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教案必备] 圆锥的体积教学思考篇一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每一位教师都要慎重考虑教案的设计,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教案必备] 圆锥的体积教学思考篇一,供大家参考。

该学习“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这部分知识了,想到在学生的生活中,纯圆锥的物体并不多见,所以这样安排本部分内容的教学。jK251.coM

第一节课带领学生做圆锥,画圆——剪圆——再剪出圆心角不同的扇形——把两条半径无缝隙的粘住,放在桌上,一个圆锥成型了,如果你想粘上底面也可以,可是得知道底面的半径啊!(拓展怎样知道扇形的半径和圆心角的度数,求出圆锥底面半径的大小)

学生自己做出来的圆锥,对它的认识肯定是比较深刻的——圆锥由一个底面和一个曲面围城,底面是圆,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还有强调对圆锥的高的理解。直角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旋转可以得到一个圆锥,让学生试一试,想象一下。

第一节课圆锥的认识,因为加上了让学生动手制作这一环节,教学效果出奇的好,也为下一节课做好的铺垫。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圆锥的体积 优秀小学教案 教案精选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37—38页例1。【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圆锥,并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高的方法。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圆锥特征,体积计算公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并导入新课。1、说说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2、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p37教材插图),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板书课题),指出本书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二、新授。1、认识圆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2、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联系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⑴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⑵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3、探讨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和圆锥体积的转化。4、实际操作。⑴根据讨论情况,测量圆锥的高。⑵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4、小结。要求圆锥体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6、教学例1。⑴尝试练习。⑵规范格式,强调公式中的—不能遗漏。三、巩固练习。p40页1—5。四、课堂作业。p38页练一练。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39页例2。【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应用这个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填空。⑴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倍。⑵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比圆柱体积小——。2、指名板演,其余座练。⑴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8厘米,高是15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⑵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6.28分米,高是3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二、新授。1、揭题。2、教学例2。⑴出示例2,自由读题。⑵讨论,回答。①这道题目要求什么?必须先求什么?②怎样求沙堆体积?③学生试做,指名板演。④评讲板演,小结解题注意点。⑤阅读课本。三、巩固练习。1、p39页练一练。2、填空。⑴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6米,它的体积是()。⑵一个圆锥的体积是84立方分米,底面积是12平方分米,这个圆锥的高是()。⑶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一定是96立方厘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圆柱比圆锥的体积大()。⑷一个圆柱形木块的体积是180立方厘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要削去()立方厘米木块。四、总结。说说本课学习收获。五、作业。练习八8、10。

年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材分析北师大版 教案精选篇


思考一:学生预习后教师怎么教

预习后,学生已经知道圆锥的体积公式,有了这个公式,教师如果什么都不讲,学生或许也能照着公式去解决问题。只是学生对公式是怎样推导来的,为什么要乘1/3,不一定理解。出于这样的学情,我把教材的思路变为: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这样三个流程。首先说说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然后用实验来验证它是怎样推导来的?最后用这个公式解决哪些问题?

思考二:怎样发挥小组合作的价值

合作学习的价值可以体现于同伴间的优劣互助,体现于分工合作带来的高效,也体现于智慧的相互碰撞。本节课的实验研究,需要向学生提出要求:1号拿圆锥,2号倒水,3号观察圆柱,4号记录实验单。在这样的分工下,学生可以比较顺利的完成实验。

思考三: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操作活动更加具有价值。

教师的活动设计决定了教学效果。教师设计活动时要让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的模仿操作,充当操作工的角色。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理解“等底等高”是判断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前提条件。为了有效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用高和底不同情况的圆柱和圆锥进行操作活动,在汇报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论(如果没有教师可以唱反调,示范一次,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学生此时引发争论。通过让学生反思不同的操作结果,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不仅“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新知,同时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思考四:如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需要教师去培养,去训练。本节课上的“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看似简单的一个结论,其实其中隐藏着很多学问,由此可以联想到下面的结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把圆柱削成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2/3,是圆锥体积的2倍。圆锥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少。圆柱和圆锥等积等底时,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这么多知识点,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和预设,教师只有有意识地去引导,去启发,学生的思维才会走向深处。

思考五:学生在做本节课的练习时,往往容易发生两个方面的错误

一是在计算圆锥的体积时,漏乘1

/

3,;二是错误的判断“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

/

3”。为什么学生经历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过程,理解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做题时还是犯错。这仅仅归结于学生身上吗?我想在教研课,或者是同课异构,或者是小型课题的研究时,教师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教案必备] 有的人教学思考精选一篇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教案必备] 有的人教学思考精选一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片略读课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憎爱分明的感情,并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诗歌语言朴素,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一开始安排学生自学感悟,教师点拨引导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朗读,将鲜明的对比融入到朗读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拓展到21世纪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说得非常好,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动起来,于是安排了写,记下此时的感受。

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对整组教材考虑得较少学生对鲁迅了解得还不是太深,因此在整首诗的理解上停留在表面。本课的有感情朗读诗歌是重点,学生对爱憎的感情朗读的还不够鲜明,知道要表达的感情,但读不出来,这时教师应及时的做到范读。在指导朗读和理解时,应把握诗的整体性,不应打乱顺序理解和朗读,这样就破坏了作者写这首诗的初衷。

[教案必备] 数学教学思考


按照惯例,老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做好教案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希望《[教案必备] 数学教学思考》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在“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踏踏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

我校数学教师普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缺乏一定理论作指导,而实践经验只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用一定理论来指导,那么这个经验才能称之为经验。课改已进入第二学期,教师的观念有了一些变化,但教学理念的切实转变,基本理念的基本确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所以,本学期我们仍然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使广大数学教师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2、认真钻研教材,运用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一些理论的基础上,组织了教师围绕课题上研讨课。在教学中,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老师们也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

3、借助集体的力量,搞好课题研究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制定一份以年级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计划,通过集体备课这一形式,加强了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同时也使“导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面上得以开花,在点上得以深入。

4、发挥传统优势,搞好数学特色建设

本学期教研组在学生一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每日口算进课堂、每月口算等级赛、学期连环题比赛;有每两周一期的数奥起跑线;有数学小论文比赛;有数学手抄报比赛;有的数学竞赛。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活跃份子和能手,为学校特色建设出了一份力。

圆柱的体积⑵ 教案精选篇


【教学内容】p33,例5练一练,练习七4-9【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计算圆柱体容器的容积。【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方法,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2、计算下列各圆柱的体积。①底面积6平方厘米,高4厘米。②底面半径10厘米,高20厘米。③底面直径和高都是4分米。④底面周长6.28米,高2米。二、新课。1、揭示课题,圆柱体的容积。①说明圆柱体容积的意义。②用什么方法计算圆柱体的容积呢?(用计算圆柱体体积的方法来计算圆柱的容积,应测量圆柱容器里面的有关部位的长度)2、教学例5。⑴出示例5,指名读题。⑵讨论:①题目里要我们计算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②题目里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是否符合容积的要求?⑶学生试做,阅读课本。⑷集体评讲。①列式是否正确。②书写是否规范。③单位名称是否统一。④取近似值是否符合要求?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90平方厘米,底面积是15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高是多少?3、一个底面直径为20厘米,高为1米的圆木。①如果沿着它的底面直径割开成两个同样的半圆柱,表面积增加()平方厘米。②如果把它截成三个小圆柱体,表面积增加()平方厘米。③如果把它的底面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沿高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平方厘米。四、总结、质疑。这节课里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五、作业:练习七5、6、9。

[教案必备] 司马光教学思考篇二


按照惯例,老师必须撰写自己的教案,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教案必备] 司马光教学思考篇二》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今天我执教了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现反思如下:

教学目标达成,学生能在熟读基础上感悟,敢于质疑,并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状态很好,能够按照既定的预设来学习。但是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存在一定问题,组长的组织能力还需要加强,要把问题铺设好,并且按照老师问题的序号顺序来交流。个别组员交流不积极,需要小组成员一句一句提示,这都需要改进;

教学环节中,学生读、准确停顿读、个人读、小组读表现都很好,这给理解打好了基础。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时,学生能够根据课下注释、文中插图进行帮助性理解,几个孩子还能根据文字组成词语来理解(如:“一儿登瓮”中的“登”字,学生组词“攀登”,在这里就是攀登到了瓮的顶上),这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现代汉语组词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表现。

也有学生不理解的词语。我环顾了每个小组,发现问题最多的是“众皆弃去”。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总是把“弃”理解为“放弃、抛弃”,这是联系现代汉语的结果。可是,在这里,“放弃、抛弃”又似乎不准确。我抓住孩子们汇报时的故事情节,指导孩子:“想一想,一群几岁的孩子遇到了这种情况,他们会有什么反应?”有的孩子说他们会害怕,有的孩子说他们不知道怎么办了。这就是“众皆弃去”的背景。其他的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办,他们害怕,所以都跑开了。这样一个问题,正可以引出“众儿”与司马光的不同,再相机让孩子说一说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很自然就说出了“沉着冷静、聪明机智、乐于助人”。

在讲故事这个环节中,几个孩子把“一儿登瓮”理解成了“一个小孩儿登上一块石头,然后掉到了水缸里”,这是受了《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影响,可是文言文中并没有说明孩子是登山失足。所以,我又重新代领孩子理解这句话,“登瓮”是登到了瓮的顶上。可是,紧接着一个孩子讲故事,就说这个孩子登到了缸里。问题又来了,我们重新回到这句话,体会究竟是登到了瓮顶还是进了瓮里。虽然在理解的过程中,孩子们出现了一点点偏差,可是学习就是这样,只有不断改进、思考,才是学习的过程。

拓展环节的设计有些难度,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徐孺子赏月》比《司马光》难理解,个别字词理解起来困难,让他们自己讲就更难了。我想,当下正有一个解决这个问题办法——请教每组旁听的老师们啊,这不也是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吗?于是,孩子们在注释、请教中学习完了拓展文章。我在小组巡视时发现,每组有一到两个同学能够理解,剩下的孩子都是懵懵懂懂。拓展阅读的设计,本身就有让孩子运用已学方法理解文意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产生对文言文的喜欢。所选题目虽有些难度,但孩子们探索的态度不变,依然在认真地研究,这才是学生学习的态度。

整个课堂,最大的问题还是孩子们的倾听习惯不好。大家总是在别人发言时表情默然,没有专注的表情,更没有眼神的交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还要重点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教案必备] 司马光教学思考篇二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必备] 司马光教学思考篇二”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我执教了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现反思如下:

教学目标达成,学生能在熟读基础上感悟,敢于质疑,并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状态很好,能够按照既定的预设来学习。但是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存在一定问题,组长的组织能力还需要加强,要把问题铺设好,并且按照老师问题的序号顺序来交流。个别组员交流不积极,需要小组成员一句一句提示,这都需要改进;

教学环节中,学生读、准确停顿读、个人读、小组读表现都很好,这给理解打好了基础。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时,学生能够根据课下注释、文中插图进行帮助性理解,几个孩子还能根据文字组成词语来理解(如:“一儿登瓮”中的“登”字,学生组词“攀登”,在这里就是攀登到了瓮的顶上),这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现代汉语组词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表现。

也有学生不理解的词语。我环顾了每个小组,发现问题最多的是“众皆弃去”。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总是把“弃”理解为“放弃、抛弃”,这是联系现代汉语的结果。可是,在这里,“放弃、抛弃”又似乎不准确。我抓住孩子们汇报时的故事情节,指导孩子:“想一想,一群几岁的孩子遇到了这种情况,他们会有什么反应?”有的孩子说他们会害怕,有的孩子说他们不知道怎么办了。这就是“众皆弃去”的背景。其他的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办,他们害怕,所以都跑开了。这样一个问题,正可以引出“众儿”与司马光的不同,再相机让孩子说一说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很自然就说出了“沉着冷静、聪明机智、乐于助人”。

在讲故事这个环节中,几个孩子把“一儿登瓮”理解成了“一个小孩儿登上一块石头,然后掉到了水缸里”,这是受了《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影响,可是文言文中并没有说明孩子是登山失足。所以,我又重新代领孩子理解这句话,“登瓮”是登到了瓮的顶上。可是,紧接着一个孩子讲故事,就说这个孩子登到了缸里。问题又来了,我们重新回到这句话,体会究竟是登到了瓮顶还是进了瓮里。虽然在理解的过程中,孩子们出现了一点点偏差,可是学习就是这样,只有不断改进、思考,才是学习的过程。

拓展环节的设计有些难度,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徐孺子赏月》比《司马光》难理解,个别字词理解起来困难,让他们自己讲就更难了。我想,当下正有一个解决这个问题办法——请教每组旁听的老师们啊,这不也是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吗?于是,孩子们在注释、请教中学习完了拓展文章。我在小组巡视时发现,每组有一到两个同学能够理解,剩下的孩子都是懵懵懂懂。拓展阅读的设计,本身就有让孩子运用已学方法理解文意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产生对文言文的喜欢。所选题目虽有些难度,但孩子们探索的态度不变,依然在认真地研究,这才是学生学习的态度。

整个课堂,最大的问题还是孩子们的倾听习惯不好。大家总是在别人发言时表情默然,没有专注的表情,更没有眼神的交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还要重点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圆柱圆锥 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复习,进一步熟练解答基本的数学问题。

2、通过猜想、估算、验证等数学活动,应用圆柱圆锥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灵活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和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温固引新。

提问:还记得哪些与圆柱圆锥有联系的计算公式?

学生回答相联系的数学公式。

师:到底同学们掌握得怎样呢?老师想通过一个练习来检查同学们公式灵活运用的情况,愿意接受这次挑战吗?

1.抢答练习,请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1)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12.56米,求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圆柱体木块的体积是90立方米,用他削成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模型,被削掉的部分是多少立方米?

(3)一根圆柱形状的木料底面直径16厘米、高20厘米,沿着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切成相等的两块,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抢答,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板书。

2.解决数学问题:

(1)一个圆柱形油桶,高6.28分米,侧面展开得到一张正方形铁皮,求这个油桶的容积。

(2)有一张长方形的铁板长9.42米,宽6.28米。请你设计出一种就地围装粮食最多的方案。(接口忽略不计)

(3)一个圆柱形容器,底面半径10厘米,容器内水深60厘米。现将一个底面半径为5厘米的圆锥铁块沉入水中,水面比原来上升2厘米。圆锥体铁块的高是多少厘米?

(4)一个圆柱的高是10厘米,如果高减少3厘米,那么表面积比原来减少94.2平方厘米,原来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一个圆柱形蓄水池的容积式31.4立方米,已知蓄水池的内直径是4米,它的深是多少米?如果在蓄水池的内壁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一个圆锥形沙堆的底面积是4.8平方米,高3米,将这堆沙装在一个底面积是3.6平方米的圆柱形沙坑里,能装多高?

(7)有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高的比是7:5,第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75立方厘米,则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独立思考并逐个练习,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解答情况并讲评。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你还存有疑惑或问题吗?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45455.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