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热搜课件: 《快乐的小鸟》教案其五

时间:2022-10-23 两只小鸟教案 《快乐的一天》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每位老师都需要重视教案课件的准备工作,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热搜课件: 《快乐的小鸟》教案其五》,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的快乐。

2、喜欢爸爸妈妈。

二、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录音磁带《快乐的小鸟》。

3、两棵大树图片。

三、活动过程

1、看图片理解诗歌的内容:

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自由的看看、讲讲。

“图片上有什么”?“你觉的这小鸟快乐吗?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幼儿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表演配乐诗朗诵。

提问:“听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话想说?”

重复欣赏诗歌。

提问“诗歌的名称叫什么?”“谁是快乐的小鸟?谁是两棵大树?”“我爱在两棵大树之间干什么?”M.Jk251.Com

3、幼儿自主表演:

教师两棵大树的背景,幼儿边听录音,边自主表演。

4、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回家念给爸爸妈妈听,并请爸爸妈妈扮演大树,幼儿扮演快乐的小鸟,开展亲子游戏活动,并积极听取家长的反馈。

四、活动结束

1、

2、

JK251.com延伸阅读

热搜教案: 中班教案其五


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有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教案在我们教师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写出一份教学方案需要经过精心的准备,教案该怎么写?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热搜教案: 中班教案其五》。

【设计意图】可乐、橙汁是孩子们平常很爱喝的饮料,而喝完后的饮料瓶大家往往是随手一扔。如何利用这些废旧物品呢?我们设计了“好玩的瓶子”这一体育活动,引导幼儿自己玩瓶――合作玩瓶――集体玩瓶,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锻炼体能,发展创造性思维,增强合作意识,体验运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玩饮料瓶,发展跳跃能力、臂力以及肌体的协调能力。

2.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情绪。

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4.发展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教师与幼儿、家长一起收集好各种饮料瓶子。

2.幼儿每人一只饮料瓶,内装大半瓶水。

3.录音机、音乐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准备动作

幼儿听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

准备活动不仅让幼儿进行了走、跑、跳等预备练习,而且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自由玩瓶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自由玩瓶的兴趣。在玩瓶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玩了哪些花样,抓住关键的几个动作,让幼儿集体练习,特别是对立定跳远的动作要加以规范的指导。

让幼儿自由玩瓶,使幼儿成为了活动的'主体,能更好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老师深入观察,了解幼儿动作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教育。

三、小组玩瓶

1.师:现在请小朋友找自己的小伙伴,五个小朋友为一组,把你们手中的瓶子摆一摆,想一想能怎样玩?

2.幼儿组合玩瓶,教师巡回观察各小组的玩法,并参与游戏,对与众不同的玩法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更好地发展其创造性思维。教师参与游戏能使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得到及时的交流,并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四、集体玩瓶

师:这么多瓶子放在一起可以怎么玩呢?

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让幼儿说说大家把瓶子放在一起像什么,整个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设计评析】

把人们在生活当中要丢弃的饮料瓶当成一种体育器械来进行活动,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创造意识。在活动中,幼儿独立或自由结伴进行练习,充分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合作性,为其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课件范本] 托班教案:雪地上的小鸟其五


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活动的依据,一份优质的教学方案往往来自教师长时间的经验累积,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课件范本] 托班教案:雪地上的小鸟其五》,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名称一:雪地上的小鸟

目标:

听懂故事所表达的意思

材料:

教学挂图、故事录音《雪地上的小鸟》,纸折的鸟一只

过程:

1.教师出示纸折的小鸟与幼儿打招呼: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鸟飞飞。今天我要讲―个故事给你们听。

2.教师随着故事录音的情节发展,逐一出示图片。

――还记得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3.教师讲故事,幼儿边听老师讲故事边看图书。

4.教师重复讲故事,鼓励幼儿跟老师学说简单的语句:是谁在唱歌?小鸟,你冷不冷等短句。

提示:

1.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此内容时,参与活动的幼儿可以轮流进行,以便幼儿能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互动、交流。

2.活动后,可将幼儿用书让幼儿带回家与父母一起阅读。

3.故事的录音内容可经常让幼儿倾听。

4.教师可将教学挂图裁剪开后,制作成一本大图书。

热搜课件: 中班教案其七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有了严谨的教案课件,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如何从优质的教案课件中借鉴有益的知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热搜课件: 中班教案其七”,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活动设计】

本节课是中班上学期主题三《落叶飘飘》中的一节数学活动,此活动是在幼儿已掌握5以内数的形成的基础上开展的,同时又为进一步学习10以内数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4-5岁是幼儿数概念初步形成的阶段,而中班数概念发展的关键经验就是运用序的观念排出10以内的自然数列,理解数列中数的顺序和数差关系。此次活动,我引导幼儿观察两组物品数量上的不同,并通过思考和操作,帮助幼儿感知和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4-5岁的幼儿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结合中班幼儿对数的概念的建立必须借助于具体事物和形象的特点,在活动中我创设了有趣的小兔采蘑菇情境,让幼儿在情境的交互中,在与操作材料充分接触中,动手动脑,自己探索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乐于动脑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2、能够用多种途径解决数学问题,尝试逆向思维能力。

3、学习6的形成,区别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活动重点】能动脑、操作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学习6的形成。

【活动难点】区别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掌握5以内数的形成。

物质准备:情境PPT,小兔卡片、筐子卡片、蘑菇卡片每人6个,小筐、有问题小红花每人一朵。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5的组成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指导语:小兔们相约一起去采蘑菇,瞧,一共来了几只小白兔啊?

PPT出示草地上4只小兔,树后面一只小兔。

(二)引导幼儿复习5的组成

小结:4只小兔添上1只小兔是5只小兔,4添1是5。

二、初步学习6的形成,感知5添1是6

(一)迟来的小兔,初步感知5添1是6

1、指导语:正当小兔们要出发时,小蓝兔又匆匆忙忙的赶来了,那现在有几只兔子了?你怎么知道的?

2、幼儿回答。

3、师引导幼儿小结:5只小兔添上1只小兔是6只小兔,5添1是6。

(二)小兔分筐,加深对6的形成的认识

1、指导语:小兔们要提着篮子采蘑菇去了,请你们帮他们分一分篮子吧。

2、幼儿操作。

3、指导语:小朋友们发现什么问题了?那怎么解决呐?

PPT出示6只小兔,5个篮子。

4、幼儿操作并表述。

小结:5个篮子添上1个篮子是6个篮子,就和小兔一样多了,5添1是6。

三、听音取物,进一步感知5和6多一少一的关系。

(一)听音取物,帮小兔分蘑菇。

指导语:许老师也帮小兔采了许多蘑菇,你们猜猜我采了几个蘑菇啊?咱们做一个听音取物的游戏,我拍了几下手就是采了几个蘑菇。

提问:我采了几个蘑菇?小兔和蘑菇一样多吗?怎么样能让它们变得一样多?

(二)幼儿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小结:5个蘑菇再添上1个蘑菇是6个蘑菇,就和小兔一样多了,5添1是6,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6只小兔有1只去别的地方采蘑菇了,就和蘑菇一样多了,6去掉1是5。

情境结束:小兔们采到了蘑菇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四、自主操作,巩固5和6的关系。

(一)送红花

指导语:小朋友们真厉害,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帮小兔解决问题,小兔子送给你们每人一朵小红花。

出示有问题红花:5片红色花瓣,1片黄色花瓣。

指导语:这朵小红花有什么问题吗?我们怎么样才能把它变成一朵真正的小红花呐?

(二)幼儿操作并表述。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5片红色的花瓣再添1片红色的花瓣,就变成6片红色花瓣的小红花了。5添1是6;还有的小朋友说,6片花瓣,去掉1片黄色的花瓣,就变成5片花瓣的小红花了,6去掉1是5。

五、奖励红花,自然结束活动。

[热搜课件] 雪教案其六


当我们提起教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教案吧。教案可以围绕我们学校的各方面来写,一份完整的教案有许多内容,如何才能写好教案呢?本站收集整理了一些“[热搜课件] 雪教案其六”,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4.学会细心观察周围事物,感受冬的寒冷,雪的美丽。

教学重点: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冬的寒冷,学会细心观察周围事物雪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写的《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2.介绍诗人: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学习古诗

1.读题目。

2.出示古诗的视频。自读古诗,指名读。生评,再读。师范读,生齐读。

3.读第一二句诗,你读懂了什么?认识“衾”和“枕”。预设:“衾”指被子;“枕”指枕头。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讶”字,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

4.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那么,诗人醒来,听到了什么?读三四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用“因为…所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因为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所以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你们看这是从听觉(闻)写出雪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5.再读古诗,体会意境。

6.从听觉、视觉、触觉等方面说说“雨”的特点。(预设:春天的雨,是最柔和的。如果春雨来了,你试着让雨水拂拭自己的脸,那种感觉是温柔的,就像妈妈轻轻地摸着你的脸,非常舒适。而小草们、鲜花们有了春雨的滋润,一定会更加鲜艳了。春雨,是它们的营养品。夏天的雨,是最激情的。雨打在屋檐上,玻璃上发出‘哗啦啦“的声音,让人不禁认为夏雨就像一只发了疯的蜜蜂,不停在鸣叫。被夏雨打到脸上的滋味可不好尝,它像一块小石头扔到脸上,很疼的。秋天的雨,是春天的雨和夏雨的结合。有时秋雨细细绵绵的飘扫在大地,有时却像发哮似的降散。不过,秋雨是丰收果实的使者。下了秋雨,农民伯伯心里也轻松多了,因为丰收的日子到了。冬天的雨,像一位古时候的女子,很少露面的。如果说冬天的雨,恐怕是雪了吧。它絮絮扬扬地飞舞在天空中。这时候,孩子们可高兴着呢,又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把了。雨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清新,每次下完雨,大地就像过滤般的清新。)

7.背诵古诗。

三.作业

1.用泡泡泥做雪花。

2.给爸爸妈妈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讲讲古诗的意思。

热搜课件: 7的乘法口诀教案其六


教师上课前最好是准备一份教案,通过不断的写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教案中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逐步成熟起来。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欢迎大家阅读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热搜课件: 7的乘法口诀教案其六》。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能力点:

使学生能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点: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7--9的乘法口诀。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难点:7--9的乘法口诀。

课时安排:

1、7的乘法口诀4课时

2、8的乘法口诀3课时

3、9的乘法口诀4课时

4、整理复习1课时

1、7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2、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能力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每人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七巧板,介绍:这是我们祖先很早就发明的七巧板,它是由七个小图形组成的。只要你喜欢开动脑筋,这七个神奇的图形就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摆一摆,看能摆出那些可爱的图案。

学生独立拼摆,在班里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用这七个七巧板摆自己喜欢的图案,那你们看七巧板还能摆出哪些可爱的图形?

出示教材第72页例1的图案和统计表。

二、自主探究:

1、师:有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老师想知道拼摆这些图案一共用了多少个七巧板?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学生汇报。

师: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2、完成统计表。

仔细观察统计表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测:每多摆一个图案就多用7个七巧板。

1个7是7,2个7是14,……7个7是49。

3、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学生独立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小组合作编出口诀。

师: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编出了7的全部口诀,那我们就用读的方式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

交流一下编口诀的方法。

4、比一比谁先记住7的全部口诀。交流记口诀的方法。

5、对口令。(师生、生生)

三、拓展应用:

1、一个星期有几天?2个星期有几天?3个星期有几天?4个、5个、6个、7个呢?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计算,说口诀。

7×37×57×67×47×77×2

7×13×75×72×76×46×5

4×76×75×21×76×65×4

3、游戏:邮递员送信。

35214228

7×57×65×74×73×77×4

6个75个76×77个34个7

4、73页第4题。

学生说明图意,你能提出问题吗?自己独立解答。

5、7×2+77×5+77×7-7

这三题可以怎样计算?能用乘法口诀计算吗?哪句口诀?

6.:开放题:如果忘记了7*6=?你可以怎样想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点:

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点: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

教学重点: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7的乘法口诀。

2、对口令。

3、填空:

二七()四()二十八三七()

()三十五六七()()七四十九

三五()()七得七三四()

4、看卡片说得数和口诀。

7×57×37×66×45×2

7×27×47×76×56×2

5×76×63×75×54×7

5、看数说它是由几和几相乘得来的。

1221281635144236

二、自主探究:

教室里要摆3行花,每行7盆。一共要摆多少盆?

水彩笔每盒5元,买7盒,?

问:要求问题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分析计算,再交流想法。

三、拓展应用: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

请将本月的日历记录在上表中。

1、第一个星期日是()号;第二个星期日是()号;

第三个星期日是()号;第四个星期日是()号。

2、仔细观察着四个数字,你有什么发现?根据你的发现解决下面的问题。

第二个星期日是()=()+7×();

第三个星期日是()=()+7×();

第四个星期日是()=()+7×()。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初步知道“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难点:

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什么是“倍”,(板书:倍的认识)你对“倍”有哪些了解?你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动手摆小棒,用小棒摆正方形。

你摆了几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4根?

摆两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是几个几?摆三个、四个呢?

2、师: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问:4的3倍是几个几?

你能摆出4的3倍吗?但不摆正方形。说一说自己摆的是几的几倍。

3、指着2个4根问:它可以说成什么?谁能摆出4的2倍?

4、把下面的说成几的几倍或几个几。

3个2、2个5、4个6、3个5。

2个3倍、5的1倍、4的6倍、3的4倍。

5、师:这还有一道难题,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例3: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应该怎样摆?谁有办法?小组合作摆一摆。

汇报:第二行摆几个圆?为什么?怎样摆能清楚的看出来?

用数学算式怎样计算出来?为什么?

三、拓展应用:

1、画一画。

第一行画:

第二行画:

第一行的2倍、第一行的3倍、第一行的4倍、第一行的5倍。

小组里1人画一个。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2、教材76页的做一做。学生先自己摆一摆,再说一说第二行该怎样摆?怎样算的?

3、老爷爷昨天买了2个鸡蛋,今天他买的是昨天的3倍,请你算出他今天买了几个鸡蛋?学生计算,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练习十七的第1题。学生看清题意,然后填空。

5、练习十七的第2、4题。独立思考,然后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为什么。

6.开放题:玩具店里有8辆小汽车,补充一条信息,和一个问题,并计算出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

从情景图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借助线段图或学具操作,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6的5倍是多少?7的2倍是多少?

列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周末的大扫除同学们都在认真的打扫卫生,出示例4的主题图。问: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擦桌椅的有几人?

2、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讨论这道题如何解决。

3、汇报:怎样摆的',怎样列式的,为什么?

教师画出线段图。

擦桌椅的人数是7的2倍,求擦桌椅的有多少人,也就是求2个7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小组中再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问:求跳蹦床的小兔有几只?也就是求什么?如何列式?

2、出示动物园的情境图。

熊猫2只,

猴子的只数是熊猫的3倍,

斑马的只数是熊猫的4倍,

孔雀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羚羊比斑马多4只,

学生任选问题进行解决,并说一说解决的方法和想法。

3、根据算式摆一摆,说一说。

3×45×2

4、开放题:你在生活中哪遇到关于倍的问题,举出例子。

一人说,一人解决。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动手操作,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摆一摆:

(1)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两个三角形、摆4个三角形、摆5个三角形。

2个3根可以说成3的()倍。

4个3根可以说成3的()倍。

5个3根可以说成3的()倍。

学生边摆边填,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摆圆片,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6个圆,你能看图说一句话吗?

(3)第一行摆3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

(4)第一行摆7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了几根?

2、算一算。

(1)7的6倍是多少?4的5倍是多少?

3个7是多少?2的7倍是多少?

(2)苹果有5个,桃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桃有几个?

(3)一支铅笔6角钱,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支铅笔的7倍,一支钢笔多少钱?

(4)小红今年5岁,妈妈的岁数是他的6倍,妈妈今年几岁?

二、拓展练习:

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6倍,第一行有几个圆?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小猴的只数是小兔的3倍,小猴有几只?

让学生思考,这个题能解决吗?为什么?怎么办?

3、小华有5本画报,故事书的本数是画报的7倍,?

学生补充上问题后,再解决。说出解决的想法。

4.清选初数来写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7.28.6.4.7.42.36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54949.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