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教案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

时间:2023-01-29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今教师对准备教案已经不再陌生。教案可以帮助老师顺利解决在课堂上突发的教学情况,新人教师如何写好教案呢?栏目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每桌准各12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每人准备一张自己学号的卡片。

设计理念:通过竟猜、操作、比一比谁写得多,找朋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文流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智力竞猜引入新课

1、让学生进行智力竞猜春暖花香的季节,公园里许多人在划船,一条船上有两个父亲两个儿子,但总共只有3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部分学生能猜出三个人分别是孙子、爸爸、和爷爷)

2、孙子、爸爸、爷爷的名字分别是韩韩,韩有才、韩广发。请学生以韩有才为中心介绍下三个人的关系。学生可能会说出韩有才.是爸爸,韩有才是儿子的语句,这时引导学生说出谁是谁的爸爸谁是准的儿子。

3、上述父子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在表述时一定要完整。并向学生说明自然数中某两个数之间也有这种类似的依存关系倍数和因数。

设计说明:智力竞猜走学生喜欢的形式,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之心,竞猜有两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以此引出相互依存的关系,为理解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作铺垫。

二、操作发现理解概念

1、师:智慧从手指问流出,通过操作我们能发现许多的知识。请同桌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试一试能摆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思考一下其中蕴涵着哪些不同的乘除法算式。

2、请学生汇报不同的摆法,以及相应的乘除法算式。(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分开写)再向学生说明:如果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和另一个图形一样,我们就认为这两个图形是一样的,让学生特重复的图形和算式去掉。(板书三十乘法算式,和几十相应的除法算式)

设计说明;让学生写出蕴涵的乘除法算式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有的可能用乘法表示,也有的可能用除法表示;让学生将旋转后相同的去掉,这是一次简化,很多学生并不知道,需要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3、让学生一起看乘法算式43=12,向学生指出: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4、先请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然后同桌的同学再互相说一说。

5、让学生仿照说出62=12和121=12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6、学生相互出一道乘法算式,并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学生可能会出现0()=0的情况,借此向学生说明我们研究因敷和倍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设计说明:倍数和因数是全新的概念,需要教师的传授、讲解,需要学生的适当记忆重复、仿照。当然,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还必须举一反三,通过互相举例可以逐步完善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同时使学生明确倍数和因数的研究范围。

7、以43=12与123=4为例,向学生说明后面的除法算式是由前面的乘法算式得到的,根据这个除法算式可以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说好后再让学生试一试其他几个除法算式中的关系。

8、练习: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54=20357=53+4=7

(1)学生回答后引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说20是倍数,4是因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须说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因数也同样如此。

(2)通过3+4=7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和因数都是建立在乘法或除法的基础之上的。

设计说明:乘法和除法是一种互逆的关系,在学习中应该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三道练习可以巩固刚刚获得的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将融会贯通落到实处。

三、探索方法发现特征

1、找一个数的因数。

(1)联系板书的乘除法算式观察思考12的因数有哪些,井想办法找出15的所有因数。

(2)学生独立思考,明白根据一个乘法(除法)算式可以找出15的两个因数,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条理的一对一对说出15的因数。

(3)用一对一对的方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可能有的学生根据乘法算式找的,也有的学生是根据除法算式找的,都应该给予肯定。

(4)引导学生观察12、15、36的因数,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都是1,最大的都是它本身。

设计说明:先安排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使学生利用操作得到的算式进行,观察,这样比较自然,而且为于找一个数的因数指明了方向。学生交流时突出了方法的多样性,既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想,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想,交流后引导学生一对一对的找是必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最后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某些特征。

2、找一个数的倍数。

(1)让学生找3的倍数,比一比谁找得多。

(2)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得出3的倍数可以用3乘连续的自然数1、2、3,3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写3的倍数时要借助省略号表示结果。

(3)找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并引导学生观察3、2、5的倍数情况,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设计说明:让学生比一比谁找的倍数多,可以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认识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在学生汇报后同样需要引导学生的有序思考,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一个数倍数的特征。

四、巩固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并且探索了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想不想检查一下自己掌握得如何

1、想想做做的第l题。学生表述后强调哪个是哪个的倍数(或因数)。

2、想想做做的第2题。学生填好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表中的应付元数其实都是什么表格中为什么用省略号

3、想想做做的第3题。学生填好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表格中所有数都是什么这个表格中为什么没有省略号?

4、游戏找朋友。让学生拿出各自的学号卡片,找出自己学号数的所有因数,使学生发现每个学号数的因数都在全班的学号数以内;再让学生找一找自己学号数的倍数,井说一说能不能在全班学号数内部找到一个,还有其他的吗

设计说明:第l题是基础练习.可以巩固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2、3两题联系实际,使学生感悟到其中蕴藏着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以及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第4题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综合应用求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再次认识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五、自我梳理探索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向你的同伴介绍一下。

2、生活中许多现象与我们学习的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有关,课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探索一下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通过探索使学生明白由于60的因数是两位数中最多的,可以方便计算。

设计说明: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收获可以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同时通过探索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可以巩固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的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建立猜想、验证猜想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中,理解小数的性质,会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使2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小数的性质,掌握化简小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知道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你能用含有小数的的一句话,说说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吗?

出示情景图,提问: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或想提什么问题?

二、探究

1、教学例4

谈话:刚才有的同学说,这两样东西的单价是相等的,你们同意吗?那也就是说,可以用等号把0.3和0.30连接起来(板书:0.3=0.30),是这样吗?

启发:你能理解解释0.3和0.30为什么是相等的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引导学生分别从钱数的多少和每个小数所含的计数单位的个数来进行解释。

2、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分别找出100毫米、10厘米、1分米,说说分别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分别是多少?

100毫米=(填分数)米=(填小数)米

10厘米=()米=()米

1分米=()米=()米

提问:你能比较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吗各自说说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100=0.10=0.1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来说明0.1=0.10=0.100吗?

3、总结与归纳

从左往右看,你发现了什么?从右往左看,你又能发现什么?同桌相互说一说。

概括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板书:小数的性质)

4、教学例5

出示例5,提问:小强买了四种食品,这些食品的价钱中,哪些0是可以去掉的?在书上填一填。并组织交流反馈。

小结: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5、教学试一试

提问:你能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吗?

学生完成后,组织反馈。重点指导把10改写成三位小数的方法。

6、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学生练习后,结合交流让学生再说一说每组的两个小数是否相等。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交流后提问:为什么0.6和0.60是相等的,而0.6和0.06是不相等的?你能用其他的方法再解释一下吗?

三、应用

1、练习六第1题

学生练习后,在小组内说说,再指名口答,并追问为什么。

2、练习六第2题

学生练习后,提问:为什么不能把0.018和0.180连起来?

3、练习六第3题

4、练习六第4题

重点讨论80是怎样改写成三位小数的?

5、练习六第5题

学生练习后,讲解:用元作单位表示人民币的数量时,因为元后面还有角和分,所以通常要用两位小数表示。

四、总结与反思

谈话:读一读课本第34-35页的内容,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加、减法各部分问的关系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关系的理解。

2.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做练习十二的第20题。

让学生把口算结果写在练习本上,同桌同学互相订正。

二、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1.做练习十二的第2l题。

让学生先自己写,写完后说一说所写的加、减法算式分别是根据什么关系写的。

2.做练习十二的第22题。

写出两小题的得数后,让学生说一说各是根据什么关系写出的。

3.做练习十二的第23题。

第(1)题,既可根据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再加一遍进行验算,又可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的方法用减法进行验算。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验算并说一说两种验算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第(2)题,两种验算方法都是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进行的。做完后,也要让学生说说验算的依据,以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思考问题。

三、简便算法

1.做练习十二第2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多说各题是怎样计算的。

2.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5题。

四、选做题。

学有余力的学生做下面的题。

1.做练习十二的第26*题。

2.做练习十二的第27*题。

3.做练习十二的第28*题。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的产生。

(2)认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M.jk251.coM

(4)会用小数正确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具实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1、让两名学生测量黑板长度。(用米作单位)

2、交流测量结果,展开讨论。

3、引导小结:

在测量时,得到的结果往往不能用整数表示,就需要一种新的数小数。(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1、认识一位小数。(出示米尺)

(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单位,怎样用分数来表示?为什么?(结合分数的意义说明)

②用小数表示是:0.1米。

③谁来说说0.1米表示什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分米,是米,也可以写成0.1米。)

板书:1分米米0.1米

(2)讨论:

①用米作单位,3分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5分米呢?

板书:3分米米0.3米

5分米米0.5米

②说说0.3米和0.5米各表示什么意思?

2、认识两位小数。(出示米尺)

(1)在米尺上找出1厘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单位,怎样用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②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③④谁来说说0.01米表示什么?(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1厘米,是米,也可以写成0.01米。)

板书:1厘米米0.01米

(2)讨论:

①用米作单位,3厘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5厘米呢?

板书:3厘米米0.03米

5厘米米0.05米

②说说0.03米和0.05米各表示什么意思?

3、认识三位小数。(出示学生尺)

(2)在尺上找出1毫米的地方。

①用米作单位,怎样用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②用小数表示是:0.001米。

③④谁来说说0.001米表示什么?

板书:1毫米米0.001米

(3)讨论:

①用米作单位,3毫米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5毫米呢?

板书:3毫米米0.003米

5毫米米0.005米

②说说0.003米和0.005米各表示什么意思?

照这样分下去,还可以得到米也可以写成0.0001米。

象刚才小圆点后面一位的小数叫一位小数,两位的小数叫两位小数

三、抽象概括:

1、概括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1)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来表示?

(2)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几分之几?举例说说。

2、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100、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是

(启发讨论)

(1)米里有几个米?米里有几个米?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

(2)整数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

(3)因为整数和分数相邻两个单位间进率都是10,所以这些分数也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个位的右面,用一个小圆点(小数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0.1、0.01、0.001)

四、巩固应用

1、学习例1:

(1)思考并讨论:

1角是元,用小数表示()元。

2分是元,用小数表示()元。

2角5分是元,用小数表示()元。

8角5分是元,用小数表示()元。

(2)交流汇报。

2、P86做一做

3、练习二十(1)

用分数、小数表示涂色部分。

填完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4、练习二十(2)(用线段把相等的小数和分数连起来。)

5、练习二十(3)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学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4页例3,第17页练写四第1--3题。

教学目的:

1.学会正确解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

2.理解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知。

1.题板出示:

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

新镇小学

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2.提问:请根据这一组条件,提出问题,想提什么就提什么。

3.同位两人,一人提问,二人口头解答。

4.当学生提出:三、四年级一共多少人时,将题目板书完整。即:新镇小学

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

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5.学生齐读题目后,指出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二、讨论,探索新知。

1.教师启发:大家提出的这个问题,可比刚才的难多了,刚才提出的问题都可以一步解答,这道题怎么解答呢?该分几步?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请大家认真讨论,同位的互相说一说。

2.放手学生,大胆讨论。

3.学生回答讨论结果,鼓励学生回答出不同的想法。

第一种:先根据三年级4个班,每班40人,求出三年级人数。再根据四年级3个班,每班38人,求出四年级人数。最后算出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结合回答板书:

第二种:要求三、四年级一共多少人,要先算出三年级有多少人,还要算出四年级有多少人,最后才能算出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结合回答板书:

4.小结:大家真聪明,讨论得非常认真,回答的也非常清楚,并且提出了不同的想法,请大家再互相的说一说这两种想法。

5.看书质疑:学生翻开课本,把例3解答完整。找一名学生口头回答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三、改题,拓展新知。

1.将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该怎样解答?

2.将四年级有3个班改成四年级4个班该怎样解答?

3.将每班38人改成每班40人该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对于2、3两题启发学生找出简便的解法。

四、练习,强化新知。

1.看图,口述题意,再解答。

2.根据算式补充问题

一列火车3小时行216千米,一辆汽车5小时行180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

(1)2163(2)1805(3)(2163)(1805)

(4)2163-1805

3.独立完成课本17页练习四1、2两题。

设计意图: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应用题选材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这一要求。一是例题、练习题的出示方式,尽力避也正正规规的文字叙方式,通过表格式的、线段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清晰明了,一目了然。

二是复习题的设计改变了三步应用题却两步应用题引入的常规作法,而是只给学生一组条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自由提问、自主学习的空间,面向全本,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上述要求的同时,采取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的方式,促使每个学生自始自终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优差互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依据教材的前提下,在改题,拓展新知部分增加了两道题,鼓励学生找出简便解法,可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利于以后乘法分配律知识的学习。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作者:海安县南莫小学范强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八册(修订本)第26页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通过体会变与不变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感受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归纳商不变规律的过程。

教具准备:投影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以疑激趣,导人新课口算(投影片出示)

(1)2412=

(2)2400012000=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第(2)题的结果。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它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评析:提出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与新知联系密切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猜想,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

二、探索发现规律

1.观察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2412=2被除数除数商2.观察算式,分类整理。学生口算下列各题(卡片):

(242)(122)=

(244)(124)=

(243)(123)=

(2410)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简便算法,会正确的进行简便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一个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练习

42200=24300=18500=15400=60800=56100=25600=600700=

完成后评议:说说你有什么窍门能又对又快?

2、计算下面各题,并选择一个验算。

263205124407205602703172

a、学生试做

b、反馈。说说为什么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用一个因数百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要个百位对齐。

c、说说要注意什么?703172还可以怎样做比较简便?

(二)巩固练习

1、选做P83第三题第四题

任选两个做好后小组内改正。

2、文字题

602个245是多少?

247的306倍是多少?

两个因数分别是208和105,积是多少?

a、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b、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c、评议:说说在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计算。

(三)应用练习

加工厂计划加工食盐804袋,每袋重125千克,已经加工了85200千克。还有多少千克食盐没加工?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思考思路。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线,初步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2.培养学生操作的初步技能.

3.渗透分类的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

1.理解同一平面.

2.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板书:同一平面两条直线)

2.学生摆小棒.

利用手里的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每两根为一组,请你用这些小棒摆一摆,看看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你能摆出几种情况.两个同学一组可以互相合作、互相商量.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平行线的概念.

1.出示下列图形.

2.讨论:你能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给它们分分类吗?说出分类的理由.

3.持不同分类方法的同学进行辩论.

4.教师小结:表面上看起来不相交,如果把两条直线无限延长后相交于一点,看来今后不能先看表面现象,要看到其实质.

5.教师讲解:

这两组直线表面不相交,延长后也不相交,这才是真正的不相交,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平行线.(板书课题:平行线)

6.学生尝试概括:什么是平行线?

7.教师出示长方体:

教师提问:这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吗?它们是平行线吗?

8.师生进一步概括平行线的定义(给重点处加标记)

学生讨论:平行线应具备哪几个条件?

9.播放视频平行线举例.

10.出示练习:下面各图中哪些是平行线;哪些不是?

(二)教学平行线的性质.

1.出示图形:

教师提问:你们所说的宽度是指哪一条线段?(板书:平行线间的距离)

2.教师小结: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是平行线的一个重要性质,这一特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3.实践操作.

(1)利用若干小棒摆,变换不同位置、方向,使它们互相平行.

(2)小组合作:利用两根皮筋,使它们互相平行、两个小组合作,使其两两平行.

三、画平行线.

1.学生自学:平行线的画法(见第133页),并尝试画出一组平行线.

2.演示视频平行线画法.

3.教师小结平行线画法:靠紧、画线、平移、画线.

4.探索与尝试:你还有其他画平行线的方法吗?

四、质疑小结.

1.让学生看书并提出疑问,组织学生解疑.

2.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小结:①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性质: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③平行线画法:靠紧、画线、平移、画线.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134页第1题.

检验下面的各组直线,哪组是平行线,哪组不是平行线?

完成第134页第2题.

检验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两条线段是平行的.

完成P134页第3题.

用直尺和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两条平行线.

4.判断.

①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③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互相平行.()

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

六、拓展练习.

和1号棱平行的有哪些棱?还有哪些棱互相平行?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摆长方形或正方形

活动目的

巩固垂直概念

学生准备

火柴棍(一盒)

活动过程

按老师要求摆长方形或正方形,看谁摆的快、规范.

①用4根,摆一个正方形

②用6根,摆一个长方形

③用10根,摆一个长方形

④用12根,摆一个正方形

画场地

活动目的

1.巩固平行线的画法.

2.学会应用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活动要求

在操场上画一个立定跳远的场地,同学们分组,可以为每个组画一个场地,比比看哪一组画出的最标准.(形如下图)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9)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1.演示课件小数的性质.

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看哪一个价钱贵呢?

2.出示:5,50,500,比较这三个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在整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添上两个0,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在整数的末尾去掉一个0,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去掉两个0,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整数的位数越多,数越大)

3.你还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4.请你猜一猜:小数的大小与它末尾的0会有什么关系呢?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我们已经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当你们在商场中看到每件商品的标签这样写,你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2.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1)教师提问:我们还没有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你能想个办法比较出这几个小数的大小吗?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2)根据学生的的回答,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性质,出现直尺,体会:

0.1米=1分米;0.10米=10厘米;0.100米=100毫米.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它们的长度怎样?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学生汇报:0.1米=1分米

0.10米=10厘米

0.100米=100毫米

(5)教师提问:从结论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6)教师补充说明: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7)教师小结:这三个数量虽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

3.教学例2.

出示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

(1)出示两张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片.【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性质】

思考:怎样表示0.30和0.3?分组讨论并动手涂色,完成比较.

(2)学生汇报:0.30表示30个也是3个;0.3表示3个.所以0.30=0.3.

(3)演示讨论结果:将两张纸分别平均分成10份和100份,表示出0.30和0.3,将两张纸片重合,发现阴影部分也重合.

(4)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5)分组讨论:为什么这两个数相等?

引导学生口述:10个是1个,30个是3个,所以这两个数相等.

即:0.30=0.3

(6)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启发学生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归纳小数的性质.

教师提问:通过例1、例2的研究,你能把上面的两个结论归纳成为一句话吗?

教师概括: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性质】

教师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引导学生比较: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会有什么变化?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有什么变化?

5.应用.【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性质】

(1)教学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05.0900中9前面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0.70=0.7;105.0900=105.09)

(2)教学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2=0.200;4.08=4.080;3=3.000)

思考:3的后面不加小数点行吗?为什么?

(3)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末尾添0的数?(商场的标价上)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900.3001.8000500

5.7800.0040102.02060.06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些0不能去掉的.

2.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

3.4180.067003.0

908104.0315010.0142.00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些数的末尾添上0,原数就发生了变化.

3.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些数近似却不相等.

4.判断.

(1)0.02=0.2()

(2)小数点后面添上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80元可以写成80.00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五、布置作业.

1.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上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

3.4180.067003.0

908104.0315010.0142.00

2.化简下面的小数.

0.2001.4503.0000.56000

0.0200.40500.00105.600

3.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小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4510.73.84.040010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7~118页例1~例4,第118页的练一练及练习二十四的1~6题。

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具体数量和图例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2、能利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和把整数或小数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1

师:如果老师在后面添上一个0就变成了多少?添上两个0呢?

师:我们发现在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它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

师:那你能使它们相等吗?(比如说在它的后面加上单位名称)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就让我们用100分的热情10分认真的上1节你喜欢的数学课好吗?

2、前几天丁老师的红钢笔丢了,就想去买一支钢笔,我看中的一支钢笔在两家商店的单价分别为3.50元和3.5元(课件出示)。你们觉得哪一个更便宜呢?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师:听!好象有人在争吵哎!我们去看看吧。哦,原来是小小猫和小兔子都说自己手中的数量是最大的,正为这而争论呢?你们能帮助他们比较一下大小吗?(课件出示)

师: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可以借助屏幕上的米尺。(小组讨论)

师:谁愿意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道等式,从左往右看你能发现什么?四人一小组再交流一下。

汇报、板书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用自己的智慧不仅帮他们解决了难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有所收获呢?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题

2、出示0.30和0.3。

师: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师:那我们可以怎样证明它们相等呢?

师:拿出练习纸,上面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左边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份,右边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请你用阴影部分在左边的图形中表示出0.30,在右边的图形中表示出0.3。(课件演示重合)

师:仍然从左往右观察这道等式,你又能发现什么?(板书)

3、小结:

你能把我们刚刚发现的规律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吗?你知道这叫做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研究的内容,你觉得在这个性质中哪些地方需要强调?

(小数末尾)那么现在你能解决在课开始时老师给你们的难题了吗?

4、教学例3:

师:俗话说学以至用,那你认为我们学习小数的性质有什么用途呢?

师: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出示例3:把0.60和203.0500化简.

学生口答。

5、教学例4:

师:刚刚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对小数进行化简,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却要根据需要,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在整数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你在实际生活中见过吗?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请看,这袋饼干的单价是1.00元,实际上就是多少元?4.50元呢?(出示食品包装)

在实际生活中,为了保持统一,在价格标签上我们一般都用两位小数来表示价格。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题。

出示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4、3.16、10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口答。

三、总结:

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发现小数的性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它不仅可以对小数进行化简,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下面我们再来共同研究几道题目。

四、巩固练习:

1、公正裁判:

(1)、小数点的末尾添上一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2)、0.060=0.6()

(3)、908的末尾添上两个0,数的大小不变。()

(4)、150.00元可以改写成150元。()

口答并且说一说为什么错。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54000.09

30.67

804.2300

1.020002.95

做在练习纸上。

汇报并且说说用了什么方法?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54000.09

30.67

804.2300

1.020002.95

3、做累了吧?我们和小明一起去超市逛一逛。

今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逛苏果超市,妈妈帮他买了许多好吃的:

太平梳打2元5角

上好佳薯片1元

火腿肠5角

旺旺仙贝3元5角

你能帮小明列一个购物清单吗

注意:在清单上面至少包括食品名称和单价两个内容,其他的自己可以自由发挥。那么单价应该怎样来表示?

展示。

五、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本文网址:http://m.jk251.com/jiaoan/74612.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