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下册教案习作4 小学教案范例

时间:2022-02-07 小学语文教案 苏教版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范例

文题:记一次实验

写作目的要求:

选择一个科学课上的实验,将经过写下来,或者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边实验、观察边做记录,然后将实验的经过、结果写下来。

作前准备:开展实验活动,组织观察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题:记一次实验

二、指导习作:

1、课前做好写作的准备:

布置学生注意面容科学课上的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的经过和结果,或自己动手做一个实验,做好记录。

2、完成习作:

a、让学生拿出记录,回忆实验情景,和同桌说一说实验的经过和结果,可以说自己亲手所做的实验,也可以说科学课上观察得来的实验,要求一定要说清实验的步骤和结果。

b、明确要求,完成作文初稿。

a、在学生实验、观察、记录并简单叙述实验经过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

b、在完成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

c、交流作文初稿,师生评点。

a、教师点名或小组推先代表在班上交流,对于实验步骤清晰,实验结果阐述清楚的学生,教师及时表扬鼓励;

b、评点细化,以起到对学生的指导,提高的作用。

d、根据个别点评,学生再次修改。

e、誊写作文,要求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jK251.com其他人还在看

苏教版语文下册郑远航练习题 小学教案范例


★学什么

导学提示:郑和下西洋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不仅体现了我国高超的科技水平,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国与国的交往,打开了崭新的一页,每个

炎黄子孙都会因此而骄傲。学习生字,理解新词,有感情地根据“扬帆远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复述课文。

★怎样学

一、读文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扫清障碍

把你不懂的词语划下来,然后借助词典理解词义。

三、仔细推敲

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旁边标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测一测

一、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

遣()魁()夷()拳()

遗()魅()姨()券()

缰()俘()乘()撕()

疆()浮()乖()嘶()

二、词语世界(把词语补充完整)

雄伟()()浩浩()()扶()携()

()()自若化险()()()()摸摸

严()以()万里()()人()人()

三、句子平台(在课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

1、。

2、。

五、课文传真(先按原文填空,然后按你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朗读。)

1、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这些大船又叫“”。每艘室船长,宽,有那么高。船上有振桅杆和面风帆,可以乘坐,需由人驾驶。船

上配备着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

2、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先,希望。各国君臣看见,使者的,没有,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老百姓听说的船队来了,也都,

争相。

3、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狂风,海水。巨浪,仿佛。面对,郑和总是,指挥船队在,一次次。

4、郑和远航,之大,之长,之广,达到了的顶峰。它表现了,也开阔了。

★再提高

相关链接

郑和航海知识小考察

从年月日起,朝的率领船队先后次远航,最远曾到达。关于郑和远航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请写在下面:

数的运算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 小学教案范例


数的运算(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8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第6、7题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问题的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巩固生活中的税率、折扣、利息等问题的解答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生活中的税率、折扣等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教学设计:

一、整理回顾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

2.学生回顾,教师板书:税率问题、利息问题、打折问题等

二、整理解题思路:

1.利息问题:妈妈将8000元钱按3.24%的年利率存入银行3年,如果按5%的税率缴纳利息税,那么到期后一共可以从银行取回多少钱?

引导学生分步解答,理解解答过程与每步意义。区分应得利息、实得利息,税后利息等术语意义。

提醒学生三点,让学生自己先说说在前阶段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提醒大家的:

(1)计算利息时,千万不要忘记乘时间。

(2)不要忘记是否要交利息税。什么情况不用交?

(3)要看题目要求是取出什么?像这题千万不能将“本”都丢了。

2.纳税问题:教材上第88页上第7题

读题理解:哪些稿费应该纳税?怎样计算?

3.打折问题:教材上第88页上第6题

读题看图理解题目意义。分析解题方法:原价乘折扣=现价

三、拓展练习(补充)

1.小琴妈妈七月份的工资收入是1350元,扣除800元后按5﹪的税率缴个人所得税。小琴妈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爸爸在XX年6月1日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为

2.25﹪,到期时国家按所得利息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到期时爸爸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爸爸这次储蓄实际收入多少元?

3.一套瓷器,如果比成本价多80元出售,则可赚25%;实际卖出后,反而亏了80元,这套瓷器是打几折出售的?

4.商店有100台洗衣机,如果按每台1000元出售,则每台可得20%的利润。但其中有一台在搬运时有些小问题了,所以只能打对折出售。那么卖出这些洗衣机一共赚了多少钱?

5.XX年我国公布了新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月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不超过500元的------5%

超过500元-XX元的部分------10%

超过XX元-5000元的部分------15%

——————

李明的爸爸月收入是4000元,妈妈的月收入是XX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如果张叔叔每月要交200元的个人所得税,那么张叔叔的月收入是多少元?

6.某校六年级有120名师生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某运输公司有两种车辆可供选择:

(1)限坐40人的大客车,每人票价5元,如坐满,票价可打八折;

(2)限坐10人的面包车,每人票价6元,如坐满,票价可按75%优惠。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为六年级师生设计一种最省钱的租车方案,并算出总租金。

7.国家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所得稿酬应该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计算方法是:

(1)稿酬不高于800元,不纳税;

(2)稿酬高于800元但不超过4000元的,应交纳超过800元的那一部分的14%的税款;

(3)稿酬高于4000元的,应交纳全部稿酬的11%的税款。

李老师说:“按照这样的规定,有时所得稿酬多的人反而比所得稿酬少的人纳税少。”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下册语文匆匆教案 小学教案范例


匆匆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学准备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读准生字词。

2、了解朱自清的生平资料和作品。

3、搜集积累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一、情景导入。

师:1.播放一段时钟的“嘀嗒”声,引导学生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2.介绍朱自清,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默读全文;

2.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让学生初步了解全文,感悟作者情感,抓住“叹”、“悔”二字统领全文。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叹”的段落。

2.注意“碗”、“伶俐”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说说作者怎样写时光匆匆的,并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上几句;

5.体会文中叠词运用的巧妙;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悔”的段落。

2.注意“徘徊”、“裸”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体会作者悔意何来;

5.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略读课文第一、五自然段

1、通过删读体会排比句的优美,讲解“;”的用法。

2、文章开头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受。

1.谈谈自己学了本文后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说明时光飞逝或劝人惜时的词句。

五、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计匆匆

朱自清

叹──时光飞逝

悔──碌碌无为

劝──珍惜时光

苏教版册习作教案 优秀教案推荐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爸爸逗我玩》,选择一件童年趣事写下来。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

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打开话题。

孩子们,听过《童年》这首歌吗?我记得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唱的:“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童年,追寻那儿时的美好记忆吧!

二、范文引路,学会修改。

(一)过渡:首先让我们看看大作家钱钟书女儿的童年趣事《爸爸逗我玩》。

请打开课本18页,阅读例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爸爸“逗我玩”的哪些事?

(2)作者是怎样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的?

(二)汇报交流

1、例文中作者紧紧围绕“趣”字组织材料。

(1)文中写了画胡子、画鬼脸;编顺口溜、起绰号;

说单词几件事。

作者选这几件事紧紧围绕一个字来组织材料,你体会出来了吗?

(趣)(板书)

(2)是啊!作者为了突出有趣,重点写了什么事,其他的事呢?

指名汇报后,师板书:抓住重点

(3)为了抓住重点,作者主要写了爸爸的语言和动作,你发现爸爸的语言和动作有什么特点?

幽默的语言动作都体现了一个“趣”字。

是啊,抓住重点我们还要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如人物的动作、语言,也可以是一些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把重点写具体。

板书:写具体

(三)对比阅读,学会修改。

孩子们,其实一篇好作文并不是一次就能写成功的,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请你对比影印稿片段和发表稿,看看作文都对哪些地方做了修改,怎样修改的?修改后的表达效果如何?

(1)学生阅读对比。

学生汇报。

(3)师简介常见修改符号。

作者反复修改习作,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讨论写法,快速作文。

1、孩子们,刚才的例文有趣吗?说到童年,老师也情不自禁想到自己小时侯的一件趣事,想听吗?(师讲述:和小树比个子)

2、有趣吧!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傻事趣事一箩筐,也正是那么多的趣事、傻事才使我的童年充满了欢乐和色彩。此时此刻,你一定非常想把自己的童年趣事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吧!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说给同桌听,注意将有趣的地方说具体。

(1)同桌交流。

(2)指名汇报。

3、大家的童年真是丰富多彩,我看还是让我们拿起笔记下童年的美好记忆吧!请打开课本19页,阅读最后一段,明确习作要求。

指名汇报后,师板书:童年趣事

4、怎样才能将习作写具体呢?(回顾板书)

孩子们,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下来,再加上一个开头和结尾,相信你的文章一定很不错!试一试,快速写下来吧!

四、学生写文,教师巡视。

五、习作交流,师生评议。

六、全课总结。

好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孩子们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完善、修改,并与他人交流,共同体验、分享习作的快乐,让童年的趣事成为大家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吧!

语文下册习作


习作3

教学目标:

1、任选一篇读过的文章写读后感,根据提示选取有意义的内容进行表达。

2、能结合具体事件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想。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引导回忆:同学们,你们最近看过哪些课外读物,看后有什么感受吗?(抽几名同学谈)

点拨话题:刚才大家讨论的很热烈,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一写读后感好吗?什么是读后感呢?(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1.一本好书,你读后一定会有很多感受,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写出来,要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自己的真实看法,也可以对其中某些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读一读例文《从〈海伦.凯勒传〉想到的》,想一想,小作者是怎样写读后感的?(注意分清哪些句子是复述,哪些句子是写感想)

3.题目可以用“读后感”或“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

三.习作指导

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两点上来发表议论。

2、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社会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写并结合切身体会,体会才真切,文章才具有说服力。

3、读感结合有侧重。

正确处理好“读”“感”的关系。“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因此要有读有感,读感结合,比例协调。不能只读不感,一味抄写课文,没有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况下,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

当然交代所读文章的名称和主要内容是必写的。

4、引导探究,总结写法:夹叙夹议,叙中有感,感应中有叙。

四、学生选材,互说。

五、打稿。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投影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9274.html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