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实用课件]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案wps版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教案能够安排教学的方方面面,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实用课件]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案wps版,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2.理解平行四 边形的这两种判定方法,并学会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平行四边行判别条的探索过程,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

2 .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平行四边形判别条的探索,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运用.

教学难点:

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复习引入:

( 3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1,2,由学生独立思考,并口答得出定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出平行四边形的其他几条性质.)

问题1(多媒体展 示问题)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平 行四边形还有哪些性质?

问题2

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块,假如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聪明的技师拿着细绳很快将原的平行四边形画了出,你知道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吗?

第二环节 探索活动(12分钟,学生动手探究,小组合作)

活动1:

工具:两根长度相等的笔,

两条平行线(可利用横格线).

动手:请利用两根长度相等的笔和两条平行线,摆出以笔顶端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吗?

思考1.1:你能说明你所摆出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思考1.2:以上活动事实,能用字语言表达吗?

目的:

得出平行四边形 的一个性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活动2

工具:两根不同长度的细纸条.

动手:能否用这两根细纸条在平面上

摆出平行四边形?

思考2.1:你能说明你们摆出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思考2.2:以上活动事实,能用字语言表达吗?

目的:

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第三环节 巩固练习(20分钟,学生思考讨论再各自画图,画好后互相交流画法,教师巡回检查.对个别学生稍加点拨)

随堂练习:

1.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F在对角线AC上,并且OE=OF.

(1)OA与OC,OB与OD相等吗?

(2)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吗?

(3)若点E,F在OA,OC的中点上,你能解决上述问题吗?

2.再回到前问题:同学们想想看,有没有办法把原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

(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各自画图,画好后互相 交流画法,教师巡回检查.对个别 学生稍加点拨,最后请学生回答画图方法)

学生想到的画法有:

(1)分别过A,C作BC,BA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相交于D;

(2)分别以A,C为圆心,以BC, BA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D,连接AD,CD;

(3)这一种方法学生不易想到,即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特性,引导学生得出连线AC,取AC的中点O,再连接BO,并延长BO到D,使BO=DO,连接AD,CD.

第四环节 小结:(4分钟,学生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小结,主要围绕下列几个问题: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几种?这些方法是从什么角度去考虑的?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这几种判定方法的,这样的探索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

(3)类比、观察、拼图、实验等都是学习数学、发现结论的常用方法.

第五环节 布置 作业:

B、C组(中等生和后三分之一生)本104页习题4.3第1题、第2题

A组(优等生):① 对于随堂练习题,若将G,H分别在OB ,OD上移动至与B,D重合,E,F分别在OA,OC上移动,使AE=CF(如图),则结论还成立吗?

② 对于随堂练习题,若E,F继续移动至OA,OC的延长线上,仍使AE=CF(如图),则结论还成立吗?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教学建议

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重点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涉及平行四边形元素的各方面,同时它又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联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灵活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

难点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较多,综合性较强,能灵活的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是本节的难点.

3.关于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教法建议

本节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重点是四个判定定理,这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1.教科书首先指出,用定义可以判定平行四边形.然后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出发,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因此在开始的教学引入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尽可能利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很快参与进来.

2.素质教育的主旨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因素,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本章重点中前三个判定定理的顺序与它的性质定理相对应,因此在讲授新课时,建议采用实验式教学模式或探索式教学模式:在证明每个判定定理时,由学生自己去判断命题成立与否,并根据过去所学知识去验证自己的结论,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这样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自己去实验,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在动手动脑中得到的结论会更深刻――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较多,综合性较强,能灵活的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是本节的难点.因此在例题讲解时,建议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根据题目中具体条件结合图形引导学生根据分析法解题程序从条件或结论出发,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灵活掌握熟练应用各种判定定理会有帮助.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训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各条判定定理,并能灵活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有关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系列

1.复习旧知识: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答对者记分,答错的另点同学补充)

2.小实验:有一块平行四喧形的玻璃片,假如不小心碰碎了解部分(如图所示),同学们想想看,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

(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各自画图,画好后互相交流画法,教师巡回检查。对个别差生稍加点拨,最后请学生回答画图方法)学生可能想到的画法有:⑴分别过a、c作dc、da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相交于b;⑵过c作da的平行线,再在这平行线上截取cb=da,连结ba;⑶分别以a、c为圆心,以dc、da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b,连结ab、cb。

还有一种一法,学生不易想到,即由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特性,引导学生得出连结ac,取ac的中点o,再连结do,并延长do至b,使bo=do,连结ab、cd。

二、引入新课

上面作出的四边形是否都是平行四边形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生答后师指出这就是今天所要不得研究的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板书课题)。

三、尝试议练

1.要判定我们刚才画出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应当加以证明。第一种画法,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可知,它是平行四边形(定义可作性质也可作判定)。

2.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种画法,这就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一(翻开课本看它的文字叙述)。请想想,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究竟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这里已知是什么?求证是什么?请写出。

自学课本上的证明过程,看后提问:这个证明题不作辅助线行不行?为什么?(因为要证平行线,一般要证两角相等,或互补,要证两角相等,一般要证全等三角形,而这里没有三角形,要连一对角线才有三角形)

3.再看第三种画法,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情况下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写出已知、求证,请两位学生上台证明,其余在课堂练习本上做。(注意考虑要不要添辅助线)

完成证明后提问哪些学生是用判定定理一落千丈证明的?哪些是用定义证明的?(解题后思考)

四、变式练习

1.再看看第四种画法,可知,已各条件是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一平分,这种情况下它是不平行四边形?

阅读课本上的判定定理之后,要求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求证最简便?(应该用判定定理一)2.变式题

⑴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练习第1题)(口述证明,不要示书面证明)(问要不要添辅助线?)

⑵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教师补充)

⑶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家相等及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思考,然后回答不是平行四边形。因为边角不能证全等三角形)

⑷自学课本例1思考:此例证明中,什么地方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什么地方用“判定”定理?

观察下图:

平行四边形abcd中,<a、<c的平行线分别交对边于e和f,求证:ae=fc(怎样证最简便?)

五、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平行四这形的判定有哪些方法?试列举之。

2.这些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中最基本的是哪一条?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有什么关系?同一个证明题中应注意什么地方用判定,什么地方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案模板


教学建议

1.重点定理

重点分析方法涉及平行四边形元素的各方面,同时它又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联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所以定理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灵活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

难点分析方法较多,综合性较强,能灵活的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是本节的难点.

3.关于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教法建议

本节研究方法,重点是四个判定定理,这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1.教科书首先指出,用定义可以判定平行四边形.然后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出发,来探索定理.因此在开始的教学引入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尽可能利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很快参与进来.

2.素质教育的主旨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因素,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本章重点中前三个判定定理的顺序与它的性质定理相对应,因此在讲授新课时,建议采用实验式教学模式或探索式教学模式:在证明每个判定定理时,由学生自己去判断命题成立与否,并根据过去所学知识去验证自己的结论,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这样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自己去实验,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在动手动脑中得到的结论会更深刻――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方法较多,综合性较强,能灵活的运用判定定理证明平行四边形,是本节的难点.因此在例题讲解时,建议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根据题目中具体条件结合图形引导学生根据分析法解题程序从条件或结论出发,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灵活掌握熟练应用各种判定定理会有帮助.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训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各条判定定理,并能灵活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有关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系列

1.复习旧知识: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答对者记分,答错的另点同学补充)

2.小实验:有一块平行四喧形的玻璃片,假如不小心碰碎了解部分(如图所示),同学们想想看,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

(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各自画图,画好后互相交流画法,教师巡回检查。对个别差生稍加点拨,最后请学生回答画图方法)学生可能想到的画法有:⑴分别过a、c作dc、da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相交于b;⑵过c作da的平行线,再在这平行线上截取cb=da,连结ba;⑶分别以a、c为圆心,以dc、da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b,连结ab、cb。

还有一种一法,学生不易想到,即由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特性,引导学生得出连结ac,取ac的中点o,再连结do,并延长do至b,使bo=do,连结ab、cd。

二、引入新课

上面作出的四边形是否都是平行四边形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生答后师指出这就是今天所要不得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

三、尝试议练

1.要判定我们刚才画出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应当加以证明。第一种画法,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可知,它是平行四边形(定义可作性质也可作判定)。

2.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种画法,这就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一(翻开课本看它的文字叙述)。请想想,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究竟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这里已知是什么?求证是什么?请写出。

自学课本上的证明过程,看后提问:这个证明题不作辅助线行不行?为什么?(因为要证平行线,一般要证两角相等,或互补,要证两角相等,一般要证全等三角形,而这里没有三角形,要连一对角线才有三角形)

3.再看第三种画法,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情况下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写出已知、求证,请两位学生上台证明,其余在课堂练习本上做。(注意考虑要不要添辅助线)

完成证明后提问哪些学生是用判定定理一落千丈证明的?哪些是用定义证明的?(解题后思考)

四、变式练习

1.再看看第四种画法,可知,已各条件是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一平分,这种情况下它是不平行四边形?

阅读课本上的判定定理之后,要求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求证最简便?(应该用判定定理一)2.变式题

⑴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练习第1题)(口述证明,不要示书面证明)(问要不要添辅助线?)

⑵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教师补充)

⑶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家相等及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思考,然后回答不是平行四边形。因为边角不能证全等三角形)

⑷自学课本例1思考:此例证明中,什么地方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什么地方用“判定”定理?

观察下图:

平行四边形abcd中,<a、<c的平行线分别交对边于e和f,求证:ae=fc(怎样证最简便?)

五、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平行四这形的判定有哪些方法?试列举之。

2.这些方法中最基本的是哪一条?

3.定理和性质有什么关系?同一个证明题中应注意什么地方用判定,什么地方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初中教案精选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4,并能与性质定理、定义综合应用.

2.使学生理解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3.会根据简单的条件画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画图的依据是哪几个定理.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探索式试明法”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学会分别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求论证思路的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体会几何证明的方法美.

二、学法引导

构造逆命题,分析探索证明,启发讲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的应用.

2.教学难点:综合应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3.疑点及解决办法:在综合应用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时,在什么条件下用判定定理,在什么条件下用性质定理(强调在求证平行四边形时用判定定理,在已知平行四边形时用性质定理).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复习引入,构造逆命题,画图分析,讨论证法,巩固应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将以上性质定理分别用命题的形式叙述出来.

【引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

上述第一个逆命题显然是正确的,因为它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所以它也是我们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方法(定义法).

那么其它逆命题是否正确呢?如果正确就可得到另外的判定方法(写出命题).

【讲解新课】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反过来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如图1,在四边形中,如果,,那么.

∴.

同理.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此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类似地,我们还会想到,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如图1,如果,,连结,则△≌△得到,,那么,,则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由此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判定定理1、2的证明采用了探索式的证明方法,即根据题设和已有知识,经过推理得出结论,然后总结成定理).

我们再来证明下面定理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该定理采用规范证法,如图1由学生自己证明,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前面三种依据分别证明,借以巩固所学知识)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判定定理1、2、3分别是相应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彼此之间分别为互逆定理,在使用时不得混淆.

例1已知:是对角线上两点,并且,如右图.

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因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对边平行且相等,由已知易证出两组三角形全等,用定义或判定定理1、2都可以,还可以连结交于利用判定定理3简单.

证明:(由学生用各种方法证明,可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和作辅助线的方法,并比较各种证法的优劣,从而获得证题的技巧).

【总结、扩展】

1.小结:(投影打出)

(1)本堂课所讲的判定定理有

(2)在今后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时要尽可能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相应定理,不要总是依赖于全等三角形,否则不利于掌握新的知识.

2.思考题

教材P144B.3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42中7;P143中8、9、10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38中1、2

补充

1.下列给出了四边形中、、的度数之比,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1:2:3:4B.2:2:3:3

C.2:3:2:3D.2:3:3:2

2.在下面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B.,

C.,D.,

3.已知:在中,点、在对角线上,且.

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教学方案


七、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由的定义和性质易得且,即“平行且相等”记为,反过来当时,四边形必为平行四边形,这就是今天要讲的判定定理4(写出课题).

【讲解新课】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结合图1,把已知,求证具体化.

分析:因为已知,所以只须证出,为此只需连对角线,通过全等三角形来实现.

证明:(由学生口述)

师:我们已经全面的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共有几个方法?哪几个?由学生归纳后用投影仪打出.

(2)平行四边形判定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师指出: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同学们都已掌握,但如何灵活、综合、有效地用来解决有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典型例题的分析、论证、方法技巧的探讨运用都必须引起重视.

例2已知:,分别是、的中点,结合图1,求证:.

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从它们在图形中的位置看,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或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显然后者较前者简单)

证明:(略).

此例题综合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证题思路是: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判定另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再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结论;题目虽不复杂,但层次有三,且利用基础知识较多,因此应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证题思路.

例3画,使,,

(按课本讲)

【总结、扩展】

1.小结

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来解决某些问题,例如求角的度数,线段长度,证明角相等或互补,证明线段相等或倍分等;二是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判定直线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用四边形的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2.思考题:

已知:如图1,在△中,,.

求证: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43中11、12,P144中13、14

九、板书设计

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美妙的莫雷定理

已知:如图1,和,和,和分别为△的、、的三等分线.

求证:∠△是正三角形.

这是英国数学家富兰克·莫雷在1899年提出的,不管从已知条件和结论看,都十分对称美妙,数学家柯克特称它是初等几何最惊人的定理之一.

十一、随堂练习

教材P140中1、2

补充:判断

(1)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角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掌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功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的性质,借助三角形全等的知识,通过合理推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增强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史学史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互动设计:

一、回顾、思考

1、定义与性质——

2、利用定义与性质解题————

①、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角,可求;

②、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可求;

3、练一练

二、情境导课

如图4—3,□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1)图中有哪些三角形是全等的?

(2)能设法验证你的结论吗?

想一想

由本题你又能得出平行四边形怎样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a

b

d

c

o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三、利用定义、性质解题

1、例1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db^ad,求bc,cd及ob的长.。

分析:(1)在□abcd中,bc是的对边;

cd是的对边;

因为ad、ab已知,

所以,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求出它们;

(2)点o是,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ob是bd的一半。

(3)求bd的长应摆在△中用定理来计算。

2、想一想

在笔直的铁轨上,夹在两根铁轨之间的枕木是否一样长?(见p101图)

a

b

a

b

c

d

例2已知直线a∥b,过直线a上任意两点a、b分别向直线b作垂线,

交直线b于点c、点d.

(1)线段ac、bd所在的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比较线段ac、bd的长短.

在例2中,线段ac的长是点a到直线b的距离;同样,线段bd的长是点b到直线b的距离,且ac=bd.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议一议

举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反映“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的几何事实.

四、随堂练习

□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o,oa,ob,ab的长度分别为3厘米,4厘米,5厘米,求其他各边以及两条对角线的长度.

a

b

d

c

o

abdcoabdco

五、作业

p102习题4.21、2、3

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案模板


七、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由的定义和性质易得且,即“平行且相等”记为,反过来当时,四边形必为平行四边形,这就是今天要讲的判定定理4(写出课题).

【讲解新课】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结合图1,把已知,求证具体化.

分析:因为已知,所以只须证出,为此只需连对角线,通过全等三角形来实现.

证明:(由学生口述)

师:我们已经全面的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共有几个方法?哪几个?由学生归纳后用投影仪打出.

(2)平行四边形判定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师指出: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同学们都已掌握,但如何灵活、综合、有效地用来解决有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典型例题的分析、论证、方法技巧的探讨运用都必须引起重视.

例2已知:,分别是、的中点,结合图1,求证:.

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从它们在图形中的位置看,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或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显然后者较前者简单)

证明:(略).

此例题综合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证题思路是: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判定另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再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结论;题目虽不复杂,但层次有三,且利用基础知识较多,因此应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证题思路.

例3画,使,,

(按课本讲)

【总结、扩展】

1.小结

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来解决某些问题,例如求角的度数,线段长度,证明角相等或互补,证明线段相等或倍分等;二是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判定直线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用四边形的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2.思考题:

已知:如图1,在△中,,.

求证: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43中11、12,P144中13、14

九、板书设计

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美妙的莫雷定理

已知:如图1,和,和,和分别为△的、、的三等分线.

求证:∠△是正三角形.

这是英国数学家富兰克莫雷在1899年提出的,不管从已知条件和结论看,都十分对称美妙,数学家柯克特称它是初等几何最惊人的定理之一.

十一、随堂练习

教材P140中1、2

补充:判断

(1)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角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教案范本]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案(写作示例)


大家对教案都很熟悉了吧,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案范本]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案(写作示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4,并能与性质定理、定义综合应用.

2.使学生理解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3.会根据简单的条件画出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画图的依据是哪几个定理.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探索式试明法”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2.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学会分别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求论证思路的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体会几何证明的方法美.

二、学法引导

构造逆命题,分析探索证明,启发讲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3的应用.

2.教学难点:综合应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3.疑点及解决办法:在综合应用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时,在什么条件下用判定定理,在什么条件下用性质定理(强调在求证平行四边形时用判定定理,在已知平行四边形时用性质定理).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复习引入,构造逆命题,画图分析,讨论证法,巩固应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将以上性质定理分别用命题的形式叙述出来.

【引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

上述第一个逆命题显然是正确的,因为它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所以它也是我们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方法(定义法).

那么其它逆命题是否正确呢?如果正确就可得到另外的判定方法(写出命题).

【讲解新课】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反过来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如图1,在四边形中,如果,那么.

∴.

同理.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此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类似地,我们还会想到,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如图1,如果,,连结,则△ ≌△得到,,那么,,则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由此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判定定理1、2的证明采用了探索式的证明方法,即根据题设和已有知识,经过推理得出结论,然后总结成定理).

我们再来证明下面定理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该定理采用规范证法,如图1由学生自己证明,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前面三种依据分别证明,借以巩固所学知识)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判定定理1、2、3分别是相应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彼此之间分别为互逆定理,在使用时不得混淆.

例1已知:是对角线上两点,并且,如右图.

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因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对边平行且相等,由已知易证出两组三角形全等,用定义或判定定理1、2都可以,还可以连结交于利用判定定理3简单.

证明:(由学生用各种方法证明,可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和作辅助线的方法,并比较各种证法的优劣,从而获得证题的技巧).

【总结、扩展】

1.小结:(投影打出)

(1)本堂课所讲的判定定理有

(2)在今后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时要尽可能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相应定理,不要总是依赖于全等三角形,否则不利于掌握新的知识.

2.思考题

教材P144B.3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42中7;P143中8、9、10

九、板书设计

xxx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38中1、2

补充

1.下列给出了四边形中、 、的度数之比,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1:2:3:4 B.2:2:3:3

C.2:3:2:3 D.2:3:3:2

2.在下面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B.,

C.,D.,

3.已知:在中,点、在对角线上,且.

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集合


导师每次上课都必须准备一份教案和课件,这是老师们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教案和课件对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非常重要。请浏览下文,了解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的详尽信息,读完之后您的认识将更全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会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面积公式推地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掌握并会用公式计算平形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来探索平形四边形面积公式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老朋友,看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平面图形,学生识图)

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怎么计算呢?(学生回答)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它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学生猜想)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二、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1、出示要求

把平行四边形的纸片剪一刀,然后拼成一个长方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深入学生当中观察指导

3、汇报会交流。

生1:做平行四边形的高,沿着高剪下来,把左边的放在右这拼在一起,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生2:我是沉着这个顶点向下做的高,剪下来的三角形放在了右边,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要拼成一个长方形要怎么做才能办到呢?

生: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对,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再平移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4、议一议:平行四边形和拼出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生1: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生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想等。

师:那谁来总结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生: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指多名同学叙述,教师并随机板书)

5、教师在平行四边形上标出a、h,说明分别表示底和高,用S表示面积,让学生写出字母公式。

生:S=a×h

过渡:刚才通过同学们探索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你们是否会运用了,下面做一下闯关训练。

三、巩固训练,拓展延伸

1、试一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先说一说图上的数据都表示什么,再试着计算。

2、练一练第1题。指名读题,独立完成。

3、问题讨论。提出问题:下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生: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因为它们的底一样,高也相等。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它们的底都是2、6,高都是1、8,所以面积相等。

师:也就是说,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想等。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完成57页第2、3题

2、课下自做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木条框。测量它的底和高,求出它的面积。拉一拉,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否发生变化,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参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体会转化给学习所带来的方便。

3.通过猜测,操作,实践,归纳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思维能力的培养,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过程。

【教学关键】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对比。

【教学方法】

猜想,动手操作,转化。

【知识基础】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长方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

活动的长方形边框

【辅助手段】

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中最有趣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平面图形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菱形、图形,课件出示学生说的图形,并依次说)

(课件出示)红星小学门口有两个花坛,请同学们看是什么图形?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我们需要知道他们的什么?(面积)

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谁知道它的面积公式是什么?(长乘宽)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用数方格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操作实践

(一)激发思维,寻求探究策略

1.要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你都有哪些方法呢?(学生同桌讨论1分钟),谁想把自己的方法和大家分享?

方法一:数方格

方法二: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2.学生数方格。(出示课本80页图,提示不满一格的按单元格计算),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分别是多少个面积单位?(24个)

测量图形面积我们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那计算学校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我们还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吗?数方格的方法不是处处适用,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来计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不是也有其他方法呢?能不能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图形的面积?

3.学生动手操作(课件出示提示语:要注意前后的变化,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形状变了,大小没变)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四人一小组研究研究。

学生汇报后,让我们共同来看看怎样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教师课件演示两种方法。

方法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顶点作一条高,剪开,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

方法二:如果学生未说出第二种,师说明:实际上还有一种剪拼方法,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平移后拼成一个长方形。

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4.比较归纳,推导公式

我们已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

提问:比较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形状变了,大小没变)

学生汇报: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学生汇报公式,教师板书。同学们在心里默默的记记。

5.用字母表示公式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表示?

S=ah(学生说字母公式,师板书)

(二)解决问题

1.刚才我们动手操作推导出了求平行四边形的一般公式,现在我们看看怎样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用公式验证前面数方格的平等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

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说,师板书

(三)实际应用

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是100m,高是30m。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平均每公顷收小麦7吨,这块地共收小麦多少吨?

学生自己解答。

三、智力闯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了没有,下面我们就进行智力闯关。

(一)有空就填

1.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剪开,然后通过(),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2.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图形的()没变。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图形的面积是( )。

(二)明辨是非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 )

2.平行四边形的底边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3.沿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

3.6cm

5cm

4.5cm

4cm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

(三)鱼目混珠

如图,你能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四、课堂反思。

1.学生谈收获。

2.师生共同总结。

五、拓展延伸。

用木条做成一个长方形框,长 8cm,宽6cm,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说说你的想法。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篇3)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执教者

庄巧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87—8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2、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经历看、数、想、剪、移、拼、说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平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课件、平行四边形的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讲故事

老财主给他的两个儿子分菜地(一块长方形的地和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可是两个儿子都觉得自己分的地太少。你们能帮老财主解决个这问题吗?

2、揭示课题:要知道哪块地大就必须知道地的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学习新知

1.数方格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1)提出要求: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

(3)反馈汇报得出结果: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了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4)提出问题:数方格的方法麻烦,能否用其他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5)填写并观察书上87页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6)引导学生交流发现并全班反馈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提出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操作验证,推导公式(1)提出要求:请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想办法转变成我们已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完成后和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2)学生展示不同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3)观察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2、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3、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4)交流反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形状变了,面积没变。拼成的长方形,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S=a × h也可以写成S=a·h

S=a h

3、解决老财主分地的问题

通过刚才的推导,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来解决老财主的问题。课件出示两块地,学生解答。

三.巩固运用

1、算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件显示图形)

2、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高?

3、下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S=a × h

也可以写成:S=a·h

S=a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篇4)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技能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发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情景引入。(出示课件)

①让学生仔细看这幅街区平面图,找一找有哪些是学过的图形? ②学生观察汇报。

2、观察学校两块草坪(出示课件草坪图案)。

说一说这两块草坪都是什么形状的?怎样比较两块草坪的大小?五一班和五二班到底哪个班级清洁的面积大,你能帮他们计算两块草坪的面积吗?

3、揭示课题。

师: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会计算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转化实践、自主探究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师:之前我们学习了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一个图形的面积。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分别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和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出示课件)学生数一数画在方格纸上的两个花坛的面积。(1)学生计算面积。

(2)指名学生汇报计算出的结果。(3)对比两个图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教师记录学生的猜想。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底×高求出。)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总结公式。(1)学生提出猜想,教师简要板书。

师:通过数方格我们已经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那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计算呢?现在请同学们用找出方法来验证猜想。(2)动手操作,转化图形。

学生利用数学学具中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图纸先自己剪一剪、拼一拼进行验证,然后同桌间互相交流。(3)交流转化过程。

请学生家展示怎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学生到台上用实物投影展示转化方法。其他同学展示不同方法。

教师用课件展示学生出现的剪——平移——拼的方法。(4)发现关系,总结公式。

师:我们已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幻灯片出示讨论的问题)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小组讨论:

①拼成后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②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回顾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小组汇报,教师归纳:(课件显示)教师总结:如同学们发现的那样,可以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一个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拼成后的图形面积不变。可以看出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并介绍板书字母式s=a×h或s=ah。师:要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学生自主思考,回答问题

3、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完成例1。

(课件出示例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题,教师提示学生写好公式在计算,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完成在答题纸上。

三、巩固练习、思维拓展

(一)我会算(课件出示)

(1)学生口答列式计算。强调找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2)请你填一填

出示课件,学生口答完成。引导总结求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方法。(3)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测量并计算。学生完成在答题纸上,学生互相检查。教师就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

(二)我会想

(1)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汇报过程中引导提问:你怎么知道两个平行四边形高相等的? 引导总结:同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2)完成教材p24的试一试。

课件出示,学生先独立思考,利用刚学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1、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的都不错。谁愿意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

2、教师小结。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同时知道如何画出平行四边形的底所对应的高的基础上教学。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通过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使学生能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总结这节课,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体现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想象力

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通过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叠一叠等,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会之前学习过的图形。课前还对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进行预想,主要归纳为三种,第一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做的高剪开,通过平移,拼出长方形。第二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中间任意一条高剪开,第三种是沿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的中点作顶点的垂线,然后沿垂线剪开,旋转180°拼成一个长方形。但课堂中学生给出的方法远远多于三种,学生的表现真是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

二、渗透“转化”思想,引导探究

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大胆猜测——验证猜想——得出结论”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产生都要经历不断的猜想与验证才能得出。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把教材现成的结论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推导、发现问题、大胆猜测、验证猜想进而得出结论的创新过程,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不仅使学生的智慧、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学练结合,发展学生思维

练习设计的优化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学练结合,选的题目既有坡度又注重题型的变化。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忽略了讲解当平行四边形的相邻两边相等时拼成了正方形这一特殊的情况。

(2)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而在学生汇报时,当学生的语言不够精确时,没有及时对他们进行纠正并补充。(3)课堂上有效的数学评价语言在本节课中体现不够完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篇5)

内容的梳理:

在《版数学新课标》中,“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包括: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与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是在图形的度量这一范围当中。

与其知识相关联的知识链接:一是空间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二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三是关于平行与垂直的认知。这些是学习本课内容的知识基础。此外,“平行四边形面积”这节内容,对后续学习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及圆形等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是一个铺垫。

教材的解读: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又为学习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的了解: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预习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活动经验,根据教材中的描述,学生基本上能对割补法有初步的体验,只是在语言的描述上还有一定的困难。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的`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思想的渗透: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就采用了转化的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操作,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面积计算公式,印象深刻,思维也得到发展。

活动经验的积累: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既要做好引导,又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切记有教师带着做。因此,教学中先用数格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通过割补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来源。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各位数学精英们切磋交流,还恳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多多给予我指导,谢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篇6)

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在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到了知识。反思本节课,我有这样几点感悟:

1、兴趣比学会更重要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语道出了兴趣的重要性,这足以说明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本节课伊始,我以“谁来帮地主分地”的故事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们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大家在学习过程中猜想,发现,验证,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了快乐。有的孩子在课即将结束时说:数学真有趣!我愿意学数学!看,这不正是兴趣的魅力所在吗?

2、过程比结果更精彩

整个活动过程,我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迁移转化,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又体验了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孩子们一声声兴奋地呼喊着:“老师,我发现了”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溢满了惊喜,我知道这正是课标中所倡导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3、恰当鼓励比超值嘉奖更有效

本节课教学中,我能注重发挥评价的作用,注重对学生学习状态及过程的评价。教学中,我与学生同处一个平台,真诚与学生交流,认真地倾听,相互地接纳和分享,及时地鼓励学生,对于学生的某些正确回答,我并没有夸他:“棒极了!”,“真聪明!”而是对他说:“你能答对,说明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但老师相信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孩子们听到这样的评价学习热情更高涨了,思维题更活跃了,他们有些想法是我的预设中不曾有的,所以我想在学生思维停滞不前的时候,恰当的鼓励比一味地:“你真棒”的超值嘉奖更有效。

教育是一门永远有遗憾的艺术。本节课大部分内容是以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学习的。但在整个上课过程中,我发现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在自主探究时,总是不是很投入,他们似乎也在想,也在做,但每次在合作交流前,他们都没有自己的想法,而是在小组中去听别人说,然后去附和别人的意见。课下我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说:“不用自己想,反正一会儿就合作了,听听别人是怎么想的就行了。”听了他们的话,我一直在想,小组合作是有利于解决问题,集体的智慧更有利于学生的多向思维。然而,这种学习方式也有它自身的缺陷:削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如果一个人解决不了问题,那可以依靠集体。如果将来的社会需要你独当一面的时候,你又如何去解决问题呢?因而,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这方面再多下些功夫,“巧”下些功夫,让孩子们在乐于独立探究、会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再去合作交流,这才是孩子们所需要的能力。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49160.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