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课前预习】
1、尝试完成学案中的填空及相关思考题
2、把你的疑问写下来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背景奥运会开幕式把中国五千年来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和合”境界展现在世界面前,你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怎样的辉煌历程吗?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表现在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1)文字
①文字是文化的,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们所通用,是。
(2)史书典籍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留存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课后反思】你的心得,你的困惑
【课堂练习】
1、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c.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
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①文学艺术②汉字③史学典籍④科学技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a.开放性b.多样性c.包容性d.区域性
4、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断的重要文明标识是()
a.统一的汉字b.相同的服饰
c.共同的信仰d.共有的道德规范
走进文化生活热点探究
材料一XX年10月21日下午,第八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简称网博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以及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和上百家新闻媒体均出席了开幕式。主题定为“网络改变未来•文化妆点生活”,旨在进一步引导网络文化发展方向,展示数字内容创新趋势,为网络时代的人们展示一个网络生活的新景象、新天地。
材料二XX年,全国“扫黄打非”始终将打击非法出版物及网上有害信息作为第一任务。为此,从XX年底开始,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会同中央外宣办等部门组织开展打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截至XX年11月底,共关闭涉黄网站6万多个。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网站明显减少,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上的低俗信息明显减少,涉及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群众举报明显减少,不良信息源头治理得到进一步加强,网络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
【知识链接】
1.网络文化在提供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象,从而也折射出文化发展有“喜”有“忧”。
2.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会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我们应该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会侵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人们不能正确把握人生方向,甚至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
【答案】①大众传媒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能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不能简单取缔。而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是引发不良文化现象的原因。
②我国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趁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之机,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所诱发的极端个人主义、唯利是图等思想,是腐朽落后文化得以存在和传播的最主要原因。
③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1.政府依法行政的含义和意义
(1)依法行政的含义: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依法行政的意义:①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1)如何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具体来说,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2)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和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真正做秷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四个才能)
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外部监督:(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2)中国共产党的监督(3)人民政协的监督(4)社会与公民的监督;(5)司法机关的监督。
内部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监察、审计、法制、反腐败局等部门)。
4.政府的权威
(1)含义: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影响力。
(2)决定因素:从根本上讲,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标准:①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②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③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④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4)根本标志: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
(5)如何树立: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政府工作人员应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脚踏实地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们应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热点探究
11个中央一号文件与农村改革
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事业,发端于农村。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包括数个中央全会文件和11个中央“一号文件”。我国农村改革30多年,主要是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第二步是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第三步是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实行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这说明我们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不断创新。
【知识链接】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我们党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a.立足于社会实践,充分认识到了认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
b.做到了从中国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把尊重客观规律建立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
d.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
【答案】b
2.我国农村改革30多年来,11个中央“一号文件”主题的变化,是我们党在实践上、理论上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这体现的认识论观点是()
a.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b.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d.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答案】a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7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