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2,也可以这样来读
读出一些美丽
城楼红灯金水桥
高高的天安门城楼,红的墙,黄的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美丽。红灯笼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摇曳多姿。汉白玉的金水桥开阔规整,装华丽,更为天安门增添了不少魅力。再加上广场上整齐的队伍,天空中飞机划过的美丽弧线,怎不叫人大声赞叹?
读出一些壮观
大典检阅海陆空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十年前,甚至是六十前的天安门广场,长安大街1999年10月1日上午10时,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辉煌的旷世大典上,人民解放军以规模空前的阅兵式,把中国展现给世界。这是新中国50年来阵容最强,规模最大,受阅场面最为气势恢宏的一次大阅兵。
读出一些热闹与欢乐
礼炮焰火狂欢夜
礼炮轰鸣,美丽的烟火在天空开出缤纷的花朵,把晚上的北京城照得亮如白昼。这是一个美丽的夜晚,沸腾的夜晚,狂欢的夜晚。读着这些词语,我们又会不由自主想到更多的词语:载歌载舞、灯火辉煌、欣喜若狂、欢天喜地让我们读得更加热闹些,更加快乐些,永远记住这个美好的夜晚!
读出一些自豪
神州腾飞中国龙
读着这些词语,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困惑。神州是什么?中国龙是什么?腾飞又是什么?其实,读懂这些词语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你瞧
神州,也是我们中国的名字啊,就像你叫贝贝、她叫小冰是一样的。咱们中国还有好多有趣的名字哪中华、神州、华夏、九州。让我们大声读读这些名字,然后把它们全都记在心里面。在许多古老的传说里面,龙是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龙是华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所以我们可以自豪地把我们的祖国称为中国龙。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风雨,劳动人民不断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新天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北京奥运举世瞩目,这些全都标志着中国巨龙的不断腾飞,所以,让我们再次自豪地大声朗诵
城楼红灯金水桥
大典检阅海陆空
礼炮焰火狂欢夜
神州腾飞中国龙
水乡歌
教材分析:
本课是描写南方水乡的一篇诗歌。每一节开头都有一句问话“水乡什么多?”,然后作答,突出了水乡水多、桥多、船多、歌多的特点。全文压韵,琅琅上口。插入的插图也很精美。
教学目标:
1.识记14个汉字,学会写8个生字。
2.由插图入手,先理解插图的内容,读懂课文,体会水乡的美丽景色。
3.通过学习,了解水乡的四大特点,层层递进,渗透对劳动、对水乡生活由衷的热爱、赞美的情致。
4.收集有关家乡的事例,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识记15个汉字,学会写7个生字。
2.了解水乡的四大特点:水多、桥多、船多、歌多。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收集家乡的图片资料;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
学习儿歌《水乡歌》,理解课文内容,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跟随妈妈去过苏州、杭州吗?如果有的话,能描述一下那里的景色?很多同学没有去过,那么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呢?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学挂图,说一说自己的印象。
二、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图画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按一定顺序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及时评价学生的描述,也可以采用互相评价的方法进行)板书课题:水乡歌。(齐读课题)为什么这些地方叫“水乡”?
三、欣赏课文:
放录音听读课文,说说你了解了水乡的什么特点?
四、初读课文
(1)看课文怎么描述的?大家自由读
(2)小组讨论:水乡什么多?
(3)指名说一说
(4)哪一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
五、指导学生美读课文
(1)小组内分段来朗读。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3)指名说一说。
我们读了课文再来看一段有关水乡的录像,说说你最喜欢水乡的什么?(学生随乐曲欣赏录像)
六、学习生字:
小组内划出生字表中的生字,读一读,分析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1)指名说一说:你认识了什么生字
(2)小老师领读生字
(3)生字游戏:对对碰
七、深入理解课文
(1)你喜欢水乡的哪一方面?新生活表现在哪里?从课文找出有关的小节在小组里读读试试。
(2)通过读课文知道了水乡什么多?
(3)男女分读再全班朗读并指导背诵。
八、知识拓展:
1.你想对水乡说什么?你还发现水乡什么多?
2.现在水乡的景色也受到了污染,你想对水乡的人们说些什么?我们要保护好环境
3.我们的家乡什么多?
九、练习:
让我们怀着对水乡的喜爱之情再读课文。总结并评价
十、作业设计:
收集有关家乡发展变化的事例。
板书设计:
水乡歌
水多
桥多
船多
歌多
我是你的朋友
教学目的: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蛇对人类的贡献。
2.正确认读本课18个生字,写好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3.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学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蛇的相关资料,插图。
教学过程:
一、标题质疑,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板书课题),猜一猜,这篇课文可能写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自由猜想)你们猜了这么多,到底对不对呢?赶快打开书看一看吧!
二、自由读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利用拼音认读后把含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用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教师深入小组,肯定恰当有效的识字方法,并组织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和巩固字词。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识字:仇敌、偷盗、珍贵、垂危、粮食;
创设情境表演:慌忙、夸;
联想:凶。
3.体出示生字,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三、自主朗读,合作学习。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随机指导文中长句子的读法。
2.同位轮流分段朗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棒!
3.自己默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小组内交流一下。
四、汇报交流,朗读感悟。(汇报时可打乱顺序)
1.结合第一段,指导用叙述的语气自由朗读。
2.学生结合第二段谈蛇看起来很凶,但是人类真诚的朋友。
(1)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问:“你想对小青蛙说点什么?”(生自由谈)
师引导:是呀,我们都以为蛇很凶很丑,都害怕它、讨厌它,蛇多伤心、多委屈呀!谁来读读第二段?
(2)指名朗读。
(3)其他学生模仿练习朗读。
3.学生结合第二段谈蛇农田卫士,它的唾液能制成药。
师引导:不错,蛇可真能干,想一想,当农民、医生和病人夸奖它时,它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和表情?带着这种自豪的心情美美地读读第三段。
(1)想象心情,带着表情朗读第三段。
(2)指名朗读。
4.生谈它不是我们的仇敌,师用多媒体出示课文中蛇的插图,夸夸它。
齐读第四段。
5.多媒体播放蛇的有关资料。
五、练习复述,发展语言。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才明白,外表可怕的蛇原来是我们人类真诚的朋友。可是还有许多人不知道呢!你想告诉他们吗?那就练习一下,把课文的内容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1)小组练习复述。
(2)班内复述,师生简单评价。
六、布置作业
师:还有哪些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哪些动物不是我们的朋友,搞一次小调查,下节课我们来交流交流看谁搜集得多,说的棒!
七、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互相当小老师,观察分析并讲解字型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认真描红。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3.在田字格中试写。
4.实物投影展示作品,师生评价后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教学要求:
1、学习字词句。
2、学写铅笔字,复习各种笔画规则和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的练习。
3、背诵成语、谚语,积累语言。
4、口语交际训练:听故事再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1、字词句的训练。
2、口语交际训练。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字词句训练,既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乐趣,又开拓学生思维,增长对动物的认识。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审题。
2、(出示图)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
3、它们都找不到家了,我们快来帮助它们。它们分别住在哪儿?
4、(出示动物居住地方的图)
这些是什么地方?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家?
5、指名上来连图。
6、评议、讨论、交流。
7、读懂刚才有关小动物的词语。
8、填空。打开课本填一填。
9、指名说,讨论,还有什么动物住哪里?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
___________住在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写铅笔字,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的笔顺。
2、积累成语。
3、会背诵谚语。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出示:树、做、渐。
2、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字?笔顺规则是什么?
3、师范写“树”,生描红、仿写。
4、自己描红、仿写另外两个字。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挂图)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你觉得司马光是怎样的孩子?
3、(出示成语卡片)读准字音。
4、相互讨论成语的意思。
5、交流。
6、指导背诵。
7、古人没有天气预报,他们靠什么来预测天气呢?
自己读读书。
8、你知道一些什么?
9、指导朗读。
10、指导背诵。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补充成语。
()言善()()()不乱()容()迫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看图听故事再表演。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审题
二、指导
1、出示四幅彩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2、教师配乐讲述这个故事,要求学生边看图边仔细听老师的讲述,想象情境,记住故事情节。
3、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教师再讲述故事一遍,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每幅图说几句话。
5、请学生大致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三、练习
1、自己练说四幅图的意思。
2、同座位互说、练说。
3、教师巡视指导。
四、表演
1、能表演这个故事吗?
2、自由组合,一个当导演一个当旁白,其余五估演故事中的人物,分工合作,师巡视指导。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趣的现象。交流时说的同学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表达流利,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2、交流自己的观察日记,在此基础上再写一则。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发现一些音同或音近、形近字,准确区别。
4、读背农谚歌谣。
5、读关于人体器官的词语,认识“肩”、“臂”等七个生字。
6、引导学生拓宽学习途径,了解、搜集更多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
1、启发谈话: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妙:夜晚的天空,北斗七星最引人注目;清澈的水底,鱼儿总是睁着眼睛睡觉;一碰到含羞草,它就闭拢叶子,多有趣啊!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呢?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2、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
3、自由组合,把自己的有趣发现说给自己的好伙伴听。对谁的发现感兴趣,跟他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选择几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交流。可以互相问答,呼吸补充,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流
1、在上次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分享了大家发现的乐趣。现在,让我们大家再来交流交流我们的“观察日记”。
2、同桌交流观察日记。
3、评一评同学的或自己的观察日记。引导学生明白:日记内容重点将观察,以及观察中的新发现。
二、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观察中有什么新发现。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3、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是否写通顺了,写出了自己的新发现没有。
4、再把自己的习作给同伴读一读,评一评,根据同学的意见改一改。
5、誊写作文。
第三课时
讲评作文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让小作者自己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四人小组内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评议。
修改誊写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张贴栏内张贴。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3、齐读巩固。
4、交流各自的发现。
5、区分这些带点字。可以用带点字组新词,可以说说不同的意思。
6、布置课外作业:从本期学过的生字中,举一些形近音同、音近形近的例子,并给它组词。
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
1、一年四季,瓜果飘香。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农谚歌谣。
2、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
3、教师范读、师生对读。
4、齐读、指名读。
5、试着背一背。
读读认认
1、借助拼音各自轻声读词语。
2、抽读。
3、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4、在自己身上指一指这些器官。
5、齐读。
6、选几个字再组新词。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
教学目标:1、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会分类总结,归纳整理和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分类整理:
出示一组口算卡片
25+839+4036+759+2
50+1621+642+347+30
小朋友们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加法)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一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25+821+636+759+242+3
50+1639+4037+40
2、21+642+3
25+836+759+2
50+1639+4047+30
告诉小朋友你为什么会这么分呀?(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两位数加整十数。)
二、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算出来吗?比一比谁算得快?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突出进位加法。(请学生说算法)
三、练习:
这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样的题?(分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的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小组活动)
四、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评(重点讲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教学反思:
【例文】
八达岭长城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来到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建于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嘉靖、万历年间曾加以修葺。该段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
八达岭长城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绵延。八达岭位于居庸关外口,有东、西两座关门,东叫“居庸外镇”,西称“北门锁钥”。长城东窄西宽,长城从“北门钥锁”关门城合台起依山而筑,城墙高低不一,平均高约7.5米,顶宽约6米,可容五马并驰,十人并行。该段长城的墙体是用整齐巨大的条石铺成,有的条石长达2米,重数百斤。内部填满泥土和石块,墙顶地面铺满方砖,十分平整。墙顶外侧筑有高1.7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击洞,内侧建有宇墙。城墙每隔一段,筑有一个堡垒式的方形城台。城台有高有低,高的叫敌楼,是守望和军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墙台,高度与城墙相差不多但突出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在制高点上还设有烟墩,即烽火台,是古代传递警讯的设施。
从1995年10月1日起,每个周末八达岭长城从南至北四烽火台的1200米距离内,650盏彩色泛光灯同时亮起迷人的灯光。每日晚上18点30分至21点30分,对游人开放。欢迎大家晚上来观看。
【点评】
这个导游词向旅游者介绍了长城的历史、结构,这样的介绍使旅游者不仅对故宫有了基本了解,而且深切感受到参观游览的重要意义。从中亲自领略了长城的魅力与风韵,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语文园地五》习作指导
写导游词要注意三点:
1、导游词内容必须真实、客观。
2、优秀的导游词应该是生动的、有趣的。
3、条理清晰是导游词的又一突出特点。从何处开始,途径哪些景点、景观等,都需要导游词“明示”。因此,导游词要“言而有序”。
4、导游词也要有标题,一般都以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名称作为标题。然后要向旅游者表示问候、欢迎、自我介绍。接着重点介绍景观的概况和旅游价值,以及传说、典故等。在游览结束后,对游览的内容做一小结,如有未到之处可做一简要说明,最后,对旅游者的合作表示感谢,请留下宝贵意见,并表示祝福与告别。
《语文园地五》习作要求
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材第二册p10页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准备:
1、复习十几组成
2、拍手组成。
3、创设情景
出示:过年的主题图
过年你们去过年货市场吗?你门看看新年的游园会里都有些什么?你们能从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探究交流:
1、从图里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你会解答吗?
2、整理算式
15-9=14-9=12-9=
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3、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
4、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1)分组探究
(2)汇报成果
三、自主练习,巩固方法,体验成功:
1、出示百果树,你想吃什么就摘什么果子
(果子后面是算式)
2、交流经验
你能把算的快的小秘密告诉大家,让小朋友们共同进步吗?
3、出示:迷宫路线图!
比一比谁能最快回到家!
学生试算
展示学生作品。
4、出示:
-9=有不同的填法吗?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填的。5、学习了十几减9,你能发现十几减9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吗?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读读背背: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题画》清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下册: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游湖》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读读背背:
《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坡,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读读背背
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朝看太阳辨西东,夜望北斗知南北。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明朝更有明朝事,努力请从今日起。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第八单元找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准备:录音带、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播放歌曲“新年好”,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二)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一)课件出示彩旗图,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二)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三)出示彩花排列图,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四)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一)涂一涂
1.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第89页“涂一涂”)。
2.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
(二)摆一摆,猜一猜
1.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学生动手操作。)
2.猜一猜。(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自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什么规律摆的吗?”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一)联系生活找规律: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
(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创造规律,好吗?
五、全课结束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教学反思: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4385.html
下一篇: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相关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