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高中教案

高中教案高二英语下#@6a6@#UNIT单词表人教版(小编推荐)

时间:2022-01-22 高二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师总结

高二英语下册unit13单词表人教版

unit13

cuben.

sailorn.

marinern.

benefitv.n.

benefitfrom

transportn.v.

propertyn.

rangev.

planktonn.

alltheway

moleculen.

uniqueadj.

hydrogenn.

atomn.

oxygenn.

relativeadj.

solidn.adj.

freezingadj.

salinityn.

dissolvev.

pureadj.

grammen.

densityn.

relationshipn.

massn.

volumen.

cubicadj.

kilogrammen.

floatv.

takeadvantageof

decreasev.

capacityn.

substancen.

centigradeadj.

absorbv.

giveoff

thusadv.

stableadj.

sensitiveadj.

steadyadj.

motionn.

denseadj.

trustv.

callin

nurseryn.

estuaryn.

tiden.

mammaln.

reproducev.

pollutantn.

erosionn.

recreationn.

avarietyof

gallonn.

definev.jk251.cOm

Jk251.com相关文章推荐

高二英语Unit单词表人教版


高二英语unit6单词表人教版

unit6

cockn公鸡

shamen遗憾的事;羞愧

coinn硬币

shapen形状;外形

seashelln海贝

ringn环形物(如环、圈、戒指等)

silvern银

collectionn收藏品;收集物

penny(pl.pennies)n.便士

lookround=lookaround仔细查看

minevt开采(矿物)

bankn银行

materialn材料;原料

possiblyadv可能地;也许

hide(hid,hidden)

vt&vi把……藏起来;隐藏

handout分发

hereandthere各处;处处

wheneverconj每当;无论何时

tradevt用……进行交换

envelopen信封

soonerorlater迟早

whateverpron&conj

凡是……的事物;无论什么;不管什么

affordvt担负得起(……的费用)

抽得出(时间);提供

packn包;捆;群

packsof大量的;一大堆的

cheaplyadv廉价地

高中教案高一下学期英语单词表(Unit)


高一下学期英语单词表(unit19)

unit19

△producen产量;产物;农产品

protectionn保护;防卫

△diken堤坝;排水沟

△sugarcanen甘蔗

△arableadj可耕的;适于耕种的

techniquen技术;技巧;方法

△fertilizationn施肥;授精

△fertilisern肥料;化肥

△fertilisevivt施肥;使肥沃

irrigationn灌溉;冲洗

△modernisevt使现代化

pumpn泵;抽水机vt(用泵)抽(水);抽吸

seedn种子;萌芽

△seedbedn苗床

technicaladj技术的;技术上的

importn进口;引入;进口货vtvi进口;输人

△delegationn代表团;授权;委托

productionn总产量;产品;生产

dependon依*;信赖;取决于

methodn方法;办法;方法论

△shortagen不足;缺少

△greenhousen温室;花房

rootn根;根部

insectn昆虫

△gm(=geneticallymodified)转基因

△geneticallyadv由基因决定的;与遗传有关的

△genen基因;(遗传)因子

△modifyvt更改;修改;修饰

tobaccon烟叶;烟草制品;抽烟

△watermelonn西瓜

△soybeann大豆

△seedlessadj无子的

goldenadj金色的;黄金的

tien领带;领巾;鞋带

discoveryn发现;被发现的事物

gardenvtvi从事园艺;栽培花木

gardeningn园艺;造园术;园林工作

gardenern园丁

wisdomn智慧;学识;明智的行为

practicaladj实际的;实践的;实用的

guiden向导;有指导意义的事物vt指导;管理;领带

firstlyadv第一;首先

sowvtvi播种;散布;使密布

conditionn条件;状况

soiln土壤;土地;国土

weedn野草;杂草vt除草;铲除

removevt移动;搬开

△ploughvt耕;犁耕n犁

andsoon等等(表示列举未尽)

sunflowern向日葵

△proverbn谚语;俗语;常言

sunsetn日落;衰落时期(尤指人的晚年)

△morrrown(古)(诗)次日;翌日;早晨

△cacklevi(鸡等下蛋后)咯咯叫;咯咯地笑

高一下学期英语单词表(Unit)【推荐】


高一下学期英语单词表(unit17)

unit17

△madamecurie居里夫人(法国籍波兰科学家)

△pearls.buck赛珍珠(美国女作家〕

△motherteresa特丽萨嬷嬷

inspirevt鼓舞;感动;激发;启示

admirevt钦佩;赞赏

generousadj慷慨的;大方的

cheerfuladj愉快的高兴的

meanadj卑鄙的;吝啬的

tenseadj紧张的;拉紧的

dulladj迟钝的;无趣的;呆滞的

dishonestadj不诚实的

championn冠军;得胜者;斗士

△thesouthpole南极

△thenorthpole北极

△polaradj两极的;极地的

△antarctican南极洲

milen英里

△sledn雪橇

aroundthecornern即将来临;在拐角处

stormyadj暴风雨的;多风暴的;激烈的

threatenvt恐吓;威胁;预示(危险)

diedown变弱;平息;消失

△thawvt解冻

△slopen斜坡;斜面;倾斜

bottomn底部;尽头

optimisticadj乐观的

△expeditionn远征;探险队

workdayn一天的工作时间;工作日

△woozyadj眩晕的;虚弱的

somehowadv某种方式;莫明其妙地;不知怎么地

sheltern掩蔽;掩蔽处;避身处

regretn遗憾;悔恨;抱歉;歉意vt为…感到遗憾;后悔

△soloadj单独的

extremeadj极端的;极度的;偏激的

extremelyadv非常地;极其地

climaten气候

valuevt“重视;估价;评价n价值;价格

△helenthayer海伦•塞娅

pianistn钢琴家;钢琴演奏者

△oprahwinfrey欧普拉•温弗丽

δpersonalityn入物;个性;人格

cometotermswith甘心忍受(不愉快的处境)

bothervt烦扰;打扰vt烦恼;操心n麻烦;烦搅;不便

famen名声,名望

promisenvt(有)前途;允诺;答应

kindergartenn幼儿园adj幼儿园的;启蒙阶段的

hardshipn困苦;艰难;贫困

bearvt忍受;承受;负起

△disciplinen纪律;学科

△self-improvementn自我改善;自我修养

scholarshipn奖学金;学问

graduationn毕业;毕业典礼

△chicagon芝加哥(美国城市)

△autographn亲笔签名;手稿

关于高三英语unit单词专题复习教案的高中教案推荐


criterionn.(复数criteria)标准;尺度

stickwith继续支持;保持联系

throughthickandthin不顾艰难

pulloutof从……中退出

summaryn.总结;概要

percentagen.百分比;百分率

frequencyn.频率;频繁

questionnairen.问卷;调查表

reputationn.名声;名誉;名气

colleaguen.同事;同僚

suspectvt.怀疑;不相信

suspectn.嫌疑犯;可疑对象

managementn.管理;管理部门;主管人员

staffn.全体职工;全体雇员

requirementn.需要;要求;必要的条件

saken.目的;缘故

forthesakeof由于;为了……的利益

inreality事实上;实际上

individualadj.单独的;个别的n.个人

temporaryadj.暂时的;临时的

coachn.教练;长途公共汽车

cooperatevi.合作;协作

uncertainadj.不确切的;无把握的

expectationn.预料;期待;期望

divisionn.分割;划分;除(法)

rugbyn.(英式)橄榄球

keepaneyeon照料;照管

compromisen.妥协;和解;折衷

excitevt.使兴奋;使激动

regulationn.规章;条例

bureaucraticadj.官僚的;官僚制度的

take...intoaccount考虑;体谅

dynamicadj.动力的;强有力的;动态的

shortcomingn.缺点;缺陷

embarrassvt.使尴尬;使为难

contradictoryadj.互相矛盾的;互相对立的

violentadj.暴力的;强烈的

explosionn.爆炸(声)

resignvi.辞职

ambitiousadj.有雄心的;雄心勃勃的

asawhole普遍说来;作为整体

actualadj.真实的;实在的;实际的

definiteadj.确切的;肯定的

stalln.摊位;铺子;售货亭

hairdressern.美发师;理发师

congratulatevt.祝贺;庆贺

smoothadj.顺利的;光滑的;平坦的

financen.财政(学);金融;(复数)资金vt.为……提供资金;提供款项

onceagain再一次

combinationn.结合;混合物

briden.新娘

exceptionaladj.异常的;特殊的

liveupto依照……行事;做到;不辜负(期望)

shamen.羞耻;惭愧;遗憾的事

pursuevt.追求;追逐

intellectualadj.智力的;用脑力的n.知识分子;脑力劳动者

hands-onadj.亲身实践的;实习的

accommodatevt.适应;供给膳宿

complementvt.补充;与……互补

qualitativeadj.性质的;质量的

declinevi.拒绝;变小;变少;变弱vt.拒绝;使下降n.下降;衰退;斜坡

oraladj.口头的;口述的;口(用)的

高中教案(小编推荐)


9.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对型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

2.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导出型关系式,并对型数量关系有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其运算规律

(二)能力训练点

使学生对变蜕有初步的认识,培养探究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从定量到变示的探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型数量关系体现了筒单的数学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启发式、讨论式

2.学生学法讨沦、探究、归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探究型数量关系及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由学生自己探索出型数量关系及规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设置问题,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老师再加深提问

2.设置问题,由表中数据及面积公式得出型的数量关系所存在的规律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樟

通过实例如学生熟悉的矩形面积问题.当宽一定时,面积随着长的变化而变化即与之成正比关系,引入研究型数量关系的必要性,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

(二)整体感知

从具体实例确定电线总长度的值、矩形面积问题、推拉窗的通风面积问题等让学生观察变化规律从而总结出型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

问题设置:有一大捆粗细均匀的电线,现要确定其总长度的值.怎样做比较简捷?(使用的工具不限,可以从中先取一小段作为检骏样品)

提示:由于电线的粗细是均匀分布的,所以每段同样长度的电线的质量相同.

1.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2.教师再加深一步提问:在我们讨论的问题涉及的量中,如果电线的总质量为,总长度为,单位长度的质量为c,、、c之间有什么关系?

由学生归纳出:.对于解决问题:可先取1米长的电线,称出它的质量,再称出其余电线的总质量,则(米)是其余电线的长度,所以这捆电线的总长度为米

引出课题:

深入研究型数量关系

1.、c之一为定值时.

读课本P96—P97并填表1和表2,并分组讨论探究在表1和表2中发现型数量关系有什么规律和特点?

(1)分析表l

表1中,,、c增大(或减小)A相应的增大(或减小)如矩形1和矩形2相比较:宽,长由2变为4.

面积也由2增大到4;矩形3、4类似,再看矩形1和矩形3:长都为,宽由1增大到2,面积也变为原来的2倍,矩形2、4类似.

得出结论,在中,当、c之—为定值(定量)时,A随另一量的变化而变化,与之成正比例.

(2)分析表2

①表2从理论上证明了对表1的分析的结果

②矩形推拉窗的活动扇的通风面积A和拉开长度成正比(高为定值)

③从实际中猜想,或由经验得出的结论,再由理论上去验证,再应用于实际,这是我们数学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由实际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为定值时

读书P98—P99,填空P99空,自己试着分析数据,看能得到什么结论.

分析:这组数据的前提:面积A—定,、c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四)总结、扩展

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型数量关系有关问题。可按P99—P100的4个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八、布置作业

继续究讨型数量关系有关问题,在生活中寻找实例

九、板书设计

高中教案推荐:高中教案(小编推荐)


第14课西汉的兴盛

天津市河西区教研室高级教师隋清钧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下列基础知识:

①西汉初休养生息政策,高祖至文景之治的政策措施。②汉武帝的大一统:经济措施;政治上“王国问题”的解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思想教育要求:

①通过讲述西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和汉的兴盛,进行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动力的教育。②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经济的恢复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强盛的重要原因。

3.培养学生能力:

①引导学生通过对“秦亡汉兴”的比较,培养运用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对汉武帝大一统的各项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及效果。

汉武帝的大一统及评价。

讲课提纲、板书设计可参照《教师教学用书》。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经赫赫一时的秦朝,不仅取得兼并战争的历史性胜利,而且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不可谓不强大。但是,这个国家二世而亡,在中国历史上应该说是一个严重的历史教训。(问)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生:秦的暴政统治。赋税沉重、徭役频繁、刑法残酷。被秦末农民起义推翻。)对。秦亡的原因不是它的中央集权制度不好,问题在于秦朝的残暴统治。怎能不受到历史规律的惩罚呢?

2.导入新课

本来秦承战国长期战乱之后,实现统一,给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机会和充分条件,理应与民休息。但在其短暂的统治时期内,并没有采取恢复生产以安定民生的任何积极措施,却相反,急政暴虐有增无已,民不聊生、生产荒芜、内外骚动,终于被秦末农民大起义所推翻。前202年,在大破坏之后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今天学习第14课西汉的兴盛。(板书课题)

3.讲授新课

秦的“二世而亡”,成了西汉君臣们谋求长治久安的殷鉴。如何避免新王朝走秦朝短命的复辙,决定了汉初统治阶级采取的统治政策。(板书)

一、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列提纲讲述)

(1)原因:什么是“休养生息”?西汉初统治者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政策呢?(读注释、议论、教师归纳)①西汉初,所面临的严峻局面是经济萧条,国家贫困。课文中小字,就是描绘西汉刚建立时社会凋敝的历史画面。从天子到百姓,都被残破的社会经济困扰着,“天子不能具钧驷”,将相只能乘牛车,“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到处是一片荒凉景象。汉初君臣只有采取除秦苛法,与民休息,才能使社会的经济得到恢复,才能保证剥削来源和长治久安。否则社会不会安定。②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让同学读一下汉高祖与大臣陆贾一段很有趣的对话的那段小字。(略)汉高祖虽文化修养不高,但能够明达地采纳臣下的建议,实行宽刑薄赋,文武并用的统治政策。他还命陆贾总结秦何以失天下,汉何以得天下及古代得失成败的历史经验,实在是个英明的决定。汉初统治集团,以皇帝为首,这样重视总结历史经验,接受历史上兴衰的教训,推行顺乎民心的轻徭薄赋政策,这对汉初制定和贯彻休养生息的基本国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2)汉高祖时措施面对汉初大量人口死亡流散,土地荒芜的社会景象,汉高祖接连下令,制定休养生息政策。(可让学生逐句理解课文)①遣散士兵回家。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②凡战时逃亡民众,回乡后恢复原有的爵位田宅。(这里既包括流亡农民,也有地主);③因饥荒自卖为奴婢者,释放为平民;④减轻田租,十五而税一。这些政策的实施,一则有利于恢复封建统治秩序;二则有利于农民得到一部分土地和时间,安定地从事农业生产。由于汉高祖采取上述积极措施,其后又经惠帝、吕后两朝,经济开始缓慢地恢复。到文景之世,社会经济全面回升,出现了文景之治。

(3)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是汉初一位有政治才能和治国方略,很有作为的皇帝。即位时23岁,高祖之子,他在位23年间,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主要措施有:①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曾连续12年全免田租,又把每年服徭役改为三年一次。②减轻刑罚,废除肉刑。什么是肉刑?(可读注释)如墨劓等刑罚都是从奴隶制时代沿袭下来的刑法,有些酷刑往往造成人体的残废。文帝废除肉刑还有一段“缇萦救父”的故事。文帝12年时,齐太仓令、名医淳于意有罪当刑,其少女缇萦上书汉文帝,指出肉刑太残酷,“刑者不可复属”,虽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愿没入官婢、以赎父罪”。文帝很受感动,下诏废除肉刑。③提倡节险。文帝治国有句名言“治人事天莫若啬”,指爱惜人力物力。他在位期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还因惜“百金,中人十家之产”而罢露台之作;还令后宫“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他终生谨慎从政,为历代学者称赞。文帝死后,景帝刘启即位,他继续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他在位十几年间,突出的是:①颁布重农诏书:“农业是天下的根本”。(读课引文)表明政府非常重视农业这个根本,其意是“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衣食之物不是取之于“渔猎山伐”,而是完全来自于农业生产和经营。“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增加粮食产量,才能安定民生,经济好转才有保障。把田租再减轻为三十税一,鼓励农业生产。②重治贪赃枉法。文帝时一方面减轻笞刑、断狱从轻,狱事简省。另一方面加强吏治,严惩贪官污吏,规定贪污受贿和为官经商都要从严惩处。所以,汉初官场比较廉明。

什么是“文景之治”?看课文83页的一段评述,可概括为:轻徭薄赋,重视农桑,法纪较为严明,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为什么汉初几十年里能出现“文景之治”这样的社会局面呢?(学生议论)由于汉初统治者面对社会经济残破的局面,接受秦暴政而亡的教训,把休养生息作为立国兴邦的基本国策。从高祖到文景之治的实践是成功的,说明:一方面在于政策的制定是正确的;一方面还在于它能得到认真的贯彻,尤其在于这种贯彻的连续性。尽管汉初统治阶级内部纷争相当复杂,外有匈奴之扰的威胁,但是作为与民休息的基本国策,连续几代沿袭不变,这对于汉初经济的恢复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汉初的政治体制基本沿袭秦制,但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又恢复了秦代已废除的分封制,采用郡县与封国并行的体制。早在楚汉战争时期,刘邦为了网罗各股军事力量,与楚军争夺王位,曾分封了一批异姓王,他们在汉军大旗之下,使刘邦终成帝业。其后,他认为异姓王终不可信,而仅能利用。因此他成帝以后,先后以种种借口除掉异姓王,同时又分封刘氏子侄为同姓王,并与群臣刑白马之盟,立下“非刘氏不王”的誓约,作为巩固西汉中央政权的辅助手段。分封在汉初曾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后来由于封国特权很大,势力膨胀,中央集权与王国分权的矛盾日趋尖锐。终于酿成了西汉统治阶级内部的叛乱。(板书七国之乱)

二、七国之乱

(1)王国势力的膨胀(背景)(问)封国势力为什么发展成为与中央集权对抗的独立王国呢?(生:略)①封地十分之大。②政治权力极大。③自主财经营利。王国可收取口赋田租,山川园池市肆租税之入,经营冶铁铸钱之利。④拥兵自重,组织和发展自己的独立武装,对抗朝廷。王国势力的膨胀,构成了对西汉中央政府的严重威胁,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叛乱与平叛的斗争已不可避免。

(2)晁错的建议棗削藩面对诸侯坐大,威胁西汉中央,最先发出警告的是文帝时的政治家贾谊,他建议文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但文帝并没有解决这棘手的问题,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又提出整肃关东同姓王国的问题。当时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势力最强,又都是景帝长辈,早就蓄谋叛乱。晁错看出诸侯反已露,危在旦夕,向景帝提出著名的“削藩策”,主张逐步“削其枝郡”,归中央直接统辖。景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诏削藩。先后削夺赵、楚等王国的一些郡县,引起王国震恐。前154年,又下令削吴王刘濞两郡时,爆发了吴楚七国联合的起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七国也看注释,但不作要求”

(3)“七国之乱”及平定叛乱前154年,吴王刘濞串通其他诸侯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七国起兵叛乱。吴楚七国号称50万大军,气势很凶。20多万人西征长安。

如何对待吴楚之乱,朝廷内部展开了激烈斗争。晁错力主武力镇压,建议景帝亲征,并积极筹划军需供应。景帝起初采纳晁错削藩之策,为的是巩固刘氏江山。但是,一旦发生吴楚七国之乱,又下不了台,不肯担当政治责任,竟听信谗言,想以牺牲忠良,换取和平,仓猝将身着朝服的心腹、他的老师晁错绑至东市腰斩,以为七国之乱即可平息。殊不知吴楚反而更加凶恶地向中央进攻。景帝这才决心讨代叛乱,派周亚夫任大将率军迎击。一面断吴军粮道,一面向吴军发动总攻,三个月内消灭了吴楚等国的叛军。由于吴楚七国叛乱,破坏了社会安定局面,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很不得人心,所以很快就失败。景帝抓住平叛胜利的有利时机,着手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法令,剥夺诸侯王的治民权,令其“不与政事”,任免官吏须由朝廷;财政上取消“诸侯皆赋”,“唯得衣食租税”。从此,诸侯王的政治经济实力被大大削弱,对于西汉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意义十分重大。到武帝时,王国问题从根本上解决。

三、汉武帝的大一统(板书)

西汉从高祖创建,历经几代人共60多年的努力,到一代雄主汉武帝时,他继承文景之治带来的富强国势和安定政局,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武帝即位时,西汉已相当富庶,史书上描述“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库府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引导学生读84页一段同样内容的小字)这与西汉初所描绘的那幅一片凄凉景象的历史画面相比,是多么鲜明的对照啊!人口已有3000多万,到西汉末年已近6000万,达到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人口的最高峰。

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看84页画像)在位53年(前140年椙—87年),他的文冶武功促使西汉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出现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他是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和巩固了大一统局面的呢?(板书标题,逐项讲述)

(1)财政经济的新措施①统一铸“五铢钱”。汉初的币制极为混乱,对国家的财政管理很不便,为解决这个问题,景帝时曾禁止私人铸钱。汉武帝时,宣布禁止民间及各郡国铸钱,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由国家统一铸造新币“五铢钱”(重3.33克,看84页图)作为法定货币通行,将各种旧币全部销毁。从此钱币归于统一,克服了混乱现象,有利于商品交换和稳定经济,也大大加强了皇权。②盐铁官营。盐和铁都是人民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必需的。汉代煮盐和冶铁业是工商业中资金最大,利润最高的重要部门。而富商把持盐铁业,投机倒把,大发横材,而且往往招募流亡,聚集成百上千人,对社会治安也很有妨害。因此,汉武帝下令把盐铁业收归国家专营,由国家在各地设盐官、铁官管理,垄断经营生产和销售,增加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从根本上消弭了地方封国的财经实力,维护了中央集权制度。但这种抑商政策,在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对后世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产生的消极作用很大。

(2)“王国问题”的解决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王国势力普遍削弱,其政治地位下降,经济实力削弱。但是诸侯王国分权势力和中央集权的矛盾并未解决,大的封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仍是中央集权国家的隐患。

汉武帝时,为实现“一统乎天子”,进一步“强干弱枝”,解决王国问题,主要实行了:(板书)①推恩削藩。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第可在王国中封侯。天子使诸侯得“推恩”,于是诸王国封地亦初分割,“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王国的实力更削弱了。②酹金夺候。武帝又以祭宗庙时王侯贡献的酹金少或成色不佳为理由,多次削夺爵位,废除了大批王国和侯国,领地大都归中央政府管辖。从而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使西汉的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

(3)改革仕进,选拔人才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在我国历史上之所以占有重要地位,与他重视人才,破格录用人才很有关系。秦末汉初,经过战争洗礼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多布衣将相,武力功臣。汉高祖晚年时,已认识到在政府官员中增加“贤者智能”的必要,下诏求贤。到汉武帝时,汉初的功臣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选用新人接班更具有紧迫感。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发展了新的选拔人才的仕进制度。武帝时,采用推荐和自荐人才的制度。所谓“察举”,就是察廉举荐之意。每年一次岁举,地方要向中央举存人才;有人数的限定,选官比较严格。凡推举之人不当者,地方官要承担责任。在这种制度刺激下,读书人竞相讲求孝行、廉洁,社会上逐步形成一种注重名节的风气。汉代确实出现了一批名臣武将、贤良能直言者。为武帝献推恩令的主父偃,就是被推荐的人才。他出身贫寒,长期怀才不遇,“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后来到长安,向武帝献策,受到朝奏暮召入见的殊遇。“所言九事,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都是争时务之言,其才识得到武帝的赏识,先拜郎中,后他又数上疏言事,“岁中四迁”,由皇帝侍从官,到官居要职中大夫,主掌议论。又如出身低微的朱买臣、公主家奴卫青等都曾受到武帝提拔重用,成为西汉名臣武将。显然,武帝时重视选拔重用人才,对加强封建集权的统治起了积极作用。人才辈出,不仅大大促进了当时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思想、学术、文化的发展。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初承秦之敝,百废待举,决定了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平定四海,亦末皇庠序之事也。”当时还没有顾得上兴办文化教育。随着西汉经济的发展繁荣,中央集权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适应封建统治现实的需要,加强政治思想统一和对文化教育的专制统治,更为重要。

汉武帝采纳了汉代名儒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看85页画像),主要采取了以下两方面的措施:①确定以封建统治所需要的政治学说,把儒家思想作为整个思想学术界的指导思想,其他学派的思想都受到排斥。“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道,勿使并进。”这种唯儒独尊的政治思想统治格局,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延续下来。②大力推行儒家教育。用设立学校,推行教化,来扩大儒家思想的影响,董仲舒认为:“凡以教化不立,而民不正也。……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在长安兴办太学(看86页插图)。郡国乡邑也要办各级地方的学校,把儒家《五经》列为教学内容。设五经博士为教官,招收博士弟子入学,这样就扩大了儒学的社会基础。这标志着把教书育人与选拔人才相结合,使儒家政治思想的原则得到基本的贯彻,对后世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怎样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做出历史的评价呢?(学生议论:略)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从这两个历史事件中,可以观察到秦汉时期社会政治的重大变化和独尊儒术的历史的必然性。秦始皇对待思想文化采取简单粗暴的政策,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从秦亡和汉初七国之乱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从意识形态方面巩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必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全是出于现实的需要,对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在历史上是起了进步作用的。但是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汉武帝时,就是采取了上述措施,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几方面出现了大一统局面。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西汉的强盛又为武帝的“武功”,开拓疆域,巩固发展强大的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巩固小结

“西汉的强盛”,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重点。一是西汉初年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从汉高祖到文景之治,政策的连续贯彻,说明汉初六七十年间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是汉武帝时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和巩固了大一统局面?采取了适合当时国情的有效措施,取得成效,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历史的学习,可使我们从中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5.作业

①回答82页、86页课本上的问答题。

②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教法建议

“七国之乱”一目全为小字,各地学校可根据自身灵活处理,教案仅供参考。

高二英语会考单词复习 精选版


i

iiceicecreamideaidealidentifyidentityi.e.ifignoreillillnessillustrateimageimaginationimagineimmediateimmediatelyimpactimpatientimplicationimplyimportimportanceimportantimposeimpossibleimpressimpressedimpressionimpressiveimproveimprovementininabilityinchincidentincludeincludingincomeincreaseincreasinglyindeedindependenceindependentindexindicateindicationindirectindividualindustryinevitableinevitablyinfectinfectedinfectioninfectiousinfluenceinforminformalinformationingredientinitialinitiallyinitiativeinjuryinjuredinjuryinkinnocentinsectinsertinsideinsistinstallinstanceinsteadinsteadofinstituteinstitutioninstructioninstrumentinsultinsultinginsuranceintelligenceintelligentintendintendedintensioninterestinterestedinterestinginternalinternationalinternetinterpretinterpretationinterruptinterruptionintervalinterviewintointroduceintroductioninventinventioninvestinvestigateinvestigationinvestmentinvitationinviteinvolveinvolvedinvolvementironirritateirritatedislandissueititemitsitself

高中教案液体(小编推荐)


教学目标

1、知道的宏观性质(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有流动性),从而了解的微观结构:的微观粒子也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分子没有固定不变的平衡位置.

2、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初步说明表面张力现象.了解表面张力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教学建议

1、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从分析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内部稀疏得出的.表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在表面各部分间产生了相互吸引的力,即为表面张力.

2、对表面张力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只要能从表面张力要使液面收缩到最小来解释有关现象就可以

教学设计示例

一、课堂引入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的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分子聚集在一起,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又使它们分散开来,我们看到自然界中物质的三种状态:液态、气态和固态,便是由于分子的这两种作用而产生的三种不同的聚集状态。为了更好的研究微观分子的排布对物质宏观性质的影响,我们分别研究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和气体;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固体,今天,我们来研究。

板书:第三节

二、新课讲解

1、对比液态、气态、固态研究的性质

问题:对比气体、固体,讨论与这两种物态的宏观性质具有哪些相似的特性?

教师给一提示:宏观性质有形状、颜色、硬度、延展性等等。

教师总结:

(1)、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是流动的。

(2)、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而气体的体积可以变化千万倍;

(3)、和固体都很难被压缩;而气体可以很容易的被压缩;

教师讲解: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发现,的性质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它与固体一样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同时,又像气体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这些性质是由它的微观结构决定的。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分子的这三种聚集形式。

2、的微观结构

(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通过视频演示来表现分子的三种聚集形式;可以参考媒体资料)

如果我们假设,固态时物质体积为1,液化后的体积大约为10,汽化后的体积则为。

板书:固态(体积1)→液态(体积大约10)→气态(体积)

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分子的排布更接近固态,在宏观性质上表现出类似于固态的不可压缩性和体积不变性。

跟固体一样,分子间的排列也很紧密,分子间的作用力也比较强,在这种分子力的作用下,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做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不稳定的:边界、大小随时改变,就是由这种不稳定的小区域构成,而这些小区域又杂乱无章的排布着,使得表现出各向同性。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非常类似,可以看作是粘滞性极大的,所以严格说来,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

教师出示表格对比:

固体

气体

体积对比

1

10

单个分子表现

在固定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

在非固定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

没有平衡位置

局部(小区域)表现

分子规则的排列

形成暂时的分子规则排布

无规则

宏观性质

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

各向同性

教师讲解:由于分子排布这种特点,使得具有一些特有的物理性质。

3、的表面张力

教师出示媒体课件(表面张力的系列图片展示)

自然界的水、流动的水银,炽热的铁水等等都是物质的液态形式。在观察这些液态景观时,我们会注意到:荷叶上的小水滴和草上的露珠会呈球形,一滴汞能成为球形在玻璃板上滚动,这些现象的产生是什么原因呢?

这些现象都与表面的性质有关。跟气体接触的液面薄层叫做表面层。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表面层的性质。

实验1:将一个拴有松弛棉线的铁丝环浸入肥皂水中再拿出来,使环上布满肥皂液膜,用烧热的针刺破棉线一侧的肥皂液膜。观察另一侧肥皂液膜的变化情况和棉线的形状。

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环内棉线另一侧的肥皂液膜收缩,棉线变成张紧的弧形。

教师展示课件:表面张力实验的演示以及原理说明

实验表明,的表面层好像是绷紧的橡皮膜一样,具有收缩的趋势。

教师分析:

表面层里的分子要比内部稀疏一些(出示图片或者视频),在内部,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引力和斥力的数量级相同,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它们之间的大小是相等的,而在表面层内,由于分子间距比较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图所示)我们可以假想一个分界线,将表面分割成A、B两部分,由于表面分子之间的引力作用,A部分对B部分具有引力作用,使得向A部分收缩,同样,B部分对A部分具有引力作用,使得向B部分收缩,我们将液面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吸引的力称作为表面张力,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表面形成一个“弹性薄膜”。

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物体的表面积是最小的,所以露珠、水银、失重状态下的水滴等等呈现球形。

问题:请学生们分析下面这些现象,并解释产生的原因?

(1)雨伞的伞面有细小的孔,为什么水不会从孔里漏下去?(因为水将纱线浸湿后,在纱线孔隙中形成水膜,水膜的表面张力使得雨水不致漏下.)

(2)将分币轻轻地放在一碗水的水面上,为什么分币会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

这是由于表面张力使得表面形成一个张紧的薄膜,当分币放置上后,使得表面发生形变,产生弹力,这样受力平衡,所以分币会浮在水面上不沉下去。

三、典型例题解析(参考典型例题)

四、小结

五、分析课后习题

高中教案单摆(小编推荐)


──研究性学习课堂实录山东省昌乐县第二中学张东升

【教材分析】

“单摆”选自高二《物理》第八章“机械振动机械波”的第二节,在学生认识了简谐运动,掌握了简谐运动的基本特征之后,为进一步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教材特安排了简谐运动的典型实例──“单摆”这节课。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师:我们学习了简谐运动及其运动特点(展示简谐运动的课件)。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简谐运动的一个典型实例──单摆。

(出示单摆,介绍其构造;说明在摆角很小时,单摆的运动可视为简谐运动。

演示实验:单摆的运动。

演示实验:两摆长不等的单摆同时运动。)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上述两个不同的单摆其振动周期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么,单摆的振动周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新课教学

1.猜想

师:同学们从单摆的构造可猜想一下,单摆的振动周期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同学们经过短暂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可能的三个因素:①摆长;②摆球的质量;③摆角。)

2.优化方案

师:下面同学们每四人一组,自主实验,进行探究。实验前,应先思考一下方案的设计,便于我们科学地进行实验。

(学生思考)

生:老师,验证振动周期与重力加速度是否有关,我们想不到有什么可行的办法。

师:同学们安静!刚才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很好,大家不妨先考虑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经过争论,一致同意采纳李福田同学的建议,制作一个“磁性单摆”,用磁铁对摆球向下的引力来模拟重力加速度的变化。)

师:李福田同学的方案很独特,我非常感兴趣。为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你们在分组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分工,共同来完成这一科研课题。

3.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边指导,边参与同学们的实验。

4.数据处理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同学们遇到了难题,他们面对着一堆数据,不知所措。教师适时进行了点拨。

师:该实验的数据处理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不妨尝试一下利用图像来寻求物理量间的关系,这实际上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比如作t—l、t—l2、t—等的函数图像。

生: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可利用图象来寻找,但周期与加速度的关系却无法定量分析,怎么办?

师:现有的实验条件是无法办到的,那就只能定性地分析一下了,如果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可提出来共同探讨。

(同学们忙碌地处理数据。一会儿,有一组同学惊喜地喊道:“找到了,找到了!”他们拿着处理的数据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吸引了同学们的眼光。该组同学第一个发现了t—的图像近似为一条直线!不简单!)

5.成果展示

找出几位同学代表,用投影仪轮流展示他们的实验思路、实验过程、数据处理、实验结论以及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减小误差的方法等。

成果展示中,李福田同学的“磁性单摆”虽然只能定性地演示单摆的摆动周期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但却实实在在地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

6.阅读与练习

学生阅读课文,形成概念,掌握规律。阅读完课文后,及时练习课后练习的1~3题,找两位同学投影他们的练习作业,师生共同点评。

7.教学总结

①鼓励后进,表扬先进。

②投影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

8.作业布置

设计某一方案定量验证振动周期与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点评: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特点的研究性学习,使得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节课,学生是科研者,他们亲身实践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与欢乐,这正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人文性的体现。(点评者:孟庆利)

高中教案高二教案( 【推荐】


2.8按客观规律办事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含义。

理解:

①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统一的;

③蔑视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运用:

①运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事例,说明规律的客观性。

②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能力方面

①通过交流个人遵循学习规律搞好学习的体会,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②通过“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相统一原理的学习,分析改革开放中的典型事例,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

①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思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②认识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教学重点

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教学难点

规律的客观性,特别是思维规律的客观性。

教学方法

导与思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①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②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设计以上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讲授本课新知识,明确规律是客观的,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哲学上所讲的规律就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不是外力强加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由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又把规律叫做客观规律。既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我们就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按客观规律办事

1.规律具有客观性

(1)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多媒体显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荀况

教师提问:荀况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荀况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不会因尧是圣王而存在,也不因桀是暴君而灭亡。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而取消冬天,也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而缩小面积。”这说明了自然规律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

多媒体显示:《太阳系的模式图》

教师提问:太阳系行星运动的三个规律在开普勒和牛顿发现以前是否存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太阳系行星运动的三个规律在这些科学家发现这些规律以前,就在宇宙中始终客观存在并发生着作用。可见,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在人类产生以前,自然规律就自发地存在并发生着作用;在人类产生以后,无论人们是否发现和认识它,是否喜欢它,它都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教师提问:社会规律是不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不是客观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虽然社会规律是通过人有意识的活动来实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规律就具有主观随意性,它同自然规律一样,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例如,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和承认它们,只要它们发生作用的客观条件存在,它们就必然存在和起作用。再如,历史上,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等,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历代反动统治阶级都采用过残酷镇压和政治欺骗等卑劣的手段,妄图使自己的统治地位永存,但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的,想扭转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无法办到的。以上说明,社会规律的存在和作用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思维规律也是客观的。思维规律虽然从形式上看,是主观意识活动的规律,但从本质上看,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即思维规律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物质的运动规律。思维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要起作用。人们自觉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就促使人们获得正确认识;人们把握不到思维规律,违背思维规律的要求,思维规律就决定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必遭失败。不论思维规律促进人的认识,还是惩罚人的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区别只不过在于对人的认识的关系上,思维规律显示出了它的不同作用方向。而且也只因为思维规律从两个方向起作用,才要求我们加强思维训练,及早达到对思维规律的自觉遵循,促进我们不断地得到正确认识,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总之,无论是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还是思维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性质,即是规律的客观性。

(2)规律的客观性还指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多媒体显示;

中国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4,在世界排列第八十八位,属缺水国家。

全国水土资源分布很不均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属富水区;而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全国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12%,属缺水区。西北和华北土地、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能源和粮棉油的生产基地,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黄、准、海平原和胶东半岛是我国人口密集、耕地率高、经济发达的地区,目前水资源缺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急待调水解决。

神州四号升空瞬间

(学生阅读教材第74页第1自然段的内容后看图片,再作回答。)

引水上山是不是消灭了或改变了万有引力规律?卫星上天,引力规律还起作用吗?火箭点火前的发射现场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人们引水上山,不是改变或消灭了万有引力规律,而正是利用这个规律的结果。(第二个问题可参阅教材第126页右下角的说明。)卫星上天时地球引力仍然存在,这时由于卫星上升速度每秒是大于7.9km/s,才能克服地球引力而上天,这时引力规律还起作用,卫星上天无论在什么位置,都受引力规律作用的制约。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楚霸王项羽的故事吗?“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为什么不能把自己和椅子一起举起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项羽虽然力大无穷,但他违背了万有引力规律和其它机械运动规律,因而不能把自己和椅子一起举起来。

总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起作用的规律。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

(3)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我国在50年代末期曾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搞“一大二公”;“文革”时期人为地取消价值规律,在实践中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这说明规律是必然的联系,是铁的法则,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强制性,即不可违抗性。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否则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不可抗拒性也有力地证明了规律的客观性。

我们已经了解了规律客观性的含义和表现,那么规律客观性的原因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4)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作为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规律,也必然具有客观性;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构成规律的各种因素是容观的,从而决定了规律也必然是客观的。

2.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人们是怎样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的?利用规律的表现有哪些?举例说明。

人能认识规律是因为,规律总是要通过各种具体现象表现出来,而人有抽象思维能力,能对大量的具体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发现和认识其中的客观规律。

人利用规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也可以改造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

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可引起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对我国气候也有重要影响。根据专家研究,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气候影响主要为:我国北方夏季发生高温、干旱,南方低温,易发生洪涝,当年我国北方还容易出现暖冬。

近百年来,我国发生过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而且都发生在厄尔尼诺年的次年。其中,近百年来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1997—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1998年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被科学家视为气候变异的重要信号,1997年是厄尔尼诺现象复出年,从3月开始,西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升高,8月,热带地区的海面温度增高9度,超过了1982年—1983年,创最高记录。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重视,科学家们对此现象进行了海洋观测和卫星侦察等科研活动,目前,已可通过大气海洋流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科研,利用大型计算机准确计算的数据,可以对此现象提前预报3-6个月,甚至可以提前一年.可以大大减少这种气候异常现象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提高人类预防灾害的能力。

XX年4月14日由卫生部、科技部共同开展的“非典型肺炎防治紧急科技行动”正式启动,这也是我国近几十年来第一次针对某种突发性流行疾病而紧急启动的科技行动。XX年3月21日,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通力合作,成功分离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后,4月16日又成功研究出非典型肺炎快速检测技术。4月21日下午,由他们最新研制的能有效预防非典型性肺炎的一种干扰素通过了国家新药专家评审委员会的综合评审。经过三个月艰苦研究,广东专家已有最新发现:专家通过对21例非典患者的不同时期血清的调查研究,发现了非典抗体的变化规律。这对于隔离治疗、疫苗研制及流行病学调查都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奋力攻关,我国医学专家及时提出了“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一批批重症病人治愈出院。疾病诚然可怕,但与疾病的斗争中,人类从未放弃过努力。人们坚信:科学上的每一次发现,都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一步。人类终将战胜非典型肺炎,终将赢得了这场非典型肺炎防治战役的最后胜利。

左图:北京地坛医院的医护人员打出胜利的手势。该院不少医护人员已经前后在非典病房工作了数月。北京地坛医院是北京最后一家非典定点医院,住在这里的最后一批非典患者将于8月16日出院。

右图:8月14日,大学生小孙在北京地坛医院拿到出院通知书后高兴地手舞足蹈。

左图:患者孙峥走出生活了近两个月的病房

右图:患者同他认的护士“干妈”刘晓冬(左)、“干姐”李泉珊合影

地坛医院XX年8月16日布置庆典现场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这样评价我国:中国在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摸索出一套控制疫情和救治病人的有效方法,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人们认识规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而利用规律就是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也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定目的。

3.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8-79页,然后请同学们列举你所了解的社会生活中或日常生活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取得成功,而违反客观规律就受到规律的惩罚的事例,来进一步说明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特别是一个中学生按客观规律学习的事例,是否对你有启发,你是否体会到学习某一门学科的规律性?(建议给学生一定时间的交流,或作为思考题留给学生,安排专门时间进行交流。)

4.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实事求是

(l)实事求是的含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出发于“实事”,着眼于“是”,而用力于“求”。

(2)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

实事求是承认世界是物质的,所以说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过程,也就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带领我们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邓小平同志在创立、设计和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的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决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相继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一国两制”的理论等。这些理论的提出、形成和发展,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思想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

(3)实事求是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且在它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这充分说明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作用。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4)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因为发现规律和按规律办事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而人们又总是行动在先。人们在探索过程中,必然经历着“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而一旦发现了规律并按照规律办事,人们就获得了认识上和行动上的自由。由此可见,解放思想是为了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是为了在运动中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因此,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实事求是内在地包括着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也必然以实事求是为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综上所述,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虽然不能创造、消灭或改变规律,但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利用规律就是要按规律办事,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教师设疑:“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它们都是唯物主义根本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正确运用;但二者也有区别,这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分析。

①二者的基本含义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东西。实事求是是指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二者依据的原理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实事求是是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的要求。

③二者在实际运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搞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使我们的思想、行动根据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断解决新问题,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二者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不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青年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青年学生来讲主要是逐步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⑤二者的侧重点和各自的对立面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强调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它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一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实事求是则要求研究和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它的对立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否定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二是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两大问题,一是学习了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二是学习了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实事求是。通过学习,要求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实事求是”中的“实事”指的是()

a.实实在在应该做的事情

b.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c.从实际出发办事情

d.当老实人和办老实事

2.“实事求是”中的“是”指的是()

a.是非问题

b.对的事情或事物

c.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d.可知性

3.下列备选答案,属于客观规律的有()

a.水往低处流

b.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c.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o度

d.凡是产生的东西都要灭亡

4.经过三个月艰苦研究,广东专家已有最新发现:专家通过对21例非典患者的不同时期血清的调查研究,发现了非典抗体的变化规律。这对于隔离治疗、疫苗研制及流行病学调查都有重要意义。材料主要体现了唯物论的下列原理()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b.人类能够认识规律、改造规律为人类造福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5.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

使人们少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作出预见,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能够把自然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6.19世纪下半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元素周期表曾预言了当时尚未发现的十几种元素的存在和性质,后来的一些科学家相继发现了这些新元素。这一事实说明()

a.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b.人们的思想必须适应变化了的客观情况.

c.事物运动的规律,不仅能为人们所认识,而且能为人们所改变

d.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作出科学的预见,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7.规律客观性的含义是()

a.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需要任何条件

b.它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c.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二.论述题

8.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太阳活动呈周期性变化,周期约11.2年。根据以往观测太阳活动的规律分析,专家们预计,太阳活动将在5月份达到最强。由于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太阳活动的规律,这个预计会有一定误差,但误差不会太大。据此,健康专家提请人们注意,太阳剧烈活动时产生的大量紫外线会伤害人的皮肤,人们应根据紫外线的强弱采取一定的防晒措施。在紫外线强的时间,外出要戴帽子、戴太阳镜、打阳伞,尽量穿长袖浅色衣服。

(1)上述材料蕴涵着哪些哲理?”

(2)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些哲理的?

参考答案

1.b2.c3.d4.d5.a6.d7.d

8.(1)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包括:第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第二,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第三,由于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第四,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2)第一,太阳活动呈周期性变化,周期约11.2年,说明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第二,专家对太阳活动观测,得知太阳活动的具体情况,体现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第三,由于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太阳活动的规律,对太阳活动的预计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说明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第四,专家对太阳活动的预计以及健康专家提请人们根据紫外线的强弱采取一定的防晒措施,说明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6748.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