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讨论懂得诗人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通过朗读、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题西林壁》这首诗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上中。”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背诵第一首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诗人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读,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学习读诗句的押韵。
过程:
一、导入:
生背已学古诗,并及时指导语气。
二、新授:
1、生介绍作者苏轼。
2、指导学习古诗的方法。
(1)边读诗边注意字的读音,注意读诗的韵味。
(2)对照注释或和同学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3)小组交流。
(4)指名讲古诗的意思,其它同学补充。
3、体会诗意理解诗人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古诗。
5、作业:背诵并默写《题西林壁》
预习下两首古诗。
反思:通过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学古诗的方法,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基本达到目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读古诗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利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诵昨天学习的古诗,并说出大概意思。
二、新授:
1、你们还记得昨天我们是怎么学习古诗得吗?
2、看注释自学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也可小组合作学习两首。师及时到各组点拨。
3、一生试讲,其它学生补充。
4、结合诗句说说这两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小组交流。
6、汇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7、用你喜欢的方式背诵古诗。
作业:背诵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反思:自己学习古诗,方法得当,理解也较深刻。
一、比一比,组词。
屠()符()爆()
著()付()暴()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一岁除(b)a、不计算在内b、去掉c、除法运算
2、曈曈日(a)a、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b、目光闪烁的样子。
3、千山鸟飞绝(b)a、断b、绝迹,不存在c、死d、达到极点的
4、万径人踪灭(a)a、不再存在b、停止燃烧或发光c、使熄灭
三、根据古诗填空。
1、《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2、《江雪》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柳宗元)。前两句诗让我们感受到(茫茫冰雪),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调。诗中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四、拓展练习。
元日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这一天常使古人抒情感怀。请读背下列诗人的诗作,体会诗人的心境。
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唐李世民《元日》
2、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宋陆游《木兰花元日》
3、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宋杨万里《乙丑改元开禧元日》
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5页至第7页
教学目标
1、会人“咏”、“柳”、“碧”、“垂”、“似”、“剪”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识字。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咏柳
一、激情入境,引趣揭题,认识美。
1、同学们,万物复苏的春天你们喜欢吗?
2、动画展示春景,定格河边垂柳婆娑的画面,多美的春天啊,瞧,那河岸的柳树给这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浓浓的春气。唐代大诗人贺之章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不禁吟咏作诗,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古诗《咏柳》。
板书:咏柳
3、读题释意。指名学生读题识字咏(yǒng)柳(liǔ)。咏柳就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么赞美的呢?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感受美。
1、打开书借助横条里的拼音自由读古诗,遇到不会读是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都可以。
2、请同学再读一遍古诗,争取把字音咬得更准。
3、看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我也想读了,同学们在心里和我一块儿读好吗?
4、让同学们把古诗读给同桌听听,相互提提意见。
5、教师从诗里请出了这些词,你们一定觉得眼熟吧,自己读一读,你一定能读准。
6、抽读词卡:碧玉、垂柳、丝绦。
7、再读古诗,这一遍要争取把每句诗读通顺。
8、指名读,互相评议。
9、齐读
三、细读诗文,深入领会,品味美。
1、图文结合,远近对照,品悟第一、二句。
①看柳树远景图。
②想象表达:你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
③诗人发出的感叹是什么?图下出示两句诗。
④你觉得这两句诗是什么意识呢?让学生谈自己对字词的初步理解。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
(1)碧玉,翠绿而晶莹,很美。而随风轻拂的柳枝就像千万条丝带。诗人比喻的多好啊,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可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呢?
(2)学生自主试读,体会感情及语气。
(3)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4)激励赛读。
2、探究协作,读中悟情,品读第三、四句。
①过渡,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接下来咱们读第三、四句。
②出示柳树近景图,观察柳树叶子的形状。
③根据观察到的树叶的样子,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明白了什么?指导学生理解裁:裁剪。
④小组交流各自理解。
⑤指名说:这两句除了赞美柳叶的精致,更主要的是赞美什么?
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表现美。
a、自由读。b、指名读、互评互议、教师相机指导。c、齐读。
1、过度,学了这首诗,柳树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们可以美美地把它读出来,还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把你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呢?
2、让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
①开朗读会。②绘画。③写话。④当解说员。
3、学生根据自己不同喜好,自由组合自己表现。
五、古诗表演大看台,群英聚会展示美。
1、组织各小组展示各组不同的表达赞美的方式,并适当讲解点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内化情感。
2、指导背诵古诗,师扮演角色创设情境。
①扮演耳背的奶奶。②扮演不懂事的小妹妹。③扮演严格的妈妈。
其中有意设置语音、语意障碍以纠正学生读音,强化学生理解,增强学生记忆。
3、激励学生课外多读经典诗文。
教学目标:
1、自读古诗,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音乐美。
2、在自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体会其中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自读古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二、指名朗读,正音。
三、多种形式朗读:范读、学生各自练读、指名读、齐读。
四、熟读诗歌,对照译文,理解诗意。
五、朗读诗歌,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先自悟,再在小组进行交流。
指名交流:
《江南春》: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水村山廓酒旗招风
2、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学生先自悟,再在小组进行交流。
指名交流:
《江南春》:通过对景通过对景色的描绘,作者寓情于景,面对着尚存的佛寺楼台,想到南朝却都早已烟消云散,生出许多感叹。
3、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七、练习背诵: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小组比赛背,指名背诵,齐背。
八、作业:
选择其中的一首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把诗歌中美丽的春天景色描写出来。
色的描绘,作者寓情于景,面对着尚存的佛寺楼台,想到南朝却都早已烟消云散,生出许多感叹。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句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次山中看峰、认识事物的不同,理解诗句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并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一、读诗题,老师作简要提示,理解诗题,简介作者。(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
二、初读古诗,自学检查。
思考:
1、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
2、诗人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三、深入理解诗句。
1、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理解寻、闻说。
理解诗意: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理解缘。
诗人为什么不畏浮云遮望眼?
3、读古诗,说说诗人写这首古诗有什么用意?
四、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大意。
五、指导朗读。
六、练习背诵。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次山中。
一、介绍诗人苏轼,回忆学过的苏轼的诗,导入新课。
二、解题:西林壁,即西林寺的墙壁,西林寺在庐山北麓。
三、理解诗意。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意:从正面横着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雄伟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高峻的山峰。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次山中。
诗意:看不清,认不准庐山真实的雄伟山势。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见庐山的一部分,不可能一眼看到庐山的全貌。
3、齐读古诗,指导朗读,评议。
四、思考:
1、哪些诗句写景?哪些诗句说理?
2、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你对此还有什么理解?
一、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写诗的用意。
六、练习背诵。
七、拓展延伸:
1、补充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地读一读,增加积累。
说说自己登山观景的体会。
课题:2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时数:2课时上课时间:主备人:梁桂珍审核:二年级语文组执教:
智慧导学案
教案一、初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查字典)1、自学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会写会用并积累词语。2、给“我会写”的生字各组2个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找出本课的多音字。二、走进作者相关搜索。白居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通读课文,疏通词句。理解诗句中词语,会用自己的话讲解诗句。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解诗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草》主要写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宿新市徐公店》主要写什么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五、细读诗文,深入思考,质疑解疑。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总结提升。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要联系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阅读拓展。
你想到了哪首诗?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模仿写。你想赞美什么,试着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教学目标:1、自学掌握生字音形义;会写会用。2、朗读诗句,了解内容,疏通诗句。3、会背诵。二、学时:2节三、教学过程:1、自学反馈2、交流质疑3、分组展示4、课后检测四、课后反思: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8899.html
下一篇:凉州词教学反思优秀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