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必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通用5篇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希望《[必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通用5篇》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展示并交流课前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等情况。

2.通过深入阅读,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

通过深入阅读,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风荡漾,叶间闪着粼粼波光。这如画的景色,让你一定想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哪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展示并交流课前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等情况,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回忆你在预习时自学到了哪些字词,待会儿选择一个你最想让大家积累的介绍给我们。

2.学生浏览过课文后,师:我们在向大家介绍时要注意什么?(要讲清楚、讲正确;还要讲清自己积累的方法和为什么要积累。)

3.学生汇报交流

4.小结:看来同学们不仅在预习时自学词句,还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积累,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积累,真会学习。

5.下面请你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初读过课文后,谁能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先让两名学生试着说说,肯定学生能抓住主旨(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来概括。[老师根据学生所说的内容,概括出板书:老人创造绿洲]

设下悬念:对于这篇文章来说,仅说出老人创造绿洲,就完整了吗?还缺点儿什么吗?看来把主要内容概括清楚、全面,还需要我们深入阅读啊。”

(四)深入阅读,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交流批注。

3.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总结出什么情况?什么奇迹?概括出板书: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造福于人]

4.看,我们深入阅读后,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不是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桌两个人再相互说说主要内容。指名说。

5.阅读记叙文时尽管我们都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去概括主要内容,但我们还要注重事件存在的特殊性。

(五)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1.作者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读过课文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学生写感受,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出学生可以从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老人的精神品格方面,以及老人的精神是永存的三个角度去写感受。

3.是呀,连绵的青山代代常绿;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也必将永存![板书红字:精神永存]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找出作者的感受,画下来,再读一读吧。指名朗读。出示,齐读。

作者的感受写得含蓄,富有哲理,让我们学到了虽然表达同样的意思,还可以用这样的语言、这样的句式来表达,特别是他在结尾用了一句更加含蓄凝练的话,概括出了他结识老人后的感受,那就是──“青山是不会老的。”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课题──“青山不老”!

(六)作业:

1.将自己课上没写完的感受修改完善。

2.把作者含蓄表达的感受摘录在积累本上。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二】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和大家交流一个话题:一个人到了七老八十的年龄,该怎样度过晚年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就绿化荒山,植树造林,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青山不老》,板书课题。

2、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⑴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板书:

离世

⑵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板书:

过世

⑶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⑷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板书:

再也出不来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让学生计算3700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教室的面积。

⑵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读完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的内容怎么样?(优美、树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让我们带着这种美认真地读一读。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出示杨树、柳树课件欣赏,让学生感受林海的美观。引导板书(美丽壮观)

⑶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板书作用(保持水土)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和老人所处的环境艰苦:

⑴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⑵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⑶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⑷那么,老人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你能想象出老人战胜恶劣环境的困难树种的一个场景吗?

三、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所以,作者在离开老农的小院时,深有感触。你能找出作者的感触吗?

2、出示: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

⑴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⑵每人想一句宣传环保的口号或标语。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学习这位老人,用自己的双手植树造林,绿化家园,让绿色流进每一人的心中!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相信今天我们认识的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也能让大家感动不已。

2、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板书课题)

3、让同学们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如:青山永远不会衰老;青山会永远年轻;青山会永远长存,绝不会枯竭等。 那为什么青山会不老呢?难道文中就只是说青山不老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看看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1、读一读。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肆虐、盘踞、绿洲、三番五次、风雨同舟

理解“风雨同舟”并找近义词。

2、文中的山野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也就是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可用教室相比形象教学3700亩林网,约70300间教室。让生感受到:这些根本就让人意想不到的甚至觉得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偏偏就是事实,这确实是个奇迹。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并朗读体会。

(主要包括两方面:险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艰辛的生活条件。另外包括老农年老、瘦小;同伴相继过世;老伴去世;女儿三番五次来接他。可他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毫不动摇,他宁愿吃苦也要坚守在山沟里植树造林,改造山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而让生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你觉得老人这样做傻不傻?他这样做是为了他自己吗?那他为了谁?(保护家园,造福人民与子孙)你为他感动吗?

3、所以,在作者告别老人时,作者不由得想到: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让生谈谈对这些话的理解。带着对老人的无限敬佩读一读。

教师点拨:老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指转化为他所创造的一片绿洲,还包含了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保护环境和造福后代的精神。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种精神将永垂不朽,老人的生命价值无限。)也就是老人有限的生命得到了无限的延长。

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或:因为青山饱含了种树人(山野老农)绿化环境、保护家园、为民造福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垂不朽,子子孙孙将会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保护好家园,青山就会长得更加茂盛,所以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交流感悟。

如:

1.你想对山野老农说些什么?对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2、想对自己或同学说什么?

3、讲一讲自己身边保护环境的事例。

4、学习篇末点题的写作方法。m.Jk251.cOm

五、板书设计:

16 青山不老

大环境(自然环境):险恶

奇迹(创造绿洲) 老人精神永垂不朽

小环境(生活条件):艰辛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四)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

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

再读全文,积累句段

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杭州市大关苑第二小学沈建炬)

B案

课前准备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猜字激趣。

课件出示老字。

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揭题读题。

2、自学课文。

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板书:离世)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五】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教科书光盘)

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

2、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68页,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请读书吧!

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认识。谁来认读生字词语?。强调:“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看课件理解一些难的词语)“肆虐”这个词不容易记住,我们起来写写吧。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

山野、肆虐、山沟、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

小结: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一)抓“奇迹”。

1、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板书:奇迹

2、快速默读全文,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先用笔画下来,在感动你的地方写你的上感受。

(2)写完了吗?四人小组内汇报感受。

3、指名学生汇报

(1)、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呀?3700亩林网有多大的面积?我们学校大约有40亩,相当于几个我们学校那么大?(100个)。可见有多大啊!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师:这么浩大的工程是谁创造的?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板书:山沟。多么令人敬佩啊!带这种感情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找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景色美吗?这比喻句把——比作——,请轻轻地读读这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么美山林是谁创造的?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这是老人用了15年的心血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啊。)

指导朗读: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段?(赞美、满腔的欣喜)

这么美的句子能背下来吗?试试看,能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吧。你一个人能背吗?请试试看。

(3)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找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5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

好,我们一起来深情的读读这句话吧!

(二)抓“环境”。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1)让学生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看课件

(2)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理解意思。

(3)如果当时你在这情景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想象。

(4)这真是让人感到恐惧。老师与大家齐读这段好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5)这位瘦小的老头,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板书:绿洲。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阿!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吧。

出示: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面对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是怎样的?(学习第3自然段)

(1)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这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是什么支撑老人在这里植树造林,守候一生?

出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三)抓“看法”

1、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中找出来,齐读课文6、7自然段。

2、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生读:(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板书:老人精神

4、“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5、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是啊!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生: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6、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还有什么是不老的?(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不会老的)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五、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谁来读读呢?(指名学生读)

六、作业:

1、再读全文,积累句段,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板书设计:青山不老

老人精神

奇迹

山沟绿洲

JK251.com延伸阅读

优秀!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3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相信今天我们认识的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也能让大家感动不已。

2、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板书课题)

3、让同学们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如:青山永远不会衰老;青山会永远年轻;青山会永远长存,绝不会枯竭等。 那为什么青山会不老呢?难道文中就只是说青山不老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看看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1、读一读。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肆虐、盘踞、绿洲、三番五次、风雨同舟

理解“风雨同舟”并找近义词。

2、文中的山野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也就是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可用教室相比形象教学3700亩林网,约70300间教室。让生感受到:这些根本就让人意想不到的甚至觉得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偏偏就是事实,这确实是个奇迹。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并朗读体会。

(主要包括两方面:险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艰辛的生活条件。另外包括老农年老、瘦小;同伴相继过世;老伴去世;女儿三番五次来接他。可他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毫不动摇,他宁愿吃苦也要坚守在山沟里植树造林,改造山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而让生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你觉得老人这样做傻不傻?他这样做是为了他自己吗?那他为了谁?(保护家园,造福人民与子孙)你为他感动吗?

3、所以,在作者告别老人时,作者不由得想到: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让生谈谈对这些话的理解。带着对老人的无限敬佩读一读。

教师点拨:老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指转化为他所创造的一片绿洲,还包含了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保护环境和造福后代的精神。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种精神将永垂不朽,老人的生命价值无限。)也就是老人有限的生命得到了无限的延长。

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或:因为青山饱含了种树人(山野老农)绿化环境、保护家园、为民造福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垂不朽,子子孙孙将会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保护好家园,青山就会长得更加茂盛,所以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交流感悟。

如:

1.你想对山野老农说些什么?对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2、想对自己或同学说什么?

3、讲一讲自己身边保护环境的事例。

4、学习篇末点题的写作方法。

五、板书设计:

16 青山不老

大环境(自然环境):险恶

奇迹(创造绿洲) 老人精神永垂不朽

小环境(生活条件):艰辛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二】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

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

再读全文,积累句段

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杭州市大关苑第二小学沈建炬)

B案

课前准备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猜字激趣。

课件出示老字。

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揭题读题。

2、自学课文。

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板书:离世)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三)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教科书光盘)

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

2、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68页,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请读书吧!

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认识。谁来认读生字词语?。强调:“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看课件理解一些难的词语)“肆虐”这个词不容易记住,我们起来写写吧。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

山野、肆虐、山沟、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

小结: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一)抓“奇迹”。

1、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板书:奇迹

2、快速默读全文,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先用笔画下来,在感动你的地方写你的上感受。

(2)写完了吗?四人小组内汇报感受。

3、指名学生汇报

(1)、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呀?3700亩林网有多大的面积?我们学校大约有40亩,相当于几个我们学校那么大?(100个)。可见有多大啊!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师:这么浩大的工程是谁创造的?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板书:山沟。多么令人敬佩啊!带这种感情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找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景色美吗?这比喻句把——比作——,请轻轻地读读这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么美山林是谁创造的?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这是老人用了15年的心血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啊。)

指导朗读: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段?(赞美、满腔的欣喜)

这么美的句子能背下来吗?试试看,能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吧。你一个人能背吗?请试试看。

(3)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找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5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

好,我们一起来深情的读读这句话吧!

(二)抓“环境”。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1)让学生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看课件

(2)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理解意思。

(3)如果当时你在这情景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想象。

(4)这真是让人感到恐惧。老师与大家齐读这段好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5)这位瘦小的老头,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板书:绿洲。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阿!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吧。

出示: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面对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是怎样的?(学习第3自然段)

(1)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这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是什么支撑老人在这里植树造林,守候一生?

出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三)抓“看法”

1、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中找出来,齐读课文6、7自然段。

2、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生读:(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板书:老人精神

4、“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5、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是啊!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生: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6、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还有什么是不老的?(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不会老的)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五、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谁来读读呢?(指名学生读)

六、作业:

1、再读全文,积累句段,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板书设计:青山不老

老人精神

奇迹

山沟绿洲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师: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生: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师:问得好!这两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师: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是啊!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生: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2808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