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学习有序地观察和统计数量的方法。
2、能清晰地表达观察的内容,喜欢挑战空间逻辑游戏。
3、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活动准备】
正方体小积木;;积木房图片若干;记录用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话建筑,赢积木。
导语: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有各种各样的老房子和新建筑,你喜欢怎样的房子,为什么呢?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欢的房子?
过渡:今天我们就用积木来造房子!每组的桌上有几块积木呀?够不够造一幢房子?
那就请你们就分成4组在数积木游戏中赢取更多的积木。
二、争回答,数积木。
(一)数数相同数量的积木房。
导语:听清题目哟!(出示相同数量积木建造的不同房子)
出题:我用积木造了4幢房子,请你们用好方法数一数,每幢房子各由几块积木建成的?
形式:将答案记录在记录纸上,呈现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对的为本组加上一块积木。
验证:移去屋顶,拆层演示
重点提问:房子有几层?每层有几块?一共有几块?
小结:数量相同的积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积木被其他积木挡住了,我们不容易发现,点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不多数,也不漏数看不见的那些积木。
(二)找找躲起来的积木块。
导语:有的小组领先了,有的小组暂时落后,不过没关系,我又造了一幢房子,房子里有些积木很顽皮,像玩捉迷藏一样躲了起来。让我们仔细观察,把藏起来的积木找出来。
出题:准备好了吗?请问这幢房子有几层?每一层有几块?共有几块积木建成?
重点:移去屋顶,拆层演示,帮助幼儿学会数隐藏起来的积木块。
小结:房子一层层往上造,如果上层有几块积木,那这些积木下一定也有几块积木
三、造房子,数;砖块。
(一)造幢房子把分数。
导语:经过两轮的比赛,哪一队的领先了呢?请每组朋友用你们现有的积木造一幢房子。然后我们一起来数数你们的房子由几块积木建成,共得到了几分。
重点:鼓励各组建造出点数上有难度(有多层、有重叠)的房屋
集体点数时一层一层数清楚。
(二)学做小小建筑师。
导语:(出示建房图纸)你们造房子、数积木的本领都那么大。那你们能不能在根据图纸上的建房要求,在5分钟内造出与图上一模一样的房子,并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他是由几块积木建成的呢?
要求:每队派一个代表挑选喜欢的图纸,用积木搭出与图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点观察:每组搭的房子是否与图纸上的一样,各组搭建、点数的方法。
验证:他们搭的房子与图纸上的一样吗?记录的对不对呢?
小结:虽然各队拿到的图纸看起来不一样,其实是同一幢房子从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四、延伸。
小小建筑师们让我们回去建造更多独特的房子,考考你的好朋友们你是用几块积木建成的好不好!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较为顺利的开展了,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还成为了我园计算专题组的;一课多研研讨的课例,反思一路走来获得成功的的原因,我觉得有:
a)关注细节的设计
计算活动教具多,对环节间的小结语要求也高,在这一次组织活动前教案在我的脑海中一次次的;过电影,把握了每一个环节的细节要点(孩子合作中可能的状况、每一次小结重点提炼和梳理的内容、重难点落实的方式)。;细节决定成败,活动前我让一个个环节都顺溜了,我想这也是活动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b)注重互动的有效性
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不仅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合作互动和思考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大班学习活动:剪;春
活动目标:
1、通过剪;春活动,引导幼儿自主表现春天美丽的事物。
2、激发幼儿大胆的想象,自由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3、通过幼儿自主的操作,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重点:能大胆想象剪出不同变化的;春字
活动难点: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材料与环境创设:
1、 幼儿已经学会剪;春字
2、 工具:剪刀、固体胶、手工纸(每人数量不同)方形铅画纸
3、 5以内的减法题(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1、 今天,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纸,看看春姑娘都带来是什么颜色的纸?那绿色代表什么?
2、 今天春姑娘又要请你们剪;春,上次你剪;春字的时候,;春风遇到了谁?
二、 幼儿剪;春
要求:
1、 在剪之前先数数春姑娘给你带来了几张纸?
2、 每个;春字都要不一样。
3、 将剪好的;春字贴在铅画纸上。
(在幼儿剪几张纸后老师示意停下。老师给的纸不一定剪完)
三、 比较;春字
1、 请幼儿介绍一下,你的几个;春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教师总结幼儿变化的地方,及时肯定幼儿的大胆想象。
四、 找题目:
1、 师:今天春姑娘一共给你们几张纸?现在还剩下几张纸?是多了还是少了?我们可
以用哪种计算方法来表示?为什么用减法?
师概括:当剩下的东西比原来的总数少了时,我们就用减法来表示。
2、 请幼儿根据自己剪;春字的用纸情况找相应的题目表示,并在等号后写上答案。
3、 提问:你为什么选这道题?(师生共同总结题目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五、延伸:
引导幼儿向同伴、客人老师介绍自己剪的;春字和相应的减法题。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的排列方式,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计数玉米的列数。
2、探索玉米列数是双数的规律。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糖葫芦一串,完整的玉米一根,分成段的玉米若干(为幼儿人数的三倍,其中三分之一的玉米列数相同;另三分之二的玉米分别贴上红绿圆点或安全图钉),托盘。
2、每组安全图钉、圆点标记、小塑料片若干。
3、串珠每人一串,勾线笔、记录纸每人一份。
4、统计大表格,红、绿圆点标记若干。
5、实物投影仪一台
活动过程:
一:观察糖葫芦和玉米排列的主要特征
二: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数出玉米的列数。
1、引导幼儿猜测玉米的列数。
2、引导幼儿尝试数玉米的列数。
3、引导幼儿交流并讨论数玉米列的方法。
4、出示串珠,引导幼儿发现标记的作用。
三:统计并发现玉米列数的规律。
1、幼儿自由数红点玉米和绿点玉米并记录。
2、集体交流,统计玉米列数并发现其规律。
活动延伸:
;通过大表格,我们发现点子都在双数的下面。今天,大家数到的玉米列数竟然都是双数列的,不知道生活中会不会有单数列的玉米呢。下次妈妈买玉米时,你就数一数,看看有没有单数列的玉米,如果有,一定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目标是;学习多种按群计数的方法,目标的落脚点是对群数方法的学习,群数的方法有很多,我截取2个2个数、5个5个数为切入点,帮助孩子理解群数的方法,从而拓展到其他的群数方法。为幼儿营造出轻松、娱乐的学习情境。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先让幼儿听故事猜测动物数的快的方法,引导出对2个2个数的方法的学习,然后对比发现5个5个数的方法,最后拓展到其他群数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在最后数钱币的环节中检验孩子学习的效果,一步步分层练习,巩固对群数方法的学习。
在引导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我力图打破以往的幼儿数学学习以看和听为主,而操作大多是为了验证老师传授的知识;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动脑,面对真实,与真实接触,探索解决问题,真正接触到数学知识。在幼儿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力图让幼儿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高,在十分生活化的情境中反复体验了群数的乐趣和意义。让孩子反复进行操作探索,发现群数的规律,掌握群数的方法,并运用于实践操作中。教师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幼儿进行提升。
不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孩子的关注还是不够全面,有忽视个别幼儿发展的现象,需要我引起重视,加以改进。有的孩子偶尔出现注意力分散情况,还是教师的引导不到位引起的,值得再三推敲。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能力。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观察小记:
(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黄老师,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37台,办公的老师17个,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黄老师:;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10位黄老师:;那么17位老师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 (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第二次汇报时说:;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
(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我的过失是: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黄老师:;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
(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19辆,自行车有3辆。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数数看。(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黄老师,摩托车19辆,11辆黑色的、6辆白色的、2辆红色的;自行车3辆,1辆绿色的、2辆白色的。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
(三)第二组汇报员杜倩云小朋友说:;黄老师,我们完成任务了,第二个任务是什么?我们可以到别组去数数看吗?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们数得对还是我们数得对。(孩子们对此活动如此热情,有继续执行任务的欲望,并向老师提出了他们想执行的任务,多么有主见的一群孩子呀。)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9148.html
下一篇:关于大班数学数学宫教案的教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