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2022课件推荐 《三味书屋》教案1篇

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离不开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2022课件推荐 《三味书屋》教案1篇》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

(2)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读、感悟,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

(2)品味本文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具有的童真和童趣,发掘他对生活的情感和感受;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感悟,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本文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感悟,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及鲁迅当时的刻在桌子上的“早”字。

找学生讲述这段故事,导入“三味书屋”部分的学习。

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二、合作探究

1.学生自读写“三味书屋”的部分

这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请你为它划分层次。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2.学生齐读第九自然段。

(1)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上:第一句“不知道”三个字,表明去三味书屋是被迫的。第二句三个“也许”,猜测原因,推断去三味书屋是一种惩罚,预示了三味书屋的生活让人反感。最后三句直接抒发了对百草园的难分难舍的感情。因此,第九节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三味书屋的反感之情。

(2)“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讨论并归纳: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3.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学生读第10段、第17段的描写。

4.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无味吗?有哪些趣事呢?

(1)到三味书屋后园寻乐趣。

(2)回忆师生读书的场景。

(3)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

5.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找到文章中描写寿先生的句子,读一读。

思考:寿先生是怎样一位老师?

讨论并归纳: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

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学生捧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

三是不太束缚学生。

6.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

学生提问说明好奇,有求知欲,应予以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7.“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关于寿镜吾先生】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8.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到三味书屋后园贪玩的情节?

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9.私塾教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如何评价私塾教育?

作者曾在三味书屋生活了7年,他对当年的三味书屋中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从先生来说:先生态度和蔼,长得高而瘦,须发都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品质极“方正、质朴”而且“博学”,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学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有探求新知的欲望;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断可以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这些地方充满着欢乐、天真的情调。总之,这一部分流露出作者儿童时代热爱大自然、热爱新知识以及天真、欢乐、幼稚的儿童心理。

私塾教育是时代的产物,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在启蒙教育阶段,强调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这些都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注入式,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讲、复述、朗读直至背诵。

9.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10.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六、课堂小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七、课后作业

1.背诵积累文中精彩片段。

2.写写自己的校园生活。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教学反思】

课文的两总分内容在教学时应各有侧重。百草园部分,内容贴近学生,写得又很精彩,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三味书屋总分,不必深究生僻词语和难懂的语句,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与百草园的自在生活的不同感受即可。在把握主旨上,需要将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的生活联系进来让学生理解。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三味书屋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板


《三味书屋》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2)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这一种阅读方法。

(3)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自然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按方位顺序具体讲了三味书屋的样子。第3自然段讲了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这一段从鲁迅书桌上的一个早’字,引出鲁迅小时候一个学习的故事,具体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它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能说出第3自然段中两个句子的意思: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能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

5.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方位顺序理清课文第2自然段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和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二)教学过程

1.简介鲁迅,引人课题。

(1)出示鲁迅头像,简介鲁迅。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爷爷吗?他是大文学家鲁迅。鲁迅爷爷写过许多世界闻名的书,我们以后将会学到他的许多文章,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从小就在绍兴读书。

(2)引入课题。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叫三味书屋。(出示课题)三味书屋现在是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去看看三味书屋。

2.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词语想想意思。

(2)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轮读新词。

(2)圈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浙(zhézhè)江笔墨(mòmù)东北角(jiǎojué)

来历(lìliè)当(dānɡdànɡ)铺

(3)卧字字形结构书写指导。

(4)比一比组词。

研()药()幅()历()

现()约()福()厉()

(5)学生质疑。

4.指名分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

(2)课文讲了谁的事?着重讲了一件什么事?

5.作业。

(1)抄写新词。

(2)完成《作业本》。

(3)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

2.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二)教学检查

1.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

(2)完成《作业本》第2题:读拼音写词语。

2.学习第。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

(2)谁能用上浙江绍兴、三味书屋、鲁迅、上学这些词语,简单介绍三味书屋。(小黑板出示)引导学生多种角度去思考。如: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在浙江绍兴。鲁迅小时候在浙江绍兴的三味书屋上学。(让学生明白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3.学习第2自然段。

(1)谁能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我们有什么方法?(小黑板出示学法)

(3)默读课文,划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师生讨论。(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

(4)课堂作业。(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5)朗读指导。师生串读。(教师读方位词,学生读与之对应的内容。)

(6)按方位顺序进行说话训练。

①打出投影片。

②指名优秀生简要说说什么方位有什么。

③同桌互说。互评。

指名比较具体他说说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7)小结:本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题、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2)练习用一面一面、默默地写句子。

2.朗读全文,学习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出示投影,指名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2.学习第3自然段。

(1)打出投影片,让学生观察鲁迅的书桌。(上面有个早字)

(2)学习早字的来历。

①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早字是怎么来的。

②用引读法理解早字的来历。(教师读1、2句,学生读3、4、5句)

③读句子:鲁迅一面上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理解并仿写。(板书:一面一面)

a.一面一面说明什么?(鲁迅同时干两件事,说明上学不容易。)

b.一面一面仿说。(前后两件事要有可能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如:小燕一面唱着歌,一面跳起了舞。)

④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当铺、药铺是什么?

b.奔走什么意思?于什么意思?(在)

c.联系上下文想想,鲁迅为什么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当时鲁迅家里穷,无钱给父亲治病,只好把家里的东西送进当铺换钱,再去药铺买药,然后去上学。)

⑤设想一下,那大鲁迅可能什么原因迟到了?

⑥面对寿老师的严厉批评,鲁迅怎么做了?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a.读句子想想,默默地是什么意思?(板书:默默地)

b.想想,鲁迅当时为什么不向老师作说明?选择:(1)因为寿老师很严厉,鲁迅不敢作说明。(2)鲁迅觉得迟到总是不对的,不必作说明。

c.从中说明什么?(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

d.谁能用默默地说一句话?

(3)读课文最后两句,想想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什么作用。

①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②读后想想,这里为什么用上也字?(也表示同样性质的两件事连在一起说或一起写,后面一句要用上,也)

③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鲁迅把这个早字牢牢地

记在心里,下决心不再迟到了。)

④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7题。

(4)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段课文讲了鲁迅小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

(学生学习这段文章后,有可能也在课桌上刻一个什么字,教师要注意引导。)

3.朗读、总结全文。

(1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

(2)鲁迅为什么在他那张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

(3)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了什么作用?

(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教后感:

20课《三味书屋》: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学生对于难句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句话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三味书屋*语文教学设计 关于教案的范文推荐


三味书屋*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使学生弄清空间方位和室内陈设。

2、了解当时的背景,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三味书屋及鲁迅,导入课文。

1、课前,我们满怀兴趣的查找与课文有关的的资料。哪个同学愿意介绍自己的资料?

2、学生介绍鲁迅的资料:(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1936年逝世。他是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士大夫家庭。青年时代赴日本学医,后来从事文艺工作。他用笔做武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做坚决的斗争。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被人们称作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童年时期家境不好,父亲多病。鲁迅在帮助妈妈照顾爸爸和做家务的同时,仍坚持在私塾里读书。)

3、教师导语:鲁迅小时候读书的私塾是怎样的,他又是怎样学习的,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说一说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是几笔写成的?指出笔顺笔划。

(3)用生字组词。(注意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不同的位置组词。)

2、重点指导。

(1)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

绍()馆()段()厉()弛()

招()管()断()历()驰()

(2)区别字义:在比较以上几组字形异同的基础上,进行字义的比较,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3、归纳多音字。

4、理解词语的含义。

戒尺过去私塾先生对学生进行体罚的木板或竹板。形状象尺子,所以叫戒尺。

料理办理,处理。

来历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课文中是指早字这件事的历史。

当铺专门用实物抵押借钱给人的铺子。旧社会,当铺是剥削穷苦人的地方。穷人把东西抵押给当铺,当铺根据东西的质量估给钱。到期还钱时要交很高的利息,才能把东西赎回来。如果到期不赎,抵押品就成了当铺的了。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想法。文中是指鲁迅先生自己认为不该迟到,要做到时时早,事事早。

毫不松弛松弛,一般指(纪律、制度)执行不严格。毫不松弛在课文中的意思是鲁迅严格按照自己所立下的信念去做,一点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三、默读课文,结合图画内容,理解文章。

1、思考:全文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什么?

2、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概述三味书屋。

第二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当年的学习情况。

第三自然段:早字的来历和它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指导朗读;继续指导学生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方位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图文内容;学习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总结层意,并且概括本段的段意;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进一步学习分层,概括层意和段意。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检查上节课学生初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

2、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书塾是什么意思?

这一段讲了几个意思?

3、学生合作学习,展开讨论。汇报学习效果。

(1)所谓书塾是指过去私人讲学的场所。这个场所也可以称之为教室。

(2)这段讲了三个意思:

A.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

B.鲁迅小时候在这里读过书,说明鲁迅与三味书屋有密切的关系。

C.三味书屋现在是绍兴鲁迅博物馆的一部分。

三、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理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2)按照顺序说说这段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顺序是怎样的?(从中间到四周)

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

(3)根据这种记叙的顺序和课文中对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介绍,简单画出草图。(使学生由抽象印象变为具体的认识)

(4)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绘制的草图,与课文的插图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由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

2、图文对照,品味词句。

(1)理解照从前的样子、分列等词语。

(2)请学生在插图中找出鲁迅的书桌,读读课文是怎样写的。

3、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出示多媒体投影:(书中插图彩色版)请学生按照方位顺序,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三味书屋的样子。

4、通过学习,你对三味书屋有怎样的印象?(古朴,整洁)

四、品味词句,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组学习:

(1)交待学习任务:小组自学,想想这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组自学。

(3)交流汇报。(先写了早字的形状,再写早字的来历,最后写早字的作用。)

2、抓住重点进行理解。。

(1)投影出示: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奔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说明了什么?

(2)学生自学讨论。(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鲁迅当时家境十分困难,也体现了鲁迅一面读书,一面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的不易。进而理解料理一面一面等词语的含义。这是鲁迅刻早的外部原因。)

(3)继续读文体会:鲁迅在受到寿老先生的批评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虚心接受先生的批评,后悔不应该迟到。)

(4)鲁迅刻早时,心情如何?(既后悔不应该迟到,又痛下决心,今后永远不迟到。)

(5)他为什么要刻这个早字?(要时时刻刻用它来要求自己。)

(6)他把这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这个坚定的信念是什么?(是早)这个早对他的一生有什么影响?

(7)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理解时时事事毫不松懈。启发学生想象、思维,展开讨论。

从此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他时时早,事事早。难道他再也不需要给父亲买药吗?不需要帮母亲料理家务吗?在这之中,鲁迅克服了多少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8)引导学生结合课外资料和对鲁迅的了解。具体理解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建议学生引用实例。)

3、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指导练习给课文第三自然段分层。

第一层:(12)早字是谁刻的以及早字的样子。

第二层:(36)介绍早字的来历。

第三层:(7)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有迟过到,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5、在分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早字的来历以及这件事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五、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全文。

六、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介绍早字的来历,使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鼓舞鲁迅坚持不懈奋斗一生,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习了课文,应以鲁迅先生为榜样,从小把坚定的信念刻在自己的心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练笔:请同学们观察校园(或校园的局部),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观察顺序,展开想象,有重点地写一段话。

语文教案示例 三味书屋 关于教案的范文推荐


语文教案示例: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使学生弄清空间方位和室内陈设。

2、了解当时的背景,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三味书屋及鲁迅,导入课文。

1、课前,我们满怀兴趣的查找与课文有关的的资料。哪个同学愿意介绍自己的资料?

2、学生介绍鲁迅的资料:(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1936年逝世。他是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士大夫家庭。青年时代赴日本学医,后来从事文艺工作。他用笔做武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做坚决的斗争。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被人们称作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童年时期家境不好,父亲多病。鲁迅在帮助妈妈照顾爸爸和做家务的同时,仍坚持在私塾里读书。)

3、教师导语:鲁迅小时候读书的私塾是怎样的,他又是怎样学习的,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说一说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是几笔写成的?指出笔顺笔划。

(3)用生字组词。(注意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不同的位置组词。)

2、重点指导。

(1)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

绍()馆()段()厉()弛()

招()管()断()历()驰()

(2)区别字义:在比较以上几组字形异同的基础上,进行字义的比较,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3、归纳多音字。

4、理解词语的含义。

戒尺过去私塾先生对学生进行体罚的木板或竹板。形状象尺子,所以叫戒尺。

料理办理,处理。

来历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课文中是指早字这件事的历史。

当铺专门用实物抵押借钱给人的铺子。旧社会,当铺是剥削穷苦人的地方。穷人把东西抵押给当铺,当铺根据东西的质量估给钱。到期还钱时要交很高的利息,才能把东西赎回来。如果到期不赎,抵押品就成了当铺的了。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想法。文中是指鲁迅先生自己认为不该迟到,要做到时时早,事事早。

毫不松弛松弛,一般指(纪律、制度)执行不严格。毫不松弛在课文中的意思是鲁迅严格按照自己所立下的信念去做,一点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三、默读课文,结合图画内容,理解文章。

1、思考:全文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什么?

2、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概述三味书屋。

第二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当年的学习情况。

第三自然段:早字的来历和它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指导朗读;继续指导学生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方位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图文内容;学习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总结层意,并且概括本段的段意;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进一步学习分层,概括层意和段意。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检查上节课学生初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

2、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书塾是什么意思?

这一段讲了几个意思?

3、学生合作学习,展开讨论。汇报学习效果。

(1)所谓书塾是指过去私人讲学的场所。这个场所也可以称之为教室。

(2)这段讲了三个意思:

A.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

B.鲁迅小时候在这里读过书,说明鲁迅与三味书屋有密切的关系。

C.三味书屋现在是绍兴鲁迅博物馆的一部分。

三、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理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2)按照顺序说说这段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顺序是怎样的?(从中间到四周)

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

(3)根据这种记叙的顺序和课文中对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介绍,简单画出草图。(使学生由抽象印象变为具体的认识)

(4)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绘制的草图,与课文的插图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由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

2、图文对照,品味词句。

(1)理解照从前的样子、分列等词语。

(2)请学生在插图中找出鲁迅的书桌,读读课文是怎样写的。

3、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出示多媒体投影:(书中插图彩色版)请学生按照方位顺序,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三味书屋的样子。

4、通过学习,你对三味书屋有怎样的印象?(古朴,整洁)

四、品味词句,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组学习:

(1)交待学习任务:小组自学,想想这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组自学。

(3)交流汇报。(先写了早字的形状,再写早字的来历,最后写早字的作用。)

2、抓住重点进行理解。。

(1)投影出示: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奔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说明了什么?

(2)学生自学讨论。(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鲁迅当时家境十分困难,也体现了鲁迅一面读书,一面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的不易。进而理解料理一面一面等词语的含义。这是鲁迅刻早的外部原因。)

(3)继续读文体会:鲁迅在受到寿老先生的批评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虚心接受先生的批评,后悔不应该迟到。)

(4)鲁迅刻早时,心情如何?(既后悔不应该迟到,又痛下决心,今后永远不迟到。)

(5)他为什么要刻这个早字?(要时时刻刻用它来要求自己。)

(6)他把这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这个坚定的信念是什么?(是早)这个早对他的一生有什么影响?

(7)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理解时时事事毫不松懈。启发学生想象、思维,展开讨论。

从此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他时时早,事事早。难道他再也不需要给父亲买药吗?不需要帮母亲料理家务吗?在这之中,鲁迅克服了多少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8)引导学生结合课外资料和对鲁迅的了解。具体理解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建议学生引用实例。)

3、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指导练习给课文第三自然段分层。

第一层:(12)早字是谁刻的以及早字的样子。

第二层:(36)介绍早字的来历。

第三层:(7)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有迟过到,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5、在分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早字的来历以及这件事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五、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全文。

六、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介绍早字的来历,使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鼓舞鲁迅坚持不懈奋斗一生,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习了课文,应以鲁迅先生为榜样,从小把坚定的信念刻在自己的心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练笔:请同学们观察校园(或校园的局部),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观察顺序,展开想象,有重点地写一段话。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4687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