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课件
月食课件(精华10篇)。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准备好教案和课件,这是每位老师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样做可以让新手老师更有自信。我们的教师范文大全编辑英勇不屈地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完成了今天的"月食课件",希望大家能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们。
月食课件 篇1
《看月食》是写爸爸带着姐妹俩看月食的故事,新颖有趣。课文用第一人称姐姐的口气来写,亲切自然,又带有天狗吃月亮传说的神秘色彩,使故事更有吸引力。文中通过写妹妹对月食认识的变化,向学生说明月食的有关知识,语言生动活泼,可读性强,适应学生好奇求知的心理,。教学时,我抓住如下四点。
一、初读课文,设疑激趣。
谈话引入:在晴朗的夜空,我们有时会看到圆圆的月亮,有时会看到弯弯的月儿。但有一种自然现象就不容易看到:天空中又圆又大的月亮,忽然会慢慢地变得看不见了,过了一会儿又会慢慢地复原。你们想知道这是怎样一回事吗?今天我们就跟着姐妹俩一起看月食吧!通过谈话,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让学生对照注音初读课文,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读时,可设计下列疑问,激发兴趣:1、奶奶说月食是什么?2、爸爸说月食是什么?
二、抓住重点,细读品味。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知道什么叫月食,月食过程中月亮形状的变化及月食形成的原因。教学时要抓住这一重点,从品味词句,体会语言美入手,加深理解课文内容。课文所描写的月食是月全食,第四段和第六段写了月食由初亏到复圆的全过程。文中有很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月亮形状的变化。在教学时,要抓住这一系列优美词句,反复让学生品味,在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体验,准确地掌握课文内容。如在讲读看月食这一部份时,加设计如下问题导读:(1)月食前,天空中的月亮是怎样的?(2)月食时,圆圆的月亮发生了什么变化?(3)月亮复圆时,变化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细读课文,然后找出有关词句,通过朗读、复述、再填空等强化训练,仔细品味。好文章不厌百回读,每读一遍都要让学生说说自已又知道了什么,又学到了什么,把课文内容和字词句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联系实际,突破难点。
月食形成原因是本课教学时的难点,这是关于自然科学的问题。学生对爸爸所作的解释不容易理解。在教学时,要联系实际,突破这一难点。实验演示最容易使学生加深理解。有条件的可用三球仪作演示,无条件的,可用台灯(表示太阳)、小球(表示地球)、拳头(表示月亮)作演示简单方便,学生也容易操作。学生看到了地球和月亮的运行情况,就会明白当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挡住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在月亮上出现了地球的阴影,就形成了月食。这时,学生很容易地解决了初读课文时设下的疑问:奶奶说月食是天狗吃月亮是不对的,只是一种传说,同时,也与妹妹一齐认识了月食是怎么一回事了。
四、开拓思维,鼓励课外阅读。
为加强和巩固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儿童思维能力,保证在最佳时间里解决重点难点,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动手描绘月食图和月食形成原因图,启发学生开展想象,锻炼儿童的深刻性。在本课的质疑时间里,让学生大胆提问,教师则暂不作解答,鼓励学生去阅读课外读物,自己寻找答案,获得更多知识。
月食课件 篇2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23课《看月食》,重点描述了月全食的全过程。教学中我们发现,不使用直观教具难以讲清课文涉及的月全食知识,也无法让学生建立月食中月亮各种形态变化的概念及规律。为此,笔者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出《月全食简易演示装置》,供老师们上课时参考(也可将格规格缩小,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成学具,供讲课时使用)。
(一)材料:
5427(cm)厚纸板一块,9012(cm)透明胶片两条,订书针两枚,4.5cm半径透明胶片(涂成暗红色)剪成的圆一个。
(二)制作:
在厚纸板上中心处画圆(半径12cm,用墨汁涂成黑色,代表地影),在圆的两边及厚纸板两侧中部开口(宽度12cm),将二条透明胶片用钉书机把左端订在一起,上面的一条于中心右侧用红油墨笔画圆(半径4.5cm)代表月球,下面一条同位置处贴上剪出的圆(暗红色,代表全食后的月亮,因月球此时还能反射一部分经地球大气散射到月球的光而致)。
(三)组装:
将透明胶片上条穿入厚纸板两侧的切口,下条穿入地影两侧的切口。将胶片推至右侧,使下条胶片上的暗红色圆藏到厚纸板之下,而上面只能看到地影左侧用红油墨笔画成的月亮。注意:上下二条透明胶片均需覆盖在地影上方。
(四)使用:
用左手捏住透明胶片左端订书针之间,慢慢向左抽动,使上下二条透明胶片上的圆同时掠过地影,即可演示出月全食的全过程。使用时可结合讲解课文边抽动边让学生看上条胶片上月亮的形态变化:像大白玉盘(月食前)---像被咬去一块似的---像小船---像镰刀---像眉毛---像细钩---像一面锣(全食时)---像弯弯的细钩---像眉毛---像镰刀---像小船---像大玉盘(复圆后)。演示完后,还可让学生看课本插图,让学生说出图中的月亮是全食前的月亮还是生光后的月亮
注意:在地面上看月亮,规定方向为左东右西。向左抽动让月亮经过地影是由于月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的。
不难理解,月食时总是东缘先食(左侧边缘),东缘先生光。
本教具具有科学性(可正确演示月全食过程、原理和形态、月色等)、实用性(可做教具,又可缩小做成学具,还可作为玩具、艺术品收藏)、廉价性(所用各种材料均可找到替代品)、
简便性(制做简单,携带方便)等特点,弥补了立体教具(如三球仪等)的许多缺陷,值得在小学教学中推广。
月食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阅读3~6节,并背诵第3、5节。2.使学生了解月食全过程及发生月食的科学道理,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自然奥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在晴朗的夜晚,仰望天空,你会看见星星在对我们眨眼,月亮在对我们微笑,有时月亮还会发生有趣的现象月食。2.上节课我们已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14课《看月食》,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描写月食前月亮的句子。3.月食是由于地球、太阳、月亮所处的特殊位置而形成的奇妙景观,这堂课你们想了解什么?
教学过程出示要点:1.月食的景象怎样?2.月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描写月食时月亮变化的是哪几节?(第3、5节)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读,想一想这两节有什么不一样。二、学习课文第3、5节(一)学习第3节1.自由读,数一数第3节共有几句话。2.选一句自己喜欢的句子邀请老师或同学一起读。3.出示填空,请一位同学说说月亮有什么变化,其余同学摆学具。4.齐读第3节,为什么你觉得这一节写得美?(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5.理解比喻句①听比喻句的介绍。②选择正确的比喻句。③开双轨火车,背诵课内外的比喻句。6.背诵第3节①学生介绍方法。②老师推荐方法。a.看板书提示背诵。b.根据月亮变化形状图背诵。c.脊柱句子见连接词背诵。③学生背诵、交流。(二)学习第5节1.运用第3节的学习方法小组学习第5节。出示要求:①划出描写月亮变化的句子。②摆学具演示变化过程。③背诵第5节。2.交流反馈。3.配乐背诵第3、5节。
教学过程三、学习第4节过度:同学们再一次展现了月食时的奇妙景观,那么,它是奶奶说的天狗吃月亮吗?其中蕴含了什么科学道理。1.男女声读第4节,划出表示出现月食原因的句子。2.请一位学生边演示边说说道理。3.小结: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看了月食的全过程,并把第3、5节熟读成诵,知道了形成月食的原因,真是增长了不少知识。四、课外延伸过度:接着,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我们课文相似的文章《日全食观察报告》。1.自由读《日全食观察报告》。2.按要求小组学习。A层:选择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B层:通过实验演示来了解日全食形成的原因。C层:完成填空,说说日全食时太阳有什么变化。3.交流反馈。4.总结:大自然的一切是那么神奇,你还想了解哪些天文现象呢,课后你从书上、网上去寻找吧!
秘的情感。
月食课件 篇4
小学语文创新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在课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己体验、实践,提高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看月食》这一课时,在师傅们的指导下,我尝试采用了以下的做法。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自主活动时间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首要条件,如果自主活动时间被占用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教学中我尝试使自己由课堂教学的主角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这样就可以从自己嘴里省下时间,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获得尽可能多的实效。有教育家通过实验证明:依靠听觉获得的知识大约能记忆15%,依靠视觉获得的知识大约能记忆25%,视听结合则能记忆65%。从这可以看出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效果也会明显得到提高。所以我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同时参与。我在设计第六段月食还原的教学中,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尝试自己动脑想一想,动手摆一摆,贴一贴,用口说一说月食的还原过程。让学生动脑是为了引导学生思维、想象、联想;让学生动口说是为了引导学生训练说话、训练复述能力;让学生动手摆、贴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生通过活动把自己的板书与老师月食过程的板书相比较,学生很容易自己领悟到月食的还原过程是与月食过程刚好相反的。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下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一样。这说明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感到安宁和自由时,他们才能快乐地学到新的知识。我在教学中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老师不同的想法。对一班不熟悉的学生在课堂上要创造这种氛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在与学生会面的时候,和同学们玩了一个游戏:我给他们带出了很多小动物的图片,让一个同学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东西,然后要他把这小动物描述出来,让全班同学猜。这个游戏既让我了解了这个班的学习习惯,也让我了解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了解了我这个老师,解除了学生对一个不认识老师的疑虑,与他们建立互相相信的桥梁,为上课时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打下基础。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自己保持真诚的微笑,因为微笑意味着教师关爱学生,盼望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能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轻松感、愉快感。当学生质疑问难时,当学生答错问题时,我用微笑的神情,亲切的语言,给予恰到好处的鼓励和点拨,尽量缩小师生之间感情上的距离,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敢于思考问题、敢于解决问题,敢于战胜自己,敢于闯过难关。
三、运用多媒体演示,突破难点
月食形成的原因是本课教学时的难点,学生对爸爸在看月食现场所作的解释不容易理解。我在教学时,利用实物演示(三球仪)作演示。学生清楚地看到了地球和月亮的运行情况,就会明白当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挡住了太阳光,太阳照不到月亮上,就形成了月食。因为操作简便,学生理解后,也能自己操作,使学生印象更深刻。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察,产生月食时,地球、月亮、太阳处在什么位置。让学生看到三个球体都会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月食会结束的。这样减少了教师的繁琐的提问,让学生在自己观察、动手操中获取知识,在很形象、生动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解决了一开头所设下的疑问:到底月食是怎样的一回事。
四、适时进行语言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教学第三段的时候,我就让学生看图,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个句式。在教学教学第六段时候,让学生看多媒体动画看看月亮还原时的变化。请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摆一摆,贴一贴,用口说一说。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这个句式边说边做,把月亮的还原过程说说。(边讲要求,边发卡片给学生动手做)然后让学生看着自己所做的拼图和老师的板书进行说话训练。句式:月食结束了,月亮先像(),接着像(),然后像(),最后像()。通过个别讲,同位讲,齐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的机会。这样设计的目的为了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同时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注意进行朗读指导
1、创设情景
通过多媒体的动画功能的作用,向学生演示一个晶莹透亮的月亮。慢慢地被遮盖了成了一个黑影,激发学生感到着急,难过的心情,然后通过导读:我不由地皱起眉头,月亮已经不是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想眉毛、像弯弯的细钩。最后整个月亮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这一段,通过导读也向学生示范朗读,同时也突出了月亮慢慢变成黑影过程的样子。请学生模仿老师齐读课文(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老师的示范读,比老师讲述应该如何读好得多,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的强)。听学生齐读后,老师进行恰当的评议。
师:要注意读出很着急、难过的语气。所以读第二句时语速稍微加快一点,读第三句时语速稍微慢一点。
然后再让学生分男女生比赛读,通过比赛的形式,使学生要把这段话读好的积极性更高,得到的效果更好。同样在指导第六段朗读的时候也采取上述的方法,让学生看到黑影慢慢变成晶莹透亮月亮的过程,激发起学生高兴、喜悦的心情,再读课文。通过情景的创设,尽量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好像也跟妹妹一起看月食一样,体会妹妹看月食的心情。使学生在朗读时更投入,读出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
2、对比句子,指导朗读
a、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挂在天空。
b、月亮挂在天空。
师: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个句子比第二个句子多了象个大玉盘这个词。
师:你喜欢那个句子?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
师:读了这个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生:它的样子形状
师:这句话既告诉了我们月亮的样子,也告诉了我们月亮像玉盘般透亮晶莹,写得很具体,写得很美。这么美的句子我们一起读一读好吗
通过句子的对比,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让学生分析了这句比喻句为什么写得好的原因,让学生带着喜爱的感情把写得这么美的句子齐读。让学生体会感情再指导朗读。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读出真情实感。
六、开拓思维,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指出:教师已不再只是教学生学习的问题,而且还要教学寻找信息,使这些信息互相联系起来,并且以批判的精神对待这些信息。所以,我在保证解决文章的重点、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去阅读课文读物,让自己去寻找答案。从不同渠道获得更多知识。在教学时,我向学生质疑:我们学习文化知识,除了在课文获取知识以外,还可以从哪获取知识?让学生知道寻找信息,获取信息的途径,使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离开了学习语言,离开了语言训练的这个本质,搞发散思维、创造思维,这样会走入误区。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自主性,尊重学生、帮助树立自信心,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同时,更要注重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月食课件 篇5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发生月食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食发生的原因及月食发生前后月亮的不同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月食发生的原因及月食发生前后月亮的不同变化。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翻板、投影仪、一盏台灯、一个乒乓球。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大自然中有很多现象是很奇特的,有的已经被人们发现,不再是个谜。比如月食,就是如此。
2.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6课《看月食》。
二、自己默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
三、找7个同学读全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了几个人?都是谁?
四、过渡:课文中的几个人谁说的对呢?我们深入学习课文。
五、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内容
1.指名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提问:月食发生在什么时间?从前人们把月食叫做什么?
(2)读奶奶说的话,思考:从前人们是怎样看待月食的?
(3)为什么听了奶奶的话后妹妹眼睛一眨一眨的,好像信又好像不信。
2.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2)提问:爸爸带着我和妹妹到什么地方看月食?月食前月亮什么样?后来有变化吗?
(3)读一读第三段,回答:月食之前月亮像什么?读一读句子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光。理解银光、落、闪闪发光。(板书:圆圆的月亮)
(4)默读第四段,找出有关月亮变化的词语,然后读一读。(板书:被咬去一块小船镰刀眉毛弯弯的细钩暗锣)
(5)指名读课文第四段,同学想象月亮是怎样变化的?
(6)看幻灯,月亮变化时的不同样子。
(这部分也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理解月亮是怎样慢慢变化的;教师在黑板上画,订正)
过渡: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呢?
(7)指名读第五段,找一找爸爸说了哪些话?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8)教师用台灯、自己的拳头和乒乓球进行演示、讲解。
(9)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月食?(也可到前边来边演示边说。)
(10)指名读第六段,思考:课文第四段和第六段都是叙述月亮变化的,有什么不同,然后回答。
(1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月食全过程。
3.齐读第七段。
六、朗读全文,教师小结
1.找出奶奶和爸爸说的话,读一读,说说他们谁说的对。
2.找出讲妹妹的句子,说说妹妹认识的变化。她看了月食后说些什么?
板书
第二节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音,重点在分析字形。
三、集体学习
1.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认读。
强调:被(bi)盆(pn)般(bān)的读音。
2.分析字形,重点指导。
被:部首是衤,不是礻。
般:右上角同船字,最后一笔没有钩。
强调每字部首和除去部首剩几画。
3.扩词练习,并理解词义。
4.指导书写。
重点:被把衤写清楚,不要丢点。
眨把乏写正,关键是。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书写生字
第三节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
2.扩词并做龙头接龙尾游戏。
三、课后作业指导
第二题:
1.审题。
2.找出书中有关句子读一读。
3.口头完成。
4.书面完成。
5.看小翻板答案,进行订正。
四、听写,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月食课件 篇6
教学要求:1、使学生懂得发生月食的科学道理,了解月亮从初亏到食甚然后复原的过程,激发他们观察自然,学习科学的兴趣。
2、通过对重点勉励的理解,读懂第一节的意思。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会用担心仍旧造句,积累10个词语。
4、会朗读课文,背诵第3、5节。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读懂每一节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月食发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看月食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月食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月食。板:13看月食
3、小朋友想不想亲眼看一看月食的全过程?在看之前,老师要提三个要求,
谁来读一读(媒体1)
(1).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儿?)
(2).月食开始了,月亮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3).月亮复原时,形状又有什么变化?
4.请小朋友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观察,看谁观察得最仔细,最认真?(放动画1)
5.刚才,小朋友观看了月食发生的全过程,课文中3、5节介绍了月食的过程。
就请同学读好这两节
二、理解月食发生的过程:
6.请一个小朋友读第2小节,大家思考,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请用画出
描写月亮的句子。(多媒体2)
7.这句话把月亮比作什么(大玉盘)这样比有什么好外,比出了月亮的什么?
(圆,大,美)
师:你看,通过打比方就把月亮的形状颜色写得更加形象,生动。
8.同学们,月食之前,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挂在天空,银光落在河面上,
闪闪发亮,此时的景色怎么样很美),
9.能不能将这种美的景色读出来:(读读、背背)
10.过渡:这是月食之前看到的景色多美啊!可是,月食就要开始、月亮的形状
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大家读第3节,完成练习(多媒体3)
11.作者通过打比方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变化过程,像像像像
12.月亮是不是变得像这些形状呢?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放动画2)请小朋友
边看边跟着老师一起说,月食开始了,只见月亮已经慢慢的,月亮成了
接着一会儿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
13.在刚才的变化过程中月亮是不是一下子就变成一面红铜色的锣?从课文中哪些词
可以看出来,请打上圆点(慢慢的、接着、一会儿)
14.谁能把这些词用上,说一说月亮的变化过程。
15.请小朋友再一起读一读第3小节月亮的变化过程?感受一下月食开始的情景。
16.刚才,姐妹俩看到的是月食开始的过程,再过一会儿,他们又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请小朋友小声读第5小节。
17.谁告诉我,过了一会儿,他们又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18.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第3小节和第5小节都是写月亮的形状变化,有什么不同?
(变化过程完全相反)(说具体一些,怎样完全相反?)
19.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放动画)你看,过了一会儿,
月亮又露出了接着最后,月亮又是
20.谁会像老师一样用箭头表示月亮复原的过程。
21.我们一起读一读第5小节。
三、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
22.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2、3、5小节,和作者一起观看了月食这一有趣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课文有2种不同的说法。
23.第一种说法:请男生读第1节,大家思考:过去,人们把月食叫做什么?人们是怎么做的?
24.这是过去人们的看法,现在的人们又怎样看呢?请女同学读第4节爸爸说的话。
想一想:爸爸一共说了几旬话?哪几句在讲月食发生的原因,
把描写原因的句子用-----画出来。(多媒体4)
25.那么,奶奶和爸爸,小朋友认为谁说得对呢?
爸爸说得正确。那为什么爸爸说的是正确的呢?请小朋友看录像。
26.(放动画2)现在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当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中间时会产生什么现象?
27、通过刚才的演示,同学们更清楚的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请同学们再一次读好月食发生的全
过程,再来读读3、5这两小节。
28.那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月食是怎样产生的?
五、总结发散:
29.好,这节课,小朋友和老师一起了解了月食这样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可是,小朋友知道吗?
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太空中一颗小小的行星,在无边无际的太空中,每一颗星星对我们人类来说
都是一个奥秘,谁能说一说,你还知道大空中有哪些奇特的现象?(学生交流)
30.对,太空中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你们说,这些奥秘将来靠谁去探索呢?
师:很有志气,老师就等待着你们的好消息。
月食课件 篇7
小学语文第四册《看月食》一课,关于月食开始和结束时月亮样子的变化,书中描绘得十分形象而细致,但对于缺乏感性认识的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光听老师对这两段文字深入浅出地扣来挖去,就完全搞清这两个恰恰相反的变化过程,并非一件易事。即使当时背下来记住了,稍过一段时间便会出现搞混或淡忘的现象。看来,光凭教师的嘴巴和学生的耳朵,教学效率是很难提高的。
如果教学中采用直观形象的诱导方式,借助电教媒体提供的实物、模型、图像、声音、色彩等各种形式的感知,给以启发、诱导,让学生建立语言与物品、数与形、色彩与形体、文字与环境的联系,可以从根本上弥补单纯由教师讲、学生听这一教学方法的不足,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声画并茂促兴趣「激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利用多媒体的这一优势,可以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情绪,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集中愉悦并存的境界。
例如《看月食》一课,在讲日食开始时月亮的变化,也就是课文的第4自然段前,我先用多媒体演示月食的变化过程,并提醒学生边看动画边注意听与课文匹配的解说。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彷佛把他们带入了变幻莫测的天体之中,强化了第一信号系统,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了深刻的表像,加速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缩短了认识事物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彩图排序促智能「转化」
现代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智能。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而能力的发展又成为自学获得知识的前提。知识的获得不是靠灌输,而是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靠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得的。
在讲《看月食》一课时,我事先通过计算器设计了显示月亮形状及颜色变化的七张彩色图片,然后打印出来,课前发至每个学生手中。在学生经历声画并茂的初步感知后,启发他们仔细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准这段话中写月亮形状和颜色变化的词语,想一想月亮是按什么顺序变化的,把七张彩图按顺序摆放在课桌上。学生积极性很高,读书也读得分外专心。在认真阅读、找准关键词的基础上,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开始摆图了,大多数同学摆得又对又快。
运用电教媒体向学生提供具有典型的现象或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手做,多种感官同时激活,进行观察、阅读、思考、操作,促进学生主动地去分析语言文字,使学生既获得了新知,又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
三、文字显示促过程「强化」
布鲁纳强调教学过程不应是教师将知识结构「硬塞」给学生,而是启发诱导学生自我探索,发现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不是让学生铭记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某些结论,而应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
在学生把七张彩色图片按顺序摆好后,我先在多媒体显示屏上打出第4自然段文字,然后请学生板演,并让他联系课文说出摆图的依据,同时在他联系课文说出摆图的依据,同时在他找出的显示月亮形状变化的词语下加点。诱导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分析比较,找出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是由大到小的,并指出,正因为有些同学专心读书的同时能够认真思考,所以摆图又对又快。
在上述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仔细读书,懂得结论的获得应以本为本,教师在多媒体上打出第4段课文,既方便了板演学生,又直观地给在座的学生演示了学习过程,强化了学习过程。
四、综合运用促理解「深化」
学生搞清了月食开始时月亮样子的变化,是否真正读动了课文的这部分内容呢?我看并不尽然。于是我先请同学们观察7张彩图,看看月食开始时除了月亮的形状在由大变小地变化,还发现什么也在变化?学生很快发现月亮的颜色也在由明到暗地变化。这时,我再引导学生从屏幕上打出的文字中找出写月亮颜色变化的字、词,学生不难找出开始是「玉」,最后是「红铜色」。然后我又启发学生思考月亮亮度的变化同时带来了什么变化?要求学生直接找文字屏幕上的句子回答,学生又顺利找出是「天色越来越暗」。最后,我再一次用多媒体演示了月食开始的变化过程,鼓励学生看完后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月食开始时的景象。
在这里,教师先继续利用图片和文字屏幕,引导学生找出月亮颜色及此时天色的变化,使学生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这时再配上动画演示,不仅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印证书上的文字,为复述课文设置了梯度,而且易于在学生的脑海中存储下来,增强记忆的持久性。像这样,教师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脉络清楚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抓住知识脉络,利用语言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规律表达出来,在深化理解的同时实现了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构建和重组。在此基础上,理解月食结束时月亮变化过程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月食课件 篇8
《看月食》(见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23课)中,爸爸对月食成因是这样解释的:
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挡住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叫月食。等到地球转过去了,月亮又会亮起来的。
这段话最好改为:
月亮钻进了地球的阴影,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叫月食。等到月亮钻出了地球的阴影,月亮又会亮起来的。
这样改的理由是爸爸的解释不够确切,而且极容易造成误解。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12课《太阳地球月球》中说: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球小,月球绕着地球跑。这两句儿歌形象地点明了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之间的大小与绕转关系。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公转,从而引起三个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由于地球和月球本身既不发(可见)光又不透明,因此当他们受到太阳光照射的时候,背着太阳的一面便会拖着一条长长的影子(如同阳光下的物体或人的影子一样);月球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地球又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由于月球公转角速度(每日13度多)远大于地球公转角速度(每日1度左右),使月球有可能在公转中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从后方赶上来,钻进、穿过、钻出地球的影子。当月球一部分或全部钻进地球的阴影时,投向月球的太阳光就被地球给挡住了(一部分或全部),此时月亮上一部分或全部因接收不到太阳光而暂时失去光辉,这便发生了月食;当月球穿过地球的阴影或者说从地球的阴影中钻出来时,月食也就结束了。可见,月食过程中,最先钻进地球阴影的是月球东部边缘,即月食时总是东部边缘先食,同理,最先钻出地球阴影的也是月球东部过缘,即生光阶段最先被人看到的也是其东部边缘。
据研究,地球的阴影长度可达140万千米,在月地平均距离处(距地心384400千米)地影宽度约为9210千米(相当于月球直径3470千米的2.7倍)。在一次月全食的过程中,月球以平均每秒1000米的速度穿过地影,大约需要3个多小时,这个过程中,月球在绕地球公转轨道上大约自西向东公转了99分,与此同时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自西向东公转了大约7.5分。两个数字比较就会发现:在月食过程中,月球绕地公转起了主导作用,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日地不动月球动,是月球主动钻进了地球的阴影,而不能认为日月不动地球动,是地球绕日公转中转到了太阳与月球中间;同理,月食的结果是月球绕地公转中穿过钻出地球阴影的结果,而不是地球转过去了(日月还停在那儿不动)的结果。
《看月食》一文中,爸爸对月食成因的解释用了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等到地球转过去了等词汇,它极容易给人造成这样的误解:日、月是相对静止的,地球在绕太阳公转中转到(即赶上并经过)太阳与月球的中间,挡住了太阳照到月亮上的光,就叫月食;等到地球转过太阳与月亮的中间后,月食也就结束了。事实上,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按这种思路讲的。这样的解释有四个问题与实际不符:(1)月食开始前(地球转到太阳与月亮的中间之前),月球在哪里?按爸爸的解释只能得出月球在前方等着地球穿过它与太阳的中间的结论,实际情况是月球始终伴随地球绕日公转,月食开始前它正准备钻进地球的阴影;(2)月食结束后(地球转过太阳与月球的中间后),月球在哪里?按爸爸的解释似乎是月球被地球超过去了或月球被远远地抛到后边去了,实际情况是月球还在伴随地球向前公转,而且已经穿过地球的阴影,公转到地球阴影的前边(东边)去了;(3)月食过程中,月球哪个部位先开始被食?按爸爸的解释,地球最先挡住的是太阳投向月球西部边缘的光,即月食应先从西部边缘开始,但实际是最先从月球东部边缘开始;(4)月食的发生主要是哪种运动的结果?按爸爸的解释当然是地球绕日公转的结果,实际情况是地球始终是月球绕转的中心,而且地球绕日公转的角速度远小于月球绕地公转的角速度。
总之,《看月食》中爸爸对月食成因的解释是不确切的,它极容易给人造成直觉上的误解,必须予以修正。
有人说,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之间是相互吸引相绕转的关系,既然是相互绕转,那么说月食是地球转动的结果未偿不可。其实不然,相互绕转并不是说:你绕我转,而我又绕你转,而是说它们之间有个共同的绕转中心。地球月球相互绕转的中心既不是地心也不是月心,而是地月系的质量中心,它位于离开地心4671千米的地方。这就是说,地球月球相互绕转的中心虽不是地心,但仍在地球的内部,正因为如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月球绕着地球跑,而不可以说地球绕着月球跑。忽视了这一点,就会颠倒天体之间的相互绕转关系,造成科学概念上的混乱。
综上所述,月食发生的条件是日月地三个天体大致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位于中间,这种格局的形成是三个天体相对运动的结果,其中月球的绕地公转周期短、速度快起了主导作用。在月食过程中,地球绕日公转位置变动很小,可以粗略地认为是相对静止的,月食的发生主要是月球在绕地公转中穿过地球阴影的结果。
《看月食》是一篇描述性的科普文章,理应准确无误地宣传科学道理。在涉及到科学性的问题上,不能有半点马虎。建议有关部门对《看月食》有关内容进行修正,在未修正以前,建议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注意并作些必要的处理,以使学生获得可靠的科学常识,也为学生以后学习自然、地理、物理、天文等课程打好基础。
月食课件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眨、般、挨、微的字形。
2、理解担心、一般、微笑、吞掉、似的、红铜色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自学生字。
1、读课文,圈出生字。
2、查字典,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3、指名说表格内容,有异议提出来。
二、检查自学效果,共同学习生字。
1、重点指导下列生字字形。
眨:与眼有关,目字旁。右半边是一撇,下面一个之字。学生做眨眼的动词。
般:船字的右下部分口换成又。
挨:右半边上面是厶,下面是矢,第二撇不出头,最后一笔是捺。
微:不要丢掉山下边的一短横。
2、查字典或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担心:放心不下。
一般:一样。
微笑:脸上略带笑容。
吞掉:不嚼,整个儿地吞吃掉。
落:结合上下文应理解为照射的意思。
似的: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差不多。如:像雪似的那么白;他好像睡着了似的。红铜色:红铜也叫紫铜,紫红色,是纯质的铜,用来制造电线等。像红铜似的颜色叫红铜色。
三、逐段指名读课文。
1、正音。
似,是多音字,告诉学生在似乎一词中读s@,在似的一词中读sh@。
2、指导长句的读法。
(1)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挂在天空,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
(2)一会儿,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
四、读课文。
1、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课文从哪段到哪段讲看月食的经过,理清课文层次。(第3~6自然段讲看月食的经过;1、2自然段讲看月食的时间,奶奶讲从前人们对月食的说法,我对此半信半疑;7自然段讲妹妹明白了发生月食的原因。)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作业。
熟读课文。
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贴一贴,更形象、直观地了解月全食过程中月象的变化,初步认识月食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和爸爸的话,从中了解什么叫月食,月食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知道月食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设疑激趣。
1、导入:小朋友们,平时我们常见到空中的月亮有时圆,有时弯。但有一种自然现象大家很难见到,那就是又大又圆的月亮忽然慢慢地不见了?这是什么现象呢?(生)齐读课题
2、到底月食中月亮是怎么变化的?课文哪些自然段是描写月食过程的?(生:第四、六自然段)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默读课文37自然段?
二、第三段。
1、请大家静静地看看这个夜空,美吗?月亮圆吗?课本是怎样描写这景象的呢?你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段。
(1)指名读:让小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老师点拨指导朗读好学生喜欢的句子。读中理解银光。
(2)比较两个句子。
a、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挂在天空。
b、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
三、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动手实践学习课文第四、六自然段。
1、过渡:我们一起来看看月食的过程,大家已经知道这两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月食的过程。
2、我们一起来看看月食的过程。(看多媒体演示)
3、谁能像老师一样看着板书把月亮的变化复述出来。(板书)
4、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动脑想一想、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把月食的过程用活动卡片摆一摆、贴一贴。(教师把月食中月亮的变化的过程,制作成活动小卡片,每个四人小组一份,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贴一贴)
月食课件 篇10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内容。初步认识月食发生的过程和月食形成的原因。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月食发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初步弄懂形成月食的原因。
课前准备:
1.幻灯片4张。
2.月食全过程的动画。
3.月食成因的动画。
4.相应的音乐带。
教学时间:3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弄懂月食发生的过程和月食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读题《19.看月食》
2.课文讲谁看月食(看)
3.他们都看到些什么呢?小朋友想不想亲眼看一看(就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来看一看。看之前,老师要提三个要求,谁来读一读,(小黑板写要求:
(1).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儿?)
(2).月食开始了,月亮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3).月亮复原时,形状又有什么变化?
4.请小朋友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观察,看谁观察得最仔细,最认真?(放动画)
5.刚才,小朋友观看了月食发生的全过程,谁告诉老师,月食之前,你看到月亮什么样儿?那么,月食开始后月亮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月亮复原时,形状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6.那么作者看到的是不是和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呢?请打开书163页,请小朋友小声读课文。找一找,哪一段在写月食之前,月亮的样子;哪一段在写月食开始的过程?哪一段又在写月亮复原的过程,在这些自然段前打上▲,
7.学生回答,师在小黑板上标出(3)(4)(6)
8.这三个自然段就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情景。现在我们再来具体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理解月食发生的过程:
9.请一个小朋友读第3自然段,大家思考,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请用~~~~~~画出描写月亮的句子。
10.李老师把这句话写在了幻灯片上,我们一起读一遍。
11.这句话把月亮比作什么(大玉盘)这样比有什么好外,比出了月亮的什么?(圆,大,美)你看,通过打比方就把月亮的形状颜色写得更怎么样?(形象,生动)
12.这句话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银光指什么(银色的月光)
13.请小朋友再看一看,作者描写月亮和月光还分别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挂什么意思?(悬挂,吊)落在这里什么意思?(照射,洒,映)
14.这圆圆的明月,闪烁的银光,小朋友想再欣赏一下吗?(放动画:月食之前)小朋友看,月食之前,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挂在天空,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此时的景色怎么样很美),
15.小朋友能不能将这种美的景色读出来:看谁读得好,
16.过渡:这是月食之前看到的景色多美啊!可是,月食就要开始、月亮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大家读第四自然段,把描写月亮形状的词语用一一画出来,(不是圆的小船镰刀眉毛细钩锣)
17.开始,月亮不是圆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一般什么意思?
18.作者通过打比方写出了月亮的形状这化过程,像像像像
19.月亮是不是变得像这些形状呢?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放动画)请小朋友边看边跟着老师一起说,月食开始了,只见月亮已经慢慢的,月亮成了接着一会儿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
20.在刚才的变化过程屯月亮是不是一下子就变成一面红铜色的锣?从课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请打上圆点(慢慢的、接着、一会儿)
21.谁能把这些词用上,说一说月亮的变化过程。除了课文说的这些形状,小朋友觉得还可以说月亮的形状像什么?
22.请小朋友再一起读一读四小节月亮的变化过程?随着月亮的变化,天色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越来越暗)
23.刚才,姐妹俩看到的是月食开始的过程,再过一会儿,他们又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请小朋友小声读第6小节。
24.谁告诉我,过了一会儿,他们又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25.请小朋友比较一下,第四小节和第6小节都是写月亮的形状变化,有什么不同?(变化过程完全相反)(说具体一些,怎样完全相反?)
26.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放动画)你看,过了一会儿,月亮又露出了接着最后,月亮又是
27.谁会像老师一样用箭头表示月亮复原的过程。
28.我们一起读一读第6小节。
三、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
29.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3.4.6自然段,和作者一起(指题目)观看了月食这一有趣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课文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30.请小朋友找到第2自然段奶奶说的话。找到没有?清女同学读奶奶说的话,大家思考:过去,人们把月食叫做什么?人们是怎么做的?
31.这是过去人们的看法,现在的人们又怎样看呢?请小朋友找到第5自然段爸爸说的话。找到了吗?
32.自己小声读,想一想:爸爸一共说了几旬话?哪几句在讲月食发生的原因,把描写原因的句子用~~~画出来。想好了吗?
33.为了帮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爸爸说的话,李老师把这段话写在了幻灯片上。请我们的男同学读一读。爸爸共说了几句活?哪几句在写月食发生的原因?请一个小朋友把你刚才勾的读给大家听一听,同意吗?
34.我们一起把这两旬话读一遍,挡住什么意思?
35.那么,奶奶和爸爸,小朋友认为谁说得对呢?
爸爸说得正确。那为什么爸爸说的是正确的呢?请小朋友看录像。
36.(放动画)现在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当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中间时会产生什么现象?
37.现在,小朋友明白了月食形成的原因没有?那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月食是怎样产生的)
四、练习:
38.刚才,小朋友通过学习课文,不仅了解了月食发生的过程,而且懂得了月食形成的原因。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小朋友是不是掌握了。请小朋友完成课后第2题的两道填空题。
39.这是做的,我们请他来读一读,大家看看,他是不是做对了。对没有?和他一样的举手。
五、总结发散:
40.好,这节课,小朋友和李老师一起了解了月食这样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可是,小朋友知道吗?
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太空中一颗小小的行星,在无边无际的太空中,每一颗星星对我们人类来说都是一个奥秘,谁能说一说,你还知道大空中有哪些奇特的现象?
41.对,太空中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你们说,这些奥秘将来靠谁去探索呢?
很有志气,李老师就等待着你们的好消息。
上一篇:高一寒假学习计划13篇
下一篇:小班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2篇
- 初一学习计划(范本9篇)06-19
- 细菌的课件实用6篇06-19
- 检阅的课件15篇06-19
- 故乡教案热门06-19
- 狗作文(精华10篇)05-22
- 彩色的梦教案14篇06-19
-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5篇)06-19
- [精华]初中时代作文5篇05-19
- 工业课件通用06-19
- 小学语文期中教学反思精选06-19
- 秋季新学期班主任个人工作计划06-19