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学习要下苦功夫,懂得只有,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2.、知道一些的故事,名言和谚语。
情感:
敬佩的人,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学习努力刻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尽量自己克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和《要学好勤动脑》、《和好书交朋友》组成一个教学单元,对学生进行勤奋学习的教育,三课同属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奋学习”德目。
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它能充实人的头脑,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获得新知;但学习也是一件艰苦的事,会遇到各种困难。因此,要学好知识非下苦功夫不可。三年级学生比较贪玩,学习时缺乏刻苦精神,很难做到勤奋努力,特别是遇到困难,怕吃苦,怕麻烦。因此需要不断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努力刻苦地学好功课。
教法建议:
1、用现当代小学生的事例教育学生,给他们树立榜样,最好是身边的。
2、适当给学生讲一些中国古代的故事,以激励学生。
3、教学前让学生找的事例,课上交流。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课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知道学习不是容易的事,要想学好非下苦功夫不可。只有不怕困难,刻苦认真地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重点是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和指导学生如何。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小结: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仍然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当初,就是这首《黄河大合唱》,不只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的斗争。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创作的吗?
小结:对,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贴出冼星海的画像)。冼星海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激动人心的作品?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他的情况,并学习第六课。(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
1、听课文前半部分录音。
提问:冼星海只身到法国留学,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
小结:冼星海到巴黎留学,生活十分艰苦,学习条件十分恶劣,身体特别劳累。(将学生回答的内容归纳为:生活贫困、条件恶劣、身体劳累,并随之板书。)
过渡:冼星海遇到了那么多困难,生活、学习条件又是那么艰苦,冼星海是怎样学习的呢?他有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呢?
2、播放课文第二部分录音。
分组讨论:冼星海是怎样克服困难进行学习的?
创设情景,情感体验:(当学生谈到冼星海在寒冷的屋子里创作《风》这部作品时,请同学谈一谈假如自己在寒冷的屋子里有什么感受?你会怎样做呢?体验冼星海当时学习的艰难。)
小结:冼星海不怕生活贫困,更不怕学习条件的恶劣,千方百计创设条件,利用一切机会努力学习,而且不顾身体的劳累,顽强地坚持学习。
(板书:不怕艰苦克服困难顽强努力)
过渡:生活的艰苦、学习的艰辛,没有使冼星海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以惊人的毅力勤奋地学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3、听课文最后一部分录音。
提问:冼星海取得了哪些成就?
小结:冼星海面对困难,靠着自己勤奋刻苦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取得了成功。就连敬爱的周总理都曾颂扬他“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他最终也成为人民的音乐家。
(板书:取得成就)
三、深化课文内容,提高认识。
1、听映雪囊萤的故事(幻灯演示)。
提问:孙康和车胤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是怎样学习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什么精神?
小结:古人孙康和车胤家境非常困难,连照明的条件都没有,但是,他们并没放弃学习,而是想尽办法,创造条件学习。他们这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古人相比,我们今天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么好的条件,刻苦读书,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辨析练习。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冼星海的事迹,也清楚地看到了古代的少年儿童是如何的,请大家评论下面的同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出示投影片。)
1、教师布置写作文,小林胡乱写了两段,觉得写不下去了,就不再写了。
2、小刚因生病缺了课,学习一时跟不上,便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数学作业有几道题不会做他就不做了。
提问:小林和小刚在学习中遇到苦难是怎么做的?他们这样做有什么结果?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做?
小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要向冼星海学习,刻苦读书,遇到困难尽量克服,这样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3、盛夏,小雄觉得热得难受,他没写完作业,就跑到外面乘凉去了。
小结:学习条件不好,我们应把它看作对自己的考验,以此来锻炼自己,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
同学们,你想对这三位同学说些什么?
小结:学习条件差,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在我们学习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但我们不能把它当作负担,而应该克服困难,。
五、创设情景,指导行为。
1、小明的脚烫伤了,没法上学,耽误了功课,如果你是小明应该怎么做?
2、小华家的亲戚朋友特别多,每到晚上学习时间,总有人在家玩,如果你是小华,会怎么做?
3、小明最害怕写作文和做应用题了。请你告诉他怎么做?
小结:学习是艰苦的,会遇到各种困难,要想获得真知,就必须下苦工夫学习,克服各种困难。
六、联系实际表扬班内的同学,说一说他们是怎么做的。
播放家长的讲话录音(孩子是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学生的事迹)。
小结:古人在艰苦的环境下创造条件也要学习,我们身边也有的榜样,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珍惜这良好的学习条件,做一名好学生。
七、老师赠送格言。
1、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2、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
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主动学习是有学习自觉性的表现,是学习好的重要条件,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2.知道主动学习的一些事例。
情感
敬佩主动学习的人,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主动预习或复习功课,完成作业不用别人催促。
2、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向别人请教。
3、因事因病缺课主动补,并能及时改正作业上的错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奋学习”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目前三年级的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多数学生对待学习往往不够主动,老师叫学什么就学什么,叫学多少就学多少。依赖性强,缺乏主动精神。安排这一刻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习要自觉,只有主动自觉地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通过本课教学,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教法建议:
1、课前应适当对学生中主动学习的情况进行必要的了解,做一归纳。课上有重点地介绍和表扬。以弥补课文的不足。
2、本课侧重进行学习态度的教育,但离不开具体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把握住重点,不要变成学习方法的指导。
3、对学生中表现好的同学不要要求十全十美,要积极鼓励同学主动学习。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主动学习是有学习自觉性的表现,是学习好的重要条件,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2.知道主动学习的一些事例。
情感
敬佩主动学习的人,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
1、主动预习或复习功课,完成作业不用别人催促。
2、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向别人请教。
3、因事因病缺课主动补,并能及时改正作业上的错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主动学习和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学习。
教学过程
一、提问激趣,导入新课。
演示课件:课文中的"想一想"
同学们,看看这个同学正在做什么?她对待学习的态度怎么样?你们认为她这样学习能好吗?
(让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由此引出本课要讲的主题,即:学习时不应让大人催,而应该自己主动学习。)
小结:这个女同学放学回家后不是主动地做功课,做完功课再去玩,而是要大人催,而且催了她,她还不想做,这是不主动学习的表现。这样就不能把学习搞好。上节课我们讲到了在学习过程中要精神集中、专心致志,学习不仅要专心,还要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主动学习。
板书课题:七主动学习
二、分析课文,讲明道理。
过度:怎样做才是主动学习呢?让我们先听一个故事。
1、出示陈毅画像。
(1)谁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2)简介陈毅。(陈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者之一,曾经在法国留学。)
2、谈话:陈毅自幼好学,而且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同学们都叫他"小神童"他真是神通吗?他学习好的秘密是什么呢?教他的毛老师终于揭开了这个迷。
3、播放录音故事(课文),学习课文。
(出示课文插图)。
(1)提问:陈毅学习好的秘密是什么呢?
板书:主动学习
(2)提问:陈毅主动学习表现在哪几方面?
a.用做饭烧火的时间看书;b.学新课前先预习;c.给自己规定每天练一篇大字。
(3)提问: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提示:陈毅为什么要看老师还没教过的课文?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小结:陈毅课前预习,分清哪些是懂了的哪些是不懂的。不懂的问题,老师讲课时专心听,或多下功夫,多向老师请教。带着问题听课,这样学得快,记得牢,所以他学习成绩好。
板书:学得快记得牢成绩好
提问:他每天写完作业以后,还自己规定练一篇大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展示陈毅写得字。
小结:他的字写得非常好,这与他小时候刻苦练习分不开。
4、是谁让陈毅这样学习的?你怎样理解主动学习的?
小结:他这样做不是老师、家长告诉的,而是他自觉自愿的行为,是他发自内心的。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
板书:不用别人布置自觉自愿学
5、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归纳:①主动学习不是别人布置,自觉自愿地学习;②主动学习是学习态度积极的表现;③主动学习可以学得好、学得快,是学好知识应具备的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④每个人都要向主动学习的同学学习。)
三、补充事例,深入明理
1、提问:通过学习陈毅的故事,你知道怎样做才是主动学习吗?
板书:上课前先预习做作业不用催
导语:主动学习除了表现在这两方面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听林方小队采访马军的录音(名称:主动学习)。放录音
2、提问:马军学习很主动,都表现在哪几方面?
板书:有问题及时问落下课自动补有错题马上改
3、结合自己的事例,说说还应该怎样做才是主动学习?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如:上课时积极开动脑筋,大胆提出问题,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解题时不限于一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这些方法都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板书:……
小结:通过以上事例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不用别人布置,自觉自愿地学习是主动学习。主动学习能使我们学得快、记得牢,学习成绩好。同学们,要想学习好,不仅上课专心听讲,而且还要有主动学习的态度。这是我们每个同学都应有的学习精神。
四、结合实际,辨析导行
1、议一议,结合同学实际,分析一下谁能学习好?为什么?
(1)吴晓生病缺了课,不用别人提醒,主动抓紧时间把落下的功课补上;宏艳生病落下功课,不主动找人补,作业不会就不做,还觉得自己不做是应该的。
小结:吴晓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落下功课主动补上,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而宏艳学习就很被动,天长日久,吴晓的学习成绩肯定比宏艳好。
(2)小红做完当天的功课,就预习明天的功课;小青做完当天的功课,妈妈叫他把明天要讲的内容提前看一看,他说:"老师没留预习作业。"说完就跑出去玩了。
小结:小红、小青都能按时、自觉完成作业,这样做是对的。但小红比小青学习要更自觉,她能主动预习新功课,从长远看,小红一定比小青学得快、学得好。
(3)小民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总是先自己思考,实在想不出来了再去问别人,一定要弄明白才肯罢休;小强遇到不会的题,就放在一边,等别人给他讲。
小结:小民做作业能做到独立思考,不会做的先自己思考,实在想不出来主动去问别人,直到弄懂为止,这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而小强不懂也不问,只是等别人给他讲,这样学习不主动,对他的学习没有好处。
2、夸一夸,班上的同学谁学习主动?请他们说说是怎样主动学习的。
小结:这些同学给我们树立了主动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五、总结全课,提出要求。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主动学习和主动学习有什么好处。班里又有这么多同学都能做到主动学习,而且向全班介绍了很好的经验。我们要向童年的陈毅学习、向黎民和班里的同学学习。为了鞭策我们,使我们能坚持做到主动学习,按照书中"查一查"的表,每天检查一次,哪天做到了就在格中打"√",日久天长,坚持去做就能养成主动学习的精神,成为一个爱学习、主动学习的好学生。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议一议
谁学习主动,谁不主动?他们的学习效果怎样,为什么?
1、张强说:我在班里最聪明根本不用怎么学就一定能学得好。
2、黎明说:学习主动不主动没关系,考试前用用功就可以了。
3、张敬从来不改作业上的错题,总说没时间。
4、白晓跃做作业从来不让人催,还主动预习和复习。
5、张平除去坚持预习和复习功课,还经常看一些课外书。
写一写
你认为平时怎样做才是主动学习,请写下来。
读一读
学习要主动
期末考试成绩公布了,陈宇、林方只得了60多分。小队长看着他俩很着急,就说:“马军歌课的成绩都是优秀,我们搞一次小队活动采访一下他的学习经验好吗?”他俩都说:“好!”
星期天,全小队来到了马军的家。可巧,马军给五保户杨奶奶送药去了。小队长向马军的家长说明来意以后,家长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马军的妈妈说:“每天放学后,马军回到家,马上就做作业,从来不用大人催。做完当天的功课,他又预习第二天的功课,也不用大人提醒。“陈宇听到这里,心里很惭愧,因为他每天放学后,总要先出去玩儿,奶奶催他做作业,他也不听,一直玩儿到天黑,才匆匆忙忙做作业。
马军的爸爸说:“马军并不十分聪明,做作业时,也有不会做的题。他实在想不出来,就来问我。我给他讲完,他还要自己弄明白,做一遍,直到做对。”林方想起:又一次,自己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借了同学的作业本来看,也没弄清楚,便把答案抄上交给了老师。考试的时候,正好遇上这类的题,结果还是不会做。现在他心里还后悔呢!
小队长补充说:“有一次,马军病了,刚好一点儿,就主动来找我补课,还把老师留的作业自动补上了。”
大家都说:“今后,我们要像马军那样主动地学习。”通过这次小队活动,不仅陈宇,林方受到了教育,其他同学都受到了启发。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一个学习的难点。同学们要有作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前三个环节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主要能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重点在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6×表示的就是6的是多少,也就是求把6这个整体(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3份,我们所求的量是其中的2份。
学习分数乘法的计算,要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重点理解它的算理。理解过程请参阅《数学》p10例3。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真按照计算方法计算,记得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对于混合运算,我们要有简便算法的意识,要仔细观察、分析数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要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分数的意义。题目中出现的分数,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是具体量,一个是分率。如,“一堆煤,用去和一堆煤,用去吨”中的两个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前者指的是把这堆煤看作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四份,用去的占其中的一份,是一个分率,是两个量比较的值:而后者是一个具体的量,就是指0.25吨,是可以实实在在知道的量。
(2)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就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所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就很重要。在理解时,要通过审题知道谁是单位“1”的量(有的书上叫做:标准量),对应分率,分率对应量。求分率对应量,就要用以下数量关系: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分率对应量。
(3)理解“甲比乙多几分之几”“甲比乙少几分之几”的真正意义。首先,“甲比乙多几分之几”应理解为甲比乙多的量占乙的几分之几,列式是(甲-乙)÷乙,其次,“甲比乙少几分之几”应理解为甲比乙少的量占乙的几分之几,列式是(乙-甲)÷甲。要学会转换“甲比乙少几分之几”实际就是甲是乙的(1一几分之几),“甲比乙多几分之几”实际就是甲是乙的(1+几分之几)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小学的各门功课都是基础课,从小打好基础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2.知道各门课程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偏科有碍全面发展。
情感:
1.有学好各门功课的愿望。
2.敬佩学好各门功课的同学。
行为:
努力学好各门功课,不偏科。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勤奋学习”德目中得有关要求编写的。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小学开设的各门功课都是基础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各门功课之间又都是有联系的,因此要学好各门功课。有些家长认为考试科目就是重要科目,不考试的科目就不重要,以至于造成孩子的学习出现偏科现象。这是不正确的。
因此,教育学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很有必要。
教法建议
1.课前,教师应了解一下学生对各门功课的态度、兴趣,班上哪些同学能够做到认真学习每门功课,哪些同学有偏科现象,偏哪些科目,原因是什么,以便课上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2.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的各门功课,让学生讨论其内在的联系;也可以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职业,让学生认识,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依靠单一的学科就能做好的。
3.在教学第三部分时,可组织学生讨论“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让学生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出现了很多边缘学科,各门学科互相渗透,越来越频繁,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仅仅学好一门学科是无法实现的。让学生知道,现在就必须认真学好各门功课。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七课认真学好各门功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小学的各门功课都是基础课,从小打好基础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2.知道各门课程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偏科有碍全面发展。
情感:
1.有学好各门功课的愿望。
2.敬佩学好各门功课的同学。
行为:
努力学好各门功课,不偏科。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对学习各门功课的正确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小学所学的各门功课都是基础课,而且又是相互联系的,一门功课学不好,就会影响其他功课。因此要学好各门功课,打好基础。
教学难点:
偏科现象的行为矫正。
教育过程:
一、提问导入(了解同学对学习各门功课的态度)
提问:
同学们,谁来说一说我们学校都开设了哪些课?你喜欢上这些课吗?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么多功课呢?
过渡: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先来看个小故事吧!
二、学文明理
(一)了解基础的重要性
1.出示课件(富翁盖楼)
2.小组交流:
富翁要的第三层楼能不能盖出来?为什么?(没有基础或者基础打不好都不能盖好楼。)
我们现在学的各门功课就象是在打地基,如果现在没有学好功课,将来会怎样?
3.小结:
空中楼阁是没有的,基础不牢固,楼房盖不高.同样,各门功课都是基础课,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从小认真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板书:
各门功课都是基础课,都很重要
(二)了解各门功课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师:仅仅是打好基础就行了吗?让我们一起听听程丽的故事。
1.出示音频(有关程丽故事的段落。)
2.小组交流:
程丽的理想是什么?她是怎样做的?她这样做能够实现她的理想吗?
爸爸是怎样教育她的?从程丽爸爸的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学生举例说说偏科的害处和各门功课之间的联系
4.小结:
打好基础不仅仅是指打好某一方面的基础,而是要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因为各门功课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哪一门功课没有学好都会影响到其他的课程。因此,要学好各门功课。
板书:各门功课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三)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
1.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2.小组讨论:
说说现代社会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3.全班交流
4.小结:
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多方面丰富的知识,也就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因此,我们现在必须学好各门功课,长大才能成为需要的人。
板书: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复习巩固
(一)出示投影(“议一议”中的内容)
1.小组交流这三道议论题。
2.小结:
学习不能只从兴趣出发,而是应该认识到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培养对各门功课的兴趣;学习任何一门功课都不是为了长大以后能成为专家,而是为了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各门功课没有主次之分,都应该认真学好。
(二)读故事(通过让学生阅读法拉第的故事,领悟各学科之间是有联系的,偏科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三)现场采访: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打算以后怎样学好各门功课。
四、总结全课
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从小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长大以后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祖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板书设计:
(明)吴承恩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西游记》及其作者吴承恩。
2.了解对偶句的基本特点。
3.欣赏美猴王的形象,理解孙悟空性格蕴涵的精神内容。
【课文提示】
1.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2.《西游记》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人公,用幻想的形式反映社会矛盾,歌颂了孙悟空不畏强暴、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它是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
【正音正字】
穹qióng阙què须臾xūyú圪蚤gēzǎo濯zhuó
溅jiàn挈qiè樽罍zūnléi契qì
【词语积累】
金光焰焰禽有禽言,兽有兽语拖男挈女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序齿排班合契同情
【课文分析】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人公,他有着神魔无比的灵通和武艺,又有着世间凡人的品格和情感,还有着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习性和相貌。孙悟空是融神的威力、人的性情、猴子的乖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西游记》第一回便使孙悟空这种神、人、猴浑然一体的形象跃然纸上。
神:生于傲来国花果山上的仙石,受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以至渐渐通灵。
人:拖男挈女,唤弟呼兄,拜他为“王”,俨然人间社会现状。
猴: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孙悟空的神、人、猴的本性,使《西游记》故事的发生和发展,成为可能。
“花果山”的“瀑布飞泉”引出了“水帘洞”,“水帘洞”的特色可用一个“石”字点缀:石座、石床、石盆、石碗……如此“神话”的环境,为孙悟空的“出生”和“生活”,营造了特定的氛围和条件。
【思维训练】
1.花果山的猴子,既有人性,又有猴性。请从文中各找出一句体现人性和猴性的句子。
(猴性: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为止。
人性: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2.请从课文中找出对偶句。
(语言上,课文中有较多的对偶句。例如:
四面更无树木遮荫,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锅灶傍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
3.孙悟空是什么形象?
(孙悟空有着神魔无比的灵通和武艺,又有着世间凡人的品格和情感,还有着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习性和相貌。孙悟空是融神的威力、人的性情、猴子的乖巧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本文孙悟空这种神、人、猴浑然一体,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学习用品是学习必须用的。
2.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
3.知道应当爱惜学习用品。
情感:
1.产生对学习用品的珍爱之情。
2.愿意爱惜学习用品。
行为:
1.爱惜学习用品,小心使用,尽力爱护。
2.对学习用品不故意损坏,不乱仍,不浪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勤劳节俭”德目教学内容“爱惜学习用品”和基本要求中“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应当爱惜,不乱扔,不故意损坏”而设置的。
一年级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开始时,老师和家长为他们准备了各种学习用品,他们感到很新鲜,把拥有这些用品看做是小学生的标志,他们很高兴,也很喜欢这些用品,但时间一长,就出现了一些不爱惜学习用品的现象。一是由于他们年龄小,使用与保护用品的能力低,难免使用不当,管理不当,造成学习用品损坏。二是由于他们缺少“爱惜”的思想情感,不知学习用品来之不易,只看到家长为他们准备好用品,一旦损坏、丢失,家长又为他们补充,这使他们感到“旧的一去,新的就来”,也就滋长了不爱惜、长损坏、长乱扔的坏毛病。因此,及时对一年级小学生进行爱惜学习用品的教育十分必要,以使他们从小养成节俭的好作风,好习惯。
教法建议:
1.注意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学前,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中对待学习用品的情况,既要了解存在的问题或不良习惯与错误认识,又要了解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典型人物和事例,以便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启发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合理的解决方法和错误行为的矫正。
2.把了解到的学生中做得好的典型,树立为学生学习的身边榜样,加强正面教育与正确行为的指导。
3.加强趣味性,本课讲的内容是学生天天见到的学习用品,很容易感到平淡无奇,教学中一定要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七课爱惜学习用品
认知:
1.知道学习用品是学习必须用的。
2.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
3.知道应当爱惜学习用品。
情感:
1.产生对学习用品的珍爱之情。
2.愿意爱惜学习用品。
行为:
1.爱惜学习用品,小心使用,尽力爱护。
2.对学习用品不故意损坏,不乱仍,不浪费。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爱惜学习用品。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爱惜学习用品。
教育过程:
一、谜语导入(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学习用品)
师:同学们一定很喜欢猜谜语,下面老师说几个,看谁聪明,猜得快。
1.师说::身子细又长,黑心长衣裳,走路爱拐弯,脚印老变样。
同学猜。(铅笔)
出示铅笔卡片,贴在黑板上。
2.师说:身子方方耳朵长,上学背在我身上,别看它的个子小,多种知识肚里装。
同学猜。(书包)
出示书包卡片,贴在黑板上。
3.师说:我的朋友好心肠,有方有圆又有长,发现作业有错误,牺牲自己来帮忙。
同学猜。
出示橡皮卡片,贴在黑板上。
4.提问:这些东西我们在什么时候用呢?
5.小结:我们在学习时要用到这些东西,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学习用品。
板书:学习用品
二、想一想(使学生知道应该爱惜学习用品)
想一想:
1.我们在学习时,还经常用到哪些学习用品?
随着同学说老师出示卡片,贴在黑板上。
2.你知道它们的用途吗?
师:学习用品帮助我们学习,和我们的关系可密切了,她就像我们的朋友。
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习用品呢?
板书:爱惜
过渡语:有个同学叫小兰,她和我们一样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她是怎样爱惜学习用品的吧!
三、学一学(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爱惜学习用品。)
1.出示课件,下载(场景一、二、三)
(1)小组交流:语文书是怎么夸小兰的?小兰为什么要给语文书穿上新外衣?你要是语文书会对小兰说是什么?
(2)小结:爱护书就要给书包上书皮,这样书就不会脏了,书的角和边也不会折了。爱护书还不能在书上乱画,这样书才会干净、整洁。
(3)请同学把书拿出来,互相看看,比比,谁的书爱护得最好。请爱护书的同学说说他平时是怎么做的。
2.出示课件,下载(场景四)
(1)小组交流:练习本是怎么夸小兰的?本被撕破后会怎么样?爱护本还应该怎样做?
(2)小结:要想不把本撕破,在翻篇儿时就要轻,而且在写作业之前应该把手洗干净。写字时注意不压本的角,字写错了用橡皮轻轻擦。
3.出示课件,下载(场景五)
(1)同桌互相说说:在爱护笔方面,你想向小兰学什么?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2)小结:爱护笔要做到:在写字时不要用力过大,用劲儿要匀,削铅笔时要小心,不要把铅削断。笔用短了可以给它戴个笔帽儿,接着用,千万不要乱扔。
4.出示课件,下载(场景六)
(1)请同学说说学习用品一起夸小兰的话。
(2)想一想:学习用品为什么都愿意帮小兰学习好?猜猜它们会怎样帮小兰?
(3)小结:我们爱惜学习用品,学习用品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
(4)讨论:爱护学习用品还应该怎样做?
5.请同学到前边扮演学习用品,说说你希望小主人怎么对待你。
小结:爱惜学习用品就要做到不损坏、不浪费。
6.请同学打开书包和铅笔盒
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爱惜学习用品的?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全班交流:铅笔用短了,你会想什么办法继续用?
怎样削铅笔,笔尖不容易断?
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包书皮?请同学当场演示。
四、听一听(使学生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
1.出示投影片,下载。(“听一听”中的第1题图)
(1).老师讲书是怎么来的故事
(2).全班交流:听完这些你想说什么?
(3).小结:学习用品是经过许多人的劳动制造出来的。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爱惜。
2.出示课件,下载。(鲁迅爱护书的故事)
(1)小组交流:你想向鲁迅学什么?
(2)小结:爱护书要做到:(1)看书前要洗手。(2)给书包上书皮,发现有损坏处小心贴补好。(3)发现书上有土,用布轻轻擦干净。(4)看过书后,将书整齐放好。
过渡语:这些同学做得对吗?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五、说一说
出示投影片,下载。(“说一说”中图)
1.讨论:这些小朋友做得对吗?你想怎样帮助他们?
说说自己是怎样爱护学习用品的?
2.小结:不能随便撕书撕本,要把书、本包上皮,不在上面乱铪。铅笔用短了,给它戴上笔帽儿继续用,扔了太浪费;更不能切橡皮玩。
六、儿歌总结
1.读儿歌:
铅笔尺子和橡皮,天天帮助我学习,不损坏、不浪费,学习用品要爱惜。
板书儿歌
2.总结:我们学习时离不开学习用品,它就像我们的好朋友、好伙伴。我们要爱惜学习用品,做到不损坏、不浪费。
板书设计:
七、
爱惜学习用品
铅笔尺子和橡皮,
天天帮助我学习,
不损坏、不浪费,
学习用品要爱惜。
探究活动
1.组织学生去制造学习用品的工厂参观,听工人讲解书、本、笔……的制造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学习用品来之不易,人人都要爱惜。
2.开展主题活动“假如我是学习用品……”进行分角色表演赛。
3.开展比赛
(1)包书皮,看谁包得又好又快。
(2)削铅笔,看谁削得又好又不断铅。
主题学习汇报(一)
《母爱》
导学目标:
1、积累一些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导学重点:
积累好词佳句。
导学难点:
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课前准备:
主题学习丛书笔记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这节课我们学习《妈妈的爱》、《母亲》、《用生命谱写爱》,来进一步感受母爱。
二、分组学习
要求: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3、积累好词佳句。
4、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美读、赛读。
三、全班交流
1、指几名读课文。
2、说出由课文所想到的。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母爱。
四、将好词抄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母爱
《妈妈的爱》、《母亲》、《用生命谱写爱》
无私伟大
教学反思:
主题学习汇报(二)
《母爱》
导学目标:
1、积累一些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导学重点:
积累一些好词佳句。
导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课前准备:
主题学习丛书笔记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这节课我们学习《老牛》、《鹿妈妈的故事》、《幸福的感觉》,来进一步感受母爱。
二、分组学习
要求: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3、积累好词佳句。
4、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美读、赛读。
三、全班交流
1、指几名读课文。
2、说出由课文所想到的。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母爱。
四、将好词抄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
母爱
《老牛》、《鹿妈妈的故事》、《幸福的感觉》
教学反思:
练习内容:练习十八第1-8题。
练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组合图形,进一步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在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一、复习1、提问:什么是组合图形?(由几个简单图形组成的图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有几种方法?(分割法、添补法)2、这个图形可以看成哪些基本图形的组合?3、下图涂色部分是个圆环形。它的外圆半径是10厘米,内圆半径是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二、指导练习1、练习十八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1)分割法。把它分割成两个梯形,求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和。[(60+45)×(30÷2)÷2]×2把它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求这三个图形的面积和。30×45+[30÷2×(60-45)÷2]×2(2)添补法添上一个三角形,求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差。(30×60)-[30×(60-45)÷22、练习十八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3、练习十八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本题解题思路是:空心地砖实际占地面积=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4、练习十八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本题解题思路是:草地的面积=梯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5、练习十八第5题。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尤其是要指导学生看图,它不是两幅图,而是一个组合图形的分解图。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10)×12÷2-3×4÷2-(4+6)×4÷26、练习十八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10×20+20×10÷27、练习十八第7题。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要求火箭模型平面图的面积,就是求图中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的总面积。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8×10÷2+8×70+(8+16)×8÷2三、拓展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95页练习十八的第8题。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要求各部分的面积应先求出总面积(即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然后,根据各部分与总面积之间的关系分别求出相应的面积。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们有什么体会?五、作业1、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图形的面积:2、如图,一张硬纸板剪下4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这张硬纸板还剩下多大的面积?funtime教案
part3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project项目制作(10分钟)
本周项目制作要求各组学生讨论选择本组感兴趣的5条社会规则,设计制作相应的图标。
2.presentation项目展示(20分钟)
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项目制作。
3.culturallink文化桥(10分钟)
举例介绍一些国家常见的社会规则及其图标。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项目讲评所用的表格,在funtime周的最后一节课将其贴在黑板上或墙壁上。
2.教师通知学生将本组选择的社会规则以及课下设计制作好的图标带到课堂上来。
三、教学步骤与建议
1.project项目制作:规则与图标
1)本周的项目制作属于真实任务型活动,要求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规则并设计相应的图标。
2)课本中呈现的只是一些例子,教师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自己发现和创新一些其他的规则与图标。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参考下列短语:
no________youshouldn't________
youmustn't________don't________
youshould________please________
be________youmust________
2.presentation项目展示
1)所有小组的设计完成后,请他们到教师前面来向全班同学展示说明本组的设计。
2)在小组进行项目展示时,教师要通过提示引导学生尽量使用不同的句型来表达同一含义。
例如:
youshouldn'tspitonthefloor.→nospitting.
don'tbelate.→youshouldn'tbelateforschool.
3)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并确保学生模仿课本第36页对话框中举例性质的对话,灵活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式进行交际。
3.culturallink文化桥
1)让学生讨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各种图标。
2)让学生了解有些图标上写有文字,有些图标上只有图示。
3)让学生阅读学生用书中有关社会规则图标,使学生了解它们的含义。
注:roller-blade和前面所学的roller-skate相似,但是又有不同:这两种运动所穿的鞋子有所不同。roller-skate需要穿四轮溜冰鞋,其中轮子是分两排排列的,像汽车轮子的排列方式,这种运动在汉语中有人称“旱冰”,有人称“滚轴”。roller-blade的溜冰鞋通常也是四个轮子,但是其排列是一条直线,像冰刀的样子,所以叫roller-blade,一般也称“旱冰”。相关词语:
skate冰刀,滑冰刀
iceskate(s)(滑)冰鞋
roller-blades滑轮冰刀
roller-skate四轮滑冰鞋,旱冰鞋,滚轴
skateboard(底下装有小轮的)滑板,溜冰板(一种装有滑轮的椭圆形滑板)
4)了解学生所见到的其他社会规则。观察并讨论下列图标。
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中相关内容,然后进行评价。
(1)这里是一个小调查。让学生先读书中的文字,并依次去采访家人及老师们的兴趣、爱好,然后根据调查情况一一作答。
(2)让学生先观察图,然后根据图画提示写一个相关句子。教师应提醒学生使用本书中学过的重点语言。
课后小结: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23240.html
上一篇:实用精选:线上教学总结万能版4篇
下一篇:二年级上册教学总结万能版47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