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热心公益劳动 小学教案范例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是教师安排教学的依据,通过教案可以帮助自己分析教学的重点,小学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热心公益劳动 小学教案范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2.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情感:

愿意参加公益劳动,不怕脏和累,具有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

行为:

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认知要求第五条“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也是热爱劳动的表现”,和行为要求第二条“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等条目设置的。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明了什么是公益劳动和为什么要参加公益劳动。

第二部分介绍了发生在北京市十三陵的动人故事。第一件事是1958年初广大群众和伟大领袖参加修建十三陵水库的公益劳动。第二件事是1983年邓小平又一次来到十三陵水库,参加植树造林公益劳动。第三件事是1996年有个小学生领养小树的故事。

第三部分是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意在让学生体会公益劳动深远重大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

本课共设四个栏目

1.课前导入“说一说”栏目,意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中参加公益劳动的特定场景,让学生去思考和领悟公益劳动的意义。

2.课后练习“说一说”与导入的“说一说”栏目在内容上前后呼应,一个安排在教学之初,引人思考,一个安排在课文分析之后,引导学生由最初的行动进而有所感,有所知,有所悟,他们会体会到自己在思想上发生的变化,更会激发他们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

3.“议一议”栏目,意在帮助学生澄清一些思想认识上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懂得参加公益劳动要不怕脏、不怕累,一心为人民、为社会服务,这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4.“做一做”栏目,是引导学生参加一项公益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把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最终落实到正确的道德行为上。

教法建议:

1.课前,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搜集报刊上关于人们参加公益劳动的消息。如:每年植树节都会有很多人们参加植树活动的信息。课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查找的资料,通过资料的交流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课后,教师可以利用班队会时间组织学生去参加一次公益劳动,以延伸教育实效。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2.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情感:

愿意参加公益劳动,不怕脏和累,具有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

行为:

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关心公益事业的热情和参加公益劳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他们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还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公益劳动的概念,能够分辨公益劳动与其他劳动的区别。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师:你参加过打扫卫生或绿化等活动吗?这些活动对公众有什么好处?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认识。

3.师: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

板书课题:

二、明理激情

1.演示课件一(出示十三陵水库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十三陵水库是为了解决首都人民吃水用水问题而修建的。这个水库当时是由40万人不顾隆冬的严寒和盛夏的酷热,不计报酬完成了870万个工作日,只用了160天就修成了。

2.师:在修建十三陵水库时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3.继续演示课件一

内容:课文第三自然段--第五自然段

4.提问:为什么人们要到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有报酬吗?国事繁忙,负过重伤的周总理为什么还多次参加公益劳动?

(板书:为社会、为大家,不计报酬)

5.小结:为了社会的利益,为了公众的利益,人们顶着寒风,挥锹挖土,推车运石。工人来了,解放军来了,学生来了,中央领导也来了。说明大家都非常热心于公益事业。

6.师:25年之后,1983年3月12日,年近八十高龄的邓小平,迎着稀稀落落的小雪,又来到了十三陵参加植树活动。

7.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个小故事。(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8.电脑演示邓小平植树的图片,提问:邓爷爷年近八十,为什么还要参加植树活动呢?

(为了保护十三陵的环境,改善首都周围的环境,造福社会、造福子孙后代。)

板书:造福社会

9.师:1996年的一天,一位记者来到十三陵,发现那里的许多树因无人管理而生长不良,就发起了一个"领养树"的活动。有个小学生也领养了一棵树。

10.电脑演示小学生领养小树的图片,提问:这个小学生为什么要领养树木?

11.小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板书: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发生在十三陵的这个故事有开端,但没有结尾,而且永远不会有结尾。这样的故事,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在祖国的每一个地方。

三、深化认识

1.师:课前,同学们调查了许多关于人们参加公益劳动的资料,我们相互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介绍自己找到的资料。

3.提问: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说说为什么要参加公益劳动?你参加过哪些公益劳动?说一说当时劳动的情景和劳动后的感受。

4.小结并过渡:

参加公益劳动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可是有些同学的认识却不同。

5.电脑演示课后练习"议一议"的内容。

6.学生任选题目进行讨论。

7.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

(1)小文能够参加公益劳动是对的,但他的想法不对。参加公益劳动是为了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不图表扬、不图回报。

(2)小英的说法是错误的。清扫街道是一项有意义的公益劳动,作为小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为美化环境尽力,而且在劳动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3)小明的做法是对的。为了给别人带来方便,他不怕脏、不怕累,主动疏通下水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总结全课,歌曲结束

1.同学们,有一首歌唱的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热心公益事业,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2.师生共听歌曲《爱的奉献》,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活动内容:

课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如:上街擦交通护栏、到公交车站擦车、清除公共场所的垃圾等。

活动过程:

1.活动前,教师要先了解一下周围的环境为学生选择好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2.做好活动前的动员工作,提出安全要求。

3.活动结束后做一次总结。一个小队为单位,形式不限。如广播、板报、队报、座谈会等均可。

JK251.com延伸阅读

优秀小学教案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a∠b的大小。4、想一想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4)说说1°和平角.

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

(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2)量一量

练一练的第二题的∠1∠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指名演示

三、练一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1)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

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

1、量一量练一练2的∠3∠4

2、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3、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得出度量的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读准度数.

四.数学游戏.

1、读懂游戏规

2、同桌比赛

五、总结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

六、作业:练一练2、3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测量角的单位:测量角的方法:

复习 小学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复习6~10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复习2)

二.综合练习。

1.复习题6。

1)出示第6题表格,仔细观察表格说说括号里的数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2)学生填表,集体交流。

2.复习题7.

1)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不计算来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的?

3.复习题8。

1)出示第8题图,老师说明:“今天做了多少?”不是题目的问题,而是引出“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的对话.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求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

2)_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口答。

4.复习题9。

1)出示第9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求什么?是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的?

3)学生集体回答.

5.复习题10.

1)出示第10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问题?

2)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算出结果,口答.

三.作业布置.

>复习(2)

除法 小学教案范例


学习内容:课本p3~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弄清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2、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在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算理,总结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总结方法。

教学准备:配套课件、复习题小黑板或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400÷2500÷5

200÷5300÷6

*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最后两小题,当百位上不够除时怎么办?

2、谈话:同学们,今天食堂买来一些鸡蛋(出示挂图并把每千克鸡蛋4元改成2元),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⑴估算:你能帮食堂阿姨估算一下,312元大约能买多少千克鸡蛋吗?

先独立估算,再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你估算的结果是几百多?

⑵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板演。

⑶问: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

⑷小结算法:强调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假如每千克鸡蛋4元,请你估算一下,312元能买多少千克鸡蛋呢?同桌两人交流估算的结果。

你是怎样估算的?

2、自主探索,理解312÷4的计算方法和书写方法。

⑴独立探索:填写第3页的方框。

⑵小组讨论:把你的想法与组员交流,看意见是否一致。

⑶汇报交流,理解掌握。

①选一组学生的竖式,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②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可以体温,进行答辩。

③重点讨论:商的首位7应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

⑷检验刚才的估算结果。

3、小结计算方法:这道除法计算时有何特点?把两题比较,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为什么第1题的商是三位数,而第2题的商是两位数?

4、揭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算的。(重点检查除的顺序及首位商的书写位置。)

2、想想做做2

为了减少计算中的错误,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除了计算认真仔细,还要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出示第2题,每组练习一题,并验算。

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3

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每题的商是几位数,再集体交流。

组织交流,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两题的商哪一个大一些?

4、想想做做4

回忆这些图形的名称,同桌交流,并讨论计算边长的方法。

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时说说是怎样列式的。

问:你发现这三题的计算结果怎样?(渗透被除数不变,除数大商就小的规律。)

5、想想做做5、6

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后再进行交流。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动脑,与同伴密切合作获得并掌握了除法的新知识,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吗?还要提醒同学们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吗?

五、作业

想想做做3后两组。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3087.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