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学生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学生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学生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小组选择其中的两篇进行合作学习,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课题内容相同点内容不同点写法相同点写法不同点
(2)小组长将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准备在全班汇报。
5.班内交流汇报
(1)名小组长将合作学习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2)一名小组长汇报完毕,其他学生互相补充,发表看法。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一、日积月累
引入:以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古诗,今天咱们一起再积累一首古诗,它叫《马诗》,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1)学生自己试读,读准字音,读熟诗句。
(2)指名读全诗,正音。
(3)你认为这首诗该怎么读?
(4)指名读。
(5)这首诗中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6)交流一下对诗句的理解,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
(7)老师补充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8)学生自主背诵,小组内交流背诵的技巧,互相背诵。
(9)学生背诵展示。
二、教学课外书屋
1.老师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3.如果有学生已经看过,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受,
4.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5.拓展阅读:《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6.交流阅读体会。
7.老师向学生推荐动物文学书目。
(1)中国作家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狼王梦》。
(2)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
(3)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
(4)日本作家椋鸠十的《孤岛野犬》《赤鸟》。
3.要求学生课外到图书馆和书店寻找这些书籍,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准备读书交流会。
本次“交流平台”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教学时,可以先交流学生读过的外国文学作品,要求学生说出作品的名字,重点介绍作品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物性格特点。教师在学生交流中,根据学生读的作品,重点推介一些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读好书。
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由于语言风格不同,文化背景各异,所以在阅读中必然存在一些困难,比如,阅读理解上的困难(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等),会给学生阅读带来障碍。长篇文学名著的阅读,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速度,怎样提高阅读速度,也是现实问题。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就困难和解决方法充分交流,甚至现身说法,使读书方法的指导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进一步激发学生读外国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
“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积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中的隽语。目的是使学生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语句,培养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了解句子出自哪个作家的哪部作品;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些句子,或对哪些句子有自己的感悟;最后背诵这些句子。
如果有条件,可以在积累这些句子之后,组织学生把阅读中外文学作品积累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老师也可以出示一些作品中的名句让学生读,引导学生在以后的读书中注意积累、感悟。
“趣味语文”安排的是一组外国著名作家的轶闻趣事。目的是了解几个外国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读读这几个小故事,在熟读的基础上,谈一谈每个故事给自己的感受。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体会《巧问巧答》中作家和出版商利用一个标点问答的巧妙及标点的含义;体会《一个逗号》中作家删添之间表现出来的创作态度的严谨;体会《文豪和蚊子》中作家语言的幽默和幽默语言的神奇效果。
鼓励学生讲述这几个小故事,积累下来。学生如果还搜集了其他的作家故事,也可以讲给大家听。
大自然是一本书
大自然是一本书,大自然是一本书,大自然是一本书,
人生也是一本书。人生也是一本书。人生也是一本书。
有时候山青水秀,不问境遇如何,只要认真地读,
有时候雨暴风凄;道路如何,总是“开卷有益”。
有时候阳光明媚,前景如何,
有时候雾压云低;只要认真地读,
有时候明快欢乐,总是“开卷有益”。
有时候遍布荆棘;
有时候平野千里,大自然是一本书,
有时候寸步难移;人生也是一本书。
是学问,都是学问,一本伟大的书,
不论坎坷一世,一本深邃的书,
还是云山万里。一本读不完的书,
只要认真地读,
总是“开卷有益”。
弄懂字义,理解词义
学习语文,我最苦恼的是记不住词的含义。每当快要考试的时候,我整天背呀背呀,可是,一拿到试卷,又几乎忘光了。
一天,爸爸对我说:“学解词不能死记硬背,词是由字组成的,要弄懂每个字的字义,整个词义也就容易明白了。”爸爸举了例子问我:“‘致密’的‘致’是什么意思?‘密’是什么意思?”我回答说:“‘致’是细致的意思,‘密’是精密的意思。”爸爸点了点头,接着又问我:“那么‘致密’是什么意思呢?”我想了一下,回答说:“‘致密’是细致精密的意思。”爸爸高兴地说:“对啦!”
过后,我自己试着找来一个词——僵直。仔细一想:僵是僵硬,直是不弯曲,那么僵直就是僵硬得不能弯曲的意思。我翻开词典一看,哈,果然对啦!
我明白了:只有弄懂词里的每个字的含义,才能理解这个词的词义。当然也有例外,有些专用词和外来词,从字义上看不出来,我就查阅词典弄明白。
记词义,别死背
每年考试,都有“解释字词”的考题。为了考得好,我常常一个词一个词地背词义,背得头昏脑涨。
今年复习字词,我抛掉了这个笨方法,压力变轻了,效果也好啦!我的做法是:
一、找关键字。比如“情不自禁”这个词关键字是“禁”,知道“禁”是“抑制”的意思,这个词就会解释啦!
二、引申词义。像“张冠李戴”这样的成语,原指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但在课文中用它引申来比喻读书不认真。这样的成语不能按字面解释,必须知道它的引申义。
三、分辨词语。有些词看上去相似,实际上有差别。例如“简朴”和“俭朴”。前一个是简单朴素,后一个是节俭朴素。词义区别清了,解词也就不出错啦。
和学生一起学了《珍珠鸟》以后,师生感受很深刻,现在回想起来,仍然余味无穷。
在教师的课文范读后,我首先请大家读一下课文后的体会。有学生说几乎像一篇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可爱的珍珠鸟父母,可爱的小珍珠鸟,可爱的作者。我进而提问:如此和谐、美丽的氛围,首先应归功于谁?学生们能不约而同的回答:是作者,是作者那无比的爱心。我再更进一步地点明:这是一曲人与自然之单间爱的颂歌。在学生围绕我与珍珠鸟之间的感情亲近过程进行互助探究后,我要求学生着重针对课文的核心句--------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谈谈自己的感悟,也是用一句高度凝练的话来表达。在经过了认真的思考,琢磨后,学生们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挚感受:1、播种真诚,收获友谊;2、爱心创造信赖,信赖创造美好;3、和谐营造天堂;4、让爱心洒遍世界;5、多一点信赖,少一点怀疑,让爱心永驻人间……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学生们已经领会到了本文的精神实质,作者想传递级读者的东西学生们已经潜移默化到了心里。文中之“道”,大家已经在优美的语言之中体会了。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8325.html
上一篇:言意互转 优秀教案推荐
下一篇: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