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zhchshr》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zhchshr》一课是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这个单元包括拼音教学和一个小诗歌教学。本课是第8课时。根据大纲对本年级段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制定以下几点教学目的
1、借助故事情景,让学生学会zh、ch、sh、r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通过看图能准确拼读zh、ch、sh、r和带调韵母拼成的音节。
3、在对比中,学会zhi、chi、shi、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4、在拼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习精神,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欲望。
由于z、c、s与zh、ch、sh的发音容易混淆,学生对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发音方法掌握不够,因此我将zh、ch、sh、r的发音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由于本课出现了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区分,这恰恰也是个别地区的一个发音误区,为了能够让学生正确、清楚地掌握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发音方法,以及准确、流利地发好这两个音。在教学中我采用提示、设疑、讨论、对比、电教媒体等方法来教学本课。
本课所运用的教具有生字卡片和多媒体电脑动画一套。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放手让学生运用讨论法、比较法、来学习本课,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或奖励,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把所学的知识逐步转变为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善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篇课文的要求,我准备用以下环节来教学本课:
1、音乐律动,导入新课:
因为上节课的z、c、s与本节课教学的zh、ch、sh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采用音乐律动和复习导入的方法,这样不仅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也联系了本节课的教学。我先让学生在去拼音乐园中结交几位特殊的朋友,然后看看谁来迎接我们了,课件逐一跳出卡通人物zcs,问学生它们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强调平舌音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接着在来跟它们打招呼,课件逐一跳出卡通人物zicisi,生个别跟卡通人物zicisi打招呼,再让学生说出它的名字是整体认读音节,及发音的要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卡通人物又是学生最喜欢的,以跟卡通人物打招呼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学习斩课打好基础。
2、观察情境图,初步感知zhchshr: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情境.以故事引入。通过学生眼、耳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这几个声母。
首先告诉学生在一个美丽的绿色森林里,什么升起来了,课件出示情景图,学生说一轮红日升起来了,红日的日就是r的读音,板书r,紧接着问学生,在图中发现了那些动物?学生说发现了一头狮子和两只猴子,狮子的狮念的轻一些就是sh,引入sh的发音及板书,接下来问这只凶猛的狮子想要干什么?学生说出吃猴子,从而导入ch及板书ch。猴子被狮子吃了吗?为什么?学生用明亮的眼睛看到树上一只大猴子伸下一根树枝拉小猴,树枝的枝就出现了zh并板书。从而总结我们今天就结交这4个声母朋友。这样故事引入后,编一首儿歌,老师配乐范读课文,一轮红日上山头,狮子想来吃小猴。树上同伴有办法,伸下树枝来救猴。最后,老师带读儿歌。
3、联系表音表形图,探究发音:
⑴小组学习:
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而首先在于教给学生怎样学习。事实证明,凭借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尝试,就能让他们尝到成功的欢乐,同时也树立起学好拼音的信心。
在这里我出示表音表形图,让学生单独来学这4个声母。先让学生自由练读,体会体会怎样才能读好这几个声母,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练读,圈出不认识的字母,并想办法去学会它。其次,在4人小组互说体会。然后在学生汇报中总结发音要领。最后给学生范读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这几个声母,以各种方式自读声母。
⑵游戏巩固:
拼音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又容易分散,简单的游戏,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使枯燥的字母富有生命,把书写看成是把声母送回家,很容易使学生联想到迷路的小朋友,内心涌起强烈的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
游戏一:听音取卡:
把自己准备好的卡片摆好,老师念音学生举卡,进一步巩固发音。
游戏二:找一找,送回家:
课件逐一出现音节zhucheshuru找一找声母zhchshr分别藏在哪个字里?学生自读音节,遇到不会的向同学、老师请教。这里是练习拼读教学。
出现四线三格,把它们送回家,学生上黑板贴字母卡片。这里教学zhchshr的正确书写。
游戏三:看谁记得牢:
它们已经送回家了,看看怎样记住,学生交流、讨论然后说说,学生用各种方法认清形。
4、学习zhichishiri:
⑴教学zhichishiri的读音:
zhchshr也交了几个特殊朋友,课件出示zhīchīshr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其他学生跟读,教师小结。请同学用喜欢的方式练读,可以自读、互读、开轮船读
⑵与汉字对照读:
给它们戴上一顶帽子,让学生认,课件出示。学生自由练读,同桌检查读、汇报读。
5、巩固练习:
小朋友,交上了几个新朋友,以歌声来祝贺自己,老师边配乐边教唱语境歌,学生喝着节奏跟唱。这里恰当的利用音乐课的资源,注意了学科间的整合,既消除了学习的疲劳,又巩固了所学的拼音。
6、总结,课外延伸:
我们该回家,师放《火车开了》歌曲,学生边唱边做律动。
鼓励学生表现好,并且以今天晚上如果谁梦见了拼音乐园的朋友,明天可不要忘了给老师、同学说说新颖的课外作业的布置,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再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
语文教案:观潮!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特点的观察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或学生听录音朗读。学生思考: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提出问题,确定目标。
1.再读课文,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
2.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学习目标: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四、读中感悟,深入理解。
1.默读有关段落(主要是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形态的语句,把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天奇观的语句画下来。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尝试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3.结合学生的、交流,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进一步体会那雄伟壮观的景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5、理清顺序,学习方法,尝试背诵。
二、指导写字,抄写生字。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3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什么?了解了什么?
二、引入新课。
1.潮来之时声势浩荡,潮来前、潮过后又是怎样的情景?
2.学习课文第二、五自然段。
三、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让学生以台记者身份,以课文为蓝本,加上自己合理的想像,写一段解说词,练习观潮现场直播。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生字复习巩固。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摘抄课文中精彩生动的句子和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
语文教案:林海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大兴安岭的美景及产生的联想。
2.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
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
1.自制《林海》录像。
2.自制投影。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林海》
齐读课题:《林海》。
(《林海》)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思路,学完了第一节,请大家回忆: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的感觉是什么?
(作者来到大兴安岭的感觉是亲切、舒服。)
齐读第一节,读出这种感觉。
板书:亲切舒服
(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大兴安岭的?
(作者是从岭、林、花三方面描写大兴安岭的。)
板书:岭林花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大兴安岭的美景及作者产生的联想,学习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练习感情朗读。
2.我们讨论的第个问题是:作者是怎样抓住岭、林、花的特点表达亲切舒服的思想感情的?
(1)请一位同学读写岭的段落,大家思考:岭有什么特点?
(一名学生读岭的段落。)
讨论:岭的特点是多和温柔。
板书:多温柔
作者是怎佯抓住岭的特点写的?请你按照读句子、抓特点、谈理解的步骤来说说自己的见解。
讨论。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从的确很多可以看出岭多。
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从多少看出岭多,从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看不完看出岭多。
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从大不一样看出大兴安岭的温柔,因为秦岭是雄伟、险峻的,而大兴安岭和它大不一样。
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从点看出岭的温柔,因为它们的差别不大。
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从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看出大兴安岭的温柔。
师加示意图说明
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从看不厌看出了大兴安岭的温柔的美。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从每条岭都温柔看出大兴安岭的温柔。
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从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看出岭非常的温柔。)
请大家自己练习读出感情。
(学生自由练习读第二节。)
你觉得自己哪句体会得好就读哪句。
(个别练读,指导,鼓励。)
(2)下面自由读3、4节,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如:为什么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为什么绿得难以形容?
为什么只有画家才能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
为什么第一应夸落叶松?
为什么把白桦比作浪花?
为什么用闪烁?
为什么要把林比作海?
为什么只写深的、浅的、明的、暗的这几种颜色?)
人家提的都特别好,做到了积极动脑,下面老师提一个问题,林的特点是什么?
(林的特点是:绿而像海。)
板书:绿像海
请小组合作学习3、4节,并讨论:林哪儿像海?
学生分组学习讨论。
学生汇报:
(如: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可以看出林像海的浩大、一望无际,广漠。
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可以看出林如海一样,有波浪,因为岭很温柔,林又很多,连成一片,像海的波浪。
多少种绿颜色啊: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可以看出林如海一样,颜色有变化,颜色非常多。
深的,浅的,明的,暗的,这里包含了许多许多的颜色,像海样,因此说难以形容。
只有画家才能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因为画家对颜色特别敏感。
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可以看出林像海,因为落叶松太多了。这也是第一夸它的原因。
海边上不是还有些白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可以看出林像海,因为林海也有浪花。
海在阳光下是动的,发光的,白桦的叶子在阳光下,当有风吹过时,树叶摇动,也会反光的,所以用闪烁。)
师:这里不仅写出了林静态像海,还写出了林的动态像海。
自己练习朗读,准备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学生练习读3、4节。
请学生个人读。(指导、鼓励)
再请愿意读的同学起立读同一句。
(3)这么美的地方想不想去看一看?(想。)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多而温柔的岭。绿而像海的林,同时想一想花有什么特点。(观看录像。)
(4)花有什么特点?
讨论:花的特点是数量多,多姿多彩。
板书:繁绚丽
师:默读,自学第5节。作者是怎样抓住花的特点,表达亲切舒服的思想感情的?练一练,用你的有感情的朗读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学生自学。
师:下面请一组同学读。
讲评。投影并重点分析: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
讨论:(兴安岭像一位爱美的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穿着绿色的衣服,白色的裙子,还穿着绣花鞋,实在是太美丽了。俊俏、清秀,真让人感到亲切舒服。)
请同学读出这种感觉。
学生个别练读体会。
作者此时置身于大兴安岭,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岭,岭上是一望无际的绿海,无风时,温柔宁静;有风时,波浪起伏;浪花翻滚,加上脚下的多姿多彩的花,兴安岭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使作者真切地感到了亲切与舒服。并由衷表达了自己热爱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赞叹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思想感情。
板书:爱赞景色美
让老师和同学们合作,一起读出这种感觉。老师读各节首句,大家接读。
师生合作读书。
(5)这时作者不仅看到了兴安岭的外在美,还想到了它内在的美,作者联想到什么?(作者还联想到了木材。)
板书:木材
请男生齐读第6节,找出写内在美的句子。
投影:兴安岭的可爱
板书:美不空洞
师:读句子,结合上下文谈理解。
(讨论:有多少省份用过
大至,小至
它的千山一碧
于是,)
所以说,大兴安岭为祖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板书:贡献大。
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读出赞美之情,读出亲切与舒服。
(学生齐读。)
5.更使作者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什么?
请女生齐读第7节,大家找出写亲切舒服的句子,并准备结合上下文谈理解。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
投影: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
结合课文谈理解。
讨论:日益密切的意思是一天比一天更加密切。
亲切之感更加深厚,
我们伐木取材,也
我们不仅取宝,也做
小结:林为人,林养人;人爱林,人育林。林与人的关系,即山与人的关系日益密切,随着建设和科技的发展,森林会对人有更重大的意义,这里的亲切与舒服有了更深的内涵。因此,文章结尾,作者写到
投影:我不晓得
请学生读。
板书:兴国安邦
请结合上下文理解。
讨论:兴国安邦的意思是使国家兴旺,安定
造林护树,科学研究,对祖国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兴安岭不仅对现在的祖国建设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我们的子孙后代都有深远意义。
语文教案:作文
习作内容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写个片断。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作前准备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的某一特点的材料,然后通过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前天,老师参加了我班举行的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到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都结识了不少小伙伴。他们个性不同,有的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天真顽皮,活泼可爱;还有的倔强,爱哭、爱闹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根据小伙伴的特点,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二、出示要求,讨论理解
1.出示要求
在童年生活中,你一定结识了不少小伙伴。他们有的是你的同学;有的是你的邻居;还有的你一定很了解他们,喜欢他们,他们做过的许多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的一件事来写,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
2.小组讨论,并完成填空
我要写的印象最深的是,要突出的人物特点是,选择的一个事例是。
3.大组交流
通过这一个环节,让学生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①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②用一件事来写;③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三、提供情景,打开思路
1.播放录像
这是我们班去年秋游中的几个画面。(无声,给学生思维空间。)
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①这次秋游中发生了几件事?
②哪件事表现了小伙伴的特点和品质?
③你选择哪件事来描写人物的特点?
2.交流归纳
①秋游中同学收拾午餐留下的垃圾,体现她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的行为。
②帮助邻校一位掉队的小同学寻找老师,反映她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通过这一情景,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选择材料,而且让学生懂得最好的材料是自己亲身经历而别人不知道的事,材料的真实、新颖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他使全校轰动》《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
本文网址://m.jk251.com/jiaoan/9473.html
上一篇:中等学生寄语 学生评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