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英语下册unit13单词表人教版
unit13
cuben.
sailorn.
marinern.
benefitv.n.
benefitfrom
transportn.v.
propertyn.
rangev.
planktonn.
alltheway
moleculen.
uniqueadj.
hydrogenn.
atomn.
oxygenn.
relativeadj.
solidn.adj.
freezingadj.
salinityn.
dissolvev.
pureadj.
grammen.
densityn.
relationshipn.
massn.
volumen.
cubicadj.
kilogrammen.
floatv.
takeadvantageof
decreasev.
capacityn.
substancen.
centigradeadj.
absorbv.
giveoff
thusadv.
stableadj.
sensitiveadj.
steadyadj.
motionn.
denseadj.
trustv.
callin
nurseryn.
estuaryn.
tiden.
mammaln.
reproducev.
pollutantn.
erosionn.
recreationn.
avarietyof
gallonn.
definev.
高一下学期英语单词表(unit17)
unit17
△madamecurie居里夫人(法国籍波兰科学家)
△pearls.buck赛珍珠(美国女作家〕
△motherteresa特丽萨嬷嬷
inspirevt鼓舞;感动;激发;启示
admirevt钦佩;赞赏
generousadj慷慨的;大方的
cheerfuladj愉快的高兴的
meanadj卑鄙的;吝啬的
tenseadj紧张的;拉紧的
dulladj迟钝的;无趣的;呆滞的
dishonestadj不诚实的
championn冠军;得胜者;斗士
△thesouthpole南极
△thenorthpole北极
△polaradj两极的;极地的
△antarctican南极洲
milen英里
△sledn雪橇
aroundthecornern即将来临;在拐角处
stormyadj暴风雨的;多风暴的;激烈的
threatenvt恐吓;威胁;预示(危险)
diedown变弱;平息;消失
△thawvt解冻
△slopen斜坡;斜面;倾斜
bottomn底部;尽头
optimisticadj乐观的
△expeditionn远征;探险队
workdayn一天的工作时间;工作日
△woozyadj眩晕的;虚弱的
somehowadv某种方式;莫明其妙地;不知怎么地
sheltern掩蔽;掩蔽处;避身处
regretn遗憾;悔恨;抱歉;歉意vt为…感到遗憾;后悔
△soloadj单独的
extremeadj极端的;极度的;偏激的
extremelyadv非常地;极其地
climaten气候
valuevt“重视;估价;评价n价值;价格
△helenthayer海伦•塞娅
pianistn钢琴家;钢琴演奏者
△oprahwinfrey欧普拉•温弗丽
δpersonalityn入物;个性;人格
cometotermswith甘心忍受(不愉快的处境)
bothervt烦扰;打扰vt烦恼;操心n麻烦;烦搅;不便
famen名声,名望
promisenvt(有)前途;允诺;答应
kindergartenn幼儿园adj幼儿园的;启蒙阶段的
hardshipn困苦;艰难;贫困
bearvt忍受;承受;负起
△disciplinen纪律;学科
△self-improvementn自我改善;自我修养
scholarshipn奖学金;学问
graduationn毕业;毕业典礼
△chicagon芝加哥(美国城市)
△autographn亲笔签名;手稿
高一下学期英语单词表(unit19)
unit19
△producen产量;产物;农产品
protectionn保护;防卫
△diken堤坝;排水沟
△sugarcanen甘蔗
△arableadj可耕的;适于耕种的
techniquen技术;技巧;方法
△fertilizationn施肥;授精
△fertilisern肥料;化肥
△fertilisevivt施肥;使肥沃
irrigationn灌溉;冲洗
△modernisevt使现代化
pumpn泵;抽水机vt(用泵)抽(水);抽吸
seedn种子;萌芽
△seedbedn苗床
technicaladj技术的;技术上的
importn进口;引入;进口货vtvi进口;输人
△delegationn代表团;授权;委托
productionn总产量;产品;生产
dependon依*;信赖;取决于
methodn方法;办法;方法论
△shortagen不足;缺少
△greenhousen温室;花房
rootn根;根部
insectn昆虫
△gm(=geneticallymodified)转基因
△geneticallyadv由基因决定的;与遗传有关的
△genen基因;(遗传)因子
△modifyvt更改;修改;修饰
tobaccon烟叶;烟草制品;抽烟
△watermelonn西瓜
△soybeann大豆
△seedlessadj无子的
goldenadj金色的;黄金的
tien领带;领巾;鞋带
discoveryn发现;被发现的事物
gardenvtvi从事园艺;栽培花木
gardeningn园艺;造园术;园林工作
gardenern园丁
wisdomn智慧;学识;明智的行为
practicaladj实际的;实践的;实用的
guiden向导;有指导意义的事物vt指导;管理;领带
firstlyadv第一;首先
sowvtvi播种;散布;使密布
conditionn条件;状况
soiln土壤;土地;国土
weedn野草;杂草vt除草;铲除
removevt移动;搬开
△ploughvt耕;犁耕n犁
andsoon等等(表示列举未尽)
sunflowern向日葵
△proverbn谚语;俗语;常言
sunsetn日落;衰落时期(尤指人的晚年)
△morrrown(古)(诗)次日;翌日;早晨
△cacklevi(鸡等下蛋后)咯咯叫;咯咯地笑
i
iiceicecreamideaidealidentifyidentityi.e.ifignoreillillnessillustrateimageimaginationimagineimmediateimmediatelyimpactimpatientimplicationimplyimportimportanceimportantimposeimpossibleimpressimpressedimpressionimpressiveimproveimprovementininabilityinchincidentincludeincludingincomeincreaseincreasinglyindeedindependenceindependentindexindicateindicationindirectindividualindustryinevitableinevitablyinfectinfectedinfectioninfectiousinfluenceinforminformalinformationingredientinitialinitiallyinitiativeinjuryinjuredinjuryinkinnocentinsectinsertinsideinsistinstallinstanceinsteadinsteadofinstituteinstitutioninstructioninstrumentinsultinsultinginsuranceintelligenceintelligentintendintendedintensioninterestinterestedinterestinginternalinternationalinternetinterpretinterpretationinterruptinterruptionintervalinterviewintointroduceintroductioninventinventioninvestinvestigateinvestigationinvestmentinvitationinviteinvolveinvolvedinvolvementironirritateirritatedislandissueititemitsitself
criterionn.(复数criteria)标准;尺度
stickwith继续支持;保持联系
throughthickandthin不顾艰难
pulloutof从……中退出
summaryn.总结;概要
percentagen.百分比;百分率
frequencyn.频率;频繁
questionnairen.问卷;调查表
reputationn.名声;名誉;名气
colleaguen.同事;同僚
suspectvt.怀疑;不相信
suspectn.嫌疑犯;可疑对象
managementn.管理;管理部门;主管人员
staffn.全体职工;全体雇员
requirementn.需要;要求;必要的条件
saken.目的;缘故
forthesakeof由于;为了……的利益
inreality事实上;实际上
individualadj.单独的;个别的n.个人
temporaryadj.暂时的;临时的
coachn.教练;长途公共汽车
cooperatevi.合作;协作
uncertainadj.不确切的;无把握的
expectationn.预料;期待;期望
divisionn.分割;划分;除(法)
rugbyn.(英式)橄榄球
keepaneyeon照料;照管
compromisen.妥协;和解;折衷
excitevt.使兴奋;使激动
regulationn.规章;条例
bureaucraticadj.官僚的;官僚制度的
take...intoaccount考虑;体谅
dynamicadj.动力的;强有力的;动态的
shortcomingn.缺点;缺陷
embarrassvt.使尴尬;使为难
contradictoryadj.互相矛盾的;互相对立的
violentadj.暴力的;强烈的
explosionn.爆炸(声)
resignvi.辞职
ambitiousadj.有雄心的;雄心勃勃的
asawhole普遍说来;作为整体
actualadj.真实的;实在的;实际的
definiteadj.确切的;肯定的
stalln.摊位;铺子;售货亭
hairdressern.美发师;理发师
congratulatevt.祝贺;庆贺
smoothadj.顺利的;光滑的;平坦的
financen.财政(学);金融;(复数)资金vt.为……提供资金;提供款项
onceagain再一次
combinationn.结合;混合物
briden.新娘
exceptionaladj.异常的;特殊的
liveupto依照……行事;做到;不辜负(期望)
shamen.羞耻;惭愧;遗憾的事
pursuevt.追求;追逐
intellectualadj.智力的;用脑力的n.知识分子;脑力劳动者
hands-onadj.亲身实践的;实习的
accommodatevt.适应;供给膳宿
complementvt.补充;与……互补
qualitativeadj.性质的;质量的
declinevi.拒绝;变小;变少;变弱vt.拒绝;使下降n.下降;衰退;斜坡
oraladj.口头的;口述的;口(用)的
课题:1.1集合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
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能力目标:(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
的培养;
(2)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
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
(3)通过教师指导发现知识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
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新课讲解: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例题见课本):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意:(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
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
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
或者不在,不能模棱两可。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重复。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练习题
1、教材P5练习
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
(1)所有很大的实数。(不确定)
(2)好心的人。(不确定)
(3)1,2,2,3,4,5.(有重复)
阅读教材第二部分,问题如下:
1.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分别是如何定义的?
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概念是什么?试各举一例。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
方法。
例如,由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1}
注:(1)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示:
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51,52,53,…,100}
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
(2)a与{a}不同:a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
有一个元素。
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并把这个条
件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格式:{x∈A|P(x)}
含义:在集合A中满足条件P(x)的x的集合。
例如,不等式的解集可以表示为:或
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
如:{直角三角形};{大于104的实数}
(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
3、文氏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
注:何时用列举法?何时用描述法?
(1)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难以概括,不便用描述法表示,只能用列举法。
如:集合
(2)有些集合的元素不能无遗漏地一一列举出来,或者不便于、不需要一一列举出来,常用描述法。
如:集合;集合{1000以内的质数}
注:集合与集合是同一个集合
吗?
答:不是。
集合是点集,集合=是数集。
(三)有限集与无限集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Φ,如:
练习题:
1、P6练习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1,4,7,10,13}
②{-2,-4,-6,-8,-10}
3、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x∈N|x是15的约数}{1,3,5,15}
②{(x,y)|x∈{1,2},y∈{1,2}}{(1,1),(1,2),(2,1)(2,2)}
注:防止把{(1,2)}写成{1,2}或{x=1,y=2}
③
④{-1,1}
⑤{(0,8)(2,5),(4,2)}
⑥
{(1,1),(1,2),(1,4)(2,1),(2,2),(2,4),(4,1),(4,2),(4,4)}
三、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集合的有关概念
(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2.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共3种)
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四、课后作业:教材P7习题1.1
一、教材分析
1、简介:本节为初三物理第一章第二节,教材通过滚摆和单摆实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通过木球与弹簧片碰撞实验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也可以相互转化。最后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情况。本节是“机械能”这一章的重点,也是学习其它形式能的起点。
2、目的和要求:(1)知道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2)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重点:课本第4页实验1、2、3。
4、难点:由实验现象分析概括出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二、器材准备
滚摆、单摆、CAI软件、计算机设备。
三、教学方法
本节教学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为了增加实验的可风度,配合演示实验采用CAI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可把实验1、2、3及人造卫星的运动由动变静、由小变大、由快变慢,使知识的传授具有鲜明的表现性,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更有利于分析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四、教学程序
1、新课引入。
手持粉笔头举高,问:粉笔头具有什么能?为什么?(重力势能,被举高了)放手,下落过程中问:粉笔头又具有什么能?(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问: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指出: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这就是本节所要研究的内容。启动计算机投影本节CAI课件封面: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新课教学。
实验1:滚摆实验。出示滚摆,并介绍构造及使用方法。告诉学生可通过观察摆轮上的红色标志来判断摆轮的快慢。
做此实验时,同步放映CAI课件中的滚摆动画,引导学生对照动画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使学生总结出:下降时,滚摆位置变低,速度变大,则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说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上升时,位置变高,速度减小,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说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学生总结正确后,点按鼠标显示实验结论:滚摆实验证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相互转化。
实验2:单摆实验。展示单摆把小球拉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放开,观察小球运动情况。放映CAI课件中单摆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出最高点A、C两处速度为零,则球从A—B—C的速度变化很容易观察出来,学生也好得出A-B-C和C-B-A的能量转化。点按鼠标显示实验结论:单摆实验证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相互转化。
实验3:此实验改为CAI模拟实验,并把弹片改为弹簧来增大可见度。放映本实验动画,学生很容易观察弹簧被压缩后再恢复的动作,不难得出能量的转化。点按鼠标显示实验结论:撞弹簧的实验证明:动能和弹性势能可相互转化。
点按鼠标显示结论: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化。
3、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事例分析。
布置学生阅读课本P5面卫星和“想想议议”。学生讨论卫星和皮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放映东方红1号卫星绕地球运行动画。介绍卫星知识,告诉学生这是我国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讨论其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放映皮球动画,学生一目了然的就可完成“想想议议”的内容。
4、小结精练。
(1)放映CAI中练习题,学生解答;
(2)讨论回答课本P9面习题4,讲评习题3、5两题;
(3)布置作业:P9面习题5、6、7三题。
五、时间安排
1、新课引入3分钟,2、新课教学20分钟,3、举例分析10分钟,4、小结练习12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的物理性质;
掌握的化学性质;
了解的存在和用途。
能力目标
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内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其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神圣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的存在和主要用途。其中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在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与氧气及与水的反应。难点就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在的存在和用途中,首先介绍了自然界里元素存在的两种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然后结合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引导学生得出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教材对的用途只作简单介绍。
教法建议
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1)尽可能地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
(2)创造条件采用边讲边做实验的教学方法。
(3)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最后自己得出结论。
(4)和氧气的反应可由[实验2-2]的表面在空气中的变化而引入。
2.深入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优化的知识结构。
(l)虽然碱金属单质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它们的某些化合物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2)可让学生标出与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3)应将的结构、性质、保存、存在、用途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主线。充分体现结构决定性质、存在、用途以及保存方法取决于性质这一思想。
(4)学习了与水的反应后,紧接着可让学生讨论“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成什么物质?”再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来验证。使学生对初中学习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规律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树立普遍性中存在特殊性的科学思想。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重点:从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的化学性质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这是元素化合物的第1个主族元素的学习,应采取从结构到性质至用途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为后面的主族元素的学习开好头。
(2)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程序。
(3)介绍第一节在全章内容中的重要性。
2.练写碱金属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1)教师指导学生在书后的周期表中查出碱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并指导学生掌握碱金属的核电荷数递变的规律。
(2)熟练的写出碱金属的名称、符号及核电荷数。
3.教师强调
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以结构为基础,以性质为重点,以结构→性质→存在和用途为主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的物理性质
演示课本第28页[实验2-1],请一位学生切割(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并指导学生阅读的物理性质的课文(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5.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的反应
[提问]在空气中,新切的面上有什么变化?
演示:课文第29页[实验2一2]并补充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
[总结]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及课文有关与氧气反应的内容,理解常温下“发暗”,“燃烧黄色火焰”,“淡黄色”固体等关键的现象的根本原因,以理解促进记忆,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黄色火焰)
(2)与硫等非金属反应
[提问]根据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和的最外层电子结构,推知与氯气、硫等反应,指出与硫粉研磨,会发生爆炸,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研磨易爆炸)
(剧烈燃烧)
(3)与水的反应
演示课本第29页[实验2-3]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在水中变化的情况。
演示[实验2-3],可利用多媒体投影,在一U形管中加入少量水后滴加1滴酚酞再加入一米粒大小的金属,投影于屏幕上,可使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浮”(浮在水面上),“熔”(熔为小球),“游”(迅速游动),“红”(酚酞水溶液变红)
[演示2-4],重点检验收集到的气体。引导学生观察产生有关现象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讨论]
①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水的组成,得到的结论是置换出水中的氢,生成氢气和氢氧化
。
②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浮在水面上的原因(的密度比水小),解释与水反应时,为什么熔成小球(反应放热,且的熔点低),解释熔成小球后为什么在水面上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反应生成的氢气对其产生了推动作用)。解释滴有酚酞的水为什么变红(反应生成了氢氧化使酚酞变红)
③由此得出保存的方法:隔水、隔空气,而保存在煤油中(比煤油的密度大,且不溶于煤油)。
6.通过掌握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说明的主要用途,以帮助学生改进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实现结构→性质→用途相互渗透。
(四)总结、扩展
1.总结
是主要的活泼金属元素,它亦为碱金属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通过学习的结构和性质,使学生进一步建立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通过有关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
2.扩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作为主要的工业原料,除课本介绍的用制高压灯、与金属钾制成金属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制贵重金属外可补充制成的氢化物—氢化,并介绍它的结构特点及在现代工业和科技方面的用途。
八.布置作业
1.思考题
(1)能在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吗?
(2)与水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如欲满足离子与水的个数之比为1:100,则生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书面作业
(1)课本第31页的有关练习。
(2)补充
①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投入溶液:
B.与盐酸反应:
C.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
D.溶液与少量溶液反应:
②欲使100克9.32%的溶液质量分数增加到20%,需往溶液中加入的质量是克。
③用冶炼钛的氯化物时,反应过程中当的化合价降低二价时,就有24克的单质生成,则的值为。
参考答案
1.思考题
(1)不能。因为会与水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和,反应方程式为:
(2)
(3)补充:①AC②6.9克③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一、的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为1个电子,易失去电子形成+1价
二、的物理性质(见课本第28页)
三、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常温下变暗)
(黄色火焰)淡黄色固体
2.与硫等非金属反应:(研磨易爆炸)
(剧烈燃烧)
3.与反应:
四、的储存、存在和用途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的意义。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单问题的所有;
(2)了解和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
(3)掌握数公式,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数;
(4)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对应用问题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归纳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的定义、数及数的公式,并运用这个公式去解决有关数的应用问题.难点是导出数的公式和解有关的应用题.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是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并将这两个原理的基本思想方法贯穿在解决应用问题当中.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称为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个元素的一个.因此,两个相同,当且仅当他们的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的顺序也完全相同.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的种数,只要弄清相同、不同,才有可能计算相应的数.与数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具有m个元素的,后者是这种的不同种数.从集合的角度看,从n个元素的有限集中取出m个组成的有序集,相当于一个,而这种有序集的个数,就是相应的数.
公式推导要注意紧扣乘法原理,借助框图的直视解释来讲解.要重点分析好的推导.
的应用题是本节教材的难点,通过本节例题的分析,应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在分析应用题的解法时,教材上先画出框图,然后分析逐次填入时的种数,这样解释比较直观,教学上要充分利用,要求学生作题时也应尽量采用.
在教学应用题时,开始应要求学生写解法要有简要的文字说明,防止单纯的只写一个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基本掌握之后,可以逐渐地不作这方面的要求.
三、教法建议
①在讲解数的概念时,要注意区分“数”与“一个”这两个概念.一个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成一排”,它不是一个数,而是具体的一件事;数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的个数”,它是一个数.例如,从3个元素a,b,c中每次取出2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排,有如下几种:
ab,ac,ba,bc,ca,cb,
其中每一种都叫一个,共有6种,而数字6就是数,符号表示数.
②的定义中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取出元素”,二是“按一定顺序”.
从定义知,只有当元素完全相同,并且元素的顺序也完全相同时,才是同一个,元素完全不同,或元素部分相同或元素完全相同而顺序不同的,都不是同一。叫不同.
在定义中“一定顺序”就是说与位置有关,在实际问题中,要由具体问题的性质和条件来决定,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这也是与后面学习的组合的根本区别.
在的定义中,如果有的书上叫选,如果,此时叫全.
要特别注意,不加特殊说明,本章不研究重复问题.
③关于数公式的推导的教学.公式推导要注意紧扣乘法原理,借助框图的直视解释来讲解.课本上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先推导,,…,再推广到,这样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讲法,学生是不难理解的.
导出公式后要分析这个公式的构成特点,以便帮助学生正确地记忆公式,防止学生在“n”、“m”比较复杂的时候把公式写错.这个公式的特点可见课本第229页的一段话:“其中,公式右边第一个因数是n,后面每个因数都比它前面一个因数少1,最后一个因数是,共m个因数相乘.”这实际是讲三个特点:第一个因数是什么?最后一个因数是什么?一共有多少个连续的自然数相乘.
公式是在引出全数公式后,将数公式变形后得到的公式.对这个公式指出两点:(1)在一般情况下,要计算具体的数的值,常用前一个公式,而要对含有字母的数的式子进行变形或作有关的论证,要用到这个公式,教材中第230页例2就是用这个公式证明的问题;(2)为使这个公式在时也能成立,规定,如同时一样,是一种规定,因此,不能按阶乘数的原意作解释.
④建议应充分利用树形图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比较直观,便于理解.
⑤学生在开始做应用题的作业时,应要求他们写出解法的简要说明,而不能只列出算式、得出答数,这样有利于学生得更加扎实.随着学生解题熟练程度的提高,可以逐步降低这种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的意义。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单问题的所有;
(2)了解和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
(3)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的定义、数并运用这个公式去解决有关数的应用问题。
难点是解有关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基本原理,请大家完成以下两题的练习(用投影仪出示):
1.书架上层放着50本不同的社会科学书,下层放着40本不同的自然科学的书.
(1)从中任取1本,有多少种取法?
(2)从中任取社会科学书与自然科学书各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某农场为了考察三个外地优良品种A,B,C,计划在甲、乙、丙、丁、戊共五种类型的土地上分别进行引种试验,问共需安排多少个试验小区?
找一同学谈解答并说明怎样思考的的过程
第1(1)小题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两类办法,第一类办法是从上层取社会科学书,可以从50本中任取1本,有50种方法;第二类办法是从下层取自然科学书,可以从40本中任取1本,有40种方法.根据加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50+40=90.第(2)小题从书架上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书各1本(共取出2本),可以分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取一本社会科学书,第二步取一本自然科学书,根据乘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50×40=2000.
第2题说,共有A,B,C三个优良品种,而每个品种在甲类型土地上实验有三个小区,在乙类型的土地上有三个小区……所以共需3×5=15个实验小区.
二、讲授新课
学习了两个基本原理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学习问题,这是我们本节讨论的重点.先从实例入手:
1.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民航站之间的直达航线,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飞机票?
由学生设计好方案并回答.
(1)用加法原理设计方案.
首先确定起点站,如果北京是起点站,终点站是上海或广州,需要制2种飞机票,若起点站是上海,终点站是北京或广州,又需制2种飞机票;若起点站是广州,终点站是北京或上海,又需要2种飞机票,共需要2+2+2=6种飞机票.
(2)用乘法原理设计方案.
首先确定起点站,在三个站中,任选一个站为起点站,有3种方法.即北京、上海、广泛任意一个城市为起点站,当选定起点站后,再确定终点站,由于已经选了起点站,终点站只能在其余两个站去选.那么,根据乘法原理,在三个民航站中,每次取两个,按起点站在前、终点站在后的顺序不同方法共有3×2=6种.
根据以上分析由学生(板演)写出所有种飞机票
再看一个实例.
在航海中,船舰常以“旗语”相互联系,即利用不同颜色的旗子发送出各种不同的信号.如有红、黄、绿三面不同颜色的旗子,按一定顺序同时升起表示一定的信号,问这样总共可以表示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
找学生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事实上,红、黄、绿三面旗子按一定顺序的一个排法表示一种信号,所以不同颜色的同时升起可以表示出来的信号种数,也就是红、黄、绿这三面旗子的所有不同顺序的排法总数.
首先,先确定最高位置的旗子,在红、黄、绿这三面旗子中任取一个,有3种方法;
其次,确定中间位置的旗子,当最高位置确定之后,中间位置的旗子只能从余下的两面旗中去取,有2种方法.剩下那面旗子,放在最低位置.
根据乘法原理,用红、黄、绿这三面旗子同时升起表示出所有信号种数是:3×2×1=6(种).
根据学生的分析,由另外的同学(板演)写出三面旗子同时升起表示信号的所有情况.(包括每个位置情况)
第三个实例,让全体学生都参加设计,把所有情况(包括每个位置情况)写出来.
由数字1,2,3,4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写出这些所有的三位数.
根据乘法原理,从四个不同的数字中,每次取出三个排成三位数的方法共有4×3×2=24(个).
请板演的学生谈谈怎样想的?
第一步,先确定百位上的数字.在1,2,3,4这四个数字中任取一个,有4种取法.
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当百位上的数字确定以后,十位上的数字只能从余下的三个数字去取,有3种方法.
第三步,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当百位、十位上的数字都确定以后,个位上的数字只能从余下的两个数字中去取,有2种方法.
根据乘法原理,所以共有4×3×2=24种.
下面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我们讨论了三个实例,这三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是从一些研究的对象之中取出某些研究的对象.
(2)取出的这些研究对象又做些什么?
实质上按着顺序排成一排,交换不同的位置就是不同的情况.
(3)请大家看书,第×页、第×行.我们把被取的对象叫做双元素,如上面问题中的民航站、旗子、数字都是元素.
上面第一个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2个,然后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后来又写出所有排法.
第二个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然后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排法和写出所有排法.
第三个问题呢?
从4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3个,然后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并写出所有的排法.
给出定义
请看课本,第×页,第×行.一般地说,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本章只研究被取出的元素各不相同的情况),按着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
下面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按着这个定义,结合上面的问题,请同学们谈谈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同的?
从的定义知道,如果两个相同,不仅这两个的元素必须完全相同,而且的顺序(即元素所在的位置)也必须相同.两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不符合,就是不同的.
如第一个问题中,北京—广州,上海—广州是两个,第三个问题中,213与423也是两个.
再如第一个问题中,北京—广州,广州—北京;第二个问题中,红黄绿与红绿黄;第三个问题中231和213虽然元素完全相同,但顺序不同,也是两个.
(2)还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一个”是不是一个数?
生:“一个”不应当是一个数,而应当指一件具体的事.如飞机票“北京—广州”是一个,“红黄绿”是一种信号,也是一个.如果问飞机票有多少种?能表示出多少种信号.只问种数,不用把所有情况罗列出来,才是一个数.前面提到的第三个问题,实质上也是这样的.
三、课堂练习
大家思考,下面的问题怎样解?
有四张卡片,每张分别写着数码1,2,3,4.有四个空箱,分别写着号码1,2,3,4.把卡片放到空箱内,每箱必须并且只能放一张,而且卡片数码与箱子号码必须不一致,问有多少种放法?(用投影仪示出)
分析:这是从四张卡片中取出4张,分别放在四个位置上,只要交换卡片位置,就是不同的放法,是个附有条件的问题.
解法是:第一步把数码卡片四张中2,3,4三张任选一个放在第1空箱.
第二步从余下的三张卡片中任选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2空箱.
第三步从余下的两张卡片中任选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3空箱.
第四步把最后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四空箱.具体排法,用下面图表表示:
所以,共有9种放法.
四、作业
课本:P232练习1,2,3,4,5,6,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两种电荷,知道正负电荷的规定,知道电荷以及单位;
2、定性了解两种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
3、掌握库仑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概括出两种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
2、知道人类对电荷间相互作用认识的历史过程,理解电荷的物理模型.
情感目标
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模型的研究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点电荷,研究真空中静止点电荷互相作用力问题.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真空中点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的计算及方向的判定——库仑定律.
2、真空中点电荷作用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遵从牛顿第三定律,是本节难点.
教法建议
一、讲述电荷有关概念的教法建议
1、在学生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者动画媒体播放复习并巩固电荷的有关知识;
2、在讲述时,要讲解要简洁、准确,突出主要概念,同时,节省时间给学生自己来学习.
3、由于电荷的不可观测性,讲解时,可以多利用媒体帮助学生对电荷的相互作用的理解和电荷物理模型的建立.
4、讲解点电荷时,可以对照质点的概念进行讲解.
二、关于库仑定律的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库仑定律,他是静电学的第一个实验定律,是定量描述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的规律,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
1、对于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定量规律,可以让学生先有一个定性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验让同学观察讨论并总结.
2、对于库仑定律需要强调的是:
(1)、书中的库仑定律仅适用于计算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的相互作用力,在干燥的空气中也近似成立,而在其它电介质中使用该定律需要增加条件.
(2)由于库仑定律只适用于计算真空中两个点电荷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因此在实验演示、给出点电荷的定义之后直接提出库仑定律;
(3)、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之间的相似性可以让同学们通过练习自己认识对比并讨论.
(4)、点电荷的电性有正负之分,但在计算静电力的大小时,可用所带电量的绝对值进行计算.根据电荷之间的电荷异同来判断是吸引力还是斥力.
(5)、在两点电荷之间距离接近为零时,由于两个点电荷已经失去了点电荷的前提条件,因此不能根据库仑定律得到库伦力无穷大的结论.
(6)、当一个点电荷受到多个点电荷的作用,可以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进行力的合成分解并进行矢量运算.
3、对比万有引力常量测定的卡文迪许扭称实验,说明库仑扭称实验的原理,介绍库仑.帮助学生理解本节知识.
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课题引入可以通过几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基本的电现象,下面提供几个小实验以供参考:
演示1:取两片吹塑纸,将一片放在可以灵活转动的支座上,用另一片靠近它,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然后用手摩擦这两片吹塑纸,再靠近,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不用手摩擦时它们没有作用,用手摩擦后它们互相排斥)
演示2:将一张薄纸,卷成筒状,将下端撕开成流苏状,用摩擦好的塑料制品去接触,发现流苏开始振动,象一只会跳舞的章鱼;让学生讨论这些现象,运用初中所学来分析;
二、讲授新课
关于这部分教学,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完全可以由课堂学生自己实验来总结完成。
1、摩擦起电
学生实验1:先用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用绸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让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摩擦过的物体性质有了变化,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说此时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而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做摩擦起电。
人类从很早就认识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例如我国在战国末期就发现了磁铁矿有吸引铁的现象。在东汉初年就有了带电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文字记载,我国古代人民非常善于观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玳瑁吸裙”的记载,玳瑁是一种美丽的龟壳,人们在用它作首饰时无意中发现摩擦后的玳瑁会吸引衣服。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学生举例分析后可以布置课下作业。
2、两种电荷
学生实验2:将学生分组。
实验器材有:
(1)、玻璃棒、橡胶棒各两根;
(2)、毛皮、绸子各两块;
(3)、支架;
为了避免实验中电荷的流失,最好两名同学同时进行操作,
实验过程:
(1)、两位同学同时都用绸子摩擦玻璃棒,使它带电,将一根放在支座上,注意:要记住哪端带电,不要用手摸带电的一端,用另一根玻璃棒的带电端靠近这根玻璃棒的带电端,观察发生的现象;
(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重做刚才的实验;
(3)、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做刚才的实验。
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教师通过媒体动画可控再现实验现象,并将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结论总结,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现象中能发现什么?
教师总结:在历史上,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人们发现带电物体凡是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就是说物体带的电荷要么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没有第三种可能,自然界中只有这样两种电荷,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
3、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先前实验的基础上,讨论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电荷之间距离的关系,可以参考媒体资源中:电荷之间距离与电量、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定性关系的媒体动画,定性介绍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给出点电荷的定义之后直接引出库仑定律的内容。给出库伦定律的公式:讲解中的注意事项参考“有关库伦定律的教学建议”。
三、典型例题讲解:
四、课堂小结:
1、电荷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大小用库仑定律来计算。
2、点电荷作用力为一对相互作用力,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3、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均匀带电体间、均匀带电球壳间也可)。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6741.html
上一篇:怎样为你的演讲润色 模范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