。通过仔细阅读题干,找到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就能够把实验题目定下来。

(2)实验假设。根据题设要求,确定变量x,在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变量,一般只确定一个变量,即唯一一个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变量。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设,它常常可描述为:“当条件x存在时,事件p能发生;当条件x改变时,事件p不能发生或发生程度会改变。”如根据“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这个现象可以提出假设:青霉素产生可阻止细菌生长和繁殖的物质。注意这里使用“阻止”而不是“影响”二字,说明假设中应该具体阐述有何种“影响”。

(3)实验结果:首先要注意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如果是验证性的,只需朝向既定目标预测和书写,即只写一个结果和应该得出的结论。例如,“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只需写出“对照组叶片遇碘变蓝色,实验组叶片遇碘不变蓝色”。这一结果即可,当然,结论只有一个,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探究性实验是对未知事件进行探索,其结果往往有多种可能性,且一个结果对应一个相应的结论。因此,通常要按三种情况预测,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互对照的两组)结果相同、实验组呈现强效应而对照组呈弱效应、实验组呈现弱效应而对照组呈强效应。

(4)实验方法: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①进行对照组的准备②对照组的设置(注意单一变量原则)③对照组的使用④对照组控制条件的观察。如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同学发现了某种细菌的周围其他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们把r细菌接种到专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他们除去r细菌,用该培养基再培养其他细菌,结果其他细菌仍然不能在这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于是课题小组的同学就假设了“造成r细菌周围其他细菌不能生长和繁殖的最可能原因是:r细菌产生了不利于其他细菌生存的物质。”按照上面的四个步骤我们很容易可以得到答案:第一步取两个培养皿,标记甲乙,按照相同营养成分配制两个培养基;第二步:在甲培养基上接种r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细菌;乙培养基上不接种r细菌,作为对照;第三步:在这两个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的其他细菌;第四步:在相同条件下,让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繁殖;第五步: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实验设计特别是对照实验的步骤是比较难的一步,同学们根据这几步来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JK251.com延伸阅读

[year+]初中生物七年级下教材分析初中教案精选


一、教材的总体介绍1、体现新的课程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生物学》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因而教科书注重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教科书力图克服过去中学教科书较为严重的城市化倾向;力图克服精英教育思想,精选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力图图文并茂,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提高教科书的可读性等。(2)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涵盖的目标不仅是生物学基础知识,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生物学...一、教材的总体介绍

1、体现新的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生物学》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因而教科书注重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教科书力图克服过去中学教科书较为严重的城市化倾向;力图克服精英教育思想,精选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力图图文并茂,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提高教科书的可读性等。

(2)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涵盖的目标不仅是生物学基础知识,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生物学》通过精选教学内容,使各项培养目标得到真正落实。

(3)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学》精心安排了各类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和其他学习形式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学,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3项理念中,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生物学》编著的特色正是突出了这一核心理念。

2、编写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3、编写原则

(1)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2)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3)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4)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5)渗透sts教育思想。(6)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7)加强启发性和可读性。(8)具有弹性。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初中教案精选


教学过程一、资源共享,激情导入师:地球是目前为止人类生存的惟一家园,是孕育生命的地方。几百万年来,地球默默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奉献,而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却不断地向地球索取。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警告人们说:“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如今,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地球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环境污染。同学们,相信你们一定知道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谁来说说看。生:我们每天都使用塑料袋,而塑料制品在自然状态下分解的时间长达上千年。所以清洁工人为了省事,就用火烧掉这些塑料袋。燃烧时产生的废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我们生活的城市每天都有很多汽车在行驶,而汽车排出的尾气当中大多数都是含有硫和氮的有害气体。如果这些气体被人或其他生物吸入,就会严重影响人或其他生物的健康。另外,酸雨的形成也是由于汽车尾气中含硫的气体造成的。师:非常好!这个同学说到了酸雨。但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描写过“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然而酸雨落下,却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除了汽车尾气外,还由什么形成酸雨呢?生:还由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二氧化硫和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酸雨。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酸雨对生物有哪些影响。主要测定酸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下面你根据书上所给的提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好吗?二、设计实验方案生:(小组内讨论设计)甲组:我们用食醋和清水配制ph为4的酸雨模拟液,并取外面正常雨水做对比,同时测定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大庆雨水接近正常的雨水。若某地区雨水为酸雨,则可用食醋和清水配制ph为5.6的食醋液代替正常雨水,并取外面自然酸雨做对比,同时测定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乙组:我们打算用硫酸配制ph为4的酸雨模拟液,和当地正常雨水做对比,同时浸泡小麦种子并测定发芽率。因为酸雨主要是二氧化硫和水蒸气相遇形成的,这样测出的数据比较真实。丙组:老师,我们想知道如果用食醋酸雨模拟液和硫酸酸雨模拟液(ph都为4)分别浸泡小麦种子并测定发芽率,情况会怎样呢?师:这个想法非常好,你们可以试一试。丁组:老师,我们也想到用食醋酸雨模拟液(ph为4)、硫酸酸雨模拟液(ph为4)、大庆的雨水、ph为5.6的正常雨水模拟液,再加上清水分别浸泡小麦种子并测定发芽率,不是更好吗?师:这个想法简直太棒了!好,同学们刚才说的都非常有道理,那同学们想一下,你们说的每一个方案只做一组实验,行吗?至少需要做几组?生:做一组不行,测得的数据太偶然,根据分组数和每组的人数,我认为一个方案最多可以做15组。师:说的有道理。下面同学们可以做实验了。要注意安全。硫酸对皮肤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老师先给你们配好了,需要的同学来取一下。另外,各组的同学一定要注意贴好标签,不要弄混。三、进入对比实验阶段(以100粒小麦种子为一组)生:各组配制相应溶液,组内团结合作完成实验。以丁组为例:①配制食醋酸雨模拟液:在烧杯中加入100毫升食醋,然后慢慢加入清水,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不时停下用ph试纸测定,直至ph为4;②配制食醋正常雨水模拟液:在烧杯中加入100毫升食醋,然后慢慢加入清水,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不时停下用ph试纸测定,直至ph为5.6;③取ph为4的硫酸酸雨模拟液100毫升;④自然雨水100毫升;⑤清水100毫升。用5种液体各浸泡100粒小麦种子,并贴好标签,等待种子发芽。师:同学们,种子不能马上发芽,你们觉得这个实验装置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好呢?生:我觉得为了使种子尽快发芽,可以在容器上放一层纱布,然后放在阳光下直射或放在温暖的地方(如暖气片),让种子充分吸收氧气、水分。师:这个同学分析得非常正确。他能考虑到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这很好!等待发芽需要几天,这期间你们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你们的实验数据。看哪一组设计得科学,便于比较,好不好?四、分析交流数据甲组:我们用食醋酸雨模拟液测定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是70%,取外面正常雨水测定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是90%。师:甲组的同学考虑得非常科学,取15组的平均值最接近于实际的发芽率。乙组:我们用硫酸酸雨模拟液浸泡小麦种子,测定发芽率的平均值是65%,用外面正常雨水浸泡小麦种子测定的发芽率平均值是89%。丙组:我们用食醋酸雨模拟液和硫酸酸雨模拟液浸泡小麦种子测定的发芽率平均值分别是72%和63%。丁组:我们组是综合性的,我们以100粒小麦种子为一组,共测定了12组,并综合前三组的数据,总结结果如下:

ph不同的液体

食醋酸雨模拟液

(ph4)

硫酸酸雨模拟液

(ph4)

正常雨水

(ph5.6)

正常雨水模拟液

(ph5.6)

清水

小麦种子发芽率

71%

64%

92%

90%

98%师:真是太好了。经过我们全班同学共同的努力,我们得到了真实的数据,从上面的数据中你想到了什么?为保护环境尽职尽责生:要尽量燃烧含硫量低的煤,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严格治理重金属污染源,不随便乱扔垃圾,减少脏水的排放……师:同学们,你们的思维太开阔了!我们不单单要控制酸雨对生物的危害,我们更应该意识到人类对生态环境有多方面的破坏。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带动你周围的每一个人来保护生态环境,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

经典初中教案生物的进化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中学化学实验现象初中教案精选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变成黄色—棕褐色。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黄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并有白雾产生。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干燥布条不褪色,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的气体产生。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生物圈初中教案精选


生物圈

大庆市五十五中学袁玉芬

教学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②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③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④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和重点

重点:

①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②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收集和分析资料(因为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行分析)。

课前准备

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多媒体,展示宇宙中各大星球的外貌,从而和地球作出对比;没有条件的学校可收集各大星球的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另外,还准备一个地球仪。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中各大星球的资料。

教学设计

生物圈的概念

①学生观看生动的课件,然后根据自己在课下收集的资料,共同讨论太阳系中各星球的状况。

②学生们根据自己手中的地球仪,讨论生物圈的范围,然后总结生物圈的概念。

①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把一幅美丽的太空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地球上生物圈的概念。

②教师事先让学生们拿出地球仪,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范围

1.学生分组开展竞赛,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最精确的语言说出生物圈的范围。

2.学生将自己的设想记录下来,然后在全班评比最具创造奖若干名,日后进行一次模型比赛。

3.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竞赛。

4.教师布置学生设计生物圈的模型。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①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且利用手头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结果。

②学生分别扮演动物和植物在各个星球上的生活状况,表现出它们对食物、水、氧气的依赖。

教师布置学生扮演角色,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课下作业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一个生物圈的简易模型。

生物圈──所有生物的家园初中教案精选


第七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

第一章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第一节生物圈──所有生物的家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能力目标

尝试收集和分析资料。

情感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教学重点

1.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2.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教学难点

收集和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引入新课

生物在地球上的生存范围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演示课件)

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命存在呢?

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寻找答案

讨论:生物圈的范围到底有多大?

总结: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上部。

引导学生寻找

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60亿,人口过多给地球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于是,科学家想了一个办法:把地球上的人移居到月球上,大家觉得可行吗?

观看课件并讨论。

通过图7相关的文字资料,结合小词典给出的知识,分析生物能在地表以下多深的范围内生存、判断生物在空中生存的最大高度、探究海洋中生物是怎样分布的。

结合课本给出答案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讨论,回答。

结论:月球不具备生物生存的条件。

生物生活的范围上限可达海平面以上10km的高空,下限可达海平面以下约12km的海沟底部,陆地上可达地表以下2~3

km的土壤岩石层。

月球上不具备生物生存的条件,如月球上没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月球昼夜温度常在―187℃~―127℃之间)等。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小结

巩固练习

地球有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居住的哪些条件呢?

布置学生自学实际用内容

课件展示板书内容

布置作业

通过分析“探究竟”4设置的6幅图,让学生总结出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找出对生物圈危害最大、具有世界性的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两个内容。

学生回想记忆

完成作业

沙尘暴、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已成为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几大环境问题。

板书设计:

概念:

陆地:

生物圈范围大气:

海洋:

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

课后反思:

生物进化的历程初中教案精选


课题主讲人修改意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巩固各种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的主要特征。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能力目标根据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要求学生排列出生物的进化顺序,进一步锻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教学难点用比较的方法,利用各种生物的主要特征,排列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教学方法讨论、谈话、多媒体放映导入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科学家们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时经常会用到一种方法,叫做——学生:比较法。教师: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在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那么从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现在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经历了哪些进化环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其他环节教师:现在我这里有17个号牌,这17个号牌分别代表一种生物。一会儿发下去号牌后按4个人一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小组内的一位成员拿过来你们组的号牌,放在我们的生物进化树上,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放得“恰到好处”。(教师发放号牌。学生进行讨论,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进化树。)板书:生物进化树教师:好了,既然同学们热烈的讨论结束了,我们就一起来帮我们的进化树结出“果实”吧。从第1组先来,依次往后。(学生把自己的号牌贴在进化树上相应的位置。)教师:我们大家的共同杰作进化树完成了,老师充当一名记者采访采访我们的小成员,把自己的号牌放在某个位置的理由。我们先来看1号牌——原生动物门。(教师走下讲台,用课本卷起来充当话筒,开始进行采访。)小组1:我们组经过商议后认为原生动物门应该位于动物的最下层。因为原生动物门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界类群,它的身体微小,结构简单,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属于单细胞生物。教师追问:单细胞生物就应该放在最底层吗?小组1:因为生物的进化过程是从单细胞生物进化到多细胞生物的。教师:我们再来看一下3号牌——鸟纲,我想请问第3组为什么将鸟类放在了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之间?小组3:因为鸟纲的动物比起爬行类的动物来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进步,那就是具有了保温系统——羽毛。由于它通身被覆羽毛,所以体温变得恒定,不会再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很好。那么现在请你来做一做小记者,去采访我们的5号牌——哺乳类小组的同学,好吗?(第3小组同学走到第5小组同学边。)小组3:我想请你们接着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组将鸟类放在了哺乳类之下呢?说出理由。小组5:哺乳类相对于鸟类来说有了许多优越的地方。比如说哺乳类动物的牙齿有了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出现了膈肌,把体腔分成了胸腔和腹腔两大部分。由于膈肌的节律性前后运动,使得胸腔的容积时大时小,从而迫使肺扩大或缩小,而完成呼吸过程;哺乳动物是完全用肺呼吸,不再靠气囊来辅助呼吸;在动物中哺乳类动物具有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胎生和哺乳,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增强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小组3:接下来我们想采访第6小组,你们把自己的号牌——两栖类放在了鱼类和爬行类之间,这是为什么呢?小组6:我们主要是从它们的生活环境方面来考虑的。鱼类只能用鳃来呼吸,用鳍游泳,只能适应水中生活的环境;而爬行类动物完全用肺呼吸,体内受精,陆上产卵,是在陆地上生活。位于二者之间的两栖类动物就不同了。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少数也有在水中的,一般都用肺呼吸,皮肤也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所以,可以说它是水陆两栖的一种生物。……教师:我的采访工作结束了,同学们对自己选择的位置也都作出了合理的解释。那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作出一个合理的概括呢?学生a:我们都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根据它们的主要特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趋势进行排列的。教师:回答得非常正确。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就是这样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影片。(教师播放《侏罗纪公园》片段。)教师: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地球霸主——恐龙曾经兴盛一时,可现在却无影无踪。关于恐龙的灭绝,现在是众说纷纭,你能说出几种来吗?学生b:有一种假说认为,在距今6500万年前,一个直径非常大的行星猛烈地撞击了地球,碰撞后卷起的尘埃笼罩了整个地球,使得地球黑云遮日,不见阳光,气温迅速降低,持续时间长达3~6个月。植物因为没有阳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量死亡,植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相继死去,肉食恐龙也由于失去食物而相继死亡。学生c:这里还有一种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于在6500万年前,地球上的气候由于某种原因发生了异常的变化,温度忽然升高。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变化使恐龙等散热能力较弱的变温动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造成雄性个体的生殖系统严重损坏,使恐龙无法繁殖后代,从而走向了最终的灭绝。学生d:现在还有科学家认为,6500万年前,地球受到了一颗大彗星的撞击,产生了一个温度高达3000℃的大火球,这个大火球迅速地向外扩展,造成了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森林大火,把生物都烧成了灰烬。……教师:大家现在注意仔细阅读57页的一些证据,看看这些证据支持了哪位同学的假说呢?(学生阅读)学生e:其中的1,2,3支持了b同学的行星撞击地球说,1的证据是最有力的。学生f:4,5,6,7支持了c同学的气候骤变说,5的力度最大。教师:科学家们在研究一些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往往根据已有的证据提出某种假说,然后进一步搜集证据证明他们的假说。当然,找到的证据,有的支持假说,有的却不支持假说课堂小结关于生物进化的很多问题,到现在都还是个谜,化石方面的证据也不是很全面。不过随着一些新证据的不断发现,人们对生物进化过程的认识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接近历史原貌。不过,现存的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都已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这也是通过漫长的进化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巩固练习伴你学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生物进化树

反思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影响初中教案精选


第二章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举出例子并初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教学过程:导入:先比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得出结论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同时学生分析刺猬、变色龙、竹节虫,得出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分析书本p19的资料,回答问题: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观察兔子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从而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其形态结构都有所改变。生物除了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过渡问题: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呢?生物本身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学生举出例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动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鼠妇疏松土壤,柳、杉树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帮助净化空气,人类大量得排除废气、废水使环境受到污染……)讲解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1.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2.作出假设: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的空气湿度不一样. 3.制定计划:学校内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裸地指什么?灌丛指什么?) 4.填写p7空气湿度记录表.并画出曲线图. 5.注意: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测量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举例:曲线图的画法:总结:前面一节课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解答下面问题。6、练习:1)如果将生活在淡水中的鲫鱼放入海水中,不久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a.每种生物都是有寿命的b.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c.动、植物改变生活环境就会死亡d.生物的生存环境很容易破坏2)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a.充分利用光能b.减少阳光照射c.适应低温d.适应潮湿的环境3)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常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最好的解释为()a这些鸟不适应环境b.被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c.适应是绝对的d.适应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对性7、讲解书本课后练习。教学后记:这节课不仅要讲理论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而且也要说明探究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原理和过程。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这个知识点并不难,学生容易理解,但对于探究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在课堂上讲解这个实验过程和原理较费时,最后超出课时,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特别是对于为什么要用裸地、草地、灌丛三个环境来做这个实验,很多学生很难理解,还有对于探究实验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计划并不了解,所以我在其他班的课堂上采取了把实验过程,原理用一节课来讲述,因为探究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只有一开始让学生理解了探究实验的方法,在以后的课堂上才能让他们自主探究,所以我觉得把实验课分为一个课时的课是有必要的。教学反思:应该安排学生实验前自己先体验实验过程,实验所需时间,这样让学生操作起来可以更容易掌握,自己也能了解到实验过程所遇到的问题。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263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