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教师需要用到教案,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师经常会为写教案感到苦恼,写教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精选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思考.doc》,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它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这是上第二课时时我向学生提的问题。虽然在第一课时我已经跟学生探讨过了,但还有那么一些学困生回答不出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呢?回想上节课的上课情形,我让学生想一想这个问题,因为赶着上下一个环节,就匆忙得一带而过。叫那几个举手的同学回答,然后订正板书在黑板上。至于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他们对这个问题考虑得怎么样?还是根本就没想?当时我没有深究。没有自己的想法,对老师与同学所说的内容又怎么引起共鸣呢?印象不深记不住也是很正常的。怎样促进这些学生也能思考呢?最近上课时,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作记号,写批注。防止有些同学上课不动脑,这只是一种逼迫的情形,不是较好的方法。如果能引起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思考。那课堂该是多么美妙!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了解人物的品质是本课的重点。本课我主要围绕着“李时珍具有怎样的精神?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层层展开教学。最后说一说“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先打好预防针,不能泛泛而谈只说李时珍你真棒,你要说出他棒在哪儿,也不能只说,你要向他学习。要说说你向他学习什么。因为前面有了充分的感悟,学生都能说得很到位。
反思四: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在教学时我分两大块进行:
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到古寺的破败,从他人的朗读中,感受古寺的阴暗、潮湿、危险和荒凉等破败的场景。
语文教案:李时珍夜宿古寺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2、学习生字词,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3、学习课文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二、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导入:
4、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题是《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
5、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了解文章内容)
人物:李时珍
(1)请学生介绍李时珍。
(2)教师拓展:当时医生诊断病情、救治病人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用错药、诊错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百姓深受其害。
时间:夜
地点:古寺
哪位同学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拓展: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直接以描写的对象为题,如《九寨沟》;有些文章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如《李时珍夜宿古寺》;有的文章则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中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一路花香》。我们读文章的时候就要善于从课题中捕捉有效信息,帮助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你从课文中了解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分小节读课文。
3、出示词语: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长年累月解暑消热
(1)请一位同学准确读一遍。
(2)能不能结合课文或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从并列式结构的词语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此语意思)
(3)有没有发现,这些词语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并列式词语)
(4)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能再说几个吗?
(开天辟地、桃红柳绿等)
(5)这些词语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抓住这样的词语仔细领会。
(6)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
1、谁来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归纳: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检持不懈,一心为老百姓着想。
3、那么,大家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点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圈画画,找到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
4、学生自由朗读、圈画。
5、同桌可以交流一下,统一意见,梳理交流顺序。
四、研读课文:
1、能不能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来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2、解决第一小节,让一名学生读一读,在扣住关键词谈理解。
地方多:安徽、河南、湖北、等
路途长:好几个月
条件差: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工作细:查: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实地调查
访:走访许许多多的人
3、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阅读配套阅读。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39464.html
上一篇:推荐总结: 学生校外实习总结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