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教你写教案: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二

时间:2022-08-22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本站收集了《教你写教案: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二》,供您参考。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本第十一册第121-12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中的“化归”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法则,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组题引新:

1、老师在投影仪下出示4张卡片:

(1)现在请你摸2张,有几种可能?(哪几种?)你是怎么知道的?

(2)如果由摸出的两个数组成一道加、减法算式,共有几道?

(3)请你把这12道算式写在草稿本上。(写完后学生说,老师板书)

二、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1、这些题你愿意做一做吗?选择你会做的做。(师巡视,并提示可以用折纸、画图等方法来思考或验证。)

2、反馈:

(1)你认为这些题中,哪几题最好算?(+、-)为什么?等于几?板书)

(2)[1]揭题:

为什么剩下的题没有这两题好算?(因为它们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2]我们来看看这里的“+”你是怎么算的?还有别的方法吗?(画图的、计算、折纸都用投影出示)

[3]刚才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的?(通分、化小数、折纸、画图)同学们很会动脑筋。

[4]那么这儿还有哪几题也可以用这些方法来算的?

(-、-、+)结果分别是多少?

(3)剩下的题你们是怎么算的?(选一题投影说)同意吗?强调格式时指出:看这儿,如果我们用通分的方法来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就应该按照***(学生名字)的格式,把通分的过程写在计算过程中,不要单独列成一步。若错,师板演。

[1]这道题还有别的方法吗?(折纸、画图)这样的方法算起来太麻烦。为什么没人用化小数的方法?这说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般、常用的方法是——通分。

[2]计算这样的题,为什么要通分呢?

[3]剩下的5题你可以任选一道加,一道减完成,快的可以都做。

[4]反馈。

3、那你们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

(生答,教师板书: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巩固反馈:

1、计算,并验算。(投影显示)P1223

(1)现在我们来看P1223这儿几个要求,另起一行写出“验算”后再验算。可以任选一道加、一道减完成,快的同学可以都做(中间可提问:怎么验算的?)

(2)投影反馈,还有做另外两题的吗?

(3)计算了这几题后,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化简,验算方法,验算时要用原数)

四、课堂练习: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练习卷

你可以任选A组或B组题进行练习,A组简单点,B组难一点。

A组:1、计算,并验算。(任选2题)

+-+-

2、P1224

B组:1、同上

2、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1)(2)

(3)(4)

……

2n-11

2n2n

这样一直做下去,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五、全课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点?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完第一课时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后的教学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两局部内容之间的联系,紧紧围绕分数的意义展开教学。下面是我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课后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的重点是同学对算理的理解,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后,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

1、在知识回顾环节,要让同学明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上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数的意义,这是我们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个课时的关键与基础。所以,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必需要求同学充沛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2、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不要停留在同学学习的自然状态。

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应把教学内容提高到更高一层次,让同学从自然状态,进入到有序、有规律、有数学思维的状态。如:在同学讨论并研究完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后,教师要和时引导同学明确每一步与前面知识之间的联系。

3、引导同学明确每一步的任务。

通过观察与讨论是同学明确异分母分数加法在计算中遇到的了问题怎样解决。

异分母化成同分母----使得分数单位相同,这是计算的基础。

公分母(分母小公倍数)----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过这样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同学们在自主探究中理解并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与方法,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减法的教学时就比较自然了。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沛利用分数的意义展开全面的教学。

[教案参考]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思考(篇七)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怎样才能写好教案?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教案参考]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思考(篇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引出异分母分数相加和的算式,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再通过“试一试”引导学生尝试计算异分母减法和整数1减真分数,同时学习计算结果的化简和验算。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的基本方法和计算的注意点。“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第1~4题,主要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用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备课时,我认真研读了教材,(文本的研读是不止境的,老师只有不停地研讨反思才能做到持续发展)。同是也回忆旧版本时,自已对于这课题的教学,还通过网络、杂志寻找到了一些案例。总觉得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但更多是不赞同和疑惑。如有人强调了算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应用画图,或者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小数计算出结果,再把小数转化成分数(这点上我最不苟同,本节课的算理就是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进行计算,化成小数不是重点,并且这种方法有局限性。这里提倡多样性,是不是作秀,是不是为了突出以学生为本,还是让课堂的探索热闹一点。我个人认为,的确要以学生为本,我们课的教学设计就要高效,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教学,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还有人设计出先提供一些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再让学生这些同分母分数与异分母分数中,选择两个分数进行计算,目的一是为了复习,二是为了结合图形,使学生充分理解分数单位相同的才能相加减(我认为老师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总觉得数学味太重了,学术味太重了,本身计算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再设计成这样有点把学生看成了成人)。经过不断反思和考量。我认为这节课,有了分数通分的基础以及同分母分数的知识作为支撑,学生的计算不难掌握的,算理让学生主动探索也不怎么难的,而最难的是这节课数学的本质,即只有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由于分数单位是很多的或者也是变化的,学生对于这点上的理解是有点难度的,还有要让学生自觉养成好习惯,如计算后所得的结果要约分,要自觉验算。基于这些考量,我大胆进行教学设计,从行课的过程、课堂以及课后的学生表现和作业情况来看,我觉得还是很成功的。下面几点是我自认为处理比较成功的地方,今日予以阐述,为了经合在计算教学中得到启迪。

一、处理好了内容与情境。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现实情境中展开计算教学,有助于让学生体验到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使数学计算与知识应用融为一体。这一点上要十分赞赏现在的教材的对于这课时的编写。我只是利用刚不久的学生经历的社会实践活动,先用课件出示农场的情景图,然后出示P80例1的改编题。后面在练习时,就充分利用书本的练习十四的第3题与第4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巩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与体验数学价值。

二、处理好处法与算理的关系。

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因此我摒弃了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的片面教学理念。我是先引导学生理解“1/2种黄瓜”和“1/4种番茄”,从而一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强化了单位“1”的辨别。二是能有效引领学生下面探究时,就往正确高效的思路上来。接着我让每个学生用纸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想一想,小组内议一议。使学生通过图形结合,认识了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只有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进行计算。

三、处理好了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关系。

当前,由于一些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中鼓励算法多样化的理解有偏差,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跨越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临界点”,片面

追求了算法的多样化和学生学习的群众化,而忽略了算法的优化和学生学习的个性。

这点上我当然预设好了学生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小数进行计算,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有了我让学生说一说对于“1/2”“1/4”的理解,所以学生都从分数的意义上考虑了,也就是本课的算理能顺利呈现和学生高效探索。

四、处理好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充分利用教材练习十四的第3和第4题,让学生利用今天所学知识予以解决。所以计算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帮助学生掌握列式的思考方法,而不是单纯地教计算方法。

以上我是从宏观上面处理好计算教学。有时细节还能决定成败,还有几点细微处,我认为也是比较成功的。第一,重组了教材的例1。教材例1通过情境让学生探索异分母分数加法,而试一试,却独立的出了两道分数减法题。让学生探索异分母分数减法,以及1减真分数,验算。最后说一说“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从而小结出本课新知的计算方法。虽然条理很清楚,但总给人与例1突然隔裂的感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得不令人担忧。因此我先出示了例1的前面的条件,分析完题目,才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学生自然而然,有兴趣,并且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都涵盖。(问题1,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问题2,种黄瓜的面积比番茄的少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问题3,还剩这块地的几分之几种其它植物?)这样的好处,创设了这情境,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学生兴趣激发了;数据相对更简单,把复杂问题简结化了。第二注重了知识的比较与迁移。如当学生列出算式“1/2+1/4”时,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列?从而让学生理解异分母加法与以前整数,小数,同分母分数加法,思考方法是一样的。还有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是我由“扶”到“放”,让学生主动迁移异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到异分母分数减法上去。在练习十四的第1题时,我认学生在独立完成后,说一说左右每题怎么想的,从加深理解同分母分数与异分母分数加减数算理。从而加深理解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第三,探索算理,我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折法,并结合图让学生理解算理。第四,对于的练习题的设计上,我加入改错题,从正反中加深理解。第五,本课的练习题是比较丰富的,因此我考虑到小学生有多做会产生疲劳感。因此,练习时,形式多样,如男女生赛一赛。上黑板上板演。

第六,及时,鼓励与多元评价。

当然,现在回想,也有些改进的地方。

一、由于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全班再一次结合图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只是指名学生上投影仪来演示,再交流算理。担心个别学生不去听讲学生的意见。

二、练习题要更加有趣味性。这也许有难度,主要我的所教班级,基础不好,因此只能完成基本题目了。

[教案范本]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示范版)


在课前,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教案的撰写,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教案范本]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示范版)》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汁算。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二、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I.做复习第1题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三道题计算时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加法要怎样算?小数加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做复习第1题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二道题计算时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减法要怎样算?小数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3、整理计算方法。

提问:你们认为小数加、减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数加、减法要怎样汁算?关键都是什么?

三、加、减法综合练习。

1、 口算。

小黑板出示复习第2题,让学生口算,老师板书得数,并结合得数末尾去0、整数部分的O要写的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2.做复习第3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检查计算过程和验算方法。

3.做复习第5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检查第二小题列竖式后怎样算比较简便。

4.做复习第6题。

指名学生说—说题意。

让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提问: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厂什么内容?你在复习中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一)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

2.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

3.加减运算中注意的问题.

【例题】

例1判断:

(1);()

(2);()

(3);()

(4);()

(5).()

(要求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能进行加减运算的,要加以改正.)

例2计算:

(1).

解:

(2).

解:

(3).

解:

(4).

解:

小结: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步骤:

(1)如果有括号,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掉括号.

(2)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二次根式进行化简.

(3)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例3当,时,求代数式的值.

解:

当时,时,

原式

例4已知,求下列各式的近似值(精确到0.01):

(1);

(2).

解:(1).

当时,

原式.

(2)

当时,

原式.

注意:求值时,一般应对代数式先化简,再代入数值.

(二)随堂练习

计算:

(1);

(2);

(3)已知,,求式子的近似值(精确到0.01).

(三)总结、扩展

正确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需解决好几个环节:去括号,化简二次根式,确定同类二次根式,合并的方法等.

可通过例题加以说明.

练习:教材P191中2(6)、(7),3;P194中7

(四)布置作业

教材P193中3(7)、(8)、(9)、(10);教材P194中4(5)、(6),5.

(五)板书设计

标题

1.例题2.练习题

例1……3.小结

例2……

例3……

八、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与乘除法法则的区别

运算

二次根式乘除法

同类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系数

系数相乘除

系数相加减

被开方数

被开方数相乘除

被开方数不变

化简

把最后结果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可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运算

【教案收藏】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之四


我相信大家都接触过教案,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高质量的教案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教案收藏】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之四》,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结合本班实际,就地取材,发散学生思维.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增加了课堂容量,新颖的巩固练习。用一些动物的名称给小组命名,如:老虎队、狮子队、大象队、军犬队……等,同学们感觉很有意思,并且具有挑战性,再进行对抗赛时,表现的很踊跃,并评出了优胜队。

节课教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分母都不超过10,加减的结果都不需要约分。学生掌握了这些内容,既可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做些准备。就本课的教学谈以下体会。

1.结合本班实际,就地取材,发散学生思维

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拿本班期中考试的情况导入。

“期中考试结束了,我们班有两名同学成绩优秀得了满分,同学们猜一猜。”

让学生产生想知道是谁的悬念,从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向他们表示祝贺掌声鼓励。还有一个同学在师生心目中学习有困难,可是这次考试表现非常出色,应该是谁呢?老师告诉你们是康佳林,掌声鼓励。你们给的只是精神鼓励,老师想给他们以物质奖励,每人一朵老师亲手做的花。”

出示用来做花的材料。

“给得满分的一朵红花,得99分的一朵黄花。”板书:2/5和1/5。

同学们根据所得信息自己提问,自己解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的轻松、容易,掌握牢固。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增加了课堂容量。

教学本节内容时,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涉及到了分数加减法,这样老师就可以随及指导,改变了课本上规定单一的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用一课时的时间,顺利的完成了两课时的内容,学生还得到了充分的巩固和练习。

3.新颖的巩固练习

用一些动物的名称给小组命名,如:老虎队、狮子队、大象队、军犬队……等,同学们感觉很有意思,并且具有挑战性,再进行对抗赛时,表现的很踊跃,并评出了优胜队。

4.教学程序有待考虑。

如:5/6+1/6出示的图片应考虑是否必要,怎么出示。

5.课堂语言组织较差,想用一些幽默性的语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案精选篇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微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笔算加减混合估算

2、教师: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

3、练习: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

42、3654、29

4、教师:笔算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练习:计算。

29+35+961-30+15

75-46+3153-9-37

5、教师:估算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方法?

练习:一本8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2页,第二天看了27页,他大约看了()页,大约还剩()页没有看。

二、综合练习。

1、计算比赛:105页第1题。

2、先估算,再笔算:105页第4题。

课后反馈: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关于教案的范文推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1、注重预设,更应注重动态生成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学预设,以教师的教和书本知识为本位,从教师的主观判断或教学经验出发,偏重于教学过程的程序化,倾向于静态的计划性的教学设计,这能适应教师单向的传递活动,但不能适应动态的真实的教学过程。为此,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粗线条的静态教案为基础,综合考虑过程中不确定因素,注重教学策略,特别是多种教学思路的设计,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把教学过程变为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分数,,利用自己发现的分数解决问题。

2、放弃经典,出现更多经典的经典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常常会将一些所谓的经典练习、经典算法,迫不及待的教给学生,还自以为效果很好,其实不然。《新课标》中提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他们的学习往往是与天真、童趣联系在一起的,成人精妙的想法却不一定适合他们的胃口。为此,在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应该少一些经典,多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去动脑思考。这里我安排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学具去探究,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自己去动手画、折等,感悟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这样就会有机会出现更多经典的经典,而且创新往往就是从这一点一滴开始的。

3、创设问题,引发更多问题的问题我们设计学习活动,加工改造教材,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提出问题的过程。创设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应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把创设问题不协调探究问题解决满足引发新的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来做,这里我制造了问题:那我们也学学整数。我们知道整数可以相加减,那分数可以吗?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刺激和激励学生积极探索,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愉悦,这种成功的愉悦感将激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4、巧用生活,随机取出生活实例生活是数学产生的根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内容应当源于学生的生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课程内容应当成为学生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的生动素材。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开发利用。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数学知识源于无穷的生活情境中,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生动,更有利于学好数学。分数,要让学生明白它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它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为此,我们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改编,根据学生实际,巧妙地设置了课前的谈话,随机取例。一看似简单地谈话、随意地提问,却已从不经意中构建了学习材料,使学生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这样的引入亲切自然,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亲和力。

5、制造冲突,诱发学生主动探究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点燃这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说出+=时,教师问:还有不同的意见吗?学生没有作答,教师便提出:我认为+=,你们说呢?学生纷纷摇头,教师紧接着提出:那你们能用什么办法来说服我+=呢?简单的一句话,却制造了矛盾的冲突,使课堂出现了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学生们纷纷动手开始验证:有画图的、有折纸的、有2人合作研究的、有4人合作交流的、还有学生把生活中的情境分蛋糕作为了他们思维的拐杖。课堂俨然是一个实验研究室,学生在此经历了观察、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从而发展了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又如在学生提出+=时,同学有意见,提出应该得。

针对再一次的矛盾冲突,教师并不回避而是面对未学的假分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说出各自的理由。并让学生思考,你知道等于不可能的原因吗?教师善于制造矛盾的冲突,把孩子推到了自主探究的前台,使学生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4650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