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月度教案精选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撰写教案有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怎样才能写好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度教案精选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从引入到研究。

从学生的认知的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平滑过渡到矩形新知识上来,过渡自然,知识衔接很紧密,而且从中体现了矩形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联系和关系。展现给学生清晰的知识系统和结构。然后紧扣矩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来研究矩形的性质,引人入胜,提高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强烈愿望,达到了激趣导学的目的。此时秦老师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进一步深入,顺便提出学习目标,给学生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和任务,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探究。不足的是引入和矩形定义的给定这两个过程学生没有充分的体验。引入时应该给每个学生一个与老师展示的模型一样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去探求平行四边形在各种情况下的情形,这正好给学生开放思维的机会,其实学生根据已有的小学的经验完全能知道某一特殊位置的矩形。这样就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至学精神,体验到了生活中有无穷的科学奥妙。情感意识和价值观也得到了培养。

二、 学生思维、操作与老师的引导容为一体 。

秦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先画一个矩形,然后让学生由自己的感知来认识矩形的特点。这一点设计巧妙。学生前面有探究的欲望,有了探究的方向,而现在又有了研究的方法了,并且还指导小组合作,分工明确,所以学生从此就切入到探究的活动之中。这整个过程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学生有热情、有兴趣、有目标、有方向、有方法,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其中了。

三、小组的评价,激励性很强。

小组的探研,组内的合作和组间的交流开展得有色有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因陋就简 就地取材,例如给小组打分,把小组的共同的结果贴在黑板上等等。学生激情高涨,探索劲头十足,培养了学生不畏困难的毅力和勇气,提高了学生的交际交流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而老师也没有闲着,一直参与其中,并指导和引导他们,及时地评价学生。秦老师的导演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把握很准,完全没有主观的垄断和主导学生。而是时刻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让他们充分地表演和展示。

总之,秦老师设计此课 下了功夫。引导到位,组织严密,激情导趣,游刃有余,如鱼得水。教学方法先进灵活,语言干练,姿态亲和。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不畏困难的毅力和信心。课堂线条明朗,首尾呼应, 效果 明显,是一堂成功的好课,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

JK251.com延伸阅读

教案精选: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最新范文


提起教案,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用心编写教案才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进一步发展,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这篇《教案精选: 八年级物理说课稿最新范文》应该可以帮助到您。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学的。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密度社会生活》,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能。

二、学情分析:

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三、设计理念:

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在这节课打破教材结构,合理重组内容,使整个课堂既充实、严谨,又增强了科学性。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情理相济、动静相成和谐美。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和教师一道积极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点评。给获取成功的同学以祝贺,给遇到困难的同学以指引,给失去信心的同学以支援。

教师深挖本节课所能体现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这节实验活动课的内容就是依靠实验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常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利用这些“难题”来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其自发学习、自主探究、自行获解,实验中发挥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信心,与此同时,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获取知识。

四、设计思路: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过程与方法: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量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实践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都是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突出与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组间合作与汇报交流来实现。

3、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评价、评估,完成本节内容从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得出每一个问题的初步结论,并总结出每个情境中使用的方法。

合作学习:学生组内合作与集体合作是这一节课呈现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与智慧,积思广仪、众志成城。合作学习贯穿了教学的始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进行影响与渗透。

4、学法指导

在进行课程探究前,针对学习未知的方法、没有接触到的(自制教具)材料给予适量的方法提示;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鼓励实验方法的多样化,对于明显的思路和操作错误及时指导;在课题探究结束后,和学生一起对实验中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五、实验前的准备

教师根据实验可能用的器材进行相应的实验器材准备,并与实验管理员协调好,上课时一同协助提供学生所需器材。对实验室中没有的一些器材提前作好收集和准备,如大塑料可乐瓶、铅球、保鲜膜、油漆、木锯、废旧的课桌、台秤等。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所以可以进行适当的调课连着下午第四节的活动课进行两节课较好。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这段时间学习了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质量、体积,请问哪位同学能

告诉大家三者的关系呢?

生:三者的关系可用一表达式来说明: ρ=m/v

对于同种物质,它的密度不受 m 和V 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表述给予表扬,同时指出他们所述之处的不足,物质的密度受到状态的影响。)

师:我们还学习了测量质量和体积的仪器:天平和量筒。请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器材使用

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几位同学补充,使表达更完整。)

师:课下我有几个问题,请大家帮助我来解决,每个实验小组都选择了一个探究课题,采用

各种方法进行了探究,然后向同学们进行陈述报告。

(二) 课题选定和探究方案制定

教师依据学情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划分,每组大约十二三个人,全班共划分为四个小组,然

后采用抽签的形式进行探究课题的选择。然后小组内进行课题的研讨并制定实验方案,老师巡回观察,并

适当的进行指导。

探究课题:

1、铅球是铅做的吗?

2、测砖的密度

3、测课桌体积有多大

4、测量方糖的密度

(三)实验探究和汇报

各组制定完毕探究方案之后,根据方案进行相应的器材选择,完毕之后,按顺序各小组进行

实验方案的汇报并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

第一组:铅球是铅做的吗?

学生甲:我们从器材桌上选择了一个铅球,上面标的是6斤的铅球,为了得到精确的数据,

我们在课下用台秤测量了一下,其质量为2.9kg。

学生乙:(板书)m=2.9kg。

学生甲:在测量铅球的体积时,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没有合适的量筒,于是我们使用了水

槽,把铅球放入水槽中,用烧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没过铅球,用粘贴纸在此处作一标记。

学生乙:在学生甲的描述下进行操作。

学生甲:将铅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后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达到标记,记下注入的水的体积,即铅球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 V水= V铅球 = 0.38L

学生甲:根据 可计算出铅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铅=11.3g/cm3。

学生乙:(板书)ρ球

学生甲: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澄清了一个事实,铅球的基本成分是铁,而不是铅做的!请同学们对我们的实验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丙:有一种更直接的方法:测量铅球的体积,利用墙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测出铅球的直径d,根据球体的积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丁:为测量球的体积,我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自制量筒,利用直径足够大的透明塑料瓶,去掉顶端较细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贴一张纸条,用标准量筒量好100cm3的水,倒入瓶内,在纸条上画出液面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标记500cm3,将二者之间进行平分,用自制量筒测出铅球的体积。

师:大家太棒了!每个同学的想法都非常有创意,让老师受益匪浅,尤其是自制量筒。下面,哪组同学再为大家作一次汇报?

第二组:测砖的密度

学生甲:我们探究的课题是:测砖的密度。用天平直接测量砖的质量m。

学生乙:(板书) m=60.5g 。

学生甲:用量筒测量砖的体积时,我们发现砖放入水中时,砖具有吸水性,这样测出来的砖

的体积偏大。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

V水 ,让砖头吸饱水之后,再放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由此计算砖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演算)V水= 20cm3 V =60cm3

V砖 = V -V水= 60cm3- 20cm3= 40cm3

学生甲:也许我们的办法不是最好的,让大家提出更巧妙的办法。

(学生进行一番激烈的讨论,由学生代表发言,对改进的方法进行表述)

学生丙:砖吸水后会膨胀,同样体积会变大,为了克服砖的吸水性,我们采取在砖的表面涂

层油漆或包一层保鲜膜的方法。

学生丁:我在想,我们为什么不测量整块砖的密度呢?这样,我们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砖的

长、宽、高。计算出整块砖的体积。

第三组:测量方糖的密度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测量方糖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出几块方糖的质量m,然后除

以方糖的个数n,求出一块方糖的质量。

(板书)

学生甲:在测量体积时,我们想到一些方法来克服糖溶于水的问题,如包上保鲜膜等。后来我想起妈妈在沏糖水时,糖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于是我们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来测方糖的体积,实验中由于一块方糖体积较小,测量时误差较大,所以我们测量出几块方糖体积,再除以方糖的个数,求出一块方糖的体积。

学生乙:(进行操作,板书) V糖水=20ml V=25ml

学生丙: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来测方糖的体积,糖溶于水,但是糖不溶于油啊,如果我们用油来测体积,就避免了糖溶于水这一问题。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测方糖的体积,更让我们有新的思路。

第四组:测课桌体积有多大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课桌的体积有多大。我们利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这一点,采用测样本的方法,取和课桌一样的木料来测密度。我们先用台秤测一张课桌的质量m1,用天平测小木块的质量m2

学生乙:(板书)m1=15kg m2=28g

学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将木块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读出体积V2,计算木料的体积V样本。

学生乙:(操作并计算) V1= 40cm3 V2= 80cm3

V样本= V2- V1= 40cm3

学生丙:在测木块体积时,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不易操作,我有一个更便于操作的方法:

1.用细线将一石块系在木块下。2.将量筒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3.将石块先浸没在水中,读量筒中的

示数V2。4.将石块和木块一起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中的示数V3。5.木块的体积V=V3-V2。

(四)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

今天我很受感动,从同学们的身上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不断探索勇于克服困难的态度,同时,大家也教会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所收获。当然大家在实验操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够规范,例如:胶头滴管的使用。我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会做得更好。

教案范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季度范文精选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编写教案认识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你是否在烦恼教案怎么写呢?《教案范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季度范文精选》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希望你喜欢。

一、关于教材

《百分数的认识》它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小数的基础上以及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特别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教学基础上设计的。它是进一步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基础,特别是对于以后学习百分数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并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组织学生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1.依据学生学情,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发展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

2.具体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发现----综合概括等教法。

学法分析:

1.基于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记忆和模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具体方法: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综合概括等

3.通过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活动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关于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由网络调查表小学生最喜爱的动画片直接给出百分数,引出课题。

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的百分数,并教授百分数的正确读、写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大量生活中运用百分数的实例,启发学生思考百分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四个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百分数

其中探究活动一,回顾网络调查表小学生最喜爱的动画片,引出五洲小学四、五、六年级的调查表,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分数推算出百分数,由学生小练笔来加深这一推算过程;

探究活动二,这是课本上的案例,起初只给了学生三个球员罚中次数,引导学生讨论派几号球员更好,通过讨论结果启发学生考虑到另外一组罚球总数的数据,从而得出必须知道每个人罚球总数,看每人罚中的数占罚球总数的百分之几?用百分数描述每个球员的命中率;

探究活动三,利用种子发芽实验,给出十组数据,让学生感受到分别用分数、通分后的分数和百分数表示的发芽率,哪一种能更直观的体现出发芽率的高低,进而让学生理解百分数便于比较的优势;

探究活动四,再一次将生活中百分数的实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说出百分数在句子中的含义,理解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表示的是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通过板书再加强学生们的理解,最后通过趣味成语再一次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百分数的读法、写法和意义。

2、通过教师寄语让学生思考99%的汗水再加上1%的灵感等于成功这句话的含义!

四、关于板书设计

因为运用了大量多媒体课件,因此,板书就要简洁、明了,我主要呈现出课题、由分数推算出百分数的过程和百分数的写法及意义,让学生可以通过板书了解到本课的主要内容及重难点

[教案借鉴] 八年级数学教学思考之三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案借鉴] 八年级数学教学思考之三》。

1.初中阶段,求函数解析式一般采用待定系数法.用待定系数法解题,先要明确解析式中待定系数的个数,再从已知中得到相应个数点的坐标,最后代入求解.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时,有三种方式假设:一般式y=ax2+bx+c(a≠0)、顶点式y=a(x-h)2+k(a≠0)、交点式y=a(x-x1)(x-x2)(a≠0,x1、x2是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两交点的横坐标),我们要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函数解析式进行假设.

2.存在性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数学问题,通常作为中考的压轴题出现,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假设其存在,画出相应的图形;然后根据所画图形进行解答,得出某些结论;最后,如果结论符合题目要求或是定义定理,则假设成立;如果出现与题目要求或是定义定理相悖的情况,则假设错误,不存在。

3.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对于某些不确定的情况,如由于时间变化引起的数量变化、等腰三角形的腰或底不确定的情况、直角梯形的直角不确定情况、运动问题、旋转问题等,当情况不唯一时,我们就要分类讨论。在进行分类讨论时,要根据题目要求或是时间变化等,做到不重不漏的解决问题。

4.动点问题,首先从特殊的运动时间得出特殊的结论,再变为说明在任意时刻,里面存在的普遍规律,对于此类问题,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先用运动时间的代数式表示出运动线段以及相关一些线段的长,然后通过方程或比例求出运动时间.

5.求最短路线问题,它与求线段差最大值属于同一种典型题的两种演化,都是利用了轴对称的性质来解决问题,前者用的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后者使用的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知道负整数指数幂=(a≠0,n是正整数).2.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3.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难点: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堂知识使学生懂得任何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能利用事物之间的类比性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1.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m?an=am+n(m,n是正整数);(2)幂的乘方:(am)n=amn(m,n是正整数);(3)积的乘方:(ab)n=anbn(n是正整数);(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m÷an=am?n(a≠0,m,n是正整数,m>n);(5)商的乘方:()n=(n是正整数);2.回忆0指数幂的规定,即当a≠0时,a0=1.3.你还记得1纳米=10?9米,即1纳米=米吗?4.计算当a≠0时,a3÷a5===,另一方面,如果把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m÷an=am?n(a≠0,m,n是正整数,m>n)中的m>n这个条件去掉,那么a3÷a5=a3?5=a?2,于是得到a?2=(a≠0).二、总结:一般地,数学中规定:当n是正整数时,=(a≠0)(注意:适用于m、n可以是全体整数)教师启发学生由特殊情形入手,来看这条性质是否成立.事实上,随着指数的取值范围由正整数推广到全体整数,前面提到的运算性质都可推广到整数指数幂;am?an=am+n(m,n是整数)这条性质也是成立的.三、科学记数法:我们已经知道,一些较大的数适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有了负整数指数幂后,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例如:0.000012=1.2×10?5.即小于1的正数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位数只有1位的正数,n是正整数.启发学生由特殊情形入手,比如0.012=1.2×10?2,0.0012=1.2×10?3,0.00012=1.2×10?4,以此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有0.0000000012=1.2×10?9,即对于一个小于1的正数,如果小数点后到第一个非0数字前有8个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时,10的指数是?9,如果有m个0,则10的指数应该是?m?1.

[教案必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本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做好教案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怎样写好自己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案必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本》,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本节课。

第一, 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快乐学习。

第二, 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初中《体育与健康》____ 教学模块____ 必修单元的______ 技术,______ 直接影响学生的______ 素质,在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其技术动作并不复杂,但要是学生做到____ _就比较困难,所以师生都应高度重视,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第三,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____ 的基本知识,形成正确的概念。

2、通过学习,使大部分学生掌握____ 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____ 素质。

3、培养学生______ 精神。

第四,重点和难点。根据___ 的技术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可确定本课的

重点是:

难点是:

可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习突破次重点和难点。

第五,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主题学生是 年级学生,共40人。由于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较差,但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知识兴趣较高,根据此特点,本课采用直观的教学原则,利用学校现有场地和器材,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第六,教法和学法

本课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利用讲解、示范、启发、问答和纠正错误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题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利用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使学生掌握______ 的技术,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______ 素质。

第六, 教学过程。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可将本课教学分为引入情境阶段、激发动机阶段、技能学习阶段、总结整理阶段。

激发动机阶段包括

1课堂常规 ,包括正队、检查人数、师生问好等,使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2向学生宣布本课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

激发动机阶段包括:

1学生热身,进入运动状态,防止运动损伤出现。

2(新内容的辅助练习)进一步热身,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新技能的学习奠定基础。

技能学习阶段:

1学生观看教学录像,了解__ 的基本知识,教师提出观看目标,学生讨论__ 技术动作,形成模糊概念。

2教师利用挂图向学生讲解示范动作,学生模仿教师动作。讲解时注意重点和难点,示范时注意分解动作和示范速度,以侧面示范为主,正面示范为辅,使学生看的更清楚。

3徒手练习,使学生初步体验动作和初步形成动作。

4分组练习,教师指导、观察学生练习,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练习感受。使学生基本形成动作。

5.游戏或比赛,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情况。

总结整理阶段:

1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指导学生做放松操,使学生身心。

2教师总结学习情况,回收器材,宣布下课。

第八: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本课需要场地为————

需要器材为———

第九:本课的练习密度为35%,学生平均心率为140/分钟。

第十:本课遵循客观事物认识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课堂教学合理,气氛活跃,能完成教学目标。

【教案参考】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教案必不可少。什么样的教案比较高质量?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案参考】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情景引入

1、计算比赛

(1)男生和女生比赛,比一比哪队算的又对又快.

(2)小组内交流.

2、看图列式(12页练习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填写.

3、完成13页练习3题)

(1)都有哪些人来买票,你还知道什么?(说图意)

(2)你想帮助笑笑买给谁票?应收多少钱?你是怎么想的?

(3)与小组同学交流.

4、全班汇报.

5、完成课本13页练习4题。

6、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介绍乘法口诀的历史:学生读收集的资料.

2、教学 例题

看图用乘法口诀计算叶子的总数.

3、学习例2.小熊数图形个数是5个5个数的,你能帮它用一个乘法口诀算出图形的总个数吗?

4、二年一班老师带领8名同学去公园游玩,每张门票6元,超过6人每张门票5元,你能老师用一个乘法口诀算出一共要付多少钱吗?

5、学生自学例4.明明家住在五楼,他每上一层楼要上8个台阶,你知道明明从一楼到家要走多少个台阶吗?

6、全班交流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每支铅笔5角钱,红红要买4支铅笔要用多少钱?买9支呢?用乘法口诀计算.

2、判断题:

(1)每公斤苹果5元,买3公斤苹果用的钱数为5×3=15(元) ( )

(2)5个5的和是20.( )

(3)2个5加上7个5的和是55.( )

(4)6个5减去1个5是5个5,用乘法表示是:5×5.( )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案必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高质量的教案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必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

说教材:

本小节在学生认识了一格代表2个单位、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两个例题继续介绍一些常见的条形统计图:一种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对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数据的表示方式,以及条形统计图的作用,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下一阶段学习折线统计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和前几册教材的要求相同,我们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制作条形统计图,只要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就可以了,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知识发展水平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及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会看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3)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说教学方式方法:

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本节课的内容简单,发挥优生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及图

某商店六月一季度矿泉水销售情况统计表(略)

学生完成统计图、

(复习旨在回顾旧知调起学生知识基础,为本节内容做好知识铺垫)

过渡:统计图还可以怎样画?(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二、直接出示教材上的横向条形统计图(空白)。

学生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自行完成统计图。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横向条形统计图。此时,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是很开放的,例如,有的学生只是把纵向条形统计图进行90度旋转,得到的横向统计图横轴与纵轴的方向始终与规范的统计图不一致(其实,这些“统计图”也同样反映这些数据的状况,只是不够规范而已)。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再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最后,让学生讨论一下: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应该少进些?并说明理由。通过讨论,使学生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决策,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这部分属于知识拓展,这也是学习本节课的根本目的所在,学到了数学知识要为我们生活所用)

四、课后习题指导,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课后小记:

本节课的知识较为简单,容易理解,学生踊跃参入学习,学习效果好,组内学习气氛热烈,设计出了不同形式的统计表(只是不够完善而已)。但是在教学中对学生画统计图的水平估计过高,从而导致浪费太多时间,这是因为课前准备不充分造成的,如果在课前每组学生制作一份空白图样,将会使教学效果更加完美。

月度教案精选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例


充分准备一份教案是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所在,教案在我们的教学生活当中十分常见,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子的?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月度教案精选 认识人民币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这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是学习人民币计算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a.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

b.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经历,但指向、方法不明确。

c.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d.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三、设计理念

a.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b.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c.“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

四、说教法: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购物经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购物经验,将数学融入现实生活当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是亲切的,是现实的,是触手可及的,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b.在理解元、角、分关系的过程中,我创设了购物情境,让学生帮我取出1元钱,通过交流各种不同的取法,使学生明白1元=10角。

c.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间简单的换算。

d.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购物活动: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a.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中,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受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b.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此时学生的课堂小主人地位得到张扬,而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3.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a.在导入部分中,“存零花钱”这一环节渗透了让学生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b.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国徽”,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不要损坏它。

c.在模拟超市过程中,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分层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层:认一认,感知人民币的种类繁多

第二层:分一分,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第三层:拿一拿,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第四层:换一换,体验人民币之家按的内在联系

第五层:买一卖,感受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第六层:说一说,提高认识

2022教案推荐 八年级数学教学思考(篇五)


无论何时,教案都是我们准备教学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更好的教学,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好的教案都有哪些内容?为了解决大家烦恼,小编特地收集整理了2022教案推荐 八年级数学教学思考(篇五),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名教师,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关系与完成教学任务密切相关。教师面对的学生,而不同于其他职业所面对的对象。学生具有特殊性,也就决定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同于其他的职业。

而这种师生关系也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重要问题,从教师方面讲,教师以平等、诚恳、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的发展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从学生方面讲,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缩进学生与老师的心理距离,学生乐于从教师身上接受大量知识和和教育信息。

教师的一个激励、一个眼神,都能使学生从中得到期待的答案,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今天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

教案精选: 数学说课稿 月度范文精选


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小编为你推荐《教案精选: 数学说课稿 月度范文精选》,希望您喜欢。

一、教材分析

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更是从“变量说”到“对应说”,这是对函数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也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集合的思想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

本节《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从集合间的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数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学习函数这一章的其它内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二、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对上述对教材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函数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应该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一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变量观点下的函数定义,并具体研究了几类最简单的函数,对函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本书第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这为学习函数的现代定义打下了基础。

2、不利因素:函数在初中虽已讲过,不过较为肤浅,本课主要是从两个集合间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是一个抽象过程,要求学生的抽象、分析、概括的能力比较高,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四、目标分析

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用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会求一些最基本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2、通过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知识以及逻辑思维、建模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对函数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超越的创新品质。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一方面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另一方面,依据本节为概念学习的特点,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

学法方面,学生通过对新旧两种函数定义的对比,在集合论的观点下初步建构出函数的概念。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建构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概念,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求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情景1:提供一张表格,把上次运动会得分前10的情况填入表格,我报名次,学生提供分数。

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情景2:汽车的行驶速度为时过早8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距离y与行驶时间x之间的关系式为:y=80x

情景3:某市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图:(图略)

提问(1):这三个例子中都涉及到了几个变化的量?(两个)

提问(2):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值确定后,另一个变量将如何?(它的值也随之唯一确定)

提问(3):这样的关系在初中称之为什么?(函数)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在创设本课开头情境1、2的时候,我并没有运用书中的前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我改成提供给学生一张运动会成绩统计单。是为了创设和学生或者生活相近的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引人入胜,第二个例子我改成一道简单的速度与时间问题,是因为学生对重力加速度的问题还不是很熟悉。同时这两个例子并没有改变课本用三个实例分别代表三种表示函数方法的意图。

这样学生可以从熟悉的情景引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1、引导分析,探求特征

思考:如何用集合的语言来阐述上述三个问题的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并不急着让学生回答此问,为引导学生改变思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进入本节课的重点。这里也是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的体现,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引。

提问(4):观察上述三问题,它们分别涉及到了哪些集合?(每个问题都涉及到了两个集合,具体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问(5):两个集合的元素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对应)

及时给出单值对应的定义,并尝试用输入值,输出值的概念来表达这种对应。

2、抽象归纳,引出概念

提问(6):现在你能从集合角度说说这三个问题的共同点吗?

[设计意图]学生相互讨论,并回答,引出函数的概念。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

板书:函数的概念

上述一系列问题,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学生心情愉悦的氛围中,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3、探求定义,提出注意

提问(7):你觉得这个定义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剖析概念,使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便于理解记忆。

2、例题剖析,强化概念

例1、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

(1)

(2)

[设计意图]通过例1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单值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例2、(1) ;

(2)y=x-1;

(3) ;

(4)

[设计意图]首先对求函数的定义域进行方法引导,偶次方根必需注意的地方,其次,通过(2)(3)两道题,强调只有对应法则与定义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相同的函数。而与函数用什么字母表示无关,进一步理解函数符号的本质内涵。

例3、试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1)

(2)

[设计意图]让学体会理解函数的三要素。

4、巩固练习,运用概念

书本练习P24:1,2,3,4

5、课堂小结,提升思想

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把握,将对学生形成的知识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七、教学评价

1、我通过对一系列问题情景的设计,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实现对本课重难点的突破。

2、为使课堂形式更加丰富,也可将某些问题改成判断题。

3、在学生分析、归纳、建构概念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理解的偏差,教师应给予恰当的梳理

4。本节课的起始,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更理想的教学情景。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50063.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